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1812U -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1812U
CN214221812U CN202022679433.8U CN202022679433U CN214221812U CN 214221812 U CN214221812 U CN 214221812U CN 202022679433 U CN202022679433 U CN 202022679433U CN 214221812 U CN214221812 U CN 214221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at
ring
oil
cavity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94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克荣
谢勤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anch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anch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anch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anch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794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1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1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1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包括轴心线重合的轴承座组件、端盖法兰和联接法兰;所述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本体,轴承座本体中间的空腔内自左至右依次安装外盖、外挡油圈、外甩油圈、轴承、内甩油圈、内挡油圈和内盖;压圈安装在轴承的外圈的右侧;所述的外盖和外挡油圈套在联接法兰的联接轴颈上;外甩油圈、轴承的内圈、内甩油圈、内挡油圈和内盖套在端盖法兰的端盖轴颈上;所述的联接法兰与外甩油圈、轴承的内圈、内甩油圈和端盖法兰轴向压紧,所述轴承座本体、轴承的外圈和压圈轴向压紧;这种结构保证了轴承座中的轴承有良好的润滑和散热条件,而且密封可靠,结构简单,能有效地延长轴承座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被广泛应用于液—固的二相分离或液—液—固的三相分离系统中,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主要包括转鼓、螺旋输送器、机架、左右轴承座、差速器、联接法兰(机头法兰)、端盖法兰(大、小端盖法兰)和电机等部件。其中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是离心机的工作装置转鼓、螺旋输送器的旋转支承,转速高、承受离心力大,所以对轴承座的结构合理性及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左右轴承座的润滑有两种,一种是稀油润滑,是用油泵将润滑油站中的润滑油泵入轴承座内,再流回到润滑油站中,但是要有润滑油站,结构复杂成本高;另一种是润滑脂润滑。
中国发明专利CN 104196893B公开了一种高散热型离心机轴承座,包括有轴承座体、轴承左压盖、轴承右压盖、挡油环、油嘴等。轴承左压盖和轴承座体及轴承左压盖和轴承座体均通过螺钉连接,油嘴安装在轴承右压盖上;这种结构的轴承座组件是用油脂润滑的,其缺点在于油脂润滑的散热效果不好,且轴承座组件运转发热后轴承座组件与端盖法兰间存在油脂泄漏,容易造成轴承座组件的提前损坏。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目前有的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采用如图6所示的轴承座组件结构(左轴承座),包括轴承座组件、端盖法兰(如大小端盖法兰)和联接法兰(如机头法兰),轴承座本体包括轴承座上盖和轴承座下盖,轴承座上盖和轴承座下盖在哈夫面合拢后,中间形成由多个圆柱状台阶组成的圆柱状空腔,该圆柱状空腔与轴承座组件的轴心线相重合;在该圆柱状空腔中,自左至右依次包括外盖、轴承、压圈和内盖,外盖套在联接法兰的联接法兰轴颈上,轴承的内圈和内盖套在端盖法兰的端盖法兰轴颈上,外盖、轴承、压圈和外盖的轴心线与轴承座组件的轴心线相重合;外盖与联接法兰的联接法兰轴颈之间有沟槽密封,内盖与端盖法兰的端盖法兰轴颈之间有沟槽密封;联接法兰与轴承的内圈和端盖法兰轴向压紧定位;轴承座本体、轴承的外圈和压圈轴向压紧定位;外盖的左端面和内盖的右端面分别设置有迷宫密封结构;外盖和内盖的内孔壁上设置有沟槽密封结构;这种结构的轴承座组件在油脂润滑的条件下密封性能相对较好,但油脂润滑的缺陷依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能对轴承有良好的润滑与散热条件,而且对润滑油的密封可靠,加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包括轴承座组件、端盖法兰和联接法兰,所述轴承座组件、端盖法兰和联接法兰对应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本体,轴承座本体中间的空腔内自左至右依次包括外盖、轴承、压圈和内盖;所述外盖和轴承的内圈左侧之间还自左至右依次包括外挡油圈和外甩油圈;所述轴承的内圈右侧和内盖之间还自左至右依次包括内甩油圈和内挡油圈;所述轴承座本体、外盖、轴承、压圈、内盖、外挡油圈、外甩油圈、内甩油圈和内挡油圈的轴心线均与轴承座组件的轴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盖和外挡油圈套在联接法兰的联接法兰轴颈上,外盖、外挡油圈与联接法兰的联接法兰轴颈之间有沟槽密封;外甩油圈、轴承的内圈、内甩油圈、内挡油圈和内盖套在端盖法兰的端盖法兰轴颈上,内挡油圈、内盖与端盖法兰的端盖法兰轴颈之间有沟槽密封。
所述的联接法兰与外甩油圈、轴承的内圈、内甩油圈和端盖法兰轴向压紧,对轴承的内圈轴向定位;所述轴承座本体、轴承的外圈和压圈轴向压紧,对轴承的外圈轴向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座本体的中间设置有多个圆柱状台阶组成的空腔,自左至右依次是外盖腔、外挡圈腔、外甩油圈腔、轴承腔、压圈腔、内甩油圈腔、内挡圈腔和内盖腔,空腔的轴心线与轴承座组件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的外盖、外挡油圈、外甩油圈、轴承、压圈、内甩油圈、内挡油圈和内盖都是圆环状结构件,自左至右依次安装在轴承座本体的空腔的外盖腔、外挡圈腔、外甩油圈腔、轴承腔、压圈腔、内甩油圈腔、内挡圈腔和内盖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座本体包括轴承座上盖和轴承座下盖,轴承座上盖和轴承座下盖的哈夫面是与轴承座本体的端面垂直且与轴承座本体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轴承座上盖的顶部设置加油口,加油口与外甩油圈腔、和内甩油圈腔相联通。
所述的轴承座下盖的底部设置储油腔,储油腔与外甩油圈腔、和内甩油圈腔相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挡油圈的形状为圆环形状;所述的外挡油圈的右端面外圆处有一个环形的缺口,外挡油圈的左端面上有一个圆形凹腔;所述的外挡油圈的内圆周上有4至6个沟槽密封环槽,还有一个环形的回油凹槽,回油凹槽设置在4至6个密封环槽的中间;所述的回油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长腰形状的回油孔,回油孔轴向贯穿外挡油圈,并与回油凹槽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甩油圈的形状为环形圆盘,外边沿为向右扩张的环状圆台,内壁为环状圆柱,圆盘腹部从外甩油圈的左端将外边沿为和内壁连为一体。
所述的内甩油圈、内挡油圈分别和外甩油圈、外挡油圈的结构一样,内孔直径根据相配合的端盖轴颈的直径而设置,安装时与外甩油圈、外挡油圈左右对称安装。
实际使用中,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左右侧各有一个轴承座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为左侧轴承座组件结构,右侧轴承座组件结构与左侧轴承座组件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该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通过轴承座上盖顶部的加油口将润滑油注入轴承座内,并在轴承座下盖的储油腔和外甩油圈腔与内甩油圈腔内存储,油位在轴承的下侧滚动部件的上方;离心机工作时,外甩油圈和内挡油圈将储油腔、外甩油圈腔与内甩油圈腔中的润滑油甩出润滑轴承;轴承座组件结构中的沟槽密封、外挡油圈与内挡油圈的回油凹槽和回油孔使泄漏出的润滑油流回轴承座下盖的储油腔内;这种结构保证了轴承座中的轴承有良好的润滑和散热条件,大大改善了轴承的发热和漏油现象,而且密封可靠,结构简单,能有效地延长轴承座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轴承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外挡油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向视图;
图5为图1中外甩油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1为轴承座组件,10为轴心线,11为轴承座本体,110为空腔,1101为外盖腔,1102为外挡圈腔,1103 为外甩油圈腔,1104为轴承腔,1105为压圈腔,1106为内甩油圈腔,1107为内挡圈腔,1108为内盖腔,111为轴承座上盖,1111为加油口,112为轴承座下盖,1121为储油腔,113为端面,114为哈夫面,12为外盖,13为轴承,14为压圈,15为内盖,16为外挡油圈,161 为环形的缺口,162为圆形凹腔,163为密封环槽,164为回油凹槽, 165为长腰形状的回油孔,17为外甩油圈,171为外边沿,172为内壁,173为圆盘腹部,18为内甩油圈,19为内挡油圈,2为端盖法兰, 21为端盖法兰轴颈,3为联接法兰,31为联接法兰轴颈,4为沟槽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用于转鼓直径为250mm的LW250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包括轴心线重合的轴承座组件1、端盖法兰2和联接法兰3;所述轴承座组件1包括轴承座本体11,轴承座本体11中间的空腔内自左至右依次安装外盖12、外挡油圈16、外甩油圈17、轴承13、内甩油圈18、内挡油圈19和内盖15;压圈14安装在轴承13的外圈的右侧;所述轴承座本体11、外盖12、轴承13、压圈14、内盖15、外挡油圈16、外甩油圈17、内甩油圈18和内挡油圈19的轴心线均与轴承座组件1的轴心线10重合。
进一步的,仍参见图1,所述的外盖12和外挡油圈16套在联接法兰3的联接法兰轴颈31上,外盖12、外挡油圈16与联接法兰3 的联接法兰轴颈31之间有沟槽密封4;外甩油圈17、轴承13的内圈、内甩油圈18、内挡油圈19和内盖15套在端盖法兰2的端盖法兰轴颈21上,内挡油圈19、内盖15与端盖法兰2的端盖法兰轴颈21之间有沟槽密封4。
所述的联接法兰3与外甩油圈17、轴承13的内圈、内甩油圈18 和端盖法兰2轴向压紧,对轴承13的内圈轴向定位;所述轴承座本体11、轴承13的外圈和压圈14轴向压紧,对轴承13的外圈轴向定位。
参见图2,所述的轴承座本体11的中间设置有多个圆柱状台阶组成的空腔110,自左至右依次是外盖腔1101、外挡圈腔1102、外甩油圈腔1103、轴承腔1104、压圈腔1105、内甩油圈腔1106、内挡圈腔1107和内盖腔1108,空腔110的轴心线与轴承座组件1的轴心线10重合。
所述的外盖12、外挡油圈16、外甩油圈17、轴承13、压圈14、内甩油圈18、内挡油圈19和内盖15都是圆环状结构件,自左至右依次安装在轴承座本体11的空腔110的外盖腔1101、外挡圈腔1102、外甩油圈腔1103、轴承腔1104、压圈腔1105、内甩油圈腔1106、内挡圈腔1107和内盖腔1108内。
参见图2,所述的轴承座本体11包括轴承座上盖111和轴承座下盖112,轴承座上盖111和轴承座下盖112的哈夫面114是与轴承座本体11的端面113垂直且与轴承座组件1的轴心线10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轴承座上盖111的顶部设置加油口1111,加油口1111与外甩油圈腔1103、和内甩油圈腔1106相联通。
所述的轴承座下盖112的底部设置储油腔1121,储油腔1121与外甩油圈腔1103、和内甩油圈腔1106相联通。
参见图3和图4,所述的外挡油圈16的形状为圆环形状;所述的外挡油圈16的右端面外圆处有一个环形的缺口161,外挡油圈16 的左端面上有一个圆形凹腔162;所述的外挡油圈16的内圆周上有4 个沟槽密封环槽163,还有一个环形的回油凹槽164,回油凹槽164设置在4个密封环槽163的中间;所述的回油凹槽164的底部设置有长腰形状的回油孔165,回油孔165轴向贯穿外挡油圈16,并与回油凹槽164联通。
参见图5,所述的外甩油圈17的形状为环形圆盘,外边沿171 为向右扩张的环状圆台,内壁172为环状圆柱,圆盘腹部173从外甩油圈17的左端将外边沿为171和内壁172连为一体。
所述的内甩油圈18和外甩油圈17的结构一样,安装时与外甩油圈17左右对称安装;所述的内挡油圈19与外挡油圈16的结构一样,安装时与外挡油圈16左右对称安装。
本实施例为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左轴承座组件结构,右轴承座组件结构与其左右对称。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包括轴承座组件(1)、端盖法兰(2)和联接法兰(3),所述轴承座组件(1)、端盖法兰(2)和联接法兰(3)对应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轴承座组件(1)包括轴承座本体(11),轴承座本体(11)中间的空腔内自左至右依次包括外盖(12)、轴承(13)、压圈(14)和内盖(1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2)和轴承(13)的内圈左侧之间自左至右依次包括外挡油圈(16)和外甩油圈(17);所述轴承(13)的内圈右侧和内盖(15)之间自左至右依次包括内甩油圈(18)和内挡油圈(19);所述轴承座本体(11)、外盖(12)、轴承(13)、压圈(14)、内盖(15)、外挡油圈(16)、外甩油圈(17)、内甩油圈(18)和内挡油圈(19)的轴心线均与轴承座组件(1)的轴心线(10)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盖(12)和外挡油圈(16)套在联接法兰(3)的联接法兰轴颈(31)上,外盖(12)、外挡油圈(16)与联接法兰(3)的联接法兰轴颈(31)之间有沟槽密封(4);外甩油圈(17)、轴承(13)的内圈、内甩油圈(18)、内挡油圈(19)和内盖(15)套在端盖法兰(2)的端盖法兰轴颈(21)上,内挡油圈(19)、内盖(15)与端盖法兰(2)的端盖法兰轴颈(21)之间有沟槽密封(4);
所述的联接法兰(3)与外甩油圈(17)、轴承(13)的内圈、内甩油圈(18)和端盖法兰(2)轴向压紧,对轴承(13)的内圈轴向定位;所述轴承座本体(11)、轴承(13)的外圈和压圈(14)轴向压紧,对轴承(13)的外圈轴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本体(11)的中间设置有多个圆柱状台阶组成的空腔(110),自左至右依次是外盖腔(1101)、外挡圈腔(1102)、外甩油圈腔(1103)、轴承腔(1104)、压圈腔(1105)、内甩油圈腔(1106)、内挡圈腔(1107)和内盖腔(1108),空腔(110)的轴心线与轴承座组件(1)的轴心线(10)重合;
所述的外盖(12)、外挡油圈(16)、外甩油圈(17)、轴承(13)、压圈(14)、内甩油圈(18)、内挡油圈(19)和内盖(15)都是圆环状结构件,自左至右依次安装在轴承座本体(11)的空腔(110)的外盖腔(1101)、外挡圈腔(1102)、外甩油圈腔(1103)、轴承腔(1104)、压圈腔(1105)、内甩油圈腔(1106)、内挡圈腔(1107)和内盖腔(110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本体(11)包括轴承座上盖(111)和轴承座下盖(112),轴承座上盖(111)和轴承座下盖(112)的哈夫面(114)是与轴承座本体(11)的端面(113)垂直且与轴承座本体(11)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轴承座上盖(111)的顶部设置加油口(1111),加油口(1111)与外甩油圈腔(1103)、和内甩油圈腔(1106)相联通;
所述的轴承座下盖(112)的底部设置储油腔(1121),储油腔(1121)与外甩油圈腔(1103)、和内甩油圈腔(1106)相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挡油圈(16)的形状为圆环形状;所述的外挡油圈(16)的右端面外圆处有一个环形的缺口(161),外挡油圈(16)的左端面上有一个圆形凹腔(162);所述的外挡油圈(16)的内圆周上有4至6个沟槽密封环槽(163),还有一个环形的回油凹槽(164),回油凹槽(164)设置在4至6个密封环槽(163)的中间;所述的回油凹槽(164)的底部设置有长腰形状的回油孔(165),回油孔(165)轴向贯穿外挡油圈(16),并与回油凹槽(164)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甩油圈(17)的形状为环形圆盘,外边沿为(171)向右扩张的环状圆台,内壁(172)为环状圆柱,圆盘腹部(173)从外甩油圈(17)的左端将外边沿为(171)和内壁(172)连为一体。
CN202022679433.8U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Active CN214221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9433.8U CN214221812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9433.8U CN214221812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1812U true CN214221812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9433.8U Active CN214221812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1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1435B (zh) 一种支承拉杆转子的组合对开式滑动轴承
CN214221812U (zh)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自润滑轴承座组件结构
CN116592051B (zh) 带座外球面轴承
CN210739371U (zh) 高速螺旋密封装置
JPH04266666A (ja) シール装置
CN202811476U (zh) 潜水泵机械密封装置
CN108361275A (zh) 一种高速深沟球轴承
CN114033740A (zh) 一种用于双吸泵轴承的润滑系统
CN210920119U (zh) 一种离心机旋转动密封装置
CN203892230U (zh) 一种单级单吸化工泵
CN208268234U (zh) 一种集油装置
CN211397986U (zh) 一种农场用环保低噪音风机
CN208831313U (zh) 一种外置轴承的水泵
CN217130335U (zh) 一种机械密封及具有其的高速泵
CN107218219B (zh) 一种立式干泵顶轴承润滑系统
CN210423710U (zh) 对开型插入式螺旋机械密封装置
CN215781666U (zh) 一种新型环式液体密封离心萃取机
CN218094240U (zh) 一种机械密封装置
CN210423711U (zh) 对开型内外式螺旋机械密封装置
CN219622838U (zh) 往复式压缩机
CN209781239U (zh) 一种用于输送四氯化钛的液下泵
CN210423712U (zh) 对开型封尘式螺旋机械密封装置
CN110594303B (zh) 一种高速卧螺机轴承座用密封结构
CN108533722B (zh) 适用于齿轮箱的刷式密封结构
CN218645240U (zh) 一种惯性摩擦焊机主轴旋转机械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Qun

Inventor after: He Mingyang

Inventor after: Chen Haiqun

Inventor after: Qian Junfeng

Inventor after: Hu Kerong

Inventor after: Xie Qinfeng

Inventor before: Hu Kerong

Inventor before: Xie Qin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