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6063U -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6063U
CN214216063U CN202120256228.2U CN202120256228U CN214216063U CN 214216063 U CN214216063 U CN 214216063U CN 202120256228 U CN202120256228 U CN 202120256228U CN 214216063 U CN214216063 U CN 214216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input
assembling
outpu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62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桂堂
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62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6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6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6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属电动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包括齿轮箱本体、电机、支撑盖、防护盖、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齿轮箱本体一侧端面固装有防护盖;齿轮箱本体另一侧一端装有电机;电机一侧的齿轮箱本体内部固装有支撑盖;支撑盖内侧的齿轮箱本体上呈对称状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盖外侧后通过链轮和传动链与电机的传动轴连接;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下方的齿轮箱本体上装有中间轴。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结构紧凑、设计巧妙,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本体存有的重量大和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特别适合电动摩托车的使用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属电动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电动摩托车工作时,电机的动力通常是通过驱动总成减速后传递到后轮上的。目前现有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的结构多样,种类繁多;但是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存有承载力大的特性,现有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的壳体都是由硬度较大的钢件和铸铁件制成,其虽然能够满足驱动总成的使用需求,但是钢件和铸铁件均存有重量大的特性,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整车重量,进而影响到了电动摩托车的整体性能。目前在电动摩托车制造领域,具有使用压铸铝件替代钢件和铸铁件的趋势,以利用压铸铝件密度小的特性,解决现有支撑盖使用钢件和铸铁件制成时存有以上问题,但是压铸铝件相对钢件和铸铁件存有硬度较差的特性,其完全使用钢制或铁制驱动总成壳体的结构进行制造时极易发生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此外现有的驱动总成存有结构复杂,部件繁多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由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驱动总成以解决现有驱动总成存有的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的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以解决现有电动摩托车驱动总成存有的重量大和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包括齿轮箱本体、电机、支撑盖、防护盖、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齿轮箱本体一侧端面固装有防护盖;齿轮箱本体另一侧一端装有电机;电机的传动轴延伸至齿轮箱本体的内部;电机一侧的齿轮箱本体内部固装有支撑盖;支撑盖内侧的齿轮箱本体上呈对称状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盖外侧后通过链轮和传动链与电机的传动轴连接;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齿轮箱本体外侧;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下方的齿轮箱本体上装有中间轴;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副与中间轴连接;中间轴通过第二齿轮副与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齿轮箱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防护环板、底板、装配筒、上支耳、下支耳和输入套,底板外侧设置有防护环板;防护环板的上端设置有上支耳;防护环板的一端下侧设置有下支耳;所述的防护环板内侧的底板一端设置有输入套;输入套四周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装配孔A;防护环板内侧的底板另一端设置有底端密封的装配筒;装配筒的一端延伸至底板外侧;装配筒的端面间隔状设置有多个锁紧孔;装配筒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中间装配圈;中间装配圈的一侧设置有输入装配圈;中间装配圈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装配圈;中间装配圈和输入装配圈和输出装配圈贴合连接。
所述的输入装配圈和输出装配圈之间通过横向拉筋相互连接;输出装配圈四周通过多个加强板A与装配筒相互连接;中间装配圈一侧通过多个加强板B与装配筒相互连接。
所述的输入装配圈和中间装配圈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输出装配圈的内部设置有输出定位孔。
所述的输入套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输入套外侧的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沉孔。
所述的上支耳呈三角形结构,上支耳上设置有安装孔A;所述的下支耳与防护环板连接的一端厚度与防护环板的高度一致,下支耳的另一端厚度小于防护环板的高度;下支耳的中部通过衔接坡面与防护环板的端面连接;衔接坡面一侧的下支耳上设置有安装孔B。
所述的防护环板的内侧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柱;衔接柱上设置有衔接孔;防护环板的内侧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立板。
所述的输入套和装配筒之间的底板上设置有减重沉降面;减重沉降面内呈规格状设置有多个加强柱;加强柱四周呈发散状的设置有加强筋条,加强筋条与对应的加强柱或减重沉降面侧面相连接。
所述的支撑盖为一体式结构,其由支撑盖本体构成;支撑盖本体的端面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装配孔B;装配孔B外侧的支撑盖本体外表侧面设置有加强凸起;支撑盖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输入支撑圈;输入支撑圈一侧的支撑盖本体上设置有输出支撑圈;输出支撑圈与输入支撑圈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圈;中间支撑圈与输出支撑圈之间通过加强横梁相互连接;输入支撑圈的圆周面通过多个加强筋板A与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一侧通过多个加强筋板B与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另一侧通过加强格板分别与输入支撑圈、输出支撑圈、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
所述的输出支撑圈和中间支撑圈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所述的输入支撑圈内部设置有定位输出孔;定位输出孔呈“阶梯形”结构。
所述的加强筋板A与输入支撑圈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加强筋板B与中间支撑圈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加强格板呈“十”字形结构;加强格板与中间支撑圈、输入支撑圈、输出支撑圈和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的输入支撑圈的下端延伸至支撑盖本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结构紧凑、设计巧妙,针对电动摩托车驱动装置的受力条件和装配特点对其结构进行了专门设计,由此既能够达到相对降低重量,又能满足强度使用要求,从而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本体存有的重量大和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特别适合电动摩托车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本体的结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本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盖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轮箱本体;2、电机;3、支撑盖;4、防护盖;5、输入轴;6、中间轴;7、输出轴;8、传动链;9、第一齿轮副;10、第二齿轮副;11、防护环板;12、底板;13、装配筒;14、上支耳;15、下支耳;16、输入套;17、装配孔A;18、锁紧孔;19、中间装配圈;20、输入装配圈;21、输出装配圈;22、横向拉筋;23、加强板A;24、加强板B;25、轴承装配位;26、输出定位孔;27、定位沉孔;28、安装孔A;29、衔接坡面;30、加强立板;31、衔接柱;32、衔接孔;33、减重沉降面;34、加强柱;35、加强筋条;36、支撑盖本体;37、装配孔B;38、加强凸起;39、输入支撑圈;40、输出支撑圈;41、中间支撑圈;42、加强横梁;43、加强筋板A;44、加强筋板B;45、加强格板;46、定位输出孔;47、安装孔B。
具体实施方式
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包括齿轮箱本体1、电机2、支撑盖3、防护盖4、输入轴5、中间轴6和输出轴7。
齿轮箱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其通过铝制材料压铸而成,(参见说明书附图4、5和6),如此即可使齿轮箱本体1利用铝制材料相对较轻的特性,降低了齿轮箱本体1的整体重量,此外使用压铸的方式制造时,能够使齿轮箱本体1更加致密,强度更高,进而使其满足电动摩托车的传动使用的要求。
齿轮箱本体1包括防护环板11、底板12、装配筒13、上支耳14、下支耳15和输入套16(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5)。底板12外侧设置有防护环板11。
防护环板11的上端设置有上支耳14;上支耳14呈三角形结构,上支耳14上设置有安装孔A28;防护环板11的一端下侧设置有下支耳15(参见说明书附图5);下支耳15与防护环板11连接的一端厚度与防护环板11的高度一致,下支耳15的另一端厚度小于防护环板11的高度;下支耳15的中部通过衔接坡面29与防护环板11的端面连接;衔接坡面29一侧的下支耳15上设置有安装孔B47。
装配时齿轮箱本体1通过上支耳14和下支耳15与电动摩托车的机架相连。下支耳15为齿轮箱本体1与电动摩托车机架的主要受力部件,将下支耳15如此设置时,即可增强其与防护环板11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下支耳15与防护环板11受力开裂的风险。
防护环板11内侧的底板12一端设置有输入套16;输入套16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25;输入套16外侧的底板12上设置有定位沉孔27(参见说明书附图6和7)。输入套16四周的底板12上设置有多个装配孔A17(参见说明书附图4、5和6);装配时,电动摩托车的电机2能通过定位沉孔27定位后,通过装配孔A14固装在底板12上(参见说明书附图2)。电动摩托车的电机与齿轮箱本体1安装完毕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输入套16连接;将输入套16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由于工作时,电动摩托车电机的输出轴为主要受力部件;工作时,输入套16即可通过轴承为电机的输出轴提供支撑力,如此即可避免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发生受力不均衡的问题。
防护环板11内侧的底板12另一端设置有底端密封的装配筒13;装配筒13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2外侧;装配筒13的端面间隔状设置有多个锁紧孔18(参见说明书附图5);
装配筒13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中间装配圈19;中间装配圈19的一侧设置有输入装配圈20;中间装配圈19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装配圈21;中间装配圈19和输入装配圈20、输出装配圈21贴合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5)。
输入装配圈20和中间装配圈19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25;输出装配圈21的内部设置有输出定位孔26(参见说明书附图5和6)。
输入装配圈20和输出装配圈21之间通过横向拉筋22相互连接;输出装配圈21四周通过多个加强板A23与装配筒13相互连接;中间装配圈19一侧通过多个加强板B24与装配筒13相互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5)。
由于工作时,输入装配圈20、输出装配圈21和中间装配圈19为电动摩托车驱动总成的主要受力部件,因此将输入装配圈20、输出装配圈21和中间装配圈19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输入装配圈20、输出装配圈21和中间装配圈19的强度,以避免其本身或者连接处发生受力变形开裂的问题。
防护环板11的内侧和底板12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柱31;衔接柱31上设置有衔接孔32(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5);装配时,齿轮箱本体1通过衔接孔32固装有防护盖4(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2)。
防护环板11的内侧和底板12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立板30(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5)。设置加强立板30的目的在于:加强防护环板11与底板12之间的连接强度。
输入套16和装配筒13之间的底板12上设置有减重沉降面33;减重沉降面33内呈规格状设置有多个加强柱34;加强柱34四周呈发散状的设置有加强筋条35,加强筋条35与对应的加强柱34或减重沉降面33侧面相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5)。
由于输入套16和装配筒13之间的底板12是受力相对较小的位置,设置减重沉降面33后,能够很好的降低齿轮箱本体1的总体重量,此外在减重沉降面33上设置加强柱34和加强筋条35后又能够对其强度进一步的加强,如此既能达到降低重量又能满足强度要求的目的。
装配筒13的端头通过锁紧孔18固装有支撑盖3(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支撑盖3为一体式结构,其通过铝制材料压铸而成,如此即可使支撑盖3利用铝制材料相对较轻的特性,降低了重量,此外使用压铸的方式制造时,能够使支撑盖3更加致密,强度更高,进而使其满足电动摩托车驱动总成的使用要求。
支撑盖3由支撑盖本体36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0)。支撑盖本体36的端面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装配孔B37;装配孔B37外侧的支撑盖本体36外表侧面设置有加强凸起38。支撑盖本体36能够通过装配孔B37安装固定在齿轮箱本体1的装配筒13上(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
在装配孔B37外侧设置加强凸起38的目的在于:对支撑盖本体36的装配孔B37处的受力强度进行针对形加强,以避免支撑盖本体36在使用过程中,在装配孔B37处发生断裂的问题。
支撑盖本体36的内部设置有输入支撑圈39;输入支撑圈39一侧的支撑盖本体36上设置有输出支撑圈40;输出支撑圈40与输入支撑圈39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圈41(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0)。
输入支撑圈39与齿轮箱本体1中的输入装配圈20呈相向设置;输出支撑圈40与齿轮箱本体1中的输出装配圈21呈相向设置;中间支撑圈41与齿轮箱本体1中的中间装配圈19呈相向设置。
输出支撑圈40和中间支撑圈41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25(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0);输入支撑圈39内部设置有定位输出孔46(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1)。定位输出孔46呈“阶梯形”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9、10和11)。
支撑盖3内侧的齿轮箱本体1上呈对称状安装有输入轴5和输出轴7。输入轴5的一端通过轴承穿过支撑盖3的定位输出孔46延伸至齿轮箱本体1的内部;输入轴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齿轮箱本体1上的输入装配圈20的轴承装配位25活动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输出轴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盖3上的输出支撑圈40的轴承装配位25活动连接;输出轴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穿过齿轮箱本体1的输出装配圈21后延伸至齿轮箱本体1外侧(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
输入轴5和输出轴7之间下方的齿轮箱本体1上装有中间轴6(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中间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盖3的中间支撑圈41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齿轮箱本体1的中间装配圈19活动连接。
输入轴5的一端通过链轮和传动链8与电机2的传动轴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输入轴5通过第一齿轮副9与中间轴6连接;中间轴6通过第二齿轮副10与输出轴7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工作时,电机2能通过链轮和传动链8带动输入轴5转动;输入轴5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副9减速后带动中间轴6转动;中间轴6转动时通过第二齿轮副10减速后带动输出轴7转动(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如此即可达到减速的目的。
中间支撑圈41与输出支撑圈40之间通过加强横梁42相互连接;中间支撑圈41与输入支撑圈39贴合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0)。中间支撑圈41与输出支撑圈40通过加强横梁42进行加强固定。
输出支撑圈40的圆周面通过多个加强筋板A43与支撑盖本体36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41一侧通过多个加强筋板B44与支撑盖本体36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0);输出支撑圈40通过加强筋板A43加强与支撑盖本体36的连接强度;中间支撑圈41通过加强筋板B44加强与支撑盖本体36的连接强度;进而避免了装配时,中间支撑圈41和输入支撑圈39与支撑盖本体36之间发生拉裂的问题。
加强筋板A43与输出支撑圈40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36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加强筋板B44与中间支撑圈41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36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如此设置加强筋板A43和加强筋板B44的目的在于:避免加强筋板A43和加强筋板B44与支撑盖本体36呈其它形式连接时,发生应力集中导致“易裂”问题的发生。
中间支撑圈41另一侧通过加强格板45分别与输入支撑圈39、输出支撑圈40、支撑盖本体36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0)。加强格板45呈“十”字形结构;加强格板45与中间支撑圈41、输入支撑圈39、输出支撑圈40和支撑盖本体36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设置加强格板45的目的在于:以通过加强格板45将中间支撑圈41、输入支撑圈39、输出支撑圈40和支撑盖本体36连接呈一个整体结构,从而达到增强其相互之间强度的目的。
输入支撑圈39的下端延伸至支撑盖本体36的外侧(参见说明书附图11和12)。由于工作时,输入支撑圈39承担支撑输入轴5的作用;输入轴5存有在输入支撑圈39端头受力最大的特性,如此设置输入支撑圈39的目的在于:以对输出支撑圈40的输出端头进行针对性加强,防止其工作时发生“破裂”的问题。
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结构紧凑、设计巧妙,针对电动摩托车驱动装置的受力条件和装配特点对齿轮箱本体1和支撑盖3结构进行了专门设计,使其即具备铝制材料重量轻的特性,又能满足驱动总成强度设计的要求;而且该驱动总成存有部件少的特性,由此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本体1存有的重量大和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特别适合电动摩托车的使用需要。

Claims (8)

1.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包括齿轮箱本体(1)、电机(2)、支撑盖(3)、防护盖(4)、输入轴(5)、中间轴(6)和输出轴(7);其特征在于:齿轮箱本体(1)一侧端面固装有防护盖(4);齿轮箱本体(1)另一侧一端装有电机(2);电机(2)的传动轴延伸至齿轮箱本体(1)的内部;电机(2)一侧的齿轮箱本体(1)内部固装有支撑盖(3);支撑盖(3)内侧的齿轮箱本体(1)上呈对称状安装有输入轴(5)和输出轴(7);输入轴(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盖(3)外侧后通过链轮和传动链(8)与电机(2)的传动轴连接;输出轴(7)的一端延伸至齿轮箱本体(1)外侧;输入轴(5)和输出轴(7)之间下方的齿轮箱本体(1)上装有中间轴(6);输入轴(5)通过第一齿轮副(9)与中间轴(6)连接;中间轴(6)通过第二齿轮副(10)与输出轴(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防护环板(11)、底板(12)、装配筒(13)、上支耳(14)、下支耳(15)和输入套(16),底板(12)外侧设置有防护环板(11);防护环板(11)的上端设置有上支耳(14);防护环板(11)的一端下侧设置有下支耳(15);所述的防护环板(11)内侧的底板(12)一端设置有输入套(16);输入套(16)四周的底板(12)上设置有多个装配孔A(17);防护环板(11)内侧的底板(12)另一端设置有底端密封的装配筒(13);装配筒(13)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2)外侧;装配筒(13)的端面间隔状设置有多个锁紧孔(18);装配筒(13)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中间装配圈(19);中间装配圈(19)的一侧设置有输入装配圈(20);中间装配圈(19)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装配圈(21);中间装配圈(19)和输入装配圈(20)和输出装配圈(21)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装配圈(20)和输出装配圈(21)之间通过横向拉筋(22)相互连接;输出装配圈(21)四周通过多个加强板A(23)与装配筒(13)相互连接;中间装配圈(19)一侧通过多个加强板B(24)与装配筒(13)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装配圈(20)和中间装配圈(19)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25);输出装配圈(21)的内部设置有输出定位孔(26);所述的输入套(16)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25);输入套(16)外侧的底板(12)上设置有定位沉孔(2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耳(14)呈三角形结构,上支耳(14)上设置有安装孔A(28);所述的下支耳(15)与防护环板(11)连接的一端厚度与防护环板(11)的高度一致,下支耳(15)的另一端厚度小于防护环板(11)的高度;下支耳(15)的中部通过衔接坡面(29)与防护环板(11)的端面连接;衔接坡面(29)一侧的下支耳(15)上设置有安装孔B(4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环板(11)的内侧和底板(12)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柱(31);衔接柱(31)上设置有衔接孔(32);防护环板(11)的内侧和底板(12)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立板(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盖(3)为一体式结构,其由支撑盖本体(36)构成;支撑盖本体(36)的端面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装配孔B(37);装配孔B(37)外侧的支撑盖本体(36)外表侧面设置有加强凸起(38);支撑盖本体(36)的内部设置有输入支撑圈(39);输入支撑圈(39)一侧的支撑盖本体(36)上设置有输出支撑圈(40);输出支撑圈(40)与输入支撑圈(39)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圈(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支撑圈(40)和中间支撑圈(41)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25);所述的输入支撑圈(39)内部设置有定位输出孔(46);定位输出孔(46)呈“阶梯形”结构。
CN202120256228.2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Active CN214216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6228.2U CN21421606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6228.2U CN21421606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6063U true CN214216063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1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6228.2U Active CN21421606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6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64392B (zh) 一种大功率五缸钻井泵、钻井泵组、固控系统及钻机
CN205186403U (zh) 两轮车及其车架、集成底架、底架主体
CN214216063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CN105346668B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14216066U (zh) 一种踏板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CN214305171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本体
CN210978267U (zh) 一种新型前传动轴总成
CN205186463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02220842U (zh) 可在减壳上配缓速器的加强主减速器
CN102140905B (zh) 柔性传动复合平衡抽油机
CN102297038B (zh) 一种发动机主轴承座
CN214296321U (zh) 一种踏板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本体
CN214296322U (zh) 一种踏板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
CN214305187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齿轮箱支撑盖
CN210327200U (zh) 一种大功率电动机悬挂安装结构
CN108087217A (zh) 一种组合轴承座和前机架的部件及风电机组
CN219254712U (zh) 5/6吨装载机变速箱尼龙自锁螺母装配复合工装
CN207046633U (zh) 一种可快速定位安装的钢结构式电梯井道
CN113757263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轴承座
CN21858174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前机架结构
CN213655635U (zh) 一种螺栓连接型钣金焊接液力变矩器
CN218093308U (zh) 一种用于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铸造前机座
CN215663848U (zh) 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轴连接结构
CN215553190U (zh) 一种机车车辆用铸造横梁
CN219119421U (zh) 复合曲柄平衡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