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7828U - 车辆尾门电吸锁 - Google Patents

车辆尾门电吸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7828U
CN214117828U CN202022587434.XU CN202022587434U CN214117828U CN 214117828 U CN214117828 U CN 214117828U CN 202022587434 U CN202022587434 U CN 202022587434U CN 214117828 U CN214117828 U CN 214117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shifting
spring
lock shell
shif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874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微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wirl Seiko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wirl Seik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wirl Seiko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wirl Seik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874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7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7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7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驱动机构、锁舌、棘板、拨块、拨杆及限位板,拨块能转动地设于前述拨叉上并能随拨叉一起移动;拨杆里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内并形成有传动部,外端伸出锁壳形成操作部;限位板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内,一端能与前述拨块限位配合,另一端与前述拨杆通过连杆活动连接。手段操作开锁时,拨杆推动拨叉拨动棘板对锁舌作用解除,同时通过连杆,推动限位板解除拨块限位,拨块回位,解除对锁舌的作用,因此,锁舌在任何位置下,都可以手动紧急解锁,确保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尾门电吸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该锁具应用于汽车尾门上。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尾门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拉丝或者连杆拉动或推动开启杠杆,由开启杠杆拨动尾门锁中的棘爪,棘爪与棘轮脱开口击合,锁扣可脱出,由此实现尾门锁解锁。拉丝通过外部电源带动执行器来驱动,最终执行器推动开启杠杆旋转进行解锁工作。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较多这类尾门锁,如申请号为201310067623.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申请公布号为CN103174342A),其中,尾门的锁扣环推动棘轮,棘轮旋转到一定角度与棘爪啮合,车门锁紧;控制台将开锁信号给开锁电机,开锁电机推动棘爪,棘爪旋转一定角度与棘轮脱离啮合位置,门锁打开;当电器失效无法打开锁时,通过手动操纵拨动臂拨动棘爪,使棘爪与棘轮脱离啮合位置,使门锁打开。
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110321905.5的中国发明专利《汽车尾门锁》(授权公告号CN 102367715B),申请号201510599984.4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汽车尾门锁开启机构》(申请公布号CN105113877A)等。
上述这类尾门锁,结构较为复杂,整体体积较大,安装较占空间,同时,但是仅通过棘轮与棘爪啮合来完成尾门的关闭,会存在尾门彻底关闭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改进。
申请号为201710948113.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电吸锁》(申请公布号CN107558830A),该申请通过齿条来回移动,实现对锁的启闭,整体形制较长,不能适应各种车辆尾门的安装。
作为改进,本申请人公开了一种新的电吸锁,见专利号为ZL201920965689.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电吸锁》(授权公告号为CN210858329U),该专利通过齿轮组结合锥型齿实现驱动配合,结构更加紧凑。但该专利存在如下不足:
1、整个控制需要三个微动开关,结构较为繁琐,安装布置有一定限制。
2、存在锁死的隐患,当遇到驱动机构驱动拨叉回转时突然停电,拨叉就会卡住锁舌,这样手动操作开启电吸锁也没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在任何时候都能手动开锁完成解锁的车辆尾门电吸锁。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微动开关设置数量和安装要求较低的车辆尾门电吸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壳,具有内容空间,开设有供锁钩放入的第一锁口;
驱动机构,设于前述锁壳上;
锁舌,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内并一端成型有第二锁口,该锁舌另一端形成有受力部和抵靠部;
第一弹簧,设于前述锁壳内用于前述锁舌的复位;
棘板,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内并具有与前述抵靠部配合限制锁舌的挡部;
第二弹簧,设于前述锁壳内用于前述棘板的复位;
拨叉,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内并一端与前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形成有拨动部;
拨块,能转动地设于前述拨叉上并能随拨叉一起移动;
第三弹簧,设于前述锁壳内用于前述拨块复位;
拨杆,里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内并形成有传动部,外端伸出锁壳形成操作部;
限位板,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内,一端能与前述拨块限位配合,另一端与前述拨杆通过连杆活动连接;以及
第四弹簧,设于前述锁壳内用于前述限位板的复位;
前述驱动机构驱动拨叉沿着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拨块,拨块作用于受力部,驱使锁舌转动,同时拨叉的拨动部作用于拨杆的传动部,传动部驱动棘板转动,使棘板的挡部与锁舌的抵靠部配合从而限制锁舌,第二锁口与第一锁口配合实现锁住;
前述驱动机构驱动拨叉沿着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转动,拨块反向转动,解除对锁舌的作用,第二锁口与第一锁口配合实现解锁;
手动操作拨杆,传动部驱动棘板,棘板上的抵靠部脱离锁舌的挡部,同时通过连杆驱动限位板转动,拨块回位,解除对锁舌的作用,第二锁口与第一锁口配合实现解锁。
进一步,为实现锁舌走位与电机的联动,该电吸锁还包括设于锁壳内的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的锁舌上设有凸部,所述锁舌处于锁定状态下,前述的第一微动开关与凸部接触并触发第一信号给驱动机构,所述锁舌处于完全解锁状态下,前的第二微动开关与凸部接触并触发第二信号给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拨叉一端形成有扇形齿轮,所述的驱动机构可以包括
电机,能正反转;
蜗杆,设于前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蜗轮,与前述蜗杆啮合传动并一侧具有同轴的输出齿轮;以及
双联齿轮,输入端与前述输出齿轮啮合传动,输出端与前述扇形齿轮啮合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杆呈桥状,包括两端的支撑部及位于支撑部上方的连接桥部,前述的支撑部分别与拨杆和限位板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拨块的中部能转动设于拨叉的凸柱上,后端形成与限位板限位配合的圆环部,前端形成能作用于锁舌的推动部,对应地,所述限位板形成有与圆环部配合的卡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弹簧为扭簧,一端设于凸柱上,另一端设于拨块上。
所述的拨杆通过锁壳内的连接轴能转动地设于锁壳内,并且,所述的连接轴能限位拨块的推动部继续移动。凸柱同时起到连接转轴和限位柱的作用。
所述的拨杆具有凹槽,电动开锁时,拨叉的拨动部带动棘板转动开锁,拨动部转动时,滑入拨杆的凹槽内,开锁后,拨杆在第二弹簧的间接作用力下可回位,拨杆能自动回位,因此不影响手动关锁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手段操作开锁时,拨杆推动拨叉拨动棘板对锁舌作用解除,同时通过连杆,推动限位板解除拨块限位,拨块回位,解除对锁舌的作用,因此,锁舌在任何位置下,都可以手动紧急解锁,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部分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中拨杆、连接杆及限位板组合图。
图4为实施例中拔叉与拨块组合图。
图5为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开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半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包括锁壳1、驱动机构2、锁舌 4、第一弹簧、棘板5、第二弹簧、拨叉3、拨块40、拨杆6、限位板7、第四弹簧73、第一微动开关91及第二微动开关92。
锁壳1具有内容空间,开设有供锁钩放入的第一锁口11;驱动机构2设于锁壳1 上。
锁舌4通过第一轴43能转动地设于锁壳1内并一端成型有第二锁口42,该锁舌4 另一端形成有受力部45和抵靠部41;锁舌4上设有凸部,锁舌4处于锁定状态下,第一微动开关与凸部接触并触发第一信号给驱动机构2,锁舌4处于完全解锁状态下,前的第二微动开关与凸部接触并触发第二信号给驱动机构2。第一弹簧44采用扭簧,设于锁壳1内用于锁舌4的复位,具体地设于第一轴43上。
棘板5通过第二轴52能转动地设于锁壳1内并具有与抵靠部41配合限制锁舌4 的挡部51;第二弹簧53采用扭簧,设于锁壳1内用于棘板5的复位,具体地第二弹簧 53设于第二轴53上。
结合图4所示,拨叉3能转动地设于锁壳1内并一端与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形成有拨动部33;本实施例中的拨叉3一端形成有扇形齿轮31。
结合图4所示,拨块40能转动地设于拨叉3上并能随拨叉3一起移动,具体地,拨块40的中部能转动设于拨叉3的凸柱32上,后端形成与限位板7限位配合的圆环部 402,前端形成能作用于锁舌4的推动部401,对应地,限位板7形成有与圆环部402 配合的卡接部。
第三弹簧34设于锁壳1内用于拨块40复位,具体地,第三弹簧34为扭簧,一端设于凸柱32上,另一端设于拨块40上。
拨杆6里端能通过连接轴14能转动地设于锁壳1内并形成有传动部62,外端伸出锁壳1形成操作部61;连接轴14能限位拨块40的推动部401继续移动。拨杆6具有凹槽63。
限位板7中部通过第三轴15能转动地设于锁壳1内,一端能与拨块40限位配合,另一端与拨杆6通过连杆8活动连接;第四弹簧73采用扭簧,设于第三轴15用于限位板7的复位;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2包括电机21、蜗杆22、蜗轮23及双联齿轮24,电机21能正反转;蜗杆22设于电机21的输出轴上;蜗轮23与蜗杆22啮合传动并一侧具有同轴的输出齿轮231;双联齿轮24的输入端241与输出齿轮231啮合传动,输出端242与扇形齿轮31啮合传动。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杆8呈桥状,包括两端的支撑部82及位于支撑部 82上方的连接桥部81,支撑部82分别与拨杆6和限位板7活动连接。
锁定时,锁钩10碰到锁舌4,锁舌4转动,凸部43与第一微动开关91作用,电机21得到信号,驱动机构2驱动拨叉3沿着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拨块40,拨块40作用于受力部45,驱使锁舌4转动,同时拨叉3的拨动部33作用于拨杆6的传动部62,传动部62驱动棘板5转动,使棘板5的挡部51与锁舌4的抵靠部41配合从而限制锁舌4,第二锁口42与第一锁口11配合实现锁住,这时锁舌4上的凸部43与第二微动开关92 作用,电机21得到信号,停止工作,如图1所示。
电动开锁时,电机21得到信号,驱动机构2驱动拨叉3沿着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转动,拨块40反向转动,解除对锁舌4的作用,拨动部转动时,滑入拨杆的凹槽内,第二锁口42与第一锁口11配合实现电动解锁,如图6所示;
手动开锁时,手动操作拨杆6,传动部62驱动棘板5,棘板上的抵靠部41脱离锁舌的挡部41,同时通过连杆8驱动限位板7转动,拨块40回位,解除对锁舌4的作用,第二锁口42与第一锁口11配合实现手动解锁。
开锁后,拨杆6在第二弹簧53的间接作用力下可回位,拨杆6能自动回位,因此不影响手动关锁功能。
如图7所示,为半锁的状态图。
相比于ZL201920965689.X的技术方案,减少了零位开关,手段操作开锁时,拨叉对锁舌作为解除,同时拨块回位,解除对锁舌的作用,这样锁舌两端都得到完全解锁,因此,锁舌在任何位置下,都可以手动紧急解锁,确保安全。只保留其中的微动开关,便于内部空间布置。

Claims (8)

1.一种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壳(1),具有内容空间,开设有供锁钩放入的第一锁口(11);
驱动机构(2),设于前述锁壳(1)上;
锁舌(4),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1)内并一端成型有第二锁口(42),该锁舌(4)另一端形成有受力部和抵靠部(41);
第一弹簧,设于前述锁壳(1)内用于前述锁舌(4)的复位;
棘板(5),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1)内并具有与前述抵靠部(41)配合限制锁舌(4)的挡部(51);
第二弹簧,设于前述锁壳(1)内用于前述棘板(5)的复位;
拨叉(3),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1)内并一端与前述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形成有拨动部(33);
拨块(40),能转动地设于前述拨叉(3)上并能随拨叉一起移动;
第三弹簧(34),设于前述锁壳(1)内用于前述拨块(40)复位;
拨杆(6),里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1)内并形成有传动部(62),外端伸出锁壳(1)形成操作部(61);
限位板(7),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锁壳(1)内,一端能与前述拨块(40)限位配合,另一端与前述拨杆(6)通过连杆(8)活动连接;以及
第四弹簧(73),设于前述锁壳(1)内用于前述限位板(7)的复位;
前述驱动机构(2)驱动拨叉(3)沿着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拨块(40),拨块(40)作用于受力部,驱使锁舌(4)转动,同时拨叉(3)的拨动部(33)作用于拨杆(6)的传动部(62),传动部(62)驱动棘板(5)转动,使棘板(5)的挡部(51)与锁舌(4)的抵靠部(41)配合从而限制锁舌(4),第二锁口(42)与第一锁口(11)配合实现锁住;
前述驱动机构(2)驱动拨叉(3)沿着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转动,拨块(40)反向转动,解除对锁舌(4)的作用,第二锁口(42)与第一锁口(11)配合实现解锁;
手动操作拨杆(6),传动部(62)解除对棘板(5)的作用,同时通过连杆(8)驱动限位板(7)转动,拨块(40)回位,解除对锁舌(4)的作用,第二锁口(42)与第一锁口(11)配合实现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该电吸锁还包括设于锁壳(1)内的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的锁舌(4)上设有凸部,所述锁舌(4)处于锁定状态下,前述的第一微动开关与凸部接触并触发第一信号给驱动机构(2),所述锁舌(4)处于完全解锁状态下,前的第二微动开关与凸部接触并触发第二信号给驱动机构(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3)一端形成有扇形齿轮(31),所述的驱动机构(2)包括
电机(21),能正反转;
蜗杆(22),设于前述电机(21)的输出轴上;
蜗轮(23),与前述蜗杆(22)啮合传动并一侧具有同轴的输出齿轮(231);以及
双联齿轮(24),输入端(241)与前述输出齿轮(231)啮合传动,输出端(242)与前述扇形齿轮(31)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8)呈桥状,包括两端的支撑部(82)及位于支撑部(82)上方的连接桥部(81),前述的支撑部(82)分别与拨杆(6)和限位板(7)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40)的中部能转动设于拨叉(3)的凸柱(32)上,后端形成与限位板(7)限位配合的圆环部(402),前端形成能作用于锁舌(4)的推动部(401),对应地,所述限位板(7)形成有与圆环部(402)配合的卡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弹簧(34)为扭簧,一端设于凸柱(32)上,另一端设于拨块(4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杆(6)通过锁壳(1)内的连接轴(14)能转动地设于锁壳(1)内,并且,所述的连接轴(14)能限位拨块(40)的推动部(401)继续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电吸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杆具有凹槽,电动开锁时,拨叉的拨动部(33)带动棘板转动开锁,拨动部转动时,滑入拨杆的凹槽内,开锁后,拨杆在第二弹簧(53)的间接作用力下可回位。
CN202022587434.XU 2020-11-10 2020-11-10 车辆尾门电吸锁 Active CN214117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7434.XU CN214117828U (zh) 2020-11-10 2020-11-10 车辆尾门电吸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7434.XU CN214117828U (zh) 2020-11-10 2020-11-10 车辆尾门电吸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7828U true CN214117828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87434.XU Active CN214117828U (zh) 2020-11-10 2020-11-10 车辆尾门电吸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7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830B (zh) 电吸锁
CN106246013B (zh) 闩锁组件、机械锁芯释放机构及打开关闭闩锁的方法
JP4794403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5642636A (en) Locking device for trunk lids
KR101217432B1 (ko) 글로벌 사이드 도어 래치
CN108999500B (zh) 具闩锁机构和带重置装置的外侧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US8172283B2 (en) Door latch device in a motor vehicle
KR200418883Y1 (ko)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 래치 어셈블리
JPH09511290A (ja)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2252863A (zh) 车辆尾门电吸锁
KR20200127320A (ko)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JP2002129807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5158330A (en) Vehicle hood or door lock
CN210858329U (zh) 电吸锁
CN214117828U (zh) 车辆尾门电吸锁
KR100728445B1 (ko)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 래치 어셈블리
GB2278876A (en) Locking device for trunk lids
JP3939083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EP4074930A1 (en) Automobile door lock and automobile door
CN110644865B (zh) 汽车门锁机构
CN211448149U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
KR102633868B1 (ko)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CN112392341B (zh) 电动儿童锁装置
GB2283782A (en) Locking device for trunk lids
CN219012264U (zh) 汽车尾门电吸锁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