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3627U -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3627U
CN214193627U CN202022942826.3U CN202022942826U CN214193627U CN 214193627 U CN214193627 U CN 214193627U CN 202022942826 U CN202022942826 U CN 202022942826U CN 214193627 U CN214193627 U CN 214193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ydraulic cylinder
port
communicate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28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迎新
刘强
李平海
易唯
宋玉霞
翟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428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3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3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3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机的投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包括液压缸,设于液压缸内的活塞,固定装配于活塞上的活塞杆,安装于活塞杆前端的投梭头,设置于油路块内的插装阀,以及与油路块连通的油路及两个蓄能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投梭速度低等问题。具有插装阀回油路程短,插装阀反应更快,用时短,投梭力和投梭速度显著提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机的投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宽重型网毯类织机(幅宽6-15米)采用的液压投梭引纬,液压投梭需具备四个功能,投梭(左侧快速移动),回退(右侧慢速移动),慢进(左侧慢速移动),缓冲(投梭头受到向右侧冲击力)。现有的液压投梭系统中插装阀选用规格较小,通径较小,影响液压油流量,投梭速度一般小于15m/s, 控制插装阀打开的高压油要流回油箱,因为距离长,流速慢,打开插装阀占用时间长,这样就制约了宽重型网毯类织机转速的提高和向更宽方向发展。
申请人在国内专利文献中未检出与本申请相关的文献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通过增设蓄能器并改变油路,使投梭力和投梭速度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包括液压缸,设于液压缸内的活塞,固定装配于活塞上的活塞杆;液压缸外侧同轴间隔套装有支撑钢管并与其形成第六油腔,第六油腔通过支撑钢管上开设的第四油口与液压缸内活塞前端的前腔连通,活塞杆前端通过密封套、第一连接体延伸于液压缸外并与投梭头装配,缓冲芯轴位于第二连接体内且其前端与活塞外侧相邻并沿轴向间隔设置;
第一油路块装配于支撑钢管后端且其中设有第一插装阀以及第二插装阀,第二油路块固定装配位于第一油路块一侧,第三油路块固装于第二连接体侧面;
高压油管的出口接第一油路块中的高压油腔,高压油腔一端与第一蓄能器相通,高压油腔另一端通过插装阀与由第一油路块内的第三油腔相通,第三油腔与位于活塞后方液压缸内的后腔相通,第三电磁换向阀固装于第一油路块前面,高压油腔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压力油口与第一插装阀后部的第二油腔以及第二插装阀后部的第一油腔相通,第一油口通过第二低压油管与第三蓄能器及回油箱相通,第六油腔一路通过第一插装阀下方的第五油腔、第一插装阀以及第一油路块中的油路接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第六油腔的另一路通过第一油路块中的油路接第一电磁换向阀;
第一电磁换向阀与第二电磁换向阀固装于第二油路块侧面,高压油腔与第一电磁换向阀及第二电磁换向阀压力油口相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缸口通过第二油路块、第一油路块中的油路及第二油口连通第六油腔,第一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缸口通过第二油路块、第一油路块中的油路及第三油口连通后腔,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经第一低压油管连通第二蓄能器;第三油路块内的油路一端通过第五油口连通缓冲芯轴后端的第四油腔;该油路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接体、第二油路块中的管路接第二电磁换向阀油缸口。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构思包括:
为便于液压缸及支撑钢管的装配以及相邻零部件的设置,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液压缸及支撑钢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液压缸座以及第二液压缸座中,第一油路块装配于第一液压缸座外侧,第二连接体装配于第一液压缸座后部,第三油腔开设于第一油路块及第一液压缸座内部,后腔设于由位于活塞后方的液压缸及第一液压缸座内部。
为便于密封套及第一连接体的设置,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密封套设置第二液压缸座内,第一连接体装配于第二液压缸座一侧。
优选的结构设计是,所述的第一插装阀导通时第六油腔通过第一低压油管、第二蓄能器接油箱。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蓄能器是将压力液体的液压能转换为势能贮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再由势能转化为液压能而做功的容器。因其属于现有技术,申请人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术语“前端”、“后端”、“外侧”、“侧面”、“内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零部件的区别,而不能理解为暗示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液压投梭系统中增加两个蓄能器,一是通过插装阀回油路程短,二是使插装阀反应更快,用时缩短,经申请人试验,投梭时梭子飞行速度达到25米/秒,由于投梭力和投梭速度显著提高,使梭子飞行明显加大,使织机在提高幅宽的要求中能够得以实现,使宽重型网毯类织机幅宽达到20 米以上,并使宽重型网毯类织机转速超过26转/分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结构原理图。
图4是图3的B-B向视图。
图5是图3的D-D向视图。
图6是图4的C-C向视图。
图7是第一电磁换向阀及第二电磁换向阀布置及油口分布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液压缸座;2、活塞;3、液压缸;4、支撑钢管;5、第二液压缸座;6、密封套;7、第一连接体;8、活塞杆;9、投梭头;10、第一蓄能器;11、第一油路块;12、第一插装阀;13、第二插装阀;14、第二油路块;15、第一电磁换向阀;16、第二电磁换向阀;17、第三油路块;18、第二连接体; 19、缓冲芯轴;20、第二蓄能器;21、第三蓄能器;22、第一低压油管;23、高压油管;24、第二低压油管;25、第三电磁换向阀;26、高压油腔;27、第一油腔;28、第二油腔;29、第三油腔;30、第四油腔;31、第五油腔; 32、第六油腔;33、第一油口;34、第二油口;35、第三油口;36、第四油口;37、第五油口;38、后腔;39、前腔;A、第一油缸口;B、第二油缸口; P、压力油口;T、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做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包括液压缸3,设于液压缸3内的活塞2,固定装配于活塞2上的活塞杆8;液压缸3外侧同轴间隔套装有支撑钢管4并与其形成第六油腔32,第六油腔32通过支撑钢管4 上开设的第四油口36与液压缸3内活塞2前端的前腔39连通,活塞杆8前端通过密封套6、第一连接体7延伸于液压缸3外并与投梭头9装配,缓冲芯轴19位于第二连接体18内且其前端与活塞2外侧相邻并沿轴向间隔设置;
第一油路块11装配于支撑钢管4后端且其中设有第一插装阀12以及第二插装阀13,第二油路块14固定装配位于第一油路块11一侧,第三油路块 17固装于第二连接体18侧面;
高压油管23的出口接第一油路块11中的高压油腔26,高压油腔26一端与第一蓄能器10相通,高压油腔26另一端通过插装阀13与由第一油路块11 内的第三油腔29相通,第三油腔29与位于活塞2后方液压缸3内的后腔38 相通,第三电磁换向阀25固装于第一油路块11前面,高压油腔26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25压力油口P与第一插装阀12后部的第二油腔28以及第二插装阀13后部的第一油腔27相通,第一油口33通过第二低压油管24与第三蓄能器21及回油箱相通,第六油腔32一路通过第一插装阀12下方的第五油腔 31、第一插装阀12以及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5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6,第六油腔32的另一路通过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5;
第一电磁换向阀15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6固装于第二油路块14侧面,高压油腔26与第一电磁换向阀15及第二电磁换向阀16压力油口P相通,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第一油缸口A通过第二油路块14、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及第二油口 34连通第六油腔32,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第二油缸口B通过第二油路块14、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及第三油口35连通后腔38,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回油口T 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回油口T经第一低压油管22连通第二蓄能器20;第三油路块17内的油路一端通过第五油口37连通缓冲芯轴19后端的第四油腔30;该油路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接体18、第二油路块14中的管路接第二电磁换向阀16 油缸口B。
所述的液压缸3及支撑钢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液压缸座1以及第二液压缸座5中,第一油路块11装配于第一液压缸座1外侧,第二连接体18 装配于第一液压缸座1后部,第三油腔29开设于第一油路块11及第一液压缸座1内部,后腔38设于由位于活塞2后方的液压缸3及第一液压缸座1内部。
所述的密封套6设置第二液压缸座5内,第一连接体7装配于第二液压缸座5一侧。
所述的第一插装阀12导通时第六油腔32通过第一低压油管22、第二蓄能器20接油箱。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三电磁换向阀25通电前,高压油通过高压油管23一部分进入第一蓄能器10,第一蓄能器10里充有氮气,一般是系统压力60%,高压油将第一蓄能器10空腔充满,另一部分高压油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25的压力油口P与第一油腔27和第二油腔28相通,第一插装阀12和第二插装阀13闭合。第三电磁换向阀25通电,压力油口P和第一油缸口A闭合,第一油缸口A与回油口T导通,第一油腔27和第二油腔28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缸口A与回油口T 进入第一油口33流入第二低压油管24,先流入第三蓄能器21,第三蓄能器21里本身充有氮气,一般是0.5MPa,再流回油箱,缩短了回油时间,就减少第一插装阀12和第二插装阀13导通所需时间。高压油和第一蓄能器10里高能量油共同作用,使液压油流量增大,瞬间喷出,压强不变,通过第二插装阀13、第三油腔29迅速流入后腔38,推动活塞杆8与固装在一起的投梭头9 向左侧快速移动(即投梭),同时前腔39液压油经第四油口36、第六油腔32、第五油腔31、第一低压油管22流入第二蓄能器20,第二蓄能器20里本身充有氮气,一般是0.5MPa,再留回油箱,缩短了回油时间。
当第一电磁换向阀15一端通电,高压油经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第一油缸口A、第二油口34、第六油腔32、第五油口37流入前腔39,推动与活塞杆8固装在一起的投梭头9向右侧慢速移动,后腔38液压油经第三油口35、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第二油缸口B、回油口T,第一低压油管22流入第二蓄能器22,再流回油箱。实现与活塞杆8固装在一起的投梭头9向右侧慢速移动(即回退)。
当第一电磁换向阀15另一端通电,高压油经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第二油缸口B、第三油口35流入后腔38,推动与活塞杆8固装在一起的投梭头9,向左侧慢速移动(即慢进)。同时前腔39中的液压油经第四油口36、第六油腔32、第二油口34、第一电磁换向阀15、第一油缸口A、回油口T,第一低压油管22流入第二蓄能器22,再流回油箱。
第二电磁换向阀16通电前,高压油通过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压力油口P、第二油缸口B,第五油口37、充满第四油腔30。当投梭头9受到向右侧的巨大冲击,投梭头9由树脂胶材料做成,吸收一部分能量,其余冲击能量再通过活塞杆8及活塞2传递给缓冲芯轴19,缓冲芯轴19向右侧移动使第四油腔30高压油瞬间挤压到油箱,第二电磁换向阀16通电,缓冲芯轴19后面第四油腔30的高压油经第五油口37、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第二油缸口B、回油口T、第一低压油管22流入第二蓄能器22,再流回油箱实现缓冲。

Claims (4)

1.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包括液压缸(3),设于液压缸(3)内的活塞(2),固定装配于活塞(2)上的活塞杆(8);其特征在于液压缸(3)外侧同轴间隔套装有支撑钢管(4)并与其形成第六油腔(32),第六油腔(32)通过支撑钢管(4)上开设的第四油口(36)与液压缸(3)内活塞(2)前端的前腔(39)连通,活塞杆(8)前端通过密封套(6)、第一连接体(7)延伸于液压缸(3)外并与投梭头(9)装配,缓冲芯轴(19)位于第二连接体(18)内且其前端与活塞(2)外侧相邻并沿轴向间隔设置;
第一油路块(11)装配于支撑钢管(4)后端且其中设有第一插装阀(12)以及第二插装阀(13),第二油路块(14)固定装配位于第一油路块(11)一侧,第三油路块(17)固装于第二连接体(18)侧面;
高压油管(23)的出口接第一油路块(11)中的高压油腔(26),高压油腔(26)一端与第一蓄能器(10)相通,高压油腔(26)另一端通过插装阀(13)与由第一油路块(11)内的第三油腔(29)相通,第三油腔(29)与位于活塞(2)后方液压缸(3)内的后腔(38)相通,第三电磁换向阀(25)固装于第一油路块(11)前面,高压油腔(26)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25)压力油口(P)与第一插装阀(12)后部的第二油腔(28)以及第二插装阀(13)后部的第一油腔(27)相通,第一油口(33)通过第二低压油管(24)与第三蓄能器(21)及回油箱相通,第六油腔(32)一路通过第一插装阀(12)下方的第五油腔(31)、第一插装阀(12)以及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5)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6),第六油腔(32)的另一路通过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5);
第一电磁换向阀(15)与第二电磁换向阀(16)固装于第二油路块(14)侧面,高压油腔(26)与第一电磁换向阀(15)及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压力油口(P)相通,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第一油缸口(A)通过第二油路块(14)、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及第二油口(34)连通第六油腔(32),第一电磁换向阀(15)的第二油缸口(B)通过第二油路块(14)、第一油路块(11)中的油路及第三油口(35)连通后腔(38),第一电磁换向阀(15) 的回油口(T)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回油口(T)经第一低压油管(22)连通第二蓄能器(20);第三油路块(17)内的油路一端通过第五油口(37)连通缓冲芯轴(19)后端的第四油腔(30);该油路的另一端经第二连接体(18)、第二油路块(14)中的管路接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第二油缸口(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缸(3)及支撑钢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液压缸座(1)以及第二液压缸座(5)中,第一油路块(11)装配于第一液压缸座(1)外侧,第二连接体(18)装配于第一液压缸座(1)后部,第三油腔(29)开设于第一油路块(11)及第一液压缸座(1)内部,后腔(38)设于由位于活塞(2)后方的液压缸(3)及第一液压缸座(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套(6)设置第二液压缸座(5)内,第一连接体(7)装配于第二液压缸座(5)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装阀(12)导通时第六油腔(32)通过第一低压油管(22)、第二蓄能器(20)接油箱。
CN202022942826.3U 2020-12-07 2020-12-07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Active CN214193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2826.3U CN214193627U (zh) 2020-12-07 2020-12-07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2826.3U CN214193627U (zh) 2020-12-07 2020-12-07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3627U true CN214193627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1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2826.3U Active CN214193627U (zh) 2020-12-07 2020-12-07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3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60455U (zh) 新型臂架伸缩液压控制回路
CN204061372U (zh) 一种液压缸快速伸缩控制回路
CN209781318U (zh) 一种大型屑压机的液压系统
CN105257616B (zh) 一种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器结构
CN213839099U (zh) 一种高速凿岩冲击钻机用外置换向装置
CN214193627U (zh) 改进的液压投梭系统
CN105927182B (zh) 一种基于环境压力的新型封隔器
CN201606340U (zh) 一种快进油缸
CN105526207B (zh) 一种液压凿岩机配流阀及其应用的配流控制系统
CN202724526U (zh) 液控冲击喷射装置
JPS5815273B2 (ja) 他励振式液圧衝撃機
CN102705280A (zh) 一种避免液压冲击引起双缸运动行程超差的液压回路
CN213775896U (zh) 液压缸、双缸泵送系统和混凝土泵车
CN204061400U (zh) 一种铰接内杆式双作用缸
CN105499006A (zh) 射流装置
CN111779734B (zh) 一种实现能量回收利用的液压凿岩机
CN212803798U (zh) 摆动油缸分配阀
CN210660796U (zh) 一种柱塞式污泥输送设备液压控制系统
CN101672307A (zh) 液压启闭机油缸
KR20180000298A (ko) 착암기
CN114542539A (zh) 一种凿岩机换向阀
CN210599612U (zh) 一种双泵供油的连续冲击增压系统
CN208392066U (zh) 一种双头中空机器人的末端快换盘
CN202280591U (zh) 一种泵送机构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CN215257069U (zh) 一种液压凿岩机用换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