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5466U -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5466U
CN214305466U CN202023285046.2U CN202023285046U CN214305466U CN 214305466 U CN214305466 U CN 214305466U CN 202023285046 U CN202023285046 U CN 202023285046U CN 214305466 U CN214305466 U CN 214305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iaphragm
valve body
cavity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850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军
周首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yu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yu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yu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yu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850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5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5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5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负压型阀及应用所述负压型阀的流体控制装置,具体的,所述负压型阀包括阀体和隔膜,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形成有用于连通负压气囊的第一通孔和用于连通气泵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形成有用于连通气泵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气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五通孔;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压力相等时,所述隔膜处于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压力上升时,所述隔膜受压而具有第一形变位置,此时,所述隔膜阻断所述第四通孔。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型阀及应用所述负压型阀的流体控制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型阀,及应用所述负压型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一些利用真空负压工作的电子产品,例如:吸奶器,吸黑头仪等,都是由负压气泵、电磁阀、驱动电路,电池以及外壳等组成。驱动电路发出电信号驱动负压气泵抽气,在吸附部位产生真空负压,在规定时间后,气泵停止抽气,电磁阀在驱动电路的电信号作用下打开,外部气体回吸入吸附部位,压力迅速回复正常大气压。反复以上动作。因此类电子产品基本都是便携式产品,都是使用电池供电。因此小体积,低功耗是该类产品的追求目标。在上述结构中,都是通过对电磁阀通电来将电磁阀打开,以使吸附部位迅速回吸空气,恢复正常压力。电磁阀小型化非常困难并且制造成本高,同时需要驱动电磁阀的驱动电路以及消耗电能,阻碍了该类电子产品的低成本,小型化,低功耗的发展道路。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型阀及应用所述负压型阀的流体控制装置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负压型阀及应用所述负压型阀的流体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型阀及应用所述负压型阀的流体控制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负压型阀,具体的,所述负压型阀包括阀体和隔膜,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形成有用于连通负压气囊的第一通孔和用于连通气泵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形成有用于连通气泵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气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五通孔;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压力相等时,所述隔膜处于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压力上升时,所述隔膜受压而具有第一形变位置,此时,所述隔膜阻断所述第四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隔膜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阻断所述第五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隔膜处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后,所述第一腔体内压力进一步上升以使所述隔膜具有第二形变位置,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还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六通孔,当所述隔膜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阻断所述第六通孔,当所述隔膜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所述第六通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通孔的孔柱伸入所述阀体内部设置,当所述阀体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和所述第六通孔接触,并且所述隔膜受到所述第六通孔的孔柱的压力而发生形变,以阻断所述第六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孔柱均伸入所述阀体内部设置,当所述阀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隔膜和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间均存在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柱均凸出于所述阀体外侧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下阀体,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阀体、所述下阀体的内部,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下阀体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气道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第一气道穿过所述隔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阀体、所述下阀体内部均形成有多个气室,所述上阀体内部的多个气室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下阀体内部多个气室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分别与不同的气室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膜的材料为橡胶或者乳胶或者聚碳三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流体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所述负压型阀,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气泵和负压气囊,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外侧连通,所述负压气囊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一种负压型阀及应用所述负压型阀的流体控制装置,具体的,所述负压型阀包括阀体和隔膜,所述隔膜受压而具有第一形变位置,当所述隔膜处于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阻断和外界连通的第四通孔,从而实现负压型阀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从负压气囊中抽气的抽吸功能。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型阀结构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负压型阀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隔膜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隔膜处于第一形变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隔膜处于第二形变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负压型阀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负压型阀的爆炸图;
图7为图5中负压型阀的另一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负压型阀 11 阀体
11a 上阀体 11b 下阀体
111 第一腔体 112 第二腔体
113 第一气道 12 隔膜
131 第一通孔 132 第二通孔
133 第三通孔 134 第四通孔
135 第五通孔 136 第六通孔
20 负压气囊 30 气泵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技术中,具有真空负压抽吸功能的流体控制装置常包括负压气囊、气泵以及电磁阀。而采用电磁阀的流体控制装置还需设置相应的电池和驱动电路,具体的,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驱动电路发出电信号驱动负压气泵抽气,在吸附部位产生真空负压,在规定时间后,气泵停止抽气,电磁阀在驱动电路的电信号作用下打开,外部气体回吸入吸附部位,压力迅速回复正常大气压。反复以上动作。在上述结构中,都是通过对电磁阀通电来将电磁阀打开,以使吸附部位迅速回吸空气,恢复正常压力。但是电磁阀小型化非常困难并且制造成本高,同时需要驱动电磁阀的驱动电路以及消耗电能,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控制装置及所述流体控制装置所应用的电池阀具有结构复杂,难以小型化,功耗较大等缺点。阻碍了该类产品的低成本,小型化,低功耗的发展道路。
请参阅图1至图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负压型阀10,具体的,所述负压型阀10包括阀体11和隔膜12,所述阀体11内设置有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一气道113,所述第一气道113的两端形成有用于连通负压气囊20的第一通孔131和用于连通气泵30的第二通孔132,所述第二腔体112的侧壁形成有用于连通气泵30的第三通孔133;所述第一腔体111的侧壁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孔134,所述第一气道113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连通的第五通孔135;隔膜1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当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内部压力相等时,所述隔膜12处于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内部压力上升时,所述隔膜12受压而具有第一形变位置,此时,所述隔膜12阻断所述第四通孔134。
具体的,气泵30和所述第二通孔132、第三通孔133连通,当气泵30运行时,气泵3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32抽吸气体,并且将抽吸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33再泵入负压型阀10内。所述负压型阀10内部的气体流动过程如下,首先,气泵30启动,开始运行,此时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未产生气压差,所述隔膜12处于初始位置,所述第四通孔134和外界连通。当气泵30开始抽气时,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34流入所述阀体11内部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11,进而通过所述第五通孔135流入所述第一气道113内,并最终经过所述第二通孔132被所述气泵30吸入内部,再经由所述第三通孔133泵如所述第二腔体112中。如此,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体增多、气压上升,并且在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产生一个压力差。而所述隔膜12也受到所述压力差的影响,发生弹性形变,由所述初始位置逐渐变为第一形变位置。在所述隔膜12处于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负压型阀10开始抽吸过程。此时所述第四通孔134被隔膜12阻断,外界气流不能流入阀体11内。此时,气泵30通过所述负压型阀10开始抽吸负压气囊20内的气体。而负压气囊20用于贴附在需要抽吸的部位,完成抽吸的功能。具体的,需吸附部位的气流由所述负压气囊20流经所述第一通孔131进入所述阀体11内,完成抽吸功能。而需要抽吸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一气道113、所述第二通孔132进入气泵30中,再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33泵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内,以使所述第二腔体112内部的压力进一步上升。而当气泵30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体流出阀体11,所述第二腔体112和第一腔体111之间的压力差逐渐减小至平衡。此时所述隔膜12回弹,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流体控制装置中,所述负压型阀1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产生气压差,所述隔膜12因气压差影响而发生形变。即所述隔膜12运动至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此时所述负压型阀10开始进行负压抽吸过程,所述负压气囊20部分开始抽吸,并形变至抽吸位置。当需要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的气压差消失,所述隔膜12回弹到初始位置,并且气流进入负压气囊20中,使负压气囊20也回复至初始位置。以使所述负压气囊20附近也恢复至正常气压,从而停止对需吸附部位的抽吸。与电池负压型阀10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负压型阀10采用了纯机械结构,通过隔膜12的弹性形变的方式,以使所述吸附部位在停止工作后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如此设置起到了简化结构,降低功耗的作用。有利于负压型阀10及采用所述负压型阀10的流体控制装置的低成本、小型化、低功耗发展。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隔膜12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12阻断所述第五通孔135。同时,为了更好的阻断效果,以使在所述隔膜12进行负压抽吸工作时,所述第一腔体111内部的空气不会流入起到中,影响负压型阀10的正常工作。在所述隔膜12处于第一位置时,也同时阻断了第五通孔135,即此时所述第一气道113和所述第一腔体111也是互不连通的。经由所述第一通孔131被吸入的气体不会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11中而影响抽吸效果。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隔膜12处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压力进一步上升以使所述隔膜12具有第二形变位置,所述第二腔体112的侧壁还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六通孔136,当所述隔膜12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12阻断所述第六通孔136,当所述隔膜12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所述第六通孔136连通。具体的,当所述隔膜12位于第一形变位置后,气体仍然继续经由所述第三通孔133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2。以使所述第二腔体112内部气压进一步升高。所述隔膜12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当所述隔膜12受到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所述隔膜12继续形变,以运动至所述第二形变位置。由于此时所述第六通孔136是连通第二腔体112和外界的,所述第二腔体112内部的气体经由所述第六通孔136流出。以使所述第二腔体112内部的气压不至于过高,影响抽吸效果。而由于此时,所述气泵30继续工作,气体仍然由所述第一通孔131经由所述第一气道113、第二通孔132进入所述气泵30,再由所述气泵3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33排入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再经由所述第六通孔136排出外界。同时,在所述气泵30停止工作时,所述隔膜12由所述第二形变位置运动至第一形变位置,进而恢复至初始位置。在恢复过程中,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体由多种方式排出。进一步的,第二腔体112内部气体可经由所述第六通孔136排出外界,也可经过所述第三通孔133进入所述气泵30中,再经由所述第二通孔132、第一气道113、第一通孔131,排入负压气囊20中,以恢复负压气囊20的体积。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通孔136的孔柱伸入所述阀体11内部设置,当所述阀体11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12和所述第六通孔136接触,并且所述隔膜12受到所述第六通孔136的孔柱的压力而发生形变,以阻断所述第六通孔136。具体的,在所述隔膜12处于第一形变位置和初始位置时,所述隔膜12处于绷紧状态,即所述隔膜12在所述第六通孔136处存在一定的张力,以阻断所述第六通孔136。在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之间的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时,用以阻断所述第六通孔136处的隔膜12才开始运动,以达到第二形变位置。如此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高压气体才通过第六通孔136排出。以达到更好的抽吸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孔134、所述第五通孔135的孔柱均伸入所述阀体11内部设置,当所述阀体1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隔膜12和所述第四通孔134、所述第五通孔135之间均存在间隙。即在所述隔膜12处于初始位置时,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处的隔膜12是松弛的,此时所述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处于连通状态。当所述隔膜12受到第二腔体112内的气体的压力时,朝着靠近所述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的方向运动,此时所述间隙也逐渐变小,直至所述隔膜12接触所述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而由于此时所述隔膜12受到第二腔体112内气体的压力,所述隔膜12和所述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的接触部分也存在一定的张力,从而达到阻断所述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的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1、所述第二通孔132、所述第三通孔133的孔柱均凸出于所述阀体11外侧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31用于与负压气囊20连接,所述第二通孔132、第三通孔133用于连接气泵30。如此设置是为了便于气泵30和负压气囊20的拆装。
请参阅图1、图6、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1包括上阀体11a、下阀体11b,所述第一腔体111、所述第二腔体112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阀体11a、所述下阀体11b的内部,所述隔膜12设置于所述上阀体11a和下阀体11b之间,所述上阀体11a和所述下阀体11b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气道113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第一气道113穿过所述隔膜12。具体的,所述上阀体11a、下阀体11b组装在一起,所述隔膜12设置于所述上阀体11a、下阀体11b之间,并由所述上阀体11a、下阀体11b夹紧固定。所述上阀体11a、下阀体11b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密封槽,所述隔膜12形成有多个密封部,以填充在所述密封槽之中,保证所述阀体11的密封性。
请参阅图1、图6、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阀体11a、所述下阀体11b内部均形成有多个气室,所述上阀体11a内部的多个气室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11,所述下阀体11b内部多个气室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三通孔133、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第六通孔136分别与不同的气室连通。如此设置,可以方便所隔膜12的固定。在所述隔膜12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四通孔134、所述第五通孔135、所述第六通孔136均与不同的气室连通。位于所述气室内部的隔膜12由阀体11分别固定,可通过调节所述阀体11和所述隔膜12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隔膜12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隔膜12的不同部分分别绷紧或者松弛,以达到阻断所述第六通孔136,并使第四通孔134、第五通孔135连通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膜12的材料为橡胶、乳胶或者聚碳三脂。这些材料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因此,采用橡胶作为隔膜12的材料,当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内部产生气压差时,所述隔膜12较易受压形变,从而具有第一形变位置和第二形变位置。同时,在气泵30停止工作,所述第一腔体111内部和所述第二腔体112内部的气压差消失时,所述隔膜12也能够比较容易的回弹,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隔膜12具有较好的气密性,能够保证所述第一腔体111、所述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一气道113之间除通孔外的其余部分具有较好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体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所述阀,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气泵和负压气囊,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外侧连通,所述负压气囊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连通。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吸奶器、吸黑头仪等。由于这些产品常做成便携式的,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阀的流体控制装置更加易于携带。而且由于阀采用的是纯机械结构,利用气泵的气体动能,完成抽气时封闭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停止抽气时,打开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的动作。无需任何驱动电路以及电能消耗,而且制造成本低,结构小巧。并很容易将气泵和阀集成为一体化,使电子产品的结构简化,容易控制,降低成本,减低能耗。促使电子产品更加小型化,低功耗,电池工作时间长,延长使用寿命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形成有用于连通负压气囊的第一通孔和用于连通气泵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形成有用于连通气泵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气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五通孔;
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压力相等时,所述隔膜处于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压力上升时,所述隔膜受压而具有第一形变位置,此时,所述隔膜阻断所述第四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隔膜位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阻断所述第五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隔膜处于所述第一形变位置后,所述第一腔体内压力进一步上升以使所述隔膜具有第二形变位置,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还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六通孔,当所述隔膜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阻断所述第六通孔,当所述隔膜位于所述第二形变位置时,所述第六通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通孔的孔柱伸入所述阀体内部设置,当所述阀体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第一形变位置时,所述隔膜和所述第六通孔接触,并且所述隔膜受到所述第六通孔的孔柱的压力而发生形变,以阻断所述第六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孔柱均伸入所述阀体内部设置,当所述阀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隔膜和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间均存在间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柱均凸出于所述阀体外侧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下阀体,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阀体、所述下阀体的内部,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下阀体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气道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第一气道穿过所述隔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所述下阀体内部均形成有多个气室,所述上阀体内部的多个气室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下阀体内部多个气室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分别与不同的气室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材料为橡胶或者乳胶或者聚碳三脂。
10.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型阀,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气泵和负压气囊,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外侧连通,所述负压气囊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连通。
CN202023285046.2U 2020-12-29 2020-12-29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Active CN214305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5046.2U CN214305466U (zh) 2020-12-29 2020-12-29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5046.2U CN214305466U (zh) 2020-12-29 2020-12-29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5466U true CN214305466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85046.2U Active CN214305466U (zh) 2020-12-29 2020-12-29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5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2803B2 (en) Pumps with diaphragms bonded as bellows
JP5030242B2 (ja) ベローズポンプおよびベローズポンプの運転方法
CN111542715B (zh) 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CN106057721B (zh) 吸附治具
CN106691422B (zh)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US20200149526A1 (en) Quick-Exhaust Diaphragm Pump
CN103373331A (zh) 用于制动系统的压力阻尼装置
CN214305466U (zh) 负压型阀、流体控制装置
US20220154712A1 (en) Vacuum pump
CN103557159A (zh) 旋转式压缩机
JP4544114B2 (ja)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液体吐出制御装置
CN210799314U (zh) 隔膜泵
CN112483368B (zh) 隔膜泵
CN208892568U (zh) 气泵、组合气泵、电子血压计以及医疗器械
CN212297732U (zh) 机械式双路阀、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209781153U (zh) 泵阀一体化的真空泵及吸奶器
CN215860723U (zh) 一种泵体及包含该泵体的串联式流体泵
CN110709606B (zh) 压力控制装置和压力利用装置
CN215891232U (zh) 一种带自动泄压结构的流体泵
CN111283014A (zh) 一种钢板部件用空气式回塑装置
CN219974755U (zh)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CN108461340B (zh) 键盘模块及使用此键盘模块的电子装置
JPS59185884A (ja) ダイアフラムポンプ
CN216571014U (zh) 一种穿戴式吸奶器
CN217462463U (zh) 一种具有改良的按键手感的内置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