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1053U -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91053U CN217991053U CN202222149313.6U CN202222149313U CN217991053U CN 217991053 U CN217991053 U CN 217991053U CN 202222149313 U CN202222149313 U CN 202222149313U CN 217991053 U CN217991053 U CN 2179910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 edge
- chamfer
- milling
- degre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中,包括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和刀柄,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和刀柄,所述切削段开设有两带弧度形状的容屑槽,两所述容屑槽相对于所述棒状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锥部与容屑槽的边缘形成铣削倒角刀刃,所述铣削倒角刀刃用于切削塑胶板材。为了避免飞屑积累,可在锥部向刀柄方向上,并在切削段上开设带有弧度形状的螺旋容屑槽,该容屑槽的槽壁为凹面弧度形状,在容屑槽的边缘与锥部之间则形成铣削倒角刀刃。铣削倒角刀刃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板材,被铣削倒角刀刃铣出的飞屑会沿着容纳槽向刀柄方向移动,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铣削倒角刀刃上,造成挤压,导致倒角位置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背景技术
切削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由于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因此这类刀具为金属切削刀具,其中,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常规倒角刀因其刃口锋利度不足,且容屑槽没有引导切屑排出的弧度,加工塑胶时,易产生毛刺,需要加工后进行二次进刀或换刀或增加打磨等工序来修整,这样在加工需要多道工序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在完成一道工序之后,需要换刀并重新进行对刀以确定加工原点,如此将耗费较多工时,造成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以解决常规倒角刀因其刃口锋利度不足,且容屑槽没有引导切屑排出的弧度,加工塑胶时,易产生毛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专用于切削塑胶板材,所述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包括:
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和刀柄,其中,切削段的自由端设为底端,刀柄的自由端设为顶端,所述顶端用于与铣床连接;
所述切削段的底端设有锥部,在所述锥部向刀柄方向上,所述切削段开设有两带弧度形状的容屑槽,两所述容屑槽相对于所述棒状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锥部与容屑槽的边缘形成铣削倒角刀刃,所述铣削倒角刀刃用于切削塑胶板材。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段的旋向为右旋。
进一步的,所述容屑槽的螺旋角的范围为5度至35度。
进一步的,所述铣削倒角刀刃与所述刀柄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倒角角度,所述倒角角度范围为5度至85度。
进一步的,设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穿过所述棒状体的轴线,所述切削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为所述切削段的截面结构,所述切削段的截面结构呈“V”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段的截面结构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具有坡度,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度至20度。
进一步的,设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棒状体的轴线,所述切削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截面为所述切削段的芯部结构,所述芯部结构的芯径尺寸范围为0mm至0.05mm。
进一步的,所述铣削倒角刀刃的后角角度为12度至16度。
进一步的,所述铣削倒角刀刃上开设有波浪形切削齿,所述波浪形切削齿以14度的螺旋角沿刀刃长度方向分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刀柄的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铣床扣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整个两刃螺旋槽倒角刀为棒状体,棒状体具有切削段和刀柄,刀柄的顶端用于和铣床连接,而切削段的底端设置有切削段。切削段用于切削塑胶板材。切削段的底端设有上述锥部,锥部的旋向可以是左旋或者右旋,以便于成型圆孔。为了避免飞屑积累,可在锥部向刀柄方向上,并在切削段上开设带有弧度形状的螺旋容屑槽,该容屑槽的槽壁为凹面弧度形状,在容屑槽的边缘与锥部之间则形成铣削倒角刀刃,用于切削塑胶板材。切削段上开设两组容屑槽,且两组容屑槽互不交叉,两容屑槽相对于所述棒状体的轴线对称设置,如此,在铣削倒角刀刃在进行倒角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板材,被铣削倒角刀刃铣出的飞屑会沿着两容纳槽向刀柄方向移动。由于每个容屑槽的表面为凹陷状的弧面结构,因此,飞屑进入容屑槽后,会沿着容屑槽的表面弧度曲面快速排出容屑槽,避免飞屑在容屑槽内积累,对铣削倒角刀刃,造成挤压,导致圆角位置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飞屑堆积在铣削倒角刀刃或者容屑槽内,还会造成铣削倒角刀刃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使铣削倒角刀刃的强度降低,造成铣削倒角刀刃的快速磨损,因而降低了整个倒角刀的使用寿命,无法实现高效精益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N-N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K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Q-Q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M-M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的后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的波浪形切削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的刀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切削段;11、锥部;12、铣削倒角刀刃;13、第一边缘;14、第二边缘;15、波浪形切削齿;20、刀柄;A、容屑槽;B、卡槽;a、螺旋角;b、倒角角度;c、夹角范围; d、芯径尺寸;e、后角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图11,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切削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由于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因此这类刀具为金属切削刀具,其中,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常规倒角刀因其刃口锋利度不足,且容屑槽A没有引导切屑排出的弧度,加工塑胶时,易产生毛刺,需要加工后进行二次进刀或换刀或增加打磨等工序来修整,这样在加工需要多道工序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在完成一道工序之后,需要换刀并重新进行对刀以确定加工原点,如此将耗费较多工时,造成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精度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两刃螺旋槽倒角刀,以解决解决常规倒角刀因其刃口锋利度不足,且容屑槽A没有引导切屑排出的弧度,加工塑胶时,易产生毛刺的技术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专用于切削塑胶板材,所述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包括:
所述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包括:
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10和刀柄20,其中,切削段10的自由端设为底端,刀柄20的自由端设为顶端,所述顶端用于与铣床连接;
所述切削段10的底端设有锥部11,在所述锥部11向刀柄20方向上,所述切削段 10开设有两带弧度形状的容屑槽A,两所述容屑槽A相对于所述棒状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锥部11与容屑槽A的边缘形成铣削倒角刀刃12,所述铣削倒角刀刃12用于切削塑胶板材。
本实施例中,由于塑胶板材本身的材质硬度相较于金属薄板而言是较软的,若直接采用传统的立铣刀进行加工孔位,在切削过程中,塑胶板材的圆角位置容易变形;而对于一些塑性较差的塑胶板材,在切削过程中,塑胶板材的圆角位置容易碎裂。不仅如此,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圆角位置的毛刺很多,需要后续工序去除飞边毛刺,生产效率低下。
而常规倒角刀,其容屑槽A属于直槽,在加工切削塑胶板材的过程中,直槽形状的容屑槽A会使刃口锋利度不足,在切削的过程中,飞屑容易堆积,导致圆角位置容易产生较多的飞边毛刺,需要加工后进行二次进刀或换刀或增加打磨等工序来修整,造成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精度较低。
本申请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属于立铣刀,专用于切削塑胶板材,可有效常规倒角刀因其刃口锋利度不足,且容屑槽A没有引导切屑排出的弧度,加工塑胶时,易产生毛刺的问题。
具体的,整个两刃螺旋槽倒角刀为棒状体,棒状体具有切削段10和刀柄20,刀柄20的顶端用于和铣床连接,而切削段10的底端设置有切削段。切削段用于切削塑胶板材。切削段10的底端设有上述锥部11,锥部11的旋向可以是左旋或者右旋,以便于成型圆孔。为了避免飞屑积累,可在锥部11向刀柄20方向上,并在切削段10上开设带有弧度形状的螺旋容屑槽A,该容屑槽A的槽壁为凹面弧度形状,在容屑槽A的边缘与锥部11之间则形成铣削倒角刀刃12,用于切削塑胶板材。
可以理解的是,切削段10上开设两组容屑槽A,且两组容屑槽A互不交叉,两容屑槽A相对于所述棒状体的轴线对称设置,如此,在铣削倒角刀刃12在进行倒角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板材,被铣削倒角刀刃12铣出的飞屑会沿着两容纳槽向刀柄20 方向移动。由于每个容屑槽A的表面为凹陷状的弧面结构,因此,飞屑进入容屑槽A后,会沿着容屑槽A的表面弧度曲面快速排出容屑槽A,避免飞屑在容屑槽A内积累,对铣削倒角刀刃12,造成挤压,导致圆角位置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可以理解的是,飞屑堆积在铣削倒角刀刃12或者容屑槽A内,还会造成铣削倒角刀刃12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使铣削倒角刀刃12的强度降低,造成铣削倒角刀刃12的快速磨损,因而降低了整个倒角刀的使用寿命,无法实现高效精益生产。
因此,两组带有弧度形状的螺旋容屑槽A可使得铣削倒角刀刃12切削的飞屑快速排出,避免上述问题。
示例性的,所述切削段的旋向为右旋。
请参照图2所示,示例性的,所述容屑槽A的螺旋角a的范围为5度至35度。本实施例中,容屑槽A的边缘切线相对于切削段10轴线的角度为容屑槽A的螺旋角a。螺旋角a的角度范围为5度至35度,使得铣削倒角刀刃12更加锋利,且切削面更加完整,提高容屑空间。
在铣削倒角刀刃12在进行倒角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板材,被铣削倒角刀刃12铣出的飞屑会沿着两容纳槽向刀柄20方向移动。由于每个容屑槽A的表面为凹陷状的弧面结构,因此,飞屑进入容屑槽A后,会沿着容屑槽A的表面弧度曲面快速排出容屑槽A,避免飞屑在容屑槽A内积累,对铣削倒角刀刃12,造成挤压,导致圆角位置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请参照图3所示,示例性的,所述铣削倒角刀刃12与所述刀柄2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倒角角度b,所述倒角角度b范围为5度至85度。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飞屑更好的排出,可使得铣削倒角刀刃12与刀柄2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倒角角度b,限定倒角角度b范围为5度至85度,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铣削倒角刀刃12上(或者或者容屑槽A 内),造成挤压,导致圆角位置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请参照图4所示,示例性的,设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穿过所述棒状体的轴线,所述切削段10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为所述切削段10的截面结构,所述切削段10 的截面结构呈“V”字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穿过所述切削段10的轴线,切削段10相对于第一平面的截面中,切削段10的芯部截面形状呈“V”形结构,以使芯部的截面具有坡度,以提高切削段10的强度,强化铣削倒角刀刃12的强度。
示例性的,所述切削段10的截面结构具有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边缘13和所述第二边缘14均具有坡度,所述第一边缘13和所述第二边缘14之间的夹角范围c为3度至20度。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切削段10的强度,强化铣削倒角刀刃12的强度。可限定第一边缘13和所述第二边缘14之间的夹角范围c为3度至20度。
请参照图4至图8,示例性的,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棒状体的轴线,所述切削段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截面为所述切削段10的芯部结构,所述芯部结构的芯径尺寸d范围为0mm至0.05mm。本实施例中,第二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一平面和切削段10的轴线,因此,为了提高切削段10的强度,强化铣削倒角刀刃12的强度,限定芯部结构的芯径尺寸d范围为0mm至0.05mm。
请参照图9,示例性的,所述铣削倒角刀刃12的后角角度e为12度至16度。本实施例中,由于铣削倒角刀刃12的后角是后刀面和切削平面的夹角。限定铣削倒角刀刃 12的后角角度e为12度至16度,以减少铣削倒角刀刃12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
请参照图10,示例性的,所述铣削倒角刀刃12上开设有波浪形切削齿15,所述波浪形切削齿15以14度的螺旋角a沿刀刃长度方向分布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铣削倒角刀刃12开设有波浪形切削齿15,利用14度波浪形切削齿15可以降低切削时的切削力,并保证圆角位置的强度,防止铣削倒角刀刃12出现应力集中失效点,同时,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容屑槽A上,造成削倒角刀刃12的挤压,导致圆角位置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提高排屑能力。
请参照图11,示例性的,所述刀柄20的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槽B,所述卡槽B用于与铣床扣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刀柄20更好的与铣床连接,可在刀柄20周壁上设置若干卡槽B,卡槽B用于与铣床扣接,提高刀柄20与铣床的连接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专用于切削塑胶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包括:
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和刀柄,其中,切削段的自由端设为底端,刀柄的自由端设为顶端,所述顶端用于与铣床连接;
所述切削段的底端设有锥部,在所述锥部向刀柄方向上,所述切削段开设有两带弧度形状的容屑槽,两所述容屑槽相对于所述棒状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锥部与容屑槽的边缘形成铣削倒角刀刃,所述铣削倒角刀刃用于切削塑胶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段的旋向为右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屑槽的螺旋角的范围为5度至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倒角刀刃与所述刀柄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倒角角度,所述倒角角度范围为5度至8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设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穿过所述棒状体的轴线,所述切削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为所述切削段的截面结构,所述切削段的截面结构呈“V”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段的截面结构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具有坡度,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度至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设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棒状体的轴线,所述切削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截面为所述切削段的芯部结构,所述芯部结构的芯径尺寸范围为0mm至0.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倒角刀刃的后角角度为12度至16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倒角刀刃上开设有波浪形切削齿,所述波浪形切削齿以14度的螺旋角沿刀刃长度方向分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两刃螺旋槽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的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铣床扣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9313.6U CN217991053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9313.6U CN217991053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91053U true CN217991053U (zh) | 2022-12-09 |
Family
ID=84321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49313.6U Active CN217991053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91053U (zh) |
-
2022
- 2022-08-16 CN CN202222149313.6U patent/CN2179910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02770U (zh) | 具有端部排屑槽的铣刀 | |
CN217991053U (zh) |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 |
CN111390258A (zh) | 一种铣刀 | |
CN214978016U (zh) | 一种表面处理用铣刀结构 | |
CN218425840U (zh) | 一种方肩铣刀片及刀具 | |
CN113399724B (zh) | 一种快进给铣削刀片及其铣削刀具 | |
CN216828695U (zh) | 一种孔加工刀具 | |
CN216065722U (zh) | 一种鼓形圆弧铣刀 | |
CN218362317U (zh) | 一种单刃螺旋槽倒角刀 | |
CN214640518U (zh) | 插铣刀具 | |
CN211708208U (zh) | 一种钛合金双容屑槽圆鼻铣刀 | |
CN218341085U (zh) | 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 |
CN210615358U (zh) | 一种无导向异形孔的组合铰刀 | |
CN108723453B (zh) | 一种波形刃立铣刀 | |
CN215090915U (zh) | 大螺旋角型涂层精铣刀 | |
CN216938597U (zh) | 一种带修光刃的硬质合金铣刀 | |
CN219402480U (zh) | 立铣刀 | |
CN220093162U (zh) | 可用于加工多规格倒角的平面铣刀 | |
CN217121890U (zh) | 一种螺旋立铣刀 | |
CN216858363U (zh) | 微小型渐变螺旋高性能铣刀 | |
CN219112987U (zh) | 铣刀 | |
CN220093163U (zh) | 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 | |
CN219402479U (zh) | 圆鼻刀 | |
CN218656969U (zh) | 钻孔工具 | |
CN216575731U (zh) | 一种三刃圆鼻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