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2762U - 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42762U CN214242762U CN202120128574.2U CN202120128574U CN214242762U CN 214242762 U CN214242762 U CN 214242762U CN 202120128574 U CN202120128574 U CN 202120128574U CN 214242762 U CN214242762 U CN 2142427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nking
- assembly
- power
- adjusting
- compati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机构,其包括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及第一下料组件,第一下料组件设置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检测机构,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通过第一下料机构及检测机构的配合使用,第一下料组件取出需要下料的产品,通过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带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过程中,第一检测组件对第一下料组件上的下料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后对产品进行分类下料;通过第一下料组件与检测机构的整体布局,既能减少第一下料组件等待的时间,进而提升效率,而且还能减少整体的占地面积,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生产逐渐被机械设备所替代,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机械设备已能集产品上线、转移、加工和下料为一体进行加工,大大改善传统手工生产的弊端;
目前,常规的下料过程主要是包括两个结构,一个是先对加工后的产品进行检测的结构,另一个则是对检测后的产品进行运输下料的结构,其弊端主要在于首先运输下料的结构需要等待检测的结构进行检测后才能工作,造成时间浪费,降低效率;其次是该种布局,占地面积大,增加成本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机构,其包括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及第一下料组件,第一下料组件设置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以及,
检测机构,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其中,第一下料组件将下料产品取出,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带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第一检测组件设置于下料产品的移动路径上,并对第一下料组件上的下料产品进行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下料机构,其包括第二下料驱动组件及第二下料组件,第二下料驱动组件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正对平行设置;第二下料组件设置于第二下料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其包括输送组件及集料组件,输送组件位于移动路径,集料组件设置于输送组件的输送终端,产品经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后,通过输送组件运输至集料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输送组件及集料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输送组件正对平行设置,两个输送组件分别对应两个集料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下料支撑架、第一下料动力件及第二下料动力件,第一下料动力件设置于第一下料支撑架,第二下料动力件设置于第一下料动力件的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承托件、变距动力件、兼容件及多个下料件,下料承托件设置于第二下料动力件的输出端,变距动力件设置于下料承托件,兼容件连接变距动力件的输出端,通过变距动力件驱动兼容件运动,多个下料件沿垂直于兼容件运动方向依序滑动连接下料承托件,且多个下料件活动连接兼容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兼容件包括兼容板及多个滚针轴承,兼容板连接变距动力件的输出端;兼容板开设有多个滑动槽,多个滑动槽靠近变距动力件的一端为顶端,多个滑动槽远离变距动力件的一端为底端,相邻两个顶端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底端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顶端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底端的间距;多个滚针轴承的一端分别活动设置于多个滑动槽,其另一端分别连接多个下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下料组件还包括调节件;调节件包括调节动力件及调节板,调节动力件设置于下料承托件,调节动力件的输出端连接调节板;调节板开设有多个调节槽,多个调节槽分别与多个下料件的下料端相邻,调节动力件驱动调节板,使得多个调节板作用于多个下料件上的产品,对多个产品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固定件、第一检测光源件及第一检测件,第一检测光源件设置于检测固定件,第一检测件位于产品的移动路径上,第一检测光源件及第一检测件均作用于经过的产品进行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检测固定件开设有调位槽,第一检测光源件滑动设置于调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下料机构及检测机构的配合使用,第一下料组件取出需要下料的产品,通过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带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过程中,第一检测组件对第一下料组件上的下料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后对产品进行分类下料;通过第一下料组件与检测机构的整体布局,既能减少第一下料组件等待的时间,进而提升效率,而且还能减少整体的占地面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下料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下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兼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下料机构;11-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1-第一下料支撑架;112-第一下料动力件;113-第二下料动力件;12-第一下料组件;121-下料承托件; 1211-第一竖板;1212-第二竖板;1213-横条;122-变距动力件;123-兼容件; 1231-兼容板;12311-滑动槽;123111-顶端;123112-底端;1232-滚针轴承; 124-下料件;1241-下料动力板;1242-下料动力器;1243-吸取部;12431-吸取转动器;12432-吸头;125-调节件;1251-调节动力件;1252-调节板;12521- 调节槽;
2-第二下料机构;21-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2-第二下料组件;
3-检测机构;31-第一检测组件;311-检测固定件;3111-调位槽;312- 第一检测光源件;313-第一检测件;
4-下料输送机构;41-输送组件;411-输送固定件;412-输送动力件;413- 承载治具;42-集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机构1、第二下料机构2 及检测机构3,第一下料机构1与第二下料机构2正对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通过第一下料机构1及第二下料机构2分别对同一治具上的产品进行取料和运输,检测机构3位于第一下料机构1与第二下料机构2之间,且位于产品移动路径上,对产品进行检测。第一下料机构1包括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及第一下料组件12,第一下料组件12设置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带动第一下料组件12线性运动,由第一下料组件 12将治具上的产品取出。第二下料机构2包括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及第二下料组件22,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正对平行设置,第二下料组件22设置于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的输出端。检测机构3包括第一检测组件31,第一检测组件31位于产品移动路径上。
具体的,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的结构相同,第二下料组件22与第一下料组件12的结构相同,既能节约设计成本,还能提高第一下料组件12与第二下料组件22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本实施例中将对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及第一下料组件12进行展开阐述,而对于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及第二下料组件22则不进行详细阐述,直接参照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及第一下料组件12即可。
再一并参照图3-图6所示,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下料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下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兼容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包括第一下料支撑架111、第一下料动力件112以及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第一下料支撑架111为龙门架,第一下料动力件112为线性模组,其铺设于第一下料支撑架111的横梁侧壁上。第二下料动力件113为线性模组,其设于第一下料动力件112的滑台上。第二下料动力件113与第一下料动力件112垂直。第一下料组件12设置在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的滑台上。如此通过第一下料动力件112与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的配合实现第一下料组件12在平面内的灵活移动。
第一下料组件12包括下料承托件121、变距动力件122、兼容件123以及多个下料件124,下料承托件121与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的驱动端连接;变距动力件122设于下料承托件121;变距动力件122的驱动端与兼容件123连接,其驱动兼容件123线性移动。沿着垂直于兼容件123线性移动的方向,多个下料件124依次滑接于下料承托件121上,且多个下料件124分别与兼容件123活动连接。变距动力件122驱动兼容件123线性移动,兼容件123 带动多个下料件124移动,并使得相邻两个下料件124之间的间隔改变;第二下料动力件113驱动下料承托件121移动。
更进一步,下料承托件121包括第一竖板1211、第二竖板1212以及两个横条1213。第二竖板1212的一端与第一竖板1211的一端一体连接,两个横条1213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二竖板1212的另一端,且横条1213分别位于第二竖板1212相对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竖板1211以及第二竖板1212均为长方形板,第一竖板1211与第二竖板1212垂直。横条1213为长条形,第一竖板1211、第二竖板1212以及横条1213配合呈“L”型。第一竖板1211设于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的滑台上,第二竖板1212位于第一竖板1211远离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的一端。变距动力件122设于第一竖板1211的外壁上,并靠近于第一竖板1211远离第二竖板121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的变距动力件122 为气缸。
兼容件123包括兼容板1231以及多个滚针轴承1232。变距动力件122的驱动端与兼容板1231的一端连接,兼容板1231开设有多个滑动槽12311,多个滑动槽12311靠近于变距动力件122的一端为顶端123111,多个滑动槽 12311远离变距动力件122的一端为底端123112。相邻两个顶端123111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底端123112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个顶端123111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底端123112的间距。多个滚针轴承1232的一端分别活动设于多个滑动槽12311,多个滚针轴承1232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下料件124连接。本实施例中滑动槽12311为线性槽,且多个滑动槽12311中心点的顺次连线为直线。通过兼容板1231上多个滑动槽12311布局设置,使得多个下料件124 能够根据滑动槽12311的走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多个下料件124中相邻两个下料件124的间隔的调整改变,从而使得下料件124能够适配到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批量化上料。具体的,兼容板1231为长条形板状,变距动力件122 与兼容板1231垂直,变距动力件122与兼容板1231的中心部位连接,变距动力件122驱动兼容板1231线性移动。滑动槽12311是长条形的通槽,本实施例中滑动槽12311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一个滑动槽12311沿着兼容板1231 的宽度方向开设于兼容板1231上,且该滑动槽12311的中心轴线与兼容板 1231的中心轴线重叠。剩余四个滑动槽12311中,每两个滑动槽12311以兼容板1231的中心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且滑动槽12311与兼容板1231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锐角夹角,使得五个滑动槽12311呈散射状。优选的,多个滑动槽12311的顶端123111的顺次连线为直线,多个滑动槽12311的的底端123112的顺次连线为直线。当滚针轴承1232在滑动槽12311中移动时,越靠近于顶端123111,相邻两个滚针轴承1232之间的间隔就会越大,反之,越靠近于底端123112,相邻两个滚针轴承1232之间的间隔就会越小。
下料件124包括下料动力板1241、下料动力器1242以及吸取部1243。下料动力板1241与兼容件123活动连接,并与下料承托件121滑接。下料动力器1242设于下料动力板1241,其驱动端与吸取部1243连接,其驱动吸取部1243线性移动。具体的,多个下料动力板1241位于两个横条1213之间,多个下料动力板1241沿着垂直于变距动力件122线性移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下料动力板1241的上端分别与多个滚针轴承1232连接,多个下料动力板1241的下端沿着垂直于变距动力件122线性移动方向依次滑动连接于第二竖板1212上。下料动力器1242为气缸,其沿着平行于变距动力件122 线性移动方向设置在下料动力板1241上,吸取部1243沿着平行于变距动力件122线性移动方向滑动连接于下料动力板1241上,吸取部1243靠近于横条1213,下料动力器1242驱动吸取部1243沿着平行于变距动力件122线性移动方向的进行线性移动。
现以产品规格或相邻两个产品的间隔变大为例对变距过程进行说明:初始时,滚针轴承1232位于滑动槽12311的底端123112内,此时相邻两个下料动力板1241在多个滚针轴承1232的限定下依次间隔排列,从而使得多个吸取部1243依次间隔排列,实现对多个并排设置的某一产品的批量吸附下料。而当产品的规格变大,或者产品间距变大时,需要对吸取部1243进行变距。变距时,变距动力件122驱动兼容板1231线性移动,使得滚针轴承1232在滑动槽12311内滚动,并向着顶端123111靠近,而在滚针轴承1232的移动过程中,相邻两个滚针轴承1232之间的间距在逐渐变大,从而带动下料动力板1241于第二竖板1212沿着上滑动,并使得相邻两个下料动力板1241之间的间隔变大,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吸取部1243之间的间隔变大,完成多个吸取部1243变距,以适配更大规格或间距更大的产品。
更进一步,吸取部1243还包括吸取转动器12431以及吸头12432。吸取转动器12431与下料动力器1242的驱动端连接;吸取转动器12431驱动吸头 12432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吸取转动器12431为旋转气缸,吸头12432能够对产品进行吸附,吸取转动器12431驱动吸头12432转动,从而实现产品在悬空状态下进行转动,以便于下料过程中其他机构对产品进行作业,例如外观检测机构3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测。
更进一步,第一下料组件12还包括调节件125。调节件125包括调节动力件1251以及调节板1252。调节动力件1251设于下料承托件121,调节动力件1251的驱动端与调节板1252连接。调节板1252上开设有多个调节槽 12521。多个调节槽12521分别与多个下料件124的下料端相邻,调节动力件 1251驱动调节板1252,使得多个调节槽12521分别作用于多个下料件124的产品上,以对多个产品进行位置和姿态的调整。通过调节动力件1251以及调节板1252配合对上料产品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使得产品能够以正确的位置和姿态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保证工序的流畅性。
具体的,调节动力件12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动力件1251分别设于两个横条1213背向第二竖板1212的表面。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动力件1251 为夹持气缸。调节板12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板1252并排设置,一调节板125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调节动力件1251的一端连接,另一调节板1252 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调节动力件1251的另一端连接,两个调节动力件1251驱动两个调节板1252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调节板1252相对的侧边分别开设有半圆形缺口,两个调节板1252上多个半圆形缺口一一正对,而一一正对的两个半圆形缺口配合为一个圆形的调节槽12521。本实施例中的多个调节槽 12521沿着调节板125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调节槽12521之间的间隔相同。当产品被吸附在吸头12432上后,两个调节板1252相互靠近,调节槽12521的两个半圆形缺口对产品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
再一并参照图7所示,图7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第一检测组件31 包括检测固定件311、第一检测光源件312及第一检测件313,检测固定件311 固定设置于其它结构或墙体上,第一检测光源件312设置于检测固定件311,第一检测件313设置于产品移动路径上,第一检测光源件312将光照射于产品,第一检测件313对产品进行检测。具体应用时,第一检测光源件312的数量为两个,相对应的,检测固定件3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一检测光源件312及两个检测固定件311位于产品移动路径上,并且分别位于第一检测件313的两侧,通过两个第一检测光源件312的设置,提高第一检测件313 对产品的检测准确性,同时增大了检测范围。优选地,检测固定件311上开设有调位槽3111,第一检测光源件312滑动设置于调位槽3111,通过调位槽 3111调整第一检测光源件312的位置,以便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具体的,调位槽3111的开槽形状为弧形,便于对第一检测光源件312的照射角度调整。
请复阅图1,第一检测组件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检测组件31分别位于第一下料组件与第二下料组件上产品的移动路径,并分别对产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以及降低错误率。
请复阅图1及图2,下料装置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4,下料输送机构4包括输送组件41及集料组件42,输送组件41位于产品移动路径的终端,集料组件42位于输送组件41的出料端,通过将下料件124将产品放置于输送组件41上,通过输送组件41将产品输送至集料组件42,完成产品下料。输送组件41包括输送固定件411、输送动力件412及承载治具413,输送固定件 411沿垂直与产品移动路径的方向设置,输送动力件412设置于输送固定件 411上,承载治具413连接输送动力件412的输出端,下料件124将产品下料至承载治具413,通过输送动力件412将承载治具413输送至集料组件42。此外,还可以采用皮带传送的方式将承载治具413进行输送。本实施例中的集料组件42为现有的结构,其可以将承载治具413拨动至内部,然后将该承载治具413下沉一段距离,当承载治具413数量达到上限后,再通过其他输送结构进行输出,或者人工取出。优选地,输送组件41及集料组件4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输送组件41并排设置,两个集料组件42分别对应两个输送组件41,两个输送组件41分别运输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下料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载有产品的治具上料后,第一下料组件12及第二下料组件22上的吸头12432分别将该治具上的产品吸起,第一下料动力件112带动产品朝靠近输送组件41方向运动,当到达第一检测件313的位置时,产品停留并由第一检测件313对其进行检测,检测一边后,吸取转动器 12431则带动产品转动对另一边进行检测,而后第一下料动力件112继续工作,若是为合格品则将产品放置于合格的承载治具413上;若是为不合格品时,则将产品放置于不合格的承载治具413上,同理,第二下料组件22也如上进行工作,最后通过输送动力件412将承载治具413输送至集料组件42,完成下料。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下料机构及检测机构的配合使用,第一下料组件取出需要下料的产品,通过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带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过程中,第一检测组件对第一下料组件上的下料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后对产品进行分类下料;通过第一下料组件与检测机构的整体布局,既能减少第一下料组件等待的时间,进而提升效率,而且还能减少整体的占地面积,节约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下料机构(1),其包括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及第一下料组件(12),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的输出端;以及
检测机构(3),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31),其中,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将下料产品取出,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带动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移动,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1)设置于所述下料产品的移动路径上,并对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上的所述下料产品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下料机构(2),其包括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及第二下料组件(22),所述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正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下料组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4),其包括输送组件(41)及集料组件(42),所述输送组件(41)位于所述移动路径,所述集料组件(42)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41)的输送终端,所述下料产品经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1)检测后,通过所述输送组件(41)运输至所述集料组件(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41)及所述集料组件(4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输送组件(41)正对平行设置,所述两个所述输送组件(4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集料组件(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包括第一下料支撑架(111)、第一下料动力件(112)及第二下料动力件(113),所述第一下料动力件(112)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支撑架(111),所述第二下料动力件(113)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动力件(112)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 包括下料承托件(121)、变距动力件(122)、兼容件(123)及多个下料件(124),所述下料承托件(121)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的输出端,所述变距动力件(122)设置于所述下料承托件(121),所述兼容件(123)连接所述变距动力件(12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变距动力件(122)驱动所述兼容件(123)运动,多个所述下料件(124)沿垂直于所述兼容件(123)运动方向依序滑动连接所述下料承托件(121),且多个所述下料件(124)活动连接所述兼容件(1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件(123)包括兼容板(1231)及多个滚针轴承(1232),所述兼容板(1231)连接所述变距动力件(122)的输出端;所述兼容板(1231)开设有多个滑动槽(12311),多个所述滑动槽(12311)靠近所述变距动力件(122)的一端为顶端(123111),多个所述滑动槽(12311)远离所述变距动力件(122)的一端为底端(123112),相邻两个所述顶端(123111)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底端(123112)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所述顶端(123111)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底端(123112)的间距;多个所述滚针轴承(1232)的一端分别活动设置于多个所述滑动槽(12311),其另一端分别连接多个所述下料件(1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还包括调节件(125);所述调节件(125)包括调节动力件(1251)及调节板(1252),所述调节动力件(1251)设置于所述下料承托件(121),所述调节动力件(125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节板(1252);所述调节板(1252)开设有多个调节槽(12521),多个所述调节槽(12521)分别与多个所述下料件(124)的下料端相邻,所述调节动力件(1251)驱动所述调节板(1252),使得多个所述调节板(1252)作用于多个所述下料件(124)上的所述产品,对多个所述产品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1)包括检测固定件(311)、第一检测光源件(312)及第一检测件(313),所述第一检测光源件(312)设置于所述检测固定件(311),所述第一检测件(313)位于所述下料产品的所述移动路径上,所述第一检测光源件(312)及所述第一检测件(313)均作用于经过的所述下料产品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固定件(311)开设有调位槽(3111),所述第一检测光源件(312)滑动设置于所述调位槽(31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28574.2U CN214242762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下料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28574.2U CN214242762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下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42762U true CN214242762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5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28574.2U Active CN214242762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下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42762U (zh) |
-
2021
- 2021-01-18 CN CN202120128574.2U patent/CN2142427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90087998A (ko) | 기판치수를 전자동으로 검출하는 장치, 기판검출라인 및 이의 검출방법 | |
CN209905231U (zh) | 一种自动检测包装机 | |
CN112996263B (zh) | 全自动ccd对位电路板双面印刷生产线 | |
CN115863238B (zh) | 一种硅片上料系统及硅片上料定位方法 | |
CN113835303A (zh) | 一种全自动双面曝光机 | |
CN113998429A (zh) | Pcb钻靶机自动化上料设备 | |
CN108870938B (zh) | 全自动常压隧道式烘烤装置 | |
CN116231035A (zh) | 一种电池包pack生产线 | |
CN214242762U (zh) | 下料装置 | |
JP5512349B2 (ja) | 基板反転装置及び基板反転方法 | |
CN211896671U (zh) | 一种玻璃激光切割设备 | |
CN219193695U (zh) | 一种侧夹式搬运及翻转装置 | |
CN210678755U (zh) | 一种彩钢板翻转合板装置 | |
CN115571617B (zh) | 一种pcb板材输送机 | |
CN218114256U (zh) | 一种石墨片材加工进料装置 | |
CN116300166A (zh) | 一种用于lcd屏的多工位检测机构及检测装置 | |
CN217043248U (zh) | 一种应用于遮光涂布工艺上的点胶设备 | |
CN113751914B (zh) | 一种金属焊接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
CN115593928A (zh) | 一种pcb板体双面曝光流转装置 | |
CN114313370A (zh) | 一种自动焊接组装编带机 | |
CN209987527U (zh) | 电池片印刷装置 | |
CN218258917U (zh) | 一种产品运输定位机构 | |
CN221821065U (zh) | 一种循环输送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
CN213801788U (zh) | 一种输送装置和传输设备 | |
CN110581199A (zh) | 太阳能电池串排版设备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