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7828U - 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7828U
CN214297828U CN202120162521.2U CN202120162521U CN214297828U CN 214297828 U CN214297828 U CN 214297828U CN 202120162521 U CN202120162521 U CN 202120162521U CN 214297828 U CN214297828 U CN 214297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nuts
blanking
frame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625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625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7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7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7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运输装置,该运输装置包括机架、料仓、传送机构、输送机构、下料转盘以及吸盘,料仓设于机架,并设有出料口;传送机构设于机架,并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送机构设于机架,并位于出料口与输入端之间,用于将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输入端;下料转盘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下料转盘具有至少两个集料端,下料转盘的集料端沿下料转盘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下料转盘转动,使集料端与输出端连通,以承接由输出端输出的螺母;吸盘的取料面设有至少两个取料位,用于吸取下料转盘中的至少两个螺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劳动强度低、且生产效率高的运输装置。

Description

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装配的过程中,汽车轮胎上需要装配多个螺母。在生产过程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多个螺母逐一装配到汽车轮胎上,导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运输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且生产效率高的运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输装置,用于运输螺母,所述运输装置包括:
机架;
料仓,所述料仓设于所述机架,并设有出料口;
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输入端之间,用于将螺母由所述出料口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下料转盘,所述下料转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所述下料转盘具有至少两个集料端,所述下料转盘的集料端沿所述下料转盘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下料转盘转动,使所述集料端与所述输出端连通,以承接由所述输出端输出的螺母;以及
吸盘,所述吸盘的取料面设有至少两个取料位,用于吸取所述下料转盘中的至少两个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
振动盘,所述振动盘设有所述输入端和出料端;和
直振输料管,所述直振输料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料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出料端与所述入料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承载架,所述承载架设于所述机架;和
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设于所述承载架,用于将螺母由所述出料口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轨道包括输送床、主动轴、从动轴以及输送带;
所述输送床设于所述承载架,且所述输送床沿高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主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输送床的顶部,所述从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输送床的底部,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轨道还包括出料斗,所述出料斗设于所述输送床的顶部,用于将所述输送带上的螺母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检测器的检测口朝向所述料仓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料仓内螺母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安全光栅,所述安全光栅设于所述机架,所述安全光栅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分别设于所述下料转盘背对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备用下料盘,所述备用下料盘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下料转盘间隔设置,所述备用料盘的外周缘设有至少两个放料位,每一所述放料位用于放置一螺母;所述吸盘还用于吸取所述备用下料盘中的至少两个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于所述机架,所述保护罩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朝向所述传送机构设置;
且/或,所述保护罩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口朝向所述输送机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料仓、传送机构、输送机构、下料转盘以及吸盘;其中,传送机构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送机构用于将料仓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输入端,当下料转盘在转动过程中,下料转盘上的至少两个集料端将依次与传送机构的输出端连通,使得下料转盘上的每一集料端承接一螺母,从而在下料转盘上进行至少两个螺母的排序,最后使用吸盘将下料转盘上的至少两个螺母同时吸取至汽车轮胎上进行装配,代替了人工逐一装配的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一实施例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一实施例又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908075390000031
Figure BDA00029080753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输装置100,旨在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且生产效率高的运输装置100。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运输装置100水平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该运输装置100包括机架10、料仓20、传送机构30、输送机构40、下料转盘50以及吸盘(图未示);所述料仓20设于所述机架10,并设有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30设于所述机架10,并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送机构40设于所述机架10,并位于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输入端之间,用于将螺母由所述出料口输送至所述输入端;所述下料转盘5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10,所述下料转盘50具有至少两个集料端,所述下料转盘50的集料端沿所述下料转盘5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下料转盘50转动,使所述集料端与所述输出端连通,以承接由所述输出端输出的螺母;所述吸盘的取料面设于至少两个取料位,用于吸取所述下料转盘50中的至少两个螺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100,包括机架10、料仓20、传送机构30、输送机构40、下料转盘50以及吸盘;其中,传送机构30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送机构40用于将料仓20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输入端,当下料转盘50在转动过程中,下料转盘50上的至少两个集料端将依次与传送机构30的输出端连通,使得下料转盘50上的每一集料端承接一螺母,从而在下料转盘50上进行至少两个螺母的排序,最后使用吸盘将下料转盘50上的至少两个螺母同时吸取至汽车轮胎上进行装配,代替了人工逐一装配的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机架10是承载电气部分,主要为料仓20、传送机构30、输送机构40以及下料转盘50起固定支撑作用;传送机构30为用于将螺母由输入端输送至输出端的机构;输送机构40为用于将料仓20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的机构;下料转盘50为用于将多个螺母进行排序的结构。
具体地,机架10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设于机架10和下料转盘50,以使下料转盘50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匀速转动,使得下料转盘50上的至少两个集料端分别与传送机构30的输出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0的上方设置有激光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的激光口朝向下料转盘50设置;当激光距离传感器通过激光口感应到下料转盘50上的集料端没有物料(螺母)时,即可将信号传递至驱动机构,以控制驱动机构工作,从而驱动下料转盘50转动;当激光距离传感器的激光口感应到下料转盘50上的集料端存满螺母时,即可将信号传递至驱动机构,以控制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其中,转动路径上沿下料转盘50的转动方向可依次设有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多个集料端,具体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运输装置100的机架10上设置有触摸屏,用户可通过触摸屏控制传送机构30、输送机构40以及下料转盘50工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人工的方式直接拿取吸盘至下料转盘50的上方,以使吸盘吸取下料装盘上的多个螺母,然后将吸有多个螺母的吸盘拿取或者使用流水线输送至汽车轮胎的装配工位上进行装配;或者,通过机械手的方式驱动吸盘工作,同样可使吸盘吸取下料装盘上的多个螺母,然后将吸有多个螺母的吸盘再次通过机械手输送至汽车轮胎的装配工位上进行装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输送机构40可直接采用机械手的方式将料仓20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或者,输送机构40采用输送带424提升机的方式将料仓20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又或者,输送机构40采用传输滚筒的方式将料仓20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
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30包括振动盘31和直振输料管32;所述振动盘31设有所述输入端和出料端;所述直振输料管32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料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出料端与所述入料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振动盘31为圆形振动盘31,通过在圆形振动盘31的作用下可使振动盘31内的螺母受到振动而沿螺旋轨道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将无序螺母自动有序定向排列整齐、准确地输送到出料端,并传输至直振输料管32的入料端,然后在直振输料管32的振动下将多个有序排列的螺母逐一输送至输出端,从而通过传送机构30完成物料的有序输送。
可以理解地,通过使用振动盘31和直振输料管32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得螺母快速平稳的通过振动盘31的料道和直振输料管32的料道,避免螺母在料道上传输慢和堵塞等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输送效率。
结合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40包括承载架41和传输轨道42,所述承载架41设于所述机架10;所述传输轨道42设于所述承载架41,用于将螺母由所述出料口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可以理解地,通过将传输轨道42安装在承载架41上,以保证传输轨道42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使用传输轨道42可平稳、连续性地将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相比于机械手逐一输送的方式,使用传输轨道42输送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
具体地,承载架41可采用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安装在机架10的工作台面上。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输轨道42可采用输送带424提升机的方式或者采用传输滚筒的方式将料仓20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
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轨道42包括输送床421、主动轴422、从动轴423以及输送带424;所述输送床421设于所述承载架41,且所述输送床421沿高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主动轴4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输送床421的顶部,所述从动轴423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输送床421的底部,所述输送带424套设于所述主动轴422和所述从动轴423。
可以理解地,传输轨道42通过在主动轴422的转动下,带动输送带424和从动轴423转动,使得输送带424环绕主动轴422和从动轴423转动,从而平稳有序地带动料仓20中的螺母由出料口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同时,相比于传输滚筒的方式,采用输送带424输送的方式可利于螺母的输送,并可避免螺母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堵塞、卡料等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输送床421可采用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安装在承载架41上,其中承载架41大致呈三角形架体结构,并具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斜坡,输送床421固定安装在承载架41的斜坡上,以提高输送床421的安装稳定性,并保证输送床421沿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主动轴422和从动轴423的延伸方向与传输轨道42的传输方向垂直。其中,承载架4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主动轴422套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以随电机的输出轴转动。
并且,为了通过输送带424进一步便于螺母的输送,可选地,输送带424的外侧凸设有若干挡板,若干挡板沿输送带424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输送带424在传输过程中,经过料仓20的出料口,料仓20中的螺母将通过出料口流入输送带424的若干挡板上,从而通过挡板顺利地将螺母由输送床421的底部输送至输送床421的顶部,避免在传输过程中,螺母由输送带424上滑落,而影响输送效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输送机构40可直接通过输送带424的输出端将螺母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或者,通过在输送床421的顶部设置有出料斗425等导料结构,以使经过输送带424的输出端的螺母将通过出料斗425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
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轨道42还包括出料斗425,所述出料斗425设于所述输送床421的顶部,用于将所述输送带424上的螺母输送至所述输入端。通过在输送床421的顶部设置出料斗425,可将输送带424上的螺母顺利地导向输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以避免输送带424上的螺母在传输过程中掉落至其他地方,没有准确地流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而影响输送效率。
具体地,出料斗425设有入口和出口,其中,出料斗425的入口与输送带424的输出端连通,以接收输送带424上输出端所输出的螺母,出料斗425的出口与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连通,以使流经出料斗425的螺母通过出口顺利地导向至传送机构30的输入端。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100还包括检测器(图未示),所述检测器设于所述机架10,且所述检测器的检测口朝向所述料仓20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料仓20内螺母的数量。
可以理解地,通过检测器的检测口可检测料仓20内螺母的数量,正常情况下,料仓20可最多容纳1200颗螺母,当检测到料仓20内的数量低于预设值(例如小于100颗)时,检测器将向用户发出警报,以提示用户添加螺母,从而可避免料仓20内螺母的数量不足,而运输装置100仍然在工作,导致能源浪费。
具体地,检测器包括检测开关和指示灯,检测口设置于检测开关上,以通过检测开关的检测口检测料仓20内螺母的数量,当检测到料仓20内的数量低于预设值时,检测开关即可将信号传递至指示灯,以控制指示灯发出相应颜色以及相应声音的警报,以提示用户。
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100还包括安全光栅60,所述安全光栅60设于所述机架10,所述安全光栅60具有发射端61和接收端62,所述发射端61和所述接收端62分别设于所述下料转盘50背对的两侧。
可以理解地,通过将安全光栅60的发射端61和接收端62分别设于下料转盘50背对的两侧,且发射端61可发出若干红外线光束,接收端62上设置有若干光检测器,每一光检测器可对应接收一红外线光束,当有物体靠近下料装盘,即靠近安全光栅60的发射端61与接收端62之间时,接收端62将接收不到完整的讯号,此时,将会传送停止讯号至监控的设备,以控制下料转盘50停止工作;因此,安全光栅60的设置,可避免下料转盘50在工作过程中,用户不小心触碰到下料转盘50,而发生绞伤的情况发生。
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100还包括备用下料盘70,所述备用下料盘70设于所述机架10,并与所述下料转盘50间隔设置,所述备用料盘的外周缘设有至少两个放料位,每一所述放料位用于放置一螺母;所述吸盘还用于吸取所述备用下料盘70中的至少两个螺母。
可以理解地,由于传送机构30、输送机构40、下料转盘50等各个电气结构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损坏、需要维修的情况,因此,为了在维修时间也可以对多个螺母进行排序,以提高运输效率,从而在机架10上设置有备用下料盘70,并在备用下料盘70的外周缘设置有至少两个放料位,用户可通过手动在对应的放料位上放置螺母进行排序,然后使用吸盘将备用下料盘70上的至少两个螺母同时吸取至汽车轮胎上进行装配,同样也可代替人工逐一装配的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备用下料盘70的外周缘也可依次设有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多个下料位,具体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100还包括保护罩80,所述保护罩80设于所述机架10,所述保护罩80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传送机构30和所述输送机构40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可以理解地,为了使运输装置100在对螺母进行运输排序过程中容置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中工作,以避免外界粉尘、人为等因素对设备造成影响,从而将传送机构30和输送机构40安装在保护罩80的安装腔内。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80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朝向所述传送机构30设置。第一检修口的设置可便于对传送机构30进行维修处理,当需要维修或更换传送机构30中的某个零件时,通过打开第一检修口即可对传送机构30的某个零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无需拆下整个保护罩80,从而降低了维修的复杂程度。
具体地,保护罩80对应第一检修口的位置设置有可活动的第一检修门,第一检修门在活动过程中可打开或关闭第一检修口;具体地,第一检修门可采用铰接、推拉等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一检修口。
并且,为了提高检修效率,可选地,可在第一检修门上开设有快速检修口,当传送机构30发生故障时,可首先通过打开快速检修口观察传送机构30的哪一位置被损坏,再根据需要判断是否需要打开第一检修口。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80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口朝向所述输送机构40设置。第二检修口的设置可便于对输送机构40进行维修处理,当需要维修或更换输送机构40中的某一零件时,通过打开第二检修口即可对输送机构40的某一零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样无需拆下整个保护罩80,从而降低了维修的复杂程度。
具体地,保护罩80对应第二检修口的位置设置有可活动的第二检修门,第二检修门在活动过程中可打开或关闭第二检修口;具体地,第二检修门可采用铰接、推拉等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二检修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运输装置,用于运输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包括:
机架;
料仓,所述料仓设于所述机架,并设有出料口;
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输入端之间,用于将螺母由所述出料口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下料转盘,所述下料转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所述下料转盘具有至少两个集料端,所述下料转盘的集料端沿所述下料转盘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下料转盘转动,使所述集料端与所述输出端连通,以承接由所述输出端输出的螺母;以及
吸盘,所述吸盘的取料面设有至少两个取料位,用于吸取所述下料转盘中的至少两个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
振动盘,所述振动盘设有所述输入端和出料端;和
直振输料管,所述直振输料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料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出料端与所述入料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承载架,所述承载架设于所述机架;和
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设于所述承载架,用于将螺母由所述出料口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轨道包括输送床、主动轴、从动轴以及输送带;
所述输送床设于所述承载架,且所述输送床沿高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主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输送床的顶部,所述从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输送床的底部,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轨道还包括出料斗,所述出料斗设于所述输送床的顶部,用于将所述输送带上的螺母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检测器的检测口朝向所述料仓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料仓内螺母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安全光栅,所述安全光栅设于所述机架,所述安全光栅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分别设于所述下料转盘背对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备用下料盘,所述备用下料盘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下料转盘间隔设置,所述备用下料盘的外周缘设有至少两个放料位,每一所述放料位用于放置一螺母;所述吸盘还用于吸取所述备用下料盘中的至少两个螺母。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于所述机架,所述保护罩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朝向所述传送机构设置;
且/或,所述保护罩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口朝向所述输送机构设置。
CN202120162521.2U 2021-01-20 2021-01-20 运输装置 Active CN214297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2521.2U CN214297828U (zh) 2021-01-20 2021-01-20 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2521.2U CN214297828U (zh) 2021-01-20 2021-01-20 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7828U true CN214297828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62521.2U Active CN214297828U (zh) 2021-01-20 2021-01-20 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78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2385A (zh) * 2022-11-30 2023-01-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Cn) 螺母供料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2385A (zh) * 2022-11-30 2023-01-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Cn) 螺母供料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1553B (zh) 一种自助售货机的取货装置、自助售货机及取货方法
CN214297828U (zh) 运输装置
CN206713948U (zh) 一种虾群分选装置
CN114368593B (zh) 一种自动上料检测装置
CN218490106U (zh) 输液袋标签贴附装置
CN111069076A (zh) Aoi检测自动分拣机
CN108069206B (zh) 物料自动分拣装托装置
CN111659601B (zh) 水果分拣机
CN210585951U (zh) 饮料瓶分拣装置及废品回收柜
CN209784366U (zh)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
CN111570290A (zh) 一种物流智能包裹间隔翻转式分拣系统
US4690283A (en) Parcel sorting apparatus
CN111717506B (zh) 一种触摸屏加工转运用吸塑盘及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
CN213262982U (zh) 一种多品种物料混合包装生产线
CN107380892A (zh) 耐压骨架全自动分拣装置
CN210156706U (zh) 一种插座l级、n级与底壳自动组装机
CN210449921U (zh) 一种仓储物流用的拣货装置
CN113562434A (zh) 进杯结构
CN111661371A (zh) 一种多品种物料混合包装生产线和控制方法
CN109675814A (zh) 一种a字型自动分拣机
CN210213913U (zh) 胶囊检测输送装置
CN220738576U (zh) 片材分选系统
CN211568345U (zh) 一种颗粒活性炭灌装装置
CN217748162U (zh) 一种多合一分类机构
CN219296597U (zh) 一种硅片收片装置及分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