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8608U -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8608U
CN214278608U CN202120117663.7U CN202120117663U CN214278608U CN 214278608 U CN214278608 U CN 214278608U CN 202120117663 U CN202120117663 U CN 202120117663U CN 214278608 U CN214278608 U CN 214278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outlet
modul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176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凌琳
李志�
谭凌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gbe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gbe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gbe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gbe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176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8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8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8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和智能投影散热组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散热出口;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外置热源器件上;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与驱动模块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远离冷媒进口一端与驱动模块冷媒出口一端连通,所述驱动模块与循环管构成密封循环管路,所述密封循环管路中填充冷却液;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散热出口处,所述循环管远离驱动模块冷媒进口一端和冷媒出口一端设置于散热模块中,驱动模块驱动冷却液在循环管中循环流动以将热源器件热量传递到散热模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升散热效果、以降低壳内温度。

Description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冷却系统是为了保护元件在工作不被过热的一种装置,现有的冷却系统通常由散热鳍片和风扇组成,散热鳍片设置于热源器件上,再利用风扇将热源器件传递到散热鳍片的热量吹走,由于热源器件处于核心部分,距离保护壳边缘较远,风扇难以将热量吹出保护壳外,导致大的热量滞留在保护壳内,造成其他电子元件的温度升高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旨在提升散热效果、降低壳内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散热出口;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外置热源器件上;
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与驱动模块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远离冷媒进口一端与驱动模块冷媒出口一端连通,所述驱动模块与循环管构成密封循环管路,所述密封循环管路中填充冷却液;
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散热出口处,所述循环管远离驱动模块冷媒进口一端和冷媒出口一端设置于散热模块中,驱动模块驱动冷却液在循环管中循环流动以将热源器件热量传递到散热模块。
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与热元器件两贴合面,驱动模块面积大于热源器件面积。
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风扇和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散热出口处,所述风扇设置于散热件背离散热出口一侧,所述风扇与散热件贴合设置,所述循环管贯穿散热件,所述循环管与散热件相互贴合。
可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自散热鳍片朝向风扇一侧至朝向出风口一侧延伸,以使风沿出风通道流动。
可选地,所述循环管包括散热管路;
所述散热鳍片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贯穿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通道穿过散热鳍片与多个出风通道相交,所述散热通道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通道沿散热鳍片长度方向设置,散热管路设置于所述散热通道中且与散热通道贴合适配。
可选地,所述散热管路包括折弯部和直管部,所述直管部间隔设置于散热鳍片不同位置的散热通道之中,所述折弯部沿散热鳍片长度方向弯曲延伸,所述折弯部与直管部依次连通。
可选地,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出口远离散热模块一侧的出风框和导风条,所述出风框与散热出口适配,所述出风框设置于散热出口上,所述导风条有多个,所述导风条设置于出风框上,所述导风条两端与出风框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风条设有导风边,所述导风边设置于导风条迎风方向一侧,所述导风边沿导风条迎风方向两侧边缘倾斜设置,所述导风边沿导风条长度方向延伸至两端,相邻两所述导风条形成锥状导风通道,以使风沿导风通道吹出。
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为冷媒泵,所述冷媒泵包括加压区和储存区,所述储存区设置于冷媒泵接近热源器件一侧,所述储存区与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加压区设置于储存区背离热源件一侧,所述储存区远离冷媒进口一端与加压区连通,所述加压区与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循环管两端分别连通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使储存区、加压区、循环管构成循环管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投影散热组件,所述智能投影散热组件包括内光机模块和液冷散热系统,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和作为热源器件的内光机模块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驱动模块一端设置在外置热源器件上,使得外置热源器件能够将热量传导到驱动模块上;循环管两端分别与驱动模块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连通,使得循环管和驱动模块形成密封循环管路,冷媒设置于密封循环管路中,设置完成后冷媒可以在驱动模块中吸收热源器件传递来的热量并在驱动模块的驱动下沿密封循环管路流动并将热量带走,循环管远离驱动模块冷媒进口一端和冷媒出口一端之间贯穿散热模块、且与散热模块贴合设置,散热模块设置于散热出口处,使得冷媒在驱动模块处吸收到的热量可以通过与散热模块接触的循环管散到散热模块中,再通过散热模块将热量通过散热出口进行排出壳体内;由于驱动模块驱动冷媒流动方向固定、流动过程中不易散热、散热的区域固定等原因,使得冷媒将外置热源器件上的热量集中传送到散热模块上,再通过散热模块将热量散到壳体外,避免了大量的热量乱窜而造成滞留在壳体内,从而保障了壳体内温度不会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与壳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与出风框和导风条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的泵刨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出风框与导风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智能投影设备热气流流向图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智能投影设备导风通道热气流流向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壳体 22 冷媒出口
11 散热出口 23 储存区
12 出风框 24 加压区
13 导风条 25 连通通道
131 导风边 3 循环管
132 热气流 4 散热模块
133 回旋气流 41 散热件
134 导风通道 411 散热鳍片
135 挡风角 412 出风通道
2 驱动模块 42 风扇
21 冷媒进口 5 热源器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液冷散热系统,主要用于投影仪,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壳体、驱动模块、循环管和散热模块,通过在驱动模块一端设置在外置热源器件上,使得外置热源器件能够将热量传导到驱动模块上;循环管两端分别与驱动模块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连通,使得循环管和驱动模块形成密封循环管路,冷媒设置于密封循环管路中,设置完成后冷媒可以在驱动模块中吸收热源器件传递来的热量并在驱动模块的驱动下沿密封循环管路流动并将热量带走,循环管远离驱动模块冷媒进口一端和冷媒出口一端之间贯穿散热模块、且与散热模块贴合设置,散热模块设置于散热出口处,使得冷媒在驱动模块处吸收到的热量可以通过与散热模块接触的循环管散到散热模块中,再通过散热模块将热量通过散热出口进行排出壳体内;由于驱动模块驱动冷媒流动方向固定、流动过程中不易散热、散热的区域固定等原因,使得冷媒将外置热源器件上的热量集中传送到散热模块上,再通过散热模块将热量散到壳体外,避免了大量的热量乱窜而造成滞留在壳体内,从而保障了壳体内温度不会过高。
以下将主要描述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冷散热系统主要应用于投影仪的内部散热,该液冷散热系统包括:
壳体1,壳体1一侧设有散热出口11;
驱动模块2,驱动模块2设置于壳体1内,驱动模块2设置于外置热源器件5上;
循环管3,循环管3一端与驱动模块2冷媒进口21连通,循环管3远离冷媒进口21一端与驱动模块2冷媒出口22一端连通,驱动模块2与循环管 3构成密封循环管3路,密封循环管3路中填充冷却液;
散热模块4,散热模块4设置于壳体1内散热出口11处,循环管3远离驱动模块2冷媒进口21一端和冷媒出口22一端设置于散热模块4中,驱动模块2驱动冷却液在循环管3中循环流动以将热源器件5热量传递到散热模块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整体外形有多种,如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均可,本实施例优选长方体;壳体1可以一次成型、也可以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本实施例优选一次成型,壳体1一侧设有散热出口11,散热出口11可以沿壳体1长度方向一侧设置,也可以沿壳体1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本实施例优选宽度方向一侧设置。
驱动模块2的整体外形有多种,如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均可,本实施例优选圆柱体,驱动模块2可设置于壳体1内的长度方向,也可以设置于壳体1壳体1内的宽度方向,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于壳内外置热源器件5 上,设置完成后,热源器件5的热量能够传递到驱动模块2上。
循环管3宽度方向截面形状有多种,如呈现圆形管状、椭圆形管状、多边形管状等均可,本实施例优选圆形管状,循环管3一端可以与驱动模块2 冷媒进口21连通、也可以与驱动模块2冷媒出口22一端连通,本实施例优选与驱动模块2冷媒进口21一端连通,循环管3背离与驱动模块2冷媒进口 21一端与驱动模块2冷媒出口22连通,完成连通后驱动模块2与循环管3 形成密封循环管3路,密封循环管3路中设置有冷却液,冷却液的类型有多种,如冷媒、制冷剂、水等均可,本实例优选冷媒,冷媒填满密封循环管3 路,使得冷媒在驱动模块2的驱动下,沿密封循环管3路流动,当冷媒吸收驱动模块2处外置热源器件5传来热量后沿密封循环管3路流动并散热。
散热模块4可以由多个部分组成、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优选多个部分组成,完成设置后,循环管3远离驱动模块2冷媒进口21一端和冷媒出口22一端设置于散热模块4上,设置的位置可以有多种,如可以设置于散热模块4一侧上、也可以设置于散热模块4中间位置贯穿等均可,本实例优选贯穿于散热模块4设置,完成设置后冷媒在驱动模块2的驱动下,将在驱动模块2处吸收的热量通过与散热模块4接触的循环管3散到散热模块4中,再通过散热模块4将热散到壳体1外,使得外置热源器件5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在散热过程中将热量散到壳体1内,使得壳体1内温度升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模块2一端设置在外置热源器件5上,使得外置热源器件5能够将热量传导到驱动模块2上;循环管3两端分别与驱动模块2冷媒进口21和冷媒出口22连通,使得循环管3和驱动模块2形成密封循环管3路,冷媒设置于密封循环管3路中,设置完成后冷媒可以在驱动模块2中吸收热源器件5传递来的热量并在驱动模块2的驱动下沿密封循环管3路流动并将热量带走,循环管3远离驱动模块2冷媒进口21一端和冷媒出口22一端之间贯穿散热模块4、且与散热模块4贴合设置,散热模块4设置于散热出口11处,使得冷媒在驱动模块2处吸收到的热量可以通过与散热模块4接触的循环管3散到散热模块4中,再通过散热模块4将热量通过散热出口11进行排出壳体1内;由于驱动模块2驱动冷媒流动方向固定、流动过程中不易散热、散热的区域固定等原因,使得冷媒将外置热源器件5上的热量集中传送到散热模块4上,再通过散热模块4将热量散到壳体1外,避免了大量的热量乱窜而造成滞留在壳体1内,从而保障了壳体1内温度不会过高。
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2与热元器件两贴合面,驱动模块2面积大于热源器件5面积。
驱动模块2与热元器件贴合面的形状有多种,如呈现平面、曲面、波曲面等均可,驱动模块2与热元器件贴合面相互适配贴合,驱动模块2的整体外形可以大于热源器件5、也可以小于或等于热源器件5,本实施例优选大于热源器件5,驱动模块2与热元器件两贴合面,驱动模块2面积大于热源器件5面积设置,使得驱动模块2有足够的面积吸收热源器件5的热量,以便于热源器件5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3,散热模块4包括风扇42和散热件41,散热件41设置于散热出口11处,风扇42设置于散热件41背离散热出口11一侧,风扇 42与散热件41贴合设置,循环管3贯穿散热件41,循环管3与散热件41 相互贴合。
散热模块4包括风扇42和散热件41,散热件41的整体外形有多种,如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均可,本实施例优选长方体,散热件41设置于散热出口11处、且出风方向一侧朝向散热出口11设置;循环管3贯穿散热件41设置,由于冷媒在驱动动模块的驱动下循环流动,冷媒从驱动模块2 流动来的冷媒吸收从热源器件5传来的热量,此时冷媒的温度高于处于常温中的散热件41温度,冷媒的热量通过与散热件41接触的循环管3传递到散热件41中,使得冷媒可以进行热交换;风扇42设置的位置优选设置于散热件41背离散热出口11一端、且贴合设置,风扇42出风方向与散热件41透风方向相同设置,使得风扇42能将冷媒散发到散热件41中的热量沿透风方向吹出,使得热量沿散热件41透风方向流动并经过散热出口11排至壳体1 外,避免了热量滞留在壳体1内使壳体1内其他元件温度升高。
可选地,参照图4,散热件41包括多个散热鳍片411,多个散热鳍片411 相互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散热鳍片411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散热鳍片411形成出风通道412,出风通道412自散热鳍片411朝向风扇42一侧至朝向出风口一侧延伸,以使风沿出风通道412流动。
散热鳍片411的形状有多种,如整体形状呈现长方片体、正方片体、圆柱片体,本实例优选长方片体,多片散热鳍片411层叠设置,相邻两片散热鳍片411之间设有出风通道412,出风通道412的宽度可以大于散热鳍片411 厚度、也可以等于散热鳍片411厚度、还可以小于散热鳍片411厚度能够使空气畅通流通即可,出风通道412的宽度本实例不做具体限制;多片散热鳍片411所形成的散热通道沿风扇42一侧至朝向出风口一侧延伸,通过在相邻两个散热鳍片411之间设置出风通道412,使得散热鳍片411与空气的接触的面积得到增加,散热件41的散热效果得到了提升,当有热量传递到散热鳍片411时,所接触热量处的散热鳍片411将热量沿散热鳍片411扩散,由于空气接收热量比液体慢,散热鳍片411通过大面积的与空气接触,使得热量散发到空气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由于散热鳍片411透风方向朝向散热出口 11,散热鳍片411所散得热量通过在风扇42的吹动下可以沿散热出口11排出,使得热量减少了滞留在壳体1内,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4,循环管3包括散热管路;散热鳍片411设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贯穿散热鳍片411,散热通道穿过散热鳍片411与多个出风通道412相交,散热通道有多个,多个散热通道沿散热鳍片411长度方向设置,散热管路设置于散热通道中且与散热通道贴合适配。
循环管3处于散热件41部分为散热管路,散热管路的形状优选与循环管3相同;散热通道优选与散热鳍片411垂直设置,散热通道贯穿多个散热鳍片411,散热管道与散热管路贴合适配,散热管路设置于散热通道中,使得散热通道与出风通道412相交,自为散热管路传递到散热通道的热量可以朝多个不同的散热鳍片411散热,使得散热管路内冷媒携带的热量可以散到散热鳍片411中,通过散热鳍片411与空气接触以达到散热的目的,散热通道可以有多条,也可以一条,本实例多条设置,多条的散热通道沿散热鳍片411 长度方设置,使得散热管路处于散热鳍片411的长度得到增加,相应的散热效果也得到提升。
可选地,散热管路包括折弯部和直管部,直管部间隔设置于散热鳍片411 不同位置的散热通道之中,折弯部沿散热鳍片411长度方向弯曲延伸,折弯部与直管部依次连通
散热管路包括折弯部和直管部,直管部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本实施例优选多个设置,直管部与散热通道贴合适配,直管部设置于不同散热通道内间隔设置,使得直管部内冷媒携带温度能够传递到散热鳍片411中,再通过散热鳍片411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实现散热;散热管路设置于散热件 41一端可以设折弯部也可以不设折弯部,本实例优选设置折弯部,直管部数量与折弯部数量适配,折弯部弯曲内半径大于循环管3直径,避免弯折半径过小而影响冷媒的流动,从而造成散热效果不佳,折弯部设置于传热通道两端并与设置于传热通道内的直管部相通,折弯部依次与设置于散热通道内的直管部连通,使得折弯部和直管部成为一个整体,冷媒可通过折弯部流向不同的直管部并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系统另一实施例中,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出口11远离散热模块4一侧的出风框12和导风条13,出风框12与散热出口11适配,所述出风框12设置于散热出口11上,导风条13有多个,导风条13设置于出风框12上,导风条13两端与出风框 12相连接。
出风框1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可以整体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均可,本实施例优选长方形,出风框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本实施例优选一次成型,出风框12的大小与散热出口11大小贴合适配,出风框12安装于散热出口11中;导风条13的整体形状有多种,如呈现长方体、圆柱体、椭圆体或其他异形等均可,本实施例优选长方体,导风条 13数量有多个,可均布设置于出风框12的任何方向,如沿任意两垂直于出风框12的两条边均布设置、再如可对角均布设置等均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参照图6、图7、图8和图9,导风条13设有导风边131,导风边131设置于导风条13迎风方向一侧,导风边131沿导风条13迎风方向两侧边缘倾斜设置,导风边131沿导风条13长度方向延伸至两端,相邻两导风条13形成锥状导风通道134,以使风沿导风通道134吹出。
导风边131可以设置于导风条13迎风一侧长度方向的一条边缘、也可以设置于导风条13迎风一侧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于迎风一侧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设置完成后单条导风条13朝向迎风面呈现V形设置,相邻不同导风条13的两临近导风边131形成导风通道134,热气流132 通过迎风面吹出时可以通过导风边131将热气流132引导至导风通道134中排出壳体1内,避免了没有设置导风边131形成挡风角135,使得热气流132碰撞到挡风角135产生回旋气流133返回壳体1内,进而升高了壳体1内温度。
可选地,参照图5,驱动模块2为冷媒泵,冷媒泵包括加压区24和储存区23,储存区23设置于冷媒泵接近热源器件5一侧,储存区23与冷媒进口 21连通,加压区24设置于储存区23背离热源件一侧,储存区23远离冷媒进口21一端与加压区24连通,加压区24与冷媒出口22连通,循环管3两端分别连通冷媒进口21和冷媒出口22,以使储存区23、加压区24、循环管 3构成密封循环管3路。
本实施例中外置热源器件5将热量传递到冷媒泵接近储存区23一侧,外置热源器件5中的热量被储存区23的冷媒吸收,储存区23通过连通通道25 与加压区24连通,携带热量的冷媒通过连通通道25进入加压区24,加压区 24将携带热量的冷媒挤压到密封循环管3路中进行循环流动,当携带有从外置热源器件5吸收热量的冷媒流动到散热通道时,由于直管部的热量比循环管3的热量低,携带有高热量的冷媒朝直管部流动散热,使得外置热源器件 5的热量能散到壳体1外,从而达到对外置热源器件5散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散热出口;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外置热源器件上;
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与驱动模块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远离冷媒进口一端与驱动模块冷媒出口一端连通,所述驱动模块与循环管构成密封循环管路,所述密封循环管路中填充冷却液;
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散热出口处,所述循环管远离驱动模块冷媒进口一端和冷媒出口一端设置于散热模块中,驱动模块驱动冷却液在循环管中循环流动以将热源器件热量传递到散热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与热元器件两贴合面,驱动模块面积大于热源器件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风扇和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散热出口处,所述风扇设置于散热件背离散热出口一侧,所述风扇与散热件贴合设置,所述循环管贯穿散热件,所述循环管与散热件相互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自散热鳍片朝向风扇一侧至朝向出风口一侧延伸,以使风沿出风通道流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包括散热管路;
所述散热鳍片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贯穿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通道穿过散热鳍片与多个出风通道相交,所述散热通道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通道沿散热鳍片长度方向设置,散热管路设置于所述散热通道中且与散热通道贴合适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包括折弯部和直管部,所述直管部间隔设置于散热鳍片不同位置的散热通道之中,所述折弯部沿散热鳍片长度方向弯曲延伸,所述折弯部与直管部依次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出口远离散热模块一侧的出风框和导风条,所述出风框与散热出口贴合适配,所述出风框设置于散热出口上,所述导风条有多个,所述导风条设置于出风框上,所述导风条两端与出风框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条设有导风边,所述导风边设置于导风条迎风方向一侧,所述导风边沿导风条迎风方向两侧边缘倾斜设置,所述导风边沿导风条长度方向延伸至两端,相邻两所述导风条形成锥状导风通道,以使风沿导风通道吹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为冷媒泵,所述冷媒泵包括加压区和储存区,所述储存区设置于冷媒泵接近热源器件一侧,所述储存区与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加压区设置于储存区背离热源件一侧,所述储存区远离冷媒进口一端与加压区连通,所述加压区与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循环管两端分别连通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使储存区、加压区、循环管构成循环管路。
10.一种智能投影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投影散热组件包括内光机模块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和作为热源器件的内光机模块可拆卸连接。
CN202120117663.7U 2021-01-14 2021-01-14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Active CN214278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7663.7U CN214278608U (zh) 2021-01-14 2021-01-14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7663.7U CN214278608U (zh) 2021-01-14 2021-01-14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8608U true CN214278608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3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17663.7U Active CN214278608U (zh) 2021-01-14 2021-01-14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8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122503A5 (zh)
KR102413374B1 (ko) 낮은 레이놀즈 수 공기 흐름을 위한 핀 향상
GB1571048A (en) Heat exchanger
CN214278608U (zh) 液冷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CN214375781U (zh) 智能投影设备
CN112882328B (zh) 智能投影设备
JP4415712B2 (ja) 熱交換器
JP2010065873A (ja) 熱交換器
CN214041987U (zh) 无风扇散热系统及智能投影散热组件
KR102270062B1 (ko) 농업용 냉풍기
CN20982175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服务器
CN207219276U (zh) 发热件散热器及包括其的空调器
CN110645812A (zh) 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
CN220825592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散热装置
CN208861233U (zh) 一种大功率计算机的散热装置
CN21292482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一体机
CN213778724U (zh)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芯体
CN219761739U (zh) 一种电力变换器散热机构
CN220823599U (zh) 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模块紧凑型液冷散热器
CN218299789U (zh) 双风道高效散热器
CN220507796U (zh) 一种热量转移装置
CN217327950U (zh) 一种制砖机液压油散热装置
CN213186997U (zh) 一种拆装式租赁屏的散热系统
CN219842622U (zh) 一种投影仪风扇结构
CN207393310U (zh) 一种双重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