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0119U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00119U CN214100119U CN202120010372.8U CN202120010372U CN214100119U CN 214100119 U CN214100119 U CN 214100119U CN 202120010372 U CN202120010372 U CN 202120010372U CN 214100119 U CN214100119 U CN 2141001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pair
- terminals
- height direction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成两排设置于端子座内的导电端子、沿高度方向设置于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屏蔽片及包覆于所述端子座外的遮蔽壳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相对应且反向排布,其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第一端子及排成另一排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具有暴露于所述端子座至少其中一个侧面上的一对延伸臂,所述一对延伸臂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外侧且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部焊接相连。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结构稳固、屏蔽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USB连接器是即插即用的外部总线,可用来连接多种外围装置,包括喇叭、电话、游戏摇杆、打印机、扫描仪及照相机等等。随着USB连接器的普及,目前USB连接器已广泛应用于充电及数据传输领域。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现有的USB2.0插座连接器需分正反面才能插入且传输速率不高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为了使USB插座连接器实现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通常的做法是在USB插座连接器之对接舌板的下表面增加一组对应的导电端子。而为了提高USB插座连接器传输速率,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导电端子的数量。这样的做法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插座连接器的强度较差,多次插接后容易损坏;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之绝缘本体和对接舌板之间成型和组装不方便;上下两组导电端子相互之间会产生信号干扰影响电信号传输质量。
一种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组装方便、结构强、电信号传输质量高的插座连接器出现后,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USB Type-C连接器作为USB 3.0连接器的新一代产品,不仅插接口不再具有方向性,即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而且还支持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
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塑胶座体、设置于塑胶座体上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夹置于上、下排导电端子之间的屏蔽片。其中塑胶座体包括上、下本体及注塑成型于上、下本体外的绝缘本体,且上、下本体分别注塑成型在两排导电端子外,如此需要三次注塑成型才能完成插座连接器的制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插座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屏蔽效果更佳的插座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具有端子座、成两排设置于端子座内的导电端子、沿高度方向设置于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屏蔽片及包覆于所述端子座外的遮蔽壳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相对应且反向排布,其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第一端子及排成另一排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具有暴露于所述端子座至少其中一个侧面上的一对延伸臂,所述一对延伸臂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外侧且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部焊接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位于其前侧且水平设置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所述延伸臂及自对应延伸臂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一对焊接部,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臂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臂仅暴露于所述端子座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面外,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遮蔽壳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横梁及自所述第一横梁在横向方向上的两端向前延伸形成且相对设置的一对锁扣臂,所述一对延伸臂借由自所述第一横梁弯折形成的相应衔接桥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并偏置于所述第一横梁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前侧并将所述一对锁扣臂相连的第二横梁及自所述第二横梁向前延伸的一对料带连接臂,每一所述锁扣臂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形成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的锁扣部,所述一对料带连接臂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料带连接臂位于相应的锁扣臂内侧并与其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至少一根信号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位于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两侧,所述电源端子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内侧,每一所述料带连接臂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相应的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其前部的收容部及位于其后部的收缩部,所述收缩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收容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以使所述收缩部相较于所述收容部呈扁平状,所述延伸臂与所述收缩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焊接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具有遮罩并连接于所述遮蔽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外的外罩,所述外罩具有位于前侧并遮覆于所述收容部外的第一罩部和位于后侧并遮覆于所述收缩部外的第二罩部,所述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分别与所述收容部和收缩部焊接相连,且所述第二罩部和所述收缩部之间的焊接点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延伸臂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座具有内绝缘体及包覆成型于内绝缘体及导电端子外的外绝缘体,所述金属屏蔽片与所述第一端子于高度方向间隔堆叠后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体内,所述第二端子组装于所述内绝缘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绝缘体具有位于其后侧的基部、位于前侧的舌板部以及位于基部和舌板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舌板部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表面,两排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舌板部的两表面,所述中间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基部的上、下表面共面设置,所述一对延伸臂暴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通过金属屏蔽片暴露在端子座外的延伸臂来与遮蔽壳体的后部焊接相连,从而不仅实现更好的接地效果,还可以增加遮蔽壳体与端子座之间的保持力,增加插座连接器的耐久性能;同时,端子座仅由内绝缘体和外绝缘体构成,其中内绝缘体注塑成型于第一端子及金属屏蔽片外围,当第二端子组装至内绝缘体沿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后,所述外绝缘体包覆成型于内绝缘体及第二端子外,仅需两次注塑成型即可完成插座连接器的成型,制作工艺简单、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插座连接器将外罩移除后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将遮蔽壳体及外绝缘体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7是图6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及金属屏蔽片的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及金属屏蔽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装设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端子座1、成两排设置于端子座1内的导电端子2、沿高度方向设置于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金属屏蔽片3以及遮盖于所述端子座1外围的遮蔽壳体4。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相对应且反向排布,其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第一端子21和排成另一排的若干第二端子22。
请参照图2、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座1包括与第一端子21及金属屏蔽片3成型为一体的内绝缘体11和包覆成型于内绝缘体11及第二端子22外的外绝缘体12,所述第二端子12沿高度方向组装于所述内绝缘体11的其中一侧。具体地,所述金属屏蔽片3与所述第一端子21于高度方向间隔堆叠后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体11内,所述第二端子22组装于所述内绝缘体11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
所述内绝缘体11注塑成型在第一端子21和金属屏蔽片3周围,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所述金属屏蔽片3与一排所述第一端子21于高度方向间隔堆叠后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体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1为下排端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屏蔽片3也可与第二端子22(上排端子)一起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体11。
所述外绝缘体12具有位于其后侧的基部121、位于前侧的舌板部122以及位于基部121和舌板部122之间的中间部123,所述舌板部122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表面,两排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4分别设置在所述舌板部122的两表面,所述中间部12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基部121的上、下表面共面设置。
所述外绝缘体12包覆成型于组装有所述第二端子22的内绝缘体11外,并且所述金属屏蔽片3的外形轮廓大致对应所述外绝缘体12的相对侧表面的形状设计,且沿高度方向位于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之间,以有效隔绝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防止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产生干扰。
请参照图4至图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所述第一端子21及所述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相对应且反向排布,且均与标准的USB Type C插座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排布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均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g、一对电源端子p及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p之间的至少一根信号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g分别位于第一端子21或第二端子22的两侧,所述电源端子p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内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均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g、一对电源端子p及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p之间的四根信号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g分别位于第一端子21或第二端子22的两侧,所述电源端子p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内侧。四根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依次排布的CC端子、D+端子、D-端子和SBU端子;其中D+端子和D-端子主要用于传输USB 2.0信号。
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中的每根导电端子2分别具有与所述内绝缘体11相固定的固定部23、自固定部23向前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外绝缘体12的舌板部122外侧的对接部24和延伸出所述端子座1的焊脚25。所述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的焊脚25排成同一排(如图2、3及图6至图8所示),并且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电路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脚25与对接部24相互平行设置,另外,于高度方向上,所述焊脚25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4之间。
请参图2至图8所示,所述金属屏蔽片3通常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导电性,所述金属屏蔽片3具有暴露于所述端子座1至少其中一个侧面上的一对延伸臂32,所述一对延伸臂32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外侧且与所述遮蔽壳体4的后部焊接相连。
具体地,所述金属屏蔽片3包括位于其前侧且水平设置的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所述延伸臂32及自对应延伸臂32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一对焊接部34,所述主体部31为左右对称设置的片状结构,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臂32位于所述主体部31的上侧,且所述一对延伸臂32暴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延伸臂32仅暴露于所述端子座1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面外,以在所述主体部31的一侧与所述遮蔽壳体4相连。
所述主体部31包括第一横梁311及自所述第一横梁311在横向方向上的两端向前延伸形成且相对设置的一对锁扣臂312,所述一对延伸臂311借由自所述第一横梁311弯折形成的相应衔接桥35与所述第一横梁311相连,并偏置于所述第一横梁311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另外,所述主体部31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横梁311前侧并将所述一对锁扣臂312相连的第二横梁313及自所述第二横梁313向前延伸的一对料带连接臂314,每一所述锁扣臂312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形成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锁扣的锁扣部3121,所述一对料带连接臂314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31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料带连接臂314位于相应的锁扣臂314内侧并与其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同时,每一所述料带连接臂314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相应的接地端子g和电源端子p之间。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位于其前部的收容部41及位于其后部的收缩部42,所述收缩部42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收容部41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以使所述收缩部42相较于所述收容部41呈扁平状,所述收容部41整体呈椭圆型管状设置,所述延伸臂32与所述收缩部42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焊接相连。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100还具有遮罩并连接于所述遮蔽壳体4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外的外罩5,所述外罩5具有位于前侧并遮覆于所述收容部41外的第一罩部51、位于后侧并遮覆于所述收缩部42外的第二罩部52及自所述第一罩部51或第二罩部52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安装脚53,所述第一罩部51和第二罩部52分别与所述收容部41和收缩部42焊接相连,且所述第二罩部52和所述收缩部42之间的焊接点a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延伸臂32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插座连接器100通过金属屏蔽片3暴露在端子座1外的延伸臂32来与遮蔽壳体4的后部焊接相连,从而不仅实现更好的接地效果,还可以增加遮蔽壳体4与端子座1之间的保持力,增加插座连接器100的耐久性能;同时,端子座1仅由内绝缘体11和外绝缘体12构成,其中内绝缘体11注塑成型于第一端子21及金属屏蔽片3外围,当第二端子22组装至内绝缘体11沿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后,所述外绝缘体12包覆成型于内绝缘体11及第二端子22外,仅需两次注塑成型即可完成插座连接器100的成型,制作工艺简单、结构稳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成两排设置于端子座内的导电端子、沿高度方向设置于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屏蔽片及包覆于所述端子座外的遮蔽壳体,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相对应且反向排布,其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第一端子及排成另一排的若干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片具有暴露于所述端子座至少其中一个侧面上的一对延伸臂,所述一对延伸臂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外侧且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部焊接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位于其前侧且水平设置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所述延伸臂及自对应延伸臂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一对焊接部,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臂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仅暴露于所述端子座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面外,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遮蔽壳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横梁及自所述第一横梁在横向方向上的两端向前延伸形成且相对设置的一对锁扣臂,所述一对延伸臂借由自所述第一横梁弯折形成的相应衔接桥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并偏置于所述第一横梁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前侧并将所述一对锁扣臂相连的第二横梁及自所述第二横梁向前延伸的一对料带连接臂,每一所述锁扣臂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形成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的锁扣部,所述一对料带连接臂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料带连接臂位于相应的锁扣臂内侧并与其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至少一根信号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位于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两侧,所述电源端子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内侧,每一所述料带连接臂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相应的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其前部的收容部及位于其后部的收缩部,所述收缩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收容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以使所述收缩部相较于所述收容部呈扁平状,所述延伸臂与所述收缩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焊接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具有遮罩并连接于所述遮蔽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外的外罩,所述外罩具有位于前侧并遮覆于所述收容部外的第一罩部和位于后侧并遮覆于所述收缩部外的第二罩部,所述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分别与所述收容部和收缩部焊接相连,且所述第二罩部和所述收缩部之间的焊接点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延伸臂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具有内绝缘体及包覆成型于内绝缘体及导电端子外的外绝缘体,所述金属屏蔽片与所述第一端子于高度方向间隔堆叠后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体内,所述第二端子组装于所述内绝缘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体具有位于其后侧的基部、位于前侧的舌板部以及位于基部和舌板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舌板部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表面,两排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舌板部的两表面,所述中间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基部的上、下表面共面设置,所述一对延伸臂暴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10372.8U CN214100119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插座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10372.8U CN214100119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插座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00119U true CN214100119U (zh) | 2021-08-31 |
Family
ID=7743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10372.8U Active CN214100119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插座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00119U (zh)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120010372.8U patent/CN2141001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5384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 |
TWI593199B (zh) | 電連接器 | |
JP559405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 |
TWI817130B (zh) | 插接模組以及線纜連接器 | |
TW201739116A (zh) | 插頭連接器 | |
US2013033768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 |
CN108321591B (zh) | 电连接器 | |
US20230047671A1 (en) | PCIe/SAS CONNECTOR STRUCTURE | |
CN110808490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930157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768428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100119U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202118163A (zh) | 防水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CN212011339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9981590U (zh) | 电连接器 | |
TWI821353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911978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254924U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M363140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394328B (zh) | 插座電連接器 | |
TW202017259A (zh) | 電連接器組件 | |
CN21971729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51707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40482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656093U (zh) | 同轴线缆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