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8760U - 一种搬运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搬运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38760U
CN214138760U CN202023085289.1U CN202023085289U CN214138760U CN 214138760 U CN214138760 U CN 214138760U CN 202023085289 U CN202023085289 U CN 202023085289U CN 214138760 U CN214138760 U CN 214138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loading platform
trolley
slid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52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良
宣超
赵宇浩
邹明甫
李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yuan F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yuan F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yuan F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yuan F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52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38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38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38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搬运小车,包括动力小车、装载平台、夹爪组件和提升机构;装载平台在动力小车的前后方向自下而上倾斜布置,且装载平台上设置有自下而上延伸布置的滑轨;夹爪组件包括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设置在滑动部的前端的两个摆臂、两个摆臂的自由端连接有钢丝绳和用于驱动两个摆臂的自由端以相互靠拢并向上提升的方式摆动的驱动器;提升机构设置在装载平台上且用于驱动滑动部沿滑轨运动。采用上述搬运小车进行操作,牲畜死尸捆绑、装车和搬运时,仅需控制搬运小车进行操作即可,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搬运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牲畜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搬运小车。
背景技术
在家畜饲养中,比如猪饲养生产过程中,育肥猪会有非正常死亡的现象,为了降低生物安全风险,需要及时把死猪从猪圈里清理出来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育肥猪重量大,工人在搬运时需用生物安全袋将死猪套袋,然后用钢丝绳将死猪捆好,然后用推车拉走,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此外,牛、羊等牲畜在饲养过程中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牲畜死亡后自饲养圈中搬运走的过程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搬运小车,以解决牲畜死亡后自饲养圈中搬运走的过程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搬运小车,包括动力小车、装载平台、夹爪组件和提升机构;
所述装载平台在所述动力小车的前后方向自下而上倾斜布置,且所述装载平台上设置有自下而上延伸布置的滑轨;
所述夹爪组件包括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设置在所述滑动部的前端的两个摆臂、两个所述摆臂的自由端连接有钢丝绳和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摆臂的自由端以相互靠拢并向上提升的方式摆动的驱动器;
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装载平台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滑轨运动。
优选地,所述滑动部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摆动支座,两个所述摆臂分别通过摆轴与对应侧的所述摆动支座铰接,且所述摆轴均向所述滑动部的外侧倾斜布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器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和运动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运动部与两个所述摆臂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运动部相对所述固定部直线运动能够带动两个所述摆臂摆动。
优选地,所述摆臂为空心杆结构,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自对应侧的所述摆臂的自由端穿入并在所述摆臂的根部穿出,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均与所述运动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装载平台上的输送带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运动的提升电机,所述滑动部固定在所述输送带上。
优选地,所述滑轨为设置于所述装载平台两侧的光轴,所述滑动部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光轴滑动配合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装载平台的延伸下端的位置设置有血水盒。
优选地,所述装载平台的骨架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架体,所述动力小车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支座,所述支架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体与所述安装支座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支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架体相对所述安装支座转动的限转结构。
优选地,所述动力小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的行走轮、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的动力系统;所述行走轮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前轮传动连接,所述后轮为万向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后轮传动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后轮转向的转向车把;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电池和与所述电池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前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搬运小车,包括动力小车、装载平台、夹爪组件和提升机构;装载平台在动力小车的前后方向自下而上倾斜布置,且装载平台上设置有自下而上延伸布置的滑轨;夹爪组件包括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设置在滑动部的前端的两个摆臂、两个摆臂的自由端连接有钢丝绳和用于驱动两个摆臂的自由端以相互靠拢并向上提升的方式摆动的驱动器;提升机构设置在装载平台上且用于驱动滑动部沿滑轨运动。该搬运小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牲畜饲养圈中出现牲畜死尸需要搬走时,仅需将搬运小车运动至牲畜死尸前,将夹爪组件上的两个摆臂撑开,此时钢丝绳处于收紧绷直状态,搬运小车正对牲畜死尸的头部前进将钢丝绳推到牲畜死尸的脖颈下方,然后通过驱动器驱动两个摆臂的自由端相互靠拢并向上提升,从而使钢丝绳锁住牲畜死尸的脖颈,而后通过提升机构对滑动部进行提升操作,使滑动部沿装载平台上的滑轨滑动,随着滑动部的滑动,滑动部上的夹爪组件就会提拉牲畜死尸整体沿装载平台向上滑动提升,直至提升至牲畜死尸整体位于装载平台上时,可以驱动动力小车执行搬运操作。采用上述搬运小车进行操作,牲畜死尸捆绑、装车和搬运时,仅需控制搬运小车进行操作即可,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搬运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搬运小车将钢丝绳位于牲畜死尸脖颈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摆臂提升并靠拢将钢丝绳锁紧于牲畜死尸的脖颈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部带动牲畜死尸整体上滑提升至装载平台指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图7中,
动力小车1、安装支座1a、车架1b、行走轮1c、前轮1c1、后轮1c2、转向车把1d、电池1e、装载平台2、滑轨2a、血水盒2b、支架体2c、夹爪组件3、滑动部3a、摆臂3b、钢丝绳3c、驱动器3d、摆动支座3e、滑块3f、输送带4a、提升电机4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搬运小车,以解决牲畜死亡后自饲养圈中搬运走的过程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若涉及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若涉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搬运小车,包括动力小车1、装载平台2、夹爪组件3和提升机构;装载平台2在动力小车1的前后方向自下而上倾斜布置,且装载平台2上设置有自下而上延伸布置的滑轨2a;夹爪组件3包括与滑轨2a滑动配合的滑动部3a、设置在滑动部3a的前端的两个摆臂3b、两个摆臂3b的自由端连接有钢丝绳3c和用于驱动两个摆臂3b的自由端以相互靠拢并向上提升的方式摆动的驱动器3d;提升机构设置在装载平台2上且用于驱动滑动部3a沿滑轨2a运动。
该搬运小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牲畜饲养圈中出现牲畜死尸需要搬走时,仅需将搬运小车运动至牲畜死尸前,将夹爪组件上的两个摆臂撑开,此时钢丝绳处于收紧绷直状态,搬运小车正对牲畜死尸的头部前进将钢丝绳推到牲畜死尸的脖颈下方,然后通过驱动器驱动两个摆臂的自由端相互靠拢并向上提升,从而使钢丝绳锁住牲畜死尸的脖颈,而后通过提升机构对滑动部进行提升操作,使滑动部沿装载平台上的滑轨滑动,随着滑动部的滑动,滑动部上的夹爪组件就会提拉牲畜死尸整体沿装载平台向上滑动提升,直至提升至牲畜死尸整体位于装载平台上时,可以驱动动力小车执行搬运操作。采用上述搬运小车进行操作,牲畜死尸捆绑、装车和搬运时,仅需控制搬运小车进行操作即可,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牲畜死尸具体可以是死猪,也可以是死羊,还可以是死牛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滑动部3a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摆动支座3e,两个摆臂3b分别通过摆轴与对应侧的摆动支座3e铰接,且摆轴均向滑动部3a的外侧倾斜布置。通过将摆臂设置在摆动支座上并且摆轴向滑动部的外侧倾斜布置,使得驱动器仅需驱动摆臂摆动即可实现两个摆臂的自由端相互靠近并向上提起,驱动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实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摆动支座上设置倾斜摆轴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摆动结构,比如摆臂与摆动支座采用球铰连接,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摆臂提升,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摆臂靠拢的方式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配置。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当摆臂通过摆轴设置在摆动支座上时,上述驱动器3d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和运动部,固定部设置在滑动部3a上,运动部与两个摆臂3b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运动部相对固定部直线运动能够带动两个摆臂3b摆动。通过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继而连接件拉动摆臂摆动,该种结构形式简单且易于实现。需要说明的是,该直线驱动机构具体可以采用电动推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丝杠的方式等,只要能够实现直线驱动即可,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件可以采用杆状件,也可以采用板状件,还可以采用钢丝绳,当采用钢丝绳时,上述摆臂3b可以设计成空心杆结构,钢丝绳3c的两端分别自对应侧的摆臂3b的自由端穿入并在摆臂3b的根部穿出,钢丝绳3c的两端均与运动部固定连接。通过钢丝绳摆杆的方式,当运动部带动钢丝绳的两端运动时,不仅能够实现两个摆臂的靠拢和提升,而且会随着运动部对钢丝绳的两端的拉紧运动,使得钢丝绳在靠拢的两个摆臂的自由端的长度逐渐变短,继而能够使得钢丝绳对牲畜死尸的脖颈的锁紧力更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提升机构具体可以包括形成于装载平台2上的输送带4a和用于驱动输送带4a运动的提升电机4b,滑动部3a固定在输送带4a上。通过提升电机驱动输送带运动,继而实现滑动部的上滑运动带动牲畜死尸整体向装载平台的上端滑动。需要说明的是,该种提升机构的结构形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直接采用电机驱动牵引绳索,牵引绳索与滑动部固定连接的方式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滑轨2a的设置方式,具体可以为设置于装载平台2两侧的光轴,滑动部3a的两侧设置有与光轴滑动配合的滑块3f。通过将滑轨设计成光轴并且位于装载平台的两侧位置,使得滑轨的布置更加方便,且易于实现安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将滑轨布置在装载平台的中间位置,只不过存在牲畜死尸的上滑有可能会污染滑轨,导致滑轨运动不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避免牲畜死尸在搬运过程中,有血水等流到其他区域,在装载平台2的延伸下端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有血水盒2b。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装载平台2的骨架底部还可以固定设置有支架体2c,动力小车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支座1a,支架体2c安装在安装支座1a上。通过设计支架体与安装支座的配合结构,使得装载平台与动力小车支架的安装更加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支架体2c与安装支座1a具体可以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且安装支座1a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支架体2c相对安装支座1a转动的限转结构。通过销轴和限转的安装方式使得支架体与安装支架的安装更加方便,而且方便根据需要对支架体的角度进行微调。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限转结构,还可以替换成连接于装载平台骨架与动力小车之间的伸缩机构,比如直线驱动缸或丝杠机构等,通过调节伸缩机构的伸缩量即可调节整个装载平台的倾斜角度,调节更加方便。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该动力小车1具体可以包括车架1b、设置于车架1b下方的行走轮1c、设置在车架1b上且用于驱动行走轮1c的动力系统。其中,行走轮1c具体包括前轮1c1和后轮1c2;而动力系统可以设计成与前轮1c1传动连接的方式,后轮1c2设计成万向轮,车架1b上还设置有与后轮1c2传动连接且用于控制后轮1c2转向的转向车把1d,通过转动车把1d可以方便操作工人控制搬运小车的行进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动力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设置在车架1b上的电池1e和与电池1e连接且用于驱动前轮1c1转动的驱动电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搬运小车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小车(1)、装载平台(2)、夹爪组件(3)和提升机构;
所述装载平台(2)在所述动力小车(1)的前后方向自下而上倾斜布置,且所述装载平台(2)上设置有自下而上延伸布置的滑轨(2a);
所述夹爪组件(3)包括与所述滑轨(2a)滑动配合的滑动部(3a)、设置在所述滑动部(3a)的前端的两个摆臂(3b)、两个所述摆臂(3b)的自由端连接有钢丝绳(3c)和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摆臂(3b)的自由端以相互靠拢并向上提升的方式摆动的驱动器(3d);
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装载平台(2)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滑动部(3a)沿所述滑轨(2a)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3a)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摆动支座(3e),两个所述摆臂(3b)分别通过摆轴与对应侧的所述摆动支座(3e)铰接,且所述摆轴均向所述滑动部(3a)的外侧倾斜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3d)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和运动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滑动部(3a)上,所述运动部与两个所述摆臂(3b)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运动部相对所述固定部直线运动能够带动两个所述摆臂(3b)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3b)为空心杆结构,所述钢丝绳(3c)的两端分别自对应侧的所述摆臂(3b)的自由端穿入并在所述摆臂(3b)的根部穿出,所述钢丝绳(3c)的两端均与所述运动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装载平台(2)上的输送带(4a)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4a)运动的提升电机(4b),所述滑动部(3a)固定在所述输送带(4a)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a)为设置于所述装载平台(2)两侧的光轴,所述滑动部(3a)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光轴滑动配合的滑块(3f)。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平台(2)的延伸下端的位置设置有血水盒(2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平台(2)的骨架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架体(2c),所述动力小车(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支座(1a),所述支架体(2c)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1a)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2c)与所述安装支座(1a)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支座(1a)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架体(2c)相对所述安装支座(1a)转动的限转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小车(1)包括车架(1b)、设置于所述车架(1b)下方的行走轮(1c)、设置在所述车架(1b)上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1c)的动力系统;所述行走轮(1c)包括前轮(1c1)和后轮(1c2),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前轮(1c1)传动连接,所述后轮(1c2)为万向轮,所述车架(1b)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后轮(1c2)传动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后轮(1c2)转向的转向车把(1d);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1b)上的电池(1e)和与所述电池(1e)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前轮(1c1)转动的驱动电机。
CN202023085289.1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搬运小车 Active CN214138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5289.1U CN214138760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搬运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5289.1U CN214138760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搬运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38760U true CN214138760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5289.1U Active CN214138760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搬运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38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6912B (zh) 便携式的装卸搬运一体化越障小车
CN214138760U (zh) 一种搬运小车
CN210315156U (zh) 一种路缘石安装车
CN206004212U (zh) 一种电杆自行攀爬检修平台
CN214421720U (zh) 三自由度抓手的自动化搬运机器人
CN107344703B (zh) 一种便携式装卸车
US7798344B2 (en) Tarping system
CN116252841A (zh) 电缆盘搬运放线装置
CN113242729B (zh) 用于滚动物体的可移除的电力推进系统
CN108216328B (zh) 用于轮胎吊具搬运的机动推车
CN111332991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电动转运吊车
CN210102875U (zh) 一种汽车座椅跨线搬运设备
US7594791B1 (en) Container handling system
CN210912516U (zh) 一种助力搬运车
CN214775939U (zh) 一种易于取用的电线杆牵引炮车
CN211895818U (zh) 一种可折叠自动拉猪车
CN214875029U (zh) 一种多功能推车
CN213831781U (zh) 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小型运输车
CN218805845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20010952U (zh) 一种转运机构及铺设小车
CN216424191U (zh) 一种用于实验室样品运输的多功能遥控接样车
CN219098662U (zh) 一种棉包搬运小车
CN220262820U (zh) 一种仓储货物搬运装置
CN219136165U (zh) 一种货物起吊龙门架
CN217921337U (zh) 一种基于铲车运输的翻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