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1047U - 一种插铣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1047U
CN214291047U CN202022695140.9U CN202022695140U CN214291047U CN 214291047 U CN214291047 U CN 214291047U CN 202022695140 U CN202022695140 U CN 202022695140U CN 214291047 U CN214291047 U CN 214291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edge
cutting
edge
cutter bar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951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安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iz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iz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iz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iz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951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1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1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1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铣刀,包括:刀杆、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其中,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沿刀杆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在刀杆的一端,且第一切削刃与第二切削刃之间形成切割空间;第一切削部上设有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第三切削刃以及第四切削刃;第二切削部上设有第五切削刃、第六切削刃、第七切削刃与第八切削刃;第四切削刃和第八切削刃为导向刃,第四切削刃与第一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第八切削刃与第五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铣刀的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设置导向刃,以保证多个尺寸能够一次成型,从而只需要驱动插铣刀在Z轴直线运动即可加工出多个轮廓尺寸的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插铣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插铣刀。
背景技术
插铣刀是刀具的一种,通过驱动刀具沿Z轴直线运动可以对待加工件的轮廓进行加工。然而,现有的插铣刀只能加工出单个轮廓的产品,当同一产品需要多个轮廓尺寸时,需要通过传统的车削和磨削工艺来实现,这样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铣刀,以解决现有插铣刀只能加工单个轮廓尺寸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铣刀,所述插铣刀包括:刀杆、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
其中,所述第一切削部与所述第二切削部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刀杆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之间形成切割空间;
所述第一切削部上设置有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第三切削刃以及第四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二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三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连接;
所述第二切削部上设置有第五切削刃、第六切削刃、第七切削刃与第八切削刃,所述第五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六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五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七切削刃与所述第六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六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七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切削刃和所述第八切削刃为导向刃,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切削部与所述第二切削部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切削刃与所述第六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与所述第七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八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6°;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第三切削刃、第四切削刃、第五切削刃、第六切削刃、第七切削刃与第八切削刃均为圆角刃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刀杆上设置有第一排削槽和第二排削槽,所述第一排削槽位于所述第一切削部一侧,所述第二排削槽位于所述第二切削部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刀杆上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刀杆的外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部自所述刀杆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切削部和所述第二切削部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沿垂直于所述刀杆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插铣刀为钨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插铣刀,所述插铣刀包括:刀杆、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其中,所述第一切削部与所述第二切削部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刀杆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之间形成切割空间;所述第一切削部上设置有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第三切削刃以及第四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二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三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切削部上设置有第五切削刃、第六切削刃、第七切削刃与第八切削刃,所述第五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六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五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七切削刃与所述第六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六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七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连接;其中,所述第四切削刃和所述第八切削刃为导向刃,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铣刀的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分别设置导向刃,以保证多个尺寸能够一次成型,从而只需要驱动插铣刀在Z轴直线运动即可加工出多个轮廓尺寸的产品,因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铣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铣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加工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1、刀杆;2、第一切削部;3、第二切削部;4、第一切削刃;5、第二切削刃;6、第三切削刃;7、第四切削刃;8、第五切削刃;9、第六切削刃;10、第七切削刃;11、第八切削刃;12、第一排削槽;13、第二排削槽;14、夹持部;15、防滑条纹;16、加工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铣刀,特别提供了一种双刃插铣刀,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插铣刀只能加工出单个轮廓的产品,当同一产品需要多个轮廓尺寸时,需要通过传统的车削和磨削工艺来实现,这样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加工出来的产品尺寸精度较低,且尺寸稳定性、一致性都较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在插铣刀的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分别设置导向刃,以保证多个尺寸能够一次成型,从而只需要驱动插铣刀在Z轴直线运动即可加工出多个轮廓尺寸的产品,因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且加工出来的产品尺寸稳定、一致性好。需要说明的是,Z轴指的是三维坐标系中的Z轴。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铣刀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铣刀,所述插铣刀包括:刀杆1、第一切削部2与第二切削部3;其中,所述第一切削部2与所述第二切削部3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刀杆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切削刃4与所述第二切削刃5之间形成切割空间;所述第一切削部2上设置有第一切削刃4、第二切削刃5、第三切削刃6以及第四切削刃7,所述第一切削刃4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二切削刃5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6与所述第二切削刃5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刃5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7与所述第三切削刃6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部2远离所述刀杆1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切削部3上设置有第五切削刃8、第六切削刃9、第七切削刃10与第八切削刃11,所述第五切削刃8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六切削刃9与所述第五切削刃8连接并与所述第五切削刃8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七切削刃10与所述第六切削刃9连接并与所述第六切削刃9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八切削刃11与所述第七切削刃10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部3远离所述刀杆1的端面连接;其中,所述第四切削刃7和所述第八切削刃11为导向刃,所述第四切削刃7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之间的夹角α1为15-18°,所述第八切削刃11与所述第五切削刃8之间的夹角α2为15-18°。其中,所述第四切削刃7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之间的夹角α1等于所述第八切削刃11与所述第五切削刃8之间的夹角α2。
具体地,所述第一切削部2与所述第二切削部3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切削刃4与所述第五切削刃8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切削刃5与所述第六切削刃9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6与所述第七切削刃10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7与所述第八切削刃11沿所述刀杆1的轴线对称设置。
插洗刀使用时通过所述刀杆1安装于输出轴上,输出轴带动插洗刀高速右旋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所述第四切削刃7和所述第八切削刃11作为导向刃,能够保证所述第一切削刃4、所述第二切削刃5、所述第三切削刃6、所述第四切削刃7、所述第五切削刃8、所述第六切削刃9与所述第七切削刃10稳定切割,因所述第二切削刃5、所述第三切削刃6均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所述第二切削刃5与所述第六切削刃9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6与所述第七切削刃10对称设置,请结合图4,当切削完成后,即可得到通过所述所述第一切削刃4、所述第二切削刃5、所述第三切削刃6、所述第五切削刃8、所述第六切削刃9与所述第七切削刃10切削后得到的轮廓尺寸产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铣刀的第一切削部2与第二切削部3分别设置导向刃,即分别设置第四切削刃7和第八切削刃11,以保证多个尺寸能够一次成型,从而只需要驱动插铣刀在Z轴直线运动即可加工出多个轮廓尺寸的产品,因而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尺寸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可替代传统的车削和磨削工艺,因而能够保证一次成型后的尺寸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切削刃5与所述第三切削刃6为产品的具体形状而具体设计,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切削刃5与所述第三切削刃6的位置可以互换,所述第二切削刃5与所述第三切削刃6的数量也可增加,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切削刃4与所述第四切削刃7之间可以设置多个切削刃,设置切削刃的数量以及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的角度根据产品具体形状需求来设定。相应地,所述第五切削刃8与所述第八切削刃11之间的第六切削刃9、所述第七切削刃10的数量以及与所述第五切削刃4的角度同样根据产品具体形状需求来设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切削刃7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之间的夹角α1为16°,所述第八切削刃11与所述第五切削刃8之间的夹角α2为16°,所述第二切削刃5与所述第一切削刃4之间的夹角β1为9°,所述第六切削刃9与所述第五切削刃8之间的夹角β2为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向刃的夹角设置为16°,加工出来的产品的光洁度高、无刀纹,且尺寸精度高、尺寸稳定、一致性好。请结合图4,加工完成后,加工产品16的轮廓的角度β3与β1、β2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削刃4、第二切削刃5、第三切削刃6、第四切削刃7、第五切削刃8、第六切削刃9、第七切削刃10与第八切削刃11均为圆角刃口。
具体地,通过对所述第一切削刃4、第二切削刃5、第三切削刃6、第四切削刃7、第五切削刃8、第六切削刃9、第七切削刃10与第八切削刃11进行研磨处理,以使所述第一切削刃4、第二切削刃5、第三切削刃6、第四切削刃7、第五切削刃8、第六切削刃9、第七切削刃10与第八切削刃11均为圆角刃口,从而能够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杆1上设置有第一排削槽12和第二排削槽13,所述第一排削槽12位于所述第一切削部2一侧,所述第二排削槽13位于所述第二切削部3一侧,在插铣刀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切割削通过所述第一排削槽12和所述第二排削槽13及时排出,以使加工出来的产品的光洁度更高。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杆1上设置有夹持部14,所述夹持部14相对设置在所述刀杆1的外沿上。其中,所述夹持部14自所述刀杆1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切削部2和所述第二切削部3延伸。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14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15,所述防滑条纹15沿垂直于所述刀杆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滑条纹15的数量为三条,通过在所述夹持部14上设置防滑条纹15,以使所述刀杆1可以稳固地安装在输出轴上,使得插铣刀在切割过程中不易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铣刀为钨钢材料制成,钨钢的硬度高,由钨钢支撑的插铣刀坚硬且锋利,使得切割效果更好,切割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插铣刀,所述插洗刀使用时通过将其刀杆安装于输出轴上,输出轴带动插洗刀高速右旋进行切割,其中所述第四切削刃和所述第八切削刃作为导向刃,以通过所述第一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三切削刃、所述第五切削刃、所述第六切削刃、所述第七切削刃切割出所需要的产品形状,也就是说,只需要驱动插铣刀在Z轴直线运动即可加工出多个轮廓尺寸的产品,从而能够保证多个尺寸能够一次成型,以及保证一次成型后的尺寸精度,那么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尺寸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
其中,所述第一切削部与所述第二切削部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刀杆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切削部与所述第二切削部之间形成切割空间;
所述第一切削部上设置有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第三切削刃以及第四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二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三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连接;
所述第二切削部上设置有第五切削刃、第六切削刃、第七切削刃与第八切削刃,所述第五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切割空间衔接,所述第六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五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七切削刃与所述第六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六切削刃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七切削刃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切削刃和所述第八切削刃为导向刃,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5-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部与所述第二切削部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切削刃与所述第六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切削刃与所述第七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八切削刃沿所述刀杆的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切削刃与所述第一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6°;所述第八切削刃与所述第五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第三切削刃、第四切削刃、第五切削刃、第六切削刃、第七切削刃与第八切削刃均为圆角刃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上设置有第一排削槽和第二排削槽,所述第一排削槽位于所述第一切削部一侧,所述第二排削槽位于所述第二切削部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上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刀杆的外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自所述刀杆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切削部和所述第二切削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沿垂直于所述刀杆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铣刀为钨钢材料制成。
CN202022695140.9U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插铣刀 Active CN214291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5140.9U CN214291047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插铣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5140.9U CN214291047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插铣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1047U true CN214291047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5140.9U Active CN214291047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插铣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1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94092B1 (ko) 고 이송 정면 밀링을 위한 절삭 인서트
CN103737090B (zh) 一种精加工旋转切削刀具
CN105436589A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铣削刀具
CN214291047U (zh) 一种插铣刀
CN205519900U (zh) 腰型孔拉刀
CN208450680U (zh) 用于加工石墨工件的铣刀
CN215999001U (zh) 一种螺纹加工用铣刀
CN206122777U (zh) 一种粗精加工一体立铣刀
CN214321958U (zh) 复合式铣刀
CN214978016U (zh) 一种表面处理用铣刀结构
CN208450681U (zh) 用于加工石墨工件的铣刀
CN209062234U (zh) 一种u型槽不等齿距铣刀
CN208450686U (zh) 一种六刃错齿一体成型铣刀
CN203281964U (zh) 一种高效加工立铣刀
CN214291040U (zh) 一种铣刀
CN105817684A (zh) 高效镜面铣刀
CN217991053U (zh)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CN108015332A (zh) 一种粗精加工一体立铣刀
CN221247069U (zh) 一种整体硬质合金五刃铣刀
CN211192215U (zh) 一种错齿成型铣刀
CN215392906U (zh) 特殊槽型的扩孔铰刀
CN214978018U (zh) 一种错齿复合铣刀
CN212734369U (zh) 一种高精度工业刀具
CN209830393U (zh) 一种切断型铣刀
CN215356378U (zh) 一种八刃切削刀片和含刀片的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