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2650U - 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92650U CN214292650U CN202023177548.3U CN202023177548U CN214292650U CN 214292650 U CN214292650 U CN 214292650U CN 202023177548 U CN202023177548 U CN 202023177548U CN 214292650 U CN214292650 U CN 2142926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blasting machine
- dust
- shot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一侧通过销轴配合扭簧转动连接有挂钩锁扣,所述处理箱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抛丸机,所述抛丸机进料端连通有进丸管,所述抛丸机出料端连通有出丸管,所述处理箱一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板下方设置有抛丸出口,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技术领域。该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解决了现有的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不便旋转,不便清理和强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利用喷丸装置喷出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一种铸造设备,其弹丸主要采用钢砂。抛丸机在工作过程中,将抛丸以一定速度抛至铸件表面上时,消除铸件表面的铁锈等附着物,从而使铸件的表面变得光亮。
现有抛丸机存在一些问题,如:抛丸过程中,铸件不能旋转,清理和强化铸件表面不干净、不彻底,同时抛丸清理后的碎屑有的粘在铸件上不能掉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解决了现有的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不便旋转,不便清理和强化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一侧通过销轴配合扭簧转动连接有挂钩锁扣,所述处理箱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抛丸机,所述抛丸机进料端连通有进丸管,所述抛丸机出料端连通有出丸管,所述处理箱一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板下方设置有抛丸出口,所述处理箱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高压气泵,所述高压气泵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高压气泵出气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处理箱另一侧且远离第一放置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放置板,所述第三放置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吸尘泵,所述吸尘泵进尘端通过进尘管与集尘腔连通,所述吸尘泵出尘端连通有出尘管,所述处理箱一侧且位于第三放置板下部固定连接有第四放置板,所述第四放置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撞击杆,所述撞击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处理箱内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处理箱内腔两侧且位于保护罩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所述处理箱内腔且位于第一斜板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所述处理箱内腔且位于第二斜板下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吸尘板,所述隔板上端面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顶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处理箱内腔底部安装有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依次贯穿电机箱和处理箱且与电机箱和处理箱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箱内腔上部设置有所述挂钩。
优选的,所述出丸管一端与处理箱内腔连通,所述排气管一端与处理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内腔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集尘腔,所述出尘管一端与处理箱内腔下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撞击杆贯穿处理箱且与处理箱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撞击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撞击杆一侧与吸尘板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保护罩内腔设置有集尘腔,所述保护罩一侧均匀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斜板上端面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斜板上端面一侧与抛丸出口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隔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顶杆一端与三角块滑动连接,所述顶板上端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顶板与第二斜板下端面相互接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通过先将铸件放置在挂钩上,然后根据铸件的大小,启动液压缸,通过液压缸带动电机箱向上移动时带动旋转电机、旋转杆、挂钩和铸件向上运动,当铸件移动到指定地点时,停止液压缸工作,这时通过旋转电机配合抛丸机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铸件的清理,当对铸件进行清理时,这时高压气泵,高压气泵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配合排气管排入到处理箱内腔的,从而排入的空气将铸件外表面没有脱落的铁锈进行去除,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当在对铸件进行清理时,这时启动吸尘泵,吸尘泵通过进尘管、集尘腔将处理箱上部的灰尘进行吸附,吸附后的灰尘通过除尘管排入到处理箱下部的吸尘板上,最后通过吸尘板实现了对漂浮的灰尘进行集中收集,当在抛丸时,一些较大的铁锈通过第二斜板上的通孔落到收集箱内腔,方便了后期工作人员对灰尘进行集中处理,而那些钢丸则通过第二斜板滚落至抛丸出口,从而通过抛丸出口实现了对钢丸的收集。
(2)、该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通过启动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带动凸轮进行旋转,当凸轮旋转同时带动连接杆进行旋转,当连接杆旋转同时,带动撞击杆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撞击杆实现了对吸尘板进行撞击,进行实现了对吸尘板的清理,撞击杆往复的通过三角块复位运动,当三角块往复同时带动顶杆和顶板复位运动,从而通过顶板实现了对第二斜板的撞击,进而实现了对第二斜板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剖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剖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箱;2、液压缸;3、电机箱;4、旋转电机;5、旋转杆; 6、挂钩;7、挂钩锁扣;8、第一放置板;9、抛丸机;10、进丸管;11、出丸管;12、抛丸出口;13、第二放置板;14、高压气泵;15、进气管;16、排气管;17、第三放置板;18、吸尘泵;19、进尘管;20、集尘腔;21、出尘管;22、第四放置板;23、振动电机;24、凸轮;25、连接杆;26、撞击杆;27、三角块;28、保护罩;29、第一斜板;30、第二斜板;31、隔板; 32、吸尘板;33、顶杆;34、顶板;35、复位弹簧;36、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包括处理箱1,处理箱1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液压缸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箱3,电机箱3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4,旋转电机4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5,旋转杆5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挂钩6,挂钩6一侧通过销轴配合扭簧转动连接有挂钩锁扣7,处理箱1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8,第一放置板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抛丸机9,抛丸机9进料端连通有进丸管10,抛丸机9出料端连通有出丸管11,处理箱1一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板 8下方设置有抛丸出口12,处理箱1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13,第二放置板1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高压气泵14,高压气泵14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 15,高压气泵14出气端连通有排气管16,处理箱1另一侧且远离第一放置板 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放置板17,第三放置板17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吸尘泵18,吸尘泵18进尘端通过进尘管19与集尘腔20连通,吸尘泵18出尘端连通有出尘管21,处理箱1一侧且位于第三放置板17下部固定连接有第四放置板 22,第四放置板2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23,振动电机23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凸轮24,凸轮24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5,连接杆25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撞击杆26,撞击杆2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块27,处理箱1内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罩28,处理箱1内腔两侧且位于保护罩28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29,处理箱1内腔且位于第一斜板29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30,处理箱1内腔且位于第二斜板30下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1,隔板31一侧固定连接有吸尘板32,隔板31上端面滑动连接有顶杆33,顶杆33 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板34,所顶板34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5,处理箱1内腔底部安装有收集箱36。
本实施例中,旋转杆5依次贯穿电机箱3和处理箱1且与电机箱3和处理箱1转动连接,处理箱1内腔上部设置有挂钩6,当需要进行清理时,先将铸件放置在挂钩6上,然后通过挂钩6将铸件进行固定,固定后根据铸件的大小,启动液压缸2通过液压缸2带动电机箱3向上或向下运动,当电机箱3 向上移动时带动旋转电机4、旋转杆5、挂钩6和铸件向上运动,当铸件移动到指定地点时,停止液压缸2工作,这时启动抛丸机9和旋转电机4,从而通过旋转电机4配合抛丸机9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铸件的清理。
本实施例中,出丸管11一端与处理箱1内腔连通,排气管16一端与处理箱1连通,当对铸件进行清理时,这时高压气泵14,高压气泵14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15配合排气管16排入到处理箱1内腔的,从而排入的空气将铸件外表面没有脱落的铁锈进行去除,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本实施例中,处理箱1内腔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集尘腔20,出尘管21一端与处理箱1内腔下部连通,当在对铸件进行清理时,这时启动吸尘泵18,吸尘泵18通过进尘管19、集尘腔20将处理箱1上部的灰尘进行吸附,吸附后的灰尘通过出尘管21排入到处理箱1下部的吸尘板32上,最后通过吸尘板32实现了对漂浮的灰尘进行集中收集。
本实施例中,撞击杆26贯穿处理箱1且与处理箱1内腔滑动连接,撞击杆26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撞击杆26一侧与吸尘板32相互接触。
本实施例中,保护罩28内腔设置有集尘腔20,保护罩28一侧均匀设置有通孔。
本实施例中,第二斜板30上端面均匀设置有通孔,第二斜板30上端面一侧与抛丸出口12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在抛丸时,一些较大的铁锈通过第二斜板30上的通孔落到收集箱36内腔,方便了后期工作人员对灰尘进行集中处理,而那些钢丸则通过第二斜板30滚落至抛丸出口12,从而通过抛丸出口12实现了对钢丸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隔板3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5,顶杆33一端与三角块27滑动连接,顶板34上端面设置有橡胶垫,顶板34与第二斜板30下端面相互接触。当第二斜板30灰尘较多时,这时启动振动电机23,振动电机23带动凸轮24进行旋转,当凸轮24旋转同时带动连接杆25进行旋转,当连接杆25旋转同时,带动撞击杆26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撞击杆26实现了对吸尘板32进行撞击,进行实现了对吸尘板32的清理,撞击杆26往复的通过三角块27复位运动,当三角块27往复同时带动顶杆33和顶板34复位运动,从而通过顶板34实现了对第二斜板30的撞击,进而实现了对第二斜板30的清理。
工作时,先将铸件放置在挂钩6上,然后通过挂钩6将铸件进行固定,固定后根据铸件的大小,启动液压缸2通过液压缸2带动电机箱3向上或向下运动,当电机箱3向上移动时带动旋转电机4、旋转杆5、挂钩6和铸件向上运动,当铸件移动到指定地点时,停止液压缸2工作,这时启动抛丸机9 和旋转电机4,从而通过旋转电机4配合抛丸机9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铸件的清理,当对铸件进行清理时,这时高压气泵14,高压气泵14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15配合排气管16排入到处理箱1内腔的,从而排入的空气将铸件外表面没有脱落的铁锈进行去除,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当在对铸件进行清理时,这时启动吸尘泵18,吸尘泵18通过进尘管19、集尘腔20将处理箱 1上部的灰尘进行吸附,吸附后的灰尘通过出尘管21排入到处理箱1下部的吸尘板32上,最后通过吸尘板32实现了对漂浮的灰尘进行集中收集,当在抛丸时,一些较大的铁锈通过第二斜板30上的通孔落到收集箱36内腔,方便了后期工作人员对灰尘进行集中处理,而那些钢丸则通过第二斜板30滚落至抛丸出口12,从而通过抛丸出口12实现了对钢丸的收集,当第二斜板30 灰尘较多时,这时启动振动电机23,振动电机23带动凸轮24进行旋转,当凸轮24旋转同时带动连接杆25进行旋转,当连接杆25旋转同时,带动撞击杆26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撞击杆26实现了对吸尘板32进行撞击,进行实现了对吸尘板32的清理,撞击杆26往复的通过三角块27复位运动,当三角块27往复同时带动顶杆33和顶板34复位运动,从而通过顶板34实现了对第二斜板30的撞击,进而实现了对第二斜板30的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箱(3),所述电机箱(3)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4),所述旋转电机(4)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5),所述旋转杆(5)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挂钩(6),所述挂钩(6)一侧通过销轴配合扭簧转动连接有挂钩锁扣(7),所述处理箱(1)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8),所述第一放置板(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抛丸机(9),所述抛丸机(9)进料端连通有进丸管(10),所述抛丸机(9)出料端连通有出丸管(11),所述处理箱(1)一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板(8)下方设置有抛丸出口(12),所述处理箱(1)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13),所述第二放置板(1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高压气泵(14),所述高压气泵(14)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15),所述高压气泵(14)出气端连通有排气管(16),所述处理箱(1)另一侧且远离第一放置板(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放置板(17),所述第三放置板(17)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吸尘泵(18),所述吸尘泵(18)进尘端通过进尘管(19)与集尘腔(20)连通,所述吸尘泵(18)出尘端连通有出尘管(21),所述处理箱(1)一侧且位于第三放置板(17)下部固定连接有第四放置板(22),所述第四放置板(2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23),所述振动电机(23)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凸轮(24),所述凸轮(24)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撞击杆(26),所述撞击杆(2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块(27),所述处理箱(1)内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罩(28),所述处理箱(1)内腔两侧且位于保护罩(28)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29),所述处理箱(1)内腔且位于第一斜板(29)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30),所述处理箱(1)内腔且位于第二斜板(30)下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1),所述隔板(31)一侧固定连接有吸尘板(32),所述隔板(31)上端面滑动连接有顶杆(33),所述顶杆(3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板(34),所顶板(34)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5),所述处理箱(1)内腔底部安装有收集箱(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5)依次贯穿电机箱(3)和处理箱(1)且与电机箱(3)和处理箱(1)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箱(1)内腔上部设置有所述挂钩(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丸管(11)一端与处理箱(1)内腔连通,所述排气管(16)一端与处理箱(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内腔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集尘腔(20),所述出尘管(21)一端与处理箱(1)内腔下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杆(26)贯穿处理箱(1)且与处理箱(1)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撞击杆(26)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撞击杆(26)一侧与吸尘板(32)相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28)内腔设置有集尘腔(20),所述保护罩(28)一侧均匀设置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板(30)上端面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斜板(30)上端面一侧与抛丸出口(12)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5),所述顶杆(33)一端与三角块(27)滑动连接,所述顶板(34)上端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顶板(34)与第二斜板(30)下端面相互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77548.3U CN214292650U (zh) | 2020-12-25 | 2020-12-25 | 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77548.3U CN214292650U (zh) | 2020-12-25 | 2020-12-25 | 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92650U true CN214292650U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786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77548.3U Active CN214292650U (zh) | 2020-12-25 | 2020-12-25 | 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926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93334A (zh) * | 2021-11-30 | 2022-03-18 | 刘会恺 | 一种气动式数控抛丸机 |
-
2020
- 2020-12-25 CN CN202023177548.3U patent/CN2142926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93334A (zh) * | 2021-11-30 | 2022-03-18 | 刘会恺 | 一种气动式数控抛丸机 |
CN114193334B (zh) * | 2021-11-30 | 2024-04-05 | 山东蓝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式数控抛丸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78793A (zh) | 除锈抛丸机 | |
CN207509047U (zh) | 一种吊钩式抛丸机 | |
CN214292650U (zh) | 一种铸件用节能型抛丸机 | |
CN210307370U (zh) | 一种抛丸清理机用自动下料机构 | |
CN209533121U (zh) | 一种金属热处理用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 | |
CN216457599U (zh) | 一种环保高效型抛丸机除尘装置 | |
CN215201491U (zh) | 一种汽车传动轴加工用环保型抛丸机 | |
CN213731212U (zh) | 一种用于钢结构部件的抛丸机 | |
CN214323042U (zh) | 一种滚筒式抛丸除锈机 | |
CN215092986U (zh) | 一种便于移动的抛丸除锈装置 | |
CN214080950U (zh) | 一种抛丸清理机 | |
CN212918989U (zh) | 一种清理效率较高的改进型抛丸清理机 | |
CN216608646U (zh) | 履带式抛丸机的翻转履带机构 | |
CN209175552U (zh) | 一种自清洁抛丸机 | |
CN219925731U (zh) | 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抛丸机 | |
CN218984444U (zh) | 一种无缝气瓶外壁抛丸清理机 | |
CN219131981U (zh) | 一种抛丸机用防护装置 | |
CN216633996U (zh) | 一种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用抛丸装置 | |
CN218226158U (zh) | 一种具备吸风除尘设备的h型钢抛丸清理机 | |
CN213731189U (zh) | 一种抛丸机的送料装置 | |
CN218254636U (zh) | 一种轴类抛丸吊笼装置 | |
CN214560105U (zh) | 一种路面抛丸机的钢丸回收机构 | |
CN115445919B (zh) | 一种矿山开采除杂机械设备 | |
CN217943041U (zh) | 一种具备防尘功能的铸件抛丸装置 | |
CN216228831U (zh) | 一种便于清理的抛丸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