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5504U - 车辆遮阳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车辆遮阳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5504U
CN214295504U CN202022079991.0U CN202022079991U CN214295504U CN 214295504 U CN214295504 U CN 214295504U CN 202022079991 U CN202022079991 U CN 202022079991U CN 214295504 U CN214295504 U CN 214295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liner
stop member
visor assembly
vehicle
vi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99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杰弗里·T·巴克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5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5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17Brackets for mounting the sun visor support arm to the vehicle
    • B60J3/0226Brackets for mounting the sun visor support arm to the vehicle comprising a ball joint or at least two axe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3Additional support bracket releasably holding the sun vis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12Roof or head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78Sun visors structure of the body
    • B60J3/0282Sun visors structure of the bod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courtesy mirr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车辆遮阳板总成”。一种车辆包括支撑结构。车顶内衬设置成靠近所述支撑结构并且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覆盖面料。所述基板限定细长凹部。遮阳板总成包括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经由所述遮阳板的第一侧上的轴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所述遮阳板包括在所述遮阳板的第二相对侧上的联接构件。限位总成在所述细长凹部内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并且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所述联接构件。所述限位总成包括上限位构件和下限位构件,所述下限位构件被构造为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下限位构件上的预定力而至少部分地与所述上限位构件分离并沿着所述细长凹部平移。

Description

车辆遮阳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遮阳板总成。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遮阳板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包括遮阳板以供车辆乘员使用。遮阳板总成可联接到车辆车顶内衬并且可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用新型来解决。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方面,一种车辆包括支撑结构。车顶内衬设置成靠近所述支撑结构并且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覆盖面料(cover stock)。所述基板限定细长凹部。遮阳板总成包括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经由所述遮阳板的第一侧上的轴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所述遮阳板还包括在所述遮阳板的第二相对侧上的联接构件。限位(check)总成在所述细长凹部内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并且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所述联接构件。所述限位总成包括上限位构件和下限位构件,所述下限位构件被构造为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下限位构件上的预定力而至少部分地与所述上限位构件分离并沿着所述细长凹部平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车辆遮阳板总成包括车顶内衬,所述车顶内衬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限定孔口。遮阳板经由轴联接到车顶内衬。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并且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限定所述孔口的边缘。下限位构件包括限定钩以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主体和从其延伸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联接到所述上限位构件。所述主体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所述突起部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遮阳板总成包括车顶内衬,所述车顶内衬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限定细长凹部和在所述细长凹部内的孔口。所述遮阳板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所述下限位构件接合所述上限位构件并且包括联接到具有螺钉凸台(screw boss)和肋的突起部的主体。所述螺钉凸台经由在其间延伸的肋联接到所述主体。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肋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所述主体分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之后将理解并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以下是对附图中各图的描述。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附图的某些特征和某些视图可能按比例放大或示意性示出。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的乘客舱的局部侧视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的遮阳板总成的侧视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车辆遮阳板总成的限位总成的侧视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车辆遮阳板总成的限位总成的下限位构件的侧视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车辆遮阳板总成的限位总成的下限位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限位总成的下限位构件的突起部与主体之间的接口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车辆遮阳板总成的限位总成的上限位构件和下限位构件的侧视立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车辆遮阳板总成的限位总成的侧视透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公开的限位总成与车辆车顶内衬之间的接口的横截面视图;
图9B是根据本公开的限位总成与车辆车顶内衬之间的接口的横截面视图;
图9C是根据本公开的限位总成与车辆车顶内衬之间的接口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9D是根据本公开的限位总成与车辆车顶内衬之间的接口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装置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阐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描述的描述将明白、或者通过实践如以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和附图中所描述的装置将认识到这些特征和优点。
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涉及图1中取向的概念。然而,应当理解,除非明确地指明为相反,否则所述概念可以呈现各种替代取向。还应当理解,在附图中示出且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权利要求另外明确地说明,否则涉及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当用于列出的两个或更多个项时意指可以单独地采用所列出的项中的任一个,或者可以采用所列出的项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组合物被描述为包含组分A、B和/或C,那么组合物可以包含: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或A、B和C的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约”意指量、大小、配方、参数和其他量及特性不是并且也不需要是精确的,而是可根据以下需要为近似的和/或较大些或较小些:反映公差、换算因数、四舍五入、测量误差等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因素。当术语“约”用于描述值或范围的端点时,本公开内容应被理解为包括具体的值或所涉及的端点。无论本说明书中的数值或范围的端点是否表述为“约”,所述数值或范围的端点意图包括两个实施例:一个由“约”修饰,且一个未由“约”修饰。还应当理解,范围中的每一个的端点相对于另一个端点都是重要的并且独立于另一个端点。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基本上”及其变型意图指明所描述的特征等于或近似等于值或描述。例如,“基本上平坦的”表面意图表示平坦或近似平坦的表面。而且,“基本上”意图表示两个值相等或近似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上”可以表示值在彼此的约10%以内,诸如在彼此的约5%以内,或者在彼此的约2%以内。
除非明确地指示为相反,否则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所述”、“一个”或“一种”意指“至少一个”并且不应限于“仅一个”。因此,例如,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否则对“部件”的引用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此类部件的实施例。
在本文档中,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等的关系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此类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所述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其任何其他变型意图涵盖非排他性包括,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此类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所固有的其他要素。在没有更多约束的情况下,之前加“包括......一个”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中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参考图1至图9D,附图标记10总体上是指包括支撑结构14和设置为靠近支撑结构14的车顶内衬18的车辆。车顶内衬18包括基板22和设置在基板22上方的覆盖面料26。基板22限定细长凹部30。遮阳板总成34包括遮阳板38,所述遮阳板38经由所述遮阳板38的第一侧46上的轴42联接到车顶内衬18。遮阳板38包括在遮阳板38的第二相对侧54上的联接构件50。限位总成58在细长凹部30内联接到车顶内衬18并且选择性地接合遮阳板38的联接构件50。限位总成58包括上限位构件62和下限位构件66,所述下限位构件66被构造为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下限位构件66上的预定力70而至少部分地与上限位构件62分离并沿着细长凹部30平移。
参考图1,车辆10包括乘客舱74,所述乘客舱74具有定位在其中的多个座椅总成78。如图1所示,车辆10包括至少两个座椅总成78,其中一个座椅总成78设置在驾驶员侧82上,并且一个座椅总成78设置在乘客舱74内的乘客侧86上。车辆10可包括单个座椅排90,或者替代地,可在乘客舱74内包括多个座椅排90。车辆10可为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厢式货车、卡车、跨界车或其他类型的车辆10。在各个示例中,车辆10可为手动操作的车辆10(例如,有人类驾驶员)、完全自主的车辆10(例如,没有人类驾驶员)或部分自主的车辆10(例如,可在有或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情况下操作)。此外,车辆10可用于个人和/或商业目的,诸如用于提供乘车服务(例如,开车运送)和/或共享乘车服务。
根据各个方面,车辆10的支撑结构14可被构造为限定乘客舱74的车辆车身。另外或替代地,支撑结构14可与车身分离,并且可设置成靠近车辆10的前窗94。支撑结构14可包括金属材料和/或金属合金材料,以提供用于支撑遮阳板总成34的刚性结构。在各个示例中,车顶内衬18可设置成靠近支撑结构14。车顶内衬18可包括基板22(图3)和设置在基板22上方的覆盖面料26。基板22可形成为选定的形状,例如,基板22可在其中限定细长凹部30(图3)。覆盖面料26可覆盖基板22,使得车辆10的乘员不可以看到基板22。
车辆10可包括联接到车顶内衬18的至少一个遮阳板总成34。如图1所示,车辆10可包括两个遮阳板总成34,所述两个遮阳板总成34可为彼此的基本镜像。一个遮阳板总成34可设置为靠近定位在驾驶员侧82上的座椅总成78,并且一个遮阳板总成34可设置为靠近定位在乘客侧86上的座椅总成78。遮阳板总成34可在靠近前窗94处联接到车顶内衬18。遮阳板总成34包括遮阳板38,所述遮阳板38可在邻接车顶内衬18的升高位置与从车顶内衬18向下延伸到乘客舱74中的降低位置之间操作。可预期,在不脱离本文的教导的情况下,遮阳板38可包括各种附加特征件,诸如例如镜子、光源或其他特征件。
参考图2,遮阳板38的第一侧46通常通过轴42联接到车顶内衬18。轴42可为用于将遮阳板38联接到车顶内衬18并允许遮阳板38旋转的可行构造。轴42可联接到设置在车顶内衬18上的安装支架112。安装支架112可为轴42提供额外的支撑。另外或替代地,遮阳板38可围绕轴42旋转以相对于座椅总成78在车辆向前位置与侧面位置之间旋转。以这种方式,第二相对侧54可与限位总成58脱离,从而允许围绕轴42的左右旋转。遮阳板38的第二相对侧54通常通过限位总成58选择性地联接到车顶内衬18。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图3)限定钩102。遮阳板38的第二相对侧54限定切口106,其中联接构件50延伸穿过切口106。联接构件50可被构造为横向延伸跨过切口106的杆或销。联接构件50可被构造为与限位总成58的钩102选择性地接合,以将遮阳板38联接到其上。以这种方式,遮阳板38可接合和/或脱离钩102。
参考图3,限位总成58可在细长凹部30内联接到车顶内衬18。细长凹部30可具有封闭端114和开放端118。在各个示例中,开放端118可相对于封闭端114处于车辆向前位置。限位总成58可设置为靠近细长凹部30的封闭端114,其中钩102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打开。根据各个方面,细长凹部30可限定在基板22的表面122中。表面122可为车顶内衬18的A级表面。如本文所用,术语“A级表面”是指车辆10内的在其处于组装状态时可被车辆10的乘员或乘客看见和/或接触的任何部件的表面。相比之下,如本文所用,术语“B级表面”是指车辆10内的在其处于组装状态时不为车辆10的乘员或乘客所见和/或接触的任何部件的表面。细长凹部30内的表面122可为基本上平坦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122可有利于在下限位构件66响应于预定力70(图9A)而在细长凹部30内平移跨过表面122时促进表面122与下限位构件66之间的滑动接合。在各个示例中,覆盖面料26(图2)可覆盖基板22。覆盖面料26可包括例如织物、布料和/或其他类似材料。覆盖面料26可例如通过紧固件和/或粘合剂联接到基板22。下限位构件66可响应于预定力70而平移跨过覆盖面料26。以这种方式,覆盖面料26可具有与基板22基本上相同的形状,以促进滑动接合。
参考图3和图4,下限位构件66包括限定钩102的主体98和相对于钩102在相反方向上从主体98延伸的突起部126。在各个示例中,主体98可包括细长部分130。细长部分130可包括用于接合车顶内衬18的表面122的接合表面134。细长部分130可增加主体98的接合表面122的表面积。根据各个方面,钩102可从细长部分130向下延伸,并且钩102可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打开以接合遮阳板38(图1)的联接构件50。另外或替代地,主体98可包括突出部138,所述突出部138延伸到由钩102限定的接收空间142中。钩102和突出部138都可接合联接构件50(图1)并且可操作以将联接构件50保持在接收空间142内。
在各个示例中,主体98可包括在接合表面134与第一侧表面150之间延伸的第一圆角边缘(radiused edge)146。另外或替代地,主体98和第二圆角边缘154在接合表面134与第二侧表面158之间延伸。在各个方面,第一侧表面150可为车辆向后表面,并且第二侧表面158可为车辆向前表面。第一圆角边缘146和第二圆角边缘154可提供用于接合车顶内衬18(图1)的圆形接口。另外或替代地,细长部分130与至少第二圆角边缘154结合可促进主体98与车顶内衬18的滑动接合。
参考图5,突起部126从主体98竖直地延伸。根据各个方面,突起部126可联接到接合表面134并且延伸超出接合表面134。突起部126可包括螺钉凸台162。螺钉凸台162可与接合表面134间隔开。以这种方式,螺钉凸台162可设置在突起部126的相对于突起部126的与主体98联接的端部的相对端部处。螺钉凸台162被构造为在其中接收紧固件182(图9A)。另外或替代地,突起部126可包括多个肋166。多个肋166可从螺钉凸台162径向向外延伸。在各个示例中,多个肋166可通过在相邻肋166之间延伸的壁彼此联接。替代地,多个肋166可在相邻肋166之间限定间隙。在此类示例中,多个肋166可将螺钉凸台162联接到主体98。换句话说,多个肋166可在螺钉凸台162与主体98之间延伸。此外,在多个肋166彼此间隔开并在其间限定间隙的示例中,多个肋166可为突起部126与主体98之间的接触点。因此,螺钉凸台162可相对于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的接合表面134设置在突起部126的远端170上,并且通过多个肋166联接到其上。该构造可限制突起部126与主体98之间的接触,以促进其响应于预定力70(图9A)而分离。
参考图6,下限位构件66可限定接收孔174,所述接收孔174在靠近钩102(图2)处延伸穿过主体98。换句话说,接收孔174可延伸穿过主体98的细长部分130。接收孔174可由居中地位于主体98内的接收壁178限定。在各个示例中,突起部126可从接收壁178延伸。螺钉凸台162可与接收孔174对准以接收穿过其中的紧固件182(图9A)。根据各个方面,接收孔174可减小主体98与突起部126之间的接合,以响应于预定力70(图9A)而促进主体98的分离。
在各个示例中,主体98可包括在第一侧表面150与第二侧表面158(图5)之间延伸的支撑特征件186。以这种方式,主体98可限定空腔190。空腔190可有利于通过减少下限位构件66的材料来降低生产和/或制造成本。另外或替代地,支撑特征件186可增加下限位构件66的强度和/或刚性。然而,还可预期,主体98可为实心的,使得限定更少和/或没有空腔190。
参考图5和图7,下限位构件66可接合上限位构件62。上限位构件62可包括基部194以及联接到基部194并且彼此径向相对的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突起部126可联接到上限位构件62,使得下限位构件66的接合表面134可邻接上限位构件62的下表面206。上限位构件62可在基部194内限定用于接收突出部的接收空腔210。接收空腔210可基本上对应于突起部126的尺寸和/或形状。当组装限位总成58时,突起部126可设置在接收空腔210内。多个肋166可接合基部194的内表面214(图8)以将突起部126保持在接收空腔210内。根据各个方面,下限位构件66的接收壁178、突起部126和基部194可具有基本上类似的尺寸和/或形状以彼此相对应。如图5和图7所示,接收壁178、突起部126和基部194中的每一者的横截面可为基本上圆形和/或长圆形。然而,在不脱离本文的教导的情况下,接收壁178、突起部126和/或基部194可具有任何可行的形状和/或尺寸。
上限位构件62可包括底板218,基部194以及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从底板218延伸。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可为基本上线性的,使得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可接合车顶内衬18(图1)。根据各个方面,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从其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接合突片222。以这种方式,第一接合特征件198的接合突片222可相对于第二接合特征件202的接合突片222在相反方向上延伸。如图8所示,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的接合突片222可在相反方向上远离彼此地向外延伸。另外或替代地,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可相对于基部194从底板218延伸另外的距离,以与车顶内衬18(图1)联接。基部194可限定接收孔226,所述接收孔226被构造为与主体98的接收壁178相对应,以接收穿过其中的紧固件182(图9A)。以这种方式,下限位构件66可机械地紧固到上限位构件62。
参考图5和图8,在各个示例中,突起部126可包括从螺钉凸台162延伸的定位延伸部232。定位延伸部232可被构造为延伸到由上限位构件62的基部194限定的狭槽236中。定位延伸部232和狭槽236可有利于将下限位构件66与上限位构件62正确地对准。根据各个方面,狭槽236可为接收孔226的延伸部,然而,还可预期,狭槽236可被单独地限定。定位延伸部232和狭槽236可提供限位总成58的防错总成。
参考图9A至图9D,限位总成58可联接到车顶内衬18。车顶内衬18可在细长凹部30内限定孔口230。孔口230可延伸穿过基板22和覆盖面料26。上限位构件62可设置在孔口230内。第一接合特征件198和第二接合特征件202中的每一者的接合突片222可接合基板22以将上限位构件62保持在孔口230内。在各个示例中,加强支架234可联接到车顶内衬18。加强支架234可接合车顶内衬18的B级表面,以为限位总成58与车顶内衬18之间的接口提供额外的支撑。在非限制性示例中,加强支架234可为顶置控制台支架。另外或替代地,加强支架234可为注塑成型的塑料部件。
根据各个方面,紧固件182(图9A)可延伸穿过下限位构件66、上限位构件62和车顶内衬18,以完成到车顶内衬18的限位总成58。紧固件182还可延伸穿过支撑结构14。在各个示例中,紧固件182可通过夹具238固定到车顶内衬18。以这种方式,紧固件182和夹具238可将限位总成58保持到车顶内衬18。另外或替代地,当预定力70作用在限位总成58上时,紧固件182和夹具238可将上限位构件62和突起部126保持在孔口230内。
当与车顶内衬18组装时,上限位构件62可设置在孔口230内,并且下限位构件66可与上限位构件62接合。下限位构件66可从车顶内衬18竖直地延伸到乘客舱74中。突起部126可与上限位构件62联接。在各个示例中,紧固件182可通过延伸穿过下限位构件66的螺钉凸台162和上限位构件62的接收孔226来将突起部126固定到上限位构件62。此外,多个肋166(图5)可促进突起部126与上限位构件62之间的接合。
根据各个方面,限位总成58包括上限位构件62和下限位构件66,所述下限位构件66被构造为响应于作用在下限位构件66上的预定力70而至少部分地与上限位构件62分离。通常,预定力70可在靠近第一侧表面150和/或钩102处作用在下限位构件66上。以这种方式,预定力70可在车辆向前方向上移动以接合下限位构件66。下限位构件66的一部分可被构造为在细长凹部30内沿着表面122平移。以这种方式,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可被构造为与上限位构件62分离。另外或替代地,突起部126可被构造为响应于预定力70而与主体98分离。以这种方式,下限位构件66可响应于预定力70而分离成两个部件(例如,突起部126和主体98)。换句话说,多个肋166可响应于作用在主体98上的预定力70而与主体98的接收壁178分离。
当预定力70作用在下限位构件66上时,主体98可在细长凹部30内沿着车顶内衬18的表面122平移。在各个示例中,主体98可被构造为沿着细长凹部30在车辆向前方向上移动。基本上平坦的表面122可有利于促进表面122与主体98之间的滑动接合。换句话说,主体98的接合表面134可在细长凹部30内可滑动地接合表面122。在接合表面134与第二侧表面158之间延伸的第二圆角边缘154可促进主体98与表面122的滑动接合。以这种方式,至少第二圆角边缘154可防止主体98压入车顶内衬18,而不是滑动跨过表面122。另外或替代地,第二圆角边缘154可促进滑动接合,这可防止主体98移动到孔口230中和/或抵靠车顶内衬18旋转。
当主体98与突起部126分离时,突起部126可保留在上限位构件62的接收空腔210中。突起部126可通过延伸穿过其中的紧固件182保持在上限位构件62内。螺钉凸台162和多个肋166可各自具有促进多个肋166与主体98分离的厚度。当突起部126与主体98分离时,上限位构件62和突起部126可用作使主体98可滑动地接合的坡道。以这种方式,上限位构件62的下表面206可以可滑动地接合接合表面134。该布置可响应于预定力70而促进主体98的平移。用作坡道的上限位构件62和分离的突起部126可有利于防止主体98响应于预定力70而移动穿过孔口230。以这种方式,上限位构件62和/或分离的突起部126可促进主体98平移跨过表面122。
仍然参考图9A至图9D,上限位构件62的接合突片222可接合车顶内衬18的限定孔口230的边缘242。以这种方式,当预定力70作用在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上时,接合突片222和紧固件182可促进上限位构件62保留在孔口230内。上限位构件62可与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分离。主体98可响应于作用在限位总成58上的预定力70而从突起部126和上限位构件62移位。接合表面134可在细长凹部30内接合表面122。以这种方式,主体98可沿着细长凹部30平移,这可形成主体98可沿着其行进的移位路径246。主体98的平移可有利于防止主体98响应于预定力70的旋转。另外或替代地,下限位构件66可被分离成两个件(例如,突起部126和主体98)。
使用本装置可提供多种优点。例如,限位总成58可包括两个部件(例如,上限位构件62和下限位构件66),所述两个部件可响应于作用在限位总成58上的预定力70而提供选定的断裂点。此外,突起部126与上限位构件62之间的接合可允许突起部126响应于预定力70而与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分离。另外,当主体98响应于预定力70平移跨过表面122时,第二圆角边缘154可促进主体98与表面122的滑动接合。而且,具有基本上平坦的表面122的细长凹部30可促进主体98在移位路径246中沿着表面122平移。此外,主体98响应于预定力70的平移可防止主体98响应于预定力70而旋转。此外,上限位构件62和下限位构件66可响应于预定力70而至少部分地彼此分开,以防止限位总成58响应于预定力70而断裂成另外的件。另外,上限位构件62可用作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的坡道,以防止主体98移动到孔口230中。响应于预定力70,两件式限位总成58构造可提供下限位构件66的主体98与上限位构件62在下限位构件66的突起部126上的分离并且沿着移位路径246并且远离引起预定力70的对象平移。也可实现和/或达成使用本装置的另外优点。
根据各个示例,一种车辆包括支撑结构。车顶内衬设置成靠近所述支撑结构并且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覆盖面料。所述基板限定细长凹部。遮阳板总成包括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经由所述遮阳板的第一侧上的轴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所述遮阳板包括在所述遮阳板的第二相对侧上的联接构件。限位总成在所述细长凹部内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并且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所述联接构件。所述限位总成包括上限位构件和下限位构件,所述下限位构件被构造为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下限位构件上的预定力而至少部分地与所述上限位构件分离并沿着所述细长凹部平移。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组合:
·细长凹部内的表面是基本上平坦的;
·车顶内衬在细长凹部内限定孔口,并且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并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限定所述孔口的边缘;
·下限位构件包括主体和从其延伸的突起部;
·突起部包括螺钉凸台和多个肋,并且所述多个肋将所述螺钉凸台联接到主体;
·突起部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主体分离;以及
·下限位构件的端部包括圆角边缘,以在所述下限位构件沿着细长凹部平移时接合车顶内衬。
根据各个示例,一种车辆遮阳板总成包括车顶内衬,所述车顶内衬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限定孔口。遮阳板经由轴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并且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限定所述孔口的边缘。下限位构件包括限定钩以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主体和从其延伸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联接到所述上限位构件。所述主体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所述突起部分离。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组合:
·突起部包括螺钉凸台和多个径向延伸的肋;
·多个径向延伸的肋在螺钉凸台与主体之间延伸;
·主体响应于预定力而与多个径向延伸的肋分离;
·车顶内衬限定其中具有基本上平坦的表面的细长凹部;
·主体响应于预定力而在细长凹部内沿着车顶内衬平移;以及
·上限位构件限定用于接收突起部的接收空腔,并且当主体响应于预定力而与所述突起部分离并沿着车顶内衬平移时,所述突起部联接到下限位构件并且设置在接收空腔内。
根据各个示例,一种用于车辆的遮阳板总成包括车顶内衬,所述车顶内衬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限定细长凹部和在所述细长凹部内的孔口。遮阳板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下限位构件接合所述上限位构件并且包括联接到具有螺钉凸台和肋的突起部的主体。所述螺钉凸台经由在其间延伸的肋联接到所述主体。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肋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所述主体分离。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组合:
·主体响应于预定力而在细长凹部中的表面上平移;
·当所述主体沿着表面平移时,上限位构件和突起部可滑动地接合下限位构件的主体的接合表面;
·主体包括用于在所述主体沿着表面平移时接合车顶内衬的圆角边缘;
·上限位构件包括用于接收下限位构件的突起部的接收空腔;以及
·肋从螺钉凸台径向延伸并且在接收空腔内接合上限位构件的内表面。
出于本公开的目的,术语“联接”(以其所有形式:联接、联接的、被联接的等)通常意指两个部件(电气的或机械的)彼此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这种连接本质上可以是固定的或者本质上是可移动的。这种连接可以利用两个部件(电气的或机械的)实现,并且任何额外的中间构件可以彼此或与两个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单个整体。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种连接本质上可以是永久性的,或者本质上可以是可移除的或可释放的。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如示例性示例中所示的装置的元件的构造和布置仅是说明性的。虽然在本公开中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创新的仅若干示例,但是审查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所叙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的值、安装布置、使用材料、颜色、取向等的变化)。例如,示出为一体地形成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零件构成,或者示出为多个零件的元件可以一体地形成,接口的操作可以颠倒或以其他方式变化,结构和/或构件的长度或宽度或连接器或者系统的其他元件可以改变,可以改变元件之间提供的调整位置的性质或数量。应该注意的是,系统的元件和/或总成可以由提供足够强度或耐用性的多种材料中的任何一种以各种颜色、纹理和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构成。因此,所有此类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创新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创新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期望的和其他示例性示例的设计、工况和布置方面进行其他替换、修改、改变和省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及制作或使用本公开的人员将想到本公开的修改。因此,应当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和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并且不意图限制如根据专利法原则(包括等效原则)解释的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
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对前述结构做出变化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除非随附权利要求通过它们的语言另外明确地说明,否则此类概念意图由这些权利要求涵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支撑结构;车顶内衬,其设置成靠近所述支撑结构并且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覆盖面料,其中所述基板限定细长凹部;遮阳板总成,其包括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经由所述遮阳板的第一侧上的轴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其中所述遮阳板包括在所述遮阳板的第二相对侧上的联接构件;以及限位总成,其在所述细长凹部内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并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所述联接构件,其中所述限位总成包括上限位构件和下限位构件,所述下限位构件被构造为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下限位构件上的预定力而至少部分地与所述上限位构件分离并沿着所述细长凹部平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细长凹部内的表面是基本上平坦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车顶内衬在所述细长凹部内限定孔口,并且其中所述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并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限定所述孔口的边缘。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限位构件包括主体和从其延伸的突起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突起部包括螺钉凸台和多个肋,其中所述多个肋将所述螺钉凸台联接到所述主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突起部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预定力而与所述主体分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限位构件的端部包括圆角边缘,以在所述下限位构件沿着所述细长凹部平移时接合所述车顶内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遮阳板总成,所述车辆遮阳板总成具有:包括基板的车顶内衬,其中所述基板限定孔口;遮阳板,其经由轴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上限位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并且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限定所述孔口的边缘;以及下限位构件,其包括限定钩以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主体和从其延伸的突起部,其中所述突起部联接到所述上限位构件,并且其中所述主体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所述突起部分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突起部包括螺钉凸台和多个径向延伸的肋。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径向延伸的肋在所述螺钉凸台与所述主体之间延伸。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响应于所述预定力而与所述多个径向延伸的肋分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车顶内衬限定其中具有基本上平坦的表面的细长凹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响应于所述预定力而在所述细长凹部内沿着所述车顶内衬平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限位构件限定用于接收所述突起部的接收空腔,并且其中当所述主体响应于所述预定力而与所述突起部分离并沿着所述车顶内衬平移时,所述突起部联接到所述上限位构件并且设置在所述接收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遮阳板总成,所述遮阳板总成具有:包括基板的车顶内衬,所述基板限定细长凹部和所述细长凹部内的孔口;遮阳板,其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上限位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以及下限位构件,其接合所述上限位构件并且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联接到具有螺钉凸台和肋的突起部,其中所述螺钉凸台经由在其间延伸的所述肋联接到所述主体,并且其中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肋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所述主体分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响应于所述预定力而沿着所述细长凹部内的表面平移。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所述主体沿着所述表面平移时,所述上限位构件和所述突起部可滑动地接合所述下限位构件的所述主体的接合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的端部包括用于在所述主体沿着所述表面平移时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圆角边缘。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限位构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下限位构件的所述突起部的接收空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从所述螺钉凸台径向延伸并且在接收空腔内接合所述上限位构件的内表面。

Claims (15)

1.一种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包括基板的车顶内衬,其中所述基板限定孔口;
遮阳板,其经由轴联接到所述车顶内衬;
上限位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并且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限定所述孔口的边缘;以及
下限位构件,其包括限定钩以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遮阳板的主体和从其延伸的突起部,其中所述突起部联接到所述上限位构件,并且其中所述主体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主体上的预定力而与所述突起部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包括螺钉凸台和多个径向延伸的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径向延伸的肋在所述螺钉凸台与所述主体之间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响应于所述预定力而与所述多个径向延伸的肋分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径向延伸的肋将所述螺钉凸台联接到所述主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响应于所述预定力而在细长凹部内沿着所述车顶内衬平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构件限定用于接收所述突起部的接收空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响应于所述预定力而与所述突起部分离并沿着所述车顶内衬平移时,所述突起部联接到所述上限位构件并且设置在所述接收空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内衬在细长凹部内限定所述孔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孔口内并且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限定所述孔口的边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覆盖面料,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内衬限定其中具有平坦的表面的细长凹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沿着所述车顶内衬的表面平移时,所述上限位构件和所述突起部可滑动地接合所述下限位构件的所述主体的接合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端部包括用于当所述主体沿着所述车顶内衬的表面平移时接合所述车顶内衬的圆角边缘。
15.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遮阳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构件被构造为响应于作用在所述下限位构件上的预定力而至少部分地与所述上限位构件分离并沿着细长凹部平移。
CN202022079991.0U 2019-09-20 2020-09-21 车辆遮阳板总成 Active CN2142955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576,838 US10988003B2 (en) 2019-09-20 2019-09-20 Vehicle visor assembly
US16/576,838 2019-09-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5504U true CN214295504U (zh) 2021-09-28

Family

ID=7409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9991.0U Active CN214295504U (zh) 2019-09-20 2020-09-21 车辆遮阳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8003B2 (zh)
CN (1) CN214295504U (zh)
DE (1) DE202020105381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7084B2 (en) * 2019-09-03 2023-11-28 Piolax, Inc. Sun visor holder
KR20230009678A (ko) * 2021-07-09 2023-01-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도어커튼용 후크 어셈블리
USD1021725S1 (en) * 2022-05-16 2024-04-09 Zhanglin Su Mounting device for visor repair
US11858320B1 (en) * 2022-05-31 2024-01-0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unvisor assembly
US11858321B1 (en) * 2022-06-09 2024-01-0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unvis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0669A (en) * 1994-08-10 1996-10-01 Lear Corporation Fastenerless retainer assembly
US5470123A (en) * 1995-02-10 1995-11-28 Prince Corporation Visor bracket
US5931525A (en) 1997-06-04 1999-08-03 Lea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interior pull handle assembly
JP3628945B2 (ja) 2000-07-21 2005-03-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サンバイザーホルダー
US7438341B1 (en) 2007-02-02 2008-10-21 Fourslides Inc. Headliner retainer
JP5173259B2 (ja) * 2007-05-24 2013-04-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バイザーホルダー
US8960762B2 (en) 2012-07-17 2015-02-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visor assembly with a center check clip
US8876186B2 (en) 2013-03-14 2014-11-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eakaway visor retention che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86593A1 (en) 2021-03-25
DE202020105381U1 (de) 2020-12-04
US10988003B2 (en)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95504U (zh) 车辆遮阳板总成
US8925891B2 (en) Reverse detach mounting system
US8690253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move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US9039048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US8684464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US7296839B2 (en) Snap-in coupling assembly
US20060267381A1 (en) Vehicle body panel with integral clip
CN215474906U (zh) 开关罩板总成、车门总成和车辆
CN109532702B (zh) 用于将装饰部件附接到车辆的内部结构的紧固件
CN107791914B (zh) 两向调节按钮式汽车座椅头枕
US11104276B2 (en) Vehicle console assembly having an integrated mounting structure
US11396250B2 (en) Upper seat back assembly
US20010015401A1 (en) Vehicle seat slide device
CA2398871C (en) Integrally formed roof rack
CN112537256A (zh) 车辆控制台总成
US20210229572A1 (en) Seat connection assembly
CN110077301A (zh) 用于车辆座椅组件的多功能座椅支架
US20150377267A1 (en)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41819B2 (en) Vehicle center console assembly
CN213262072U (zh) 座椅靠背总成
JP5582833B2 (ja) スライド式アームレスト構造
CN113942440A (zh) 一种汽车座椅桌板
CN113715745A (zh) 具有两件式装饰构件的开架式车辆
EP2508697A1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CN212195294U (zh) 车辆载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