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26590U -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6590U
CN214326590U CN202022311154.6U CN202022311154U CN214326590U CN 214326590 U CN214326590 U CN 214326590U CN 202022311154 U CN202022311154 U CN 202022311154U CN 214326590 U CN214326590 U CN 214326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fixed
feeding station
bag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111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庭涛
韩振强
贾小虎
侯景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n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mit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mit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mit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111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26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6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6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有投料站壳体,所述投料站壳体的上端固定有入料挡板,所述入料挡板内设置有开设于投料站壳体上端的入料通孔,所述入料通孔内固定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的下端固定有吨袋卸料管,所述投料站壳体内固定有上下设置的两个环形固定圈,两个所述环形固定圈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滤袋,若干个所述滤袋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于投料站壳体内壁的抖袋气缸,所述投料站壳体的后端开设有吸风口,本实用新型可兼容小袋物料与吨袋包装料两种物料的卸料,同时还可将浮尘回收,避免原料浪费,且功能集中,占地面积小,设备高度低,符合人机工程学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为满足客户的多种物料需求,提高设备集成度,由于食、药行业有较高的卫生等级要求,设备成本较高,使得很多设备在此行业中设备仅能单独为特定产品使用,有的仅能生产小袋物料,不能兼容大型吨袋等物料包装,有的仅能生产吨包袋物料,不能兼容小包装袋等物料包装,两者不可同时兼容,从而占据了客户投资的很多成本,为了满足客户的柔性生产线发展,减少客户的投资,兼容型投料站应运而生,而且现有的设备没有浮尘不可回收,造成了原料浪费,且设备的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可兼容小袋物料与吨袋包装料两种物料的卸料,同时还可将浮尘回收,避免原料浪费,且功能集中,占地面积小,设备高度低,符合人机工程学高度。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有投料站壳体,所述投料站壳体的上端固定有入料挡板,所述入料挡板内设置有开设于投料站壳体上端的入料通孔,所述入料通孔内固定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的下端固定有吨袋卸料管,所述投料站壳体内固定有上下设置的两个环形固定圈,两个所述环形固定圈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滤袋,若干个所述滤袋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于投料站壳体内壁的抖袋气缸,所述投料站壳体的后端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内固定有向外延伸的储尘风机接口,所述投料站壳体的前端开设有小袋投料口,所述小袋投料口内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组挡板固定架,两组所述挡板固定架的前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小袋投料口的上侧设置有通过铰链连接于投料站壳体的挡尘板,所述小袋投料口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投料站壳体的电动推杆,且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挡尘板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投料站壳体的下侧设置有开设于支撑台的出料通孔,所述出料通孔内固定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内固定有网格虑筛,所述接料斗的下端设置有物料运出装置。
优选的,所述入料斗内设置有挡尘盖,且所述挡尘盖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把手。
优选的,所述储尘风机接口通过管道与外部除尘风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后侧开设有两组左右对称的固定凹槽,且两组所述固定凹槽与两组挡板固定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前表面固定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把手。
优选的,所述抖袋气缸的输出端与滤袋接触。
优选的,所述小袋投料口为倾斜设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小袋投料口、入料挡板、入料斗、挡板固定架、挡板、吨袋卸料管等的设置,可使用入料挡板、入料斗、吨袋卸料管对于吨袋包装料进行卸料,也可使用小袋投料口对于小袋物料进行卸料,使得兼容小袋物料与吨袋包装料两种物料的卸料;
2、通过挡尘盖、挡板、环形固定圈、滤袋、抖袋气缸、储尘风机接口、外部除尘风机等的设置,可利用外部除尘风机产生的气流将浮尘带到滤袋内部,滤袋分离浮尘与空气,再利用抖袋气缸将滤袋上的浮尘抖落,即完成回收;
3、通过将吨袋包装料的入口设置在设备的上端,小袋物料的入口设置在设备的侧面,而达到兼容两种卸料方式,使得功能集中,占地面积小,设备高度低,符合人机工程学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台、2投料站壳体、3入料挡板、4入料斗、5挡尘盖、6吨袋卸料管、7环形固定圈、8滤袋、9抖袋气缸、10储尘风机接口、11挡板固定架、12挡板、13挡尘板、14电动推杆、15接料斗、16网格虑筛、17物料运出装置、18小袋投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的上表面固定有投料站壳体2,投料站壳体2的上端固定有入料挡板3,入料挡板3内设置有开设于投料站壳体2上端的入料通孔,入料通孔内固定有入料斗4,入料斗4的下端固定有吨袋卸料管6,投料站壳体2内固定有上下设置的两个环形固定圈7,两个环形固定圈7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滤袋8,若干个滤袋8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于投料站壳体2内壁的抖袋气缸9,投料站壳体2的后端开设有吸风口,吸风口内固定有向外延伸的储尘风机接口10,投料站壳体2的前端开设有小袋投料口18,小袋投料口18内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组挡板固定架11,两组挡板固定架11的前侧设置有挡板12,小袋投料口18的上侧设置有通过铰链连接于投料站壳体2的挡尘板 13,小袋投料口1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投料站壳体2的电动推杆14,且两个电动推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挡尘板13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投料站壳体2的下侧设置有开设于支撑台1的出料通孔,出料通孔内固定有接料斗15,接料斗15内固定有网格虑筛16,接料斗15的下端设置有物料运出装置17。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入料斗4内设置有挡尘盖5,且挡尘盖5 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把手。
需要说明的是,挡尘盖5可在进行小袋物料投入时,起到挡尘的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储尘风机接口10通过管道与外部除尘风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除尘风机可将投料站壳体2内的气流起来,形成微负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挡板12的后侧开设有两组左右对称的固定凹槽,且两组固定凹槽与两组挡板固定架11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两组固定凹槽与两组挡板固定架11互相配合可将挡板12固定在小袋投料口18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挡板12的前表面固定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把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把手的设置可方便拿取挡板1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抖袋气缸9的输出端与滤袋8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此设置可使得在运行抖袋气缸9时,可对于滤袋8 进行抖动,从而将滤袋8上的浮尘抖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小袋投料口18为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此设置使得在投入小袋物料更加的方便。
工作原理:如要投入小袋物料时,可将挡板12拿出小袋投料口 18内,然后打开外部除尘风机,空气经过滤袋8到达储尘风机接口 10再至外部除尘风机,使得投料站壳体2内形成微负压,即可将小袋物料从小袋投料口18投入投料站壳体2内,进入投料站壳体2内的物料将会通过网格虑筛16进行筛分,最终符合要求的将会落入至物料运出装置17运输至外部相关设备,而在投入物料时所产生的浮尘将会在投料站壳体2内四处飞扬,浮尘会通过微负压的气流带到滤袋8内部,滤袋8将会分离浮尘与空气,使得浮尘粘附在滤袋8上,可间歇控制抖袋气缸9工作,将滤袋8表面的浮尘抖落,达到回收利用的效果;如要投入吨袋包装料时,将挡板12放回原位,再利用电动推杆14将挡尘板13关闭,使得小袋投料口18封闭,然后拿掉挡尘盖5,即可将吨袋包装料从入料斗4投入,且通过吨袋卸料管6落入投料站壳体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表面固定有投料站壳体(2),所述投料站壳体(2)的上端固定有入料挡板(3),所述入料挡板(3)内设置有开设于投料站壳体(2)上端的入料通孔,所述入料通孔内固定有入料斗(4),所述入料斗(4)的下端固定有吨袋卸料管(6),所述投料站壳体(2)内固定有上下设置的两个环形固定圈(7),两个所述环形固定圈(7)之间固定有若干个滤袋(8),若干个所述滤袋(8)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于投料站壳体(2)内壁的抖袋气缸(9),所述投料站壳体(2)的后端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内固定有向外延伸的储尘风机接口(10),所述投料站壳体(2)的前端开设有小袋投料口(18),所述小袋投料口(18)内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组挡板固定架(11),两组所述挡板固定架(11)的前侧设置有挡板(12),所述小袋投料口(18)的上侧设置有通过铰链连接于投料站壳体(2)的挡尘板(13),所述小袋投料口(1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投料站壳体(2)的电动推杆(14),且两个所述电动推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挡尘板(13)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投料站壳体(2)的下侧设置有开设于支撑台(1)的出料通孔,所述出料通孔内固定有接料斗(15),所述接料斗(15)内固定有网格虑筛(16),所述接料斗(15)的下端设置有物料运出装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斗(4)内设置有挡尘盖(5),且所述挡尘盖(5)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尘风机接口(10)通过管道与外部除尘风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的后侧开设有两组左右对称的固定凹槽,且两组所述固定凹槽与两组挡板固定架(11)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的前表面固定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抖袋气缸(9)的输出端与滤袋(8)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袋投料口(18)为倾斜设置。
CN202022311154.6U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Active CN214326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1154.6U CN214326590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1154.6U CN214326590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6590U true CN214326590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75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11154.6U Active CN214326590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6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2850B2 (en) Vacuum cleaner
CN108602274A (zh) 构建材料容器
CN108602272A (zh) 构建材料容器和收集管结构
CN214326590U (zh) 一种多物料兼容投料站
CN108883579A (zh) 构建材料容器
CN210942318U (zh) 一种具有过滤碎米功能的大米灌装装置
KR100405639B1 (ko) 의약품 분말 및 과립의 대용량 이송장치
CN210592702U (zh) 食品装袋机构及食品生产线
JP2009001282A (ja) 粉体吸引回収車
CN209334213U (zh) 一种粉料收集装置
CN210029240U (zh) 一种移动式原材料吸料装置
US6018843A (en) Vacuum and bag system
CN207090554U (zh) 一种白炭黑专用集装箱卸货系统
CN215884232U (zh) 一种锦纶切片回收装置
JPH0444958A (ja) 穀粒収納袋
CN217458057U (zh) 设有除尘袋的散装物料存储装置
CN216686660U (zh) 一种无尘投料站
CN214437422U (zh) 一种便于包装的辣椒面装袋设备
CN218740940U (zh) 一种丙烯酰胺粉料包装除尘系统
JP4251754B2 (ja) 籾殻回収装置
JP30512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廃トナー回収装置
CN210935942U (zh) 一种具有清筛功能的饲料制粒机
CN213514923U (zh) 一种带去瘪粒功能的清洗烘干一体机
CN217795955U (zh) 粉体输送装置及匀浆系统
CN216734962U (zh) 一种方便上料的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8

Address after: 301700 room 462, building B10, venture headquarters base, North Fuyuan Road, Wuqing Development Zone,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Canan (Tianj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700 No. 10, Xinping Road, development zone,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Lemit (Tianji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