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360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13609U CN214313609U CN202120776286.8U CN202120776286U CN214313609U CN 214313609 U CN214313609 U CN 214313609U CN 202120776286 U CN202120776286 U CN 202120776286U CN 214313609 U CN214313609 U CN 2143136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utt joint
- terminals
- insulating body
- h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后贯穿形成有腔体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地端子、位于一对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所述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均包括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上或下表面的对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上或下侧并一体埋设于所述对接舌部内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供至少一个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向上或向下穿越的避让孔及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横向外侧的卡扣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Type C型电连接器是一种支持正反插的USB接口,其提升了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与电源传输能力,同时是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承认并采用的一种通用接口标准,正全面替代传统Micro USB接口。在通讯、电子产品、小家电等领域进行全面替代,例如,在手机通讯领域,对于接口的功能需求既有充电的需求、同时有大容量数据传输的要求,适用于全功能的Type C接口,而全功能的Type C接口的插座一般包括上下两排独立的端子组、置于上下两排端子组之间的隔板、将所述端子组与隔板固持为一体的绝缘本体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外壳。生产上述全功能Type C型电连接器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多次注塑成型,且不良率极高,且有防水要求,制造成本极高。
专利号为201610389114.9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镶埋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均设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基板部、与基板部相连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脚、自基板部上撕破成型的对接部,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的对接部在绝缘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对应且呈反向排布设置。所述接地端子分别具有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该卡扣部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以与对接插头连接器卡扣配合。该电连接器虽解决了传统的Type C型电连接器的问题,却暴露了这样一个缺陷:由于端子组件采用合体式结构,即无独立的上排端子组件和下排端子组件之分,因此,所述卡扣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部。然,为了提高导电传输性能,端子通常采用导电系数高的铜制成,如此,则导致所述卡扣部的耐磨性能差、无法达到相关标准对插拔次数的要求,进而降低电连接器寿命,增加了电连接器更换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卡扣部耐磨性能、提高插拔次数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后贯穿形成有腔体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地端子、位于一对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所述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均包括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上或下表面的对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上或下侧并一体埋设于所述对接舌部内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供至少一个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向上或向下穿越的避让孔及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横向外侧的卡扣部。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位于一对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至少一对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信号固持部、自所述信号固持部前向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上或下表面的对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部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上表面的端子构成上排端子组,所述对接部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下表面的端子构成下排端子组。
进一步的,所述上排端子组的对接部与所述下排端子组的对接部依所述对接舌部的中心位置呈点对称结构以使得每一对端子的对接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呈反向排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排端子组的对接部在同一水平位,所述下排端子组的对接部在同一水平位。
进一步的,所述固持部后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形成有焊接部,所述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通过一个金属板材冲压而成,所述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的固持部位于同一水平位,所述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的焊接部在同一平面上排成一列。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组件的对接部是自所述固持部前端向上或向下折弯后延伸于所述对接舌部表面上的;或者
所述端子组件的对接部是自位于所述对接舌部内的固持部向上或向下撕破后延伸于所述对接舌部表面上的。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前端水平位低于所述其余端子的固持部的水平位;所述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包括由其固持部前端沿第一竖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部、由所述第一折弯部前向延伸形成的接触部以及由所述接触部前端沿与所述第一竖向相反的第二竖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折弯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前端以与所述固持部前端在同一水平位的支撑部,所述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支撑部与所述固持部一并埋入所述绝缘本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采用不锈钢金属制成,包括外框及形成于所述外框中间的所述避让孔,所述外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前端及支撑部相接以随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一并埋入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卡扣部由所述外框的前端外侧向外凸伸而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基部的厚度大于对接舌部的厚度,所述基部的前端设有前向限位台阶,所述前向限位台阶由所述基部上相邻于所述壳体的一面及前端面贯穿所述基部以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基部的后端设有后向限位台阶,所述后向限位台阶由所述基部上相邻于所述壳体的一面及后端面贯穿所述基部以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前向限位台阶位置处的壳壁向所述腔体内延伸形成有前向限位凸部,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后向限位台阶的位置处的壳壁向所述腔体内延伸形成有后向限位凸部,所述前向限位台阶、前向限位凸部、后向限位台阶及后向限位凸部形成用于限位所述绝缘本体前后移动的限位部。
本申请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采用合体式结构,无独立的上排端子组件和下排端子组件之分,在制造成型时,降低注塑成型次数,降低工艺复杂度,提高良品率。本申请电连接器的卡扣件与接地端子采用分体式结构,采用高硬度的金属制成,提高了插拔次数,进而增加电连接器的寿命,降低电连接器的故障率、更换率。本申请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空间布局紧凑,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更加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端子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端子组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端子组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端子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接件A及套设于所述插接件A外的壳体10。
所述壳体10包括环形壳壁11以及由所述环形壳壁11围绕形成的腔体12,所述腔体12前后贯穿所述环形壳壁11,所述插接件A设于所述腔体12内。自前向后看,该腔体12的横截面呈近似椭圆形结构,且该腔体12关于所述插接件A呈左右、上下方向的对称设置,即该电连接器可以供对应的对接连接器正反方向插入。所述环形壳壁11横向两外侧分别撕裂形成有焊接引脚13。所述环形壳壁11向所述腔体12内延伸形成有前向限位凸部14,所述前向限位凸部14用于限制所述插接件A向前移动。所述环形壳壁11上位于所述前向限位凸部14后侧的位置处还向所述腔体12内延伸形成有后向限位凸部15,所述后向限位凸部15用于限位所述插接件A向后移动。如此,通过所述前向限位凸部14及后向限位凸部15从前后方向对所述插接件A限位,防止所述插接件A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前向限位凸部14和/或后向限位凸部15是由所述环形壳壁11的上和/或下表面向所述腔体12内延伸形成。所述前向限位凸部14和/或后向限位凸部15可以通过将环形壳壁11向所述腔体12内冲压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前向限位凸部14和/或后向限位凸部15也可以通过在所述环形壳壁11的内表面凸设而形成,当然还可以采用市面上任何一种限制所述插接件A前后移动的结构。
所述插接件A包括绝缘本体20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20成型为一体的端子组件30。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较厚的基部21以及自所述基部21前向延伸形成的较薄的对接舌部22,所述对接舌部22具有与所述基部21连成一体的加厚部23。所述基部21的前端设有前向限位台阶24,所述前向限位台阶24由所述基部21上相邻于所述壳体10的一面及前端面贯穿所述基部21以与外界相连通;对应的,上述前向限位凸部14在所述环形壳壁11上的位置与该前向限位台阶24相对应,从而使得在限位过程中,所述前向限位凸部14的后端面低持于所述前向限位台阶24的踢面,防止所述插接件A前向移动。所述基部21的后端设有后向限位台阶25,所述后向限位台阶25由所述基部21上相邻于所述壳体10的一面及后端面贯穿所述基部21以与外界相连通;对应的,上述后向限位凸部15在所述环形壳壁11上的位置与所述后向限位台阶25相对应,从而使得在限位过程中,所述后向限位凸部15的前端现抵持于所述后向限位的踢面,防止所述插接件A后向移动。优选的,所述前向限位台阶24和/或后向限位台阶25是与前向限位凸部14和/或后向限位凸部15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基部21的上和/或下表面。上述前向限位台阶24、前向限位凸部14、后向限位台阶25及后向限位凸部15形成用于限位所述绝缘本体20前后移动的限位部。
请继续参见图2、图3及图5,所述端子组件30包括一对接地端子31、位于一对接地端子31之间的一对电源端子32以及位于一对接地端子31之间的一对信号端子33。所述一对接地端子31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横向两外侧,所述一对电源端子32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20内且分别位于所述一对接地端子31的内侧,所述一对信号端子33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20内且分别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32的内侧。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地端子31上或下侧并一体埋设于所述对接舌部22内的卡扣件40,所述卡扣件40包括供至少一个接地端子31的对接部向上或向下穿越的避让孔41及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22横向外侧的卡扣部42。
所述接地端子31包括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部、自所述第一对固持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也可称信号固持部)、自所述第三固持部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三对接部(也可称信号对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三固持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第三焊接部。
所述第一固持部、第二固持部及第三固持部可被统称为所述端子组件30的固持部301,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第三对接部可被统称为所述端子组件30的对接部302,所述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三焊接部可被统称为所述端子组件30的焊接部303。所述固持部301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20内,所述对接部302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22的上或下表面,而所述焊接部303则后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0的后端以形成焊脚,所述焊接部303是自所述固持部301的后端向处折弯后再次向后延伸而形成所述焊脚。
具体地,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一侧的一接地端子31a、一电源端子32a以及一信号端子33a的对接部302向上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22的上表面,该一侧的接地端子31a、电源端子32a以及信号端子33a则构成下排端子组30a。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另一侧的一接地端子31b、一电源端子32b以及一信号端子33b的对接部302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22的上表面,该另一侧的接地端子31b、电源端子32b以及信号端子33b则构成上排端子组30b。也即,所述上排端子组30b与下排端子组30a依所述对接舌部22的中心位置呈点对称结构,所述上排端子组30b与下排端子组30a分别包括位于横向最外侧的接地端子31、位于所述接地端子内侧的电源端子32以及位于所述电源端子32内侧的信号端子33。
在一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对信号端子33中,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一侧的信号端子33a的对接部302还可以与该一侧的电源端子32a和接地端子31a的对接部302呈反向设置;对应的,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另一侧的信号端子33b的对接部302则与该另一侧的电源端子32b和接地端子31b的对接部302呈反射设置。也即,当该绝缘本体20横向一侧的电源端子32a和接地端子31a的对接部302向上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上表面时,该绝缘本体20横向一侧的信号端子33a的对接部302则向下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下表面,当该绝缘本体20横向另一侧的电源端子32b和接地端子31b的对接部302向下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下表面时,该绝缘本体20横向另一侧的信号端子33b的对接部302则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上表面。
在另一可替换的方案中,请继续参阅图6,只需要保证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上表面暴露有每一对导电端子的其中一个导电端子的对接部302,绝缘本体20的下表面暴露有与每一对导电端子的另一个导电端子的对接部302,也即,暴露于该绝缘本体20上表面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302与暴露于该绝缘本体20下表面且成对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302呈反射排布设置即可。举例而言,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一侧的一接地端子31a的对接部302是向下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下表面,依次向内,位于该接地端子31a内侧的一电源端子32a的对接部302是向上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上表面,位于该电源端子32a内侧的一信号端子33a又向下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下表面;对应的,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0横向另一侧的一接地端子31b的对接部302则反向向上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上表面,依次向内,位于该接地端子31b内侧的一电源端子32b的对接部302是向下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下表面,位于该电源端子32b内侧的一信号端子33b则向上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上表面。此时三对端子的对接部302状态为:由绝缘端子的一侧向另一侧方向看,上述多个对接部302的方向依次为向下(接地端子31a)、向上(电源端子32a)、向下(信号端子33a)、向上(信号端子33b)、向下(电源端子32b)、向上(接地端子31b)。
在又一可替换的方案中,所述端子组件30甚至可以仅包括一对接地端子31以及一对电源端子32,又或者端子组件30不仅仅包括一对信号端子33,还或者除了电源端子32、接地端子31之外,所述端子组件30还可包括高频信号端子、普通端子等等,这些均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对端子类型、端子数量的需求而设定,这些端子的数量、类型不应用于限制本实施例的范围。
回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组件30通过一个金属板材冲压而成。成型后的端子组件30呈这样的排布状态,无论是上排端子组30b或是下排端子组30a,它们的固持部301均位于同一水平位,它们的焊脚亦在同一水平上排成一列。而上排端子组30b的对接部302位于同一水平位,下排端子组30a的对接部302又位于另一同一水平位。
关于对接部302,所有端子的对接部302可以是自所述固持部301前端向上或向下折弯后延伸于所述对接舌部22表面上的;当然,所有端子的对接部302还可以是自位于所述对接舌部22内的固持部301向上或向下撕破后延伸于所述对接舌部22表面上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接地端子31的对接部302是自其固持部301前端向上或向上折弯形成的,其余的端子则是自位于所述对接舌部22内的固持部301向上或向下撕破后延伸于所述对接舌部22表面上的。
具体如下:
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前端水平位低于所述其余端子的固持部301的水平位,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的后端与所述其余端子的固持部301在同一水平位,所述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前端与所述其余端子的固持部301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卡扣件40的厚度(也可称高度)相匹配;所述接地端子31的对接部302包括由其固持部301前端沿第一竖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部、由所述第一折弯部前向延伸形成的接触部以及由所述接触部前端沿与所述第一竖向相反的第二竖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折弯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前端以与所述固持部301前端在同一水平位的支撑部,所述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20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支撑部与所述固持部301一并埋入所述绝缘本体20内。如此,接地端子31的对接部302采用一体延伸形成,而非撕破结构,其好处是可以使得所述接地端子31相较于其余端子而言,它的宽度更窄,与撕破结构相比,卡扣件40的宽度对应地更窄。解决了卡扣件40与接地端子31独立设计的情况下,宽度增加的问题,即保证了端子组件30整体宽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另,所述卡扣件40贴于所述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前端上后与其余端子的固持部301位于同一水平位,增加卡扣件40与所述接地端子31的结构紧凑性、降低端子组件30高度,进而降低插接件A的厚度。
所述卡扣件40采用不锈钢金属制成,所述卡扣件40为一对,分别置于一对接地端子31的对接部302位置处。所述卡扣件40包括外框43及形成于所述外框43中间的所述避让孔41,所述外框4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前端及支撑部相接以随所述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一并埋入所述绝缘本体20内,所述卡扣部42由所述外框43的前端外侧向外凸伸而形成。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中一卡扣件置于一对接部302向下的接地端子31a中,该卡扣件的外框43前后端分别置于所述接地端子31a的固持部301前端的上表面和支撑部上,另一卡扣件40置于一对接部302向上的接地端子31b中,该另一卡扣件40的外框43前后端分别置于所述接地端子31b的固持部301前端的上表面和支撑部上,该接地端子31b的对接部302向上穿设于该另一卡扣件40的避让孔41中。由于一对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前端及支撑部均位于同一水平位,又由于一对接地端子31的固持部301前端与其余导电端子的固持部301的高度差与所述卡扣件40厚度相一致或相近,如此使得所述卡扣件40与对应的接地端子31的整体水平位与所述其余端子的水平位保持一致或趋近一致,提高了端子组件30的整体性、一致性,同时节省高度空间。
综上,本申请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30采用合体式结构,无独立的上排端子组件30和下排端子组件30之分,在制造成型时,降低注塑成型次数,降低工艺复杂度,提高良品率。本申请电连接器的卡扣件与接地端子采用分体式结构,采用高硬度的金属制成,提高了插拔次数,进而增加电连接器的寿命,降低电连接器的故障率、更换率。本申请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空间布局紧凑,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更加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后贯穿形成有腔体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对接地端子、位于一对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所述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均包括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上或下表面的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上或下侧并一体埋设于所述对接舌部内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供至少一个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向上或向下穿越的避让孔及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横向外侧的卡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位于一对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至少一对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信号固持部、自所述信号固持部前向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上或下表面的对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上表面的端子构成上排端子组,所述对接部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下表面的端子构成下排端子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组的对接部与所述下排端子组的对接部依所述对接舌部的中心位置呈点对称结构以使得每一对端子的对接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呈反向排布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组的对接部在同一水平位,所述下排端子组的对接部在同一水平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后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形成有焊接部,所述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通过一个金属板材冲压而成,所述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的固持部位于同一水平位,所述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的焊接部在同一平面上排成一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的对接部是自所述固持部前端向上或向下折弯后延伸于所述对接舌部表面上的;或者
所述端子组件的对接部是自位于所述对接舌部内的固持部向上或向下撕破后延伸于所述对接舌部表面上的。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前端水平位低于其余所述端子的固持部的水平位;所述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包括由其固持部前端沿第一竖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部、由所述第一折弯部前向延伸形成的接触部以及由所述接触部前端沿与所述第一竖向相反的第二竖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折弯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前端以与所述固持部前端在同一水平位的支撑部,所述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支撑部与所述固持部一并埋入所述绝缘本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采用不锈钢金属制成,包括外框及形成于所述外框中间的所述避让孔,所述外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前端及支撑部相接以随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一并埋入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卡扣部由所述外框的前端外侧向外凸伸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厚度大于对接舌部的厚度,所述基部的前端设有前向限位台阶,所述前向限位台阶由所述基部上相邻于所述壳体的一面及前端面贯穿所述基部以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基部的后端设有后向限位台阶,所述后向限位台阶由所述基部上相邻于所述壳体的一面及后端面贯穿所述基部以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前向限位台阶位置处的壳壁向所述腔体内延伸形成有前向限位凸部,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后向限位台阶的位置处的壳壁向所述腔体内延伸形成有后向限位凸部,所述前向限位台阶、前向限位凸部、后向限位台阶及后向限位凸部形成用于限位所述绝缘本体前后移动的限位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76286.8U CN214313609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76286.8U CN214313609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13609U true CN214313609U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7838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76286.8U Active CN214313609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1360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42721A1 (zh) * | 2021-05-20 | 2022-11-24 | 深圳市普玛斯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
WO2023274106A1 (zh) * | 2021-06-29 | 2023-01-05 | 深圳市普玛斯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
-
2021
- 2021-04-15 CN CN202120776286.8U patent/CN2143136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42721A1 (zh) * | 2021-05-20 | 2022-11-24 | 深圳市普玛斯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
WO2023274106A1 (zh) * | 2021-06-29 | 2023-01-05 | 深圳市普玛斯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6123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ating member having anti-mismating portion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insertion | |
TWI593199B (zh) | 電連接器 | |
CN212659717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US966699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US7037135B2 (en) | Doubl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262395B2 (en) |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 |
US20160141805A1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 |
US838251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eatured USB/eSATA interfaces incorporated with additional power contact | |
CN21431360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968314A (zh) | Usb插座 | |
CN104092059A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106684610B (zh) | Type C连接器 | |
CN214313608U (zh) | Usb插座 | |
CN109768428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88763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28034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99378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354892U (zh) | 一种单排双PIN式Type-C连接器 | |
CN210074221U (zh) | 焊线式usb插座 | |
CN2208958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29668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1552222U (zh) | 一种导电端子、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5645130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21530316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7983806U (zh) | 弹片倒扣式免铆压的双头母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