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6877U -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6877U
CN214276877U CN202120308670.5U CN202120308670U CN214276877U CN 214276877 U CN214276877 U CN 214276877U CN 202120308670 U CN202120308670 U CN 202120308670U CN 214276877 U CN214276877 U CN 214276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tection device
torsion beam
rear torsion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86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海宝
董豪
唐建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ate De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ate De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ate De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ate De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086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6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6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6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台、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第四检测装置、第五检测装置、控制柜;其中,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第四检测装置、第五检测装置均为两个并沿检测台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在检测台上,通过控制柜中的电动开关分别实现对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的驱动控制;设置的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利于实现对后扭梁部件的夹紧,通过检测台上使用多个检测装置和传感器,能够一次性对后扭梁上的重要的安装孔和装配面的形位指标进行检测,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便于对后扭梁进行批量检测,满足了目前汽车生产和装配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汽车后扭梁是汽车后底盘的一个主要零部件。工业应用中对汽车后扭梁上的安装孔和装配面的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对加工完成的汽车后扭梁的安装孔的位置和装配面的尺寸进行检测,确保后扭梁的装配质量。
现有技术中,都是人工手动对于后扭梁部件进行检测,例如,通过卡尺对安装孔的位置和装配面的尺寸精度进行测量。人工检测的效率低,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误差,检测精度低,无法满足目前汽车生产和装配要求,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汽车后扭梁的安装孔和安装面的指标检测精度低、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利用在检测台上使用多个检测装置,并通过控制柜能够一次性对后扭梁上的安装孔和装配面重要的形位尺寸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用户的生产和装配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用于对后扭梁部件的有关形位尺寸指标一次性进行检测,包括检测台,所述后扭梁部件置于所述检测台上,所述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第四检测装置、第五检测装置、控制柜;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所述第四检测装置、所述第五检测装置均为两个并沿所述检测台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柜进行电连接,用于电动控制检测装置运动实现对后扭梁部件的有关形位尺寸指标检测。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分别设置为两个并沿所述检测台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所述第二夹紧装置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所述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后扭梁部件;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柜进行电连接,用于电动控制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对所述后扭梁部件进行夹紧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有平面度传感器、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所述平面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后扭梁部件的对应位置端面平面度进行检测并反馈信号给所述控制柜,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进行位置度检测;所述第三检测装置设置有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所述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所述第四检测装置设置有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所述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所述第五检测装置设置有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所述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检测台上并与所述控制柜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判断所述后扭梁部件的有无,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判断所述平面度传感器是否完成平面度检测。
可选地,所述平面度传感器设置数量为至少3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操作盒,所述操作盒与所述控制柜进行电连接;所述检测台设置有支架,所述控制柜、所述操作盒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控制柜设置有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检测信息和所述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的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杆至少一个,所述定位杆用于实现所述后扭梁部件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在检测台上使用多个检测装置和传感器,并通过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能够一次性对后扭梁上的安装孔和装配面中重要的形位尺寸指标进行检测,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减少了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便于对后扭梁进行批量检测,满足了目前汽车生产和装配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带后扭梁部件)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立体图。
图中:
1、检测台;101、支架;2、第一检测装置;201、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3、第二检测装置;301、平面度传感器;302、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4、第三检测装置;401、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5、第四检测装置;501、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6、第五检测装置;601、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7、第一夹紧装置;701、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8、第二夹紧装置;801、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9、第一传感器;10、第二传感器;11、吊环;12、定位杆;13、控制柜;1301、显示屏;14、操作盒;15、工具箱;16、后扭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中被描述对象在图中“上”、“下”、“左”、“右”、“前”、“后”位置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实施例中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俯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带后扭梁部件)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立体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适用于对汽车后扭梁部件进行定位和形位指标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用于对后扭梁部件16的有关重要的形位尺寸指标进行检测,包括检测台1,检测时将后扭梁部件16置于检测台1上,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第四检测装置5、第五检测装置6、控制柜13;其中,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第四检测装置5、第五检测装置6的数量均为两个并沿检测台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在检测台1上,因为后扭梁部件16为左右对称的部件,因此,涉及对其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的装置也在检测台1上设置为左右对称。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分别与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用于电动控制上述检测装置运动实现对后扭梁部件16的有关形位尺寸指标检测;优选地,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的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并分别连接气动管路,通过控制柜13中的电动开关分别实现对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的驱动控制,从而实现后扭梁部件16的快速安装和拆卸,避免因检测装置产生位置干涉,也减少了手动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得说明的是,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的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还包括第一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8,第一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8分别设置为两个并沿所述检测台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夹紧装置7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701,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701位于第一夹紧装置7的下方,两者之间用于放置后扭梁部件16;第二夹紧装置8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801,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801位于第二夹紧装置8的下方,两者之间用于放置后扭梁部件16;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701、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801用于支撑后扭梁部件16;第一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8分别与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用于电动控制第一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8对后扭梁部件16进行夹紧操作。
优选地,第一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8均为气动夹紧装置。当然,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方式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第一检测装置2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用于穿入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第二检测装置3设置有平面度传感器301、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平面度传感器301用于对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端面平面度进行检测并反馈信号给控制柜13,控制柜13经过对平面度传感器301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算,得出并判断后扭梁部件16的端面平面度指标是否符合指标要求;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用于穿入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进行位置度检测;第三检测装置4设置有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用于穿入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第四检测装置5设置有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用于穿入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第五检测装置6设置有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用于穿入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
具体地,在后扭梁部件16放置在检测台1上后,通过控制柜13控制第一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8进行夹紧,之后通过控制柜13控制气缸驱动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到设定位置。具体在进行后扭梁部件16检测时,通过依次将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穿入后扭梁部件16对应的安装孔,如果能够穿入对应的安装孔,则判断对应的安装孔位置度符合要求,反之则不符合要求;上述检测销的数量、长度、直径与后扭梁部件16对应的安装孔相适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还包括第一传感器9、第二传感器10;第一传感器9、第二传感器10均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检测台1上并与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将第一传感器9、第二传感器10的信号反馈给控制柜13并作出判断;具体地,第一传感器9用于判断后扭梁部件16的有无,放置在未放置后扭梁部件16时进行误动作,第二传感器10用于判断平面度传感器301是否完成平面度检测并在显示屏1301上进行相应提示,当完后平面度检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对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安装孔的位置度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可选的,平面度传感器301设置数量为至少3个。优选地,平面度传感器301设置数量为4个;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次实验,平面度传感器301的数量太少,测量的准确度不高,误差偶然性较大;若平面度传感器301数量太多,比如大于5个,平面度测量结果较为稳定,但是容易造成设备浪费,必要性不强;经过实验比较,平面度传感器301的数量为4个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方案,在具体使用时,有时还需要对平面度传感器301进行必要的调零,以保证平面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还包括操作盒14,操作盒14与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用于对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必要的启停操作控制;检测台1设置有支架101,控制柜13、操作盒14均设置于支架101上;控制柜13设置有显示屏1301用于实时显示检测信息和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还包括定位杆12至少一个,定位杆12用于实现后扭梁部件16的定位。优选地,定位杆12的数量左右对称各设置3个,具体定位杆12设置位置见图1和图4所示,利于实现后扭梁部件16的快速定位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可选地,还包括工具箱15,用于放置必要的工具,方便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可选地,还包括吊环11,吊环11设置于检测台1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数量为4个,用于对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进行吊装搬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具体工作步骤和流程如下:
将后扭梁部件6置于检测台1上,获取左右两个第一传感器9的信号;主要用于判断检测台1是否有后扭梁部件6,依此判断是否可以开展下一步操作。
通过控制柜13发出信号,左右两个第一夹紧装置7、左右两个第二夹紧装置8对后扭梁部件6进行夹紧;通过控制第一夹紧装置7和第二夹紧装置8的气缸使得第一夹紧装置7和第二夹紧装置8动作,实现对后扭梁部件6进行夹紧操作。
接受检测指令,左右两个第二检测装置3运动到指定位置,平面度传感器301检测后扭梁部件6的对应端面的平面度,获取平面度检测指标;优选地,通过对4个平面度传感器301的信号解析、计算得到对应端面的平面度检测指标并在控制柜13的显示屏1301上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接受检测指令,左右两个第二检测装置3退回到指定位置,左右两个第二传感器10收到左右两个第二检测装置3的退回的信号,利用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实现对应安装孔检测;其中,左右两个第二传感器10用于判断对应的平面度检测指标是否完成,当平面度检测指标完成检测后,便进行对应安装孔的位置度检测,检测可采用手动,也可以采用自动方式进行,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的直径、数量和长度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数量和长度相适应。
接受检测指令,左右两个第一检测装置2运动到指定位置,利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实现对应安装孔检测;具体地,通过控制左右两个第一检测装置2的气缸使得左右两个第一检测装置2动作,运动到指定位置,将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穿过对应安装孔,实现对应位置安装孔的位置度指标检测操作,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的直径、数量和长度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数量和长度相适应。
接受检测指令,左右两个第三检测装置4运动到指定位置,利用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实现对应安装孔检测;具体地,通过控制左右两个第三检测装置4的气缸使得左右两个第三检测装置4动作,运动到指定位置,将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穿过对应安装孔,实现对应位置安装孔的位置度指标检测操作,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的直径、数量和长度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数量和长度相适应。
利用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实现对应安装孔检测,利用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实现对应安装孔检测。具体地,通过将左右两个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穿过对应安装孔,将左右两个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穿过对应安装孔,实现对应位置安装孔的位置度指标检测操作,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和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的直径、数量和长度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数量和长度相适应。
上述所有项目检测完成后,所有的检测销退回到原来的指定位置,避免对后扭梁部件6的拆卸产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完成后扭梁自动检测后,有如下工作流程:
接受检测指令,左右两个第一检测装置2、左右两个第三检测装置4退回到指定位置;通过控制柜13发出指令,从而驱动左右两个第一检测装置2、左右两个第三检测装置4的气缸动作,使得左右两个第一检测装置2、左右两个第三检测装置4退回到初始指定位置。
接受检测指令,左右两个第一夹紧装置7、左右两个第二夹紧装置8松开;
从检测台1上卸下后扭梁部件6,完成检测;至此,涉及后扭梁部件6中的指定形位指标全部检测完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中,在平面度传感器301检测后扭梁部件6的对应端面的平面度,获取平面度检测指标之前,必要时需要对平面度传感器301进行校零,主要是确保平面度传感器301的零位准确,避免零位漂移,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通过在检测台上使用多个检测装置和传感器,使得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能够一次性对后扭梁上的重要的安装孔和装配面的形位指标进行检测,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减少了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便于对后扭梁进行批量检测,满足了目前汽车生产和装配要求。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附图中,同一标号代表同一含义。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3)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附图中的部分结构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用于对后扭梁部件(16)的有关形位尺寸指标进行检测,包括检测台(1),所述后扭梁部件(16)置于所述检测台(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2)、第二检测装置(3)、第三检测装置(4)、第四检测装置(5)、第五检测装置(6)、控制柜(13);所述第一检测装置(2)、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所述第三检测装置(4)、所述第四检测装置(5)、所述第五检测装置(6)均为两个并沿所述检测台(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检测台(1)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2)、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所述第三检测装置(4)分别与所述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用于电动控制检测装置运动实现对后扭梁部件(16)的有关形位尺寸指标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8),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所述第二夹紧装置(8)分别设置为两个并沿所述检测台(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701),所述第二夹紧装置(8)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801);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支撑架(701)、所述第二夹紧装置支撑架(801)用于支撑所述后扭梁部件(16);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所述第二夹紧装置(8)分别与所述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用于电动控制所述第一夹紧装置(7)、所述第二夹紧装置(8)对所述后扭梁部件(16)进行夹紧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2)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销(201)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所述第二检测装置(3)设置有平面度传感器(301)、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所述平面度传感器(301)用于对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端面平面度进行检测并反馈信号给所述控制柜(13),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销(302)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进行位置度检测;所述第三检测装置(4)设置有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所述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销(401)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所述第四检测装置(5)设置有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所述第四检测装置检测销(501)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所述第五检测装置(6)设置有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所述第五检测装置检测销(601)用于穿入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并实现位置度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感器(9)、第二传感器(10);所述第一传感器(9)、所述第二传感器(10)均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检测台(1)上并与所述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9)用于判断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有无,所述第二传感器(10)用于判断所述平面度传感器(301)是否完成平面度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度传感器(301)设置数量为至少3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盒(14),所述操作盒(14)与所述控制柜(13)进行电连接;所述检测台(1)设置有支架(101),所述控制柜(13)、所述操作盒(14)均设置于所述支架(101)上;所述控制柜(13)设置有显示屏(1301)用于实时显示检测信息和所述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12)至少一个,所述定位杆(12)用于实现所述后扭梁部件(16)的定位。
CN202120308670.5U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Active CN214276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8670.5U CN214276877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8670.5U CN214276877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6877U true CN214276877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8670.5U Active CN214276877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6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2902B (zh) 一种基于机械视觉的轮毂跳动柔性自动检测系统
CN108413902B (zh) 一种用于检测汽车轮毂安装孔尺寸和位置的装置
CN85109221A (zh) 坐标测量仪
CN214276877U (zh)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CN208269769U (zh) 检测辅助夹具及检测工具
CN114838697A (zh)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CN210773943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凸轮轴相位角测量装置
CN210626643U (zh) 一种汽车电流传感器自动标定装置
CN210051247U (zh) 一种车身覆盖件的通用检测装置
CN212143502U (zh) 高精度多传感器尺寸检测装置及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CN204346314U (zh) 一种检测汽车前面板支架的检具
CN101746670B (zh) 实现与三维吊具高重复精度的三维检具
CN110161445B (zh) 汽车电流传感器自动测试装置
CN214952109U (zh) 按键功能测试装置
CN216668669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齿条跨棒距尺寸自动检测仪器
CN205448878U (zh) 一种汽车前梁上体加强板检具
CN105509604A (zh) 一种汽车前梁上体加强板检具
CN218350473U (zh) 一种治具可拆卸的线材测试装置
CN205393977U (zh) 一种滑板装配及检测装置
CN220855043U (zh) 排线测试装置
CN212620835U (zh) 机器人保险杠测试装置及测试设备
CN204757858U (zh) 一种遮阳罩总成检具
CN214666494U (zh) 一种机舱开度检测工具
CN214842850U (zh) 一种安装支架焊合检具
CN201600256U (zh) 实现与三维吊具高重复精度的三维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