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9475U -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9475U
CN208489475U CN201820967166.4U CN201820967166U CN208489475U CN 208489475 U CN208489475 U CN 208489475U CN 201820967166 U CN201820967166 U CN 201820967166U CN 208489475 U CN208489475 U CN 208489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nducting
plug
hole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671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才
吴一才
刘美军
钟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onga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igh-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onga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onga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igh-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onga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671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9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9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9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涉及插座部件技术领域。三孔插接机构包括插接组件及导通组件;插接组件包括开设有E极插接槽、N极插接槽及L极插接槽的插接主体;导通组件包括导通结构、导通导电片及外接导电件,导通结构的一端伸入E极插接槽,另一端具有导通抵持面,导通导电片分别与N极插接槽和L极插接槽连接,并搭靠于导通抵持面;导通结构被构造为在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时,在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使得导通抵持面推动导通导电片朝向外接导电件运动,直至导通导电片与外接导电件接触,实现电连接。该机构仅在三线插头插入时,才会带电,能够误插触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达到该部分电路接通与断开的效果,插座是电器与电源连接时必不可少的电路连接器件,其中,三孔插座是具有一个火线插口(L极)、一个零线插口(N极)及一个接地线插口(E极)的常见插座,三孔插座的作用是更好的保护工作人员使用外带金属壳的家用电器的安全,以防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漏电触电时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因而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随着用电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三孔插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的三孔插座与插头之间的连接方式多为直插式,且正常使用的三孔插座的插孔中的金属夹片一直带电,虽然有部分三孔插座结构设置有机械结构对其隐蔽,但在手拿导体插入三孔插座的插孔中或儿童的手指直接插入三孔插座的插孔中时,极有可能导致人体触电,发生致命危险。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孔插接机构,该机构仅在三线插头插入时,L极插接槽及N极插接槽才会带电,以防止误插触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插座,该插座仅在三线插头插入时,L极插接槽及N极插接槽才会带电,以防止误插触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孔插接机构,用于插接三线插头,所述三孔插接机构包括插接组件及导通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主体,所述插接主体开设有E极插接槽、N极插接槽及L极插接槽;所述导通组件包括导通结构、导通导电片及外接导电件,所述外接导电件用于接电源,所述导通结构和所述外接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插接主体,所述导通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另一端具有导通抵持面,所述导通导电片分别与所述N极插接槽和所述L极插接槽连接,并搭靠于所述导通抵持面;所述导通结构被构造为在所述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时,在所述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使得所述导通抵持面推动所述导通导电片朝向所述外接导电件运动,直至所述导通导电片与所述外接导电件接触,实现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通结构设置于所述E极插接槽的侧壁一侧;所述导通导电片包括N极导电片和L极导电片,所述N极导电片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二N极导电段,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连接于所述N极插接槽,所述第二N极导电段搭靠于所述导通抵持面;所述L极导电片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L极导电段和第二L极导电段,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连接于所述L极插接槽,所述第二L极导电段搭靠于所述导通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上均开设有烫压连接孔,所述插接主体上凸设有熔接凸块,所述熔接凸块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端用于烫压并形成限制部;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均通过所述烫压连接孔套装于所述熔接凸块,且在所述熔接凸块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端烫压并形成限制部时,所述限制部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的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抵持于所述插接主体。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通结构包括导通件和顶升件,所述导通件和所述顶升件分别与所述插接主体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远离所述导通件的一端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所述导通抵持面位于所述导通件远离所述顶升件的一侧,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导通件能够相互抵持,所述顶升件被构造为在所述E极插件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时,所述顶升件能够在所述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抵持所述导通件,以使所述导通抵持面朝向所述外接导电件运动。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通件于所述导通抵持面凸设有导通限位块,且所述导通限位块与所述导通抵持面形成导通限位缺口,所述导通导电片的端部伸入所述导通限位缺口。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通组件还包括导通主体,所述导通主体连接于所述插接主体,所述导通主体开设有防脱导向孔,所述导通件设有防脱导向块,所述防脱导向块伸入所述防脱导向孔,所述导通件能够沿所述防脱导向孔的轴向方向运动。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通主体凸设有限位凸块,并位于形成所述防脱导向孔的周壁,所述防脱导向块远离所述导通件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凸块,在所述防脱导向块沿所述防脱导向孔的轴向方向运动时,所述限位凸块能够与所述防脱凸块抵持。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主体还开设有顶升凹槽,所述顶升凹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一顶升通孔,所述第一顶升通孔连通所述顶升凹槽和所述E极插接槽,所述导通主体开设有第二顶升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顶升通孔对应;所述顶升件的中部绕设有柔性固定部,所述柔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顶升凹槽,并卡持于所述顶升凹槽底壁与所述第二顶升通孔的外周之间,所述顶升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顶升通孔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顶升通孔并与所述导通件抵持。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主体绕设有顶升围设部于所述第一顶升通孔,所述插接组件还包括熔接体,所述熔接体设置于所述顶升围设部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侧,所述导通主体通过所述熔接体连接于所述插接主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后盖、前盖及所述三孔插接机构,三孔插接机构,用于插接三线插头,所述三孔插接机构包括插接组件及导通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主体,所述插接主体开设有E极插接槽、N极插接槽及L极插接槽;所述导通组件包括导通结构、导通导电片及外接导电件,所述外接导电件用于接电源,所述导通结构和所述外接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插接主体,所述导通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另一端具有导通抵持面,所述导通导电片分别与所述N极插接槽和所述L极插接槽连接,并搭靠于所述导通抵持面;所述导通结构被构造为在所述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时,在所述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使得所述导通抵持面推动所述导通导电片朝向所述外接导电件运动,直至所述导通导电片与所述外接导电件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连接,并夹持所述三孔插接机构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的有益效果是:
导通导电片搭靠于导通抵持面,并能够跟随导通抵持面朝向外接导电件运动,且导通结构被构造为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时,导通结构能够在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使得导通抵持面朝向外接导电件运动,并推动导通导电片朝向外接导电件运动,直至导通导电片与外接导电件接触,以实现导通导电片与电源电连接,即使得三孔插接机构仅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情况下,L极插接套及N极插接套才会带电,以防止误插触电,提高三孔插接机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应用于安全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的V处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安全插座;20-后盖;30-前盖;10-三孔插接机构;12-插接组件;121-插接主体;1211-顶升凹槽;12111-第一顶升通孔;1215-顶升围设部;1212-E极插接槽;1213-N极插接槽;1214-L极插接槽;122-熔接体;123-L极插接套;124-N极插接套;125-E极插接套;126-熔接凸块;15-导通组件;151-导通结构;1511-导通件;15112-导通抵持面;15113-导通限位块;15115-防脱导向块;15116-防脱凸块;1512-顶升件;15121-柔性固定部;152-导通主体;1521-第二顶升通孔;1522-防脱导向孔;1523-限位凸块;153-导通导电片;1532-L极导电片;15321-第一L极导电段;15322-第二L极导电段;15325-烫压连接孔;155-外接导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随着用电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三孔插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的三孔插座与插头之间的连接方式多为直插式,且正常使用的三孔插座的插孔中的金属夹片一直带电,虽然有部分三孔插座结构设置有机械结构对其隐蔽,但在手拿导体插入三孔插座的插孔中或儿童的手指直接插入三孔插座的插孔中时,极有可能导致人体触电,发生致命危险。
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三孔插接机构应用于安全插座,已完成三线插头与安全插座的插接工作,该三孔插接机构需要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片接入时,其N极与L极插口才能通电,防止误插触电,安全可靠。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应用于安全插座100的结构示意图。
安全插座100包括后盖20、前盖30及三孔插接机构10,其中前盖30和后盖20连接以夹持三孔插接机构10于两者之间,该安全插座100由于采用了三孔插接机构10,所以该安全插座100需要在三线插头(图未示)的E极插片(图未示)接入时,其N极与L极插口才能通电,防止误插触电,安全可靠。
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及安全插座10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三孔插接机构10用于插接三线插头,该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组件12和导通组件15,插接组件12用于供三线插头插接,导通组件15用于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插入时,导通插接组件12与电源,以防止误插触电,提高三孔插接机构1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中,插接组件12包括插接主体121、L极插接套123、N极插接套124及E极插接套125,插接主体121上开设有E极插接槽1212、N极插接槽1213及L极插接槽1214,E极插接套125安装于E极插接槽1212,N极插接套124安装于N极插接槽1213,L极插接套123安装于L极插接槽1214,三线插头上的E极插件、L极插件及N极插件分别能够插入E极插接套125、L极插接套123及N极插接套124,已完成安全插座100与三线插头的插接;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导通组件15包括导通结构151、导通导电片153及外接导电件155,导通导电片153包括N极导电片(图未示)和L极导电片1532,外接导电件155和导通结构151均连接于插接主体121,外接导电件155用于接电源,以向三孔插接机构10供电,导通结构151活动连接于插接主体121,且导通结构151的一端伸入E极插接槽1212,另一端靠近外接导电件155的一面具有导通抵持面15112,导通结构151能够相对插接主体121运动,以使抵持面能够靠近外接导电件155,N极导电片与N极插接套124连接,并搭靠于导通抵持面15112,L极导电片1532与L极插接套123连接,并搭靠于导通抵持面15112,由于N极导电片和L极导电片1532均具有一定弹性,在导通抵持面15112靠近外接导电件155时,N极导电片和L极导电片1532将在导通抵持面15112的抵持作用下能够与外接导电件155接触,而又在导通抵持面15112由靠近外接导电件155处退回时,同样由于N极导电片和L极导电片1532具有一定弹性,N极导电片和L极导电片1532将跟随导通抵持面15112由靠近外接导电件155处退回,以与外接导电件155解除接触;
导通结构151被构造为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1212,且与E极插接套125接触的过程中,导通结构151能够在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使得导通抵持面15112朝向外接导电件155运动,并推动N极导电片及L极导电片1532朝向外接导电件155运动,直至N极导电片及L极导电片1532与外接导电件155接触,以实现N极导电片及L极导电片1532分别与电源电连接,即L极插接套123及N极插接套124分别与电源电连接,三线插头通电,进而使得三孔插接机构10仅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1212情况下,L极插接套123及N极插接套124才会带电,以防止误插触电,提高三孔插接机构1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通过设置于E极插接槽1212的导通组件15来控制N极插接槽1213及L极插接槽1214是否带电,能够使得三孔插接机构10能够在非标插头或其它金属体插入时,并不会触发三孔插接机构10接通电源的;例如,在三孔插接机构10上用标准的两线插头的插件插入N极插接槽1213及L极插接槽1214也不会触发三孔插接机构10接通电源,只有在所用插头是标准的三线插头插入才能触发三孔插接机构10接通电源,以保证操作者的人生安全,并且,因为E极插接槽1212在正常情况是连接于接地线,并不带电,所以,即使在误将金属导体插入E极插接槽1212也不会引起触电事故,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操作者触电的可能。
请继续参阅图3,导通结构151设置于插接主体121上方,即导通结构151位于E极插接槽1212的侧壁一侧,且位于E极插接槽1212远离N极插接槽1213和L极插接槽1214的侧壁一侧,这样设置可以减少三孔插接机构10的厚度,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利于墙面安装,提高墙面安装的美观度;
N极导电片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N极导电段(图未示)和第二N极导电段(图未示),第一N极导电段连接于N极插接套124,第二N极导电段搭靠于导通抵持面15112;
L极导电片1532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L极导电段15321和第二L极导电段15322,第一L极导电段15321连接于L极插接套123,第二L极导电段15322搭靠于导通结构151。
进一步地,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二N极导电段成锐角设置,第一L极导电段15321和第二L极导电段15322成锐角设置,以使第二L极导电段15322和第二N极导电段在与外接导电件155接触时,与外接导电件155平行,提高接触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一L极导电段15321上均开设有烫压连接孔15325,插接主体121上凸设有熔接凸块126,熔接凸块126远离插接主体121的一端用于烫压并形成限制部;
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一L极导电段15321均通过烫压连接孔15325套装于熔接凸块126,且在熔接凸块126远离插接主体121的一端烫压并形成限制部时,限制部能够抵持于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一L极导电段15321的远离插接主体121的一侧,以使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一L极导电段15321抵持于插接主体121。
需要说明的是,熔接凸块126远离插接主体121的一端烫压并形成限制部的方式即为:通过一定温度使得熔接凸块126远离插接主体121的一端发生变形,其烫压端的轴向截面变大,从而将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一L极导电段15321连接于插接主体121,其连接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自动化生产。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的V处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导通结构151包括导通件1511和顶升件1512,导通件1511和顶升件1512分别与插接主体121活动连接,顶升件1512远离导通件1511的一端伸入E极插接槽1212,导通抵持面15112位于导通件1511远离顶升件1512的一侧,顶升件1512与导通件1511能够相互抵持,顶升件1512被构造为在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1212,并与E极插接套125接触过程中,顶升件1512能够在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抵持导通件1511,以使导通抵持面15112朝向外接导电件155运动,由于导通结构151需要伸入E极插接槽1212,又需要抵持导通导电片153,其结构安装位置涉及其他附件较多,分体式的设计可以便于三孔插接机构10的自动化组装,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导通件1511在导通抵持面15112凸设有导通限位块15113,并且,导通限位块15113还与导通抵持面15112形成导通限位缺口(图未标),第二L极导电段15322的端部和第二N极导电段的端部伸入导通限位缺口,以使在导通抵持面15112由靠近外接导电件155处退回时,确保第二L极导电段15322和第二N极导电段跟随导通抵持面15112由靠近外接导电件155处退回,以保证与外接导电件155解除接触,提高了三孔插接机构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导通组件15还包括导通主体152,导通主体152连接于插接主体121,导通主体152上开设有防脱导向孔1522,导通件1511设有防脱导向块15115,防脱导向块15115伸入防脱导向孔1522,且导通件1511能够沿防脱导向孔1522的轴向方向运动,以使导通件1511在朝向外接导电片运动时更加稳定,提高导通导电片153于外接导电件155的接触质量,提高单孔插接机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导通主体152凸设有限位凸块1523,并位于形成防脱导向孔1522的周壁,防脱导向块15115远离导通件1511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凸块15116,在防脱导向块15115沿防脱导向孔1522的轴向方向运动时,限位凸块1523能够与防脱凸块15116抵持,以限制防脱导向块15115朝向导通导电片153运动。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作为优选,插接主体121还开设有顶升凹槽1211,顶升凹槽1211的底壁开设有第一顶升通孔12111,第一顶升通孔12111连通顶升凹槽1211和E极插接槽1212,导通主体152开设有第二顶升通孔1521,并与第二顶升通孔1521对应;
顶升件1512的中部绕设有柔性固定部15121,柔性固定部15121设置于顶升凹槽1211,并卡持于顶升凹槽1211底壁与第二顶升通孔1521的外周之间,顶升件1512的一端沿第一顶升通孔12111伸入E极插接槽1212,另一端伸入第二顶升通孔1521并与导通件1511抵持,卡持于顶升凹槽1211底壁与第二顶升通孔1521的外周之间的柔性固定部15121能够起到隔离E极插接槽1212与顶升件1512远离E极插接槽1212的一端的空间,避免液体等杂质由E极插接槽1212进入导通导电片153与外接导电件155所处的空间,提高三孔插接机构1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固定部15121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固定部15121卡持于顶升凹槽1211底壁与第二顶升通孔1521的外周之间时将发生弹性形变,以更好的隔离E极插接槽1212与顶升件1512远离E极插接槽1212的一端的空间,且顶升件1512能够相对柔性固定部15121运动,由于柔性固定部15121具有一定的柔性,顶升件1512能够在由靠近外接导电件155处退回自动复位,提高了三孔插接机构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插接主体121绕设有顶升围设部1215于第一顶升通孔12111,插接组件12还包括熔接体122,熔接体122设置于顶升围设部1215远离插接主体121的一侧,导通主体152通过熔接体122连接于插接主体121,熔接体122能够在超声波作用下熔接导通主体152和插接主体121,进一步提高E极插接槽1212与顶升件1512远离E极插接槽1212的一端的空间的隔离效果,并且解决现有的安全插座100使用紧固螺丝连接方式时,因连接处受力不平衡而产生的缝隙等不良品问题,提高了三孔插接机构10的耐用性,并实现了一体化防拆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及安全插座100的工作原理是:
导通导电片153搭靠于导通抵持面15112,并能够跟随导通抵持面15112朝向外接导电件155运动,且导通结构151被构造为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1212时,导通结构151能够在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使得导通抵持面15112朝向外接导电件155运动,并推动导通导电片153朝向外接导电件155运动,直至导通导电片153与外接导电件155接触,以实现导通导电片153与电源电连接,即使得三孔插接机构10仅在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E极插接槽1212情况下,L极插接套123及N极插接套124才会带电,以防止误插触电,提高三孔插接机构1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孔插接机构10,该机构仅在三线插头插入时,L极插接槽1214及N极插接槽1213才会带电,以防止误插触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三孔插接机构,用于插接三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孔插接机构包括插接组件及导通组件;
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主体,所述插接主体开设有E极插接槽、N极插接槽及L极插接槽;
所述导通组件包括导通结构、导通导电片及外接导电件,所述外接导电件用于接电源,所述导通结构和所述外接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插接主体,所述导通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另一端具有导通抵持面,所述导通导电片分别与所述N极插接槽和所述L极插接槽连接,并搭靠于所述导通抵持面;
所述导通结构被构造为在所述三线插头的E极插件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时,在所述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使得所述导通抵持面推动所述导通导电片朝向所述外接导电件运动,直至所述导通导电片与所述外接导电件接触,实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结构设置于所述E极插接槽的侧壁一侧;
所述导通导电片包括N极导电片和L极导电片,所述N极导电片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N极导电段和第二N极导电段,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连接于所述N极插接槽,所述第二N极导电段搭靠于所述导通抵持面;
所述L极导电片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L极导电段和第二L极导电段,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连接于所述L极插接槽,所述第二L极导电段搭靠于所述导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上均开设有烫压连接孔,所述插接主体上凸设有熔接凸块,所述熔接凸块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端用于烫压并形成限制部;
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均通过所述烫压连接孔套装于所述熔接凸块,且在所述熔接凸块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端烫压并形成限制部时,所述限制部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的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N极导电段和所述第一L极导电段抵持于所述插接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结构包括导通件和顶升件,所述导通件和所述顶升件分别与所述插接主体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远离所述导通件的一端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所述导通抵持面位于所述导通件远离所述顶升件的一侧,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导通件能够相互抵持,所述顶升件被构造为在所述E极插件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时,所述顶升件能够在所述E极插件的带动下运动,并抵持所述导通件,以使所述导通抵持面朝向所述外接导电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件于所述导通抵持面凸设有导通限位块,且所述导通限位块与所述导通抵持面形成导通限位缺口,所述导通导电片的端部伸入所述导通限位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组件还包括导通主体,所述导通主体连接于所述插接主体,所述导通主体开设有防脱导向孔,所述导通件设有防脱导向块,所述防脱导向块伸入所述防脱导向孔,所述导通件能够沿所述防脱导向孔的轴向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主体凸设有限位凸块,并位于形成所述防脱导向孔的周壁,所述防脱导向块远离所述导通件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凸块,在所述防脱导向块沿所述防脱导向孔的轴向方向运动时,所述限位凸块能够与所述防脱凸块抵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还开设有顶升凹槽,所述顶升凹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一顶升通孔,所述第一顶升通孔连通所述顶升凹槽和所述E极插接槽,所述导通主体开设有第二顶升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顶升通孔对应;
所述顶升件的中部绕设有柔性固定部,所述柔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顶升凹槽,并卡持于所述顶升凹槽底壁与所述第二顶升通孔的外周之间,所述顶升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顶升通孔伸入所述E极插接槽,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顶升通孔并与所述导通件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绕设有顶升围设部于所述第一顶升通孔,所述插接组件还包括熔接体,所述熔接体设置于所述顶升围设部远离所述插接主体的一侧,所述导通主体通过所述熔接体连接于所述插接主体。
10.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前盖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三孔插接机构,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连接,并夹持所述三孔插接机构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
CN201820967166.4U 2018-06-21 2018-06-21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Active CN208489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7166.4U CN208489475U (zh) 2018-06-21 2018-06-21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7166.4U CN208489475U (zh) 2018-06-21 2018-06-21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9475U true CN208489475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48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67166.4U Active CN208489475U (zh) 2018-06-21 2018-06-21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94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828A (zh) * 2018-06-21 2018-10-16 广州中安电工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WO2019242495A1 (zh) * 2018-06-21 2019-12-26 广州中安电工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孔模块、插座及接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828A (zh) * 2018-06-21 2018-10-16 广州中安电工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WO2019242495A1 (zh) * 2018-06-21 2019-12-26 广州中安电工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孔模块、插座及接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9169B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109103697B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8489475U (zh)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WO2019201015A1 (zh) 背夹电池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103762436A (zh) 用于连接高压电缆的插座、插头及插拔器
CN109586050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电气线缆连接器
CN201126892Y (zh) 防爆插接装置
CN104518352A (zh) 兼容板对板对接的插头及插座一体化式连接器
US9711877B2 (en) Plug and connector module
CN105428858A (zh) 一种挂片式插座
CN108666828A (zh) 三孔插接机构及安全插座
CN212849093U (zh) 一种高电压环境下工作的小型圆形电连接器结构
CN208368800U (zh) 侧向端子定位的电连接器端子固定结构以及端子固定套件
CN205790508U (zh) 快充式Micro-USB连接器组合结构
CN214315191U (zh) 一种接线盒连接器套筒
CN205680858U (zh) 一种侧插式的连接插头
CN110635280A (zh) 带双接地压接型连接器装置
CN105958274A (zh) 电子接插件
CN102025055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2691776U (zh) 一种指示灯组件和具有指示灯组件的插座
CN217823392U (zh) 一种带有防护盖的车载usb充电插座
CN212230660U (zh) 一种增加连接器插针对接处爬电距离的结构
CN216391539U (zh) 电路板组件、mlpe设备及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