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0990U -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0990U
CN214120990U CN202022996786.0U CN202022996786U CN214120990U CN 214120990 U CN214120990 U CN 214120990U CN 202022996786 U CN202022996786 U CN 202022996786U CN 214120990 U CN214120990 U CN 214120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ensor
cable
gland
sensor accor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967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柳靖
刘民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zhi Science & Technology Huna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zhi Science & Technology Huna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zhi Science & Technology Huna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zhi Science & Technology Huna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967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0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0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0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包括:探头组件、电缆组件及连接器组件,探头组件设置于电缆组件的前端,连接器组件设置于电缆组件的后端,探头组件包括底壳组件及用于将待测位置的振动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设置于底壳组件内并贴合于底壳组件,电缆组件与检测元件信号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可以将底壳组件贴合于待测位置安装,而检测元件贴合于底壳组件,检测振动物理量的准确性强,并且检测元件可以将振动物理量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连接器组件,由数字抗混滤波代替模拟抗混滤波,检测元件可以保证采样精度,简化了信号的采集及转变过程,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车体和构架振动检测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均为模拟信号输出,采集设备获取信号需要进行多次抗混滤波才能得到想要的信号,而且获得精度高的信号需要进行高精度AD采样,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简易获得信号并降低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该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可以简化信号的采集和转换过程,降低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包括:探头组件、电缆组件及连接器组件,所述探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电缆组件的前端,所述连接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电缆组件的后端,所述探头组件包括底壳组件及用于将待测位置的振动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壳组件内并贴合于所述底壳组件,所述电缆组件与所述检测元件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壳组件包括底壳体及用于固定所述底壳体的法兰座,所述法兰座套装于所述底壳体的外部且所述法兰座的底面与所述底壳体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底壳体包括中空的中筒、设置于所述中筒顶部的盖板及设置于所述中筒底部的底板,所述法兰座套装于所述中筒的外周并压紧处于所述中筒外部的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法兰座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法兰座与所述底板一体设置,所述中筒与所述盖板一体设置;或所述底板、所述法兰座、所述中筒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元件为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检测振动的敏感器件、为所述敏感器件提供电量的电源及用于转换所述敏感器件输出量的电路器件,所述敏感器件、所述电源及所述电路器件均设置于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中筒相对的两个侧壁均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的安装槽,所述电路板的两个侧边分别插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中筒的顶部开口内侧设置台阶面向上的第一安装阶,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阶的内侧设置用于安装压圈的第二安装阶,所述压圈压紧所述电路板的上部,以将所述电路板的下部压紧于所述底板。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的上部设置两个卡槽,所述压圈安装于两个所述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法兰座的外部设置向外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有所述凸起上均设置第一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法兰座上部的所述中筒侧壁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电缆组件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电缆及用于将所述电缆锁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锁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压盖座,所述压盖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用于套装于电缆的外周的密封塞,所述通孔内还设置用于将所述密封塞压紧于所述电缆的压盖。
优选地,所述压盖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密封塞的外周,以将所述密封塞压紧于所述电缆的外周,所述压盖的后端用于套装于所述电缆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阶梯形通孔,所述阶梯形通孔包括设置于所述阶梯形通孔内周的第一环形台阶面和第二环形台阶面,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前侧,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内径,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所述压盖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
优选地,所述压盖的外侧设有用于锁紧所述电缆外部的尼龙软管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盖帽及设置于所述盖帽内壁的胶套,所述盖帽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压盖座的后端外部。
优选地,所述盖帽后端的内壁设有用于挤压所述胶套的环形倒钩。
优选地,所述压盖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尼龙软管配合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有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沿所述压盖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胶套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尼龙软管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有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沿所述胶套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
本申请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可以将底壳组件贴合于待测位置安装,而检测元件贴合于底壳组件,检测振动物理量的准确性强,并且检测元件可以将振动物理量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连接器组件,由数字抗混滤波代替模拟抗混滤波,检测元件可以保证采样精度,简化了信号的采集及转变过程,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的底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探头组件及锁紧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筒与法兰座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筒与法兰座的底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筒与法兰座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1-8中:
1-探头组件、2-电缆组件、3-连接器组件、4-法兰座、5-底板、6-中筒、7-电路板、8-盖板、9-压盖座、10-盖帽、11-压盖、12-电缆、13-密封塞、14-胶套、15-第一安装孔、16-压圈、17-第一安装阶、18-第二安装阶、19-安装槽、20-第二安装孔、21-底部的开口、2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该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可以简化信号的采集和转换过程,降低了成本。
请参考图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的底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探头组件及锁紧机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筒与法兰座的轴测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筒与法兰座的底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筒与法兰座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包括:探头组件1、电缆组件2及连接器组件3,探头组件1设置于电缆组件2的前端,连接器组件3设置于电缆组件2的后端,探头组件1包括底壳组件及用于将待测位置的振动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设置于底壳组件内并贴合于底壳组件,电缆组件2与检测元件信号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探头组件1用于安装于待测位置,探头组件1用于检测待测位置的振动情况,探头组件1中的底壳组件安装于待测位置,以使检测元件可以靠近待测位置,提升检测元件检测的准确性,底壳组件可以保护检测元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底壳组件贴合于待测位置,且检测元件贴合于底壳组件,当待测位置振动时,振动可以沿底壳组件传递至检测元件,此设置可以提升检测元件检测振动物理量的准确性。
探头组件1连接于电缆组件2的前端,连接器组件3连接于电缆组件2的后端,探头组件1中的检测元件连接于电缆组件2,检测元件通过电缆组件2向连接器组件3传递电信号。
本申请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可以将底壳组件贴合于待测位置安装,而检测元件贴合于底壳组件,检测振动物理量的准确性强,并且检测元件可以将振动物理量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至连接器组件3,由数字抗混滤波代替模拟抗混滤波,检测元件可以保证采样精度,简化了信号的采集及转变过程,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底壳组件包括底壳体及用于固定底壳体的法兰座4,法兰座4套装于底壳体的外部且法兰座4的底面与底壳体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法兰座4与底壳体的连接处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可以增强底壳体与法兰座4连接的稳定性,法兰座4为板状,法兰座4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环境进行设置,通过法兰座4固定底壳体可以保证底壳体的安装稳定性,以保证检测元件采集振动物理量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底壳体包括中空的中筒6、设置于中筒6顶部的盖板8及设置于中筒6底部的底板5,法兰座4套装于中筒6的外周并压紧处于中筒6外部的底板5的顶面,底板5的底面与法兰座4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中筒6为中空的筒状结构,顶部与底部设置开口,顶部的开口由盖板8盖合,底部的开口21由底板5封合,底板5的外轮廓凸出中筒6侧边,底板5和中筒6分别与法兰座4焊接,顶板与中筒6焊接连接,法兰座4压在底板5凸出中筒6侧边的顶面上,法兰座4用于安装于待测位置,以将底板5压紧于待测位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壳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
为了便于加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法兰座4与底板5一体设置,中筒6与盖板8一体设置;或底板5、法兰座4、中筒6一体设置。法兰座4与底板5、中筒6与盖板8可采用铸造的方式制造;或将底板5、法兰座4与中筒6一体铸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检测元件为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包括检测振动的敏感器件、为敏感器件提供电量的电源及用于转换敏感器件输出量的电路器件,敏感器件、电源及电路器件均设置于电路板7上。
需要说明的是,敏感器件用于接收底壳组件传递的振动物理量,敏感元件将接收的振动物理量传输给电路器件,电路器件将振动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敏感器件、电源及电路器件均设置于电路板7上,电路板7安装于底壳组件,电路板7可以稳定敏感器件和电路器件的位置,提升敏感器件检测的准确性和电路器件转换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中筒6相对的两个侧壁均设置用于安装电路板7的安装槽19,电路板7的两个侧边分别插装于两个安装槽19中。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7的两个侧边插装于两个安装槽19中后可以限制电路板7的平移及转动,以简化电路板7的安装,且对电路板7的移动有较好的限制作用,提升电路板7安装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中筒6的顶部开口内侧设置台阶面向上的第一安装阶17,盖板8设置于第一安装阶17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阶17处于顶部开口的内侧,盖板8安装于第一安装阶17上后,将盖板8与顶部开口焊接,盖板8的顶面与中筒6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使得盖板8不易掉落,提升盖板8安装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安装阶17的内侧设置用于安装压圈16的第二安装阶18,压圈16压紧电路板7的上部,以将电路板7的下部压紧于底板5。
需要说明的是,压圈16的底部压紧电路板7的上部,将电路板7压紧于底板5,顶板压紧于压圈16的上部,已将压圈16压紧于电路板7的上部,压圈16与底板5共同限制电路板7的顶部和底部,将电路板7限制于安装槽19内,以稳定安装电路板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电路板7的上部设置两个卡槽22,压圈16安装于两个卡槽22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压圈16安装于第二安装阶18后,压圈16具有部分悬空设置,悬空部分压入两个卡槽22中,使电路板7与压圈16相互限制位置,以稳定压圈16和电路板7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法兰座4的外部设置向外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有凸起上均设置第一安装孔15。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第一安装孔15中均设置紧固件,例如螺栓,以对法兰座4进行安装。为了稳定法兰座4的安装,在法兰座4外侧均匀设置两个以上凸起并在每个凸起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5,在安装后可以保证法兰座4的受力均匀,提升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法兰座4上部的中筒6侧壁设置用于安装电缆组件2的第二安装孔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孔20为侧向开孔,电缆组件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0,第二安装孔20的形状可以根据电缆组件2的结构设置,第二安装孔20正对电路板7,以便于电缆组件2与电路板7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电缆组件2包括电缆12及用于将电缆12锁紧于第二安装孔20的锁紧机构。采用锁紧机构将电缆12锁紧在第二安装孔20中可以加强电缆12与底壳组件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锁紧机构包括用于设置于第二安装孔20中的压盖座9,压盖座9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用于套装于电缆12的外周的密封塞13,通孔内还设置用于将密封塞13压紧于电缆12的压盖11。
需要说明的是,压盖座9为安装密封塞13和压盖11的基座,压盖座9的前端与中筒6连接,密封塞13和压盖11均与压盖座9连接。
密封塞13为密封胶圈,压盖11与压盖座9过盈配合后会压缩密封胶圈,使得密封胶圈压缩变形,由于密封胶圈套装于电缆12外部,从而可以达到抱紧电缆12、降低电路板7焊盘应力以及防水防尘的效果。
压盖座9可以与中筒6固定连接,将压盖11的前端压入通孔内,通孔的内壁与压盖1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并在接缝处焊接,以提升压盖11与压盖座9之间的紧固力。为了防止密封塞13轴向移动,可以将密封塞13压紧于压盖11和压盖座9之间,且压盖11可以压紧密封塞13的外周,为密封塞13提供径向紧固力,所以密封塞13可以抱紧电缆12,不仅提升了防水防尘效果,还提升了电缆12的固定效果。
将本申请的压盖座9连接于中筒6后,将密封塞13套在电缆12的外部并压入通孔中,之后再利用压盖11紧固密封塞13,可以提升电缆12的固定效果,防止电缆12发生因应力过大而导致的断线。此外,由于通孔与电缆12之间设置密封塞13,可以防止水气、尘土等进入传感器内部,可以提升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压盖11的前端套装于密封塞13的外周,以将密封塞13压紧于电缆12的外周,压盖11的后端用于套装于电缆12的外周。
需要说明的是,压盖11沿密封塞13向后端延伸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压盖11的后端适当延长以套装在电缆12的外周可以使电缆12处于压盖11内部的部分不会发生较大的弯折,只能小幅度弯曲,增加电缆12可以发生较大弯曲的部位至电缆12前端的距离,减小了传感器线缆与电路板7连接断线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通孔为阶梯形通孔,阶梯形通孔包括设置于阶梯形通孔内周的第一环形台阶面和第二环形台阶面,第一环形台阶面设置于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前侧,第一环形台阶面的外径等于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内径,密封塞13设置于第一环形台阶面,压盖11设置于第二环形台阶面。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塞13的外周设置环形贴合部,环形贴合部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与第一环形台阶面相贴合,环形贴合部的外周面为环形周面,与第一环形台阶面后侧的通孔内壁贴合。此设置可以防止密封塞13沿轴向朝向前端移动,也可设置环形贴合部的外径略大于第一环形台阶面的外径,使环形贴合部与第一环形台阶面后侧的通孔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增加密封塞13与压盖座9之间的紧固力。
压盖11的前端面贴合于第二环形台阶面,压盖11的前端外周压入第二环形台阶面后侧的通孔的内壁,将压盖11与压盖座9螺纹连接后焊接,并在压盖11与密封塞13之间设置垫片,降低压盖11在拧紧过程中与密封塞13的摩擦力,避免密封塞13与电缆12相对转动。上述安装方式便于压盖座9和压盖11的正对连接,不仅可以限制压盖11轴向朝向前端移动,还能提升压盖11和压盖座9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环形贴合部的后端面为第一圆台面,且第一圆台面的前端外径大于后端外径,第一圆台面处于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后侧。压盖11的前端内壁设置与第一圆台面贴合的第二圆台面,第二圆台面的前端内径大于后端内径。当压盖11的前端面完全贴合于第二环形台阶面时,第二圆台面会压紧第一圆台面,第一圆台面会受到朝向前端的、径向向内的压紧力,从而将密封塞13分别压紧于第一环形台阶面和电缆12。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结构可以提升密封塞13安装的稳定性、提升压盖11安装的稳定性,并且提升密封塞13抱紧电缆12的抱紧力,从而提升密封性,减小电缆12前端发生的形变量,进一步防止电缆12发生因应力过大而导致的断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压盖11的外侧设有用于锁紧电缆12外部的尼龙软管的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盖帽10及设置于盖帽10内壁的胶套14,盖帽10的前端套装于压盖座9的后端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电缆12伸入尼龙软管中,尼龙软管通过压紧机构压紧于压盖11的外周,压紧机构设置于压盖座9,从而使压紧机构分别连接尼龙软管和压盖座9,以稳定安装尼龙软管。
压盖座9的后端外周过盈配合压入盖帽10的前端内壁,在将压盖座9与盖帽10的接缝处焊接,盖帽10在安装后会径向向内挤压胶套14,使得胶套14抱紧尼龙软管,以防止尼龙软管脱出。
由于尼龙软管通过压紧机构与压盖座9直连,电缆12弯曲时外部包裹尼龙软管,减小了电缆12承受的应力,使其在恶劣的运行环境中,不易发生电缆12疲劳导致断线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盖帽10后端的内壁设有用于挤压胶套14的环形倒钩。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倒钩沿盖帽10后端的内壁径向向内凸起,盖帽10套装于胶套14外周后,环形倒钩可以压紧胶套14贴合于尼龙软管的外周,防止胶套14沿盖帽10的后侧脱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压盖11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尼龙软管配合的第一环形凸起;第一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有第一环形凸起沿压盖11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尼龙软管采用波纹管,管壁具有径向向内的凸起,当盖帽10压紧胶套14以压紧管壁时,管壁会向内压紧于压盖11,此时管壁的至少一个凸起会处于第一环形凸起的前端,且管壁的凸起的内径小于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径,第一环形凸起会限制管壁的凸起,使管壁的凸起不能轻易向后端移动,从而防止了管壁脱离压盖11,提升了尼龙软管与压盖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设置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凸起可以使管壁的凸起处于第一环形凸起的前端以及相邻第一环形凸起之间,从而进一步增加第一环形凸起的限位作用,进一步提升尼龙软管与压盖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胶套14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尼龙软管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有第二环形凸起沿胶套14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尼龙软管采用波纹管,管壁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当盖帽10压紧胶套14时,胶套14会压紧于管壁外周,此时管壁的至少一个凸起会处于第二环形凸起的前端,且管壁的凸起的外径大于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径,第二环形凸起会限制管壁的凸起,使管壁的凸起不能轻易向后端移动,从而进一步防止了管壁脱离胶套14,提升了尼龙软管与胶套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设置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凸起可以使管壁的凸起处于第二环形凸起的前端以及相邻第二环形凸起之间,从而进一步增加第二环形凸起的限位作用,提升了胶套14的防滑性,进一步提升尼龙软管与胶套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组件(1)、电缆组件(2)及连接器组件(3),所述探头组件(1)设置于所述电缆组件(2)的前端,所述连接器组件(3)设置于所述电缆组件(2)的后端,所述探头组件(1)包括底壳组件及用于将待测位置的振动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壳组件内并贴合于所述底壳组件,所述电缆组件(2)与所述检测元件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组件包括底壳体及用于固定所述底壳体的法兰座(4),所述法兰座(4)套装于所述底壳体的外部且所述法兰座(4)的底面与所述底壳体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包括中空的中筒(6)、设置于所述中筒(6)顶部的盖板(8)及设置于所述中筒(6)底部的底板(5),所述法兰座(4)套装于所述中筒(6)的外周并压紧处于所述中筒(6)外部的所述底板(5)的顶面,所述底板(5)的底面与所述法兰座(4)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座(4)与所述底板(5)一体设置,所述中筒(6)与所述盖板(8)一体设置;或所述底板(5)、所述法兰座(4)、所述中筒(6)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为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检测振动的敏感器件、用于转换所述敏感器件输出量的电路器件及为所述敏感器件、所述电路器件提供标准电压的电源电路,所述敏感器件、所述电源电路及所述电路器件均设置于电路板(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6)相对的两个侧壁均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7)的安装槽(19),所述电路板(7)的两个侧边分别插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槽(19)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6)的顶部开口内侧设置台阶面向上的第一安装阶(17),所述盖板(8)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阶(1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阶(17)的内侧设置用于安装压圈(16)的第二安装阶(18),所述压圈(16)压紧所述电路板(7)的上部,以将所述电路板(7)的下部压紧于所述底板(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7)的上部设置两个卡槽(22),所述压圈(16)安装于两个所述卡槽(2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座(4)的外部设置向外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有所述凸起上均设置第一安装孔(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座(4)上部的所述中筒(6)侧壁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电缆组件(2)的第二安装孔(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组件(2)包括电缆(12)及用于将所述电缆(12)锁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0)的锁紧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0)中的压盖座(9),所述压盖座(9)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用于套装于电缆(12)的外周的密封塞(13),所述通孔内还设置用于将所述密封塞(13)压紧于所述电缆(12)的压盖(1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11)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密封塞(13)的外周,以将所述密封塞(13)压紧于所述电缆(12)的外周,所述压盖(11)的后端用于套装于所述电缆(12)的外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阶梯形通孔,所述阶梯形通孔包括设置于所述阶梯形通孔内周的第一环形台阶面和第二环形台阶面,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前侧,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内径,所述密封塞(13)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所述压盖(11)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11)的外侧设有用于锁紧所述电缆(12)外部的尼龙软管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盖帽(10)及设置于所述盖帽(10)内壁的胶套(14),所述盖帽(10)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压盖座(9)的后端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10)后端的内壁设有用于挤压所述胶套(14)的环形倒钩。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11)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尼龙软管配合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有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沿所述压盖(11)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三坐标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14)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尼龙软管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有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沿所述胶套(14)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
CN202022996786.0U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Active CN214120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6786.0U CN214120990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6786.0U CN214120990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0990U true CN214120990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0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96786.0U Active CN214120990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0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20990U (zh) 一种三坐标振动传感器
CN210426829U (zh) 一种电缆出线型压力传感器
CN212660305U (zh) 一种高灵敏度双指向麦克风
CN218211614U (zh) 一种压电式振动传感器结构
CN206992864U (zh) 一种电子换向电机线缆接头
JP3871430B2 (ja) 圧力センサ
CN214378286U (zh) 一种断路器用防水装置
CN212658831U (zh) 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
CN212158766U (zh) 一种轮辐式称重传感器
CN211061111U (zh) 一种深水压力传感器封装结构
CN214309212U (zh) 一种齐平膜结构的金属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CN112134398A (zh) 一种电机出线端密封装置及电机
CN210802583U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通信终端
CN211317553U (zh) 一种矿用温度传感器
CN213422404U (zh) 一种小型化复合传感器
CN220584128U (zh) 一种超声传感器固定基座
CN219143087U (zh) 用于水下避障的超声波传感器
CN210180458U (zh) 一种旋转状态参数检测传感器
CN211428822U (zh) 一种传感器软管锁紧结构
CN214200307U (zh) 燃油液位传感器
CN216668904U (zh) 一种轻型航空器液位传感器
CN214010630U (zh) 压力传感器
CN220552501U (zh) 一种深度传感器
CN211234489U (zh) 一种传感器件用防护型外壳
CN211626516U (zh) 一种传感器探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