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6539U -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6539U
CN214086539U CN202021826899.XU CN202021826899U CN214086539U CN 214086539 U CN214086539 U CN 214086539U CN 202021826899 U CN202021826899 U CN 202021826899U CN 214086539 U CN214086539 U CN 214086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time relay
groove
feeding cavity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68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欣刚
任翠竹
李军
杨宝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lue Light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lue Light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lue Light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lue Light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68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6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6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6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属于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进料部与驱动机构;所述进料部用于供零件进入,所述进料部用于容纳零件,并将零件导向至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使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辅助上料装置,可以解决人工上料效率低,操作繁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一种包含该辅助上料装置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进行零件加工时,通常为人工操作,操作者需要通过镊子,将零件从堆放零件的区域中取出,然后放入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来对零件进行加工。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工只能一次夹持一个零件,并且需要等待加工设备加工完毕后,才能夹持下一个零件,再准确放入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来进行加工,使得加工效率较低,人工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一种包含该辅助上料装置的加工设备,旨在解决人工上料效率低,操作繁琐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辅助上料装置,包括:进料部与驱动机构;
所述进料部用于供零件进入,所述进料部用于容纳零件,并将零件导向至所述驱动机构上;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
所述上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进料部;
所述下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驱动机构与加工设备,所述下支撑部位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方,与所述上支撑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料部上具有上进料腔,所述上支撑部内具有下进料腔;
所述上进料腔与零件的形状适配,所述上进料腔为竖直状态;
所述下进料腔与所述上进料腔连通,所述下进料腔为水平状态,所述下进料腔的一端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下进料腔的另一端为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零件经过所述上进料腔,进入至所述下进料腔内,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部、气缸与推板;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支撑部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气缸;
所述气缸包括:缸筒与活塞杆;
所述缸筒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连接;
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活塞杆可沿着所述缸筒的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推板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为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推板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具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零件形状适配。
可选地,所述上支撑部具有凹槽;
所述凹槽为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所述凹槽与所述下进料腔连通,所述凹槽与零件的形状适配;
所述凹槽上具有第一吹风孔与第二吹风孔;
所述第一吹风孔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通,用于将零件向上吹动;
所述第二吹风孔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连通,用于将零件从所述凹槽的上方吹走;
零件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至所述凹槽内,在被所述第一吹风孔与所述第二吹风孔吹出的风吹动后,从所述凹槽内吹出。
可选地,还包括电器驱动装置,所述电器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部上,所述电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第三时间继电器、第四时间继电器、第五时间继电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六继电器与脚踏开关;
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运行的时间;
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向所述第一吹风孔与所述第二吹风孔内通气;
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开关连接;
所述脚踏开关导通后,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
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运行时间;
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向所述气缸的缸筒通气,以驱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移动;
所述第四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器驱动装置关闭;
所述第五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器驱动装置的运行周期。
可选地,所述上支撑部包括:盖板、固定板与垫板;
所述盖板与所述进料部连通,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下支撑部连接,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下支撑部的上方;
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垫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所述下进料腔,通过改变所述垫板的厚度,以改变所述下进料腔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气嘴;
所述第二吹风孔设置于所述气嘴上,所述第二吹风孔的出风方向背离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吹风孔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进料部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限位板;
两块所述限位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所述上进料腔。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工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辅助上料装置。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操作者将零件放入进料部后,进料部自动将零件导向至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再将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这个过程中,操作者只需将零件叠放至进料部内,驱动机构即可依次将叠放至进料部中,且位于最下方的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处,而不必操作者等待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在放置零件时,操作者只需将零件叠放至进料部即可,不必将零件与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对准,使得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辅助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上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进料部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进料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辅助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部;11、上进料腔;2、驱动机构;21、连接部;22、气缸;23、推板;231、弧形槽;31、上支撑部;311、盖板;312、固定板;313、垫板;314、凹槽;32、下支撑部;4、下进料腔;51、第一吹风孔;52、第二吹风孔;6、气嘴;7、电器驱动装置;71、第一时间继电器;72、第二时间继电器;73、第三时间继电器;74、第四时间继电器;75、第五时间继电器;76、第六继电器;77、第一电磁阀;78、第二电磁阀;79、脚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与图2,一种辅助上料装置,包括:进料部1与驱动机构2;
所述进料部1用于供零件进入,所述进料部1用于容纳零件,并将零件导向至所述驱动机构2上;
所述驱动机构2用于将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零件的上料过程为:操作者将零件放入进料部1后,进料部1自动将零件导向至驱动机构2上,驱动机构2再将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在上述过程中,操作者只需将零件叠放至进料部1内,驱动机构2即可依次将叠放至进料部1中,且位于最下方的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处,而不必操作者等待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在放置零件时,操作者只需将零件叠放至进料部1即可,不必将零件与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对准,使得操作更加简便。
基于上述辅助上料装置,本申请提供以下一些具体可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个示例之间可任意组合,以形成一种新的辅助上料装置,应当理解的,对于由任意示例所组合形成的新一种辅助上料装置,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与图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部31与下支撑部32;
所述上支撑部31用于支撑所述进料部1;
所述下支撑部32用于支撑所述驱动机构2与加工设备,所述下支撑部32位于所述上支撑部31的下方,与所述上支撑部31连接。
其中,下支撑部32的横截面大于上支撑部31的横截面,用于支撑整体的装置,例如驱动机构2、上支撑部31与后续阐述的电器驱动装置7。
参照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部1上具有上进料腔11,所述上支撑部31内具有下进料腔4;
所述上进料腔11与零件的形状适配,所述上进料腔11为竖直状态;
所述下进料腔4与所述上进料腔11连通,所述下进料腔4为水平状态,所述下进料腔4的一端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端,所述下进料腔4的另一端为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零件经过所述上进料腔11,进入至所述下进料腔4内,在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下,移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其中,零件的侧边可以设置有斜面,也可以设置有锯齿面等形状;相应地,参照图4,上进料腔11横截面的形状与零件侧边的斜面适配,从图4中可以看出,上进料腔11横截面的形状不完全呈弧形,也具有斜面;上进料腔11与下进料腔4所在的平面垂直。
参照图2,零件在上进料腔11与下进料腔4中的移动过程为:将零件依次从与上进料腔11适配的方向,放入至上进料腔11中,从而使得零件叠放至上进料腔11中,位于最下方的零件位于上进料腔11与下进料腔4的交界处,此时,驱动机构2的驱动端驱动位于最下方的零件移动,直至零件移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通过零件与上进料腔11横截面形状适配的设置,可以对零件的方向进行限定,从而使得移动至加工区域处的零件的位置方向正确。例如,参照图4与图5,正常情况下,加工设备应该对零件的正面进行加工,若将零件反向放入上进料腔11,零件的形状无法与上进料腔11的形状适配,则会卡在上进料腔11外。从而避免操作者将零件放反,导致加工设备对零件的反面加工出现废品的情况出现。
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撑部31包括:盖板311、固定板312与垫板313;
所述盖板311与所述进料部1连通,所述盖板311位于所述固定板312的上方;
所述固定板312与所述下支撑部32连接,所述固定板312位于所述下支撑部32的上方;
所述垫板313位于所述盖板311与所述固定板312之间,所述垫板313、所述固定板312与所述盖板311之间形成所述下进料腔4,通过改变所述垫板313的厚度,以改变所述下进料腔4的大小。
其中,参照图3,垫板313的数量为两块,两块垫板313设置于盖板311或固定板312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盖板311与固定板312平行,两块垫板313、盖板311与固定板312之间形成下进料腔4,垫板313的厚度等于下进料腔4的高度,下进料腔4的高度大于零件的厚度。
通过垫板313的设置,可以改变垫板313的厚度,来改变下进料腔4的高度,从而容纳不同厚度的零件。若零件厚度变大,则增大垫板313的厚度,来使得下进料腔4的高度增大,来容纳该零件。
参照图3与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部1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限位板;
两块所述限位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盖板311上,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所述上进料腔11。
参照图5,其中,进料部1也可以包括一个进料筒,进料筒内部中空,其内部中空的空腔为上进料腔11。
其中,限位板与盖板311可拆卸连接。
通过限位板与盖板311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设置,可以改变两块限位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使得两块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变小或变大,从而使得两块限位板之间形成的上进料腔11能够容纳不同长度的零件,更加灵活。
参照图2与图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连接部21、气缸22与推板23;
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下支撑部32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气缸22;
所述气缸22包括:缸筒与活塞杆;
所述缸筒与所述连接部21的一侧连接;
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23连接,所述活塞杆可沿着所述缸筒的长度方向滑动;
参照图7,所述推板23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为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端,所述推板23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具有弧形槽231,所述弧形槽231与零件形状适配。
其中,参照图6,推板23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位于下进料腔4内,且推板23与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位于同一直线上,推板23被气缸22的活塞杆驱动的轨迹,与推板23与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之间的连线一致。
零件被驱动机构2驱动的过程如下:参照图2,气缸22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推板23在下进料腔4内移动,推板23上的弧形槽231移动至与位于最下方的零件的侧边抵触后,驱动零件从上进料腔11与下进料腔4的交界处移走,再移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对该零件进行加工。且在推板23将位于最下方的零件推走后,位于该零件上方的另一零件抵触至推板23的上方;在加工设备加工完毕后,气缸22的活塞杆驱动推板23反向移动,在推板23从该另一零件的下方移走后,该另一零件下降至上进料腔11与下进料腔4的交界处。重复上述步骤,以对后续叠放至上进料腔11内的零件依次进行加工。
参照图6与图7,通过推板23上的弧形槽231的设置,可以使得推板23在推动零件移动的过程中,零件抵触在弧形槽231上,弧形槽231从而对零件进行限位,避免零件在下进料腔4内移动的过程中,移动至偏离加工设备加工区域的位置。
参照图1与图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撑部31具有凹槽314;
所述凹槽314为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所述凹槽314与所述下进料腔4连通,所述凹槽314与零件的形状适配;
所述凹槽314上具有第一吹风孔51与第二吹风孔52;
所述第一吹风孔51与所述凹槽314的底部连通,用于将零件向上吹动;
所述第二吹风孔52与所述凹槽314的侧壁连通,用于将零件从所述凹槽314的上方吹走;
零件在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下,落入至所述凹槽314内,在被所述第一吹风孔51与所述第二吹风孔52吹出的风吹动后,从所述凹槽314内吹出。
参照图6,其中,凹槽314的侧壁也可以设置斜面,或锯齿状的内壁,以与零件的侧边适配。
其中,零件可以为阀片,或其余质量较轻的零件,使其能够被第一吹风孔51与第二吹风孔52吹动。
零件被加工设备加工完毕后的移动过程为:参照图2与图6,零件经过驱动机构2驱动后,零件从下进料腔4移动至凹槽314内,由于凹槽314为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所以加工设备对位于凹槽314内的零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毕后,向第一吹风孔51与第二吹风孔52内通风,第一吹风孔51内吹出的风给予零件向上的推动力,则零件从被第一吹风孔51吹出的风吹动至凹槽314的上方,第二吹风孔52输出的风再给予零件一个推动力,使得零件从凹槽314的上方被吹走,从而将零件自动从凹槽314内吹出,完成零件的加工。
通过凹槽314与零件适配的设置,可以与上进料腔11的横截面和零件适配这一结构共同作用,来共同达到防止零件放反的作用。若零件上进料腔11处放反后移动至下进料腔4内,同样也无法进入至凹槽314内,凹槽314可起到二次检查零件是否放反的作用,例如,零件防反后,则会卡在凹槽314的开口处,而无法进入至凹槽314内。
参照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311的上表面设置有气嘴6;
所述第二吹风孔52设置于所述气嘴6上,所述第二吹风孔52的出风方向背离所述驱动机构2,所述第二吹风孔52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314的高度。
通过将第二吹风孔52设置于气嘴6上,可以使得第二吹风孔52位于凹槽314的上方,在零件被第一吹风孔51吹动至凹槽314的正上方后,能够被第二吹风孔52从凹槽314的正上方吹走。另外,通过第二吹风孔52的出风方向背离驱动机构2的设置,可以将零件朝远离驱动机构2以及进料部1的方向吹出,避免零件被吹到进料部1或驱动机构2处导致零件的损坏或与其它未加工零件混合的情况出现。
参照图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器驱动装置7,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部32上,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71、第二时间继电器72、第三时间继电器73、第四时间继电器74、第五时间继电器75、第一电磁阀77、第二电磁阀78、第六继电器76与脚踏开关79;
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7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77连接,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7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7运行的时间;
所述第一电磁阀77用于向所述第一吹风孔51与所述第二吹风孔52内通气;
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72与所述第六继电器7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76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开关79连接;
所述脚踏开关79导通后,所述第六继电器76导通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72用于控制所述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
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73与所述第二电磁阀78连接,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7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78的运行时间;
所述第二电磁阀78用于向所述气缸22的缸筒通气,以驱动所述气缸22的活塞杆移动;
所述第四时间继电器74用于控制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关闭;
所述第五时间继电器75用于控制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的运行周期。
其中,第四时间继电器74与第五时间继电器75均与电器驱动装置7连接,分别用于控制电器驱动装置7的运行周期以及关闭时间。
电器驱动装置7具体工作过程为:第五时间继电器75控制整个电器驱动装置7的运行周期,例如整个电器驱动装置7每隔15S、20s、30s或40s等时间周期运行一次;在设定好整个电器驱动装置7的运行周期后,各个继电器按照第五时间继电器75设置的时间,来进行运行。
例如,若整个电器驱动装置7运行一次的总时间为15S,则人工设定第一时间继电器71的运行时间为2S、第二时间继电器72的运行时间为10S、第三时间继电器73的运行为3S,三者加起来的时间为总时间15S。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时间继电器73导通第二电磁阀78,第二电磁阀78驱动气缸22运行3S,来驱动零件在下进料腔4内移动至凹槽314内;第二时间继电器72驱动加工设备运行10S,来对零件进行加工,加工的时间为10S;第一时间继电器71导通第一电磁阀77,第一电磁阀77向第一吹风孔51与第二吹风孔52内通气2S,来将零件从凹槽314内吹出,最后第四时间继电器74控制整个电器驱动装置7关闭,完成电器驱动装置7的一次加工。
通过各个时间继电器的设置,可以实现气缸22、加工设备以及吹气的自动化,从而使得整个辅助上料装置更加智能。
实施例二
一种加工设备,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辅助上料装置。
在加工设备上,例如刻字机、打标机、裁断机等加工设备上,均可以使用本申请提出的一种辅助上料装置,本申请在此对加工设备则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地,本申请说明书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一种包含该辅助上料装置的加工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部(1)与驱动机构(2);
所述进料部(1)用于供零件进入,所述进料部(1)用于容纳零件,并将零件导向至所述驱动机构(2)上;所述进料部(1)上具有上进料腔(11),所述上进料腔(11)为竖直状态;
所述驱动机构(2)用于将零件驱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部(31),所述上支撑部(31)内具有下进料腔(4),所述下进料腔(4)为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下支撑部(32);
所述上支撑部(31)用于支撑所述进料部(1);
所述下支撑部(32)用于支撑所述驱动机构(2)与加工设备,所述下支撑部(32)位于所述上支撑部(31)的下方,与所述上支撑部(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料腔(11)与零件的形状适配;
所述下进料腔(4)与所述上进料腔(11)连通,所述下进料腔(4)的一端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端,所述下进料腔(4)的另一端为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零件经过所述上进料腔(11),进入至所述下进料腔(4)内,在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下,移动至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连接部(21)、气缸(22)与推板(23);
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下支撑部(32)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气缸(22);
所述气缸(22)包括:缸筒与活塞杆;
所述缸筒与所述连接部(21)的一侧连接;
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23)连接,所述活塞杆可沿着所述缸筒的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推板(23)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为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端,所述推板(23)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具有弧形槽(231),所述弧形槽(231)与零件形状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31)具有凹槽(314);
所述凹槽(314)为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所述凹槽(314)与所述下进料腔(4)连通,所述凹槽(314)与零件的形状适配;
所述凹槽(314)上具有第一吹风孔(51)与第二吹风孔(52);
所述第一吹风孔(51)与所述凹槽(314)的底部连通,用于将零件向上吹动;
所述第二吹风孔(52)与所述凹槽(314)的侧壁连通,用于将零件从所述凹槽(314)的上方吹走;
零件在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下,移动至所述凹槽(314)内,在被所述第一吹风孔(51)与所述第二吹风孔(52)吹出的风吹动后,从所述凹槽(314)内吹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器驱动装置(7),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部(32)上,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71)、第二时间继电器(72)、第三时间继电器(73)、第四时间继电器(74)、第五时间继电器(75)、第一电磁阀(77)、第二电磁阀(78)、第六继电器(76)与脚踏开关(79);
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7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77)连接,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7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7)运行的时间;
所述第一电磁阀(77)用于向所述第一吹风孔(51)与所述第二吹风孔(52)内通气;
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72)与所述第六继电器(7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76)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开关(79)连接;
所述脚踏开关(79)导通后,所述第六继电器(76)导通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72);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72)用于控制所述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
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73)与所述第二电磁阀(78)连接,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7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78)的运行时间;
所述第二电磁阀(78)用于向所述气缸(22)的缸筒通气,以驱动所述气缸(22)的活塞杆移动;
所述第四时间继电器(74)用于控制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关闭;
所述第五时间继电器(75)用于控制所述电器驱动装置(7)的运行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31)包括:盖板(311)、固定板(312)与垫板(313);
所述盖板(311)与所述进料部(1)连通,所述盖板(311)位于所述固定板(312)的上方;
所述固定板(312)与所述下支撑部(32)连接,所述固定板(312)位于所述下支撑部(32)的上方;
所述垫板(313)位于所述盖板(311)与所述固定板(312)之间,所述垫板(313)、所述固定板(312)与所述盖板(311)之间形成所述下进料腔(4),通过改变所述垫板(313)的厚度,以改变所述下进料腔(4)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11)的上表面设置有气嘴(6);
所述第二吹风孔(52)设置于所述气嘴(6)上,所述第二吹风孔(52)的出风方向背离所述驱动机构(2),所述第二吹风孔(52)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314)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1)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限位板;
两块所述限位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盖板(311)上,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所述上进料腔(11)。
10.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辅助上料装置。
CN202021826899.X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Active CN214086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6899.XU CN21408653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6899.XU CN21408653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6539U true CN214086539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6899.XU Active CN21408653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6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2415B (zh) 一种新能源电机转子磁钢自动输送机构
CN214086539U (zh) 一种辅助上料装置以及加工设备
JP2011156748A (ja) 成形装置
CN113770562B (zh) 一种紫外皮秒超快激光精密打孔设备及工艺
CN208468556U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线路板打孔装置
CN107127191B (zh) 一种球囊清洗设备
CN208825400U (zh) 机械手双工位上料机
CN205704057U (zh) 工件嵌入式精加工操作台
CN205271160U (zh) 全自动激光切割机送料机构
CN113457925B (zh) 一种方形铝型材的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208895702U (zh)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设备的自动换料机构
CN209427698U (zh) 一种磁性材料自动收料叠料机构
CN207592941U (zh) 一种全自动多工位倒角机
CN207494670U (zh) 一种分离磁铁的切料装置
CN216634712U (zh) 线路板切割装置
CN217862319U (zh) 一种有效的仿形导入机构
CN217669896U (zh) 一种能够灵活操作的雕刻开料机
CN212676233U (zh) 一种生产半导体二极管用半自动疏条机
CN220093954U (zh) 一种双工位取放料cnc机台及加工设备
CN216298459U (zh) 一种磁芯纠偏机
CN114714129B (zh) 一种雕刻机的自动上料和取料机构及使用方法
CN219274880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焊接教学实训工作站
CN213258330U (zh)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CN218657038U (zh) 一种钣金切割组件
CN117334464B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快速堆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