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9575U - 板卡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板卡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9575U
CN219419575U CN202320766608.XU CN202320766608U CN219419575U CN 219419575 U CN219419575 U CN 219419575U CN 202320766608 U CN202320766608 U CN 202320766608U CN 219419575 U CN219419575 U CN 219419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pin
hole
connector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66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初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ULTRAVIE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ULTRAVIE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ULTRAVIE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ULTRAVIEW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66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9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9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9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子元器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卡及电子设备,该板卡包括电路板和连接器,电路板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孔;连接器包括针座、至少一个插针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针,插针和第一标识针间隔排列安装于针座;第一标识针偏离插针和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设置;插针插接于插接孔,第一标识针插接于第一标识孔;其中,第一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插接孔的孔径;或者,插针的外径大于第一标识孔的孔径,使得连接器反向无法插入电路板,可减少连接器插反的风险,减少应用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会出现功能不良的风险,甚至烧坏外置设备或电路板的风险。

Description

板卡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元器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卡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板卡包括电路板以及插接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例如:按键连接器、喇叭连接器、WIFI连接器、LVDS连接器等,这些连接器采用人工插件的方式插接在电路板上;测试时,采用顶针测试,从而省去人工插线测试,以提高生产效率;但电路板通常丝印有区分连接器方向的标识,但人工长时间作业后,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导致连接器极易插反;而顶针测试不能检测出连接器插反,连接器插反的板卡组装到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会出现功能不良,甚至烧坏外置设备或电路板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上的连接器容易插反导致整机出现功能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卡,包括电路板和连接器,电路板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孔;连接器包括针座、至少一个插针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针,插针和第一标识针间隔排列安装于针座;第一标识针偏离插针和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设置;插针插接于插接孔,第一标识针插接于第一标识孔;其中,第一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插接孔的孔径;或者,插针的外径大于第一标识孔的孔径。
可选地,第一标识针的外径与插针的外径之间的差值为a,其中,0mm<|a|≤0.3mm。
可选地,插针和第一标识针线性间隔排列。
可选地,插针的数量为多个,插针依次间隔排列,第一标识针位于最后一个插针背向第一个插针的侧方。
可选地,第一标识针位于相邻两个插针之间。
可选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标识针,第二标识针安装于针座;电路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标识孔,第二标识针用于插接于第二标识孔;第一标识针和第二标识针关于插针和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不对称。
可选地,第二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插接孔的孔径;或者,插针的外径大于第二标识孔的孔径。
可选地,第一标识针的外径与第二标识针的外径相同。
可选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标识针,第二标识针安装于针座,第一标识针和第二标识针分别位于插针和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的相对两侧;电路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标识孔,第二标识针用于插接于第二标识孔;第一标识针和第二标识针关于插针和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对称,第一标识针的外径大于第二标识孔的孔径;或者,第二标识针的外径大于第一标识孔的孔径。
本申请提供的板卡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板卡,正常插接时,连接器的插针和第一标识针分别插入插接孔和第一标识孔;第一标识针偏离插针和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设置,使得连接器翻转180°后,第一标识针与插接孔相插接,插针与第一标识孔相插接,而第一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插接孔的孔径,使得第一标识针无法插入插接孔,使得连接器反向无法插入电路板上;同理,插针的外径大于第一标识孔的孔径,使得插针无法插入第一标识孔,使得连接器反向无法插入电路板;而连接器反向无法插入电路板,可减少连接器插反的风险,减少应用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会出现功能不良的风险,甚至烧坏外置设备或电路板的风险;另外,该板卡限定了电路板与连接器只能正向插装,这样即使人工长时间插接连接器,也不会出现连接器插反的情况,防呆效果好,另外,也需人工检查连接器的正反,可节省板卡的制作成本。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板卡。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的板卡,可减少因连接器插反的风险而导致电子设备会出现功能不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该电子设备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的连接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板卡的连接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板卡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板卡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板卡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板卡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板卡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0、连接器;111、针座;112、插针;113、第一标识针;114、第二标识针;120、电路板;121、插接孔;122、第一标识孔;123、第二标识孔;124、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板卡,该板卡包括电路板120和连接器110,电路板120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21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孔122;连接器110包括针座111、至少一个插针112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针113,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间隔排列安装于针座111;第一标识针113偏离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设置;插针112插接于插接孔121,第一标识针113插接于第一标识孔122;其中,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大于插接孔121的孔径d1;或者,插针112的外径D1大于第一标识孔122的孔径d2。
板卡可以是指与电子设备有结合并能完成一定通讯、数据交换等特定功能的PCB模块;例如:数据采集卡、运动控制卡、视频采集卡等部件。
连接器110能够电性连通外部元器件与电路板120,例如,连接器110可为PH2.0PIN连接器110或PH2.5PIN连接器110等,该连接器110还可以是按键连接器110、喇叭连接器110、WIFI连接器110、LVDS连接器110等。
针座111可以是指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的安装基体,起到支撑固定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的作用;为了适应板卡的使用要求,针座111采用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减少短路风险,绝缘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硅胶、塑料等。
请一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插针112可以是指采用导电材料制作而成的部件,导电材料可以是金属等,插针112具有导电性能,插针112插接于插接孔121,一方面,可得插针112的外径D1小于插接孔121的孔径d1,另一方面,外部元器件与插针112电性插接,从而实现电路板120和外部元器件电性导通。插针112的截面形状可以但不限于圆形或方形。插针1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四个以上。
第二标识针114也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作而成,导电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硬质合金或铜;第二标识针114也可以采用不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不导电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或橡胶。其中,第二标识针114采用导电材料制作而成,第一标识针113具有导电性能,而第一标识针113插接于第一标识孔122,一方面,可得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小于第一标识孔122的孔径d2;另一方面,第一标识针113能够与外部元器件电性插接,起到电性导通电路板120的外部元器件的作用;第一标识针113也可以不具备导电性能。其中,第一标识针113的截面形状可以但不限于圆形或方形。其中,第一标识针113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四个以上。其中,电路板120可设置焊盘124,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通过焊盘124与电路板120电性连接。
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间隔排列安装于针座111,使得相邻两个插针112之间存在间隙,插针112与第一标识针113也存在间隙,这样可减少针之间的相接触,减少短路风险。
第一标识针113偏离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设置,使得第一标识针113不处于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例如图1所示,十个插针112和一个第一标识针113沿针座11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该中心可以是指第六个插针112的中心即为排列的中心,这样在连接器110上下翻转180°后,位于右侧的第一标识针113会翻转到左侧,这样第一标识针113会与电路板120位于左侧的插接孔121相插接,位于左侧的第一标识孔122会与插针112相插接。
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大于插接孔121的孔径d1,一方面,可使得第一标识针113无法插入插接孔121;另一方面,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大于插针112的外径D1。
插针112的外径D1大于第一标识孔122的孔径d2,一方面,可使得插针112无法插入第一标识孔122;另一方面,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小于插针112的外径D1。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正常插接时,连接器110的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分别插入插接孔121和第一标识孔122;第一标识针113偏离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设置,使得连接器110翻转180°后,第一标识针113与插接孔121相插接,插针112与第一标识孔122相插接,而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大于插接孔121的孔径d1,使得第一标识针113无法插入插接孔121,使得连接器110反向无法插入电路板120上;同理,插针112的外径D1大于第一标识孔122的孔径d2,使得插针112无法插入第一标识孔122,使得连接器110反向无法插入电路板120;而连接器110反向无法插入电路板120,可减少连接器110插反的风险,减少应用有该连接器110的电子设备会出现功能不良的风险,甚至烧坏外置设备或电路板120的风险;另外,该结构限定了电路板120与连接器110只能正向插装,这样即使人工长时间插接连接器110,也不会出现连接器110插反的情况,防呆效果好,另外,也需人工检查连接器110的正反,可节省板卡的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插针112贯穿针座111,插针112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元器件电性插接,插针112的另一端插接于对应的焊盘124,以使得外部元器件和电路板120电性导通,插针112的两端均外露出针座111外,以方便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第一标识针113贯穿针座111,第一标识针113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元器件电性插接,第一标识针113的另一端插接于对应的焊盘124,以使得外部元器件和电路板120电性导通,第一标识针113的两端均外露出针座111外,以方便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板卡的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与插针112的外径D1之间的差值为a,其中,0mm<|a|≤0.3mm。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与插针112的外径D1之差的绝对值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使得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与插针112的外径D1之间的尺寸差异较小,可减少材料的浪费,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a|的值可以但不限于为0.1mm、0.125mm、0.15mm、0.75mm、0.2mm、0.225mm、0.25mm、0.275mm或0.3mm。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板卡的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线性间隔排列。
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呈线性间隔排列,可以理解的是,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沿一个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例如图1所示,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沿针座11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线性间隔排列,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方式简单,可方便加工制作。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板卡的插针112的数量为多个,插针112依次间隔排列,第一标识针113位于最后一个插针112背向第一个插针112的侧方。
插针112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第一标识针113偏离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的排列中心较远,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呆作用;另外,也方便连接器110的组装。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提供的该板卡的第一标识针113位于相邻两个插针11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第一标识针113位于相邻两个插针112之间,也可以实现防呆作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提供的该板卡的连接器1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标识针114,第二标识针114安装于针座111,电路板12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标识孔123,第二标识针114用于插接于第二标识孔123;第一标识针113和第二标识针114关于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不对称。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第一标识针113和第二标识针114关于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不对称,使得在连接器110翻转180°后,第一标识针113需要与一个插接孔121相插接,第二标识针114需要与另一插接孔121相插接,而第一标识针113无法插入对应的插接孔121,从而使得连接器110无法反向插装在电路板120上,实现了防呆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标识针1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标识针114也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作而成,导电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硬质合金或铜;第二标识针114也可以采用不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不导电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或橡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标识针114贯穿针座111,第二标识针114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元器件电性插接,第二标识针114的另一端插接于对应的焊盘124,以使得外部元器件和电路板120电性导通,第二标识针114的两端均外露出针座111外,以方便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提供的该板卡的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大于插接孔121的孔径d1。
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大于插接孔121的孔径d1,可得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大于插针112的外径D1。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在连接器110翻转180°后,第二标识针114需要与一个插接孔121相插接,而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大于插接孔121的孔径d1,使得第二标识针114也无法插入对应的插接孔121,使得连接器110更加难以反向插装在电路板120上,防呆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提供的该板卡的插针112的外径D1大于第二标识孔123的孔径d3。
插针112的外径D1大于第二标识孔123的孔径d3,可得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小于插针112的外径D1。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在连接器110翻转180°后,插针112需要插入第二标识孔123,插针112的外径D1大于第二标识孔123的孔径d3,使得插针112也无法插入第二标识孔123,使得连接器110更加难以反向插装在电路板120上,防呆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板卡的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与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与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第一标识针113和第二标识针114可采用相同的针部件,提高部件的通用性,有利于提高板卡的组装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提供的该板卡的连接器1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标识针114,第二标识针114安装于针座111;电路板12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标识孔123,第二标识针114用于插接于第二标识孔123;第一标识针113和第二标识针114关于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对称,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大于第二标识孔123的孔径d3。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第一标识针113和第二标识针114关于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对称,使得在连接器110翻转180°后,第一标识针113需要与第二标识孔123相插接,第二标识针114需要与第一标识孔122相插接,而由于第一标识针113的外径D2大于第二标识孔123的孔径d3,使得第一标识针113无法插入第二标识孔123,从而使得连接器110无法反向插装在电路板120上,实现了防呆设计。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提供的该板卡的连接器1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标识针114,第二标识针114安装于针座111;电路板12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标识孔123,第二标识针114用于插接于第二标识孔123;第一标识针113和第二标识针114关于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对称,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大于第一标识孔122的孔径d2。
本申请实施例的板卡,第一标识针113和第二标识针114关于插针112和第一标识针113排列的中心对称,使得在连接器110翻转180°后,第一标识针113需要与第二标识孔123相插接,第二标识针114需要与第一标识孔122相插接,而由于第二标识针114的外径D3大于第一标识孔122的孔径d2,使得第二标识针114无法插入第一标识孔122,从而使得连接器110无法反向插装在电路板120上,实现了防呆设计。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板卡。
电子设备为计算机、电视机或显示器,即该板卡可应用于计算机、电视机或显示器等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的板卡,可减少因连接器110插反的风险而导致电子设备会出现功能不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该电子设备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孔;
连接器,包括针座、至少一个插针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识针,所述插针和所述第一标识针间隔排列安装于所述针座;所述第一标识针偏离所述插针和所述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设置;所述插针插接于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一标识针插接于所述第一标识孔;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孔的孔径;或者,所述插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标识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针的外径与所述插针的外径之间的差值为a,其中,0mm<|a|≤0.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和所述第一标识针线性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插针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标识针位于最后一个所述插针背向第一个所述插针的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针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插针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标识针,所述第二标识针安装于所述针座;所述电路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标识孔,所述第二标识针插接于所述第二标识孔;
所述第一标识针和所述第二标识针关于所述插针和所述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不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孔的孔径;
或者,所述插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标识孔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针的外径与所述第二标识针的外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标识针,所述第二标识针安装于所述针座;所述电路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标识孔,所述第二标识针插接于所述第二标识孔;
所述第一标识针和所述第二标识针关于所述插针和所述第一标识针排列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标识孔的孔径;或者,所述第二标识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标识孔的孔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板卡。
CN202320766608.XU 2023-03-30 2023-03-30 板卡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419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6608.XU CN219419575U (zh) 2023-03-30 2023-03-30 板卡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6608.XU CN219419575U (zh) 2023-03-30 2023-03-30 板卡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9575U true CN219419575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6608.XU Active CN219419575U (zh) 2023-03-30 2023-03-30 板卡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9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6776U (zh) 接头转换器
EP2940801B1 (en) Plug
CN115015597A (zh) 一种弹片针测试模块
CN219419575U (zh) 板卡及电子设备
WO2019140791A1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CN204516937U (zh) 电连接器
CN214673192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2094424U (zh) 电连接器
CN212085284U (zh) Pc板端防松脱免干扰母座连接器
CN113346272A (zh) 一种圆形插针通讯连接器
CN219643226U (zh) 一种分体空调室外机供电连接线组
CN216750357U (zh) 航空插头插座组件
CN204516936U (zh) 电连接器
CN216389804U (zh) 一种cob连接器及灯带装置
CN219321724U (zh) 一种磁吸连接器
CN218770155U (zh) Led显示模组及其电源信号共用插接件
CN210404156U (zh) 一种多点定位连接器
CN213813863U (zh) 移动设备卡座检测装置
CN217114863U (zh) 一种插件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
CN216626188U (zh) 一种具有多向接口的柔性印刷线路板
CN213280229U (zh) 插接式电路板及电器
CN216120885U (zh) 一种带多个排针胶芯的连接器
CN212114027U (zh) 接线端子
TWM567496U (zh) Magnetic spring thimble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a recessed groove and its board end connector
CN218448715U (zh) 一种led灯带的贴片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