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3955U -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3955U
CN214123955U CN202120064200.9U CN202120064200U CN214123955U CN 214123955 U CN214123955 U CN 214123955U CN 202120064200 U CN202120064200 U CN 202120064200U CN 214123955 U CN214123955 U CN 214123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sink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management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642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焓
刘金来
王刚
苏文兵
刘璐
陆宏伟
吴振凯
郜奥林
初征
毛一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642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3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3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3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其中,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发热元器件,所述发热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封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件和柔性导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壳体,所述柔性导热件设置在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用于将所述发热元器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件。该柔性导热件能够利用自身的变形特性补偿散热件和发热元器件之间的位移变化,而不会影响到柔性导热件和发热元器件相连接的接触面,从而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有效保护。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是对电池进行管理的系统,具有量测电池电压的功能,以及控制电池温度、充放电的功能。电池管理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尤其是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体积较小的发热元器件发热后极易出现热力集中的现象,例如安装在电路板上的MOS管等发热元器件,为了保证电池管理系统的效能、寿命和可靠性,需要及时散发这些发热元器件的热量,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是利用散热片与发热元器件直接接触进行散热。但是,设置有散热片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发生烈震动、磕碰、跌落等现象时,电路板上的发热元器件的损坏概率远大于未设置散热片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发热元器件的损坏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该电池管理系统在震动环境中能够有效保护发热元器件,降低发热元器件损坏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发热元器件,所述发热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封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件和柔性导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壳体,所述柔性导热件设置在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用于将所述发热元器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件。
可选地,所述柔性导热件构造成弹性带状结构,所述柔性导热件包括第一连接段、中间带和第二连接段,所述中间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并且折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侧贴合于所述散热件,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侧贴覆于所述发热元器件。
可选地,所述柔性导热件为一体成型的石墨片,所述石墨片折弯成U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散热件构造成片状,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散热件的形状适配的开口,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并具有露出于所述壳体外的外侧面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段贴合于所述散热件的所述内侧面。
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弹性压条,所述弹性压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件的所述内侧面,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并且所述弹性压条具有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内侧面抵压的至少一个触压点,所述第一连接段夹设于所述弹性压条与所述内侧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柔性导热件构造为抵接在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的所述间隙中的弹性衬垫。
可选地,所述弹性衬垫构造为扁平片状,所述弹性衬垫的一侧表面贴覆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弹性衬垫的另一侧表面贴覆于所述发热元器件;
或者,所述弹性衬垫构造为块状,所述弹性衬垫的一侧表面贴覆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弹性衬垫的另一侧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发热元器件一一对应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发热元器件。
可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散热肋片,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形状适配的开口,所述第一散热片安装在所述开口处以具有露出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所述散热肋片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片形成为具有主体和位于该主体两侧的支脚的n型结构,所述弹性衬垫容纳进所述n型结构并位于所述主体和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在所述弹性衬垫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支脚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间隙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平行布置,所述散热肋片为单个片状结构,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布置,以使得所述散热件构造为工字型。
可选地,所述散热件上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壳体开设有允许所述散热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周缘嵌设在所述安装槽中以使所述散热件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散热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部分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构造为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状或凸点状。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包括电芯和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芯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芯的极耳上并与该极耳电连接。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柔性导热件,该柔性导热件设置在散热件和发热元器件之间,当电池管理系统受到震动、磕碰或跌落等情况而导致散热件和发热元器件之间产生微小的位移变化时,该柔性导热件能够利用自身的变形特性补偿散热件和发热元器件之间的位移变化,而不会影响到柔性导热件和发热元器件相连接的接触面,从而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有效保护。此外,柔性导热件设置在散热件和发热元器件之间的方案相对于散热件与发热元器件直接接触的方案来说,在安装连接时,柔性导热件对发热元器件造成刮伤的概率更小,有助于提高装配的成品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种示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第一种示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第一种示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第一种示例中的散热件和柔性导热件装配到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第一种示例中从另一视角观察的散热件和柔性导热件装配到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第一种示例中的散热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第二种示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的第二种示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的第二种示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的第二种示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公开的第二种示例中的散热件和柔性导热件装配到电路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电路板;3-发热元器件;4-散热件;41-外侧面;42-内侧面;43-第一散热片;44-第二散热片;441-主体;442-支脚;45-散热肋片;5-柔性导热件;51-第一连接段;52-中间带;53-第二连接段;54-弹性衬垫;6-弹性压条;61-触压点;611-第一触压点;612-第二触压点;7-散热翅片;8-电芯;81-极耳;9-极耳板;10-插头;11-按钮;12-指示灯;O-开口;T-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散热件通常由金属制成且直接与发热元器件接触,以具有较优异的导热效果;由于散热件与发热元器件之间为硬连接,在电池出现震动、跌落等情况时,散热件与发热元器件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导致发热元器件出现撕裂等损伤而失效,从而造成电路板上的发热元器件的损坏概率较高的现象。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如图1至图11所示,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壳体1、电路板2和发热元器件3,发热元器件3设置在电路板2上,电路板2封装在壳体1内,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件4和柔性导热件5,散热件4设置在壳体1上并至少部分地露出壳体1,柔性导热件5设置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用于将发热元器件3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4。
其中,散热件4至少部分地露出壳体1是指散热件4的局部或全部露出壳体1,示例地,若散热件4局部露出壳体1,即散热件4可以嵌设在壳体1上以使得部分结构位于壳体1外侧、部分结构位于壳体1内侧;若散热件4全部露出壳体1,即散热件4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或外表面,柔性导热件5的一端与发热元器件3相连,另一端穿过壳体1与散热件4相连,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此外,柔性导热件5是指受力后能够变形但又不损伤结构本身的导热件,例如,导热矽胶布、柔性导热橡胶、石墨布等,但不仅限于此。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及的发热元器件3是指电阻、电容、二极管或继电器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的电子元器件。
根据上述结构,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柔性导热件5,该柔性导热件5设置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当电池管理系统受到震动、磕碰或跌落等情况而导致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产生微小的位移变化时,该柔性导热件5能够利用自身的变形特性补偿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位移变化,而不会影响到柔性导热件5和发热元器件3相连接的接触面,从而对发热元器件3进行有效保护。此外,柔性导热件5设置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方案相对于散热件4与发热元器件3直接接触的方案来说,在安装连接时,柔性导热件5对发热元器件3造成刮伤的概率更小,有助于提高装配的成品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11详细阐述上述电池管理系统的两种示例性实施例,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两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特征可以相互借鉴和组合,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1至图6示出了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特征,其主要利用弹性带状结构作为柔性导热件5为电子元器件提供散热和保护,具体如下:
如图2至图5所示,柔性导热件5构造成弹性带状结构,该柔性导热件5包括第一连接段51、中间带52和第二连接段53,中间带52位于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之间并且折弯设置,第一连接段51的外侧贴合于散热件4,第二连接段53的外侧贴覆于发热元器件3。这里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的外侧是相对于其折弯后的构型而言的,可以理解为彼此背对的一侧。上述弹性带状结构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在电池管理系统受到震动时,该弹性带状结构能够通过自身的晃动、变形来释放冲击力,避免对发热元器件3造成冲击,从而保护发热元器件3。
可选地,上述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相连,以提高柔性导热件5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大部分发热元器件3内有电流通过,为避免与发热元器件3连接后出现漏电、短路等现象,示例地,上述柔性导热件5可以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弹性带状结构,例如导热硅胶带、导热矽胶布或石墨片等,但不仅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上述柔性导热件5也可以选用延展性较高的金属制成弹性带状结构,例如铜片、铝片或镍片等,在弹性带状结构的第二连接段53的外侧涂覆上能够导热的绝缘涂层,以能够与发热元器件3保持绝缘。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中间带52的长度大于散热件4到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间距,使得中间带52能够以折弯状态安装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示例地,柔性导热件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石墨片,石墨片折弯成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石墨片能够产生使其展平的弹性作用力,该弹性作用力能够增强石墨片的第一连接段51和散热件4之间的抵接压力,以及增强第二连接段53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抵接压力,提高石墨片设置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稳定性。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带状结构还可以弯折成S型等形状,或者,柔性导热件5也可以构造为柔性带状结构,且以松弛状态设置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
这里将结合附图2至图6介绍散热件4的结构特征,由于上述柔性导热件5构造成弹性带状结构,该弹性带状结构的长度设计较为灵活,因此不会限制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间距,即散热件4可以靠近发热元器件3布置,也可以远离发热元器件3布置。基于此,为了简化结构,散热件4可以构造成片状,壳体1开设有与散热件4的形状适配的开口O,散热件4安装在开口O处,并具有露出于壳体1外的外侧面41和位于壳体1内的内侧面42,柔性导热件5的第一连接段51贴合于散热件4的内侧面42。这样,发热元器件3的热量经由柔性导热件5传递至散热件4,散热件4通过外侧面41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散热件4上还设置有安装槽T,壳体1开设有允许散热件4露出于壳体1的开口O,开口O的周缘嵌设在安装槽T中以使散热件4固定到壳体1,通过设置安装槽T既可以限定散热件4与开口O周缘保持相对静止,又能够保证散热件4安装到壳体1上的密封性。
散热件4为片状结构,其安装槽T可以沿周缘开设为环形槽,在第一种示例中,参照图4至图6所示,该安装槽T可以靠近散热件4的内侧面42开设,以使得散热件4的内侧面42的面积小于外侧面41的面积,这样,散热件4可以单独加工后与开口O扣合,以使开口O的周缘与该安装槽T贴合。这里,散热件4可以与开口O通过过盈配合或粘接的方式保持紧密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第二种示例中,图6所示的散热件4也可以开设如图11所示的安装槽T,该安装槽T设置在散热件4的内侧面42和外侧面41之间,以使该安装槽T能够从壳体1的内侧和外侧进行止挡,稳定性强。这里,该散热件4可以通过模内注塑的加工方式与壳体1嵌连为一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散热件4露出于壳体1的部分设置有散热翅片7,散热翅片7构造为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状或凸点状。具体地,在本公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散热件4的外侧面41上设置有多个筋条状的散热翅片7,该散热翅片7平行且间隔排布,这种排布方式可以利用外界环境的风向来提高散热效率;在本公开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散热件4的外侧面41上设置有多个凸点状的散热翅片7,该凸点状的散热翅片7成阵列排布,这种排布方式可以适应多个方向的空气对流,散热效率高。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散热翅片7的排布构思,示例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应用场景中,上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安装在移动物体上,该移动物体可以是飞行器、车辆等物体,为了利用外界风力来提高散热效率,上述筋条状的散热翅片7可以沿移动物体的主要移动方向布置,以提高散热翅片7与外界空气的对流,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而对于诸如没有特定的头部和尾部的无人机等飞行器,其可以朝向任意方向飞行,则上述凸点状的散热翅片7可以在该无人机朝向多个方向移动时均能够与外界空气产生较大的对流,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上述散热件4和散热翅片7可以由铝合金、铜合金、镍合金等高导热率材料制成,但本公开不仅限于此。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导热件5的第一连接段51与散热件4的连接可靠性,如图5和图6所示,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弹性压条6,弹性压条6的一端固定在散热件4的内侧面42,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并且弹性压条6具有至少一个能够与散热件4的内侧面42抵压的至少一个触压点61,柔性导热件5的第一连接段51夹设于弹性压条6与内侧面42之间,由于柔性导热件5的第一连接段51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弹性压条6稍微弯折而产生朝向散热件4的内侧面42的法向的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能够将柔性导热件5的第一连接段51压紧到散热件4的内侧面42上,即使电池管理系统长期处于震动环境中,该弹性压条6也能维持柔性导热件5和散热件4的内侧面42之间的贴合稳定性。
示例地,如图6所示,弹性压条6呈波浪状延伸,且具有能够分别与内侧面42抵压的第一触压点611和第二触压点612,第一触压点611和第二触压点612沿弹性压条6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该弹性压条6在压紧散热件4的第一连接段51上时通过例如波浪状等构型优化其自身的弯矩,避免与散热件4相连接的一端形成应力集中,提高弹性压条6的使用寿命。应理解的是,该弹性压条6可以由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或合金制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7至图11示出了第二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特征,其主要利用弹性垫片作为柔性导热件5为电子元器件提供散热和保护,具体如下:
如图10和图11所示,散热件4与发热元器件3之间形成间隙,柔性导热件5构造为抵接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间隙中的弹性衬垫54。该弹性衬垫54是指在受力后自身能够发生变形,并在外力撤去后能够恢复其原来形状的衬垫,这样,若电池管理系统发生震动、跌落等情况而导致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出现位移差时,弹性衬垫54能够通过自身变形吸收即将施加于发热元器件3的冲量,以起到减震和缓冲作用,从而保护发热元器件3不受破坏。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衬垫54可以是由硅胶、橡胶、导热胶、硅橡胶、玻纤、聚脂基材等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导热垫,但不仅限于此。
弹性衬垫54抵接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的间隙中,其可以构造成适配该间隙空间的形状特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中,继续如图10和图11所示,弹性衬垫54构造为扁平片状,弹性衬垫54的一侧表面贴覆于散热件4,弹性衬垫54的另一侧表面贴覆于发热元器件3,以将发热元器件3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4,该弹性衬垫54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或者,在本公开的另一种示例中,弹性衬垫54构造为块状,弹性衬垫54的一侧表面贴覆于散热件4,弹性衬垫54的另一侧表面形成有与发热元器件3一一对应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发热元器件3。示例地,该弹性衬垫54可以通过具有弹性和绝缘性的导热界面材料填充在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间隙中,以形成包覆发热元器件3的弹性衬垫54,这样,能够将弹性衬垫54在变形时对发热元器件3产生的压力分散至电路板2上。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若电路板2靠近壳体1布置,则这里的散热件4可以借鉴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散热件4的构型,若电路板2与壳体1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则散热件4可以构造成能够从壳体1延伸至电路板2的构型。示例地,如图8至图11所示,散热件4包括第一散热片43、第二散热片44和散热肋片45,壳体1开设有与第一散热片43的形状适配的开口O,第一散热片43安装在开口O处以具有露出壳体1的外侧面41,散热肋片45连接在第一散热片43和第二散热片44之间,以使得第二散热片44能够靠近电路板2设置,且与电路板2上的发热元器件3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弹性衬垫54的间隙,这种布置方式能够将发热元器件3发出的热量通过弹性衬垫54传递到第二散热片44,第二散热片44将热量经由散热肋片45传递至第一散热片43并散发至壳体1外。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散热片44形成为具有主体441和位于该主体441两侧的支脚442的n型结构,弹性衬垫54容纳进n型结构并位于主体441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以保持弹性衬垫54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弹性衬垫54处于复位状态时,支脚442与电路板2的表面间隙布置,以预留出允许第二散热片44的移动空间,即当电池管理系统发生震动或跌落而导致散热件4和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位移改变时,以允许散热件4带动第二散热片44靠近电路板2移动并挤压弹性衬垫54,使弹性衬垫54发生变形实现缓冲作用。
上述支脚442可以构造成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从主体441的两侧边缘弯折而成的支脚442,也可以是垂直于主体441靠近电路板2的一侧表面的多个支柱等。此外,上述主体441可以构造成平板状或拱形,以能够与电路板2围合出保护发热元器件3的空间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第一散热片43、第二散热片44和散热肋片45可以根据电路板2和壳体1上的开口O位置适应性设计,示例地,如图8至图11所示,第一散热片43和第二散热片44平行布置,散热肋片45为单个片状结构,并且垂直于第一散热片43和第二散热片44布置,以使得散热件4构造为工字型。该散热件4结构稳定且重量轻,有利于电池管理系统的轻量化。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散热肋片45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平行间隔布置在第一散热片43和第二散热片44之间,以增强散热件4的散热效果。或者,在本公开的某些示例中,若壳体1上的开口O与电路板2上的发热元器件3错位布设时,散热肋片45也可以构造成弯折状、弧状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与上述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是,如图6和图11所示,散热件4上还设置有安装槽T,壳体1开设有允许散热件4露出于壳体1的开口O,开口O的周缘嵌设在安装槽T中以使散热件4固定到壳体1,散热件4的安装槽T形成在第一散热片43上,且可以采用与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类似的构型,本公开对此不再重复赘述。
同样的,如图1和图7所示,散热件4的第一散热片43具有露出于壳体1的外侧面41,该第一散热片43的外侧面41设置有散热翅片7,散热翅片7构造为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状或凸点状。该筋条状和凸点状的散热翅片7的排布方式与作用与第一种示例中的一致,即利用外界环境的风向来提高散热效率,本公开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上述两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壳体1可以为两部分构成,以便于安装内部的各个组件,示例地,可以包括两个半壳体1,该两个半壳体1通过卡接、焊接、紧固件固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电芯8和根据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电芯8容纳在壳体1内,电路板2位于电芯8的极耳81上方并与该极耳81电连接,电芯8能够向电路板2提供电能,电路板2上的控制模块也能够对电芯8的温度进行监控,以及控制电芯8的充放电等功能。
上述电池模块还包括极耳81板,该极耳81板可以是PCB板,壳体1内可以设置多个电芯8,该多个电芯8共用同一极耳81板,以简化结构。该极耳81板与电路板2信号相连,以接收电路板2的控制信号并对电芯8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电池模块还包括插头10、按钮11、指示灯12等辅件,该插头10与电芯8电连接,且能够与外部用电设备相连,以向用电设备供电;按钮11用与控制电池的开启或关闭,以能够手动控制断电或供电;指示灯1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指示电芯8的电量、充放电状态或是否故障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在无人机飞行时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且在无人机起降、变速、变向或坠落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的损坏概率更低,以能够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壳体(1)、电路板(2)和发热元器件(3),所述发热元器件(3)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上,所述电路板(2)封装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件(4)和柔性导热件(5),所述散热件(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壳体,所述柔性导热件(5)设置在所述散热件(4)和所述发热元器件(3)之间,用于将所述发热元器件(3)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件(5)构造成弹性带状结构,所述柔性导热件(5)包括第一连接段(51)、中间带(52)和第二连接段(53),所述中间带(5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3)之间并且折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51)的外侧贴合于所述散热件(4),所述第二连接段(53)的外侧贴覆于所述发热元器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件(5)为一体成型的石墨片,所述石墨片折弯成U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4)构造成片状,所述壳体(1)开设有与所述散热件(4)的形状适配的开口(O),所述散热件(4)安装在所述开口(O)处,并具有露出于所述壳体(1)外的外侧面(41)和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内侧面(42),所述第一连接段(51)贴合于所述散热件(4)的所述内侧面(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弹性压条(6),所述弹性压条(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件(4)的所述内侧面(42),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并且所述弹性压条(6)具有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内侧面(42)抵压的至少一个触压点(61),所述第一连接段(51)夹设于所述弹性压条(6)与所述内侧面(4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4)与所述发热元器件(3)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柔性导热件(5)构造为抵接在所述散热件(4)和所述发热元器件(3)之间的所述间隙中的弹性衬垫(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衬垫(54)构造为扁平片状,所述弹性衬垫(54)的一侧表面贴覆于所述散热件(4),所述弹性衬垫(54)的另一侧表面贴覆于所述发热元器件(3);
或者,所述弹性衬垫(54)构造为块状,所述弹性衬垫(54)的一侧表面贴覆于所述散热件(4),所述弹性衬垫(54)的另一侧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发热元器件(3)一一对应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发热元器件(3)。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4)包括第一散热片(43)、第二散热片(44)和散热肋片(45),所述壳体(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片(43)的形状适配的开口(O),所述第一散热片(43)安装在所述开口(O)处以具有露出所述壳体(1)的外侧面,所述散热肋片(45)连接在所述第一散热片(43)和所述第二散热片(44)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片(44)形成为具有主体(441)和位于该主体(441)两侧的支脚(442)的n型结构,所述弹性衬垫(54)容纳进所述n型结构并位于所述主体(441)和所述发热元器件(3)之间,在所述弹性衬垫(54)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支脚(442)与所述电路板(2)的表面间隙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43)和所述第二散热片(44)平行布置,所述散热肋片(45)为单个片状结构,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片(43)和第二散热片(44)布置,以使得所述散热件(4)构造为工字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4)上还设置有安装槽(T),所述壳体(1)开设有允许所述散热件(4)露出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O),所述开口(O)的周缘嵌设在所述安装槽(T)中以使所述散热件(4)固定到所述壳体(1),所述散热件(4)露出于所述壳体(1)的部分设置有散热翅片(7),所述散热翅片(7)构造为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状或凸点状。
1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8)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芯(8)容纳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芯的极耳(81)上方并与该极耳电连接。
12.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块。
CN202120064200.9U 2021-01-11 2021-01-11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Active CN214123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4200.9U CN214123955U (zh) 2021-01-11 2021-01-11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4200.9U CN214123955U (zh) 2021-01-11 2021-01-11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3955U true CN214123955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4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64200.9U Active CN214123955U (zh) 2021-01-11 2021-01-11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39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4332A (zh) * 2022-04-15 2022-07-1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池模组
WO2023184430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用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430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用电装置
CN114744332A (zh) * 2022-04-15 2022-07-1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池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23955U (zh) 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无人机
JP3600615B1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3054932B2 (ja) 熱電素子を用いた電子時計
CN108430193B (zh) 散热组件
JP2015022935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1999034452A1 (fr) Unite de production d'energie thermoelectrique et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portatif utilisant l'unite
CN10921932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和车辆设备
JP3573328B2 (ja) 電気接続箱の放熱構造
JP6069945B2 (ja) 熱電ユニット
CN210926231U (zh) 用于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和汽车
CN209845602U (zh) 弹性导热结构
JP4328297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US6259656B1 (en) Thermoelectric unit and timepiece using it
EP4333578A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vehicle-mounted module
CN113759474B (zh) 一种光模块散热组件以及通信设备
US115638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ylindrical battery
CN216311905U (zh) 一种电池导热装置及电池设备
CN218641075U (zh) 一种无线电高度表结构
TWI672846B (zh) 電池模組
CN210900169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JP7328664B2 (ja) 熱電変換装置
CN219106272U (zh)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83323B (zh) 耳机
JP2007173578A (ja) 屋外設置機器の放熱構造
CN217884265U (zh) 传热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