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8509U - 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48509U CN214148509U CN202022399733.0U CN202022399733U CN214148509U CN 214148509 U CN214148509 U CN 214148509U CN 202022399733 U CN202022399733 U CN 202022399733U CN 214148509 U CN214148509 U CN 214148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butterfly valve
- pipeline
- electric butterfly
- cl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包括底座、换热器、开式循环水系统、闭式循环水系统,换热器、开、闭式循环水系统均集成在底座上,换热器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开式循环水系统包括过滤单元、压力调节单元,过滤单元的出水口端与压力调节单元入水口端相连,其出水口端与第一流体通道入口端相连;闭式循环水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其入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分别与闭式水入口端和第二流体通道入口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通过将开、闭式循环水系统及换热器集成在一个底座上,避免较多的组成部件分布较乱,导致浪费厂房空间和材料,而该集成系统结构紧凑,布置合理,节省了大量的占地空间及生产成本,方便工人后期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循环冷却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水集成系统包括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为闭式回路,用于向汽轮机、锅炉、发电机的辅助设备提供冷却水,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为一开式回路,开式循环冷却水作为冷媒对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冷却。
目前电厂的开、闭式循环水系统存在以下不足:1)设备组成部件较多较杂,布置分散,浪费了较多的厂房空间和很多材料;2)开式水侧水质较差,杂质较多,易造成换热器堵塞、开式水泵轴卡涩或抱死现象;3)使用和维护不方便。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用于解决设备占用空间、开式水泵轴堵住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该系统内设备均集成在一个底座上,结构紧凑,布置合理,节省了占地空间,方便后期维护,且避免了开式水侧较大颗粒的杂质进入开式水泵从而造成开式水泵轴卡涩或抱死现象,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包括:
包括底座、换热器、开式循环水系统、闭式循环水系统,所述换热器、开式循环水系统、闭式循环水系统均集成在底座上,所述换热器具有能够交换热量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包括过滤单元、压力调节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的入水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相连,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入水口端相连,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出口端相连;
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入水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入口端相连,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出口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电动蝶阀、第一电动滤水器、第二电动蝶阀、第三电动蝶阀、第二电动滤水器、第四电动蝶阀,所述第一电动蝶阀、第一电动滤水器、第二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三电动蝶阀、第二电动滤水器、第四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并联,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均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和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中分别设有差压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和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通过接收所述差压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自动排污。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电动蝶阀、第一开式水泵、第一止回阀、第六电动蝶阀、第七电动蝶阀、第二开式水泵、第二止回阀、第八电动蝶阀,所述第五电动蝶阀、第一开式水泵、第一止回阀、第六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七电动蝶阀、第二开式水泵、第二止回阀、第八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并联。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包括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十四电动蝶阀、第一闭式水泵、第三止回阀、第十三电动蝶阀、第十六电动蝶阀、第二闭式水泵、第四止回阀、第十五电动蝶阀,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第一闭式水泵、第三止回阀、第十三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所述第十六电动蝶阀、第二闭式水泵、第四止回阀、第十五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五管路与第六管路并联,所述第五管路与第六管路均与所述闭式水入口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滤网,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设置在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与第一闭式水泵之间,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第十六电动蝶阀与第二闭式水泵之间,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用于过滤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入口端水中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入水口端连接所述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集成系统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设置变频器,所述控制柜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所述变频器对所述第一闭式水泵和第二闭式水泵进行变频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闭式循环水系统及换热器集成在一个底座上,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能够对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且避免较多的组成部件分布较乱,导致浪费较多的厂房空间和材料,该循环水集成系统结构紧凑,布置合理,节省了大量的占地空间及生产成本,方便工人后期维护。
2、在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的开式水入口端设置电动滤水器,能够避免开式水中较大的杂质颗粒进入管路中,造成管路及换热器堵塞、开式泵轴卡涩或抱死的现象。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循环水系统的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式循环水系统的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闭式循环水系统的流程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底座;2、换热器;3、控制柜;4、开式循环水系统;5、开式水入口端;6、第一管路;7、第一电动蝶阀;8、第一电动滤水器;9、第二电动蝶阀;10、第二管路;11、第三电动蝶阀;12、第二电动滤水器;13、第四电动蝶阀;14、第三管路;15、第五电动蝶阀;16、第一开式水泵;17、第一止回阀;18、第六电动蝶阀;19、第四管路;20、第七电动蝶阀;21、第二开式水泵;22、第二止回阀;23、第八电动蝶阀;24、第九电动蝶阀;25、第十电动蝶阀;26、开式水出口端;27、第十一电动蝶阀;28、第十二电动蝶阀;29、压力传感器;30、第十三电动蝶阀;31、第三止回阀;32、第一闭式水泵;33、第一滤网;34、第十四电动蝶阀;35、第五管路;36、第十五电动蝶阀;37、第四止回阀;38、第二闭式水泵;39、第二滤网;40、第十六电动蝶阀;41、第六管路;42、闭式循环水系统;43、闭式水入口端;44、闭式水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该系统内设备均集成在一个底座上,结构紧凑,布置合理,节省了占地空间,方便后期维护,且避免了开式水侧较大颗粒的杂质进入开式水泵从而造成开式水泵轴卡涩或抱死现象,所述循环水集成系统包括:
包括底座1、换热器2、开式循环水系统4、闭式循环水系统42,所述换热器2、开式循环水系统4、闭式循环水系统42均集成在底座1上,所述换热器2具有能够交换热量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4包括过滤单元、压力调节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的入水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5相连,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入水口端相连,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出口端26相连;
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42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入水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入口端43相连,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出口端44相连。
借由上述结构,将第一管路6上的第一电动蝶阀7、第一电动滤水器8、第二电动蝶阀9和第二管路10上的第三电动蝶阀11、第二电动滤水器12、第四电动蝶阀13均打开,开式水从所述开式入水口端流入,分别经过第一管路6上第一电动蝶阀7、第一电动滤水器8、第二电动蝶阀9和第二管路10上的第三电动蝶阀11、第二电动滤水器12、第四电动蝶阀13,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8和第二电动滤水器12对流入的水进行过滤,开式水从所述第二电动蝶阀9和第四电动蝶阀13的出水口端流出,进入所述第三管路14和第四管路19,分别经过所述第三管路14上的第五电动蝶阀15、第一开式水泵16、第一止回阀17、第六电动蝶阀18和第四管路19上的第七电动蝶阀20、第二开式水泵21、第二止回阀22、第八电动蝶阀23,所述第一止回阀17和第二止回阀22防止管路中的水逆流,开式水分别从第六电动蝶阀18和第八电动蝶阀23的出水口端流出,汇集到一条主路上,再流经第九电动蝶阀24进入所述换热器2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然后从所述换热器2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出口端流经第十电动蝶阀25,最终从所述开式水出口端26流出。将所述第五管路35上的第十四电动蝶阀34、第一滤网33、第一闭式水泵32、第三止回阀31、第十三电动蝶阀30和第六管路41上的第十六电动蝶阀40、第二滤网39、第二闭式水泵38、第四止回阀37、第十五电动蝶阀36均打开,闭式水分别流经第五管路35上的第十四电动蝶阀34、第一闭式水泵32、第三止回阀31、第十三电动蝶阀30和第六管路41上的第十六电动蝶阀40、第二闭式水泵38、第四止回阀37、第十五电动蝶阀36,所述第一滤网33和第二滤网39分别过滤第五管路35和第六管路41流入的水,然后分别从第十三电动蝶阀30和第十五电动蝶阀36流出,汇集到一条主路上,闭式水流经压力传感器29,然后流入第十一电动蝶阀27,进入所述换热器2的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再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口端流经第十二电动蝶阀28,最终从所述闭式水出口端44流出。在所述换热器2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在所述换热器2中进行换热,从而实现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4对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42进行冷却降温。
如图1所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底座1、换热器2、开式循环水系统4、闭式循环水系统42。所述所述换热器2、开式循环水系统4、闭式循环水系统42均集成在底座1上。所述换热器2设置在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4和闭式循环水系统42之间。所述换热器2具有能够交换热量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4包括过滤单元、压力调节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两条并联的管路。所述第一管路6上设有第一电动蝶阀7、第一电动滤水器8、第二电动蝶阀9。所述第一电动蝶阀7和第二电动蝶阀9均为电动阀,不用人工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8用于过滤开式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所述第二管路10上设有第三电动蝶阀11、第二电动滤水器12、第四电动蝶阀13。所述第三电动蝶阀11和第四电动蝶阀13均为电动阀,不用人工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12用于过滤开式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所述第一管路6与所述第二管路10并联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5相连。所述过滤单元的入水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5相连。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入水口端相连。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第三管路14和第四管路19。所述第三管路14上设有第五电动蝶阀15、压力表A、第一开式水泵16、第一止回阀17、第六电动蝶阀18。所述第五电动蝶阀15和第六电动蝶阀18均为电动阀,不用人工控制。所述压力表A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14中的水压。所述第一止回阀17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路14中的水逆流。所述第四管路19上设有第七电动蝶阀20、压力表B、第二开式水泵21、第二止回阀22、第八电动蝶阀23。所述第七电动蝶阀20和第八电动蝶阀23均为电动阀,不用人工控制。所述压力表B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路19中的水压。所述第二止回阀22用于防止所述第四管路19中的水逆流。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出口端26相连。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42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包括第五管路35和第六管路41。所述第五管路35上依次设有第十四电动蝶阀34、第一滤网33、第一闭式水泵32、第三止回阀31、第十三电动蝶阀30。所述第一滤网33用于过滤闭式水中的小颗粒杂质。所述第三止回阀31能够防止所述第五管路35中的水逆流。所述第六管路41上依次设有第十六电动蝶阀40、第二闭式水泵38、第四止回阀37、第十五电动蝶阀36。所述第二滤网39用于过滤闭式水中的小颗粒杂质。所述第四止回阀37能够防止所述第五管路35中的水逆流。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入水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入口端43相连。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出口端44相连。
结合图1、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10、第一电动蝶阀7、第一电动滤水器8、第二电动蝶阀9、第三电动蝶阀11、第二电动滤水器12、第四电动蝶阀13。所述第一电动蝶阀7、第一电动滤水器8、第二电动蝶阀9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6上。所述第三电动蝶阀11、第二电动滤水器12、第四电动蝶阀13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10上。所述第一电动蝶阀7、第二电动蝶阀9、第三电动蝶阀11、第四电动蝶阀13均为电动阀,能够实现管路智能控制,无需人工值守。所述第一电动蝶阀7、第二电动蝶阀9、第三电动蝶阀11、第四电动蝶阀13亦可采用手动阀门进行管路控制。其中,所述第一管路6与第二管路10并联。所述第一管路6与第二管路10均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5相连。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8和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12中分别设有差压传感器。所述差压传感器设定一个管路中水能够正常流通的压力值,当所述差压传感器中的压力值差值变大,超过设定的正常压力值时,表明管路中有堵塞,所述差压传感器便会给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8和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12传递信号,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8和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12通过接收所述差压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自动排污,实现管路中的水正常流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第三管路14、第四管路19、第五电动蝶阀15、第一开式水泵16、第一止回阀17、第六电动蝶阀18、第七电动蝶阀20、第二开式水泵21、第二止回阀22、第八电动蝶阀23。所述第五电动蝶阀15、第一开式水泵16、第一止回阀17、第六电动蝶阀18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14上。所述第一止回阀17能够防止所述第三管路14中的水逆流。所述第七电动蝶阀20、第二开式水泵21、第二止回阀22、第八电动蝶阀23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19上。所述第二止回阀22能够防止所述第四管路19中的水逆流。所述第一电动蝶阀7、第二电动蝶阀9、第三电动蝶阀11、第四电动蝶阀13均为电动阀,能够实现管路智能控制,无需人工值守。所述第一电动蝶阀7、第二电动蝶阀9、第三电动蝶阀11、第四电动蝶阀13亦可采用手动阀门进行管路控制。其中,所述第三管路14与第四管路19并联。所述第三管路14和第四管路19与所述第一管路6和第二管路10相连。
结合图1、图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包括第五管路35、第六管路41、第十四电动蝶阀34、第一闭式水泵32、第三止回阀31、第十三电动蝶阀30、第十六电动蝶阀40、第二闭式水泵38、第四止回阀37、第十五电动蝶阀36。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34、第一闭式水泵32、第三止回阀31、第十三电动蝶阀30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35上。所述第三止回阀31能够防止所述第五管路35中的水逆流。所述第十六电动蝶阀40、第二闭式水泵38、第四止回阀37、第十五电动蝶阀36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41上。所述第四止回阀37能够防止所述第六管路41中的水逆流。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34、第十三电动蝶阀30、第十六电动蝶阀40、第十五电动蝶阀36均为电动阀,能够实现管路智能控制,无需人工值守。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34、第十三电动蝶阀30、第十六电动蝶阀40、第十五电动蝶阀36亦可采用手动阀门进行管路控制。其中,所述第五管路35与第六管路41并联。所述第五管路35与第六管路41均与所述闭式水入口端43相连。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管路35上还设有第一滤网33。所述第六管路41上还设有第二滤网39。闭式水一般采用纯水,水中所含的杂质较少,故采用滤网进行过滤即可。所述第一滤网33设置在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34与第一闭式水泵32之间。所述第二滤网39设置在所述第十六电动蝶阀40与第二闭式水泵38之间。所述第一滤网33和第二滤网39均用于过滤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42入口端水中的杂质,从而避免闭式水入口端43水中的小颗粒杂质进入管路造成管路堵塞。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42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9。所述压力传感器29的入水口端连接所述第四管路19和第五管路35。所述压力传感器29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29用于测量所述第五管路35和第六管路41并联后水中的压力,若压力值超过设定的正常压力值,表明管路中有堵塞,便需对管路进行排污处理。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集成系统还包括控制柜3。所述控制柜3与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4和闭式循环水系统42分别实现电气连接。所述控制柜3内设置变频器。所述控制柜3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29的信号通过所述变频器对所述第一闭式水泵32和第二闭式水泵38进行变频控制,从而避免所述第一闭式水泵32和第二闭式水泵38中流经的水流量过大,导致所述第一闭式水泵32和第二闭式水泵38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换热器、开式循环水系统、闭式循环水系统,所述换热器、开式循环水系统、闭式循环水系统均集成在底座上,所述换热器具有能够交换热量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开式循环水系统包括过滤单元、压力调节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的入水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相连,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入水口端相连,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开式水出口端相连;
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入水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入口端相连,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闭式水出口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电动蝶阀、第一电动滤水器、第二电动蝶阀、第三电动蝶阀、第二电动滤水器、第四电动蝶阀,所述第一电动蝶阀、第一电动滤水器、第二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三电动蝶阀、第二电动滤水器、第四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并联,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均与所述开式水入口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和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中分别设有差压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动滤水器和所述第二电动滤水器通过接收所述差压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自动排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电动蝶阀、第一开式水泵、第一止回阀、第六电动蝶阀、第七电动蝶阀、第二开式水泵、第二止回阀、第八电动蝶阀,所述第五电动蝶阀、第一开式水泵、第一止回阀、第六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七电动蝶阀、第二开式水泵、第二止回阀、第八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并联的支路包括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十四电动蝶阀、第一闭式水泵、第三止回阀、第十三电动蝶阀、第十六电动蝶阀、第二闭式水泵、第四止回阀、第十五电动蝶阀,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第一闭式水泵、第三止回阀、第十三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所述第十六电动蝶阀、第二闭式水泵、第四止回阀、第十五电动蝶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五管路与第六管路并联,所述第五管路与第六管路均与所述闭式水入口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五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滤网,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设置在所述第十四电动蝶阀与第一闭式水泵之间,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第十六电动蝶阀与第二闭式水泵之间,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用于过滤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入口端水中的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入水口端连接所述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出水口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集成系统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设置变频器,所述控制柜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所述变频器对所述第一闭式水泵和第二闭式水泵进行变频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99733.0U CN214148509U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99733.0U CN214148509U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48509U true CN214148509U (zh) | 2021-09-07 |
Family
ID=77560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99733.0U Active CN214148509U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48509U (zh) |
-
2020
- 2020-10-26 CN CN202022399733.0U patent/CN2141485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49513U (zh) | 一种新型主机冷油器冷却水双通反冲洗过滤系统装置 | |
CN214148509U (zh) | 一种循环水集成系统 | |
CN212620879U (zh) | 一种市政污水管网健康状况的监控设备 | |
AT501299B1 (de)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eizanlage mit mischer | |
CN206321128U (zh) | 一种改进结构的管式换热器在线反冲洗系统 | |
CN209689091U (zh) | 一种新型中温水混水控制系统 | |
CN201589576U (zh) | 板式换热器反冲洗系统 | |
CN216918813U (zh) | 净水机 | |
CN211176314U (zh) | 一种高效串油设备 | |
CN210764457U (zh) |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水质调配装置 | |
CN109253393B (zh) | 一种机械自控式管路换向装置 | |
CN209782784U (zh) | 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 | |
CN220749013U (zh) | 一种高度集成的风电齿轮箱过滤装置 | |
CN208282222U (zh) | 一种供暖用户端安装喷射器的供热入口装置 | |
CN218562444U (zh) | 具有推力油冷器管路反冲洗功能的水电厂供水装置 | |
CN220828275U (zh) | 一种冷却水滤水器旁路结构 | |
CN209978241U (zh) | 一种新型空调水控制系统 | |
GB2376066A (en) | A commissioning module for a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 |
CN219505863U (zh) | 一种集中式液冷散热的充电系统 | |
CN210601059U (zh) | 一种串油工装 | |
CN217634214U (zh) |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过滤阀 | |
CN220727888U (zh) | 一种水电站防止轴承油冷却水堵塞的管路系统 | |
CN215727557U (zh) | 一种多功能水滤芯性能测试装置 | |
CN219709300U (zh) | 一种设备降温系统的过滤系统 | |
CN220852307U (zh) | 供暖用远程监测反馈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