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3884U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3884U
CN214043884U CN202022299444.3U CN202022299444U CN214043884U CN 214043884 U CN214043884 U CN 214043884U CN 202022299444 U CN202022299444 U CN 202022299444U CN 214043884 U CN214043884 U CN 214043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fixed bolste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994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跃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994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3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3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38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涉及到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极柱固定支架,动力电池模组安装在极柱固定支架上,还包括卡扣和固定支架,正负极保护罩安装在极柱固定支架上,用于保护动力电池模组,其中,正负极保护罩包括保两第一侧壁,两第一侧壁相正对,两第一侧壁的内壁与极柱固定支架的两侧过盈配合,每一第一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槽口,每一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下侧分别设有一固定支架,每一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上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卡扣,槽口位于卡扣与固定支架之间。其通过固定支架与卡扣配合,牢固可靠,不会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引起松动及掉落;正负极保护罩可完全包裹母排连接部分,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模组正负极保护罩是单独依靠卡扣来进行固定,由于保护罩的结构较为复杂,单独的使用卡扣是无法将保护罩完全紧固,并且现有的保护罩也无法完全遮盖母排连接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包括极柱固定支架,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极柱固定支架上,还包括卡扣和固定支架,所述正负极保护罩安装在所述极柱固定支架上,用于保护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其中,所述正负极保护罩包括保两第一侧壁,两所述第一侧壁相正对,两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与所述极柱固定支架的两侧过盈配合,每一所述第一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槽口,每一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下侧分别设有一所述固定支架,每一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上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所述卡扣,所述槽口位于所述卡扣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正负极保护罩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位于两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且所述第二侧壁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二侧壁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侧壁与两所述第一侧壁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正负极保护罩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位于两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的上侧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三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由上至下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倾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正负极保护罩还包括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位于两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且所述第四侧壁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四侧壁的上侧与所述第三侧壁的下侧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四侧壁竖直设置,且所述第四侧壁与两所述第一侧壁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正负极保护罩中的两第一侧壁与极柱固定支架两侧过盈配合,且通过固定支架与卡扣配合将正负极保护罩固定在极柱固定支架上,其牢固可靠,不会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引起松动及掉落;正负极保护罩可完全包裹母排连接部分,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极柱固定支架;2、动力电池模组;3、卡扣;4、固定支架;5、正负极保护罩;51、第一侧壁;52、第二侧壁;53、第三侧壁;54、第四侧壁;55、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的立体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的立体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的使用状态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包括极柱固定支架1,动力电池模组2安装在极柱固定支架1上,还包括卡扣3和固定支架4,正负极保护罩5安装在极柱固定支架1上,用于保护动力电池模组2,其中,正负极保护罩5包括保两第一侧壁51,两第一侧壁51相正对,两第一侧壁51的内壁与极柱固定支架1的两侧过盈配合,每一第一侧壁51上分别设有一槽口55,每一第一侧壁51的一端的下侧分别设有一固定支架4,每一第一侧壁51的一端的上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卡扣3,槽口55位于卡扣3与固定支架4之间。本实施例中,正负极保护罩5用于保护动力电池模组2,并且将内部裸露的铜排与外部线束隔开,在装配的时候防止操作人员误触引起的触电及短路。正负极保护罩5通过两第一侧壁51与极柱固定支架1的两侧过盈配合,然后再通过固定支架4与卡扣3相配合将正负极保护罩5固定在极柱固定支架1上,可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引起松动及掉落现象发生。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槽口55设置在第一侧壁51的中部,设置槽口55可便于操作人员拿取正负极保护罩5,两槽口55的形状相同,且槽口55均是由第一侧壁51的一端开设至第一侧壁51的中部。卡扣3焊接或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侧壁51上。本实施例中,当正负极保护罩5安装在极柱固定支架1上时,第一侧壁51的内部与极柱固定支架1过盈配合。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正负极保护罩5还包括第二侧壁52,第二侧壁52位于两第一侧壁51的上端,且第二侧壁52的两端与两第一侧壁5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52与两第一侧壁51为一体式结构,在其它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侧壁52与两第一侧壁51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二侧壁52水平设置,且第二侧壁52与两第一侧壁51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52的下表面与极柱固定支架1的上端过盈配合,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的设置可用于固定正负极保护罩5。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正负极保护罩5还包括第三侧壁53,第三侧壁53位于两第一侧壁51的另一端,且第三侧壁53的两端与两第一侧壁51连接,第三侧壁53的上侧与第二侧壁52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三侧壁53倾斜设置,且第三侧壁53由上至下向远离第二侧壁52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正负极保护罩5还包括第四侧壁54,第四侧壁54位于两第一侧壁51的另一端,且第四侧壁54的两端与两第一侧壁51连接,第四侧壁54的上侧与第三侧壁53的下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侧壁53与第四侧壁54的设置,可以使得正负极保护罩5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可完全将母排裸露部分保护在内,避免触电等安全隐患。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四侧壁54竖直设置,且第四侧壁54与两第一侧壁51垂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包括极柱固定支架,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极柱固定支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和固定支架,所述正负极保护罩安装在所述极柱固定支架上,用于保护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其中,所述正负极保护罩包括保两第一侧壁,两所述第一侧壁相正对,两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与所述极柱固定支架的两侧过盈配合,每一所述第一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槽口,每一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下侧分别设有一所述固定支架,每一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上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所述卡扣,所述槽口位于所述卡扣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保护罩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位于两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且所述第二侧壁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侧壁与两所述第一侧壁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保护罩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位于两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的上侧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由上至下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倾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保护罩还包括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位于两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且所述第四侧壁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四侧壁的上侧与所述第三侧壁的下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竖直设置,且所述第四侧壁与两所述第一侧壁垂直。
CN202022299444.3U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43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9444.3U CN214043884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9444.3U CN214043884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3884U true CN214043884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9944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43884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3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9018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バスバーホルダー
JP6202338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配線モジュール中間体、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9690825B (zh) 连接模块
EP3188282A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JP5673387B2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KR20120089791A (ko) 전지 및 집전체
JP2013152814A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JP2011233333A (ja) 電線配索部材及び電池接続体
JP2013080693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16035537A1 (ja) 電池パック
US20180183031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09155378A (zh) 蓄电模块和控制设备的连接结构
CN214043884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正负极保护罩
WO2024179226A1 (zh)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CN113165696A (zh) 蓄电装置的车辆搭载构造
CN214227086U (zh) 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4137317A (zh) 燃料电池单元和燃料电池车辆
CN219739134U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117678104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098807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8275000U (zh) 单体电池与电池包
CN210800968U (zh) 一种卡接式筒灯电源盒
CN218385473U (zh) 一种bdu模块以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
JP2021106088A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218769999U (zh) 一种输出极防护装置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