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9877U -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9877U
CN214039877U CN202120354605.6U CN202120354605U CN214039877U CN 214039877 U CN214039877 U CN 214039877U CN 202120354605 U CN202120354605 U CN 202120354605U CN 214039877 U CN214039877 U CN 214039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utput signal
resistance layer
displacement sensor
angular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46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栋
李建洪
李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46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9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9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98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包括分布在电路板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阻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电阻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第一电刷,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层和第一导电层连接,并在第一电阻层和第一导电层上滑动,以调整第一输出信号;第二电刷,两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层和第二导电层连接,并在第二电阻层和第二导电层上与第一电刷同步滑动,以调整第二输出信号;第一输出信号端,连接第一导电层,用于输出第一输出信号;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端,连接第二导电层,用于输出第二输出信号;通过输出双重输出信号且双重输出信号电压之和为固定值,解决了角位移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角度测量、方向测量和故障诊断的问题。

Description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工程场景中,越来越多的工程车辆,比如泵车、动车以及消防车等,采用的远程控制技术,通过遥控器对工程车辆进行操作控制,遥控器上设有摇杆,目前,小型线性摇杆的内置角位移传感器包括霍尔型与电阻型,在安全性要求较高以及功耗要求较低的工况条件下,电阻型角位移传感器更具有优势,但在采用电阻型角位移传感器检测摇杆偏转的过程中,存在无法同时实现角度测量、方向测量和故障诊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解决了角位移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角度测量、方向测量和故障诊断的问题。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位移传感器包括:电路板,包括分布在电路板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阻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电阻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第一电刷,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层和第一导电层连接,并在第一电阻层和第一导电层上滑动,以调整第一输出信号;第二电刷,两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层和第二导电层连接,并在第二电阻层和第二导电层上与第一电刷同步滑动,以调整第二输出信号,其中,通过动力部件带动所述第一电刷或/和所述第二电刷同步滑动;第一输出信号端,连接第一导电层,用于输出第一输出信号;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端,连接第二导电层,用于输出第二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信号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之和为固定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电源输入端和接地端;所述第一电阻层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层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层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层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层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电阻层连接所述接地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层包括:第一电阻,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电阻层上;第一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以及第二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部,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层包括:第二电阻,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电阻层上;第三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部,所述第三导电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端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端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以及第四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部,所述第四导电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端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另一侧,所述第四导电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形,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形,所述第二电阻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三圆弧形,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四圆弧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形、所述第二圆弧形、所述第三圆弧形以及所述第四圆弧形都是以所述动力部件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弧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形与所述第三圆弧形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的端部相对所述圆心偏转的角度相同。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输出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第二表面的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以及第二输出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刷与所述第一电阻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接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第二电刷与所述第二电阻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接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控器,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以及摇杆,用于带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的所述动力部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执行机构,用于根据遥控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遥控装置,用于向所述执行机构发送所述遥控指令,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以及摇杆,用于带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的所述动力部件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包括分布在电路板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阻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电阻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第一电刷,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层和第一导电层连接,并在第一电阻层和第一导电层上滑动,以调整第一输出信号;第二电刷,两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层和第二导电层连接,并在第二电阻层和第二导电层上与第一电刷同步滑动,以调整第二输出信号,其中,通过动力部件带动第一电刷或/和第二电刷同步滑动;第一输出信号端,连接第一导电层,用于输出第一输出信号;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端,连接第二导电层,用于输出第二输出信号,第二输出信号与第一输出信号之和为固定值;通过将第一输出信号与第二输出信号比较,判断动力部件的偏转方向和偏转角度,将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之和与固定值比较,检验两路输出信号的工作状态,解决了角位移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角度测量、方向测量和故障诊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角位移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动力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电路板的侧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第一电阻层、第二电阻层、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圆弧形、第二圆弧形、第三圆弧形以及第四圆弧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同心圆弧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信号端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角位移传感器包括电路板1、第一电刷5以及第二电刷11。
具体地,电路板1包括第一表面21,第一电阻层8、第一导电层2、第二电阻层9以及第二导电层12涂覆在电路板1的第一表面21上。第一电刷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层8和第一导电层2形成电连接,即第一电刷5跨接在第一电阻层8和第一导电层2之间;第二电刷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层9和第二导电层12电连接,即第二电刷11跨接在第二电阻层9和第二导电层12之间。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动力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可以固定在同一动力部件3上,动力部件3的一端部连接外部的操作杆,动力部件3的另一端部固定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动力部件3的中心与电路板1上的转动中心20重合,随着操作杆的转动,动力部件3带动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同步滑动。不局限于此,动力部件3上也可以只固定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的其中一个,另一个电刷固定在另外的动力部件3上,只要保证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同步滑动即可。如图1所示,第一电刷5在第一电阻层8和第一导电层2上滑动,以调整第一输出信号,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第一输出信号,第二电刷11与第一电刷5同步滑动,第二电刷11在第二电阻层9和第二导电层12上滑动,以调整第二输出信号,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第二输出信号,第二输出信号与第一输出信号之和为固定值。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可为电信号,例如电压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出信号为第一电压值,第二输出信号为第二电压值。通过动力部件3带动第一电刷5或/和第二电刷11同步滑动,第一电刷5随着动力部件3的转动在第一电阻层8和第一导电层2上滑动。随着第一电刷5与第一电阻层8的接触位置的改变,第一电刷5与第一电阻层8接触位置处产生的第一输出电压值也相应变化,将第一输出电压值输出到第一输出信号端4,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第一输出电压值。第二电刷11与第一电刷5同步滑动,随着第二电刷11在第二电阻层9和第二导电层12上滑动,第二电刷11与第二电阻层9接触位置处产生的第二输出电压值也相应改变,将第二输出电压值导出到第二输出信号端10,通过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第二输出电压值。第一输出电压值和第二输出电压值的变化趋势相反,但两者输出电压值之和固定,同时不同位置处的电压值对应一定的角度。借助该特性,可以将第一输出电压值与第二输出电压值比较。具体而言,若第一输出电压值大于第二输出电压值,则可判断为第一电刷5相对转动中心20右移,动力部件3相对转动中心20向右偏转,取值较大的第一输出电压值作为角度输出量;反之,若第一输出电压值小于第二输出电压值,则第一电刷5相对转动中心20左移,则可判断为动力部件3相对转动中心20向左偏转,取值较大的第二输出电压值作为角度输出量。
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将第一电压值与中间电压值或预设值比较,若第一输出电压值大于中间电压值或预设值,则第一电刷5相对转动中心20右移,动力部件3相对转动中心20向右偏转,则取值较大的第一输出电压值作为角度输出量;反之,若第一输出电压值小于中间电压值或预设值,则第一电刷5相对转动中心20左移,动力部件3相对转动中心20向左偏转,则取值较大的第二输出电压值作为角度输出量。
同时,电路板1上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的第二输出信号与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之和为固定值,即第一输出电压值和第二输出电压值之和为固定值,可利用两路输出信号和为定值的特性,用来检验两路输出信号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具体而言,当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电压值之和等于输入电压值时,两路工作正常;当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电压值之和远远大于固定值或者为零时,则判断其中至少一路发生故障。通过将第一输出信号与第二输出信号比较,判断动力部件3的偏转方向,并取值较大的信号作为角度输出量,将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之和与固定值比较,检验两路输出信号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解决了位移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角度测量、方向测量和故障诊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位移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动力部件3连接的外部操作杆为摇杆,摇杆带动动力部件3转动,摇杆可以是遥控装置的一部分,遥控装置可用于远程控制泵车、动车以及消防车等车辆。外部操作杆也可以是遥控装置上的遥控操作杆,与角位移传感器的动力部件3连接固定。
然而应当理解,该位移传感器也可以用于机器人、无人机以及移动摄像中,摇杆用于调整机器人、无人机以及移动摄像的运动方向,本申请对位移传感器的应用方式和场景不做具体限定。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电路板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电路板1包括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7,第二表面17与第一表面21相对,如图1和图3所示,电路板1还包括电源输入端6和接地端7。电源输入端6和接地端7可为设置在电路板1上的通孔。通孔穿过电路板1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7,用于定位安装其他外部元件。电源输入端6是电路板1的接电端,通过电源输入端6为电路板1上的电子器件提供电压,接地端7用于连接地。
电路板1上走线结构可具体如图1所示,第一电阻层8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6连接,第一电阻层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7连接;第一电刷5的一端与第一电阻层8电连接,第一电刷5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电层2电连接,第二电刷11一端与第二电阻层9电连接,第二电刷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层12电连接,第二电阻层9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6连接,第二电阻层9的另一端与接地端7连接,第二电阻层9连接电源输入端6的端部与第一电阻层8连接接地端7的端部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第二电阻层9的左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阻层8的右端,第二电阻层9的左端和第一电阻层8的右端共同连接电源,第二电阻层9的右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阻层8的左端,第二电阻层9的右端与第一电阻层8的左端共同接地。通过这样的走线结构设置,使得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在同步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的电压与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的电压变化趋势相反。这样通过将第一输出信号与第二输出信号比较,便可判断动力部件3的偏转方向,并取值较大的信号作为角度输出量。例如,当电源输入端6输入5V电压时,第一电阻层8的右端为5V,第一电阻层8的左端为0V,第二电阻层9的右端为0V,第二电阻层9的左端为5V,第二电阻层9对应的角度为60°,第二电阻层9左端对应的角度为0°,转动中心20对应的角度为30°,右端对应的角度为60°,当第一输出信号端4的输出电压值为2V,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输出电压值为3V,第一输出信号端4的电压值小于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电压值,则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相对转动中心20向左移,动力部件3相对转动中心20向左偏转,则取值较大的3V电压作为角度输出量,3V与5V电压的百分比为60%,3V电压对应的角度为60°的60%,即3V电压对应的角度为36°,因为转动中心20对应的角度为30°,所以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相对转动中心20向左偏转6°,动力部件3相对转动中心20向左偏转6°。同时,将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之和与固定值比较,可检验两路输出信号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解决了位移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角度测量、方向测量和故障诊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位移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第一电阻层、第二电阻层、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电阻层8包括:第一电阻800,均匀分布在第一电阻层8上;第一导电端801,连接在第一电阻800的一端部,用于连接电源输入端6;以及第二导电端802,连接在第一电阻800的另一端部,用于连接接地端7;其中,第二电阻层9包括:第二电阻900,均匀分布在第二电阻层9上;第三导电端902,连接在第二电阻900的一端部,第三导电端902与第一导电端801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一侧,第三导电端902用于连接接地端7;以及第四导电端901,连接在第二电阻900的另一端部,第四导电端901与第二导电端802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另一侧,第四导电端901用于连接电源输入端6。
具体地,第一电阻800在第一电阻层8长度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第一电刷5在第一电阻层8上滑动时,随着接触位置的变化,第一导电层2的电压值也是均匀变化的,第一电阻80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导电端801和第二导电端802,第一电阻800通过第一导电端801通过导线接入电源电压,第一电阻800通过第二导电端802通过导线接地。第二电阻900在第二电阻层9的长度方向是均匀分布的,则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的电压值是均匀变化的,在第二电阻900的一端设置第三导电端902,第三导电端902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导电端802,相当于第三导电端902连接地,第四导电端901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导电端801,相当于第四导电端901接入电源电压,第三导电端902和第一导电端801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右侧,第四导电端901和第二导电端802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左侧,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同步滑动时,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的电压与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的电压变化趋势是相反的,但是两电压值之和为固定值。
因为第一电阻800是均匀分布的,所以第一导电层2的电压值是均匀变化的,第一电刷5在第一电阻层8上滑过的位置对应一定的偏转角度,则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的电压值与输入电压的百分比可以换算为偏转的角度。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是同步滑动的,同理,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的电压值与输入电压的百分比进行换算,也可作为动力部件3的偏转角度。在测量过程中,只需要比较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电压值即可,将大的电压值换算为角度输出量,以此实现动力部件3偏离角度的测量。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圆弧形、第二圆弧形、第三圆弧形以及第四圆弧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阻层8在电路板1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形13,第一导电层2在电路板1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形14,第二电阻层9在电路板1上的投影为第三圆弧形15,第二导电层12在电路板1上的投影为第四圆弧形16。
具体地,第一电阻层8、第一导电层2、第二电阻层9以及第二导电层12为圆弧形,则第一电阻层8和第二电阻层9上的阻值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均匀的变化,从而将加在其两端点的电信号进行分压处理。同时,第一圆弧形13和第三圆弧形15对应一定的圆心角度,相当于输入电压值均分这一段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度,则输出电压值与输入电压值的百分比换算为角度输出量。由此可通过调整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在第一电阻层8和第二电阻层9上的接触位置,输出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12的电压值,通过比较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电压值,将较大的电压值换算为角度输出量,继而获得动力部件3的偏转角度。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同心圆弧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圆弧形13、第二圆弧形14、第三圆弧形15以及第四圆弧形16都是以动力部件3的转动中心20为圆心的同心圆弧形。
具体地,动力部件3穿过同心圆弧形的圆心,动力部件3以圆心为转动中心20向左或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四个圆弧形都是以转动中心20为圆心的同心圆弧形,如图1和图6所示,动力部件3带动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滑动时,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是以圆心为中心,在四个同心圆弧形上均匀的滑动,电刷在电阻上滑过的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度即是动力部件3的偏转角度。借助此特性,第一电刷5在第一圆弧形13上滑过的位置对应一定的偏转角度,则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的电压值与输入电压的百分比可以换算为偏转角度。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是同步滑动的,同理,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的电压值与输入电压的百分比进行换算,也可作为动力部件3的偏转角度。在测量过程中,只需要比较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电压值即可,并将大的电压值换算为角度输出量,以此实现动力部件3偏离角度的测量。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13与第三圆弧形15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的端部相对圆心偏转的角度相同。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圆弧形13与第三圆弧形15的左侧端部相对圆心偏转的角度相同,第一圆弧形13与第三圆弧形15的右侧端部相对圆心偏转的角度也相同时,即两个同心圆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第二圆弧形14与第四圆弧形16的同一端部相对圆心偏转的角度可以与第一圆弧形13与第三圆弧形15偏转的角度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第二圆弧形14与第四圆弧形16的弧长大于或等于第一圆弧形13与第三圆弧形15的弧长即可。如图1所示,第一电刷5在第一电阻层8上滑动的起始位置,与第二电刷11在第二电阻层9上滑动的起始位置相对应,第一电刷5与第二电刷11同步在四个圆弧形上滑动,第一电刷5在第一电阻层8上接触的位置,与第二电刷11在第二电阻层9上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由此,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的电压值可进行比较和换算,获得动力部件3的偏移角度和方向,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出信号端4与第二输出信号端10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位于动力部件3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右侧,当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同时向左滑动时,第一电阻层8的电压值经过第一导电层2后从右侧的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第二电阻层9的电压值经过第二导电层12后从右侧的第二输出信号端10。第一输出信号端4和第二输出信号端10同步输出第一电阻层8和第二电阻层9的电压值,通过比较两组电压值,以此判断动力部件3的偏移角度和方向。
图7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角位移传感器中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信号端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路板1进一步包括:第一输出端19,通过设置在电路板1第二表面17的第一走线与第一输出信号端4电连接,其中第二表面17与第一表面21相对;以及第二输出端18,通过设置在第二表面17的第二走线与第二输出信号端10电连接。
具体地,电路板1的反面为第二表面17,第一输出端19和第二输出端18为设置在电路板1上的通孔,通孔也可用于定位安装其他外部元件,第一输出信号端4通过第一走线在电路板1的反面连通第一输出端19,第二输出信号端10通过第二走线在电路板1的反面连通第二输出端18,第一输出端19和第二输出端18作为信号端子,连接外部控制系统,外部控制系统根据两个端子输出的模拟量信号大小判断动力部件3的偏转方向和角度,同时,通过背部走线简化电路板1结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刷5与第一电阻层8和第一导电层2接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第二电刷11与第二电阻层9和第二导电层12接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既增大了与电阻层和导电层的接触面,又减少了摩擦,提高了电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控器,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以及摇杆,用于带动角位移传感器的动力部件3转动。角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通过动力部件3带动第一电刷11或/和第二电刷5同步滑动,用于检测摇杆的偏转。当工作人员操作遥控装置上的摇杆时,动力部件3转动,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以动力部件3的转动中心20为中心,在第一电阻层5和第二电阻层9上同步滑动,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第一输出信号,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第二输出信号,角位移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检测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动力部件3的偏转方向和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执行机构,用于根据遥控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遥控装置,用于向执行机构发送遥控指令,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以及摇杆,用于带动角位移传感器的动力部件转动;角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通过动力部件3带动第一电刷11或/和第二电刷5同步滑动,用于检测摇杆的偏转。当工作人员操作遥控装置上的摇杆时,动力部件3转动,第一电刷5和第二电刷11以动力部件3的转动中心20为中心,在第一电阻层5和第二电阻层9上同步滑动,第一输出信号端4输出第一输出信号,第二输出信号端10输出第二输出信号,角位移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到工程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检测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动力部件3的偏转方向和角度,遥控装置用于向执行机构发送遥控指令,执行机构根据遥控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工程车辆包括泵车、动车、搅拌车、挖掘机以及消防车等,本申请对工程车辆的具体类型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包括分布在所述电路板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阻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电阻层以及第二导电层;
第一电刷,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电阻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滑动,以调整第一输出信号;
第二电刷,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并在所述第二电阻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上与所述第一电刷同步滑动,以调整第二输出信号,其中,通过动力部件带动所述第一电刷或/和所述第二电刷同步滑动;
第一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以及
第二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用于输出所述第二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信号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之和为固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电源输入端和接地端;
所述第一电阻层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层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层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层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层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电阻层连接所述接地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层包括:
第一电阻,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电阻层上;
第一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以及
第二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部,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
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层包括:
第二电阻,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电阻层上;
第三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部,所述第三导电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端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端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以及
第四导电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部,所述第四导电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端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另一侧,所述第四导电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形,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二圆弧形,所述第二电阻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三圆弧形,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为第四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形、所述第二圆弧形、所述第三圆弧形以及所述第四圆弧形都是以所述动力部件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形与所述第三圆弧形位于所述动力部件转动范围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侧的端部相对所述圆心偏转的角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
第一输出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第二表面的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以及
第二输出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刷与所述第一电阻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接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第二电刷与所述第二电阻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接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
9.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以及
摇杆,用于带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的所述动力部件转动。
10.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机构,用于根据遥控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
遥控装置,用于向所述执行机构发送所述遥控指令,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以及
摇杆,用于带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的所述动力部件转动。
CN202120354605.6U 2021-02-08 2021-02-08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39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4605.6U CN214039877U (zh) 2021-02-08 2021-02-08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4605.6U CN214039877U (zh) 2021-02-08 2021-02-08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9877U true CN214039877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8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460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39877U (zh) 2021-02-08 2021-02-08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98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619A (zh) * 2021-09-08 2021-12-24 浙江凯富博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死区双联电位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619A (zh) * 2021-09-08 2021-12-24 浙江凯富博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死区双联电位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38619B (zh) * 2021-09-08 2022-12-13 浙江凯富博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死区双联电位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119532A1 (ja) 検出回路及び電気回路の異常検出装置、並びに、その異常検出装置を用いる検出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システム
EP2715385B1 (en) Detecting device and current sensor
JP4851152B2 (ja) 接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ロボット
CN214039877U (zh) 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US7880572B2 (en) Lever switch
US20170341524A1 (en) Actuator Module For Charge Inlets
KR20100070593A (ko) 비접촉 변속 감지 유니트
CN110785671B (zh) 一种电路装置、用于操作电路装置的方法及切换设备
JP3814942B2 (ja) ポジションセンサ
JP2019002469A (ja) ポジションセンサ
CN215984379U (zh) 一种角位移传感器、遥控器和工程车辆
CN105097346A (zh) 多点切换装置
EP3319238A1 (en) Slip ring with selective wear indication
JP4457149B2 (ja) 操作部材の位置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センサ
JPH11283456A (ja) 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情報検出装置、ならびにコネクタ接続状態検出装置
SE513900C2 (sv) Anordning för övervakning av driften av en drivinrättning
US7075022B1 (en) Position sensor responsive to gear selection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US5481141A (en) Potentiomet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resistive elements
US6292090B1 (en) Position detecting switch
JP3230102B2 (ja) 摺動抵抗式リニア特性センサ
CN213337854U (zh) 故障检测电路和电子设备
JP5088808B2 (ja) 変速装置のシフト位置検出装置
CN112147452A (zh) 故障检测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9115246B (zh) 传感器电路装置
CN111736527B (zh) 机床和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