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31305U - 一种阻尼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31305U CN214331305U CN202022259512.3U CN202022259512U CN214331305U CN 214331305 U CN214331305 U CN 214331305U CN 202022259512 U CN202022259512 U CN 202022259512U CN 214331305 U CN214331305 U CN 2143313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chamber
- housing
- piston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机构,包括一填充阻尼油的壳体,以及一与所述壳体相对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折流通道,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能够驱使阻尼油通过所述折流通道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往返流动,本方案通过设置折流通道延长阻尼油的流动路径,进而提高阻尼效果,功能稳定,并且结构紧凑,节省产品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阻尼器普遍采用液压结构,通过打开和关闭的过油间隙差实现关闭静音,打开轻便的使用功能,技术成熟,稳定可靠,随着产品的技术革新,产品使用空间的紧凑节约设计,产品的小型化的同时,要求保持现有的扭矩和功能,需要对现有的结构进一步进行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阻尼机构,本方案通过设置折流通道延长阻尼油的流动路径,进而提高阻尼效果,功能稳定,并且结构紧凑,节省产品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阻尼机构,包括一填充阻尼油的壳体,以及一与所述壳体相对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折流通道,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能够驱使阻尼油通过所述折流通道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往返流动。
优选的,所述折流通道包括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过油段和第二过油段,所述第一过油段和所述第二过油段的阻尼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其中,所述第一过油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油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过油段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油段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腔室。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转轴传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运动以将所述壳体的内腔沿轴向分隔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设有过油槽,所述过油槽形成所述第一过油段,并且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芯轴,所述芯轴的通道形成所述第二过油段,所述活塞与所述芯轴导向滑动配合,并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油能够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折流通道进行往返流动。
优选的,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过油通道,所述活塞上还活动设有一与所述过油通道开闭配合的封油片,所述活塞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封油片关闭所述过油通道,所述活塞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封油片打开所述过油通道,其中,所述活塞通过所述封油片与所述芯轴导向滑动配合,进而在所述活塞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腔室的油能够在所述封油片的推动作用下推送至所述折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封油片设有与所述芯轴导向滑动配合的导向孔,并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与所述芯轴的外壁相贴触配合,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入的开口,所述第二腔室位于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室位于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活塞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过油通道,或者,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过油通道,或者,所述转轴/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过油通道。
优选的,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周向限位配合,所述活塞和所述转轴之间通过螺纹结构传动配合,或者通过凸轮结构传动配合,或者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传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折流通道相连通的调节通道,所述壳体上还活动设有一调节件,通过所述调节件调节所述调节通道的过流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形成所述调节通道的调节孔,其中,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或者是,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阻尼机构,包括一填充阻尼油的壳体,以及一与所述壳体相对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折流通道,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能够驱使阻尼油通过所述折流通道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往返流动,本方案通过设置折流通道延长阻尼油的流动路径,进而提高阻尼效果,功能稳定,并且结构紧凑,节省产品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阻尼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阻尼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阻尼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阻尼机构的壳体的切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阻尼机构的活塞向第二方向运动的剖视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阻尼机构的活塞向第二方向运动的剖视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阻尼机构的活塞向第二方向运动的剖视图之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阻尼机构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阻尼机构的壳体的切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阻尼机构的折流通道过油状态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阻尼机构的折流通道封闭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阻尼机构,设于马桶盖板中并用于对所述马桶盖板的打开过程提供阻尼力,包括一填充阻尼油的壳体10,以及一与所述壳体10相对转动配合的转轴20,所述转轴20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所述壳体10的内腔形成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折流通道14,所述转轴20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能够驱使阻尼油通过折流通道14在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之间往返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流通道14包括沿所述壳体10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过油段14a和第二过油段14b,所述第一过油段14a和所述第二过油段14b的阻尼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其中,所述第一过油段14a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所述第一过油段14a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过油段14b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油段1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腔室12。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转轴20传动配合的活塞30,所述活塞30沿所述壳体10的轴向运动以将所述壳体10的内腔沿轴向分隔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本实施例中,活塞30与壳体10周向限位配合,活塞30和转轴20之间通过螺纹结构传动配合,具体的,活塞30设有限位槽32,壳体10内壁设有与限位槽32沿壳体10的周向限位配合的限位筋条16;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通过凸轮结构传动配合或者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传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壳体10靠近第一腔室11的一端设有过油槽,所述过油槽形成所述第一过油段14a,并且所述壳体10的内腔中设有沿所述壳体10的轴向延伸的芯轴13,所述芯轴13的通道形成第二过油段14b,活塞30与芯轴13导向滑动配合,并且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的油能够在活塞30的作用下通过折流通道14进行往返流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过油通道31,所述活塞30上还活动设有一与所述过油通道31开闭配合的封油片40,所述活塞30向第一腔室11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封油片40关闭所述过油通道31,所述活塞30向第二腔室12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封油片40打开所述过油通道31,其中,活塞30通过所述封油片40与所述芯轴13导向滑动配合,进而在所述活塞30向第一腔室1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腔室11的油能够在所述封油片40的推动作用下推送至所述折流通道14。
本实施例中,封油片40设有与芯轴13导向滑动配合的导向孔41,并且所述导向孔41的内壁与所述芯轴13的外壁相贴触配合,壳体10的一端设有供转轴20伸入的开口,第二腔室12位于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第一腔室11位于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具体的,导向孔41与芯轴13相紧密贴触配合。
本实施例中,活塞30与转轴20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过油通道31;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活塞30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形成过油通道31,或者,转轴20/壳体10上设有过油通道31。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常开的连通通道,活塞30与转轴20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连通通道,或者,活塞30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或者,转轴20/壳体10上设有连通通道。
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设有与折流通道14相连通的调节通道15,所述壳体10上还活动设有一调节件50,通过所述调节件50调节所述调节通道15的过流截面积。
本实施例中,转轴20穿设于壳体10的一端,壳体10的另一端设有形成调节通道15的调节孔,其中,调节孔沿壳体10的轴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调节件50与壳体10之间螺纹配合。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活塞30向第二腔室12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封油片40打开所述过油通道31,第二腔室12的油经过油通道31及折流通道14流至第一腔室11中,进而快速过油,使盖板打开轻便;
如图5至图7所示,活塞30向第一腔室11的方向运动时,封油片40关闭过油通道31,其中,封油片40沿芯轴13导向滑动并与芯轴13相紧密贴触配合,进而在活塞30向第一腔室1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腔室11的油能够在所述封油片40的推动作用下推送至折流通道14,并经折流通道14流至第二腔室12,进而实现慢速过油,使得盖板下落过程中产生阻尼效果。
本方案通过设置折流通道14延长阻尼油的流动路径,进而提高阻尼效果,功能稳定,并且结构紧凑,节省产品空间。
实施例2:
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调节孔沿壳体10的径向延伸。
其它未述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一致,这里不做赘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阻尼机构,包括一填充阻尼油的壳体,以及一与所述壳体相对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折流通道,所述转轴正转和反转的过程中能够驱使阻尼油通过所述折流通道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往返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通道包括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过油段和第二过油段,所述第一过油段和所述第二过油段的阻尼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其中,所述第一过油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油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过油段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油段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转轴传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运动以将所述壳体的内腔沿轴向分隔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设有过油槽,所述过油槽形成所述第一过油段,并且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芯轴,所述芯轴的通道形成所述第二过油段,所述活塞与所述芯轴导向滑动配合,并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油能够在所述活塞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折流通道进行往返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过油通道,所述活塞上还活动设有一与所述过油通道开闭配合的封油片,所述活塞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封油片关闭所述过油通道,所述活塞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封油片打开所述过油通道,其中,所述活塞通过所述封油片与所述芯轴导向滑动配合,进而在所述活塞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腔室的油能够在所述封油片的推动作用下推送至所述折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油片设有与所述芯轴导向滑动配合的导向孔,并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与所述芯轴的外壁相贴触配合;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入的开口,所述第二腔室位于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室位于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过油通道,或者,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过油通道,或者,所述转轴/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过油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周向限位配合,所述活塞和所述转轴之间通过螺纹结构传动配合,或者通过凸轮结构传动配合,或者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传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折流通道相连通的调节通道,所述壳体上还活动设有一调节件,通过所述调节件调节所述调节通道的过流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形成所述调节通道的调节孔,其中,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或者是,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59512.3U CN214331305U (zh) | 2020-10-12 | 2020-10-12 | 一种阻尼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59512.3U CN214331305U (zh) | 2020-10-12 | 2020-10-12 | 一种阻尼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31305U true CN214331305U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787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59512.3U Active CN214331305U (zh) | 2020-10-12 | 2020-10-12 | 一种阻尼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31305U (zh) |
-
2020
- 2020-10-12 CN CN202022259512.3U patent/CN2143313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48452B2 (ja) | 緩衝装置 | |
EP2138662B1 (en) | Automatic door closer | |
US5291630A (en) | Damp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oor | |
WO2005045278A1 (en) | Fluid damper | |
CN214331305U (zh) | 一种阻尼机构 | |
KR100865494B1 (ko) | 제동기능이 구비된 힌지장치 | |
CN101802439A (zh) | 阻尼器 | |
CN110566073A (zh) | 一种闭门器 | |
CN218913340U (zh) | 一种变速缓冲油缸 | |
KR102094189B1 (ko) | 도어 클로저 | |
CN211115353U (zh) | 一种阻尼机构 | |
KR100483362B1 (ko) | 현관도어용 유압경첩 | |
KR100504944B1 (ko) | 자동닫힘 도어용 힌지 | |
CN211324667U (zh) | 一种带调节的阻尼机构 | |
CN210948164U (zh) | 关门缓冲合页 | |
JP2023511606A (ja) | 液圧緩衝ヒンジ | |
EP3798398A1 (en) | Hinge device for rotating door | |
CN213606083U (zh) | 一种阻尼机构及具有其的便器盖板 | |
CN213606084U (zh) | 一种可调节的阻尼机构及具有其的便器盖板 | |
CN112576129A (zh) | 旋转门用铰链装置 | |
CN210799847U (zh) | 一种可调阻尼机构 | |
JP3125417B2 (ja) | 油圧式回転減速装置 | |
JP5073372B2 (ja) | ドアクローザ | |
JP4136570B2 (ja) | ダンパー装置 | |
CN110792349A (zh) | 模块化缓冲合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