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4058U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4058U
CN214154058U CN202022785986.1U CN202022785986U CN214154058U CN 214154058 U CN214154058 U CN 214154058U CN 202022785986 U CN202022785986 U CN 202022785986U CN 214154058 U CN214154058 U CN 214154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ing
battery pack
baffle
charging devic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59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良均
何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59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4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4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4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机壳和充电组件,机壳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用于与第一电池包配合,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二电池包配合;第一配合部的延伸平面和第二配合部的延伸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充电组件包括电路板、第一电极座和第二电极座,第一电极座和第二电极座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座与第一配合部对应设置,第二电极座与第二配合部对应设置。第一配合部的延伸平面和第二配合部的延伸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至少一个延伸平面是倾斜的,相比水平设置,倾斜设置能够降低占用空间,相比纵向设置,当电池包与倾斜的延伸平面配合时,电池包的重心偏向充电装置的内侧,从而避免倾倒的发生。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手持式工具或园林工具,在使用的时候,所处环境不一定能够提供电力,如户外。因此,这些电动工具或园林器械通常自带有相应的电池,以自给的方式满足电力供应。这些电池可以是能够循环利用的电池,当工作结束之后,将电池与充电装置配合,以进行充电。
充电装置通常配置有至少一个充电位,以满足至少一个电池包的充电需求。然而,传统的充电装置中,充电的配合结构通常是水平布置或纵向布置的。如果充电的配合结构水平布置,则会导致整个的充电装置占用空间大;而如果充电的配合结构纵向布置,则当只放置一个电池包或电池包放置不均衡时,就很容易出现重心不稳,从而导致充电装置出现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一方面占用空间小,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重心不稳导致的倾倒。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第一电池包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二电池包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延伸平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延伸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及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路板、第一电极座和第二电极座,所述第一电极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座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座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包对接配合,所述第二电极座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包对接配合。
上述充电装置,由于第一配合部的延伸平面和第二配合部的延伸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因而,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至少一个延伸平面是倾斜的,相比水平设置,倾斜设置能够降低占用空间,相比纵向设置,当电池包与倾斜的延伸平面配合时,电池包的重心偏向充电装置的内侧,从而避免倾倒的发生。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形成内腔;
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滑槽/第一滑轨,所述第一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一滑槽/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壳体滑移配合;
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滑槽/第二滑轨,所述第二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二滑槽/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壳体滑移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开口,所述机壳还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腔的第一风机,当所述第一电池包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且所述第二电池包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风机能够产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流经所述第一电池包后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气流流经所述第二电池包后由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通过所述第一风机汇聚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相通形成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至所述第一风机;
所述第一气流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管道后抵达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二气流由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管道后抵达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连通口汇聚后到达所述第一风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能够复位;
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抵压块;所述第一电池包未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挡板盖住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电池包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电池包抵压所述第一抵压块,使所述第一抵压块带动所述第一挡板朝所述内腔的内侧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抵压块;所述第二电池包未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二挡板盖住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电池包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二电池包抵压所述第二抵压块,使所述第二抵压块带动所述第二挡板朝所述内腔的内侧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压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抵压块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挡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设有两个并与所述第一抵压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抵压块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孔;
所述第二抵压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抵压块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挡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设有两个并与所述第二抵压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抵压块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位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通过弹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能够形成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流经所述电路板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使所述充电装置固定在墙上,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二配合槽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机壳的外侧设有第一配合轨和第二配合轨,所述第一配合轨与所述第一配合槽滑移配合,所述第二配合轨与所述第二配合槽滑移配合,以将所述机壳挂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或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使所述充电装置固定在墙上,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三配合轨和第四配合轨,所述第三配合轨和所述第四配合轨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机壳的外侧设有第三配合槽和第四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槽与所述第三配合轨滑移配合,所述第四配合槽与所述第四配合轨滑移配合,以将所述机壳挂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充电装置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充电装置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去除支撑架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3实施例中去除支撑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装配图;
图8为图7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弹簧的装配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支撑架;110、第一配合槽;201、第一出风口;202、第二出风口;203、第二进风口;211、第一壳体;2111、第一滑槽;2112、第一开口;2113、第一配合轨;212、第二壳体;2121、第二滑槽;2122、第二开口;2123、第二配合轨;213、底壳;2141、第一罩壳;2142、第二罩壳;2143、第三罩壳;221、第一管道;2211、第一安装部;222、第二管道;2221、第二安装部;231、第一挡板;2311、第一抵压块;232、第二挡板;2321、第二抵压块;233、弹簧;240、连通口;310、第一风机;320、第二风机;410、第一电池包;411、电池进风口;412、电池出风口;413、电池进风走向;414、电池出风走向;420、第二电池包;510、电路板;521、第一电极座;522、第二电极座;610、第一气流;620、第二气流;630、第三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照图1至图6,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机壳和充电组件。机壳形成有内腔,充电时,电池包通过机壳进行配合,充电组件设在机壳的内腔内,以在充电时提供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6,所述机壳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第一电池包410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二电池包420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延伸平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延伸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
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6,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路板510、第一电极座521和第二电极座522,所述电路板510设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电极座521和所述第二电极座522均与所述电路板5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座521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包410对接配合,所述第二电极座52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包420对接配合。
如图1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第一配合部的上方和第二配合部的上方均朝中部倾斜。由于第一配合部的延伸平面和第二配合部的延伸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因而,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至少一个延伸平面是倾斜的,相比水平设置,倾斜设置能够降低占用空间,相比纵向设置,当电池包与倾斜的延伸平面配合时,电池包的重心偏向充电装置的内侧,从而避免倾倒的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为解决电池包与充电装置在充电时的装配问题,所述机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213、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以形成内腔。
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11上的第一滑槽2111/第一滑轨,所述第一电池包410通过所述第一滑槽2111/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壳体211滑移配合。
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12上的第二滑槽2121/第二滑轨,所述第二电池包420通过所述第二滑槽2121/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壳体212滑移配合。
如此设置,第一电池包410和第二电池包420均通过滑移的方式与充电装置配合,使得充电操作更为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11上的第一开口2112,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12上的第二开口2122,所述机壳还设有第一出风口201,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腔的第一风机310。
请参照图6,当所述第一电池包410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且所述第二电池包420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风机310能够产成第一气流610和第二气流620,所述第一气流610流经所述第一电池包410后由所述第一开口2112流向所述第一风机310,所述第二气流620流经所述第二电池包420后由所述第二开口2122流向所述第一风机310,所述第一气流610和所述第二气流620通过所述第一风机310汇聚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201排出。
如此设置是为了解决如何实现第一电池包410和第二电池包420的散热问题,当第一电池包410和第二电池包420均放置在机壳上时,第一风机310启动并产生第一气流610和第二气流620,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池包410和第二电池包420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
电池包具有正面和背面,正面指与机壳配合后朝向机壳的一侧,背面是与正面相对的一侧。电池包的正面设有电池出风口412,电池包的背面设有电池进风口411,电池进风口411和电池出风口412相通。当电池包充电时,相应的气流能够通过电池进风口411进入,并进一步流动至电池出风口412,从而进一步经过第一风机310汇聚后流出,实现对电池包的散热。
具体地,请参照图6和图10,以第一电池包410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电池包410具有正面和背面,图10视角下的正面位于第一电池包410的下侧,背面位于第一电池包410的上侧。当第一电池包410与第一配合部配合后,正面朝向第一配合部的一侧,背面位于外侧。当第一风机310启动时,气流能够通过背面的电池进风口411进入,最终再通过正面的电池出风口412进入机壳的内腔,并在第一风机310处汇聚。
图10中标示出了第一电池包410的电池进风走向413和电池出风走向414,可以看出,气流从电池进风口411进入,最终从电池出风口412排出,以通过第一开口2112进入内腔,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7,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所述第一管道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2112相通,所述第二管道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2122相通,所述第一管道2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222的另一端相通形成连通口240,所述连通口240连通至所述第一风机310。
工作时,所述第一气流610由所述第一开口2112进入所述第一管道221后抵达所述连通口240,所述第二气流620由所述第二开口2122进入所述第二管道222后抵达所述连通口240,所述第一气流610和所述第二气流620在所述连通口240汇聚后到达所述第一风机310。
该方案解决的是如何通过一个第一风机310实现对第一电池包410和第二电池包420(即两个电池包)散热冷却的问题,通过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当第一风机310启动时,在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内均形成负压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第一气流610和第二气流620,实现对第一电池包410和第二电池包420的散热处理。
如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其中,图8为第一管道22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管道221的下方朝向第二管道222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2211,第一安装部2211为半圆槽体;相应地,如图7所示,第二管道222的下方朝向第一管道221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2221,第二安装部2221同样为与第一安装部2211对应的半圆槽体,两个半圆槽体对接后形成一个圆形槽体安装结构,该圆形槽体安装结构与连通口240对应并相通,而第一风机310为圆形结构,并通过圆形槽体安装结构安装在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之间,以使第一气流610和第二气流620通过连通口240后在第一风机310处进行汇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9,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所述第一挡板231和所述第二挡板232均能够复位。
所述第一挡板231与所述第一壳体211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挡板231上设有第一抵压块2311;所述第一电池包410未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挡板231盖住所述第一开口2112,所述第一电池包410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电池包410抵压所述第一抵压块2311,使所述第一抵压块2311带动所述第一挡板231朝所述内腔的内侧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2112。
所述第二挡板232与所述第二壳体212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挡板232上设有第二抵压块2321;所述第二电池包420未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二挡板232盖住所述第二开口2122,所述第二电池包420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二电池包420抵压所述第二抵压块2321,使所述第二抵压块2321带动所述第二挡板232朝所述内腔的内侧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2122。
该方案保证当只有一个电池包(第一电池包410或第二电池包420)充电时,第一风机310仅对该电池包进行散热,且只对相应的管道(第一管道221或第二管道222)起作用,从而使冷却气流最大程度的冷却使用中的电池包。具体地:
当第一电池包410通过第一配合部配合而第二电池包420未与第二配合部配合时,第一电池包410抵压第一抵压块2311,从而使第一挡板231朝内腔的内侧转动,以将第一开口2112打开,此时,第一风机310启动,第一管道221内形成第一气流610,第一气流610只对第一电池包410进行散热处理。
该种情况下,第一挡板231在抵压作用下朝内侧转动,从而打开第一开口2112,第二挡板232未被抵压,因而保持关闭第二开口2122的状态,因而,只有第一气流610产生,从而只起到对第一电池包410的散热作用。
当第二电池包420通过第二配合部配合而第一电池包410未与第一配合部配合时,第二电池包420抵压第二抵压块2321,从而使第二挡板232朝内腔的内侧转动,以将第二开口2122打开,此时,第一风机310启动,第二管道222内形成第二气流620,第二气流620只对第二电池包420进行散热处理。
该种情况下,第二挡板232在抵压作用下朝内侧转动,从而打开第二开口2122,第一挡板231未被抵压,因而保持关闭第一开口2112的状态,因而,只有第二气流620产生,从而只起到对第二电池包420的散热作用。
当第一电池包410通过第一配合部配合且第二电池包420通过第二配合部配合时,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均打开,此时,第一风机310启动,第一管道221内形成第一气流610,第二管道222内形成第二气流620,第一气流610和第二气流620最终连通口240合流并进入第一风机310,之后通过第一出风口201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所述第一抵压块23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抵压块2311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挡板23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管道221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设有两个并与所述第一抵压块231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抵压块2311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孔。
所述第二抵压块23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抵压块2321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挡板23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管道222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设有两个并与所述第二抵压块232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抵压块2321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孔。
该方案解决的是挡板与管道之间如何装配的问题。通过配合孔的设置,使得抵压块能够与对应的配合孔进行伸入退出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9,所述第一挡板231和所述第二挡板232均位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挡板231与所述第二挡板232通过弹簧233连接。
该方案解决的是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如何实现复位的技术问题,通过弹簧233的设置,弹簧233的两端分别抵压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使第一挡板231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始终盖住第一开口2112,使第二挡板232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始终盖住第二开口2122。
而当第一挡板231受到外力时,弹簧233被压缩,第一挡板231后退并打开第一开口2112,从而进行第一电池包410的散热;或/和当第二挡板232受到外力时,弹簧233被压缩,第二挡板232后退并打开第二开口2122,从而进行第二电池包420的散热。在外力消失之后,第一挡板231或/和第二挡板232在弹簧233的复位作用下自动复位,相当于实现了自动锁合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6,所述机壳设有第二进风口203和第二出风口202,所述第二进风口20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02分别开设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的第二风机320,所述第二风机320能够形成第三气流630,所述第三气流630由所述第二进风口203进入,流经所述电路板510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202排出。
该方案解决的是如何对电路板510进行散热及进出风的问题。通过第二风机320的设置,第二风机320启动时,第三气流630从第二进风口203进入并经由电路板510,同时由于第二进风口203相对侧的第二出风口202排出,进而实现对电路板510的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6,所述第一出风口20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02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出风口201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202的上方。
该方案解决的是如何布置第一出风口201和第二出风口202,使得出风位置统一,保证内腔内第一气流610、第二气流620和第三气流630的流向不冲突。通过第一出风口201和第二出风口202设在机壳的同一侧,从而避免了进风和出风产生的矛盾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6,充电装置还设有第一罩壳2141、第二罩壳2142和第三罩壳2143,第一罩壳2141与第一出风口201对应设置,第二罩壳2142与第二进风口203对应设置,第三罩壳2143与第二出风口202对应设置。
可选地,第一罩壳2141和第二罩壳2142可以设置成与机壳分开的单独构件(如图1所示),也可以设置成与机壳一体成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罩壳2141、第二罩壳2142和第三罩壳2143均为百叶窗结构,以实现进出风及防尘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3至图5,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架100,所述支撑架100用于使所述充电装置固定在墙上,所述支撑架100设有第一配合槽110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110和所述第二配合槽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机壳的外侧设有第一配合轨2113和第二配合轨2123,所述第一配合轨2113与所述第一配合槽110滑移配合,所述第二配合轨2123与所述第二配合槽滑移配合,以将所述机壳挂设在所述支撑架100上。
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充电装置挂设在墙上,通过支撑架100的设置,使支撑架100固定在墙上,而机壳可以挂设在支撑架100上,从而实现充电装置挂设在墙上的技术效果。
同时,通过支撑架100的设置,由于机壳与支撑架100限位配合,使得挂设之后,即使充电装置上挂设的电池包可能导致重心偏移,也不会使充电装置发生倾倒或侧翻,进一步保障了充电装置的可靠性。
当然,同理,还可以是: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架100,所述支撑架100用于使所述充电装置固定在墙上,所述支撑架100设有第三配合轨和第四配合轨,所述第三配合轨和所述第四配合轨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机壳的外侧设有第三配合槽和第四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槽与所述第三配合轨滑移配合,所述第四配合槽与所述第四配合轨滑移配合,以将所述机壳挂设在所述支撑架1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第一电池包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二电池包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延伸平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延伸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及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路板、第一电极座和第二电极座,所述第一电极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座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座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包对接配合,所述第二电极座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对应设置,以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包对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形成内腔;
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滑槽/第一滑轨,所述第一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一滑槽/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壳体滑移配合;
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滑槽/第二滑轨,所述第二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二滑槽/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壳体滑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开口,所述机壳还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腔的第一风机,当所述第一电池包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且所述第二电池包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风机能够产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流经所述第一电池包后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气流流经所述第二电池包后由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通过所述第一风机汇聚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相通形成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至所述第一风机;
所述第一气流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管道后抵达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二气流由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管道后抵达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连通口汇聚后到达所述第一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能够复位;
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抵压块;所述第一电池包未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挡板盖住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电池包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电池包抵压所述第一抵压块,使所述第一抵压块带动所述第一挡板朝所述内腔的内侧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抵压块;所述第二电池包未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二挡板盖住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电池包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二电池包抵压所述第二抵压块,使所述第二抵压块带动所述第二挡板朝所述内腔的内侧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压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抵压块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挡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设有两个并与所述第一抵压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抵压块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孔;
所述第二抵压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抵压块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挡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设有两个并与所述第二抵压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抵压块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位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通过弹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能够形成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流经所述电路板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使所述充电装置固定在墙上,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二配合槽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机壳的外侧设有第一配合轨和第二配合轨,所述第一配合轨与所述第一配合槽滑移配合,所述第二配合轨与所述第二配合槽滑移配合,以将所述机壳挂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或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使所述充电装置固定在墙上,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三配合轨和第四配合轨,所述第三配合轨和所述第四配合轨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机壳的外侧设有第三配合槽和第四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槽与所述第三配合轨滑移配合,所述第四配合槽与所述第四配合轨滑移配合,以将所述机壳挂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CN202022785986.1U 2020-11-26 2020-11-26 充电装置 Active CN214154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5986.1U CN214154058U (zh) 2020-11-26 2020-11-26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5986.1U CN214154058U (zh) 2020-11-26 2020-11-26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4058U true CN214154058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5986.1U Active CN214154058U (zh) 2020-11-26 2020-11-26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4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13055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20130309531A1 (en) Water-cooling plate unit for battery set
CN111749173A (zh) 吹风机
CN111416077A (zh) 电池包
CN214154058U (zh) 充电装置
CN109413935B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CN210502633U (zh) 散热换电柜
CN114552685A (zh) 充电装置
CN210156956U (zh) 一种通用型移动电源
CN215121469U (zh) 一种航空模拟测试设备的一体式测试装置
CN212461825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电池盒
CN211700501U (zh)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换电柜散热结构
CN212874622U (zh) 一种可便捷集成安装的笔记本电池保护板
CN211182271U (zh) 移动电源
CN114043891A (zh) 功率供给装置及充电装置
CN220109313U (zh) 一种吹风机
CN220109314U (zh) 一种无线吹风机
CN111786440B (zh) 充电座
CN211792674U (zh) 机柜
CN219843027U (zh) 风冷散热支架、电源装置和清洁机器人
CN220557907U (zh) 吸尘器
CN114557645B (zh) 清洁设备
CN212243025U (zh) 用于便携式换电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包换电柜安装结构
CN212579667U (zh) 用于便携式换电动力电池的换电柜柜体
CN216133912U (zh) 一种便于散热除湿的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