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1867U -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1867U
CN214291867U CN202022443392.2U CN202022443392U CN214291867U CN 214291867 U CN214291867 U CN 214291867U CN 202022443392 U CN202022443392 U CN 202022443392U CN 214291867 U CN214291867 U CN 214291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leeved
ring
outer diamet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33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松
孙茂汇
王云鹏
刘元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osan Infracor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osan Infracor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osan Infracor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osan Infracor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433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1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1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1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包括:套管,套管的第一端的内径尺寸与待套装O型圈的工件的外径尺寸相匹配;套设于套管上的环片,待套装O型圈套设于套管上,位于环片与第一端之间;吹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气嘴,设置于环片背离第一端的一侧,吹出持续预设时长的预设压力气体,环片带动待套装O型圈朝向第一端移动;移动装置,与套管的第二端连接;夹紧装置处于伸展状态,移动装置带动套管向下移动,夹紧装置夹紧留置在锥面部分的一个待套装O型圈,一个待套装O型圈向上移动,套入工件的环槽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移动装置、夹紧装置以及吹气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实现O型圈的自动套装和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背景技术
O型圈适用于装在各种机械设备上,使用广泛,其断面结构简单,主要用于静密封和往复运动密封,密封性能可靠。为了提高工件的密封效果,一般将O型圈安装在工件的外圆或内圆上的环槽内起密封作用。现有O型圈的装配一般依靠手动套装,劳动任务量大,而且手动套装会出现失误等人为因素,导致安装不合格,影响产品质量,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手动套装的工作效率低,难以保证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用以解决手动套装O型圈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的第一端的内径尺寸与待套装O型圈的工件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套设于所述套管上的环片,所述环片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且待套装O 型圈套设于所述套管上,位于所述环片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
吹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气嘴,至少一个所述喷气嘴设置于所述环片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吹气装置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喷气嘴吹出持续预设时长的预设压力气体,通过所吹出的预设压力气体,所述环片带动所述待套装O型圈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
移动装置,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套管在上移止点和下移止点之间上下移动;
夹紧装置,包括伸展状态,在所述夹紧装置处于伸展状态,且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套管向下移动时,所述夹紧装置夹紧留置在所述套管上的一个所述待套装O型圈,所述待套装O型圈向上移动,并套入所述工件的环槽处;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装置、所述夹紧装置以及所述吹气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外径部分、第二外径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与所述第二外径部分之间的锥面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径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一外径部分远离所述第二外径部分的一端为所述套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外径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一端为所述套管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环片处的所述套管包括一快插接头;
其中,所述待套装O型圈在所述快插接头处套设于所述套管上。
可选地,所述吹气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第五流量调整阀,每一所述第五流量调整阀与每一所述喷气嘴连接;
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五流量调整阀以及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包括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气缸,其中,所述第一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套管连接的第一活塞杆;
与所述第一有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一流量调整阀;
与所述第一无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二流量调整阀;
与所述第一流量调整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整阀分别连接的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
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
第一推进气缸,所述第一推进气缸包括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其中,所述第二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盘连接的第二活塞杆;
第二推进气缸,所述第二推进气缸包括第三有杆腔和第三无杆腔,其中,所述第三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盘连接的第三活塞杆;
其中,所述第一夹盘通过所述第一推进气缸带动伸缩、所述第二夹盘通过所述第二推进气缸带动伸缩,夹紧留置在所述锥面部分的一个所述待套装O型圈。
可选地,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二无杆腔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无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三流量调整阀;
与所述第三流量调整阀连接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
分别与所述第二有杆腔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有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四流量调整阀;
与所述第四流量调整阀连接的减压阀;
与所述减压阀连接的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感应所述工件插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传感器;
检测所述夹紧装置处于所述伸展状态的第二传感器;
检测所述夹紧装置处于与所述伸展状态相对的收缩状态的第三传感器;
检测所述移动装置处于所述上移止点的第四传感器;以及,
检测所述移动装置处于所述下移止点的第五传感器。
可选地,还包括:
箱体,所述套管、所述吹气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以及所述夹紧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中。
可选地,还包括:
警报提示灯,所述警报提示灯设置于所述箱体的表面上,且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中,所述O型圈套装设备在待套装O型圈的工件插设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后,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移动装置向下移动,夹紧装置由收缩状态运动到伸展状态,夹紧留置在套管上的一个待套装O型圈,该待套装O型圈由于夹紧装置阻挡,向套管的第一端移动,并移动至工件的环槽处,完成无损套装;在移动装置向下移动至下移止点之后,控制吹气装置朝向环片持续预设时长吹出预设压力气体,环片带动待套装O型圈向上移动,在套管的锥面部分留置一个待套装O型圈,实现自动上料;同时,移动装置向上移动至上移止点之后,夹紧装置由伸展状态运动到收缩状态,完成一个套装循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实现O型圈的自动套装和上料,避免了手动套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套装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套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套装设备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套管;2-工件;3-移动装置;301-移动气缸;302-第一活塞杆;303-第一流量调整阀;304-第二流量调整阀;305-第一电磁阀;4-夹紧装置;401-第一夹盘;402-第二夹盘;403-第一推进气缸;404-第二活塞杆;405-第二推进气缸; 406-第三活塞杆;407-第三流量调整阀;408-第二电磁阀;409-第四流量调整阀; 410-减压阀;411-第三电磁阀;5-待套装O型圈;6-环片;7-吹气装置;701-喷气嘴;702-第五流量调整阀;703-第四电磁阀;8-可编程逻辑控制器;9-第一传感器;10-第二传感器;11-第三传感器;12-箱体;13-警报提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手动套装O型圈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包括:
套管1,所述套管1的第一端的内径尺寸与待套装O型圈5的工件2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工件2可以为接头等机械零部件。
套设于所述套管1上的环片6,所述环片6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1移动,且待套装O型圈5套设于所述套管1上,位于所述环片6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1移动;
吹气装置7,包括至少一个喷气嘴701,至少一个所述喷气嘴701设置于所述环片6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吹气装置7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喷气嘴701吹出持续预设时长的预设压力气体,通过所吹出的预设压力气体,所述环片6带动所述待套装O型圈5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
移动装置3,与所述套管1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移动装置3能够带动所述套管1在上移止点和下移止点之间上下移动;
夹紧装置4,包括伸展状态,在所述夹紧装置4处于伸展状态,且所述移动装置3带动所述套管1向下移动时,所述夹紧装置4夹紧留置在所述套管4上的一个所述待套装O型圈5,所述待套装O型圈5向上移动,并套入所述工件 2的环槽处;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所述PLC 8 分别与所述移动装置3、所述夹紧装置4以及所述吹气装置7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O型圈套装设备在待套装O型圈5的工件2插设于所述套管1的第一端后,通过PLC 8控制移动装置3向下移动,夹紧装置4由收缩状态运动到伸展状态,夹紧留置在套管1上的一个待套装O型圈5,该待套装O型圈5由于夹紧装置4阻挡,向套管1的第一端移动,并移动至工件2的环槽处,完成无损套装;在移动装置3向下移动至下移止点之后,控制吹气装置7朝向环片6持续预设时长吹出预设压力气体,环片6带动待套装O型圈5向上移动,在套管1的锥面部分留置一个待套装O型圈5,实现自动上料;同时,移动装置3向上移动至上移止点之后,夹紧装置4由伸展状态运动到收缩状态,完成一个套装循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套装设备可实现O型圈的自动套装和上料,避免了手动套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片6上设置有多个待套装O型圈5,这里以设置20 个待套装O型圈为例,PLC 8统计已套装的O型圈数量,小于20个时,自动上料,开始下一个套装循环。
具体地,所述套管1包括第一外径部分、第二外径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与所述第二外径部分之间的锥面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径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一外径部分远离所述第二外径部分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外径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一端为所述套管1 的第二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外径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径部分的外径,且第一外径部分的内径尺寸,即第一端的内径尺寸与待套装O型圈5的工件2相配合,锥面部分对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外径与第二外径部分的外径进行过渡,在夹紧装置4夹紧留置在锥面部分的一个待套装O型圈5的同时,移动装置3向下移动,该套装O型圈5沿锥面部分向上移动,并通过锥面部分扩充内径后套装在工件2的环槽内。
所述环片6处的所述套管1包括一快插接头;
其中,所述待套装O型圈5在所述快插接头处套设于所述套管1上。
需要说明的是,快插接头具有快速插拔的性能,在所述环片6上的待套装O 型圈5全部完成套装后,断开快插接头,补充O型圈。
具体地,所述吹气装置7包括:
至少一个第五流量调整阀702,每一所述第五流量调整阀702与每一所述喷气嘴701连接;
第四电磁阀703,所述第四电磁阀703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五流量调整阀702 以及所述PLC 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采用三个喷气嘴701,PLC 8控制第四电磁阀703通断,从而控制三个喷气嘴701朝向环片6喷气的喷气时间;还可控制每一个第五流量调整阀702的气体流量,调整三个喷气嘴701的喷气量,从而调节环片6的上移速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电磁阀703可以为两位三通电磁阀。
具体地,所述移动装置3包括:
移动气缸301,所述移动气缸301为单作用气缸,包括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气缸,其中,所述第一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套管1连接的第一活塞杆302;
与所述第一有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一流量调整阀303;
与所述第一无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二流量调整阀304;
与所述第一流量调整阀303和所述第二流量调整阀304分别连接的第一电磁阀305,所述第一电磁阀305与所述PLC 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PLC 8控制第一电磁阀305将移动气缸301的第一有杆腔供气,第一活塞杆302下移;PLC 8控制第一电磁阀305将移动气缸301的第一无杆腔供气,第一活塞杆302上移,从而实现移动装置3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进一步控制第一流量调整阀303和第二流量调整阀304的气体流量,从而调节移动装置3的运动速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磁阀305可以为两位五通电磁阀。
具体地,所述夹紧装置4包括:
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
第一推进气缸403,所述第一推进气缸403为单作用气缸,包括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其中,所述第二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盘401连接的第二活塞杆404;
第二推进气缸405,所述第二推进气缸405为单作用气缸,包括第三有杆腔和第三无杆腔,其中,所述第三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盘402连接的第三活塞杆406;
其中,所述第一夹盘401通过所述第一推进气缸403带动伸缩、所述第二夹盘402通过所述第二推进气缸405带动伸缩,夹紧留置在所述锥面部分的一个所述待套装O型圈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可采用软性材料制作,例如:尼龙材料,聚氨酯材料,确保在夹紧O型圈时,不会对O型圈造成损坏,保证无损套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夹紧装置4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组合的部分需要设置成适用待套装O型圈5的形状
所述夹紧装置4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二无杆腔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无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三流量调整阀407;
与所述第三流量调整阀407连接的第二电磁阀408,所述第二电磁阀408与所述PLC8连接;
分别与所述第二有杆腔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有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四流量调整阀409;
与所述第四流量调整阀409连接的减压阀410;
与所述减压阀410连接的第三电磁阀411,所述第三电磁阀411与所述PLC 8连接。
需要说明的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装置4包括伸展状态:PLC 8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408,对第一推进气缸403的第二无杆腔、第二推进气缸405的第三无杆腔供气,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相向运动,夹紧留置在锥面部分的一个待套装O型圈5;夹紧装置4还包括收缩状态:PLC 8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411,对第一推进气缸403的第二有杆腔、第二推进气缸405的第三有杆腔供气,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背向运动;PLC 8进一步控制第三流量调整阀407和第四量调整阀409的气体流量,从而调节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的运动速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电磁阀408和第三电磁阀411 可以为两位三通电磁阀,PLC 8利用第二电磁阀408、第三电磁阀411、减压阀 410、第三流量调整阀407以及第四流量调整阀409,控制第一夹盘401、第二夹盘402的夹紧力度和运动速度,实现定力、定速的夹紧和放松。
可选地,所述O型圈套装设备还包括:
感应所述工件2插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传感器9;
检测所述夹紧装置4处于所述伸展状态的第二传感器10;
检测所述夹紧装置4处于与所述伸展状态相对的收缩状态的第三传感器11;检测所述移动装置3处于所述上移止点的第四传感器;以及,
检测所述移动装置3处于所述下移止点的第五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传感器9感应到工件2插设于第一端的第一时间之后,第三传感器11检测到夹紧装置4处于收缩状态,PLC 8控制移动装置3带动套管1向下移动,同时控制夹紧装置4由收缩状态运动到伸展状态,夹紧留置在锥面部分的一个待套装O型圈5,该待套装O型圈5在夹紧装置4的阻力下,上移至工件2的环槽处,完成套装;
在第五传感器检测到移动装置3向下移动至下移止点之后,PLC 8控制吹气装置7朝向环片6持续预设时长吹出预设压力气体,使环片6带动待套装O型圈5朝向套管1的第一端移动,并在锥面部分留置一个待套装O型圈5,实现自动上料,同时,移动装置3向上移动,在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移动装置3处于上移止点之后,PLC 8控制夹紧装置4由伸展状态运动到收缩状态,完成一次套装循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LC 8的型号可采用的西门子公司 S7-200型号。
可选地,所述O型圈套装设备还包括:
箱体12,所述套管1、所述吹气装置7、所述移动装置3以及所述夹紧装置 4设置于所述箱体12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12包括工作台面,套管1穿过该工作台面设置,夹紧装置4设置于工作台面上,移动装置3和吹气装置7设置于工作台面下方的箱体12中;该箱体12还包括一电气控制箱,设置有PLC 8 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全部的电磁阀、流量调整阀和减压阀。
可选地,所述O型圈套装设备还包括:
警报提示灯13,所述警报提示灯13设置于所述箱体12的表面上,且与所述PLC 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PLC 8预置自动计数功能,可统计已套装的O型圈的个数,在待套装O型圈5全部套装完毕后,PLC 8控制夹紧装置4运动到收缩状态,并控制警报提示灯亮起,发出警报,提醒作业者补充O型圈。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套装设备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1)在箱体12中的电气控制箱上电后,PLC 8分别读取第二传感器10、第三传感器11、第四传感器以及第五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夹紧装置4和移动装置3的位置状态信息;
(2)将待套装O型圈5的工件2插设于套管1的第一端的内部,第一传感器9(第一传感器9可以采用金属接近开关)将识别到的信号发送至PLC 8,延迟第一时间(例如:3秒)后,PLC 8控制第二电磁阀408实现第一推进气缸403 的第二无杆腔供气和第二推进气缸405的第三无杆腔供气,使夹紧装置4处于伸展状态,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夹紧套管1的锥面部分;
(3)同时,PLC 8控制第一电磁阀305将移动气缸301的第一有杆腔供气,移动装置3带动套管1向下移动,夹紧装置4夹紧套管1的锥面部分,由于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的阻挡,留置在锥面部分的一个待套装O型圈5向上移动至工件2的环槽中,完成套装;
(4)待移动装置向下移动至下移止点之后,PLC 8获取到第五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控制第四电磁阀703使吹气装置7朝向环片6维持预设时长(例如: 1.5秒)喷气,使环片6带动多个待套装O型圈5朝向第一端移动,由于套管1 的锥面部分的阻挡,下一个待套装O型圈5留置在该锥面部分,实现自动上料,与此同时,PLC 8控制第一电磁阀305将移动气缸301的第一无杆腔供气,移动装置3带动套管1向上移动,当套管1向上移动到上移止点之后,PLC 8获取到第四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控制第三电磁阀411实现第一推进气缸403的第二有杆腔供气和第二推进气缸405的第三有杆腔供气,使夹紧装置4处于收缩状态,取下已套装O型圈的工件2,完成一次自动套装循环;
(5)待PLC 8获取到第一传感器9发送的下一个待套装O型圈5的工件2 插设于套管1的第一端的内部的识别信号后,开始如上(2)至(4)的下一次自动套装循环。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1),所述套管(1)的第一端的内径尺寸与待套装O型圈(5)的工件(2)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套设于所述套管(1)上的环片(6),所述环片(6)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1)移动,且待套装O型圈(5)套设于所述套管(1)上,位于所述环片(6)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管(1)移动;
吹气装置(7),包括至少一个喷气嘴(701),至少一个所述喷气嘴(701)设置于所述环片(6)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吹气装置(7)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喷气嘴(701)吹出持续预设时长的预设压力气体,通过所吹出的预设压力气体,所述环片(6)带动所述待套装O型圈(5)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
移动装置(3),与所述套管(1)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移动装置(3)能够带动所述套管(1)在上移止点和下移止点之间上下移动;
夹紧装置(4),包括伸展状态,在所述夹紧装置(4)处于伸展状态,且所述移动装置(3)带动所述套管(1)向下移动时,所述夹紧装置(4)夹紧留置在套管(1)上的一个所述待套装O型圈(5),所述待套装O型圈(5)向上移动,并套入所述工件(2)的环槽处;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装置(3)、所述夹紧装置(4)以及所述吹气装置(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包括:
第一外径部分、第二外径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与所述第二外径部分之间的锥面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径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一外径部分远离所述第二外径部分的一端为所述套管(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外径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一端为所述套管(1)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片(6) 处的所述套管(1)包括一快插接头;
其中,所述待套装O型圈(5)在所述快插接头处套设于所述套管(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装置(7)包括:
至少一个第五流量调整阀(702),每一所述第五流量调整阀(702)与每一所述喷气嘴(701)连接;
第四电磁阀(703),所述第四电磁阀(703)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五流量调整阀(702)以及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包括:
移动气缸(301),所述移动气缸(301)包括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气缸,其中,所述第一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套管(1)连接的第一活塞杆(302);
与所述第一有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一流量调整阀(303);
与所述第一无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二流量调整阀(304);
与所述第一流量调整阀(303)和所述第二流量调整阀(304)分别连接的第一电磁阀(305),所述第一电磁阀(305)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4)包括:
第一夹盘(401)和第二夹盘(402);
第一推进气缸(403),所述第一推进气缸(403)包括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其中,所述第二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盘(401)连接的第二活塞杆(404);
第二推进气缸(405),所述第二推进气缸(405)包括第三有杆腔和第三无杆腔,其中,所述第三有杆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盘(402)连接的第三活塞杆(406);
其中,所述第一夹盘(401)通过所述第一推进气缸(403)带动伸缩、所述第二夹盘(402)通过所述第二推进气缸(405)带动伸缩,夹紧留置在所述锥面部分的一个所述待套装O型圈(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4)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二无杆腔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无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三流量调整阀(407);
与所述第三流量调整阀(407)连接的第二电磁阀(408),所述第二电磁阀(408)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连接;
分别与所述第二有杆腔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有杆腔的进气口连接的第四流量调整阀(409);
与所述第四流量调整阀(409)连接的减压阀(410);
与所述减压阀(410)连接的第三电磁阀(411),所述第三电磁阀(411)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应所述工件(2)插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传感器(9);
检测所述夹紧装置(4)处于所述伸展状态的第二传感器(10);
检测所述夹紧装置(4)处于与所述伸展状态相对的收缩状态的第三传感器(11);
检测所述移动装置(3)处于所述上移止点的第四传感器;以及,
检测所述移动装置(3)处于所述下移止点的第五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箱体(12),所述套管(1)、所述吹气装置(7)、所述移动装置(3)以及所述夹紧装置(4)设置于所述箱体(1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O型圈套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警报提示灯(13),所述警报提示灯(13)设置于所述箱体(12)的表面上,且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连接。
CN202022443392.2U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Active CN214291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3392.2U CN214291867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3392.2U CN214291867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1867U true CN214291867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3392.2U Active CN214291867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18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482A (zh) * 2021-11-24 2022-02-25 陆博汽车电子(曲阜)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圈安装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482A (zh) * 2021-11-24 2022-02-25 陆博汽车电子(曲阜)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圈安装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91867U (zh) 一种o型圈套装设备
CN103846517B (zh) 一种全自动焊锡机
KR20140099480A (ko) 튜브 단부 성형 설비를 위한 서보 모터 제어 유압 펌프
CN110900155B (zh) 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及方法
CN201413277Y (zh) 全自动环保型油管试压机
CN111822990A (zh) 一种阀体、阀芯与螺母自动配装机构
CN203624503U (zh) 一种自动定角度装置
CN205950367U (zh) 一种平头机自动进料夹紧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平头机
CN105583556A (zh) 台美链自动焊接机
CN21646630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节能型pe管焊接夹具
CN212600145U (zh) 一种阀体、阀芯与螺母自动配装机构
CN114227294A (zh) 一种带吹扫功能的工件夹持旋转装置
CN102901609B (zh) 一种铝罐自动检漏仪
CN101172764A (zh) 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缩颈泡壳联动机及成形与缩颈方法
CN210411260U (zh) 轮辋自动喷防飞溅油机构
CN220163229U (zh) 一种往复间歇运作的热缩设备
CN107605851B (zh) 液压压套装置
CN108080524A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冲床上下料气动机械手
CN210024550U (zh) 机床夹具快插油路装置及机床
CN208743236U (zh) 一种清屑设备及其清屑装置
CN108581056B (zh) 燃气减压阀的加工及装配系统
CN210649245U (zh) 用于封头与接头的焊接工装
JP2004082193A (ja) 溶接ボルト供給方法と装置
CN209850433U (zh) 夹紧装置及机床
CN103752728A (zh) 一种线圈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