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6638U - 软灯条 - Google Patents

软灯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6638U
CN214306638U CN202120583635.4U CN202120583635U CN214306638U CN 214306638 U CN214306638 U CN 214306638U CN 202120583635 U CN202120583635 U CN 202120583635U CN 214306638 U CN214306638 U CN 214306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agnet piece
flexible light
adapte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836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ligh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ligh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836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6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6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6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灯条。该软灯条包括灯管;印刷电路板,设置于灯管内,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线;多个导体针,设置在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每个导体针与各自对应的信号线电连接;被吸附件,设置在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以及转接头,包括:磁铁件和与磁铁件连接的转接结构;磁铁件用于吸附被吸附件;转接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一一对应且电连接;磁铁件与被吸附件相吸附时,每个导体针能够与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两个软灯条通过磁铁件和被吸附件快速连接。并且能够保证该两个软灯条的对应的信号线能够正确对接且导通。

Description

软灯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软灯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型号的霓虹灯或挤出型软灯条。挤出型软灯条由于柔软、造型可变、安装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展厅、酒店、商场等场所的装饰照明。对挤出型软灯条构造造型时,需要将至少两条以上的挤出型软灯条连接起来。
目前的挤出型软灯条连接时,相连接的两个挤出型软灯条之间都是通过卡焊接线材,再通过线材注塑公母对接头实现连接。传统的这种连接方式前期现场施工方案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安装现场,采用不同的连接头和不同的线材长度,给前期现场施工上带来诸多不便,并且增大了安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软灯条的连接方式现场施工方案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软灯条之间快速连接的软灯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软灯条,包括:
灯管;
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灯管内,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线;
多个导体针,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每个所述导体针与各自对应的所述信号线电连接;
被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以及
转接头,包括:磁铁件和与磁铁件连接的转接结构;所述磁铁件用于吸附所述被吸附件;所述转接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导电区域,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导电区域,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一一对应且电连接;所述磁铁件与所述被吸附件相吸附时,所述导体针能够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配合,以致每个所述导体针能够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导电区域电连接。
相邻的两个软灯条能够通过转接头进行连接。可将两个软灯条的灯管分别放置于转接头的不同侧,再将磁铁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软灯条的被吸附件相吸附,将磁铁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软灯条的被吸附件相吸附,从而能够使得该两个软灯条通过磁铁件快速连接。磁铁件分别与该两个软灯条的被吸附件相吸附时,转接结构的第一表面与其中一个软灯条的导体针配合,且该软灯条的导体针能够与第一表面上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转接结构的第二表面与另一个软灯条的导体针配合,且该软灯条的导体针能够与第二表面上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由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一一对应且电连接,该两个软灯条的每个导体针与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从而,该两个软灯条的相对应的导体针能够通过转接结构电连接,进而能够保证该两个软灯条的对应的信号线能够正确对接且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铁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转接结构;
所述转接结构为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所述转接板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
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磁铁件的不同侧,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转接板背向所述第二转接板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二转接板背向所述第一转接板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铁件上设有通孔;
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第一表面的导电区域、所述第二表面的导电区域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导线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导电区域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导电区域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区域为环形区域,且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所述导电区域由内向外依次环绕设置;
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区域为环形区域,且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所述导电区域由内向外依次环绕设置;
所述灯管与所述转接头绕所述灯管的轴线方向相对转动时,所述导体针能够沿各自对应的所述导电区域对应的所述环形区域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管为圆管或方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软灯条还包括堵头,用于封堵所述灯管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导体针、所述被吸附件以及所述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均位于所述堵头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还包括外壳,所述磁铁件和所述转接结构均位于所述外壳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堵头能够套设于所述外壳,或所述外壳能够套设于所述堵头;
所述堵头与所述外壳相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所采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堵头与所述外壳相配合时,所述外壳的表面与所述堵头的表面抵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软灯条的的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软灯条的的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转接头的装配图;
图6是第三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软灯条的的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6中B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软灯条;
110、灯管;120、印刷电路板;130、导体针;140、被吸附件;101、第一避让孔;150、转接头;151、磁铁件;152、转接结构;1522、第二表面;153、外壳;160、堵头;161、管体;162、盖体;102、第二避让孔;
200、软灯条;210、灯管;220、印刷电路板;240、被吸附件;250、转接头;251、磁铁件;204、通孔;252a、第一转接板;252b、第二转接板;2522、第二表面;253、外壳;260、堵头;261、管体;262、盖体;205、容纳空间;
300、软灯条;310、灯管;320、印刷电路板;330、导体针;340、被吸附件;350、转接头;351、磁铁件;352a、第一转接板;352b、第二转接板;3522、第二表面;353、外壳;360、堵头;30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软灯条100。软灯条100包括:灯管110、印刷电路板120、多个导体针130、被吸附件140以及转接头150。
灯管110为管状的,用于容纳软灯条100的内部结构。
印刷电路板120设置于灯管110内。印刷电路板120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线(未示出)。具体地,印刷电路板120用于布置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用于为软灯条100的光源(未示出)供电。多个信号线例如是正极信号线、负极信号线、差分信号线等。印刷电路板120上的供电线路和信号线的具体布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多个导体针130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2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每个导体针130与各自对应的信号线电连接。具体地,软灯条100通常是通过挤出成型的方式加工成长条状,因此,灯管110、印刷电路板120均呈长条状。导体针130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20的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体针130沿灯管110的径向依次排列。导体针130的数量可以是四个、五个、八个等,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每个导体针130分别与一个信号线对应,并且每个导体针130与各自对应的信号线电连接。
被吸附件140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2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具体地,被吸附件140可以通过粘接、间隙配合等各种方式与印刷电路板120的端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转接头150包括磁铁件151和与磁铁件151连接的转接结构152。磁铁件151用于吸附被吸附件140。转接结构15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未示出)和第二表面1522。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且间隔设置的导电区域(未示出)。第二表面1522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且间隔设置的导电区域1522a。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区域1522a一一对应且电连接。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相吸附时,导体针130能够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1522配合,以致每个导体针130与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结构152为一转接板。磁铁件151呈环形且套设于转接结构152。磁铁件151与该转接板可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连接。磁铁件151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高硼磁铁。被吸附件140可以是磁铁件或铁件,从而磁铁件151能够吸附被吸附件140。如图2所示,被吸附件140呈片状,因此,可以是磁铁片或铁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未示出)和第二表面1522为转接板的两个相背的表面。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可通过在转接板上铺设铜箔的方式形成。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1522a可通过在转接板上铺设铜箔的方式形成。可通过在转接板上形成过孔(未示出),通过过孔使得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1522上的对应的导电区域1522a电连接。
将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相吸附时,导体针130能够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1522配合,从而导体针130能够接触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或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1522a,进而导体针130能够与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
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软灯条100能够通过转接头150进行连接。可将两个软灯条100的灯管110分别放置于转接头150的不同侧,再将磁铁件15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软灯条100(在图1中位于右上方)的被吸附件140相吸附,将磁铁件15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软灯条100(在图1中位于左下方)的被吸附件140相吸附,从而能够使得该两个软灯条100通过磁铁件151快速连接。磁铁件151分别与该两个软灯条100的被吸附件140相吸附时,转接结构152的第一表面与其中一个软灯条100(在图1中位于右上方)的导体针130配合,且该软灯条100的导体针130能够与第一表面上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转接结构152的第二表面1522与另一个软灯条100(在图1中位于左下方)的导体针130配合,且该软灯条100的导体针130能够与第二表面1522上对应的导电区域1522a电连接。由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区域1522a一一对应且电连接,该两个软灯条100的每个导体针130与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电连接,从而,该两个软灯条100的相对应的导体针130能够通过转接结构152电连接,进而能够保证该两个软灯条100的对应的信号线能够正确对接且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软灯条1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配置有导体针130和被吸附件140,从而,每个软灯条1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分别通过转接头150与其他的软灯条10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导体针130为弹针。可以理解,弹针具有弹性力,并能够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伸长或缩短。通过将导体针130设置为弹针,从而,当导体针130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或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1522a接触时,在导体针130的弹性力作用下,导体针130能够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或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1522a保持可靠的接触,进而能够保证导体针130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或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1522a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
弹针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被吸附件140为片状。被吸附件140与印刷电路板120的端部贴合。被吸附件140上设有第一避让孔101。导体针130穿过第一避让孔101,从而第一避让孔101能够起到避让导体针130的作用。导体针130穿过第一避让孔101的一端能够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为环形区域,且第一表面上的多个导电区域由内向外依次环绕设置。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1522a为环形区域,且第二表面1522上的多个导电区域1522a由内向外依次环绕设置。灯管110与转接头150绕灯管110的轴线方向相对转动时,导体针130能够沿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形成的环形区域转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522上的每个导电区域1522a均为环形区域,多个导电区域1522a对应的环形的内径依次增大,且由内向外依次环绕设置,从而形成层层环绕的结构。同理,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1522a的结构基本相同。
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相吸附时,每个导体针130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1522配合,从而与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接触。灯管110与转接头150绕灯管110的轴线方向相对转动时,导体针130能够沿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形成的环形区域转动。可以理解,导体针130沿对应的导电区域形成的环形区域转动时,导体针130始终在该环形区域内运动,从而导体针130始终能够与对应的导电区域保持电连接,进而可以得知,绕灯管110的轴线方向,灯管110与转接头150处于任意相对角度时,导体针130均能够与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保持电连接。因此,相邻的两个软灯条100通过转接头150连接时,该两个软灯条100的灯管110以任意相对角度对接,该两个软灯条100的导体针130均能够与各自对应的导电区域保持电连接,从而该两个软灯条100的对应的信号线能够正确对接且导通,进而方便相邻的两个软灯条100快速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灯管110采用圆管,从而,相邻的两个软灯条100通过转接头150连接时,该两个软灯条100的灯管110以任意相对角度对接时或相对转动时,该相邻的两个软灯条100连接而成的结构形状不变。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软灯条100还包括堵头160,用于封堵灯管11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导体针130、被吸附件140以及印刷电路板12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均位于堵头160内。
具体地,如图2所示,堵头160包括管体161和盖体162。盖体162与管体161固定连接,并用于封堵管体161。堵头160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与导体针130、被吸附件140、印刷电路板120以及灯管110一体成型,从而能够与灯管110可靠连接,并将导体针130、被吸附件140以及印刷电路板12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封堵在堵头160内部。
堵头160所采用的材料与灯管110所采用的材料相同,从而可以与灯管110达到较好的融合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堵头160设有第二避让孔102,导体针130穿过第二避让孔102。具体地,导体针130穿过第一避让孔101后穿过第二避让孔102,导体针130穿过第二避让孔102的一端能够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或第二表面1522上的导电区域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孔102的数量为多个,并与导体针130一一对应,导体针130与第二避让孔102相适配,从而导体针130与第二避让孔102配合时导体针130能够封堵第二避让孔102,进而有利于堵头160起到较好的封堵作用。
可以理解,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位于盖体162的不同侧,因此,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之间间隔着盖体162相吸附,即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之间的吸附力使得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相吸附时,盖体162夹在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之间。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转接头150还包括外壳153。磁铁件151和转接结构152位于外壳153内。具体地,外壳153可采用注塑的方式与磁铁件151和转接结构152一体成型。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53能够套设于堵头160并与堵头160相适配,从而,将两个软灯条100通过转接头150连接时,将堵头160插于外壳153内部即可使得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相吸附,进而方便两个软灯条100快速连接。
具体地,堵头160与外壳153相适配,因此,堵头160插设于外壳153时,二者之间紧密配合,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外壳153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弹性材料,例如硅胶,从而堵头160插设于外壳153时,堵头160的外表面与外壳153的内表面抵接,利用外壳153的弹性恢复力能够使得外壳153与堵头160可靠配合,密封性良好。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53的外径与灯管110的外径相同,从而,当堵头160插设于外壳153,磁铁件151与被吸附件140相吸附时,外壳153与灯管110能够做到完美的无缝对接。
请参考图3,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软灯条200。第二实施例的软灯条200包括灯管210、印刷电路板220、多个导体针(未示出)、被吸附件240、转接头250以及堵头260。第二实施例的软灯条20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软灯条100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面重点介绍第二实施例的软灯条200与第一实施例的软灯条100的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板252a和第二转接板252b。第一转接板252a和第二转接板252b分别设置于磁铁件251的不同侧。第一表面(未示出)为第一转接板252a背向第二转接板252b的表面,则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位于第一转接板252a上。如图5所示,第二表面2522为第二转接板252b背向第一转接板252a的表面,则第二表面2522上的导电区域位于第二转接板252b上。
如图3所示,磁铁件251呈环状且具有通孔204。转接头250还包括多个连接导线(未示出)。连接导线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第二表面2522上的导电区域一一对应。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2522上的导电区域可通过对应的连接导线电连接。连接导线穿过磁铁件251的通孔204,从而连接导线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和第二表面2522上的导电区域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堵头260能够套设于外壳253。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堵头260的盖体262位于管体261内部,从而盖体262的背向被吸附件240的一侧能够让出一定的容纳空间205。可将外壳253插设于该容纳空间205内,从而能够使得堵头260套设于外壳253。
外壳253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弹性材料,例如硅胶,从而堵头260套设于外壳253时,堵头260的内表面与外壳253的外表面抵接,利用外壳253的弹性恢复力能够使得外壳253与堵头260可靠配合,密封性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堵头260的外径与灯管210的外径相同,从而,当堵头260与灯管210能够做到完美的无缝对接。
请参考图6和图7,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软灯条300。第二实施例的软灯条300包括灯管310、印刷电路板320、多个导体针330、被吸附件340、转接头350以及堵头360。第三实施例的软灯条300的基本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软灯条200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面重点介绍第三实施例的软灯条300与第二实施例的软灯条200的不同之处。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灯管310采用方管。
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板352a和第二转接板352b。第一转接板352a和第二转接板352b分别设置于磁铁件351的不同侧。第一表面(未示出)为第一转接板352a背向第二转接板352b的表面,则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位于第一转接板352a上。如图7所示,第二表面3522为第二转接板352b背向第一转接板352a的表面,则第二表面3522上的导电区域3522a位于第二转接板352b上。
如图7所示,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522上的导电区域3522a并非是环形区域,而是依次布置的条形区域。同理,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并非是环形区域,而是依次布置的条形区域。
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地,磁铁件351具有通孔304。转接头350还包括多个连接导线(未示出)。连接导线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第二表面3522上的导电区域3522a一一对应。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第二表面3522上的导电区域3522a可通过对应的连接导线电连接。连接导线穿过磁铁件351的通孔304,从而连接导线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和第二表面3522上的导电区域3522a电连接。但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磁铁件351并非是环状,而是整体呈立方体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软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管;
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灯管内,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线;
多个导体针,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每个所述导体针与各自对应的所述信号线电连接;
被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以及
转接头,包括:磁铁件和与磁铁件连接的转接结构;所述磁铁件用于吸附所述被吸附件;所述转接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导电区域,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导电区域,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区域一一对应且电连接;所述磁铁件与所述被吸附件相吸附时,所述导体针能够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配合,以致每个所述导体针能够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导电区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转接结构;
所述转接结构为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所述转接板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
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磁铁件的不同侧,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转接板背向所述第二转接板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二转接板背向所述第一转接板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件上设有通孔;
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第一表面的导电区域、所述第二表面的导电区域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导线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导电区域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导电区域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区域为环形区域,且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所述导电区域由内向外依次环绕设置;
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区域为环形区域,且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多个所述导电区域由内向外依次环绕设置;
所述灯管与所述转接头绕所述灯管的轴线方向相对转动时,所述导体针能够沿各自对应的所述导电区域对应的所述环形区域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圆管或方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头,用于封堵所述灯管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导体针、所述被吸附件以及所述印刷电路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均位于所述堵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还包括外壳,所述磁铁件和所述转接结构均位于所述外壳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堵头能够套设于所述外壳,或所述外壳能够套设于所述堵头;
所述堵头与所述外壳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所采用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堵头与所述外壳相配合时,所述外壳的表面与所述堵头的表面抵接。
CN202120583635.4U 2021-03-22 2021-03-22 软灯条 Active CN214306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3635.4U CN214306638U (zh) 2021-03-22 2021-03-22 软灯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3635.4U CN214306638U (zh) 2021-03-22 2021-03-22 软灯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6638U true CN214306638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83635.4U Active CN214306638U (zh) 2021-03-22 2021-03-22 软灯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6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59536A1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CN112902041A (zh) 软灯条
GB2418303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2008140708A (ja) ケーブル取付具、これを備えた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コネクタ
CN219535102U (zh) 一种数据线
ATE226762T1 (de) Anschlussvorrichtung
CN214306638U (zh) 软灯条
CN102570219A (zh) 一种排线板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插座
RU2012102687A (ru)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CN211150870U (zh) 连接器及具有这种连接器的数据线、电子产品
CN208489475U (zh)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CN201103812Y (zh) 一种灯串
CN101853988A (zh) 连接端子及具有该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
KR20150017635A (ko) 연결용 컨넥터와 그 접속단자
CN207052901U (zh) 移动设备及其连接器母端
RU2010142262A (ru) Розеточный блок
US10312620B1 (en) Spring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device
CN20548878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9419575U (zh) 板卡及电子设备
TWM515221U (zh) 能提高接觸點密度的連接器裝置
CN219496582U (zh) 测试治具
KR101697513B1 (ko) 커넥터 플러그, 커넥터 소켓 및 커넥터
TWI783359B (zh) 高密度連接裝置
CN204835151U (zh) 一种led灯泡光源板连接器
CN219717455U (zh) 一种多回路电缆中间接头及多回路电缆中间接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