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5624U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15624U CN214215624U CN202120056034.8U CN202120056034U CN214215624U CN 214215624 U CN214215624 U CN 214215624U CN 202120056034 U CN202120056034 U CN 202120056034U CN 214215624 U CN214215624 U CN 2142156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electrochromic
- film layer
- rearview mirror
- lens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包括:外壳、线路板及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该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包括第一基片及依次设置在第一基片第二表面上的遮蔽层和第一透明导电膜层,第二基片及依次设置在第二基片第三表面上的透反复合膜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通过密封件限定一空腔并装填有电致变色介质,以及设置在第二基片的边缘且呈U型结构的第二导电夹;其中,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外周区域具有的第一b*值大于或等于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中心区域的第二b*值。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组件,不仅降低了传统电致变色后视镜外周区域与中心区域在视觉上的颜色偏差,而且中心区域对可见光吸收小,提高后视镜的透反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后视镜具有防眩目、安全驾驶的作用,其广泛应用在汽车内外镜中。传统有框后视镜的塑料边框覆盖了后视镜观察的第一表面的外周区域,从而降低了电致变色后视镜的视野范围,而在有框后视镜基础上改进的现有窄边框后视镜和无边框后视镜,通过在外周区域设置的镀层,进而拓宽了后视镜的视野范围,但是受制于膜层材料的选型,工艺成熟度,成本等因素,现有窄边框后视镜和无边框后视镜外周区域和后视镜中心区域,两者之间在视觉上存在明显的颜色偏差。同时,受制于中心区域膜层材料的影响,现有电致变色后视镜光线穿过镜片玻璃时,可见光易于被吸收而损失掉,造成同时有效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值,阻碍了电致变色后视镜的进一步延伸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及其组件,以解决现有后视镜外周区域和中心区域在视觉上存在颜色偏差及可见光吸收损失大等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外壳,线路板和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的开口;所述线路板容纳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与所述线路板建立电连接关系。
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基片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第二表面上的遮蔽层和第一透明导电膜层,所述遮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第二表面的外周区域;所述第一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朝向观察者;
第二基片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基片第三表面上的透反复合膜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所述第二透反复合膜层覆盖第二基片的第三表面的中心部分;所述第二基片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且所述第四表面背向观察者;
所述第二基片和第一基片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并通过密封件限定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装填有电致变色介质,所述密封件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设置在空腔中的所述电致变色介质与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接触;以及
其中,由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第一表面向外周区域的遮蔽层观测,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外周区域具有第一b*值,由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第一表面向中心区域的透反复合膜层观测,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中心区域具有第二b*值,且所述第一b*值大于或等于第二b*值。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还包括第二导电夹,其设置在第二基片的边缘且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夹的一端延伸至密封件相应位置并与第二透明导电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基片的第四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还包括第一导电夹,其设置在第二基片的边缘且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夹的一端延伸至密封件相应位置并与第一透明导电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基片的第四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片的至少部分外周区域还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膜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靠近第一导电夹的至少部分区域蚀刻有绝缘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基片的周长大于第二基片的周长,且所述第一基片的外边缘为光滑过渡的基片圆角;所述外壳的侧壁端部延伸至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且所述外壳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基片的边缘基本齐平或呈自然圆弧过渡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基片圆角曲率半径大于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基片的至少部分边缘位置超出第二基片对应边缘位置;所述外壳的侧壁端部延伸至第一基片的边缘并覆盖该边缘,所述外壳的侧壁端部为光滑过渡的圆角。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端部的圆角曲率半径大于2.5mm。
进一步地,所述透反复合膜层由中心为低折射率膜层和两侧均为高折射率膜层的复合叠层结构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高折射率膜层材料为Nb2O5,Ta2O5,TiO2,ZrO2中的一种;所述低折射率膜层材料为SiO2或MgF2。
进一步地,所述低折射率膜层及高折射率膜层的各层厚度为20~200nm。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层为一金属层,或由一金属层和至少一层金属氧化物层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层的厚度为20~20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b*值为-7~10,所述第二b*值为-12~5,优选地,当所述第一b*值为-7~0时,所述第二b*值为-12~0,或当所述第一b*值为0~10时,所述第二b*值为0~5。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组件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信息显示器、光传感器、盲点灯、转向信号灯、导航系统、温度指示器、流媒体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功能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及其组件,镜片元件中心区域不仅具有快速响应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功能,而且通过镜片元件中心区域和外周区域相应膜层的匹配设计,使镜片元件中心区域与外周区域在视觉上的颜色偏差相对于传统电致变色后视镜明显降低,使得后视镜镜片元件外观让人更加舒适,视野范围更宽。
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及其组件,镜片元件中心区域对可见光吸收小,有利保障后视镜不仅满足法规规定的最低反射率要求,同时使得带有显示器或信号灯灯功能模块的后视镜具有更高的透射率,从而满足后视镜功能模块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在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的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实施例中,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包括基本透明的第一基片1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1的第二表面1b上的遮蔽层12和第一透明导电膜层11,第二基片2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基片2的第三表面2a上的透反复合膜层22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21,密封件3,电致变色介质4,第一导电夹6以及第二导电夹5。所述第一基片1包括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且所述第一表面1a朝向观察者;所述遮蔽层12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1的第二表面1b的外周区域;所述第二基片2包括第三表面2a和第四表面2b,且所述第四表面2b背向观察者;所述第二透反复合膜层22覆盖第二基片2的第三表面2a的中心部分。所述第二基片2和第一基片1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并通过密封件3限定一空腔41,所述空腔41内装填有电致变色介质4,所述密封件3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1和第二基片2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片1和第二基片2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41;设置在空腔41中的所述电致变色介质4与第一透明导电膜层11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21接触;其中,由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第一表面1a向外周区域的遮蔽层12观测(如图中B1视线所示),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外周区域具有第一b*值,由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第一表面1a向中心区域的透反复合膜层22观测(如图中B2视线所示),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中心区域具有第二b*值,且所述第一b*值大于或等于第二b*值。b*值为Lab颜色的对立空间位置之一,表示颜色及亮度的立体坐标位置度,在黄色和蓝色之间的位置,b*负值指示蓝色而正值指示黄色。进一步地,所述第一b*值为-7~10,所述第二b*值为-12~5,优选地,当所述第一b*值为-7~0时,所述第二b*值为-12~0,或当所述第一b*值为0~10时,所述第二b*值为0~5。本实施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通过其中心区域和外周区域膜层结构的优化改进设计,使两个区域处于基本相同的颜色体系,且初始状态时,后视镜镜片元件的外观视觉上存在的颜色偏差小,更加受消费者欢迎和喜爱。
第一基片1和第二基片2可选用无色或浅色的透明玻璃或者透明高分子材料;第一透明导电膜层11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21各自选用金属离子掺杂的ZnO、SnO2、In2O3、TiO2、HfO2、CuO或氟掺杂的SnO2中的一种;其中金属离子为Mg2+,Al3+,Ga3+,Sb3+,Nb4+,Ge3+,Zr4+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导电夹5设置在第二基片2的边缘且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夹5的一端延伸至密封件3相应位置并与第二透明导电膜层21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基片2的第四表面2b。所述第一导电夹6设置在第二基片2的边缘且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夹6的一端延伸至密封件3相应位置并与第一透明导电膜层11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基片2的第四表面2b。U型结构设计的导电夹,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电极引出结构,具有更好的安装牢固度,电接触性能更好,延长了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的实际使用寿命。
所述透反复合膜层22由中心为低折射率膜层22b和两侧均为高折射率膜层的复合叠层结构组成,该透反复合膜层22具有半反半透的光学膜层性质,其对可见光的吸收小,具有更高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性质,进一步通过膜层材料、膜层体系及其厚度的调控,不仅可减少后视镜镜片元件中心区域和外周区域之间的视觉色差,而且可满足带有显示器或信号显示的后视镜的高亮显示和最低反射率要求。具体的,透反复合膜层22结构由依次沉积在第二基片2的第三表面2a上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层22a、低折射率膜层22b和第二高折射率膜层22c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22a和第二高折射率膜层22c材料各自为Nb2O5,Ta2O5,TiO2,ZrO2中的一种;所述低折射率膜层22b材料为SiO2或MgF2。进一步地,所述低折射率膜层22b及高折射率膜层的各层厚度为20~200nm。
所述遮蔽层12为一金属层12a,或由一金属层12a和至少一层金属氧化物层12b构成。所述遮蔽层12的厚度为20~200nm。该金属层12a为Ag、Ti、Al、Cr、Ni、Mo、Ru、Rh、Ir、Pd、Pt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层12b为氧化铌、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钽、氧化锌、氧化铬、氧化铜、氧化锰、氧化镍、氧化钼和氧化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遮蔽层12可采用真空蒸镀或磁控溅射等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或化学电镀方法制备得到。通过上述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得到的遮蔽层12,使设置在基片上的密封件3和导电夹得以隐藏,进而使后视镜组件整体视觉上更加美观。通过遮蔽层12设置,可以制得无边框或窄边框后视镜,进一步拓展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的视野范围。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基片1和第二基片2之间的电隔离通过以下方法的至少一种实施,具体的,所述第一基片1的至少部分外周区域还设置有绝缘层7,所述绝缘层7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膜层11上;或是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21靠近第一导电夹6的至少部分区域蚀刻有绝缘区域21a;或是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11靠近第二导电夹5的至少部分区域蚀刻有绝缘区域;或是采用上述不同电隔离方式的组合;通过上述第一基片1和第二基片2之间的电隔离,防止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通电时,第一基片1和第二基片2之间发生短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基片1与第二基片2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基片1的周长大于第二基片2的周长,且所述第一基片1的外边缘为光滑过渡的基片圆角1c。进一步地,在如图3所示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中,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外壳8,线路板9和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1;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1为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其中一个;所述外壳8设置有容纳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1的开口;所述线路板9容纳在所述外壳8内;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1与所述线路板9建立电连接关系,具体的,通过第一电引线61和第二电引线51分别将第一导电夹6和第二导电夹5与线路板9进行电连接。所述外壳8的侧壁端部8a延伸至第一基片1的第二表面1b,且所述外壳8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基片1的边缘基本齐平或呈自然圆弧过渡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基片圆角1c的曲率半径大于2.5mm。
在至少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基片1与第二基片2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基片1的至少部分边缘位置超出第二基片2对应边缘位置,沿两片基片相对超出部分,在第二基片2的对应边缘位置设置间隔地设置第一导电夹6和第二导电夹5;该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的第一基片1的外边缘无需经过圆角处理。在如图5所示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中,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外壳8,线路板9和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2;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2为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其中一个;所述外壳8设置有容纳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2的开口;所述线路板9容纳在所述外壳8内;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112与所述线路板9建立电连接关系,具体的,通过第一电引线61和第二电引线51分别将第一导电夹6和第二导电夹5与线路板9进行电连接。所述外壳8的侧壁端部8a延伸至第一基片1的边缘并覆盖该边缘,所述外壳8的侧壁端部8a为光滑过渡的圆角。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端部8a的圆角曲率半径大于2.5mm。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组件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信息显示器、光传感器、盲点灯、转向信号灯、导航系统、温度指示器、流媒体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功能模块10。所述功能模块10与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的部分或全部观察区域对应设置,在功能模块10以外的镜片元件的第四表面2b上涂刷油墨层23,以阻挡光线穿过镜片元件造成镜片元件无法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及其组件,镜片元件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快速响应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功能,减弱眩光的照射,给汽车安全驾驶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镜片元件中心区域透反复合膜层22和外周区域遮蔽层12相应膜层的匹配设计,使镜片元件中心区域与外周区域在视觉上的颜色偏差相对于传统电致变色后视镜明显降低,使得后视镜镜片元件外观让人更加舒适,视野范围更宽。
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及其组件,镜片元件中心区域对可见光吸收小,使得镜片元件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均大于40%,进一步地,反射率和透射率均大于45%,从而有利保障后视镜不仅满足法规规定的最低反射率要求,同时使得带有显示器或信号灯等功能模块10的后视镜具有更高的透射率,从而满足后视镜功能模块10使用要求,比如流媒体后视镜图像内容清晰显示的高亮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
外壳,其设置有容纳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的开口;
线路板,其容纳在所述外壳内;及
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其与所述线路板建立电连接关系;其中,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基片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第二表面上的遮蔽层和第一透明导电膜层,所述遮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第二表面的外周区域;
第二基片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基片第三表面上的透反复合膜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所述第二透反复合膜层覆盖第二基片的第三表面的中心部分;
所述第二基片和第一基片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并通过密封件限定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装填有电致变色介质;以及
第二导电夹,其设置在第二基片的边缘且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夹的一端延伸至密封件相应位置并与第二透明导电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基片的第四表面;
其中,由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第一表面向外周区域的遮蔽层观测,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外周区域具有第一b*值,由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第一表面向中心区域的透反复合膜层观测,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中心区域具有第二b*值,且所述第一b*值大于或等于第二b*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镜镜片元件还包括第一导电夹,其设置在第二基片的边缘且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夹的一端延伸至密封件相应位置并与第一透明导电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基片的第四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片的至少部分外周区域还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膜层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靠近第一导电夹的至少部分区域蚀刻有绝缘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基片的周长大于第二基片的周长,且所述第一基片的外边缘为光滑过渡的基片圆角;所述外壳的侧壁端部延伸至第一基片的第二表面,且所述外壳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基片的边缘基本齐平或呈自然圆弧过渡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基片的至少部分边缘位置超出第二基片对应边缘位置;所述外壳的侧壁端部延伸至第一基片的边缘并覆盖该边缘,所述外壳的侧壁端部为光滑过渡的圆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复合膜层由中心为低折射率膜层和两侧均为高折射率膜层的复合叠层结构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为一金属层,或由一金属层和至少一层金属氧化物层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值为-7~10,所述第二b*值为-12~5,优选地,当所述第一b*值为-7~0时,所述第二b*值为-12~0,或当所述第一b*值为0~10时,所述第二b*值为0~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件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信息显示器、光传感器、盲点灯、转向信号灯、导航系统、温度指示器、流媒体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功能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56034.8U CN214215624U (zh) | 2021-01-09 | 2021-01-09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56034.8U CN214215624U (zh) | 2021-01-09 | 2021-01-09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15624U true CN214215624U (zh) | 2021-09-17 |
Family
ID=77709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56034.8U Active CN214215624U (zh) | 2021-01-09 | 2021-01-09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15624U (zh) |
-
2021
- 2021-01-09 CN CN202120056034.8U patent/CN2142156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14310B (zh) | 平视显示器系统 | |
CN110520295B (zh) | 具有导电涂层和抗反射涂层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玻璃板 | |
US10444575B2 (en) | Electro-optic element with IMI layer | |
US8035881B2 (en) | Multi-zone mirrors | |
JP4299818B2 (ja) | 自動クリーニング親水性コーティングを持つ電気光学装置 | |
JP2024514121A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
CN107632479B (zh) |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 | |
US20240210688A1 (en) | Head-up display glass and head-up display system thereof | |
JP7005589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ための第2表面半透過反射体 | |
US9274394B2 (en) | Multi-zone mirrors | |
CN114349371B (zh) |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 |
JP2023546811A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
CN214299895U (zh)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 | |
US8649083B2 (en) | Multi-zone mirrors | |
CN214215624U (zh)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 |
CN217099837U (zh) | 一种红外高透防眩目汽车后视镜镜片元件 | |
CN214295775U (zh) |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用的电致变色镜片元件及其组件 | |
CN217099836U (zh)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内后视镜总成 | |
CN219236905U (zh) | 一种具有疲劳监控功能的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 |
CN215204670U (zh) |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元件及电致变色后视镜组合件 | |
CN220171372U (zh) |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 | |
CN221023477U (zh) | 一种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 | |
CN221213724U (zh) |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汽车后视镜组合件 | |
CN214540318U (zh) | 一种高反射率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 | |
CN221039483U (zh) |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镜片的镀膜层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