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7740U -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7740U
CN214147740U CN202022695368.8U CN202022695368U CN214147740U CN 214147740 U CN214147740 U CN 214147740U CN 202022695368 U CN202022695368 U CN 202022695368U CN 214147740 U CN214147740 U CN 214147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kening
adjusting mechanism
weakening structure
base poin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953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晓文
高坤
于亚君
蔡金美
潘晓磊
金丹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953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7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7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7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包括调节机构、壳体、光源模块、螺钉一和螺钉二和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光源模块和调节机构装配,球头固定杆球头端和调节机构运动基点处结构对配,球头固定杆另一端装配于壳体,调节机构的固定基点处通过螺钉一和螺钉二装配于壳体,调节机构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具有弱化结构,弱化结构是通过减薄所述调节机构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零件的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由弱化结构及其转动轴、配合整个调节系统运动端的零件,实现系统的水平或垂直调节功能。本实用新型不仅减少零件数量,而且简化光学模块的反射碗或支架等结构的设计,进一步简化装配,提高空间灵活性。

Description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的车灯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灯中的调节系统早已成为了近乎标配的设计,无论手动调节或电动调节、也无论是水平方向的调节还是竖直方向的调节,现有技术早已成熟和普及。然而随着主机厂日新月异的造型、概念革新、日趋严苛的主机厂的要求,加上主机厂给予车灯的空间越来越小、矛盾地却是为满足新造型新概念和日益严格的要求,车灯系统的设计其实是日趋复杂的,由此带来最直接也最致命的问题便是车灯设计的空间可利用率急剧减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为越来越智能化的车灯,尤其突出的前大灯越发智能化和概念超前化,使用调节机构来满足各种机械结构的运动,实现手动调节或电动调节的水平及竖直调节,并进一步以此实现光学功能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存在,然而伴随着车灯设计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是急剧变小,调节系统的设计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即既需要满足调节系统的功能性实现,又必须解决空间问题。更进一步地,伴随着汽车行业在中国的普及和人民大众对买车需求的降低,主机厂为了推动行业的对人民大众的购买积极性表现出的最看重的即是成本要求,如何实现成本最低化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现有的调节系统的结构设计中,为实现相应的光学模块的自适应性的运动的调节功能,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采用球头固定杆、球头座、螺钉、反射镜(及其小分总成)或支架(及其小分总成),其中反射镜(及其小分总成)作为光学模块反射光源发出的光,支架(及其小分总成)的支架上通常装配有作为光学模块的各类光学模组或光源模块,即反射镜(及其小分总成)或支架(及其小分总成)可等效认为是光学模块;球头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车灯壳体,起固定作用,另一端具有球头结构,与球头座进行装配连接,螺钉用于实现球头座和上述光学模块的反射镜(及其小分总成)或支架(及其小分总成)的固定装配,由此整个调节系统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的实现整个调节系统调节功能的结构装配关系即为球头固定杆的具有球头结构的一端和球头座之间的装配关系,并且为实现装配后整个调节系统的调节运动,球头座中具有弹性小卡扣结构或其他的弹性可变形的结构,能够实现上述的装配后的在手调和电调时的整个系统的光学模块的调节运动。然而现有的这种调节系统的结构设计中存在着零件过多,装配连接关系繁多,空间不足风险高,空间性上受很大限制,和由此带来必不可避免的成本不占优势这一难题。
现有技术也存在另一种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的结构形式为采用球头固定杆、可被等效认为是光学模块的反射镜(及其小分总成)或支架(及其小分总成),其中反射镜或支架上的装配连接结构做成球头座的结构形式,作用其实和第一种现有技术的实现形式是一样的,即实现球头固定杆的具有球头结构的一端和反射镜或支架上的球头座形式的结构的装配连接,相较于上述第一种情况而言此种情况省去球头座这一零件,但同样需要使用球头固定杆,有时还需使用螺钉固定连接球头固定杆和反射镜或支架,且反射镜和支架的结构形式会比较复杂(即需在装配连接处设计类似球头座形式的结构),甚至空间无法满足设计此类结构,对设计复杂性和模具要求都比较高,同样存在零件多、空间不足、成本较高等问题。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通过减薄零件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并进行调节功能的结构,省去了采用球头固定杆、球头座等额外零件,作为光学模块的反射碗或支架等的结构设计也更简单,整个调节系统的装配链更少,整个调节系统的空间受限制性得到极大程度改善、空间灵活性更高,成本具有极大优势,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包括调节机构、壳体、光源模块、螺钉一和螺钉二和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光源模块和调节机构装配,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的球头端和调节机构的运动基点处结构对配,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的另一端装配于壳体;调节机构的固定基点处通过螺钉一和螺钉二固定装配于壳体,其中,调节机构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具有弱化结构,弱化结构是通过减薄调节机构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零件的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
还包括有转动轴Axis-R,转动轴Axis-R为调节机构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实现整个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的转动轴,转动轴Axis-R位于弱化结构的上下对称中心位置;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的中心轴线示意为移动轴Axis-M,移动轴Axis-M为调节机构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移动轴;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为调节机构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处的球头固定杆的移动正方向;
当球头固定杆沿移动轴Axis-M,分别为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或移动负方向移动时,调节机构会绕着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以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装配于调节机构上的光源模块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出光方向Direction-L向上或下偏转,实现调节系统的垂直调节功能的向上或向下调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弱化结构包括弱化结构区域一、弱化结构区域二和弱化结构区域三,其中弱化结构区域一和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二都是各自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进行减薄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弱化结构区域三在弱化结构区域一和弱化结构区域二的减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中间挖通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一具有前侧打薄位置一和后侧打薄位置一,前侧打薄位置一和所述后侧打薄位置一分别对弱化结构区域一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其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的特点,实现弱化目的;弱化结构区域二具有前侧打薄位置二和后侧打薄位置二,前侧打薄位置二和后侧打薄位置二分别对弱化结构区域二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其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的特点,实现弱化目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轴Axis-R和所述移动轴Axis-M互为直角关系。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是水平的或竖直的,当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是水平的、且位于调节机构的上方或下方位置,相对应的球头固定杆位于调节机构的下方或上方位置,实现系统的垂直调节;当所述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是竖直的、且位于所述调节机构的左侧或右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球头固定杆位于所述调节机构的右侧或左侧位置,实现系统的水平调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散热板、PCBA板及投射式或反射式的光学零件;当为投射式的光源模块时,光学零件为光学投射透镜;当为反射式的光源模块时,光学零件为光学反射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与光学模块是完全分开和独立的,调节机构为单独的零件;或者调节机构与光学模块存在部分集成的关系,调节机构和作为光学模块一部分的零件集成为一个零件,进一步的该零件为支架。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弱化结构是连续的且一体的,或者弱化结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是分别位于分开的且不连续的至少两处位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当所述弱化结构是分别位于分开的且不连续的至少两处位置时,至少两个的弱化结构的上下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至少两个的上下中心轴线的连线为转动轴Axis-R;或者当弱化结构是连续的且一体的,转动轴Axis-R位于弱化结构的上下中心轴线位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机构采用非脆性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保证所述弱化结构不易断裂和失效,保证可靠性。
弱化结构是对调节机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零件的局部区域的壁厚打薄,因此弱化结构由原先刚性结构变为具有弹性变形的柔性结构,并且能够实现该位置区域结构能围绕被打薄处(即弱化结构)的中心轴线转动。
调节机构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是所述调节机构的被螺钉一和螺钉二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的两处结构处和其之间的支架结构,或者调节机构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是所述调节机构的被螺钉一和螺钉二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的两处结构处,此情况尤为适用于弱化结构分开的情况,固定基点仅为两个装配位置。
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螺钉一和螺钉二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且装配处的调节机构的结构设计和壳体在此处的结构设计都是常规的、简单并不复杂的,仅使用两个螺钉实现调节系统在固定基点处的装配,不仅限制其在固定基点处的移动,而且省去了现有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需要使用的球头固定杆和球头座等零件,简化装配、提高空间灵活性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对于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同样省去了球头固定杆这一零件,并且在螺钉固定连接调节机构处的结构形式也并不复杂(无需在装配处设计类似球头座的结构),设计简化、模具可行性高的同时提高空间灵活性和实现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通过减薄零件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并且由所述弱化结构及其转动轴、配合整个调节系统运动端的零件,实现系统的水平或垂直调节功能;
在固定端通过所述弱化结构实现系统调节功能,不仅省去了采用球头固定杆、球头座等额外零件,并且作为光学模块的反射碗或支架等的结构设计也更简单,无需在支架固定端得装配连接处设计类似球头座形式的结构,整个调节系统的装配链更少,整个调节系统的空间受限制性得到极大程度改善、空间灵活性更高,成本具有极大优势;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投射式、反射式、甚至直射式的光学系统,适应性和应用灵活性广;
调节机构和光学模块可以存在部分集成关系,此情况下能够省零件省成本;或者光学模块和调节机构可以是完全分开和独立,此情况下能够通过控制光学模块和调节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提高车灯调节系统的灵活性,无论选用那一种情况都会带来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好处;
当空间不足或装配存在干涉问题时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采用分开的且不连续的至少两处弱化机构,能够解决空间和装配问题,具有更高的空间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调节机构和光学投射透镜的装配示意图。(省去壳体、散热器、PCBA板等零件,也能表现出本实施例调节机构和光源模块的支架共用为一个零件,图中标号为1)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带有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弱化结构的轴侧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弱化结构的正视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9为在图6基础上示意出调节机构的转动轴位置示意。(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包括调节机构的转动轴位置示意的带有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调节机构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的转动轴和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移动轴的关系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调节机构和壳体装配的局部正视图。
图12为图11中C-C剖视图。
图13为带有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调节机构和光学反射碗的装配示意图。(省去壳体、PCBA板等零件,区别于第一实施例的调节机构和光源模块的支架共用为一个零件,本实施例的调节机构和光源模块的光学反射碗为两个零件,图中标号为调节机构1和光学反射碗41)
图15为图14的侧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带有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正视图。
图17为图16中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弱化结构的轴侧视角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6的D-D剖视图。
图19为图16的E-E剖视图。
图20为示意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调节机构的转动轴位置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调节机构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的转动轴和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移动轴的关系示意图。
其中第一实施例包括:1-调节机构,2-壳体,3-散热板,4-光学投射透镜, 5-PCBA板,6-弱化结构,61-弱化结构区域一62-弱化结构区域二,611-前侧打薄位置一,612-后侧打薄位置一,621-前侧打薄位置二,622-后侧打薄位置二,63-弱化结构区域三,71-螺钉一,72-螺钉二,8-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91-螺钉三,92-螺钉四,
第二实施例还包括:41-光学反射碗,6’-弱化结构一,6’’-弱化结构二,6’1-弱化结构一的前侧打薄位置,6’2-弱化结构一的后侧打薄位置,6’’1-弱化结构二的前侧打薄位置,6’’2-弱化结构二的后侧打薄位置。
图中对轴定义如下:Axis-R为调节机构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实现整个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的转动轴,下文会简称为转动轴,Axis-M为调节机构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移动轴,下文会简称为移动轴,Direction-L为光学投射透镜出光方向,下文会简称为出光方向,Direction-M为调节机构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处球头固定杆的移动正方向,下文会简称为移动正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需指出本专利所涉及的重点是车灯调节系统的结构设计中为实现相应光学模块的自适应性运动的调节功能,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的调节机构的设计,即下述会详细提到的带有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是位于调节系统的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对于作为运动基点的设计概念由于其非本专利的重点,虽下述内容会涉及到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等零件,但并不会进一步描述。
另外需解释一点,车灯的调节机构的设计通常分为固定基点和运动基点,其中的固定基点是通过结构和装配关系实现在调节系统中此部分是和壳体实现固定装配的,并不会如同运动基点处往往会有推杆或球头固定杆或其他能带动机构运动的部件直接作用于调节系统进行移动运动,但固定基点处并不会限制其转动,由此才能实现车灯调节机构的水平和垂直调节功能。即固定基点处会限制其进行移动,但不会限制其转动。
实施例一:图1-12为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带有本实用新型的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包括调节机构1、壳体2、散热板3、光学投射透镜4、PCBA板5、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螺钉三91和螺钉四92,光学投射透镜4和PCBA板5通过螺钉三91和螺钉四92安装于调节机构1,散热板3安装于PCBA板5和调节机构1之间实现对PCBA板上光源的散热,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的球头端和所述调节机构1的运动基点处结构对配,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的另一端装配于壳体(另一端的装配由于非重点,图中未示出此部分的壳体结构),并通过球头固定杆8的螺纹结构实现其在运动基点处的正向或负向移动。进一步结合图11-12能够示出所述调节机构1通过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2,且装配处的调节机构的结构设计和壳体在此处的结构设计都是常规的、简单并不复杂的,仅使用两个螺钉实现调节系统在固定基点处的装配,不仅限制其在固定基点处的移动,而且省去了现有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需要使用的球头固定杆和球头座等零件,简化装配、提高空间灵活性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对于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同样省去了球头固定杆这一零件,并且在螺钉固定连接调节机构处的结构形式也并不复杂(无需在装配处设计类似球头座的结构),设计简化、模具可行性高的同时提高空间灵活性和实现成本降低。
如图4-8所示,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具有弱化结构6,所述弱化结构6是通过减薄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零件的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并由此实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的转动运动,进行实现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为所述调节机构1的被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2的两处结构处和其之间的支架结构,如图5的轴侧视角图能看出在此部分的支架结构中的弱化结构6对结构进行减薄,由此弱化结构6成为了可以绕其转动轴Axis-R进行转动,并且由此实现整个调节系统垂直调节或水平调节。图6示出的所述弱化结构6正视视角的局部放大图中,所述弱化结构6包括弱化结构区域一61、弱化结构区域二62和弱化结构区域三63,其中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一61和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二62都是各自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进行减薄结构实现结构弱化,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三63在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一61和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二62的减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中间挖通孔,更进一步有效弱化结构的同时也使尺寸潜在变形的可调灵活性提高。结合图7的A-A剖视图可见,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一61具有前侧打薄位置一611和后侧打薄位置一612,所述前侧打薄位置一611和所述后侧打薄位置一612分别对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一61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此结构具有其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的特点),实现弱化目的;结合图8的B-B剖视图可见,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二62具有前侧打薄位置二621和后侧打薄位置二622,所述前侧打薄位置二621和所述后侧打薄位置二622分别对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二62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此结构具有其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的特点),实现弱化目的。
如图7-8所示,由于所述弱化结构6是对所述调节机构1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零件的局部区域的壁厚打薄,因此所述弱化结构6由原先刚性结构变为具有弹性变形的柔性结构,并且能够实现该位置区域结构能围绕被打薄处(即弱化结构6)的中心轴线转动,由此实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围绕上述中心轴线的转动运动,对整个调节系统来说实现其垂直调节功能。
进一步结合图9-10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实现的原理和调节运动进行说明,上述中心轴线在图9中示为转动轴Axis-R,所述转动轴Axis-R为所述调节机构1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实现整个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Axis-R位于所述弱化结构6的上下对称中心位置,如图10所示,所述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的中心轴线示意为移动轴Axis-M,所述移动轴Axis-M为为调节机构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移动轴,所述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为调节机构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处的球头固定杆的移动正方向,当所述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沿着所述移动轴Axis-M、并且方向为所述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进行移动时,所述调节机构1会绕着所述转动轴Axis-R以顺时针方向(本实施例的顺时针方向是基于图3的视角)转动,带动装配于所述调节机构1上的光学投射透镜4、PCBA板5绕着所述转动轴Axis-R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光学投射透镜的出光方向Direction-L会向上偏转,实现调节系统的垂直调节功能中向上调节的作用;同理,当所述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沿着所述移动轴Axis-M、并且方向为移动负方向进行移动时,所述调节机构1会绕着所述转动轴Axis-R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装配于所述调节机构1上的光学投射透镜4、PCBA板5绕着所述转动轴Axis-R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光学投射透镜的出光方向Direction-L会向下偏转,实现调节系统的垂直调节功能中向下调节的作用。
综上,所述球头固定杆8沿所述移动轴Axis-M,分别为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或移动负方向移动时,所述调节机构1会绕着所述弱化结构6的转动轴Axis-R以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出光方向Direction-L向上或下偏转,实现调节系统的垂直调节功能。
所述转动轴Axis-R和所述移动轴Axis-M最优选为互为直角关系。直角关系能最优的满足调节系统的移动端沿所述移动轴Axis-M移动时,整个调节系统能绕所述弱化结构6的所述转动轴Axis-R转动,实现调节功能。
本实施例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两个位置处的连线(即所述调节机构1的被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2的两处结构处的连线)是水平的,所述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是水平的,并且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上方位置,所述球头固定杆8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下方位置,由此实现垂直调节;另一种情况是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两个位置处的连线是水平的,但是是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下方位置,所述球头固定杆8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上方位置,同样能够实现垂直调节,由于原理和概念相似,此处不再赘述。还存在另外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两个位置处的连线是竖直的,所述弱化结构6的转动轴Axis-R是竖直的,并且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左侧位置,所述球头固定杆8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右侧位置,实现水平调节;第二种情况是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两个位置处的连线是竖直的,并且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右侧位置,所述球头固定杆8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左侧位置,实现水平调节,这两种情况虽然位置排布相较垂直调节的两种会有不同,但原理和概念仍是相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调节机构1采用非脆性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保证所述弱化结构6的具有弹性变形的柔性结构处不易断裂和失效,保证所述弱化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通过减薄零件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并且由所述弱化结构及其转动轴、配合整个调节系统运动端的零件,实现系统的水平或垂直调节功能。在固定端通过所述弱化结构实现系统调节功能,不仅省去了采用球头固定杆、球头座等额外零件,并且作为光学模块的反射碗或支架等的结构设计也更简单(本实施例中作为光学模块的支架即为所述调节机构1),无需在支架固定端得装配连接处设计类似球头座形式的结构,整个调节系统的装配链更少,整个调节系统的空间受限制性得到极大程度改善、空间灵活性更高,成本具有极大优势。
实施例二:图13-21为实施例二图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原理与第一实施例是相似的,对于相同点和原理一致点此处不再详细描述,接下来会对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进行着重说明。
如图13-15所示,带有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包括调节机构1、壳体2、散热板3、光学反射碗41、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安装逻辑和方式与第一实施例并无本质区别,仅通过两个螺钉实现调节系统和壳体在固定基点处的装配,不仅限制调节机构在固定基点处的移动,而且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结构形式、简化装配、降低成本(这些带来的有益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在第一实施例处已有具体说明)。
和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投射透镜为投射式的光学零件,本实施例的光学模块中的光学单元为光学反射碗41为反射式的光学零件;
第一实施例中作为光学模块一部分的支架与调节机构集成为一个零件,即调节机构与光学模块存在部分集成的关系,本实施例中光学模块(所述光学反射碗41、散热板3等)和所述调节机构1是完全分开和独立的,所述调节机构1为单独的零件;
第一实施例的调节机构1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是所述调节机构1的被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2的两处结构处和其之间的支架结构,本实施例的调节机构1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是所述调节机构1的被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2的两处结构处,由于本实施例的弱化结构和所述调节机构与壳体的装配结构是分开的,因此和第一实施例不同点为固定基点仅为上述的两个装配位置。
如图16-19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同样具有弱化结构,但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弱化结构是连续的且一体的,本实施例的弱化结构分别位于分开的且不连续的两处位置,即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左上侧的弱化结构一6’和右上侧的弱化结构二6’’,所述弱化结构一6’和所述弱化结构二6’’通过减薄所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零件的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并由此实现本实施例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的绕转动轴Axis-R转动运动,进行实现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
所述弱化结构一6’的上下中心轴线和所述弱化结构二6’’的上下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更优选为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20所示的转动轴Axis-R),
所述弱化结构一6’和所述弱化结构二6’’都是各自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进行减薄结构实现结构弱化,结合图18的D-D剖视图可见,弱化结构一的前侧打薄位置6’1和弱化结构一的后侧打薄位置6’2分别对所述弱化结构一6’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此结构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实现弱化目的;结合19的E-E剖视图可见,弱化结构二的前侧打薄位置6’’1和弱化结构二的后侧打薄位置6’’2分别对所述弱化结构二6’’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此结构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实现弱化目的。
同第一实施例一样,本实施例的弱化结构一6’和弱化结构二6’’由原先刚性结构变为具有弹性变形的柔性结构,并且能够实现该位置区域结构能围绕被打薄处的中心轴线转动,实现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围绕上述中心轴线的转动运动,对整个调节系统来说实现其垂直调节功能。
本实施例的弱化结构是位于分开的且不连续的两处结构位置,相较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续的弱化结构的好处是,当空间不足或装配存在干涉问题时本实施例的分开的且不连续的弱化机构能够解决空间和装配问题,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具有更高的空间灵活性和装配灵活性。
所述弱化结构一6’和所述弱化结构二6’’的上下中心轴线位于转动轴Axis-R
如图21,在调节功能实现原理上和第一实施例是一样的,所述球头固定杆8沿所述移动轴Axis-M,分别为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或移动负方向移动时,所述调节机构1会绕着转动轴Axis-R以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出光方向Direction-L向上或下偏转,实现调节系统的垂直调节功能,此处和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为:
第一实施例中转动轴Axis-R为所述弱化结构6的上下中心轴线,本实施例中转动轴Axis-R为所述弱化结构一6’的上下中心轴线和所述弱化结构二6’’的上下中心轴线的连线;
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1的转动会带动光学投射透镜4、PCBA板5绕转动轴Axis-R转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1光学反射碗41、散热板3绕转动轴Axis-R转动(这一点仅为光学模块的投射式和反射式的不同,大概念上并无区别)。
本实施例的所述转动轴Axis-R和所述移动轴Axis-M同样最优选为互为直角关系。
和第一实施例一样,通过Axis-R的水平或竖直的设计、所述球头固定杆8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下方或上方位置,能够实现垂直调节或水平调节。
所述调节机构1采用非脆性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保证所述弱化结构一6’和所述弱化结构二6’’的具有弹性变形的柔性结构处不易断裂和失效,保证所述弱化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同样通过减薄零件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并且由所述弱化结构及其转动轴、配合整个调节系统运动端的零件,实现系统的水平或垂直调节功能。如第一实施例一样能够省零件和成本,简化设计结构,优化装配链。
区别于第一实施例的投射式光学系统,本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反射式光学系统;区别于第一实施例调节机构与光学模块存在部分集成关系,本实施例光学模块和调节机构是完全分开和独立,由此带来的好处为通过控制光学模块和调节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提高车灯调节系统的灵活性;区别于第一实施例的连续的弱化结构,当空间不足或装配存在干涉问题时本实施例的分开的且不连续的弱化机构能够解决空间和装配问题,具有更高的空间灵活性。

Claims (10)

1.一种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机构(1)、壳体(2)、光源模块、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和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光源模块和调节机构(1)装配,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的球头端和调节机构(1)的运动基点处结构对配,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的另一端装配于壳体(2);调节机构(1)的固定基点处通过螺钉一(71)和螺钉二(72)固定装配于壳体(2),其中,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具有弱化结构(6),弱化结构(6)是通过减薄调节机构(1)在作为固定基点的位置处零件的局部区域结构,实现结构弱化;
还包括有转动轴Axis-R,转动轴Axis-R为调节机构(1)的作为固定基点位置处实现整个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的转动轴,转动轴Axis-R位于弱化结构(6)的上下对称中心位置;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球头固定杆(8)的中心轴线示意为移动轴Axis-M,移动轴Axis-M为调节机构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的移动轴;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为调节机构(1)的作为运动基点位置处的球头固定杆的移动正方向;
当球头固定杆(8)沿移动轴Axis-M,分别为移动正方向Direction-M或移动负方向移动时,调节机构(1)会绕着弱化结构(6)的转动轴Axis-R以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装配于调节机构(1)上的光源模块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出光方向Direction-L向上或下偏转,实现调节系统的垂直调节功能的向上或向下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6)包括弱化结构区域一(61)、弱化结构区域二(62)和弱化结构区域三(63),其中弱化结构区域一(61)和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二(62)都是各自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进行减薄结构实现结构弱化,弱化结构区域三(63)在弱化结构区域一(61)和弱化结构区域二(62的减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中间挖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区域一(61)具有前侧打薄位置一(611)和后侧打薄位置一(612),前侧打薄位置一(611)和所述后侧打薄位置一(612)分别对弱化结构区域一(61)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其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的特点,实现弱化目的;弱化结构区域二(62)具有前侧打薄位置二(621)和后侧打薄位置二(622),前侧打薄位置二(621)和后侧打薄位置二(622)分别对弱化结构区域二(62)的前后两侧进行结构打薄,仅留下中间区域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其壁厚小于上下两端结构壁厚的特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Axis-R和所述移动轴Axis-M互为直角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是水平的或竖直的,当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是水平的、且位于调节机构(1)的上方或下方位置,相对应的球头固定杆(8)位于调节机构(1)的下方或上方位置,实现系统的垂直调节;当所述弱化结构的转动轴Axis-R是竖直的、且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左侧或右侧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球头固定杆(8)位于所述调节机构(1)的右侧或左侧位置,实现系统的水平调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散热板(3)、PCBA板(5)及投射式或反射式的光学零件;当为投射式的光源模块时,光学零件为光学投射透镜(4);当为反射式的光源模块时,光学零件为光学反射碗(4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与光学模块是完全分开和独立的,调节机构(1)为单独的零件;或者调节机构(1)与光学模块存在部分集成的关系,调节机构(1)和作为光学模块一部分的零件集成为一个零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6)是连续的且一体的,或者弱化结构(6)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是分别位于分开的且不连续的至少两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弱化结构(6)是分别位于分开的且不连续的至少两处位置时,至少两个的弱化结构(6)的上下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至少两个的上下中心轴线的连线为转动轴Axis-R;当弱化结构(6)是连续的且一体的,转动轴Axis-R位于弱化结构(6)的上下中心轴线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采用非脆性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保证所述弱化结构(6)不易断裂和失效,保证可靠性。
CN202022695368.8U 2020-11-19 2020-11-19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Active CN214147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5368.8U CN214147740U (zh) 2020-11-19 2020-11-19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5368.8U CN214147740U (zh) 2020-11-19 2020-11-19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7740U true CN214147740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5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5368.8U Active CN214147740U (zh) 2020-11-19 2020-11-19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7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6933B2 (en) Multi-function LED headlamp
EP0238007B1 (en) Motor vehicle lighting assembly
WO2021103923A1 (zh) 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JP3215982U (ja) 前照灯
EP1954978B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recting light
US10302269B2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with passage in housing
KR102610227B1 (ko) 전조등 광학 소자, 전조등 모듈, 차량용 램프 및 차량
EP0238008B1 (en) Motor vehicle headlight module
CN214147740U (zh)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CN208442758U (zh) 一种远近光一体的led汽车灯
CN112377873A (zh) 带有车灯弱化结构的调节机构的系统
JP2003081154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ランプユニット
WO2022052511A1 (zh) 一种车辆前照灯光学系统、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JP3154936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13630272U (zh) 一种led双曲面反射碗远近光灯
CN209857001U (zh) 一种车灯聚光器的安装装置
CN105864727A (zh) 一种led光源的摩托车用反射式远近光组合灯结构
CN110861573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照灯的遮光机构及包含其的前照灯
CN106240442B (zh) 一种电机式光型变换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130838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照灯的遮光机构及包含其的前照灯
CN218914682U (zh) 一种出光与调节一体的车灯用多功能反射器
CN218095742U (zh) 一种led车灯
CN213207710U (zh) 一种双光透镜
CN220321117U (zh) 照明模组及车灯
CN218626578U (zh) 车辆前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