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4007U - 液化烃排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化烃排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94007U
CN214094007U CN202022572760.3U CN202022572760U CN214094007U CN 214094007 U CN214094007 U CN 214094007U CN 202022572760 U CN202022572760 U CN 202022572760U CN 214094007 U CN214094007 U CN 214094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valve
liquefied hydrocarbon
pump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27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元欣
高晓劝
谢小强
远双杰
刘紫微
党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5727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94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94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94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在将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进行排出的过程中,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该第三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液化供给设备和液化烃接收设备之间隔离,液化烃泵、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之间连通。因此该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能够依次经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传输至火炬系统。而无需将液化烃排放至排污罐中,避免出现泄漏的液化烃气化后积聚在排污罐的罐坑内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对液化烃排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液化烃排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液化烃包括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及丙烯等化工原料,该液化烃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气化,属于甲A类火灾危险物质。在传输液化烃的过程中,液化烃供给设备依次通过泵入口管、液化烃泵和泵出口管将该液化烃传输至液化烃接收设备。
相关技术中,液化烃排污系统可以包括泵入口管、泵出口管、液化烃泵、泵排污管、截止阀和排污罐。该泵入口管和泵出口管均与液化烃泵连接,泵排污管分别与泵出口管和排污罐连接,该截止阀设置在该泵排污管上。为方便排污介质流入排污罐,需要将该排污罐设置在坑内。在需要对液化烃泵进行检修之前,需要将液化烃供给设备和液化烃接收设备之间隔离,并开启截止阀,以使得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流向排污罐中。
但是,由于将该排污罐设置在坑内,且从泵排污管与截止阀的连接处泄漏的液化烃气化后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气化后的液化烃易在坑内积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导致对液化烃排污的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液化烃排污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包括:泵入口管、液化烃泵、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放空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
所述泵入口管的一端用于与液化烃供给设备连接,所述泵入口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化烃泵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液化烃泵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泵出口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液化烃泵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泵排污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泵出口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液化烃接收设备连接,所述泵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立管连接;
所述立管还与所述放空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放空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火炬系统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泵入口管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泵出口管上,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泵排污管上。
可选的,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一加热组件;
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立管。
可选的,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四阀门;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个端与所述第四阀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用于通过软管与污油罐车连接。
可选的,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五阀门、惰性气体供给组件和第六阀门;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个端与所述第五阀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阀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惰性气体供给组件连接;
所述第六阀门设置在所述放空管上;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五阀门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放空管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供给组件为氮气供给组件。
可选的,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二加热组件;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
可选的,所述泵排污管包括: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
所述第一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泵出口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立管连接;
所述第三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液化烃泵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污管上,所述第七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管上,所述第八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排污管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污管的轴线与所述立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且所述第二排污管与所述立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远离所述放空管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坡度大于千分之2,且小于千分之3。
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污管和所述立管的连接处,与所述立管的远离所述放空管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500毫米,且小于600毫米。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在将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进行排出的过程中,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该第三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液化供给设备和液化烃接收设备之间隔离,液化烃泵、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之间连通。因此该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能够依次经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传输至火炬系统。而无需将液化烃排放至排污罐中,避免出现泄漏的液化烃气化后积聚在排污罐的罐坑内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对液化烃排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排污管与立管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液化烃排污系统可以包括泵入口管11、液化烃泵12、泵出口管13、泵排污管14、立管15、放空管16、第一阀门17、第二阀门18和第三阀门19。其中,该立管15的轴线与该立管15的支撑面垂直。
该泵入口管11的一端用于与液化烃供给设备1连接,该泵入口管11的另一端与液化烃泵12的输入端连接。
该液化烃泵12的第一输出端与泵出口管13的一端连接,该液化烃泵12的第二输出端与泵排污管14连接。
该泵出口管13的另一端用于与液化烃接收设备2连接,该泵排污管14还与立管15和泵出口管13连接。
该立管15还与放空管16的一端连接,该放空管16的另一端用于与火炬系统3连接。该火炬系统3用于对放空管16传输的液化烃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该第一阀门17设置在泵入口管11上,该第二阀门18设置在泵出口管13 上,该第三阀门19设置在泵排污管14上。可选的,该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 18可以均为气动蝶阀。该第三阀门19可以为截止阀。
在液化烃供给设备1向液化烃接收设备2传输液化烃时,该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均处于开启状态,该第三阀门19处于关闭状态。该液化烃供给设备1提供的液化烃依次经过泵入口管11、液化烃泵12和泵出口管13传输至液化烃接收设备2。
在需要对液化烃泵12进行检修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将液化烃泵12中的液化烃排空。之后再对该液化烃泵12进行维修。在将该液化烃泵12中的液化烃排出的过程中,该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该第三阀门19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液化烃供给设备1和液化烃接收设备2之间隔离,且液化烃泵 12、泵出口管13、泵排污管14、立管15和放空管16之间连通。此时,该液化烃泵12中的液化烃依次经泵出口管13、泵排污管14、立管15和放空管16传输至火炬系统3。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在将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进行排出的过程中,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该第三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液化供给设备和液化烃接收设备之间隔离,液化烃泵、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之间连通。因此该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能够依次经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传输至火炬系统。而无需将液化烃排放至排污罐中,避免出现泄漏的液化烃气化后积聚在排污罐的罐坑内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对液化烃排污的可靠性。
参考图2,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加热组件20,该第一加热组件20与立管15连接,该第一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立管15。该立管15中的液化烃在该第一加热组件20的加热下气化,该气化后的液化烃经过放空管16传输至火炬系统3。
可选的,该第一加热组件20可以为电伴热带,该第一加热组件20可以缠绕在该立管15的外壁上。
参考图2,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管21和第四阀门22。可选的,该第四阀门22可以为手动球阀。
该第一连接管21的一端与立管15连接,该第一连接管21的另一个端与第四阀门22的一端连接。该第四阀门22的另一端用于通过软管与污油罐车连接。其中,该第四阀门22的另一端用与软管的一端与连接,该软管的另一端与污油罐车连接。
参考图2,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管23、第五阀门24、第一惰性气体供给组件25和第六阀门26。可选的,该第五阀门25和第六阀门26 可以均为手动球阀。
该第二连接管23的一端与立管15连接,该第二连接管23的另一个端与第五阀门24的一端连接。
该第五阀门24的另一端用于与惰性气体供给组件25连接。该第五阀门24 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第一惰性气体供给组件25通过第二连接管23向立管15内部吹扫惰性气体,以加快将立管15内部的污油通过第一连接管21和软管排出至污油罐车中。可选的,该第一惰性气体供给组件25可以为氮气供给组件。
该第六阀门26设置在放空管16上,该第六阀门26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立管15中的液化烃可以传输至放空管16中,并经该放空管16传输至火炬系统3。该第六阀门26处于关闭状态时,该立管15中的液化烃无法传输至放空管16。
其中,该第二连接管23和第五阀门24均位于第一连接管21靠近放空管16 的一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加热组件(图2未示出)。该第二加热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3、第四阀门22、第五阀门24和第六阀门26连接。
该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3、第四阀门22、第五阀门24和第六阀门26,以使从立管15传输至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3、第四阀门22、第五阀门24和第六阀门26的液化烃气化。该气化后的液化烃通过放空管16传输至火炬系统3中。
可选的,该第二加热组件可以为电伴热带,该第二加热组件20可以缠绕在该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3、第四阀门22、第五阀门24和第六阀门26的外侧。
参考图2,该泵排污管14可以包括第一排污管141、第二排污管142、第三排污管143。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七阀门27和第八阀门28。可选的,该第七阀门27和第八阀门28可以均为手动球阀。
该第一排污管141的一端与泵出口管13连接,该第一排污管14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排污管142的一端连接。
该第二排污管142的另一端与该立管15连接。
该第三排污管143的一端与该液化烃泵1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第三排污管143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排污管142的一端连接。
该第三阀门19设置在第二排污管142上,该第七阀门27设置在第一排污管141上,该第八阀门28设置在第三排污管143上。
该第七阀门27和第八阀门28均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液化烃泵12流出的液化烃可以通过该第一排污管141和第三排污管143传输至第二排污管142,并通过该第二排污管142传输至立管15。
参考图2,该第二排污管142的轴线与立管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且该第二排污管142与该立管15的连接处O位于该第二排污管142的一端远离放空管16的一侧,由此使得第二排污管142中的液化烃更易流动至立管15中,从而加快液化烃的排出。
参考图3,该第二排污管142的坡度P大于千分之2,且小于千分之3。该第二排污管142的坡度P满足:
Figure BDA0002768538790000071
其中,该d2为该第二排污管142 的一端和该第二排污管142的一端的水平延长线与该立管15的交点A之间的距离。该d1为连接处O与交点A之间的距离。
参考图3,该第二排污管142和该立管15的连接处O,与该立管15的远离放空管16的一侧之间的距离d3大于500毫米,且小于600毫米。
参考图2,该泵入口管11可以包括第一入口管111和第二入口管112,该第一入口管111的一端与液化烃供给设备1连接,该第一入口管111另一端与该第一阀门17的一端连接。该第一阀门1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入口管112的连接,该第二入口管112的另一端与该液化烃泵12的输入端连接。
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过滤器29、过滤器排污管30、第九阀门31、第三连接管32、第十阀门33、第十一阀门34、第十二阀门35、第十三阀门36、第四连接管37、第十三阀门38和第十四阀门39。
可选的,该过滤器29可以为T型过滤器。该第九阀门31、第十阀门33、第十二阀门35和第十四阀门39可以均为手动球阀。该第十一阀门34可以为止回阀。该第十三阀门36和第十三阀门38可以均为截止阀。示例的,该第十三阀门38为带8字盲板的截止阀。
该过滤器29位于该第二入口管112上,该过滤器排污管30的一端与该过滤器29连接,该过滤器排污管30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排污管142的一端连接,该第九阀门31位于该过滤器排污管30上。该第九阀门31处于开启状态时,该过滤器29中的液化烃经过该过滤器排污管30传输至第二排污管142。
该第十阀门33、第十一阀门34、第十二阀门35和第十三阀门36均位于该第三连接管32上。该第三连接管32与该第二入口管112连接,且该第一入口管111位于该第一阀门17远离液化烃供给设备1的一侧。
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惰性气体供给组件40,该第二惰性气体供给组件40与该第十阀门33连接。该第十阀门33、第十一阀门34、第十二阀门35和第十三阀门36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第二惰性气体供给组件40通过该第三连接管32向过滤器29、液化烃泵12和泵出口管13吹扫惰性气体,以对泵入口管11和泵出口管13内的气体置换为惰性气体。可选的,该第二惰性气体供给组件40可以为氮气供给组件。
该第四连接管37的一端与该液化烃泵12的第三输出端连接,该第四连接管37的另一端与该火炬系统3连接。该第十三阀门38和第十四阀门39均位于该第四连接管37上。该第十三阀门38和第十四阀门39均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液化烃泵12中的部分液化烃可以排出至火炬系统3中。
参考图2,该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十五阀门41,该第十五阀门位于该泵出口管13上,且位于该第二阀门18靠近液化烃泵12的一侧。该第十五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泵出口管13中的液化烃能够传输至液化烃接收设备2 和第一排污管141。可选的,该第十五阀门41可以为气动蝶阀。
在液化烃供给设备1向液化烃接收设备2传输液化烃的过程中,该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处于开启状态、该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2、第五阀门24、第七阀门27、第八阀门28、第九阀门31、第十阀门33、第十一阀门34、第十二阀门35、第十三阀门36、第十三阀门38和第十四阀门39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该液化烃供给设备1 提供的液化烃经过泵入口管11、过滤器29、液化烃泵12和泵出口管13传输至液化烃接收设备2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液化烃泵12和过滤器29进行检修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关闭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以将液化烃供给设备1和液化烃接收设备2之间隔离。并开启第三阀门19、第七阀门27、第八阀门28、第九阀门31、第六阀门26、第十三阀门38和第十四阀门39,打开第一加热组件20和第二加热组件。此时第二入口管112、泵出口管13、第一排污管141、第二排污管142、第三排污管143、第三连接管30、立管15、放空管16、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3之间处于连通状态。
此时过滤器29中的液化烃一部分液化烃和液化烃泵12中的一部分液化烃经过泵出口管13、第一排污管141和第三排污管143传输至第二排污管142,过滤器29中的另一部分液化烃经过第三连接管30传输至第二排污管142。该第二排污管142中的液化烃再传输至立管15、第一连接管21、第四阀门22、第二连接管23、第五阀门24和第六阀门26。该立管15中的液化烃在该第一加热组件20的加热下气化。该第一连接管21、第四阀门22、第二连接管23、第五阀门24和第六阀门26处的液化烃在第二加热组件的加热下气化。气化后的液化烃均经过放空管16传输至火炬系统3中。同时,液化烃泵12中的另一部分液化烃经过第四连接管37传输至火炬系统3中。
之后,操作人员可以打开第十阀门33、第十一阀门34、第十二阀门35和第十三阀门36,该第二惰性气体供给组件40通过该第十阀门33向第二入口管 112、液化烃泵12和泵出口管13通入氮气,以将泵入口管11和泵出口管13内的气体置换为惰性气体。
之后,操作人员可以关闭第三阀门19和第六阀门26,并开启第四阀门22 和第五阀门24。将第四阀门22的另一端用与软管的一端与连接,将软管的另一端与污油罐车连接。此时第一惰性气体供给组件20通过第二连接管23对立管 15内部进行吹扫,以加快将立管15内部的污油从第一连接管21连接的软管排出至污油罐车中,由此提高将立管15内部的污油排出的效率。
之后,操作人员可以打开该第六阀门26,使得该第六阀门26保持铅封开状态。关闭第七阀门27、第八阀门28、第九阀门31、第十阀门33、第十三阀门 36、第十四阀门39和第十三阀门38。并关闭第一加热组件20和第二加热组件。最后,操作人员可以对液化烃泵12进行检修,并可以更换过滤器29的滤芯。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在将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进行排出的过程中,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该第三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液化供给设备和液化烃接收设备之间隔离,液化烃泵、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之间连通。因此该液化烃泵中的液化烃能够依次经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和放空管传输至火炬系统。而无需将液化烃排放至排污罐中,避免出现泄漏的液化烃气化后积聚在排污罐的罐坑内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对液化烃排污的可靠性。且该液化烃排污系统的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节约投资成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包括:泵入口管、液化烃泵、泵出口管、泵排污管、立管、放空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
所述泵入口管的一端用于与液化烃供给设备连接,所述泵入口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化烃泵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液化烃泵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泵出口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液化烃泵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泵排污管连接;
所述泵出口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液化烃接收设备连接,所述泵排污管还与所述泵出口管和所述立管连接;
所述立管还与所述放空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放空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火炬系统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泵入口管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泵出口管上,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泵排污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一加热组件;
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立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四阀门;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个端与所述第四阀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用于通过软管与污油罐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五阀门、惰性气体供给组件和第六阀门;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个端与所述第五阀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阀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惰性气体供给组件连接;
所述第六阀门设置在所述放空管上;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五阀门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放空管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供给组件为氮气供给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二加热组件;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排污管包括: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所述液化烃排污系统还包括: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
所述第一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泵出口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立管连接;
所述第三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液化烃泵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污管上,所述第七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管上,所述第八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排污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轴线与所述立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且所述第二排污管与所述立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远离所述放空管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坡度大于千分之2,且小于千分之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化烃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管和所述立管的连接处,与所述立管的远离所述放空管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500毫米,且小于600毫米。
CN202022572760.3U 2020-11-09 2020-11-09 液化烃排污系统 Active CN214094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2760.3U CN214094007U (zh) 2020-11-09 2020-11-09 液化烃排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2760.3U CN214094007U (zh) 2020-11-09 2020-11-09 液化烃排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94007U true CN214094007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4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2760.3U Active CN214094007U (zh) 2020-11-09 2020-11-09 液化烃排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94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1190599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liquid carbon dioxide from a high pressure storage tank to a lower pressure transportable tank
CN101720301A (zh) 蒸汽容纳系统
CN104445038A (zh) 埋地式小型油库
CN109084172A (zh) 液化气罐车余气残液回收装置
JP2008074481A (ja) ベーパー回収装置及びベーパー回収方法
CN214094007U (zh) 液化烃排污系统
CN202131157U (zh) 一种甲醇的储存与投加系统装置
CN110901872A (zh) 甲醇燃料双壁管惰化系统
CN207334258U (zh) 一种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凝液自动回收装置
CN206669315U (zh) 一种带辅助供气功能cng常规加气站
WO2019227328A1 (zh) 一种民用醇基燃料供应系统
CN210424472U (zh) 一种lng船舶与lng罐箱(或槽车)之间的输液系统
CN210511034U (zh) 一种cng储气井压缩天然气回收系统
CN111365610B (zh) 一种应用于储氢型加氢站的卸料调压系统
CN208886375U (zh) 一种液化气罐车余气残液回收装置
CN212338902U (zh) 一种低温槽车装卸车泵橇装置
CN110081305B (zh) Lng供气设备
CN207962095U (zh) 天然气cng子站液压站补油装置
RU179903U1 (ru) Передвижной газозаправщик
CN206582520U (zh) 一种天然气回收装置
CN208058407U (zh) 一种lng加气站
US563666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and emptying of tank vehicles
CN208074594U (zh) 一种排污收集输送装置
CN212502103U (zh) 液位测量装置、储罐和储罐系统
CN219510615U (zh) 液化气球罐检修用能源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