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8669U -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8669U
CN214108669U CN202023018889.6U CN202023018889U CN214108669U CN 214108669 U CN214108669 U CN 214108669U CN 202023018889 U CN202023018889 U CN 202023018889U CN 214108669 U CN214108669 U CN 214108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
riveting
plate
guide piece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188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ihsinche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ihsinche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ihsinche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ihsinche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188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08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8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8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件铆合治具,包括铆合上板和铆合下板,所述铆合上板能向靠近或远离铆合下板的方向运动,所述铆合下板包括活动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和固定结构之间设有避让部,所述活动结构通过改变所述避让部的距离相对于固定结构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动结构包括工件承托部和抵推部,所述抵推部上设有抵推部导向件,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上设有与抵推部导向件配合的第二导向件,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板件的固定及铆合,固定方便,铆合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铆合方式为将铆钉的钉头朝上钉体朝下放置在待铆工件上,自上而下进行铆合,现有一种板件,需对其侧壁进行铆合,由于其板面尺寸较大,侧壁厚度较小,若采用传统铆合方式,首先要将板件侧壁朝上放置,此时难以固定,费时费力,且铆合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件铆合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板件侧壁铆合时耗时长、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所述板件侧壁上设有铆钉孔,所述铆合治具包括铆合上板和铆合下板,所述铆合上板能向靠近或远离铆合下板的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下板包括活动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和固定结构之间设有避让部,所述活动结构通过改变所述避让部的距离相对于固定结构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动结构包括工件承托部和抵推部,所述抵推部上设有抵推部导向件,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上设有与抵推部导向件配合的第二导向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板件包括折弯部,所述活动结构上固定设置有铆钉承托部,所述工件承托部设置在所述铆钉承托部一侧,可相对于所述铆钉承托部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所述工件承托部靠近铆钉承托部的一侧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尺寸与所述折弯部配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动结构上设有承托部容纳槽,所述工件承托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承托部容纳槽内,所述底座的一侧连接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侧连接在所述承托部容纳槽远离所述底座自由端的一侧内壁上。
作为优选的,工件承托部上设有承托部导向件,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上设有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配合的第一导向件,所述承托部导向件能相对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
作为优选的,抵推部设置在所述铆钉承托部远离所述工件承托部的一侧,可相对于所述铆钉承托部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铆钉承托部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在所述铆钉承托部靠近所述抵推部的一侧,所述抵推部靠近所述铆钉承托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位置及尺寸配合,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容纳槽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铆钉承托部上设有铆钉槽,所述铆钉槽贯穿所述铆钉承托部,所述铆钉槽与所述板件处于待铆状态时铆钉孔的位置配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承托部导向件设置为所述工件承托部上的一个光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为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配合的光滑斜面。
作为优选的,抵推部导向件设置为所述抵推部上的一个光滑斜面,第二导向件设置为与所述抵推部导向件配合的光滑斜面,所述抵推部导向件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角度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角度相等,第一抵挡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端高于第二抵挡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件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抵推部导向件设置为凸块,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为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配合的滑轨,所述承托部导向件能在所述第二导向件内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工件承托部和抵推部,工件承托部用于承托板件,工件承托部上设置承托部导向件,抵推部上设置抵推部导向件,固定结构上设置第二抵挡部,第二抵挡部上设置第二导向件,通过抵推部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配合,能够实现板件的铆合,铆合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板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板件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板件的前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铆合治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铆合治具整体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抵推部导向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工件承托部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板件;11、折弯部;12、铆钉孔;20、铆钉;30、铆合上板;31、限位部;32、动力装置;40、铆合下板;50、活动结构;51、工件承托部;511、避让槽;512、底座;513、第一弹性件;514、承托部导向件;515、档条;52、承托部容纳槽53、铆钉承托部;531、铆钉槽;532、第一容纳槽;54、抵推部; 541、抵推件;542、抵推部导向件;543、第二容纳槽;544、第二弹性件;55、工件定位部;60、固定结构;61、第一抵挡部;611、第一导向件;62、第二抵挡部;621、第二导向件;70、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件10包括折弯部11,折弯部11位于板件10的两侧,板件10的折弯部11所在侧端壁上设有铆钉孔12。
如图4及图5所示,铆合治具包括铆合上板30和铆合下板40,铆合上板 30相对于铆合下板40做靠近/远离的垂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的,铆合上板30靠近铆合下板40的一侧设有限位部31。
作为优选的,铆合上板30远离铆合下板40的一侧连接动力装置32。
铆合下板40包括活动结构50和固定结构60,活动结构50和固定结构60 之间设有避让部70,活动结构50通过改变避让部70的距离相对于固定结构60 做往复运动。
活动结构50包括工件承托部51、承托部容纳槽52、铆钉承托部53和抵推部54。
工件承托部51用于承托板件10。工件承托部51包括底座512和承托部导向件514,底座512设置在承托部容纳槽52中,底座512的一端靠近承托部容纳槽52的一侧内壁,另一侧连接第一弹性件513,第一弹性件513远离底座512 的一侧设置在承托部容纳槽52远离底座512自由端的一侧内壁上,底座512 在第一弹性件513的作用下沿第一弹性件513的径向在承托部容纳槽52内做往复运动,带动工件承托部51做往复运动。工件承托部51靠近铆钉承托部53 的一侧设有避让槽511,避让槽511和折弯部11的尺寸配合,当板件10放置在工件承托部51上时,折弯部11位于避让槽511内。
作为优选的,工件承托部51上设有工件容纳槽(图中未示出),板件10 放置在工件容纳槽内,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铆钉承托部53上设有铆钉槽531,铆钉槽531为一通槽,其尺寸与铆钉20 相配合,铆钉槽531与板件10处于待铆状态时铆钉孔12的位置配合,使得铆合过程中铆钉20能够从铆钉槽531进入板件10的铆钉孔12,铆钉承托部53 上还设有第一容纳槽532。
板件10的待铆状态定义为,板件10放置在工件承托部51上,折弯部11 位于避让槽511内时,当工件承托部51随着活动结构50向固定结构60方向运动时,板件10接触铆钉承托部53时的状态。
抵推部54上设有抵推部导向件542和第二容纳槽543,第二容纳槽543的尺寸和第一容纳槽532的位置及尺寸相配合,第二弹性件544一端设置在第一容纳槽532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容纳槽543内,通过第二弹性件544的作用,可实现抵推部54相对于铆钉承托部53在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的,抵推部54上还设有抵推件541,抵推件541的尺寸与铆钉槽 531相配合,使得抵推件541能够容纳在铆钉槽531内并在铆钉槽531内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以起到更好的铆合效果。
作为优选的,活动结构50还设有工件定位部55,工件定位部55设置在工件承托部51远离铆钉承托部53的一侧,工件定位部55和工件承托部51之间的区域用于放置板件10,实现对板件10的定位及承托,工件定位部55用于抵接板件10的非待铆侧,工件承托部51用于承托板件10的待铆侧。待铆侧定义为板件10设有铆钉孔12的一侧。
作为优选的,活动结构50上设有定位槽(图中未示出),工件定位部55 设置在定位槽内,可根据板件10的尺寸调整工件定位部55在定位槽内的位置,工件定位部55可设置成挡块、档条等。
作为优选的,定位槽内设置导轨,工件定位部55可滑设在定位槽的导轨上,调整好工件定位部55的位置后,可使用螺钉、卡块等将工件定位部55固定。
作为优选的,工件定位部55可固定设置在活动结构50上。
固定结构60包括第一抵挡部61和第二抵挡部62,第一抵挡部61上设有第一导向件611,第二抵挡部62上设有第二导向件621,第一抵挡部61设置在工件承托部51的一侧,第二抵挡部62设置在抵推部54的一侧,第一导向件 611和承托部导向件514配合,第二导向件621和抵推部导向件542配合。第一抵挡部61设置有第一导向件611的一端接触活动结构50,第二抵挡部62设置有第二导向件621的一端接触活动结构50,活动结构50上还设有可容纳第一抵挡部61的第三容纳槽(图中未示出)和容纳第二抵挡部62的第四容纳槽 (图中未示出)。
承托部导向件514在工件承托部51上的位置与第一导向件611相对应,抵推部导向件542在抵推部54上的位置与第二导向件621相对应,在活动结构 50靠近固定结构60运动时,承托部导向件514能够与第一导向件611滑动接触,抵推部导向件542能够与第二导向件621滑动接触。
作为优选的,第一导向件611设置为第一抵挡部61上的一个光滑斜面,第二导向件621设置为第二抵挡部62上的一个光滑斜面,两者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相等,承托部导向件514设置为工件承托部51上的一个光滑斜面,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和第一导向件6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相等,抵推部导向件542设置为抵推部54上的一个光滑斜面,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和第二导向件62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相等。此时,第一抵挡部61设置有第一导向件611的一端高于第二抵挡部62设置有第二导向件621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第一导向件611设置为第一抵挡部61上的一个光滑斜面,第二导向件621设置第二抵挡部62上的一个光滑斜面,第二导向件62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大于第一导向件6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承托部导向件514设置为工件承托部51上的一个光滑斜面,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和第一导向件6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相等,抵推部导向件 542设置为抵推部54上的一个光滑斜面,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和第二导向件62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锐角角度相等。此时,第一抵挡部61设置有第一导向件611的一端高度与第二抵挡部62设置有第二导向件621的一端高度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抵推部导向件542可设置为凸块,第二导向件621设置为与抵推部导向件542配合的滑轨,在活动结构50靠近固定结构 60运动时,抵推部导向件542在第二导向件621内滑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承托部导向件514可设置为凸块,第一导向件611设置为与承托部导向件514配合的滑轨,在活动结构50靠近固定结构60运动时,承托部导向件514在第一导向件611滑动。
承托部导向件514和抵推部导向件542可设置为相同结构,也可设置为不同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板件10上未设有折弯部11,此时,铆钉承托部53可与工件承托部51一体设置,工件承托部51固定设置在活动结构50上,可通过人工固定、机械手或吸盘将板件10固定在工件承托部51上,在工件承托部51 靠近抵推部54的一侧开设能容纳铆钉20的铆钉槽531。
作为优选的,工件承托部51容纳铆钉20的槽两侧可设置挡条515,用于挡住板件10,实现对板件10的定位。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操作人员根据板件10的尺寸调整好工件定位部55的位置,让第一弹性件 513处于拉伸状态,将板件10放置在工件承托部51上,折弯部11容纳在避让槽511内,在第一弹性件513的弹力作用下板件10被固定好,将铆钉20放置在铆钉承托部53上的铆钉槽531内,动力装置32驱动铆合上板30朝着靠近铆合下板40的方向运动,限位部31接触铆钉承托部53,对铆钉20进行限位,防止铆钉20在铆合过程中发生晃动,铆合上板30推动活动结构50朝着靠近固定结构60的方向运动,承托部导向件514先接触第一导向件611,第一弹性件 513被压缩,工件承托部51朝着靠近铆钉承托部53的一侧运动,使得板件10 接触铆钉承托部53,此时,铆钉孔12与铆钉槽531对准,随后抵推部导向件 542接触第二导向件621,第二弹性件544被压缩,抵推部54朝着靠近铆钉承托部53的一侧运动,抵推件541运动至铆钉槽531内,推动铆钉20至铆钉孔 12内,将铆钉20铆入板件10的铆钉孔12内,铆合完成,随后铆合上板30在动力装置32的带动下,朝着远离铆合下板40的方向运动,操作人员将板件10 取出,如此反复。

Claims (10)

1.一种板件铆合治具,所述板件(10)侧壁上设有铆钉孔(12),所述铆合治具包括铆合上板(30)和铆合下板(40),所述铆合上板(30)能向靠近或远离铆合下板(40)的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下板(40)包括活动结构(50)和固定结构(60),所述活动结构(50)和固定结构(60)之间设有避让部(70),所述活动结构(50)通过改变所述避让部(70)的距离相对于固定结构(60)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动结构(50)包括工件承托部(51)和抵推部(54),所述抵推部(54)上设有抵推部导向件(542),所述固定结构(60)包括第二抵挡部(62),所述第二抵挡部(62)上设有与抵推部导向件(542)配合的第二导向件(6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10)包括折弯部(11),所述活动结构(50)上固定设置有铆钉承托部(53),所述工件承托部(51)设置在所述铆钉承托部(53)一侧,可相对于所述铆钉承托部(53)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所述工件承托部(51)靠近铆钉承托部(53)的一侧设有避让槽(511),所述避让槽(511)的尺寸与所述折弯部(11)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50)上设有承托部容纳槽(52),所述工件承托部(51)包括底座(512),所述底座(512)设置在所述承托部容纳槽(52)内,所述底座(512)的一侧连接第一弹性件(513),所述第一弹性件(513)的另一侧连接在所述承托部容纳槽(52)远离所述底座自由端的一侧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工件承托部(51)上设有承托部导向件(514),固定结构(60)包括第一抵挡部(61),所述第一抵挡部(61)上设有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514)配合的第一导向件(611),所述承托部导向件(514)能相对所述第一导向件(611)滑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抵推部(54)设置在所述铆钉承托部(53)远离所述工件承托部(51)的一侧,可相对于所述铆钉承托部(53)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承托部(53)上设有第一容纳槽(532),所述第一容纳槽(532)设置在所述铆钉承托部(53)靠近所述抵推部(54)的一侧,所述抵推部(54)靠近所述铆钉承托部(53)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槽(543),所述第二容纳槽(543)与所述第一容纳槽(532)的位置及尺寸配合,第二弹性件(54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532)内,所述第二弹性件(54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容纳槽(543)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承托部(53)上设有铆钉槽(531),所述铆钉槽(531)贯穿所述铆钉承托部(53),所述铆钉槽(531)与所述板件(10)处于待铆状态时铆钉孔(12)的位置配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514)设置为所述工件承托部(51)上的一个光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件(611)设置为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514)配合的光滑斜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抵推部导向件(542)设置为所述抵推部(54)上的一个光滑斜面,第二导向件(621)设置为与所述抵推部导向件(542)配合的光滑斜面,所述抵推部导向件(542)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角度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514)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角度相等,第一抵挡部(61)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件(611)的一端高于第二抵挡部(62)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件(621)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件铆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抵推部导向件(542)设置为凸块,所述第二导向件(621)设置为与所述承托部导向件(514)配合的滑轨,所述承托部导向件(514)能在所述第二导向件(621)内滑动。
CN202023018889.6U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Active CN214108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18889.6U CN214108669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18889.6U CN214108669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8669U true CN214108669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1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18889.6U Active CN214108669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08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08669U (zh) 一种板件铆合治具
CN211052242U (zh) 金属双极板成型装置
CN112692748B (zh) 居中定位装置
CN212863486U (zh) 一种裁切上料装置
CN111745033A (zh) 一种冲压机托料架及应用其的冲压机
CN209614768U (zh) 一种销轴装配设备
CN209850297U (zh) 一种螺丝刀的自动安装机构
CN110281003A (zh) 适用于c型扣环的组装装置
CN213033434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铆合模具
CN114055131A (zh) 限位板压入装置
CN214604065U (zh) 定位安装机构
CN109926948B (zh) 用于带有凹槽工件的粘接工装
CN110385365B (zh) 一种面板切割装置
CN216881300U (zh) 一种斜楔冲孔机构
CN220679756U (zh) 焊带夹及串焊装置
CN218426814U (zh) 浮动式压合装置
CN219561109U (zh) 汽车连接板冲压模具
CN213671666U (zh) 一种片件铆接辅助工装
CN219027254U (zh) 平行定位夹紧装置
CN219591353U (zh) 一种芯片搪锡治具
CN218504399U (zh) 磁铁拆分设备
CN215881499U (zh) 一种治具
CN209969476U (zh) 一种便携式铆钉压铆器
CN218926800U (zh) 取料夹具
CN214977487U (zh) 一种用于电瓶夹的铆钉翻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