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3136U -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3136U
CN214113136U CN202022864490.3U CN202022864490U CN214113136U CN 214113136 U CN214113136 U CN 214113136U CN 202022864490 U CN202022864490 U CN 202022864490U CN 214113136 U CN214113136 U CN 214113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ody
shaft
seat
disposed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44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天宇
唐仙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44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3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3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3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压贴合结构,其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包胶滚轮、包胶吸嘴以及气缸。第一座体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座体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座体和第一座体之间通过第一轴体连接。包胶滚轮与第一座体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包胶滚轮内穿设有第二轴体,包胶滚轮能绕第二轴体转动,第二轴体的两端均与第一座体连接。包胶吸嘴设于第一座体背向第二座体的端面。气缸的缸体与第一座体通过第三轴体连接,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座体远离第一座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轴体连接,从而气缸能通过推动第二座体而使第一座体绕第一轴体转动。本实用新型辊压贴合结构集辊压和贴附于一体,能够实现贴合后的及时辊压,杜绝气泡的产生,使得贴合良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贴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标签贴附基本是先直接吸附,而后将吸附的标签直接贴附在被贴物上。这种贴附方式,常常由于标签和被贴物之间容易进入空气而产生气泡,导致贴附NG。
对于一些尺寸较大的标签,其贴合难度更高。对于尺寸较大的标签,若采用普通直接贴附的方式,会直接导致气泡的产生,从而需要返工,容易造成标签的损耗,以及加长工时,从而不利用生产,无法满足贴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压贴合结构,其集辊压和贴附于一体,能够实现贴合后的及时辊压,在贴附过程中逐渐增加贴附面积,杜绝气泡的产生,使得贴合良率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压贴合结构,包括:
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沿第一方向设置;
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通过第一轴体连接;
包胶滚轮,所述包胶滚轮与所述第一座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包胶滚轮内穿设有第二轴体,所述包胶滚轮能绕所述第二轴体转动,所述第二轴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座体连接;
包胶吸嘴,所述包胶吸嘴设于所述第一座体背向所述第二座体的端面;以及
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一座体通过第三轴体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座体远离所述第一座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轴体连接,从而所述气缸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二座体而使所述第一座体绕所述第一轴体转动,进而使所述包胶滚轮能向远离所述第二座体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轴体、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三轴体和所述第四轴体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不为0°的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包胶滚轮底端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包胶吸嘴底端所在的平面,所述包胶滚轮底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包胶吸嘴底端所在的平面具有1-3mm高度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基板和两个第一立板,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座体并设于所述第一座体上,两个所述第一立板平行设置,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立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第一座体的端面,所述第二座体靠近所述第一座体的一端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所述第一轴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所述第一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座体后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座体靠近所述第一座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所述第一轴体穿设于所述连接块中,所述连接块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座体的体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座体的两侧朝向所述包胶滚轮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包胶滚轮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包胶滚轮后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基板和两个第二立板,所述第二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座体并设于所述第二座体上,两个所述第二立板平行设置,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立板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并设于所述第二基板背向所述第二座体的端面,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上套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所述第四轴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所述第四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杆后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辊压贴合结构,集辊压和贴附于一体,能够实现贴合后的及时辊压,在贴附过程中逐渐增加贴附面积,杜绝气泡的产生,使得贴合良率高。本实用新型辊压贴合结构,成本低,结构紧凑美观,使用方便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辊压贴合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座体在气缸的作用下绕第一轴体转动,进而使包胶滚轮能向远离第二座体的方向移动,同时包胶吸嘴远离包胶滚轮的一端会向靠近第二座体的方向倾斜,由此,在辊压过程,包胶滚轮能够接触到产品,包胶吸嘴不再与产品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包胶吸嘴与产品表面接触而产生较大摩擦阻力而影响辊压以及避免对标签造成损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辊压贴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辊压贴合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座体;2-第二座体;3-包胶滚轮;4-包胶吸嘴;5-气缸;6-第一轴体;7-第二轴体;8-第三轴体;9-第四轴体;10-第一基板;11-第一立板;12-连接块;13-第二基板;14-第二立板;15-连接杆;16-支板;17-第二连接板;18-第一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压贴合结构,其包括第一座体1、第二座体2、包胶滚轮3、包胶吸嘴4以及气缸5。
所述第一座体1沿第一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座体2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座体2和所述第一座体1之间通过第一轴体6连接。从而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可以相对转动。当第二座体2固定时,第一座体1可以绕第一轴体6转动。
所述包胶滚轮3与所述第一座体1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包胶滚轮3内穿设有第二轴体7,所述包胶滚轮3能绕所述第二轴体7转动。所述第二轴体7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座体1连接,从而,包胶滚轮3能够随第一座体1的转动而移动。
所述包胶吸嘴4设于所述第一座体1背向所述第二座体2的端面。
所述气缸5的缸体与所述第一座体1通过第三轴体8连接,所述气缸5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座体2远离所述第一座体1的一端通过第四轴体9连接,从而所述气缸5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二座体2而使所述第一座体1绕所述第一轴体6转动,进而使所述包胶滚轮3能向远离所述第二座体2的方向移动。
即,当气缸5伸出时,气缸5的输出轴对第二座体2产生一个作用力,使得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的角度改变。当第二座体2固定时,气缸5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一座体1上,使得第一座体1绕第一轴体6转动。
气缸5在驱动第一座体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的角度是不断发生改变的,为了使气缸5的两端能够适应于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的角度改变,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三轴体8和第四轴体9,使得气缸5两端与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均是可转动连接,从而使气缸5的设置角度能够做出适应性的改变,使得气缸5能够驱动第一座体1转动。
所述第一轴体6、所述第二轴体7、所述第三轴体8和所述第四轴体9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座体1和所述第二座体2。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不为0°的夹角。
本实施例辊压贴合结构用于与贴标装置整机配合使用,辊压贴合结构的第二座体2安装于机械手上。在机械手的带动下,辊压贴合结构整体移动,使第一座体1底端的包胶吸嘴4移动至取标工位处以吸附标签。包胶吸嘴4吸附标签后,在机械手的带动下,辊压贴合结构整体移动至产品处,将标签贴于产品上。
标签贴于产品上后,标签和产品之间容易因进入空气而产生气泡,因此需要对贴附后的标签进行辊压,以将空气排出。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座体1上同时安装了包胶滚轮3。
标签贴于产品上后,气缸5伸出,由于第二座体2固定于机械手上,因此第一座体1会在气缸5的作用下绕第一轴体6转动,进而使包胶滚轮3能向远离第二座体2的方向移动。当包胶滚轮3朝向远离第二座体2的方向移动时,包胶吸嘴4远离包胶滚轮3的一端会向靠近第二座体2的方向倾斜,由此,对于产品来说,此时包胶滚轮3能够接触到产品,包胶吸嘴4不再与产品接触,此时,机械手带动辊压贴合结构在产品上移动,进而使包胶滚轮3在贴合后的标签上滚动,以对贴合后的产品进行辊压工序,将标签与产品之间的空气排出。
在辊压的过程中,包胶吸嘴4不与产品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包胶吸嘴4与产品表面接触而产生较大摩擦阻力,影响辊压以及对标签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当气缸5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换言之,在运行前,辊压贴合结构的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垂直设置,由此便于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的安装。
本实施例设置包胶滚轮3和包胶吸嘴4的端面不平齐。当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时,即,将第一座体1水平放置时,包胶滚轮3底端所在的平面高于包胶吸嘴4底端所在的平面,包胶滚轮3底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包胶吸嘴4底端所在的平面具有1-3mm高度差。从而,在包胶吸嘴4吸取标签和贴附标签时,包胶滚轮3的设置不会对包胶吸嘴4的工作过程造成干扰,从而便于包胶吸嘴4对标签的吸取和贴附。
本实施例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设有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基板10和两个第一立板11。第一基板10平行于第一座体1并设于第一座体1上。两个第一立板11平行设置。任意一个第一立板11垂直于第一基板10。任意一个第一立板11设于第一基板10背向第一座体1的端面。第二座体2靠近所述第一座体1的一端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之间,即,当第一座体1水平放置,第二座体2竖直放置时,第二座体2的底端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之间。第一轴体6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立板11连接,第一轴体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座体2后与另一个第一立板11连接。换言之,当第一座体1水平放置,第二座体2竖直放置时,第一轴体6穿过第二座体2的底端。通过第一安装架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的安装和拆卸。
为了更加便于安装,本实施例在第二座体2靠近第一座体1的一端设有连接块12,即,当第一座体1水平放置,第二座体2竖直放置,第二座体2的底端设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之间。第一轴体6穿设于连接块12中,连接块12的体积小于第二座体2的体积。通过连接块12的设置,可以使整体结构更加通用化,对于不同规格的第二底座,都可通过连接块12与第一安装架实现安装。
第一座体1的两侧朝向包胶滚轮3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板18。两个第一连接板18平行设置,包胶滚轮3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8之间。第二轴体7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板18连接,第二轴体7的另一端穿过包胶滚轮3后与另一个第一连接板18连接。第二轴体7的两端和两个第一连接板18是固定设置的,从而使包胶滚轮3能够绕第二轴体7转动。
本实施例中气缸5设于第二座体2面向包胶滚轮3的一侧。
在第一座体1靠近包胶滚轮3处设有支板16。支板16设于第一座体1上,并且设于第一座体1面向第二座体2的端面。支板16设于第二座体2面向包胶滚轮3的一侧,换言之,支板16是靠近包胶滚轮3设置的。支板16垂直于第一座体1设置。气缸5的缸体朝向支板16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板17。两个第二连接板17平行设置,支板16设于两个第二连接板17之间。第三轴体8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板17连接,第三轴体8的另一端穿过支板16后与另一个第二连接板17连接,从而气缸5能够相对第一座体1转动。
气缸5的输出轴和第二座体2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架连接。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基板13和两个第二立板14。第二基板13平行于第二座体2并设于第二座体2上。两个第二立板14平行设置。任意一个第二立板14垂直于第二基板13。任意一个第二立板14设于第二基板13背向第二座体2的端面,换言之,两个第二立板14是通过第二基板13实现与第二座体2的连接。
气缸5的输出轴上套设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设于两个第二立板14之间。第四轴体9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立板14连接,第四轴体9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杆15后与另一个第二立板14连接。在连接杆15上开设有孔,以便于穿入第四轴体9。
通过第一安装架、支板16、第二安装架、第一连接板18、第二连接板17的设置,使得各个部件之间可以实现稳定的连接,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辊压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沿第一方向设置;
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通过第一轴体连接;
包胶滚轮,所述包胶滚轮与所述第一座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包胶滚轮内穿设有第二轴体,所述包胶滚轮能绕所述第二轴体转动,所述第二轴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座体连接;
包胶吸嘴,所述包胶吸嘴设于所述第一座体背向所述第二座体的端面;以及
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一座体通过第三轴体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座体远离所述第一座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轴体连接,从而所述气缸能通过推动所述第二座体而使所述第一座体绕所述第一轴体转动,进而使所述包胶滚轮能向远离所述第二座体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轴体、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三轴体和所述第四轴体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不为0°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包胶滚轮底端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包胶吸嘴底端所在的平面,所述包胶滚轮底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包胶吸嘴底端所在的平面具有1-3mm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基板和两个第一立板,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座体并设于所述第一座体上,两个所述第一立板平行设置,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立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第一座体的端面,所述第二座体靠近所述第一座体的一端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所述第一轴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所述第一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座体后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靠近所述第一座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所述第一轴体穿设于所述连接块中,所述连接块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座体的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的两侧朝向所述包胶滚轮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包胶滚轮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包胶滚轮后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贴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基板和两个第二立板,所述第二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座体并设于所述第二座体上,两个所述第二立板平行设置,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立板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并设于所述第二基板背向所述第二座体的端面,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上套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所述第四轴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所述第四轴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杆后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
CN202022864490.3U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Active CN214113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4490.3U CN214113136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4490.3U CN214113136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3136U true CN214113136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4490.3U Active CN214113136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31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705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千禾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包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705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千禾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包覆设备
CN114311705B (zh) * 2022-01-13 2023-09-29 千禾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包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13136U (zh) 一种辊压贴合结构
CN110193986B (zh) 一种玻璃生产制造用智能贴膜机
CN210479299U (zh) 一种胶带贴附装置
CN111332530A (zh) 一种贴膜屏贴膜设备
CN206406537U (zh) 一种单面无粘导热硅胶片
CN201703001U (zh) 用于撕膜机的保护膜辅助分离装置
CN105292654A (zh) 一种分联粘贴的电表凭证粘贴装置及粘贴方法
CN211501222U (zh) 一种胶带压附装置
CN109278304B (zh) 一种车载显示器外框贴胶装置及贴胶方法
CN208119594U (zh) 一种标签贴吸附按压装置
CN209880671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双组份结构粘结胶密封机构
CN202242260U (zh) 一种偏光片剥离机
CN203826415U (zh) 快速背膜涂胶装置
CN206271829U (zh) 一种自动刮板式祛气泡机构
CN209765760U (zh) 一种多媒体演示电子板
CN113635560A (zh) 一种用于u形外表面的胶条滚轮贴合装置
CN207552233U (zh) 一种导电海绵生产用导电胶粘贴装置
CN220577674U (zh) 一种防爆膜贴膜装置
CN207758311U (zh) 一种喷涂贴合机
CN207618390U (zh) 一种环保型的家具用板材装置
CN218655198U (zh) 一种电子膜加工涂胶装置
CN205651752U (zh) 一种实木单板包覆机
CN218559399U (zh) 一种包装盒内壁表面易撕条粘贴装置
CN220920265U (zh) 一种泡棉粘尘滚筒
CN218251195U (zh) 一种led显示屏加工用定位涂胶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