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75873U -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75873U
CN214075873U CN202022973795.8U CN202022973795U CN214075873U CN 214075873 U CN214075873 U CN 214075873U CN 202022973795 U CN202022973795 U CN 202022973795U CN 214075873 U CN214075873 U CN 214075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pipe
air inlet
absorption tower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37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立春
杨春和
张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l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l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l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l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37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75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75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75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内部设置有脱硫腔和第一储尘箱,所述过度腔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扇叶,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排尘孔,所述吸收塔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气管,另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除尘箱,所述第一除尘箱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排灰管。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烟气涌入脱硫塔时可以带动旋转扇叶转动,使脱硫塔内部流场分布更均匀,过度腔和脱硫腔之间设置有过度板,可以阻挡大部分的烟气灰尘,通过固定板表面开设的多个排尘孔,使灰尘进入第一储尘箱进行收集,再经过排灰管排出,脱硫灰排放更顺畅。

Description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硫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背景技术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全球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酸雨的主要前期物质是硫氧化物(SO2、SO3)和氮氧化物(NO、NO2),科学研究表明,PM2.5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包裹SO2气体在含有水汽的条件下生成,伴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我国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巨大。酸雨覆盖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30%以上,年雾霾天气达到一个月以上,大气污染已严重危害人民群体身体健康,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政策治理大气污染,目前,燃烧后,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湿法烟气脱硫、半干法脱硫和干法烟气脱硫,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钠碱双碱法烟气脱硫、镁法或氨水法烟气脱硫都属于湿法烟气脱硫的范畴,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主体设备是脱硫塔,烟气的脱硫过程在脱硫塔内进行,因此,脱硫塔内气(烟气)-固(脱硫吸收剂)-液(降温/增湿水)的流动分布特征是影响脱硫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脱硫塔的气-固流化方式,大多采用烟气经设置于脱硫塔底部的文丘里管分配气流,理想的流动状态是使在不同塔截面上分布均匀,并携带脱硫吸收剂粉末(一般为粒度在10微米以下Ca(OH)2粉)在塔内均匀上行过程中反应,脱出烟气中的硫化物。
现有的脱硫塔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实际应用中的大多数半干法烟气脱硫塔都采用单向进气式结构,使烟气从一侧入口涌向脱硫塔内,这样不仅脱硫塔内部的流场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大幅增加了脱硫塔的运行阻力,同时,现有脱硫塔的塔底储灰斗结构不合理,从其上沿进口处过渡到下沿出口处的横截面积变化太陡,在脱硫塔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混杂在一起的大块和小块脱硫灰同时落下,堵塞塔底储灰斗的出口,导致脱硫灰排放受阻,脱硫塔不能连续稳定运行,特别是在燃煤锅炉负荷不稳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实际应用中的大多数半干法烟气脱硫塔都采用单向进气式结构,使烟气从一侧入口涌向脱硫塔内,这样不仅脱硫塔内部的流场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大幅增加了脱硫塔的运行阻力,同时,现有脱硫塔的塔底储灰斗结构不合理,从其上沿进口处过渡到下沿出口处的横截面积变化太陡,在脱硫塔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混杂在一起的大块和小块脱硫灰同时落下,堵塞塔底储灰斗的出口,导致脱硫灰排放受阻,脱硫塔不能连续稳定运行,特别是在燃煤锅炉负荷不稳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吸收塔和循环风机,所述吸收塔的内部设置有脱硫腔、过度腔和第一储尘箱,所述过度腔设置在脱硫腔和第一储尘箱之间,所述脱硫腔的顶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脱硫腔与过度腔之间设置有过度板,所述过度腔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扇叶,所述过度腔与第一储尘箱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排尘孔,所述吸收塔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气管,另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除尘箱,所述第一除尘箱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排灰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上侧设置有空气输入管,所述空气输入管的表面设置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一端连通储存箱,所述空气输入管的一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吸收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连通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循环管,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管,所述分离管的一端连通第二除尘箱,所述第二除尘箱设置在第二储尘箱上表面,所述第二除尘箱的一侧设置有排尘管。
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的顶端为弧形面,且第一循环管的端头连通弧形面一侧。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和过度板均固定安装在吸收塔的内壁,所述固定板嵌入安装在第一储存箱的上表面,所述排尘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排尘孔在固定板表面均匀开设,多个所述排尘孔抵接转轴表面,多个所述排尘孔抵接吸收塔内壁。
优选的,所述排灰管为T形,所述排灰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另一端连通第一除尘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连通过度腔,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不在同一直线,且设置在过度腔两侧。
优选的,所述转轴一端与过度板中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中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第二循环管的端头嵌入安装在吸收塔的一侧,所述储存箱固定安装在吸收塔的另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使烟气双向进入过度腔,过度腔内设置有转轴和旋转扇叶,烟气涌入脱硫塔时可以带动旋转扇叶转动,使脱硫塔内部流场分布更均匀,可以有效的减少脱硫塔的运行阻力,使脱硫更彻底,脱硫效率更高,过度腔和脱硫腔之间设置有过度板,可以阻挡大部分的烟气灰尘,通过固定板表面开设的多个排尘孔,可以使灰尘进入第一储尘箱进行收集,再经过排灰管排出,排灰结构更合理,使脱硫灰排放更顺畅,可以连续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过度腔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进气管;2、空气输入管;3、输料管;4、储存箱;5、吸收塔;6、脱硫腔;7、过滤板;8、循环风机;9、第一循环管;10、分离管;11、第二除尘箱;12、排气管;13、第二储尘箱;14、分离机构;15、第二进气管;16、第二循环管;17、喷头;18、旋转扇叶;19、排尘孔;20、转轴;21、第一储尘箱;22、过度腔;23、第一除尘箱;24、固定板;25、过度板;26、排灰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1、吸收塔5和循环风机8,吸收塔5的内部设置有脱硫腔6、过度腔22和第一储尘箱21,过度腔22设置在脱硫腔6和第一储尘箱21之间,脱硫腔6的顶端设置有过滤板7,用于过滤烟气,脱硫腔6与过度腔22之间设置有过度板25,过度板25可以过滤烟气中的灰尘大颗粒,过度腔22内部设置有转轴20,转轴20可以自由转动,转轴20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扇叶18,旋转扇叶18用于搅拌烟气,使排入的烟气更均匀的流动,过度腔22与第一储尘箱21之间设置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表面开设有排尘孔19,通过排尘孔19可以使灰尘排出,吸收塔5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气管1,另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15,通过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15可以排入烟气,第一进气管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除尘箱23,第一除尘箱23用于初步的除尘,第一除尘箱2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排灰管26,第一进气管1的上侧设置有空气输入管2,空气输入管2用于输入空气,空气输入管2的表面设置有输料管3,输料管3的一端连通储存箱4,空气输入管2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7,吸收塔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循环管9,第一循环管9的一端连通循环风机8,循环风机8为烟气循环提供动力,循环风机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离机构14,分离机构14用于分离出完成除硫的烟气,分离机构14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循环管16,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管10,分离管10的一端连通第二除尘箱11,第二除尘箱11设置在第二储尘箱13上表面,第二除尘箱11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2。
吸收塔5的顶端为弧形面,且第一循环管9的端头连通弧形面一侧。过滤板7和过度板25均固定安装在吸收塔5的内壁,固定板24嵌入安装在第一储尘箱21的上表面,排尘孔19设置有多个,可以更好的排尘,多个排尘孔19在固定板24表面均匀开设。排灰管26为T形,排灰管26的一端连通第一储尘箱21,另一端连通第一除尘箱23,可以同时排出第一储尘箱21和第一除尘箱23的灰尘杂质。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15均连通过度腔22,第一进气管1与第二进气管15不在同一直线,且关于过度腔22对称,在通气时可以更好的推动旋转扇叶18。转轴20一端与过度板25中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24中部滑动连接,转轴20一端表面抵接多个排尘孔19,多个排尘孔19抵接吸收塔5内壁。第二循环管16的端头嵌入安装在吸收塔5的一侧,储存箱4固定安装在吸收塔5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烟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15进入过度腔22,烟气的冲击力可以推动旋转扇叶18转动,旋转扇叶18设置有多个,可以使烟气分布更均匀的进入脱硫腔6,烟气在通过过度腔22进入脱硫腔6时经过过度板25,可以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初步过滤,烟气灰尘掉落在固定板24表面,通过排尘孔19进入第一储尘箱21,再通过排灰管26排出,烟气进入脱硫腔6后,通过空气输入管2通入空气和除硫剂,烟气通过循环风机8进入第一循环管9和第二循环管16,进行充分脱硫,脱硫完成的烟气经分离机构14分出,通过分离管10进入第二除尘箱11进行最终的除尘,灰尘排进第二储尘箱13,除尘完成的烟气通过排气管12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1)、吸收塔(5)和循环风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5)的内部设置有脱硫腔(6)、过度腔(22)和第一储尘箱(21),所述过度腔(22)设置在脱硫腔(6)和第一储尘箱(21)之间,所述脱硫腔(6)的顶端设置有过滤板(7),所述脱硫腔(6)与过度腔(22)之间设置有过度板(25),所述过度腔(22)内部设置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扇叶(18),所述过度腔(22)与第一储尘箱(21)之间设置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表面开设有排尘孔(19),所述吸收塔(5)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气管(1),另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15),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除尘箱(23),所述第一除尘箱(2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排灰管(26),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上侧设置有空气输入管(2),所述空气输入管(2)的表面设置有输料管(3),所述输料管(3)的一端连通储存箱(4),所述空气输入管(2)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7),所述吸收塔(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循环管(9),所述第一循环管(9)的一端连通循环风机(8),所述循环风机(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离机构(14),所述分离机构(14)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循环管(16),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管(10),所述分离管(10)的一端连通第二除尘箱(11),所述第二除尘箱(11)设置在第二储尘箱(13)上表面,所述第二除尘箱(11)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5)的顶端为弧形面,且第一循环管(9)的端头连通在弧形面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7)和过度板(25)均固定安装在吸收塔(5)的内壁,所述固定板(24)嵌入安装在第一储尘箱(21)的上表面,所述排尘孔(19)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排尘孔(19)在固定板(24)表面均匀开设,多个所述排尘孔(19)抵接转轴(20)表面,多个所述排尘孔(19)抵接吸收塔(5)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管(26)为T形,所述排灰管(26)的一端连通第一储尘箱(21),另一端连通第一除尘箱(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15)均连通过度腔(22),所述第一进气管(1)与第二进气管(15)不在同一直线,且设置在过度腔(22)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0)一端与过度板(25)中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24)中部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管(16)的端头嵌入安装在吸收塔(5)的一侧,所述储存箱(4)固定安装在吸收塔(5)的另一侧。
CN202022973795.8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Active CN214075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3795.8U CN214075873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3795.8U CN214075873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75873U true CN214075873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6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3795.8U Active CN214075873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758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3350A (zh) * 2023-07-24 2023-10-27 江苏国强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低温烟气的干法脱硫系统及其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3350A (zh) * 2023-07-24 2023-10-27 江苏国强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低温烟气的干法脱硫系统及其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98372U (zh) 一种高效的烟气脱硫塔
CN204320062U (zh) 一种高效烟气净化系统
CN108554158A (zh) 一种高温高湿烟气降温脱硫净化系统
CN206276171U (zh) 一种高效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CN202700306U (zh) 高效湿式文氏管组合除尘脱硫器
CN214075873U (zh) 一种脱硫塔双向进气机构
CN206295748U (zh) 脱硫除尘除雾超低排放装置
CN205164485U (zh) 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
CN108187472A (zh) 一种旋转网板减速的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CN201389423Y (zh)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除尘塔
CN204182256U (zh) 一种水洗深度除尘装置
CN203764071U (zh) 火化机烟气环保处理净化系统
CN112138542A (zh) 一种高温烟气除尘脱硝脱硫系统及方法
CN210993694U (zh) 一种用于脱硫脱硝的均烟装置
CN104258668B (zh) 一种水洗深度除尘装置
CN201300034Y (zh) 一种旋流喷淋组合脱硫装置
CN203564949U (zh) 生物质燃料锅炉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CN2826332Y (zh) 玻璃熔炉烟气脱硫脱氟装置
CN206152618U (zh) 一种双级四区合体高效脱硫装置
CN202191838U (zh) 一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CN213885694U (zh) 一种高温烟气除尘脱硝脱硫系统
CN205832792U (zh) 多级旋流式超净除尘装置
CN101301572B (zh) 干湿混合型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
CN101879405B (zh) 干湿一体脱硫除尘器
CN204815978U (zh) 安装于脱硫塔的除尘除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