CN214366745U -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6745U
CN214366745U CN202120239374.4U CN202120239374U CN214366745U CN 214366745 U CN214366745 U CN 214366745U CN 202120239374 U CN202120239374 U CN 202120239374U CN 214366745 U CN214366745 U CN 214366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liquid
lubricating
pump
bush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93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保利
程治国
吕瑞东
杨宇
曹辉
王垚家
周景峰
郭凯
郭晓东
焦鑫
申轶华
薛二宝
刘星
常云飞
史东坡
岳文华
王强
杨坤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Luan Coal Based Clea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Luan Coal Based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Luan Coal Based Clea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Luan Coal Based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93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6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6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6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属于介质液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液下泵,内部设有泵轴一,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一;介质液体输出管一,一端连接在液下泵上;液下泵内设有轴衬一,泵轴一上正对轴衬一安装有轴套一,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形成润滑通道一;备用液下泵,内部设有泵轴二,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二;介质液体输出管二,一端连接在备用液下泵上;备用液下泵内设有轴衬二,泵轴二上正对轴衬二安装有轴套二,轴套二套与轴衬二之间形成润滑通道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一端与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接,另一端靠近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备用液下泵上;本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能够避免备用液下泵内的润滑通道二内有介质积留凝固。

Description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质液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熔盐泵属于一种液下泵,熔盐泵用于输送高温熔盐(熔盐的温度通常为220-560℃),熔盐泵广泛用于离子膜烧碱、氧化铝、三聚氰胺、有机化工等工业部分,熔盐泵也可以用于输送其它的高温、无固体颗粒的介质的液体;现有的熔盐泵内设有的泵轴较长,熔盐泵在旋转时引起的振动以及产生的噪声较大,通常需要轴衬进行支撑,并在泵轴上正对轴衬安装有轴套,轴套与轴衬之间具有间隙,轴套与轴衬滑动接触并支撑泵轴以降低振动和噪声,提高泵轴旋转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熔盐泵在使用时浸在熔盐内,在熔盐泵停机时,熔盐泵内会有部分熔盐回流到熔盐池内,容易使得轴套与轴衬之间的间隙处有熔盐积留;另外,而在使用熔盐泵输送高温熔盐时,轴套与轴衬之间的间隙处也会有熔盐积留并因停止加热而凝固,使得轴衬和轴套粘结在一起,当再次启动熔盐泵时,轴衬与轴套之间的摩擦较大,影响熔盐泵的正常启动,而且,随着熔盐泵使用时间的延长,轴套与轴衬之间的间隙处堆积的熔盐会越来越多,对熔盐泵的正常启动的影响更大甚至导致熔盐泵启动负荷过大而损坏熔盐泵。再者,熔盐泵的结构复杂,且熔盐泵内安装有较多的易损部件,熔盐泵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故障而给生产带来不便,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液下泵也存在与熔盐泵相同或相近的上述问题。
另外,浸锑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且其具有化学性能稳定高、耐高温性好、耐腐蚀性好、导热性高、线膨胀系数小、耐急冷急热等性能;由此,浸锑石墨材料通常被采用来制成轴衬,但浸锑石墨材料较脆,在由浸锑石墨制成的轴衬在受冲击和振动时,较为容易破裂,尤其是棱角的位置,增加了熔盐泵的使用成本;进一步的,在轴衬使用其它自润滑性的材料制成时,也存在类似的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进一步的,在使用现有的熔盐泵或其它的液下泵来输送硫磺等其它易凝固、高温、高熔点的介质的液体时,也存在易凝固介质凝固而使得轴衬和轴套粘结在一起的技术问题。由此,亟需一种能够避免轴衬和轴套粘结在一起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能够避免轴衬和轴套粘结在一起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包括:
液下泵,所述液下泵的内部从上到下竖直设有泵轴一,所述液下泵的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一,所述泵轴一的上端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所述液下泵的下端设有用于吸入介质液体并将吸入的介质液体送出的泵头一,所述泵头一内设有空腔一,所述泵轴一的下端伸入所述空腔一内,所述泵轴一的下端连接有叶轮一且所述叶轮一位于所述空腔一内;
介质液体输出管一,用于输送介质液体,一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空腔一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介质液体输出端一;
所述液下泵的内部还设有轴衬一,所述泵轴一穿过所述轴衬一,且所述泵轴一上正对所述轴衬一安装有轴套一,所述轴套一套设在所述泵轴一的周侧且与所述轴衬一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润滑通道一,所述润滑通道一与所述空腔一连通;
备用液下泵,所述备用液下泵的内部从上到下竖直设有泵轴二,所述备用液下泵的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二,所述泵轴二的上端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二传动连接,所述备用液下泵的下端设有用于吸入介质液体并将吸入的介质液体送出的泵头二,所述泵头二内设有空腔二,所述泵轴二的下端伸入所述空腔二内,所述泵轴二的下端连接有叶轮二且所述叶轮二位于所述空腔二内;
介质液体输出管二,用于输送介质液体,一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空腔二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介质液体输出端二;
所述备用液下泵的内部还设有轴衬二,所述泵轴二穿过所述轴衬二,且所述泵轴二上正对所述轴衬二安装有轴套二,所述轴套二套设在所述泵轴二的周侧且与所述轴衬二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润滑通道二,所述润滑通道二与所述空腔二连通;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一端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接且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或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的一端与所述泵头一连接且与所述空腔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中通过设有液下泵和备用液下泵,从而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若液下泵发生故障,可以启用备用液下泵代替液下泵进行输送介质液体,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液下泵发生故障而影响工业生产;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在液下泵运行的过程中可同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持续向备用液下泵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内输送介质液体,从而可以避免备用液下泵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内有介质积留凝固,避免轴套二与轴衬二粘结在一起,可以在液下泵发生故障后即时正常启用备用液下泵代替液下泵进行输送介质液体,可以避免备用液下泵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间隙处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对备用液下泵的正常启动,也可以避免在启动备用液下泵时由于轴套二与轴衬二粘结在一起而使得轴衬二破裂,有利于提高轴衬二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在液下泵运行的过程中,可同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内输送介质液体,从而避免液下泵内的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液下泵运行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输送的介质液体还可以对轴套一与轴衬一进行润滑,有利于充分润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滑动面,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摩擦,提高泵轴一旋转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轴衬一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泵轴一依次穿过多个所述轴衬一,且所述泵轴一上一一正对多个所述轴衬一设有多个轴套一,所述轴套一分别套设在所述泵轴一的周侧;
所述轴衬二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泵轴二依次穿过多个所述轴衬二,且所述泵轴二上一一正对多个所述轴衬二设有多个轴套二,所述轴套二分别套设在所述泵轴二的周侧;
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设有多条,多条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另一端分别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设有多条,多条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另一端分别靠近所述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多个轴衬一和多个轴套一,便于提高液下泵内的泵轴一旋转的稳定性,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便于分别向多个轴衬一和多个轴套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内输送介质液体;同理,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多个轴衬二和多个轴套二,便于提高备用液下泵内的泵轴二旋转的稳定性,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靠近所述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便于分别向多个轴衬二和多个轴套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内输送介质液体;进一步的,在液下泵运行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输送的介质液体还可以对轴套一与轴衬一进行润滑,有利于充分润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滑动面,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摩擦,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磨损,且提高泵轴一旋转的稳定性,提高轴套一与轴衬一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一端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二连接且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或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的一端与所述泵头二连接且与所述空腔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且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在液下泵停机而启用备用液下泵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向液下泵内的轴衬一和轴套一输送介质液体,避免液下泵内的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液下泵的正常启动;另外,在液下泵运行而备用液下泵备机时,可以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向备用液下泵内的轴衬二和轴套二输送介质液体,避免备用液下泵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有熔盐积留凝固而影响备用液下泵的正常启动,有利于将液下泵和备用液下泵进行顺利的切换使用,减少液下泵和备用液下泵的持续运行时间,有利于提高液下泵和备用液下泵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在液下泵或备用液下泵中的一个发生故障后,可以启用另一个输送介质液体,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液下泵发生故障而影响工业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一。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一,便于根据需要通过开关控制阀一打开或关闭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的一端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接且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或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的一端与所述泵头一连接且与所述空腔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在实施例中通过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来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内输送介质液体,从而避免液下泵内的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液下泵运行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输送的介质液体还可以对轴套一与轴衬一进行润滑,有利于充分润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滑动面,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摩擦,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磨损,且提高泵轴一旋转的稳定性,提高轴套一与轴衬一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二。本实施中通过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二,便于根据需要通过开关控制阀二打开或关闭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下泵上沿所述泵轴一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衬安装座一,所述轴衬安装座一内设有竖直通孔一,所述泵轴一穿过所述竖直通孔一,所述轴衬一安装在所述竖直通孔一内,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轴衬安装座一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所述备用液下泵上沿所述泵轴二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衬安装座二,所述轴衬安装座二内设有竖直通孔二,所述泵轴二穿过所述竖直通孔二,所述轴衬二安装在所述竖直通孔二内,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轴衬安装座二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轴衬安装座一,轴衬安装座一内设有竖直通孔一,便于安装轴衬一;设有轴衬安装座二,轴衬安装座二内设有竖直通孔二,便于安装轴衬二;进一步的,便于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安装在所轴衬安装座一上,便于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安装在所轴衬安装座二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周侧分别套设有保温套。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周侧分别套设有保温套,通过保温套分别对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进行保温,从而可以降低流动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内的介质液体的热能损失而降低较多温度,有利于确保介质液体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输送到润滑通道一和润滑通道二后依然具有较高的温度,确保介质液体能够可靠的对润滑通道一和润滑通道二进行润滑和补充热量,避免润滑通道一和润滑通道二内有介质积留凝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备用液下泵设有多个。本实施例通过设有多个备用液下泵,进一步的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液下泵和部分备用液下泵发生故障而影响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区域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3为图1中II区域的局部放大示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液下泵,2、备用液下泵,3、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4、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5、电机安装座,6、第一轴衬一,7、第一轴套一,8、第二轴衬一,9、第二轴套一,10、泵轴一,11、电机一,12、第一连接筒一,13、第二连接筒一,14、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5、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6、泵头一,17、滤筒一,18、出液连接管一,19、出液管一,20、泵轴二,21、电机二,22、第一连接筒二,23、第二连接筒二,24、第一轴衬安装座二,25、第二轴衬安装座二,26、泵头二,27、滤筒二,28、出液连接管二,29、出液管二,30、介质液体输送连接管,31、第一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32、第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33、第一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34、第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121、第一保温筒一,122、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一,123、第一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31、第二保温筒一,132、第二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33、第三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41、第一介质液体输入通道一,142、第五保温筒一,143、第一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51、第一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一,152、第二介质液体输入通道一,153、第六保温筒一,154、第二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91、第三保温筒一,192、第四保温筒一,193、保温流体输入管一,194、第四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95、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一,221、第一保温筒二,222、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二,223、第一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31、第二保温筒二,232、第二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33、第三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51、第一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二,291、第三保温筒二,292、第四保温筒二,293、保温流体输入管二,294、第四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95、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
液下泵1,液下泵1的内部从上到下竖直设有泵轴一10,液下泵1的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一,泵轴一10的上端与旋转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液下泵1的下端设有用于吸入介质液体并将吸入的介质液体送出的泵头一16,泵头一16内设有空腔一,泵轴一10的下端伸入空腔一内,泵轴一10的下端连接有叶轮一且叶轮一位于空腔一内;
介质液体输出管一,用于输送介质液体,一端连接在液下泵1上且与空腔一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介质液体输出端一;
液下泵1的内部还设有轴衬一,泵轴一10穿过轴衬一,且泵轴一10上正对轴衬一安装有轴套一,轴套一套设在泵轴一10的周侧且与轴衬一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润滑通道一,润滑通道一与空腔一连通;
备用液下泵2,备用液下泵2的内部从上到下竖直设有泵轴二20,备用液下泵2的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二,泵轴二20的上端与旋转驱动装置二传动连接,备用液下泵2的下端设有用于吸入介质液体并将吸入的介质液体送出的泵头二26,泵头二26内设有空腔二,泵轴二20的下端伸入空腔二内,泵轴二20的下端连接有叶轮二且叶轮二位于空腔二内;
介质液体输出管二,用于输送介质液体,一端连接在备用液下泵2上且与空腔二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介质液体输出端二;
备用液下泵2的内部还设有轴衬二,泵轴二20穿过轴衬二,且泵轴二20上正对轴衬二安装有轴套二,轴套二套设在泵轴二20的周侧且与轴衬二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润滑通道二,润滑通道二与空腔二连通;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一端与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接且与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备用液下泵2上且与润滑通道二连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的一端与泵头一16连接且与空腔一连通,另一端靠近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备用液下泵2上且与润滑通道二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中通过设有液下泵1和备用液下泵2,从而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若液下泵1发生故障,可以启用备用液下泵2代替液下泵1进行输送介质液体,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液下泵1发生故障而影响工业生产;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在液下泵1运行的过程中可同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持续向备用液下泵2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内输送介质液体,从而可以避免备用液下泵2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内有介质积留凝固,避免轴套二与轴衬二粘结在一起,可以在液下泵1发生故障后即时正常启用备用液下泵2代替液下泵1进行输送介质液体,可以避免备用液下泵2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间隙处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对备用液下泵2的正常启动,也可以避免在启动备用液下泵2由于轴套二与轴衬二粘结在一起而使得轴衬二破裂,有利于提高轴衬二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装置一为电机一11,旋转驱动装置二为电机二21,电机一11和电机二21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上;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装置一和旋转驱动装置二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旋转驱动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下泵1上的电机一11通过安装座一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上,安装座一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筒一12,第一连接筒一1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筒一13,第二连接筒一13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5,泵头一16安装在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5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备用液下泵2上的电机二21通过安装座二安装在电机安装座5上,安装座二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筒二22,第一连接筒二2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轴衬安装座二24,第一轴衬安装座二24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筒二23,第二连接筒二23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轴衬安装座二25,泵头二26安装在第二轴衬安装座二25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下泵1的介质液体输出管一包括出液连接管一18和出液管一19,出液连接管一18的下端连接在泵头一16上,出液连接管一18的上端连接有出液管一19,本实施例中的出液管一19的上端穿出电机安装座5,可以在出液管一19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以实现输出介质液体。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出液管一19连接在液下泵1的泵头一16上,出液管一19也可以连接在液下泵1的泵头一16的上方,能够输送出介质液体便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备用液下泵2的介质液体输出管二包括出液连接管二28和出液管二29,出液连接管二28的下端连接在泵头二26上,出液连接管二28的上端连接有出液管二29,本实施例中的出液管二29的上端穿出电机安装座5,可以在出液管二29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以实现输出介质液体。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出液管二29连接在备用液下泵2的泵头二26上,出液管二29也可以连接在备用液下泵2的泵头二26的上方,能够输送出介质液体便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下泵1的下端设有滤筒一17,滤筒一17上设有多个过滤孔,滤筒一17可对介质液体进行过滤,避免介质液体中有较大的介质颗粒被抽取送出。进一步的,在使用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时,液下泵1的下端浸入介质液体,滤筒一17位于介质液体的液面以下,在液下泵1运行时,液下泵1内的叶片旋转并吸入并将吸入的介质液体送出;备用液下泵2的下端设有滤筒二27,滤筒二27上设有多个过滤孔,滤筒二27可对介质液体进行过滤,本实施例中的滤筒二27与滤筒一17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液下泵1停机后需要再次开机,开机前液下泵1内残留有的介质凝固在液下泵1内,为了便于对的液下泵1内残留凝固的介质进行融化,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筒一12的周侧设有第一保温筒一121,在第二连接筒一13的周侧设有第二保温筒一131,在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的周侧安装有第五保温筒一142,在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5的周侧安装有第六保温筒一153,且第一保温筒一121的上端连接有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一122,通过输送管与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一122连接以从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一122输入保温流体,第一保温筒一121的下端与第五保温筒一142之间连接有第一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23,第二保温筒一131的上端与第五保温筒一142之间连接有第二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32,第二保温筒一131的下端与第六保温筒一153之间连接有第三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33,第六保温筒一153上还设有第一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一151,第一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一151与保温流体排出管连接将保温流体循环利用;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出液管一19的上端周侧设有第三保温筒一191,出液管一19的中部以及下端周侧设有第四保温筒一192,另外,第三保温筒一191的上端连接有保温流体输入管一193,第三保温筒一191的下端与第四保温筒一19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四保温流体输送管一194,第四保温筒一19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一195,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一195与保温流体排出管连接,保温流体可从保温流体输入管一193输入,并从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一195排出将保温流体循环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备用液下泵2停机后需要再次开机,开机前备用液下泵2内残留有的介质凝固在液下泵1内,为了便于对的备用液下泵2内残留凝固的介质进行融化,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筒二22的周侧设有第一保温筒二221,在第二连接筒二23的周侧设有第二保温筒二231,在第一轴衬安装座二24的周侧安装有第五保温筒二,在第二轴衬安装座二25的周侧安装有第六保温筒二,且第一保温筒二221的上端连接有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二222,通过输送管与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二222连接以从保温流体输入接头二222输入保温流体,第一保温筒二221的下端与第五保温筒二之间连接有第一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23,第二保温筒二231的上端与第五保温筒二之间连接有第二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32,第二保温筒二231的下端与第六保温筒二之间连接有第三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33,第六保温筒二上还设有第一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二251,第一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二251与保温流体排出管连接将保温流体循环利用;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出液管二29的上端周侧设有第三保温筒二291,出液管二29的中部以及下端周侧设有第四保温筒二292,另外,第三保温筒二291的上端连接有保温流体输入管二293,第三保温筒二291的下端与第四保温筒一19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四保温流体输送管二294,第四保温筒二29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二295,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二295与保温流体排出管连接,保温流体可从保温流体输入管二293输入,并从第二保温流体排出接头二295排出将保温流体循环利用,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流体可以为高温蒸气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备用液下泵2的结构与液下泵1相同,也可以采用与液下泵1的结构不同的其它液下输送泵作为备用液下泵2,能够便于输送介质液体便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介质液体”可以为熔盐、液态硫磺等等液态的易凝固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接且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通,另一端靠近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液下泵1上且与润滑通道一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在液下泵1运行的过程中,可同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内输送介质液体,从而避免液下泵1内的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液下泵1运行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输送的介质液体还可以对轴套一与轴衬一进行润滑,有利于充分润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滑动面,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摩擦,提高泵轴一10旋转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通过介质液体输送连接管30与出液管一19连接,介质液体输送连接管30连接在出液管一19的上端且与出液管一19连通,另外,也可以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直接连接在出液连接管一18上等,能够在液下泵1运行时输出润滑用介质液体便可。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包括第一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31、第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32,第一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31和第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32用于对液下泵1内的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输送介质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轴衬一间隔设有多个,泵轴一10依次穿过多个轴衬一,且泵轴一10上一一正对多个轴衬一设有多个轴套一,轴套一分别套设在泵轴一10的周侧;
轴衬二间隔设有多个,泵轴二20依次穿过多个轴衬二,且泵轴二20上一一正对多个轴衬二设有多个轴套二,轴套二分别套设在泵轴二20的周侧;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设有多条,多条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接且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通,另一端分别靠近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液下泵1上且与润滑通道一连通;
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设有多条,多条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接且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通,另一端分别靠近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备用液下泵2上且与润滑通道二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设有多个轴衬一和多个轴套一,便于提高液下泵1内的泵轴一10旋转的稳定性,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靠近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液下泵1上且与润滑通道一连通,便于分别向多个轴衬一和多个轴套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内输送介质液体;同理,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多个轴衬二和多个轴套二,便于提高备用液下泵2内的泵轴二20旋转的稳定性,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靠近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备用液下泵2上且与润滑通道二连通,便于分别向多个轴衬二和多个轴套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内输送介质液体,本实施例中的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包括第一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33和第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34,第一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33和第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34用于对备用液下泵2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输送介质液体;进一步的,在液下泵1运行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输送的介质液体还可以对轴套一与轴衬一进行润滑,有利于充分润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滑动面,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摩擦,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磨损,且提高泵轴一10旋转的稳定性,提高轴套一与轴衬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一端与介质液体输出管二连接且与介质液体输出管二连通,另一端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接且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的一端与泵头二26连接且与空腔二连通,另一端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接且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且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的另一端与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连接,在液下泵1停机而启用备用液下泵2时,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向液下泵1内的轴衬一和轴套一输送介质液体,避免液下泵1内的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液下泵1的正常启动;另外,在液下泵1运行而备用液下泵2备机时,可以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向备用液下泵2内的轴衬二和轴套二输送介质液体,避免备用液下泵2内的轴套二与轴衬二之间的润滑通道二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备用液下泵2的正常启动,有利于将液下泵1和备用液下泵2进行顺利的切换使用,减少液下泵1和备用液下泵2的持续运行时间,有利于提高液下泵1和备用液下泵2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在液下泵1或备用液下泵2中的一个发生故障后,可以启用另一个输送介质液体,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液下泵1发生故障而影响工业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一。本实施中通过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一,便于根据需要通过开关控制阀一打开或关闭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4,本实施例中的开关控制阀一未进行图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的一端与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接且与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液下泵1上且与润滑通道一连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的一端与泵头一16连接且与空腔一连通,另一端靠近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液下泵1上且与润滑通道一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来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内输送介质液体,从而避免液下泵1内的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有介质积留凝固而影响液下泵1运行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润滑通道一输送的介质液体还可以对轴套一与轴衬一进行润滑,有利于充分润滑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的滑动面,减小轴套一与轴衬一之间摩擦,提高泵轴一10旋转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单独设有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来向润滑通道一输入介质液体的结构示图未进行图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二。本实施中通过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二,便于根据需要通过开关控制阀二打开或关闭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本实施例中的开关控制阀二未进行图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液下泵1上沿泵轴一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衬安装座一,轴衬安装座一内设有竖直通孔一,泵轴一10穿过竖直通孔一,轴衬一安装在竖直通孔一内,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轴衬安装座一上且与润滑通道一连通;
备用液下泵2上沿泵轴二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衬安装座二,轴衬安装座二内设有竖直通孔二,泵轴二20穿过竖直通孔二,轴衬二安装在竖直通孔二内,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轴衬安装座二上且与润滑通道二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通过设有轴衬安装座一,轴衬安装座一内设有竖直通孔一,便于安装轴衬一;设有轴衬安装座二,轴衬安装座二内设有竖直通孔二,便于安装轴衬二;进一步的,便于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安装在所轴衬安装座一上,便于将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安装在所轴衬安装座二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轴衬安装座一包括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和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5,安装在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内的轴衬一为第一轴衬一6,安装在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5内的轴衬一为第二轴衬一8,对应第一轴衬一6安装在泵轴一10上的轴套一为第一轴套一7,对应第一轴衬二安装在泵轴一10上的轴套一为第二轴套一9。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上径向设有第一介质液体输入通道一141,第一介质液体输入通道一141径向穿到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的内部,第一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31通过管接头与第一介质液体输入通道一141连接;另外,第一轴衬一6的外侧壁上设有向第一轴衬一6的内侧凹陷的第一凹槽一,第一轴衬一6安装在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内,且第一凹槽一与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之间限定形成第一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43,第一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43与第一介质液体输入通道一141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43呈圆柱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套一7与第一轴衬一6之间具有的润滑通道一具体为第一润滑通道一,第一轴衬一6上径向设有多个液体流通孔,第一润滑通道一通过多个液体流通孔与第一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43连通,介质液体可填充在第一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43并分别通过液体流通孔进入润滑通道一内,然后润滑通道一内的介质液体再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介质液体池或空腔一中;进一步的,第二轴衬一8的外侧壁上设有向第二轴衬一8的内侧凹陷的第二凹槽一,第二轴衬一8安装在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5内,且第二凹槽一与第二轴衬安装座一15之间限定形成第二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54,第二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54与第二介质液体输入通道一152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54呈圆柱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轴套一9与第二轴衬一8之间具有的润滑通道一具体为第二润滑通道一,第二轴衬一8上径向设有多个液体流通孔,第二润滑通道一通过多个液体流通孔与第二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54连通,介质液体可填充在第二介质液体挤压腔一154并分别通过液体流通孔进入润滑通道二内,然后润滑通道二内的介质液体再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介质液体池或空腔一中。
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衬一6和第二轴衬一8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衬一6和第二轴衬一8上没有设有液体流通孔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向滑通道一和滑通道二内输入介质液体,比如从第一轴衬一6和第二轴衬一8的上部输入介质液体,介质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滑通道一和滑通道二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轴衬安装座二包括第一轴衬安装座二24和第二轴衬安装座二25,安装在第一轴衬安装座二24内的轴衬二为第一轴衬二,安装在第二轴衬安装座二25内的轴衬二为第二轴衬二,对应第一轴衬二安装在泵轴二20上的轴套二为第一轴套二,对应第二轴衬二安装在泵轴二20上的轴套二为第一轴套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衬安装座二24的结构与第一轴衬安装座一14的结构相同,第一轴衬二与第一轴衬一6的结构相同,第二轴衬二与第二轴衬一8的结构相同,第一轴套二与第一轴套一7的结构相同,第二轴套二与第二轴套一9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周侧分别套设有保温套。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周侧分别套设有保温套,通过保温套分别对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进行保温,从而可以降低流动在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内的介质液体的热能损失而降低较多温度,有利于确保介质液体分别通过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3、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输送到润滑通道一和润滑通道二后依然具有较高的温度,能够可靠的对润滑通道一和润滑通道二进行润滑和补充热量,避免润滑通道一和润滑通道二内有介质积留凝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套未进行图示,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套可以采用套筒式结构的保温结构并通过与保温系统连接和保温流体输送管向保温套内输入保温流体实现保温,保温流体可以为高温蒸气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备用液下泵2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多个备用液下泵2,进一步的确保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由于液下泵1和部分备用液下泵2发生故障而影响工业生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备用液下泵2可以根据需要设有两个、三个等等。
另外,除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外,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熔盐泵、液下泵1和备用液下泵2的其它结构等可参考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方案,而这些常规技术方案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用新型在此不进行详细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下泵,所述液下泵的内部从上到下竖直设有泵轴一,所述液下泵的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一,所述泵轴一的上端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所述液下泵的下端设有用于吸入介质液体并将吸入的介质液体送出的泵头一,所述泵头一内设有空腔一,所述泵轴一的下端伸入所述空腔一内,所述泵轴一的下端连接有叶轮一且所述叶轮一位于所述空腔一内;
介质液体输出管一,用于输送介质液体,一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空腔一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介质液体输出端一;
所述液下泵的内部还设有轴衬一,所述泵轴一穿过所述轴衬一,且所述泵轴一上正对所述轴衬一安装有轴套一,所述轴套一套设在所述泵轴一的周侧且与所述轴衬一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润滑通道一,所述润滑通道一与所述空腔一连通;
备用液下泵,所述备用液下泵的内部从上到下竖直设有泵轴二,所述备用液下泵的上端设有旋转驱动装置二,所述泵轴二的上端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二传动连接,所述备用液下泵的下端设有用于吸入介质液体并将吸入的介质液体送出的泵头二,所述泵头二内设有空腔二,所述泵轴二的下端伸入所述空腔二内,所述泵轴二的下端连接有叶轮二且所述叶轮二位于所述空腔二内;
介质液体输出管二,用于输送介质液体,一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空腔二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介质液体输出端二;
所述备用液下泵的内部还设有轴衬二,所述泵轴二穿过所述轴衬二,且所述泵轴二上正对所述轴衬二安装有轴套二,所述轴套二套设在所述泵轴二的周侧且与所述轴衬二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润滑通道二,所述润滑通道二与所述空腔二连通;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一端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接且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或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的一端与所述泵头一连接且与所述空腔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衬一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泵轴一依次穿过多个所述轴衬一,且所述泵轴一上一一正对多个所述轴衬一设有多个轴套一,所述轴套一分别套设在所述泵轴一的周侧;
所述轴衬二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泵轴二依次穿过多个所述轴衬二,且所述泵轴二上一一正对多个所述轴衬二设有多个轴套二,所述轴套二分别套设在所述泵轴二的周侧;
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设有多条,多条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另一端分别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设有多条,多条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通,另一端分别靠近所述轴衬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备用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一端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二连接且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或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的一端与所述泵头二连接且与所述空腔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连接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二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用于输送用于润滑的介质液体,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的一端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接且与所述介质液体输出管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或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的一端与所述泵头一连接且与所述空腔一连通,另一端靠近所述轴衬一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液下泵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三上分别设有开关控制阀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下泵上沿所述泵轴一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衬安装座一,所述轴衬安装座一内设有竖直通孔一,所述泵轴一穿过所述竖直通孔一,所述轴衬一安装在所述竖直通孔一内,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轴衬安装座一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一连通;
所述备用液下泵上沿所述泵轴二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轴衬安装座二,所述轴衬安装座二内设有竖直通孔二,所述泵轴二穿过所述竖直通孔二,所述轴衬二安装在所述竖直通孔二内,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轴衬安装座二上且与所述润滑通道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管一、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一和所述润滑用介质液体输送支管二的周侧分别套设有保温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5至9任一项所述的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液下泵设有多个。
CN202120239374.4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Active CN214366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9374.4U CN214366745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9374.4U CN214366745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6745U true CN214366745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0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9374.4U Active CN214366745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67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0617A (zh) * 2021-01-28 2022-07-29 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止介质粘结液下泵的轴衬和轴套的方法、输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0617A (zh) * 2021-01-28 2022-07-29 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止介质粘结液下泵的轴衬和轴套的方法、输送装置
CN114810617B (zh) * 2021-01-28 2024-02-06 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止介质粘结液下泵的轴衬和轴套的方法、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64926U (zh)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系统
CN214366745U (zh) 一种易凝固介质输送装置
CN102075044B (zh) 运行油环润滑液动轴承高速感应马达的独立轴承润滑系统
US20060057003A1 (en) Sealless pump
CN114810617B (zh) 一种防止介质粘结液下泵的轴衬和轴套的方法、输送装置
KR20190042010A (ko) 유체역학적 커플링
US6524088B2 (en) Gear pump having a bearing with a temperature adjusting medium passage
CN205078462U (zh) 一种无密封lng潜液泵
US5630481A (en) Radial sleeve bearing and associated lubrication system
CN216429929U (zh) 熔体出料齿轮泵组合浮动填料密封结构
CN210178571U (zh) 悬臂式高温双螺杆泵
CN212509524U (zh) 一种适用于变工况上游泵送机械密封装置
CN105090058B (zh) 一种无密封lng潜液泵
CN206681976U (zh) 一种双吸双螺杆泵的自润滑冷却系统
CN113309970A (zh) 一种快速融化传输干油的装置
CN112460137A (zh) 一种介液自冷静压环保型滑动轴承
CN217926444U (zh) 一种适合输送易凝固流体的化工用泵
CN112983761A (zh) 一种滑动轴承润滑系统及滑动轴承
CN110230602A (zh) 一种碳化硅渣浆泵
CN213839276U (zh) 一种介液自冷静压环保型滑动轴承
CN216200400U (zh) 一种双螺杆泵轴承自润滑冷却循环装置
CN219918688U (zh) 一种磁力耦合传动器
CN219317423U (zh) 空心销轴组件和工程机械
CN218670577U (zh) 一种用于电驱动系统的油路结构及电驱动系统
CN218762607U (zh) 一种智能化高低压润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