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7535U -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7535U
CN214247535U CN202120371869.2U CN202120371869U CN214247535U CN 214247535 U CN214247535 U CN 214247535U CN 202120371869 U CN202120371869 U CN 202120371869U CN 214247535 U CN214247535 U CN 214247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desorption
carbon tank
low
pressure
flow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18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雷鸣
王玮丰
马宝玲
张桂禄
李立涛
刘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18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7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7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7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有碳罐端、设于碳罐端两侧的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连通设置,高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单向阀,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单向阀;壳体对应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位置还设有便于尼龙管连接的压装平台;区别于传统的设置两个独立单向阀来控制燃油蒸汽在低压脱附管路与高压脱附管路之间切换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集成两个单向阀在一部件内,既节约了装配空间又节省了管材消耗,配合压装平台,使得本装置安装更加方便且能保证连接的密封性与稳定性,更有助于提升脱附系统的脱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脱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汽车上的燃油脱附系统,在涡轮增压器工作时,产生的正向气流通过文丘里管时由于文氏效应产生一个负压,从而使碳罐中吸附的燃油蒸汽传输到发动机中,此时要求阻止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气体流入此高压脱附管路;当涡轮增压器不工作时,由发动机进气歧管提供的负压使碳罐中吸附的燃油蒸汽进入进气歧管,此时要求阻止高压脱附管路中的气体进入此低压脱附管路。
为满足以上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单向导通需求,现有结构通常在所述的在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气歧管与碳罐间之间各安装一独立的单向阀来控制燃油蒸汽在低压脱附管路与高压脱附管路之间切换,以上结构管路繁多且复杂,各端口连接的密封性以及稳定性难以保证,其脱附性能也难以满足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通过在本装置内集成两个单向阀结构,并在连接位置设置压装平台,有效精简管路,同时使得各个端口与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气歧管、碳罐压装连接更加方便且稳定,具体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碳罐端,以及设于碳罐端两侧的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所述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内部连通设置,所述高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对应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位置还设有便于尼龙管连接的压装平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单向阀由碳罐端向高压脱附端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由碳罐端向低压脱附端单向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均为凸出于壳体设置的管状接头,三者顶端均设置为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的倒角端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FKM材质制成的耐油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设有竹节防脱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竹节防脱结构为间隔均匀的三角形凸环、梯形凸环、圆形凸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还设有防转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转筋为均匀环绕于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的三角形凸台或者梯形凸台。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安装于汽车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气歧管与碳罐之间,主要用于汽车未充分燃烧的燃油蒸气脱附利用,区别于传统的设置两个独立单向阀来控制燃油蒸汽在低压脱附管路与高压脱附管路之间切换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集成两个单向阀在一部件内,节约了装配空间,精简了管路结构,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配合压装平台,使得本装置安装更加方便且能保证各连接的密封性与稳定性,更有助于提升脱附系统的脱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壳体-10;碳罐端-11;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压装平台-14;
第一单向阀-20;
第二单向阀-30;
倒角-40;密封圈-50;竹节防脱结构-60;防转筋-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所述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
参考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平的一种快插文氏管进行说明,该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中部设有碳罐端11、所述碳罐端11两侧分别设有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所述壳体10对应碳罐端11的对侧还设有安装支架。
所述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与碳罐端11内部连通设置,所述高压脱附端12与碳罐端11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单向阀20,所述低压脱附端13与碳罐端11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单向阀30,所述第一单向阀20由碳罐端11向高压脱附端12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30由碳罐端11向低压脱附端13单向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碳罐端11、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均为凸出于壳体10设置的管状接头,以上各端分别用于连接汽车碳罐、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气歧管。
具体的,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工作时,第一单向阀20开启,碳罐端11至高压脱附端12单向导通,燃油蒸气由碳罐端11流向高压脱附端12,此时第二单向阀30关闭,以阻止进歧管内的气体流入高压脱附端12;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停止工作时,第二单向阀30开启,碳罐端11至低压脱附端13单向导通,燃油蒸气由碳罐端11流向低压脱附端13,此时第一单向阀20关闭,以阻止高压脱附管内的气体流入低压脱附管。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脱附端12与低压脱附端13设置与壳体10的上下异侧,所述壳体10对应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位置的对侧还设有便于尼龙管连接的压装平台14,为尼龙管压装提供有力支撑,更便于本装置各端的连接,同时可防止连接尼龙管时是受力不均导致部件损坏,提升连接部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碳罐端11、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的顶端均设置为倒角40,更便于本装置各端与尼龙管连接,三者的倒角40端后方还设有密封圈50,所述密封圈50为FKM材质制成的耐油密封圈50有效提高各端连接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碳罐端11、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表面设有竹节防脱结构60,所述竹节防脱结构60为间隔均匀的三角形凸环,但不局限于此,也可设置为梯形凸环、圆形凸环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效提高各端与尼龙管连接后的拔脱力,提高本装置各端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碳罐端11、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表面还设有防转筋70,所述防转筋70为均匀环绕于碳罐端11、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表面的三角形凸台或者梯形凸台,以防止本装置连接完成后发生旋转。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集成两个单向阀在一部件内,并设置便于与汽车碳罐、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气歧管连接的碳罐端11、高压脱附端12、低压脱附端13,精简了管路结构,节约了装配空间;各端的倒角40结构、竹节防脱结构60、密封圈50结构、防转筋70结构,更适应于发动机管路装配需求,有效提高连接的密封性以及稳定性,更有助于提升脱附系统的脱附性能;压装平台14的设置,也使得本装置各端压装尼龙管时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碳罐端、设于碳罐端两侧的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连通设置,所述高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壳体对应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位置还设有便于尼龙管连接的压装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由碳罐端向高压脱附端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由碳罐端向低压脱附端单向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均为凸出于壳体设置的管状接头,三者顶端均设置为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的倒角端还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为FKM材质制成的耐油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设有竹节防脱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防脱结构为间隔均匀的三角形凸环、梯形凸环、圆形凸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还设有防转筋。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筋为均匀环绕于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的三角形凸台或者梯形凸台。
CN202120371869.2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Active CN214247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869.2U CN214247535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869.2U CN214247535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7535U true CN214247535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6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1869.2U Active CN214247535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7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5715A (zh) 汽车汽油发动机冷却egr系统
CN214247535U (zh)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CN206267982U (zh) 汽车汽油发动机冷却egr系统
CN211422792U (zh) 气泵支架系统
CN206017000U (zh) 集成式h型射流阀装置
CN208634446U (zh) 单向阀
CN207761831U (zh) 用于燃油蒸发系统的三通管总成
CN216518297U (zh) 一种节气门连接管
CN206539422U (zh) 汽车及其碳罐脱附装置
CN112431650B (zh) 一种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增压发动机、汽车
CN209040941U (zh) 一种多段式排气管结构
CN204371522U (zh) 一种三通单向阀
CN206889058U (zh) 一种节能压缩的隔音装置
CN111425318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文氏阀装置
CN110792538A (zh) 汽车燃油装置
CN219317026U (zh) 带有三通接头的增压发动机干净管装置
CN218816689U (zh) 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
CN207437177U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的安装结构
CN21213064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文氏阀装置
CN111980830B (zh) 一种蒸发排放系统文氏集成阀
CN215170438U (zh) 一种快插文氏管
CN206346847U (zh) 燃气功率增强装置及燃气放大器
CN211924951U (zh) 一种文氏脱附集成阀
CN213175819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水钢管总成
CN115492704B (zh) Egr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