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8194U -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8194U
CN214128194U CN202022682643.2U CN202022682643U CN214128194U CN 214128194 U CN214128194 U CN 214128194U CN 202022682643 U CN202022682643 U CN 202022682643U CN 214128194 U CN214128194 U CN 214128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assembly
cover
lid
pot cov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826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826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8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8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8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其中,所述可立的锅盖组件包括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偏离所述锅盖组件的中心线,所述盖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部,所述第一端部距离所述重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距离所述重心线的距离,且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锅盖组件竖立的支撑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立的锅盖组件具有便于取放、散热效果好、符合人体工学、结构紧凑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烹饪器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其也凭借着具有使用方便、智能化烹饪、安全卫生、节能等优点而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现有中的烹饪器具,以空气炸锅为例,区别于原有通过油炸的方式来烹饪食材,空气炸锅使用空气作为热量传递载体,有效降低食材含油量,为人们提高较为健康的炸制食品。空气炸锅一般包括锅盖组件和锅体,锅盖组件上集成有加热装置、风机等零部件,导致锅盖组件承受的负载较大,相应的重量也有很大的提升,因此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空气炸锅的锅盖组件和锅体采用可分离式的设计,以规避采用翻盖形式带来的锅盖组件和锅体铰接处的应力集中、重心不稳等技术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诸如此类的锅盖组件和锅体分离式设计仍存在下述缺陷:
在烹饪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内,锅盖组件上的加热组件仍处于一个高温状态,当把锅盖组件平放至烹饪工作台或者桌面上时,台面或者桌面易被高温烫伤,而且也不利于锅盖组件的散热;
受限于锅盖组件的空间结构、使用工况以及安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难以设置便于观察烹饪状态的可视化区域;
为便于将锅盖组件从锅体上取出,对锅盖把手的结构、位置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亟需发明一种具有便于取放、散热效果好、符合人体工学、结构紧凑等优点的新型锅盖组件以及安装有该新型锅盖组件的烹饪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包括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偏离所述锅盖组件的中心线,所述盖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部,所述第一端部距离所述重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距离所述重心线的距离,且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锅盖组件竖立的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立的锅盖组件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反射罩和位于所述反射罩上方的冷却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反射罩内,所述盖体还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冷风口以及与所述反射罩内部连通的热风口;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热风口相邻的第一支撑筋,以及与所述冷风口相邻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热风口,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冷风口。
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或者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相互配合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三角支撑。
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平面三角支撑。
所述盖体包括顶盖,所述冷风口设置于所述顶盖,所述第二支撑筋围绕所述冷风口设置,所述盖体还包括位于所述顶盖下方的上盖,所述热风口设置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一支撑筋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上盖具有构成所述第一端部的一部分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均为斜面,且所述外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支撑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所述冷风口包括冷风入口及与所述冷风入口相邻布置的冷风出口,所述顶盖设置有分隔所述冷风入口和冷风出口的分隔筋。
所述盖体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还包括外视窗以及位于所述盖体内的内视窗,所述外视窗和所述内视窗之间形成可视腔,所述可视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
所述盖体的顶部内凹形成用于握持的把手腔,所述把手腔的中心线位于所述重心线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把手腔具有朝向所述重心线延伸以形成置手空间的延伸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可取放地置于所述锅体,以打开或盖合所述烹饪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支撑部,通过支撑部能够支撑所述锅盖组件竖立,相较于平放所述锅盖组件而言,竖放能够避免加热装置烫伤台桌面,也有利于锅盖组件向外界散热。而且,所述支撑部设置于靠近所述锅盖组件重心线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锅盖组件竖放的时候,重心降低,使得所述锅盖组件更加稳固地放置。再者,所述第一端部距离所述重心线较近,旋转竖放的过程中,整个锅盖组件的旋转角度较小,方便用户操作。此外,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的偏离中心线设置也为在所述锅盖组件上设置可视化窗口提供了让位空间,扩大了产品的使用功能,愉悦了用户体验。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所述锅盖组件上冷、热风口的设置,便于工作状态下的所述锅盖组件能够进行气流交换,而且,支撑筋的设置有助于加强所述盖体在冷、热风口处的结构强度。由于所述热风口排热风,烹饪结束后,所述热风口处有余温,所述第一支撑筋凸出于所述热风口,可避免所述锅盖组件竖放时所述热风口接触台桌面,从而对台桌面形成防护。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相互配合以形成三角支撑,并进一步地使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平面三角支撑,有利于提升所述锅盖组件竖放时的稳固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筋沿上下方向延伸,有助于加大第一支撑筋与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的稳固性。进一步地使所述上盖的外表面为斜面,方便制造时的拔模过程,提升产品优良及合格概率,同时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亦为斜面且倾斜角度与所述上盖的外表面相同,一方面方便拔模,另一方面可使所述上盖的外观看起来更加自然。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风入口和所述冷风出口相邻布置,充分利用了所述顶盖的设计空间,使得所述顶盖的结构更加紧凑。此外,通过设置分隔所述冷风入口与所述冷风出口的分隔筋,一方面对两风口进行分隔,以避免所述顶盖内经所述冷风出口吹出的气流再经所述冷风入口被重新倒吸入所述顶盖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所述顶盖的结构强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的偏离中心线设置对可视腔形成了让位,所述可视腔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从而对所述外视窗的可视区域进行了限定,相较于所述支撑部设置于第二端部的技术方案而言,在将所述锅盖组件旋转竖放的过程中,避免了用户触及所述外视窗,从而可防止烫伤,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本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锅盖组件的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盖体,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支撑部,131第一支撑筋,132第二支撑筋,14顶盖,141冷风口,1411冷风入口,1412冷风出口,142分隔筋,15上盖,151热风口,16可视窗,161外视窗,162内视窗,17把手腔,18中心线,19重心线;
2加热装置;
3反射罩;
4冷却腔;
5驱动电机;
6上耦合器;
7第一鼓风件;
8第二鼓风件;
9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上”、“下”、“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包括盖体1和设置于所述盖体1的加热装置2,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19偏离所述锅盖组件的中心线18,所述盖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11和所述第二端部12的侧部,所述第一端部11距离所述重心线19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12距离所述重心线19的距离,且所述第一端部11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锅盖组件竖立的支撑部13。
具体实施时,如图5所示,所述锅盖组件集成有加热装置2、位于加热装置2正上方的第一鼓风件7和第二鼓风件8、与所述第一鼓风件7和第二鼓风件8均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5。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鼓风件7和所述第二鼓风件8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风扇,也可以是风机。为方便理解,在本说明书中,靠近所述加热装置2的第一鼓风件7描述为热风鼓风件,位于所述第一鼓风件7正上方的第二鼓风件8描述为冷风鼓风件,所述第一端部11描述为盖体后端,所述第二端部描述为盖体前端。所述加热装置2呈管状环绕在所述盖体1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5的电机轴、所述热风鼓风件和所述冷风鼓风件的旋转中心,以及所述加热装置2的环绕中心均位于所述盖体1的中心线18位置处。从安全角度出发,将与控制单元和电源电性连接的所述上耦合器6设置于所述盖体后端,并依照图中所示所述盖体1的整体结构不难看出,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19向所述盖体后端偏移。
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19偏离其中心线18布置,且所述支撑部13设置于距离重心线19较近的所述盖体后端,当将所述锅盖组件竖放时,相较于所述支撑部13设置于较远的所述盖体前端处,重心降低,使得所述锅盖组件的竖放更加稳固。且所述盖体后端距离重心线19较近,旋转竖放的过程整个旋转角度较小,方便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将所述锅盖组件竖放相较于平放而言,可避免烹饪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高温下的所述加热装置2对放置台桌面造成烫伤,且解决了热量散出慢的问题。而且,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19的偏心设置也为设计可视化的锅盖组件中的可视化窗口提供了让位空间,扩大了产品的使用功能,愉悦了用户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盖体1内设置有反射罩3和位于所述反射罩3上方的冷却腔4,所述加热装置2位于所述反射罩3内,所述盖体1还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4连通的冷风口141以及与所述反射罩3内部连通的热风口151;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热风口151相邻的第一支撑筋131,以及与所述冷风口141相邻的第二支撑筋132,所述第一支撑筋131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热风口151,所述第二支撑筋132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热风口151。具体实施时,位于所述冷却腔4中的冷风鼓风件经所述冷风口141进行气流循环,以对锅盖组件内高温状态下的所述驱动电机5、所述盖体1等进行有效散热,烹饪之后的热风经所述热风口151排出。此外,所述第一支撑筋131与所述热风口15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筋132与所述冷风口141相邻设置,有助于加强所述盖体1在所述热风口151和所述冷风口141位置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所述锅盖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且,所述热风口151排热风,烹饪结束后,所述热风口151处有余温,所述第一支撑筋131凸出于所述热风口151设置,可避免将所述锅盖组件竖放时所述热风口151接触台桌面,从而对台桌面形成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部13与所述盖体1优选为一体结构设置,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可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但对所述支撑部13的结构以及布局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13包括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132,所述第一支撑筋131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32相互配合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三角支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三角支撑结构相较于平行支撑或者不规则支撑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实施方式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支撑部13包括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131,所述第一支撑筋131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32相互配合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三角支撑。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及实施方式一中的“三角支撑”应作广义理解,其不仅指代所述第一支撑筋131与所述第二支撑筋132为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结构形式,还指所述第一支撑筋131与所述第二支撑筋132仅具有三角的位置关系。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筋131的外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筋132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平面三角支撑。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支撑筋131与所述第二支撑筋132的外端面同一平面设置能够更好的适配放置于较为平整的台桌面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所述锅盖组件竖放时的稳固性。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个优选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盖体1包括顶盖14,所述冷风口141设置于所述顶盖14,所述第二支撑筋132围绕所述冷风口141设置,相较于仅在所述冷风口141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筋132,所述第二支撑筋132围绕所述冷风口141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所述盖体1的结构强度。所述盖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顶盖14下方的上盖15,所述热风口151设置于所述上盖15,所述第一支撑筋131沿上下方向延伸,可以想象,沿所述上盖15的弧形外周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筋131,难以与所述第二支撑筋132配合形成平面支撑,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筋131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既保证所述盖体1的外形美观性,也有助于加大第一支撑筋131与台桌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所述支撑部13支撑所述锅盖组件时的稳固性。
在所述盖体1包括所述顶盖14和所述上盖15的结构中,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使所述上盖15具有构成所述盖体后端的一部分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筋131的外端面均为斜面,且所述外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支撑筋13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所述上盖15的外表面为斜面,倾斜角度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工艺需求设定即可,便于其成型之后的拔模,提升产品优良及合格概率,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益。而且,也方便了与所述上盖15一体成型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筋131的拔模,同时,也可使所述上盖15的外形结构看起来更加美观自然。
在所述盖体1包括所述顶盖14和所述上盖15的结构中,如图1所示,还可进一步地使所述冷风口141包括冷风入口1411及与所述冷风入口1411相邻布置的冷风出口1412,所述顶盖14设置有分隔所述冷风入口1411和冷风出口1412的分隔筋142。相邻设置所述冷风入口1411和所述冷风出口1412能够充分利用了所述顶盖14的寸土寸金的使用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弥补将所述冷风入口1411和冷风出口1412分离式设计所带来的降低所述顶盖14的结构强度等技术问题,此外,通过分隔筋142对所述冷风出口1412和所述冷风入口1411进行分隔,一方面能够加强所述顶盖14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所述顶盖14内经所述冷风出口1412吹出的气流再经所述冷风入口1411被重新倒吸入所述顶盖14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盖体1设置有可视窗16,所述可视窗16还包括外视窗16以及位于所述盖体1内的内视窗162,所述外视窗16和所述内视窗162之间形成可视腔,所述可视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的一侧。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19偏离设置对所述可视腔形成了让位空间,且所述可视腔靠近所述盖体前端设置,便于观察食材烹饪状态,而且所述可视腔具有很好的的隔热效果,使所述外视窗16能够始终处于一个能被用户触及的温度区间,愉悦了用户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5所示,所述盖体1的顶部内凹形成用于握持的把手腔17,所述把手腔17的中心线位于所述重心线19和所述盖体后端之间,所述把手腔17具有朝向所述重心线19延伸以形成置手空间的延伸区域。具体操作时,用户将手伸入把手腔17之后只需要将所述锅盖组件沿握手方向旋转一个劣弧角度就能够实现竖放,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和用户的操作习惯。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9,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可取放地置于所述锅体9,以打开或盖合所述烹饪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便于取放所述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散热效果好、符合人体工学、结构紧凑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烹饪器具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选择性地设为空气炸锅、炒菜机、饭煲等。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包括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组件的重心线偏离所述锅盖组件的中心线,所述盖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部,所述第一端部距离所述重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距离所述重心线的距离,且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锅盖组件竖立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反射罩和位于所述反射罩上方的冷却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反射罩内,所述盖体还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冷风口以及与所述反射罩内部连通的热风口;
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热风口相邻的第一支撑筋,以及与所述冷风口相邻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热风口,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冷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或者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相互配合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三角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对所述锅盖组件形成平面三角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顶盖,所述冷风口设置于所述顶盖,所述第二支撑筋围绕所述冷风口设置,所述盖体还包括位于所述顶盖下方的上盖,所述热风口设置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一支撑筋沿上下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具有构成所述第一端部的一部分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外端面均为斜面,且所述外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支撑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风口包括冷风入口及与所述冷风入口相邻布置的冷风出口,所述顶盖设置有分隔所述冷风入口和冷风出口的分隔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还包括外视窗以及位于所述盖体内的内视窗,所述外视窗和所述内视窗之间形成可视腔,所述可视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顶部内凹形成用于握持的把手腔,所述把手腔的中心线位于所述重心线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把手腔具有朝向所述重心线延伸以形成置手空间的延伸区域。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可取放地置于所述锅体,以打开或盖合所述烹饪腔。
CN202022682643.2U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128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2643.2U CN214128194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2643.2U CN214128194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8194U true CN214128194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82643.2U Active CN214128194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8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00819U (zh) 烹饪器具
CN20897349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961552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4128194U (zh) 一种可立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0477764A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空气炸锅
CN20476519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499516U (zh) 组合式多士炉
CN2200974Y (zh) 餐桌上食物的电热保温器
CN206621269U (zh) 料理机和养生机
CN208319032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空气炸锅
CN215016297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罩体定位结构
CN201504995U (zh) 折叠式火锅烧烤台
CN108478019A (zh) 一种户外野营用组合式套装锅
CN217365466U (zh) 一种空气炸罩
CN218942963U (zh) 一种空气烘烤和加热锅煮两用式空气炸锅
CN213551170U (zh) 烹饪器具
CN218338250U (zh) 锅具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164984U (zh) 一种大视窗空气炸锅
CN213820968U (zh) 升降锅具
CN217137798U (zh) 多功能电炒锅
CN219125961U (zh) 电锅
CN21410419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588842U (zh) 具有空炸功能的多功能料理机
CN208822430U (zh) 一种户外野营用组合式套装锅
CN217937872U (zh) 一种多功能电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760 Yinhai Street,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UYA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