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3655U -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3655U
CN214143655U CN202022650607.8U CN202022650607U CN214143655U CN 214143655 U CN214143655 U CN 214143655U CN 202022650607 U CN202022650607 U CN 202022650607U CN 214143655 U CN214143655 U CN 214143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ile
space
plug connector
plug
mod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06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武
李琳琪
罗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6506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3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3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3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属于水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容置空间,其由第一板桩和第二板桩相连构成;插接结构,其位于容置空间内;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其与第一板桩相连;第二插接件,其与第二板桩相连。本方案第一板桩和第二板桩通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插接结构相连,插接结构位于容置空间内使得其不与阻隔液体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连接造成的破损处与阻隔液体接触而导致腐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背景技术
板桩是指打/振入地基内以抵抗水平方向的压力及水压力的板型桩,其在水利工程中多用于围堰或防渗。现有技术中的板桩分为两种,一种板桩多采用混凝土材料,其自身具有一定厚度,且在端部由其自身形成有用于相互插接的凸起和凹槽,这种板桩在使用时由于自身重量较大,所以容易产生下渗,此外其还因为自身重量较大而不便于运输,因此用于水利工程上的板桩多采用另一种形式,其多为钢结构,在板桩端部设有用于减轻其自身重量的空间,该空间两侧的板桩本体设置成弯折状或突出状,当板桩构成板桩墙时,相邻板桩通过端部的弯折状本身或与突出状及弯折状适配的异形连接件相连,并使相邻板桩的空间相合,然后向其内灌浆以形成板桩墙,但是这种板桩形成的板桩墙由于连接结构部分位于板桩墙的外壁,而插接相连时由于摩擦或碰撞必然会导致该处的防腐涂层受损,因此其在使用时,与阻隔液体接触的连接处容易产生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板桩由于连接结构与阻隔液体接触,连接过程造成的受损处容易被腐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板桩,包括:
容置空间,其由第一板桩和第二板桩相连构成;
插接结构,其位于容置空间内;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
第一插接件,其与第一板桩相连;
第二插接件,其与第二板桩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插接空间,其用于容置并限定第二插接件一端。
可选地,所述插接空间的截面为圆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件为由横板和竖板连接形成的T形条形结构,所述竖板用于插入插接空间,且第一插接件设有用于插接所述横板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开口与所述横板的厚度适配。
可选地,所述插接空间和第二插接件两者其一设有用于阻挡插接空间和第二插接件两者另一沿插接方向移动的限位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板桩之间设有第一加固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件与第二板桩之间设有第二加固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桩和所述第二板桩均为H型钢。
一种板桩墙,包括:上述的组合式板桩;所述容置空间内灌有浆液。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板桩,包括容置空间,其由第一板桩和第二板桩相连构成;插接结构,其位于容置空间内;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其与第一板桩相连;第二插接件,其与第二板桩相连。
第一板桩和第二板桩通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插接结构相连,插接结构位于容置空间内使得其不与阻隔液体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连接造成的破损处与阻隔液体接触而导致腐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板桩,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插接空间,其用于容置并限定第二插接件一端;所述插接空间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插接件为由横板和竖板连接形成的T形条形结构,所述竖板用于插入插接空间,且第一插接件设有用于插接所述横板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横板的厚度适配。
第一插接件的插接空间和开口对第二插接件起到限定作用,防止第二插接件与第一插接件产生除插接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上的较大位移或转动,进而防止第一板桩和第二板桩脱离,同时插接空间和开口起到插接的导向作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板桩,所述插接空间和第二插接件两者其一设有用于阻挡插接空间和第二插接件两者另一沿插接方向移动的限位件。
限位件可以防止在后打入地基的第一板桩或第二板桩比在先打入地基的另一板桩更深,进而起到使第一板桩和第二板桩高度平齐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桩墙,包括上述的组合式板桩;所述容置空间内灌有浆液。
本方案的板桩墙由多个组合式板桩相连形成,其加工和安装过程简单,且插接结构位于容置空间内使得其不与阻隔液体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板桩墙的连接处与阻隔液体接触导致腐蚀,进而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一加固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一加固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二插接件和第二加固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二插接件和第二加固件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板桩;2.第二板桩;3.第一插接件;4.第二插接件;5.容置空间;6.第一加固件;7.第二加固件;8.限位件;9.竖板;10.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竖直”、“水平”、“横”、“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板桩,如图1-图5所示,包括由第一板桩1和第二板桩2相连构成的容置空间5,本实施例的第一板桩1和第二板桩2均为H型钢,用于连接第一板桩1和第二板桩2的插接结构位于容置空间5内,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3和第二插接件4。
第一插接件3为圆形筒状结构,并设有沿插接方向设置的开口,本实施例的第一插接件3可由镀锌圆管直接开口制成,圆形筒状结构构成插接空间,其底部设有作为限位件8的底板,第一插接件3与第一板桩1的横向板相连,第一插接件3还通过作为第一加固件6的板件与第一板桩1的竖向板相连,第一加固件6与第一板桩1的横向板平行。
第二插接件4为由横板10和竖板9连接形成的T形条形结构,竖板9用于插入插接空间,并受到第一插接件3的圆形筒状结构限定,防止其在插接空间产生沿除插接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上的较大位移,横板10用于插入开口,且开口与所述横板10的厚度适配,用于防止第二插接件4产生相对于第一插接件3的较大转动,横板10端部与第二板桩2的竖向板相连,且横板10中部还通过作为第二加固件7的板件与第二板桩2的横向板相连。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板桩墙,其由多个组合式板桩相连而成,且在容置空间5内和插接空间内均灌有浆液;其制作过程为:首先将第一板桩1打/振入地基,然后将第二板桩2的横板10对准开口,并将第二板桩2的竖板9对准插接空间,然后将第二板桩2打振入地基,使第一插接件3与第二插接件4插接,并同时使第一板桩1和第二板桩2的端部贴合,此过程中限位件8对第二插接件4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第二板桩2比第一板桩1打/振入更深,然后向插接空间和容置空间5内灌浆,进一步还可以将第一板桩1和第二板桩2进行焊接,完成板桩墙的制作。由于第一插接件3和第二插接件4的结构简单,因此施工者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对H型钢进行改装以形成组合式板桩。
作为上述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作为限位件8的板件位于第二插接件4底部,施工时首先将第二板桩2打/振入地基。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插接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其也可以是两个弯曲或折弯的插接件。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第一插接件3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其截面可以是菱形,也可以是椭圆形。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第二插接件4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其端部也可以是与插接空间适配的形状,例如截面为圆形、椭圆形、菱形。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置空间(5),其由第一板桩(1)和第二板桩(2)相连构成;
插接结构,其位于容置空间(5)内;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
第一插接件(3),其与第一板桩(1)相连;
第二插接件(4),其与第二板桩(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3)包括:插接空间,其用于容置并限定第二插接件(4)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空间的截面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4)为由横板(10)和竖板(9)连接形成的T形条形结构,所述竖板(9)用于插入插接空间,且第一插接件(3)设有用于插接所述横板(10)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所述横板(10)的厚度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空间和第二插接件(4)两者其一设有用于阻挡插接空间和第二插接件(4)两者另一沿插接方向移动的限位件(8)。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3)与第一板桩(1)之间设有第一加固件(6)。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4)与第二板桩(2)之间设有第二加固件(7)。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桩(1)和所述第二板桩(2)均为H型钢。
10.一种板桩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板桩;所述容置空间(5)内灌有浆液。
CN202022650607.8U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Active CN214143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0607.8U CN214143655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0607.8U CN214143655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3655U true CN214143655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0607.8U Active CN214143655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3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48056A1 (ko) 가시설용 차수식 흙막이 구조체와 그 시공방법
CN210315571U (zh) 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2270904U (zh) 一种咬合桩的横向连接结构
KR101232604B1 (ko) 강재토류판을 이용한 흙막이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4143655U (zh) 一种组合式板桩及板桩墙
KR101136240B1 (ko) 거푸집 및 지하외벽 수직철근 겸용 철재수직토류판과 그 지지구조
CN201874008U (zh) 非连续混凝土灌注桩墙结构
CN105544559A (zh) 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基坑支护的结构及方法
CN210917325U (zh) 一种桩身设有横梁的抗滑桩
JP2011111871A (ja) 鋼管矢板の継手構造および鋼管矢板基礎
KR200238747Y1 (ko) 보강토 옹벽 축조용 앵커 블록
CN210766735U (zh) 适用于市政建筑基坑施工的钢板桩
CN208517948U (zh) 一种插板式基坑支护架
KR200369479Y1 (ko) 흙막이용 패널
KR200263964Y1 (ko) 조립식 pc콘크리트 패널을 이용한 옹벽
CN109137932B (zh) 工字钢与u型钢板桩相咬合的装配式复合围护桩
KR100724781B1 (ko) 흙막이 판
CN213476913U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KR100679736B1 (ko) 판넬식 블록 및 그를 가지는 옹벽
CN218541128U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处模板连接加固结构
CN219825297U (zh)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CN217710561U (zh) 一种砼预制桩与塑钢板桩连接式护岸结构
JPS6228245B2 (zh)
CN218102524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的预制电缆沟
CN216238482U (zh) 一种组合式钢板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