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8532U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8532U
CN214048532U CN202022830841.9U CN202022830841U CN214048532U CN 214048532 U CN214048532 U CN 214048532U CN 202022830841 U CN202022830841 U CN 202022830841U CN 214048532 U CN214048532 U CN 214048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ght
heat
cover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08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史庭飞
曾晓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08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8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盖体,包括:盖体本体;支撑件,设置于盖体本体的下方,支撑件包括透光板;加热装置,设置于盖体本体与透光板之间;导热板,贴设于透光板上,并位于加热装置与透光板之间。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烹饪的食物容易局部焦糊的问题。

Description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锅体以及锅盖,锅盖包括锅盖本体以及设置于锅盖本体下方的透光板,透光板与锅盖本体之间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能够将热量通过透光板传递至锅体内的烹饪腔内,以对食物进行烘烤。
由于常用的透光板采用的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导致导热慢,故在加热管正下方的温度会相对集中,导致位于加热管正下方的食材容易焦糊,产生焦圈,导致烹饪效果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烹饪的食物容易局部焦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支撑件,设置于盖体本体的下方,支撑件包括透光板;加热装置,设置于盖体本体与透光板之间;导热板,贴设于透光板上,且位于加热装置与透光板之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透光板上设置有导热板,利用导热板将加热装置的热量均匀的导布到透光板的加热工作区,从而使得由加热工作区发散出的热量能够对下方的食物进行较为均匀的加热。因此,上述结构能够降低加热装置正下方的温度的集中程度,消除热聚集点,扩大了散热区,使得食物不容易出现局部焦糊的现象,改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导热板投影在透光板上的面积大于等于加热装置投影在透光板上的面积。上述结构增加了导热板与透光板贴合的面积,从而使得加热装置的热量通过导热板能够更加均匀地导布到透光板的加热工作区。
进一步地,导热板由金属导热材料制成,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或者,导热板上附着有金属导热膜。上述结构使得导热板的板本体可以使用耐高温的重量较轻的材料制成,金属导热膜可以为铜膜,既降低了导热板的重量又能满足导热板的导热性能。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上设置有与透光板相对的视窗,导热板上设置有透光孔。上述结构方便用户观察烹饪效果,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透光孔为多个,多个透光孔沿导热板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光线射入烹饪腔内更加均匀,便于用户观察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不影响导热的均匀性,使得加热装置的热量通过导热板能够均匀地导布到透光板的加热工作区。
进一步地,导热板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板本体上的限位结构,至少部分限位结构位于加热装置在盖体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内外两侧。上述结构使得导热板既能够起到导热均匀的作用,又能起到限位加热装置的作用。一个部件多种用途,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加热管,限位结构包括向下延伸的卡槽,加热管卡入卡槽内,卡槽的两槽壁分别位于加热管在盖体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内外两侧。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沿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卡夹,各卡夹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卡板以及连接在两个卡板之间的连接板,两个卡板与连接板之间的凹槽形成卡槽。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与支撑件之间具有风道,盖体本体上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装置以及导热板设置于风道内。上述结构使得烘烤效率更高,烘烤后食物的口感更佳。此外,由于导热板设置在风道内,因此使得风在接触到导热板后的温度也能够提高,从而使得进入风道内的风的温升较快,提高热效率。和/或,所述透光板为玻璃板。上述结构既能够达到透光的效果,又耐热性好。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上盖组件以及定位结构,导热板通过定位结构定位在透光板的靠近加热装置的表面上。上述结构能够限定导热板的位置,防止导热板在盖体内窜动。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筒,支撑件与上盖组件连接,定位筒夹设于上盖组件与透光板之间,导热板为环板,导热板套设于定位筒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使得导热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从而防止导热板在水平面内窜动。和/或,定位凸起,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并向下延伸,定位凸起与加热装置的上部抵接,加热装置的下部与导热板抵接,以使导热板贴设于透光板的靠近加热装置的表面上。上述结构能使得导热板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从而防止导热板在竖直平面内窜动。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沿盖体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加热管,加热管具有两个开放端,导热板为环板;上述结构利用导热板能够将加热装置的热量更加均匀的导布到透光板的加热工作区内,从而改善食物烹饪的口感。和/或,盖体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盖、内衬以及反射罩,反射罩与支撑件之间形成风道,加热装置设置于风道内,盖体还包括:风扇,风扇设置于内衬上并与风道的进风口相对。上述结构将风扇设置在盖体内,减小风损,使得由盖体本体上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风压更大,保证热风穿透食物的穿透能力,进而改善烹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热聚集点少,使得食物不易焦糊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盖体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盖体的A处风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盖体的B处风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导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的烹饪器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风道;10、盖体本体;11、上盖组件;111、面盖;112、内衬;113、反射罩;12、定位结构;121、定位筒;122、定位凸起;13、视窗;20、支撑件;21、透光板;22、支撑板;30、加热装置;31、开放端;40、导热板;41、透光孔;42、限位结构;421、卡槽;422、卡板;423、连接板;43、板本体;50、风扇;60、器具本体;7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盖体包括:盖体本体10、支撑件20、加热装置30以及导热板40。其中,支撑件20设置于盖体本体10的下方,支撑件20包括透光板21。加热装置30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与透光板21之间。导热板40贴设于透光板21上,且位于加热装置30与透光板21之间。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透光板21上设置有导热板40,利用导热板40将加热装置30的热量均匀的导布到透光板21的加热工作区,从而使得由加热工作区发散出的热量能够对下方的食物进行较为均匀的加热。因此,上述结构能够降低加热装置30正下方的温度的集中程度,消除热聚集点,扩大了散热区,使得食物不容易出现局部焦糊的现象,改善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以盖体图2中的角度放置时,透光板21后的结构能够透过透光板21显示出来,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为玻璃板。上述结构既能够达到透光的效果,又耐热性好。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透光板还可以为玻璃钢等其他透光、耐热的材料。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还包括支撑板22,支撑板22为与盖体本体10连接的环板,支撑板22支撑透光板21。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40投影在透光板21上的面积大于等于加热装置30投影在透光板21上的面积。上述结构增加了导热板40与透光板21贴合的面积,从而使得加热装置30的热量通过导热板40能够更加均匀地导布到透光板21的加热工作区。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40由金属导热材料制成。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优选地,导热板40可以由铜或铝合金制成。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导热板上可以附着有金属导热膜。上述结构使得导热板的板本体可以使用耐高温的重量较轻的材料制成,金属导热膜可以为铜膜,既降低了导热板的重量又能满足导热板的导热性能。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与透光板21相对的视窗13,导热板40上设置有透光孔41。具体地,加热装置30加热后产生的光线的一部分能够透过透光孔41射入烹饪腔内,上述结构方便用户观察烹饪效果,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孔41为多个,多个透光孔41沿导热板4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透光孔41为小孔,多个透光孔均匀地布置在导热板40上,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光线射入烹饪腔内更加均匀,便于用户观察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不影响导热的均匀性,使得加热装置30的热量通过导热板40能够均匀地导布到透光板21的加热工作区。
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40包括板本体43以及设置于板本体43上的限位结构42,至少部分限位结构42位于加热装置30在盖体本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内外两侧。上述结构使得导热板既能够起到导热均匀的作用,又能起到限位加热装置30的作用。一个部件多种用途,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为加热管,限位结构42包括向下延伸的卡槽421,加热管卡入卡槽421内,卡槽421的两槽壁分别位于加热管在盖体本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内外两侧。具体地,在装配时,直接将加热管由上至下卡入卡槽421内即可。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2包括沿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卡夹,各卡夹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卡板422以及连接在两个卡板422之间的连接板423,两个卡板422与连接板423之间的凹槽形成卡槽421。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与支撑件20之间具有风道1,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与风道1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装置30设置于风道1内。由进风口进入的风将与加热装置30接触以形成热风,热风由出风口吹出后,吹入烹饪腔内,以使烹饪腔内的食物的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以达到烘烤的口感。上述结构使得烘烤效率更高,烘烤后食物的口感更佳。此外,由于导热板40设置在风道1内,因此使得风在接触到导热板40后的温度也能够提高,从而使得进入风道1内的风的温升较快,提高热效率。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包括上盖组件11以及定位结构12,导热板40通过定位结构12定位在透光板21的靠近加热装置30的表面上。上述结构能够限定导热板40的位置,防止导热板40在盖体内窜动。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2包括定位筒121,支撑件20与上盖组件11连接,定位筒121夹设于上盖组件11与透光板21之间,导热板40为环板,导热板40套设于定位筒121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使得导热板4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从而防止导热板40在水平面内窜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2包括定位凸起122,定位凸起122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并向下延伸,定位凸起122与加热装置30的上部抵接,加热装置30的下部与导热板40抵接,以使导热板40贴设于透光板21的靠近加热装置30的表面上。上述结构能使得导热板4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从而防止导热板40在竖直平面内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筒121和定位凸起122的双重限制使得导热板40可靠地贴设在透光板21上。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为沿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加热管,加热管具有两个开放端31,导热板40为环板。两个开放端31分别设置有引线连入电路中以形成回路。由于开放端31的存在,加热管的两个开放端31之间的区域形成热量较低的冷端,由于导热板40为环板,因此导热板40整体热量较为均匀,即使是透光板21的与冷端对应的位置处也能够与导热板40贴合以吸收热量。因此,上述结构利用导热板40能够将加热装置30的热量更加均匀的导布到透光板21的加热工作区内,从而改善食物烹饪的口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盖111、内衬112以及反射罩113,反射罩113与支撑件20之间形成风道1,加热装置30设置于风道1内,盖体还包括:风扇50,风扇50设置于内衬112上并与风道1的进风口相对。上述结构将风扇50设置在盖体内,减小风损,使得由盖体本体10上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风压更大,保证热风穿透食物的穿透能力,进而改善烹饪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器具本体60以及盖体70。其中,盖体70盖设于器具本体60上,盖体70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热聚集点少,使得食物不易焦糊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压力盖,压力盖与盖体70可替换地设置在器具本体60上,压力盖上设置有排气管以及设置于排气管的排气口处的限压阀。上述结构既能够实现烘烤烹饪功能又能实现压力烹饪功能,一机多用,降低购置成本,减少厨房占用空间。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饭煲、低压饭煲、烤箱、豆浆机、料理机、电炖锅、炒菜机、多功能锅等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本体(10);
支撑件(20),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的下方,所述支撑件(20)包括透光板(21);
加热装置(30),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与所述透光板(21)之间;
导热板(40),贴设于所述透光板(21)上,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30)与所述透光板(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0)投影在所述透光板(21)上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加热装置(30)投影在所述透光板(21)上的面积;和/或,所述导热板(40)由金属导热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导热板(40)上附着有金属导热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透光板(21)相对的视窗(13),所述导热板(40)上设置有透光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41)为多个,多个所述透光孔(41)沿所述导热板(4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0)包括板本体(43)以及设置于所述板本体(43)上的限位结构(42),至少部分所述限位结构(42)位于所述加热装置(30)在所述盖体本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内外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0)为加热管,所述限位结构(42)包括向下延伸的卡槽(421),所述加热管卡入所述卡槽(421)内,所述卡槽(421)的两槽壁分别位于所述加热管在所述盖体本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内外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2)包括沿所述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卡夹,各所述卡夹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卡板(422)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卡板(422)之间的连接板(423),两个所述卡板(422)与所述连接板(423)之间的凹槽形成所述卡槽(4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与所述支撑件(20)之间具有风道(1),所述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与风道(1)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热装置(30)以及所述导热板(40)设置于所述风道(1)内;和/或,所述透光板(21)为玻璃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包括上盖组件(11)以及定位结构(12),所述导热板(40)通过所述定位结构(12)定位在所述透光板(21)的靠近所述加热装置(30)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12)包括:
定位筒(121),所述支撑件(20)与所述上盖组件(11)连接,所述定位筒(121)夹设于所述上盖组件(11)与所述透光板(21)之间,所述导热板(40)为环板,所述导热板(40)套设于所述定位筒(121)的周向外侧;和/或,
定位凸起(122),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并向下延伸,所述定位凸起(122)与所述加热装置(30)的上部抵接,所述加热装置(30)的下部与所述导热板(40)抵接,以使所述导热板(40)贴设于所述透光板(21)的靠近所述加热装置(30)的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0)为沿所述盖体本体(1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具有两个开放端(31),所述导热板(40)为环板;和/或,所述盖体本体(1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盖(111)、内衬(112)以及反射罩(113),所述反射罩(113)与所述支撑件(20)之间形成风道(1),所述加热装置(30)设置于所述风道(1)内,所述盖体还包括:风扇(50),所述风扇(50)设置于所述内衬(112)上并与所述风道(1)的进风口相对。
12.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60);
盖体(7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6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70)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CN202022830841.9U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048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0841.9U CN214048532U (zh)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0841.9U CN214048532U (zh)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8532U true CN214048532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0841.9U Active CN214048532U (zh)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8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2942B (zh) 一种无烟烧烤炉
CN104603543B (zh) 耐火烹饪装置
CN102327073B (zh) 一种多士炉
CN104720617A (zh) 一种家用烧烤器
CN209876992U (zh) 一种聚能燃气灶
CN208388457U (zh) 电烤箱
CN214048532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9008668A (zh) 家用电烤炉
CN213178434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炉
CN108449816B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04410605U (zh) 一种家用烧烤器
CN208113006U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18484377U (zh) 一种炸锅、烤盘多功能一体化烹饪器具
CN219782351U (zh) 一种透视隔热型空气炸锅
CN212165625U (zh) 一种具有防食品烧焦功能的烤盘
CN210088922U (zh) 一种商用厨房节能炉灶
CN215127453U (zh) 蒸碟和砂锅
JPH0411640Y2 (zh)
CN210697286U (zh) 一种电加热烧烤炉
CN208124369U (zh) 一种燃气灶灶台
CN220089251U (zh) 具有热发射结构的烤箱
CN215127574U (zh) 一种具有底部加热系统的空气炸锅
CN219000034U (zh) 煮烤两用炉
CN211408715U (zh) 烹饪器具
CN211066243U (zh) 一种改良的煎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