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6488U -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6488U
CN214276488U CN202022783727.5U CN202022783727U CN214276488U CN 214276488 U CN214276488 U CN 214276488U CN 202022783727 U CN202022783727 U CN 202022783727U CN 214276488 U CN214276488 U CN 214276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lifting
feeding
discharging
wal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37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培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enghua Stov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enghua Stov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enghua Stov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enghua Stov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37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6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6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6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循环风机、循环管、换热器、燃烧系统、进料夹取机构、推棒机构、出料夹取机构、进料辊道、出料辊道及铝棒批量排料机构。换热器分别与燃烧系统、循环管和循环风机连通;进料辊道位于炉体外且与炉体的第一端对接,出料辊道位于炉体外且与炉体的第二端对接,推棒机构位于进料辊道远离炉体之第一端的一侧;进料夹取机构沿炉体的宽度方向横跨进料辊道,铝棒批量排料机构位于进料夹取机构的旁边并沿炉体的宽度方向与进料辊道相对齐,出料夹取机构沿炉体的宽度方向从出料辊道的上方横跨出料辊道;以实现铝棒往炉体的自动上料,铝棒于炉体内输送和处理,以及铝棒从炉体内自动下料的目的。

Description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柱,从而加速了工业企业的发展步伐,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其中,对于铝型材挤压生产的企业来说,在铝型材挤出生产线中离不开对铝棒进行加热的铝棒加热炉,以借助铝棒加热炉将铝棒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合金中形成均匀固溶体,然后通过剥皮机剥除外壳以形成光洁均匀的铝棒,再送到大型挤压机挤压成型。而挤压出的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太、电子、铝合金棒、管等各种铝合金。
但是,在现有的铝棒加热炉中,无法实现批量存放的铝棒往炉体的自动上料,以及炉体内处理后的铝棒自动下料。
因此,亟需一种能实现铝棒往炉体的自动上料、铝棒于炉体内输送和处理以及铝棒从炉体内自动下料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铝棒往炉体的自动上料、铝棒于炉体内输送和处理以及铝棒从炉体内自动下料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循环风机、循环管、换热器、燃烧系统、进料夹取机构、推棒机构、出料夹取机构、进料辊道、出料辊道及铝棒批量排料机构。所述燃烧系统安装于所述炉体,所述燃烧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循环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炉体并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的第二端、循环管的第二端和循环风机连通;所述进料辊道位于所述炉体外且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炉体的第一端对接,所述出料辊道位于所述炉体外且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炉体的第二端对接,所述推棒机构位于所述进料辊道远离所述炉体之第一端的一侧,所述推棒机构用于将所述进料辊道上的铝棒推入所述炉体内;所述进料夹取机构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从所述进料辊道的上方横跨所述进料辊道,所述铝棒批量排料机构位于所述进料夹取机构的旁边并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进料辊道相对齐,所述出料夹取机构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从所述出料辊道的上方横跨所述出料辊道。
较佳地,所述炉体的内部沿该炉体靠近所述出料辊道的方向依次具有连通的预热区、加热区、保温区和恒温区,所述预热区、加热区、保温区和恒温区各对应有所述燃烧系统、循环风机、循环管和换热器。
较佳地,所述循环管的第一端及燃烧系统的第一端各安装于所述炉体的侧壁处,所述换热器装配于所述循环管的第二端,所述循环风机装配于所述换热器。
较佳地,所述循环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炉体之侧壁的下部处,所述燃烧系统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炉体之侧壁的上部处。
较佳地,所述炉体的顶部为盖体结构,所述盖体结构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被分隔成四段,所述预热区、加热区、保温区和恒温区各与所述盖体结构中的一段相对应。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还包括进料升降台及出料升降台,所述进料升降台位于所述进料辊道的正下方,所述进料辊道安装于所述进料升降台,所述出料升降台位于所述出料辊道的正下方,所述出料辊道安装于所述出料升降台。
较佳地,所述进料夹取机构和出料夹取机构各包含龙门支架、行走骨架、升降支架、夹爪装置、升降电机和升降减速箱,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上安装有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骨架安装有从所述行走轨道相对的两侧向共同夹持所述行走轨道的侧向行走轮及从所述行走轨道的上方呈滚动地抵压于所述行走轨道的顶部行走轮,所述升降支架的上端安装有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升降齿条,所述升降减速箱安装于所述行走骨架,所述升降减速箱的输入端与所述升降电机装配连接,所述升降减速箱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所述升降齿条啮合传动的升降齿轮,所述夹爪装置装配于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
较佳地,所述行走骨架包含行走安装座和中空的行走框架,所述行走安装座从所述横梁的上方与所述横梁叠设,所述侧向行走轮和顶部行走轮安装于所述行走安装座,所述行走框架从所述横梁的侧向与所述横梁叠设,所述升降支架穿置于所述行走框架中,所述升降减速箱安装于所述行走框架处。
较佳地,所述夹爪装置包含夹爪驱动器、上下推拉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隔开且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连杆可绕所述第一安装轴枢摆地套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第四连杆可绕所述第二安装轴枢摆地套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轴,所述上下推拉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之间的正上方,所述夹爪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支架并位于所述上下推拉块的正上方,所述夹爪驱动器的输出端还朝下布置,所述上下推拉块安装于所述夹爪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下推拉块的第一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夹板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下推拉块的第二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夹板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夹板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板彼此对齐。
较佳地,所述铝棒批量排料机构包含升降承托排料架、升降驱动器及外框体,所述升降承托排料架在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各安装有升降行走轮,所述升降行走轮与所述外框体滚动配合,所述升降驱动器位于所述升降承托排料架对应的下方,所述升降驱动器还装配于所述升降承托排料架与所述外框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进料辊道位于炉体外且沿炉体的长度方向与炉体的第一端对接,出料辊道位于炉体外且沿炉体的长度方向与炉体的第二端对接,使得铝棒往炉体的入料及炉体内的铝棒的出料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且推棒机构位于进料辊道远离炉体之第一端的一侧,进料夹取机构沿炉体的宽度方向从进料辊道的上方横跨进料辊道,铝棒批量排料机构位于进料夹取机构的旁边并沿炉体的宽度方向与进料辊道相对齐,使得进料夹取机构能可靠且高效地将铝棒批量排料机构所排序的铝棒一个个地抓放到进料辊道上,再由推棒机构将进料辊道上的铝棒推入炉体内,实现铝棒往炉体内的自动上料;同时,由于出料夹取机构沿炉体的宽度方向从出料辊道的上方横跨出料辊道,使得出料夹取机构将由炉体输送至出料辊道上的铝棒一个个抓走且沿炉体的宽度方向下料,实现自动下料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能实现铝棒往炉体的自动上料、铝棒于炉体内输送和处理以及铝棒从炉体内自动下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中的炉体、循环风机、换热器及燃烧系统安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中的进料夹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进料夹取机构在隐藏龙门支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中的铝棒批量排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100包括炉体10a、循环风机10b、循环管10c、换热器10d、燃烧系统10e、进料夹取机构20、推棒机构30、出料夹取机构40、进料辊道50a、出料辊道50b及铝棒批量排料机构60。燃烧系统10e安装于炉体10a,由炉体10a为燃烧系统10e提从支撑作用;燃烧系统10e的第一端与炉体10a连通,以对炉体10a内的铝棒200(见图6)进行处理。循环管10c的第一端安装于炉体10a,由炉体10a为循环管10c提供支撑作用;循环管10c还与炉体10a连通。换热器10d分别与燃烧系统10e的第二端、循环管10c的第二端和循环风机10b连通。进料辊道50a位于炉体10a外且沿炉体10a的长度方向(即双箭头A所指方向)与炉体10a的第一端(例如但不限于图1中的右端)对接,较优的是,在图3中,进料辊道50a与炉体10a的第一端直线对接,以便于进料辊道50a上的铝棒200与炉体10a的入料口18相对齐,从而便于将铝棒200推入炉体10a内所安装有的多辊道输送线17上。出料辊道50b位于炉体10a外且沿炉体10a的长度方向与炉体10a的第二端(例如但不限于图1中的左端)对接,较优的是,在图3中,出料辊道50b与炉体10a的第二端直线对接,以便于出料辊道50b与炉体10a的出料口19相对应,从而便于炉体10a内的多辊道输送线17将铝棒200输送至出料辊道50b上。推棒机构30位于进料辊道50a远离炉体10a之第一端的一侧,推棒机构30用于将进料辊道50a上的铝棒200推入炉体10a内,举例而言,推棒机构30可由推棒气缸或推棒油缸构成,但不以此为限。进料夹取机构20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即双箭头B所指方向)从进料辊道50a的上方横跨进料辊道50a,以便于进料夹取机构20将铝棒200放置于进料辊道50a上。铝棒批量排料机构60位于进料夹取机构20的旁边并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与进料辊道50a相对齐,这样设计能减少进料夹取机构20将铝棒批量排料机构60上的铝棒200抓放到进料辊道50a上的行程路径,从而使得进料夹取机构20能快捷可靠地将铝棒批量排料机构60上的铝棒200一个一个有序地往进料辊道50a处转送。出料夹取机构40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从出料辊道50b的上方横跨出料辊道50b,以便于出料夹取机构40将出料辊道50b上的铝棒200抓起并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下料。具体地,于图1和图3中,由于入料口18和出料口19各有三层,每层由四个排列成行,为使得进料辊道50a上的铝棒200与每层中的入料口18相对齐,以及出料辊道50b与每层的出料口19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100还包括进料升降台80a及出料升降台80b,进料升降台80a位于进料辊道50a的正下方,进料辊道50a安装于进料升降台80a,由进料升降台80a带动进料辊道50a做上下的升降,从而使得进料辊道50a上的铝棒200能与每层中的入料口18相对齐;出料升降台80b位于出料辊道50b的正下方,出料辊道50b安装于出料升降台80b,由出料升降台80b带动出料辊道50b做上下的升降,以使得出料辊道50b能与每层中的出料口19相对应,以确保炉体10a内的多辊道输送线17上的铝棒200可靠地往出料辊道50b处输送。由于入料口18和出料口19各为三层且每层为四个,对应地,多辊道输送线17也为三层且每层输送四个铝棒200,对应地,推棒机构30安装于进料辊道50a,且推棒机构30中的推棒气缸或推棒油缸也为排列成行的四个。可理解的是,于其它实施例中,入料口18和出料口19还可各为一层、二层或多层,每层还可为二个、三个或多个,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3所示,炉体10a的内部沿该炉体10a靠近出料辊道50b的方向依次具有连通的预热区11、加热区12、保温区13和恒温区14,预热区11、加热区12、保温区13和恒温区14各对应有燃烧系统10e、循环风机10b、循环管10c和换热器10d,以提高铝棒200的处理效果。具体地,在图2和图3中,炉体10a的顶部为盖体结构16,盖体结构16沿炉体10a的长度方向被分隔成四段,预热区11、加热区12、保温区13和恒温区14各与盖体结构16中的一段相对应,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100的保养。
如图1至图3所示,循环管10c的第一端及燃烧系统10e的第一端各安装于炉体10a的侧壁15处,较优的是,循环管10c的第一端安装于炉体10a之侧壁15的下部处,燃烧系统10e的第一端安装于炉体10a之侧壁15的上部处,以实现侧向循环的目的;且换热器10d装配于循环管10c的第二端,循环风机10b装配于换热器10d,这样设置避免循环风机10b及换热器10d安装于炉体10a的顶部而影响到顶部的盖体结构16。
如图4及图5所示,进料夹取机构20包含龙门支架21、行走骨架22、升降支架23、夹爪装置24、升降电机25和升降减速箱26。龙门支架21的横梁211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布置,使得横梁211横跨于进料辊道50a的正上方;龙门支架21的横梁211上安装有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布置的行走轨道212,较优的是,行走轨道212为直线圆棒结构,但不以此为限。行走骨架22安装有从行走轨道212相对的两侧向(即是行走轨道212在炉体10a的长度方向隔开的两侧)共同夹持行走轨道212的侧向行走轮221及从行走轨道212的上方呈滚动地抵压于行走轨道212的顶部行走轮222,以借助侧向行走轮221和顶部行走轮222的配合,使得行走骨架22更灵活顺畅地于横梁211上行走。升降支架23的上端安装有沿炉体10a的高度方向(即双箭头C所指方向)布置的升降齿条27,升降减速箱26安装于行走骨架22,由行走骨架22对升降减速箱26提供支撑作用;升降减速箱26的输入端与升降电机25装配连接,升降减速箱26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升降齿条27啮合传动的升降齿轮28,夹爪装置24装配于升降支架23的下端。故在升降电机25的工作下,通过升降减速箱26驱使升降齿轮28旋转,以使得升降齿轮28获得更大的扭矩;且旋转的升降齿轮28则带动升降齿条27连同升降支架23和升降支架23上的夹爪装置24一起升降,以满足夹爪装置24对铝棒200的抓取或放下的运动需要。具体地,在图4和图5中,行走骨架22包含行走安装座22a和中空的行走框架22b;行走安装座22a从横梁211的上方与横梁211叠设,侧向行走轮221和顶部行走轮222安装于行走安装座22a,行走框架22b从横梁211的侧向与横梁211叠设,这样设计使得行走骨架22与横梁211之间的装配更合理和更紧凑,且确保行走框架22b得到横梁211更可靠的支撑作用;升降支架23穿置于行走框架22b中,升降减速箱26安装于行走框架22b处。
同时,在图4和图5中,夹爪装置24包含夹爪驱动器241、上下推拉块242、第一连杆243、第二连杆244、第三连杆245、第四连杆246、第一安装轴247、第二安装轴248、第一夹板249a及第二夹板249b。第一安装轴247和第二安装轴248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隔开且彼此平行,较优的是,第一安装轴247还在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与第二安装轴248相对齐;第三连杆245可绕第一安装轴247枢摆地套装于第一安装轴247上,较优的是,第三连杆245的中部套装于第一安装轴247上,但不以此为限;第四连杆246可绕第二安装轴248枢摆地套装于第二安装轴248,较优的是,第四连杆246的中部套装于第二安装轴248,但不以此为限;上下推拉块242位于第一安装轴247和第二安装轴248之间的正上方;夹爪驱动器241安装于升降支架23并位于上下推拉块242的正上方,夹爪驱动器241的输出端241a还朝下布置,上下推拉块242安装于夹爪驱动器241的输出端241a;第一连杆243的第一端与上下推拉块242的第一侧铰接,第一连杆243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245的上端铰接,第一夹板249a安装于第三连杆245的下端;第二连杆244的第一端与上下推拉块242的第二侧铰接,第二连杆244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246的上端铰接,第二夹板249b安装于第四连杆246的下端,且第二夹板249b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夹板249a彼此对齐;故在夹爪驱动器241驱使上下推拉块242做上下滑移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杆243和第三连杆245去带动第一夹板249a绕第一安装轴247做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板249b的枢摆,与此时同,还通过第二连杆244和第四连杆246去带动第二夹板249b绕第二安装轴248做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板249a的枢摆,从而实现第一夹板249a与第二夹板249b彼此做协调的张闭运动,因而实现对铝棒200更可靠的夹持的目的;举例而言,夹爪驱动器241为油缸,以提供更大的夹持力,但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由于出料夹取机构40的结构与进料夹取机构20的结构完全相同,故对于出料夹取机构40的结构,可参见进料夹取机构20,因此,不再对出料夹取机构40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6所示,铝棒批量排料机构60包含升降承托排料架61、升降驱动器62及外框体63。升降承托排料架61在炉体10a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各安装有升降行走轮64,升降行走轮64与外框体63滚动配合,这样设计提高升降承托排料架61于外框体63上做上下滑移的灵活性及顺畅性;升降驱动器62位于升降承托排料架61对应的下方,升降驱动器62还装配于升降承托排料架61与外框体63上,较优的是,升降驱动器62为两个且在炉体10a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对齐,且每个升降驱动器62装配于升降承托排料架61与外框体63上,这样设计提高升降驱动器62提升或放下升降承托排料架61的可靠性,举例而言,升降驱动器62为气缸或油缸,故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进料辊道50a位于炉体10a外且沿炉体10a的长度方向与炉体10a的第一端对接,出料辊道50b位于炉体10a外且沿炉体10a的长度方向与炉体10a的第二端对接,使得铝棒200往炉体10a的入料及炉体10a内的铝棒200的出料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且推棒机构30位于进料辊道50a远离炉体10a之第一端的一侧,进料夹取机构20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从进料辊道50a的上方横跨进料辊道50a,铝棒批量排料机构60位于进料夹取机构20的旁边并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与进料辊道50a相对齐,使得进料夹取机构20能可靠且高效地将铝棒批量排料机构60所排序的铝棒200一个个地抓放到进料辊道50a上,再由推棒机构30将进料辊道50a上的铝棒200推入炉体10a内,实现铝棒200往炉体10a内的自动上料;同时,由于出料夹取机构40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从出料辊道50b的上方横跨出料辊道50b,使得出料夹取机构40将由炉体10a输送至出料辊道50b上的铝棒200(铝棒200具体是由炉体10a内的多辊道输送线17输送出炉体10a)一个个抓走且沿炉体10a的宽度方向下料,实现自动下料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100能实现铝棒200往炉体10a的自动上料、铝棒200于炉体10a内输送和处理以及铝棒200从炉体10a内自动下料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双箭头A所指方向为炉体10a的长度方向,双箭头B所指方向为炉体10a的宽度方向,双箭头C所指方向为炉体10c的高度方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循环风机、循环管、换热器和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还包括进料夹取机构、推棒机构、出料夹取机构、进料辊道、出料辊道和铝棒批量排料机构,所述燃烧系统安装于所述炉体,所述燃烧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循环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炉体并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的第二端、循环管的第二端和循环风机连通,所述进料辊道位于所述炉体外且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炉体的第一端对接,所述出料辊道位于所述炉体外且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炉体的第二端对接,所述推棒机构位于所述进料辊道远离所述炉体之第一端的一侧,所述推棒机构用于将所述进料辊道上的铝棒推入所述炉体内,所述进料夹取机构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从所述进料辊道的上方横跨所述进料辊道,所述铝棒批量排料机构位于所述进料夹取机构的旁边并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进料辊道相对齐,所述出料夹取机构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从所述出料辊道的上方横跨所述出料辊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内部沿该炉体靠近所述出料辊道的方向依次具有连通的预热区、加热区、保温区和恒温区,所述预热区、加热区、保温区和恒温区各对应有所述燃烧系统、循环风机、循环管和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的第一端及燃烧系统的第一端各安装于所述炉体的侧壁处,所述换热器装配于所述循环管的第二端,所述循环风机装配于所述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炉体之侧壁的下部处,所述燃烧系统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炉体之侧壁的上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顶部为盖体结构,所述盖体结构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被分隔成四段,所述预热区、加热区、保温区和恒温区各与所述盖体结构中的一段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升降台及出料升降台,所述进料升降台位于所述进料辊道的正下方,所述进料辊道安装于所述进料升降台,所述出料升降台位于所述出料辊道的正下方,所述出料辊道安装于所述出料升降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夹取机构和出料夹取机构各包含龙门支架、行走骨架、升降支架、夹爪装置、升降电机和升降减速箱,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上安装有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骨架安装有从所述行走轨道相对的两侧向共同夹持所述行走轨道的侧向行走轮及从所述行走轨道的上方呈滚动地抵压于所述行走轨道的顶部行走轮,所述升降支架的上端安装有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升降齿条,所述升降减速箱安装于所述行走骨架,所述升降减速箱的输入端与所述升降电机装配连接,所述升降减速箱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所述升降齿条啮合传动的升降齿轮,所述夹爪装置装配于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骨架包含行走安装座和中空的行走框架,所述行走安装座从所述横梁的上方与所述横梁叠设,所述侧向行走轮和顶部行走轮安装于所述行走安装座,所述行走框架从所述横梁的侧向与所述横梁叠设,所述升降支架穿置于所述行走框架中,所述升降减速箱安装于所述行走框架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装置包含夹爪驱动器、上下推拉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隔开且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连杆可绕所述第一安装轴枢摆地套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第四连杆可绕所述第二安装轴枢摆地套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轴,所述上下推拉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之间的正上方,所述夹爪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支架并位于所述上下推拉块的正上方,所述夹爪驱动器的输出端还朝下布置,所述上下推拉块安装于所述夹爪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下推拉块的第一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夹板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下推拉块的第二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夹板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夹板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板彼此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棒批量排料机构包含升降承托排料架、升降驱动器及外框体,所述升降承托排料架在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各安装有升降行走轮,所述升降行走轮与所述外框体滚动配合,所述升降驱动器位于所述升降承托排料架对应的下方,所述升降驱动器还装配于所述升降承托排料架与所述外框体上。
CN202022783727.5U 2020-11-26 2020-11-26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Active CN214276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3727.5U CN214276488U (zh) 2020-11-26 2020-11-26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3727.5U CN214276488U (zh) 2020-11-26 2020-11-26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6488U true CN214276488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3727.5U Active CN214276488U (zh) 2020-11-26 2020-11-26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6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47058A1 (zh) 一种箱包生产加工设备
CN103878265B (zh) 一种工件自动传输系统
CN107159814A (zh) 一种汽车门框内外板自动冲切流水线
CN112325633A (zh)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CN217121637U (zh) 一种杆件热镦加工自动化设备
CN214276488U (zh) 卧式多辊道循环铝棒加热炉
CN203764825U (zh) 一种工件自动传输系统
CN211664008U (zh) 一种平移式长条形型材自动送料及定位装置
CN211495802U (zh) 一种上下料机及具有该上下料机的自动传送线
JP3119571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プレスのワーク搬送装置
CN218619255U (zh) 一种全自动装卸车设备
CN114852670A (zh) 一种节能型材的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210653193U (zh) 金属棒转运用三维台车
CN110733857B (zh) 矩形框架钢筋夹持运输装置
CN103920826B (zh) 一种工件自动传输装置
CN203764827U (zh) 一种工件自动传输装置
US5054600A (en) Transferring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through a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16482207U (zh) 一种底部装载加热炉
CN216836236U (zh) 一种泡沫陶瓷板的高效装卸装置
CN218859675U (zh) 一种龙门式升降载具对接设备
CN216613054U (zh) 一种圆铸棒夹棒转运装置
CN219025706U (zh) 一种压力机冲压用自动化上下料设备
CN211768793U (zh) 一种上管机
CN219055069U (zh) 一种移动式炉台模具进出料装置
CN219948408U (zh) 一种通过式冷藏保温车底架组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