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6691U - 一种挡墙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挡墙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6691U
CN214116691U CN202022935652.8U CN202022935652U CN214116691U CN 214116691 U CN214116691 U CN 214116691U CN 202022935652 U CN202022935652 U CN 202022935652U CN 214116691 U CN214116691 U CN 214116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block
wall brick
soil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56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uoji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uoji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uoji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Guoji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356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6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6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6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墙砖,包括本体、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层挡墙砖本体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凸台的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本体侧壁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侧面抵接或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墙砖,通过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与上层挡墙砖本体的配合,实现上下层错位垒砌的同时对上层挡墙砖进行限位,无需其他额外措施即可实现上层挡墙砖无法发生前后左右位移。

Description

一种挡墙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水利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来说为一种挡墙砖。
背景技术
用生态砌块代替传统混凝土、浆砌石挡墙、护坡,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性问题,现有的干垒生态砌块挡墙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解决挡墙和护坡稳定性的问题,1、通过辅助材料,如插橡胶棒、穿钢丝绳;2、通过加大砌块体积和重量,形成重力式挡墙或护坡的稳定;3、通过砌块自带锁扣,凸沿相互咬合,阻挡。针对上述第3种砌块虽然自带锁块,能够实现相邻砖之间的咬合限位,但是其锁扣受其位置、形状、尺寸的限制,砌块之间锁扣不牢,挡墙稳定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无需辅助手段即可实现上、下层砌块前后左右限位的挡墙砖。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挡墙砖,包括本体(1)、第一凸台(11)、第二凸台(12);所述第一凸台(11)为自本体(1)的背土面向上延伸,第二凸台(12)为自本体(1)迎土面向上延伸;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本体(1)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本体(1)侧壁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侧面抵接或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挡块组和/或第二挡块组;所述第一挡块组包括第一左挡块(13)、第一右挡块(14),第二挡块组包括第二左挡块(13’)、第二右挡块(14’);第一左挡块(13)、第二左挡块(13’)自本体(1)左侧面向左延伸;第一右挡块(14)、第二右挡块(14’)自本体(1)右侧面向右延伸;
挡墙砖左右相邻铺设时,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的迎土面齐平,第二左挡块(13’)与第二右挡块(14’)的背土面齐平;
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的迎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背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的第二左挡块(13’)和第二右挡块(14’)的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
所述本体(1)的顶面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12)等高。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底面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和本体(1)的背土面左右两端还具有互锁结构和/或第二凸台(12)的迎土面和第二左挡块(13’)左端、第二右挡块(14’)右端的背土面还具有互锁结构和/或第二凸台(12)的背土面和第一左挡块(13)左端、第一右挡块(14)右端的迎土面还具有互锁结构,所述互锁结构为在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两侧朝向迎土方向延伸出第一锁块(16),本体(1)的背土面两侧朝向背土方向延伸出第二锁块(17),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二锁块(17)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锁块(16)互锁,和/或所述互锁结构为在第二凸台(12)的迎土面两侧朝向迎土方向延伸出第一锁块(16),第二左挡块(13’)左端、第二右挡块(14’)右端朝向背土方向伸出第二锁块(17),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二锁块(17)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锁块(16)互锁,和/或所述互锁结构为在第二凸台(12)的背土面两侧朝向背土方向延伸出第一锁块(16),第一左挡块(13)左端、第一右挡块(14)右端朝向迎土方向伸出第二锁块(17),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二锁块(17)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锁块(16)互锁,进一步防止挡墙砖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挡墙砖左右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背土面设计有图案和/或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竖向开设有植草孔(15)。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竖向开设有植草孔(15)。
进一步的,当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下层相邻两块挡墙砖的第一左挡块和第一右挡块相抵接,且下层挡墙砖第一左挡块至第一右挡块的背土面与本体(1)顶面的交线在上层挡墙砖植草孔底部轮廓线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墙砖,通过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与上层挡墙砖的配合,即可实现上下层挡墙砖无法发生前后左右位移。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挡块组和第二挡块组可同时存在,可同时不存在,也可其中一个存在。当仅存在第一挡块组时,能够实现垒砌后挡墙砖的前后左右限位。当仅存在第二挡块组时,能够实现垒砌后挡墙砖的前左右限位。当第一挡块组、第二挡块组同时存在,且左右端面前后对齐时,除了上述优点外,还具有单块挡墙砖可侧立放置,为运输和堆放提供多种码垛方案的优点。
进一步的,当具有第一挡块组时,或同时具有第一挡块组、第二挡块组时,下层挡墙砖的第一挡块组可对上层挡墙砖的植草孔底部进行封堵或部分封堵,避免土壤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方头挡墙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圆头挡墙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仅有第一挡块组的挡墙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分别在本体、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设计互锁结构的六款砖型;
图5为图3垒砌形成的挡墙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其中一款挡墙砖垒砌形成的挡墙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垒砌形成的挡墙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垒砌形成的挡墙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迎土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仅有第二挡块组的挡墙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垒砌形成的挡墙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两款砖型;
图13为图12中a图的装配图;
图14为图12中b图的装配图;
图15为图4中B图的装配图;
图16为砖本体背土面开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1、本体;11、第一凸台;12、第二凸台;13、第一左挡块;14、第一右挡块;13’、第二左挡块;14’、第二右挡块;15、植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挡墙砖,用于河道、基坑等边坡防护。如图12所示,挡墙砖包括本体1,第一凸台11、第二凸台12,本体1包括迎土面(垒砌后朝向后方填土的一侧)、背土面(垒砌后背向后方填土的一侧);迎土面向上延伸有第一凸台11,背土面向上延伸有第二凸台12。如图13、图14所示,两挡墙砖左右相邻铺设时,前后一致,左右对齐,其间隔符合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本体1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本体1侧壁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侧面抵接或间隙配合。此结构可限位上层挡墙砖向前、左右移动。
本实施例中本体1可以为立方体块体,如图12的a图,也可以为中间向两侧扩大的结构,如图12的b图。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2所示,本体1包括第一挡块组和/或第二挡块组。本体1包括迎土面、背土面;迎土面向上延伸有第一凸台11,背土面向上延伸有第二凸台12,第一挡块组包括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第二挡块组包括第二左挡块13’、第二右挡块14’;第一左挡块13、第二左挡块13’分别自本体1的左侧向左延伸,第一右挡块14、第二右挡块14’分别自本体1的右侧像右延伸。两挡墙砖左右相邻铺设时,前后一致,左右对齐,至少第一或/和第二左右挡块抵接。
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本体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的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的迎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12台背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的第二左挡块13’和第二右挡块14’的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的间隙配合的前提是指第一挡块组和/或第二挡块组与第二凸台12水平投影有重叠。
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块组和第二挡块组可同时存在,也可存在其中一个。当仅存在第一挡块组时,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能够实现垒砌后挡墙砖的前后左右限位。当仅存在第二挡块组时,如图10、图11所示,能够实现垒砌后挡墙砖的前左右限位。当第一挡块组、第二挡块组同时存在,且左右断面前后对齐时,除了上述优点外,还具有单块挡墙砖可侧立放置,为运输和堆放提供多种码垛方案的优点。
当具有第一挡块组时,或同时具有第一挡块组、第二挡块组时,下层挡墙砖的第一挡块组可对上层挡墙砖的植草孔底部进行封堵或部分封堵,避免土壤流失。当然,也可以不封堵。
本实施例中,本体1大体呈立方体结构,底部为平面,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12的顶部等高。在本体中间竖向开有植草孔15,植草孔15的大小、形状和数量根据需要开设。在第一凸台11的背土面还可有花纹或其它造型,如图16所示,还可以设计通孔100,绿植可通过通孔100伸出。通孔100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本实施例中,挡墙砖为左右轴对称结构,制作工艺简单。当然,左右两侧挡块也可以为不一样的形状,只要能与第二凸块12配合限位就可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1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其它形状,也可以是几个凸台组合而成,只要能够满足挡墙砖在垒砌时的上下层抵挡即可。其中第二凸台12居中在本体1的迎土侧,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本体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的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的迎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背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的第二左挡块13’和第二右挡块14’的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第一左挡块13、第二左挡块13’、第一右挡块14、第二右挡块14’一般采用矩形结构的挡块,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如梯形、半圆柱形、异形块体,只要能够与第二凸台12形成限位配合关系即可。本体1的上表面为平面,挡块的下表面与第二凸台12的高度关系只要能满足上下层垒砌时的挡块的迎土面与第二凸台的背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即可,本实施例中本体下表面为平面。同层相邻两块挡墙砖的左挡块端部和右挡块端部可以抵接,也可以稍有间隙,只要满足与第二凸台12的配合关系即可。
本实施例的挡墙砖可采用水平方向抽芯技术生产,形成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12。
实施例3
如图4、图6、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1、图4中A图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和本体1的背土面左右两端设计了互锁结构。本实施例中的互锁结构为在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两侧朝向迎土方向延伸出第一锁块16,本体1的背土面两侧朝向背土方向延伸出第二锁块17,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二锁块17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锁块16互锁,限制了挡墙砖的左右位移。对于垒砌后的挡墙左右最外侧挡墙砖来说,由于互锁结构,在左右水平拉力作用下挡墙左右最外侧挡墙砖也无法位移。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的背土面与本体1的背土面共面等宽,第二锁扣17向上延伸至第一凸台11两端,俯视第一凸台11呈大致呈“工”字形。
2、图4中B图的第二凸台12的迎土面和第二挡块组的背土面分别设计了第一锁块16、第二锁块17,互锁配合如第1点所述。
图4中C-F为在第一挡块组、第二挡块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上设计锁块的不同组合。
实施例4
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1、图13、图14、图15所示,图5和图6均为具有第一挡块组的挡墙砖垒砌后的挡墙,图7、图8、图15均为具有第一挡块组、第二挡块组的挡墙砖垒砌后的挡墙,图9为图8的迎土面,图11为具有第二挡块组的挡墙砖垒砌后的挡墙,图13、图14均为没有挡块组的挡墙砖。
垒砌方法具体为,挡墙利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挡墙砖错位多层垒砌而成,同层相邻两块挡墙砖,前后方向一致,左右对齐,相邻两块挡墙砖左右抵接或留有间隙,并同时满足上层挡墙砖本体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的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的迎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背土面抵接间隙配合,如果有第二挡块组,则上层挡墙砖的第二左挡块13’和第二右挡块14’的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相较于下层向后退了一个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至背土面的间距,使挡墙具有一定斜度,所以,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凸台11的厚度来实现不同倾角的挡墙。
如图6所示,基于实施例2的挡墙砖垒砌而成的挡墙,两端的挡墙砖在第一锁块16、第二锁块17的互锁下也无法位移。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挡墙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第一凸台(11)、第二凸台(12);所述第一凸台(11)为自本体(1)的背土面向上延伸,第二凸台(12)为自本体(1)迎土面向上延伸;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本体(1)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本体(1)侧壁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侧面抵接或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挡块组和/或第二挡块组;所述第一挡块组包括第一左挡块(13)、第一右挡块(14),第二挡块组包括第二左挡块(13’)、第二右挡块(14’);第一左挡块(13)、第二左挡块(13’)自本体(1)左侧面向左延伸;第一右挡块(14)、第二右挡块(14’)自本体(1)右侧面向右延伸;
挡墙砖左右相邻铺设时,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的迎土面齐平,第二左挡块(13’)与第二右挡块(14’)的背土面齐平;
上下两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一左挡块(13)和第一右挡块(14)的迎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背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上层挡墙砖的第二左挡块(13’)和第二右挡块(14’)的背土面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二凸台(12)迎土面抵接或间隙配合;
所述本体(1)的顶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12)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底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和本体(1)的背土面左右两端还具有互锁结构和/或第二凸台(12)的迎土面和第二左挡块(13’)左端、第二右挡块(14’)右端的背土面还具有互锁结构和/或第二凸台(12)的背土面和第一左挡块(13)左端、第一右挡块(14)右端的迎土面还具有互锁结构,所述互锁结构为在第一凸台(11)的迎土面两侧朝向迎土方向延伸出第一锁块(16),本体(1)的背土面两侧朝向背土方向延伸出第二锁块(17),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二锁块(17)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锁块(16)互锁,和/或所述互锁结构为在第二凸台(12)的迎土面两侧朝向迎土方向延伸出第一锁块(16),第二左挡块(13’)左端、第二右挡块(14’)右端朝向背土方向伸出第二锁块(17),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二锁块(17)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锁块(16)互锁,和/或所述互锁结构为在第二凸台(12)的背土面两侧朝向背土方向延伸出第一锁块(16),第一左挡块(13)左端、第一右挡块(14)右端朝向迎土方向伸出第二锁块(17),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上层挡墙砖的第二锁块(17)与下层挡墙砖的第一锁块(16)互锁,进一步防止挡墙砖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砖左右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背土面设计有图案或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竖向开设有植草孔(1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挡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竖向开设有植草孔(1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挡墙砖,其特征在于:当挡墙砖上下层错位垒砌时,下层相邻两块挡墙砖的第一左挡块和第一右挡块相抵接,且下层挡墙砖第一左挡块至第一右挡块的背土面与本体(1)顶面的交线落在上层挡墙砖植草孔底部轮廓线之外。
CN202022935652.8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挡墙砖 Active CN214116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5652.8U CN214116691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挡墙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5652.8U CN214116691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挡墙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6691U true CN214116691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5652.8U Active CN214116691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挡墙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6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52942U (zh)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109594583B (zh) 一种可变坡的互嵌式生态砌块挡土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KR101468194B1 (ko) 해안블록 및 해안블록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옹벽 축조 방법
CN214116691U (zh) 一种挡墙砖
CN211312554U (zh) 一种挡锁砌砖、挡墙、护坡
CN205669211U (zh) 一种预制重力式挡墙
CN204112363U (zh) 一种砖体及其构成的挡墙、拦挡坝、河堤、排导槽
CN204875690U (zh) 河堤砖和河堤防护墙
CN212000961U (zh) 农田排水沟生态啮合砖的护砌结构
KR20230012351A (ko) 소파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양구조물
CN212561554U (zh) 一种用于高挡土水工构筑物中的回填结构
CN204418211U (zh) 一种可变坡的空间交错互嵌式生态砌块挡土墙系统
CN210013225U (zh) 一种具备绿化排水功能的边坡
JP5706534B2 (ja) ウォールブロック
CN110747870A (zh) 一种挡锁砌砖、挡墙、护坡、垒砌方法、平铺方法
KR20210063205A (ko) 말뚝기둥 지지 방식 소파블록, 이를 이용한 방파제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110965564A (zh) 一种抗冲刷生态护坡砖、护坡、铺设方法
KR200448481Y1 (ko) 식재 가능한 절토사면 옹벽 구조
CN212129217U (zh) 一种挡土砖及其堆砌的重力式大型挡土墙
KR20110005277U (ko) 식생옹벽블록
CN217923660U (zh) 再生连锁护坡砖及其砌筑结构
CN215562315U (zh) 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
CN204370436U (zh) 一种柔性连锁式护面系统
JPH08105068A (ja) 可逆性を有した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
CN211713986U (zh) 一种抗冲刷生态砌砖、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