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9558U -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9558U
CN214039558U CN202120094733.1U CN202120094733U CN214039558U CN 214039558 U CN214039558 U CN 214039558U CN 202120094733 U CN202120094733 U CN 202120094733U CN 214039558 U CN214039558 U CN 214039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in
stirrer
gas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947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挺
李加兴
邵文松
张陆峰
陈俊宏
刘小文
周兆安
李俊
韦相仪
田广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einan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einan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einan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einan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947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9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9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9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包括第一上料装置、输送装置、第一搅拌器、污泥料仓、石灰料仓、集气装置以及烧结机。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污泥转移至污泥料仓,第一搅拌器和烧结机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污泥料仓和石灰料仓设置在第一搅拌器沿输送方向远离烧结机的一侧,即通过输送装置将污泥料仓和石灰料仓中的物料输送至第一搅拌器,并将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烧结机,以进行烧结。当在污泥中加入石灰进行搅拌后,铵离子会以氨气的形式逸出,通过设置集气装置以避免气体逸出,进而有助于降低污染,改善作业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背景技术
含铜污泥是一种重金属危险废物,其排放受到严格监管。含铜污泥在火法资源化回收过程中,或需要经过烘干、制砖、或烧结等预处理工序后才能满足冶金炉窑的入炉要求,而烧结过程需要对污泥进行拌料作业。
传统的拌料即采用叉斗车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场地内进行,拌料均一度比较差,且粉尘大、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同时,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包括第一上料装置、输送装置、第一搅拌器、污泥料仓、石灰料仓、集气装置以及烧结机,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污泥转移至所述污泥料仓,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烧结机沿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器沿所述输送方向远离所述烧结机的一侧,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中的物料运输至所述第一搅拌器,并将所述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所述集气装置用于包覆所述输送装置从所述第一搅拌器延伸至所述烧结机的部分,以避免气体逸出。
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器沿所述输送方向远离所述烧结机的一侧,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均与所述第一输送件对应,以通过所述第一输送件将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一搅拌器。
可选的,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下侧开设有地坑,所述第一输送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地坑中,所述第一输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器对应,以将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内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一搅拌器。
可选的,所述自动上料烧结系统还包括粉煤料仓和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所述粉煤料仓、所述第二搅拌器和所述烧结机沿所述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输送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粉煤料仓的物料以及所述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二搅拌器,并将所述第二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
可选的,所述自动上料烧结系统还包括混合料仓;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件和第三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混合料仓之间,以将所述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混合料仓;所述第三输送件用于将所述混合料仓和所述粉煤料仓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二搅拌器。
可选的,所述集气装置包括第一集气罩和第二集气罩;所述第一集气罩罩设所述第二输送件,以避免所述第二输送件上的物料产生的气体逸出;所述第二集气罩罩设所述第三输送件,且所述混合料仓的开口和所述粉煤料仓的开口均位于所述第二集气罩内,以避免所述第三输送件上的物料产生的气体逸出;所述第一集气罩和所述第二集气罩均设置有抽风管。
可选的,所述自动上料烧结系统还包括滚筒造粒机,所述滚筒造粒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器与所述烧结机之间,所述输送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滚筒造粒机,并将所述滚筒造粒机制成的颗粒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
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四输送件和第五输送件,所述第四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器与所述滚筒造粒机之间,以将所述第二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滚筒造粒机;所述第五输送件设置在所述滚筒造粒机与所述烧结机之间,以将所述滚筒造粒机制成的颗粒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
所述集气装置还包括第三集气罩和第四集气罩,所述第三集气罩罩设所述第四输送件,所述第四集气罩罩设所述第五输送件,且所述第三集气罩和所述第四集气罩均设置有抽风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污泥料斗、滚筒筛、第一皮带输送机、第二皮带输送机和第三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的两端分别与污泥料斗和滚筒筛对应,以将所述污泥料斗内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滚筒筛;所述第二皮带输送机用于将所述滚筒筛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所述污泥料仓。
可选的,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张紧件,所述张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以张紧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包括第一上料装置、输送装置、第一搅拌器、污泥料仓、石灰料仓、集气装置以及烧结机。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污泥转移至污泥料仓,第一搅拌器和烧结机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污泥料仓和石灰料仓设置在第一搅拌器沿输送方向远离烧结机的一侧,即通过输送装置将污泥料仓和石灰料仓中的物料输送至第一搅拌器,并将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烧结机,以进行烧结,实现污泥的自动搅拌、输送以及烧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集气装置包覆输送装置从第一搅拌器延伸至烧结机的部分,由于含铜污泥中有一大部分来自线路板等相关行业的水处理产出,污泥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铵,当在污泥中加入石灰进行搅拌后,铵离子会以氨气的形式逸出,通过设置集气装置以避免气体逸出,进而有助于降低污染,改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中第一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的其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的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10-第一上料装置;111-污泥料斗;112-滚筒筛;113-第一皮带输送机;114-第二皮带输送机;115-第三皮带输送机;116-第四皮带输送机;117-张紧件;121-污泥料仓;122-石灰料仓;123-返粉料仓;124-混合料仓;125-粉煤料仓;126-除尘器;130-输送装置;131-第一输送件;132-第二输送件;133-第三输送件;134-第四输送件;135-第五输送件;140-集气装置;141-第一集气罩;142-第二集气罩;143-第三集气罩;144-第四集气罩;145-抽风管;161-第一搅拌器;162-第二搅拌器;163-滚筒造粒机;164-烧结机;171-第一地坑;172-第二地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其包括第一上料装置110、输送装置130、第一搅拌器161、污泥料仓121、石灰料仓122、集气装置140以及烧结机164。第一上料装置110用于将污泥转移至污泥料仓121,第一搅拌器161和烧结机164沿输送装置130的输送方向设置,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设置在第一搅拌器161沿输送方向远离烧结机164的一侧,即通过输送装置130将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中的物料输送至第一搅拌器161,并将第一搅拌器161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烧结机164,以进行烧结,实现污泥的自动搅拌、输送以及烧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集气装置140包覆输送装置130从第一搅拌器161延伸至烧结机164的部分,由于含铜污泥中有一大部分来自线路板等相关行业的水处理产出,污泥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铵,当在污泥中加入石灰进行搅拌后,铵离子会以氨气的形式逸出,通过设置集气装置140以避免气体逸出,进而有助于降低污染,改善作业环境。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中第一上料装置11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装置110包括污泥料斗111、滚筒筛112、第一皮带输送机113、第二皮带输送机114和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第一皮带输送机113的两端分别与污泥料斗111和滚筒筛112对应,以将污泥料斗111内的物料输送至滚筒筛112。第二皮带输送机114用于将滚筒筛112中的物料输送至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污泥料仓121。
具体的,污泥料斗111内的物料为污泥,污泥从污泥料斗111输送至第一皮带输送机113。可选的,第一上料装置110还包括设置在污泥料斗111下方的第四皮带输送机116,污泥料斗111内的污泥掉落至第四皮带输送机116上后,第四皮带输送机116沿水平方向进行输送,并将污泥输送至第一皮带输送机113。第一皮带输送机113沿倾斜向上的方向进行输送,且第一皮带输送机113远离第四皮带输送机116的一端,即第一皮带输送机113的上端,与滚筒筛112对应,从而通过第一皮带输送机113将污泥输送在滚筒筛112,污泥在滚筒筛112中进行筛分后进入第二皮带输送机114,第二皮带输送机114包括水平输送的承接段和倾斜向上的提升段,提升段远离承接段的一端与第三皮带输送机115连接,第三皮带输送机115水平输送污泥至污泥料仓121,进而实现污泥的上料。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并不对各个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方向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输送需求设置各个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方向。
进一步的,上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三皮带输送机115处的张紧件117,通过张紧件117对第三皮带输送机115进行张紧,保证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的输送效果。由于污泥料斗111距离污泥料仓121所在车间距离较远,因此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的皮带长度较长,在使用过程中,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的皮带极易被拉长,因此通过设置张紧件117将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的皮带拉直拉紧,即可保证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的稳定输送。可选的,第一皮带输送机113、第二皮带输送机114、第三皮带输送机115和第四皮带输送机116均为槽形皮带输送机。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的其中部分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30包括第一输送件131,第一输送件131设置在第一搅拌器161沿输送方向远离烧结机164的一侧。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均与第一输送件131对应,以通过第一输送件131将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的物料输送至第一搅拌器161。
具体的,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沿第一输送件131的输送方向设置,且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下侧设置有地坑,该地坑为第一地坑171,通过设置地坑,能够降低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的上端高度,进而有助于降低第三皮带输送机115的输送高度,便于设置、输送更加方便。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确定是否设置该第一地坑171。第一输送件131的一端即设置在第一地坑171中,以使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中的物料能够顺利落到第一输送件131上。第一输送件13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地坑171,并延伸至第一搅拌器161的上方与第一搅拌器161对应,以将第一输送件131上的物料输送至第一搅拌器161进行搅拌混合。
可选的,石灰料仓122为密封料仓,其上设置有除尘器126。进一步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第二上料装置(图未示出),第二上料装置与石灰料仓122连通,以将石灰转移至石灰料仓122中。具体的,第二上料装置包括雷磨机(图未示出)和气力输送机(图未示出)。块状石灰输送至雷磨机磨细后通过气力输送机输送至石灰料仓122。
可选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返粉料仓123。返粉料仓123与污泥料仓121和石灰料仓122并排设置,且返粉料仓123的物料通过第一输送件131与污泥料以及石灰料仓122的物料同步输送到第一搅拌器161中以搅拌混合。可选的,返粉料仓123为密封料仓,其上设置有除尘器126。进一步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第三上料装置(图未示出),第三上料装置与返粉料仓123连通,以将返粉转移至返粉料仓123中。具体的,第三上料装置包括气力输送机(图未示出),采用气力输送的方式将返粉输送至返粉料仓123。
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粉煤料仓125和第二搅拌器162,第一搅拌器161、粉煤料仓125、第二搅拌器162以及烧结机164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输送装置130还用于将粉煤料仓125的物料以及第一搅拌器161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第二搅拌器162,并将第二搅拌器162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烧结机164。进一步的,粉煤料仓125为密封料仓。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第四上料装置(图未示出),第四上料装置包括与粉煤料仓125连通的气力输送机(图未示出),通过气力输送机将粉煤输送至粉煤料仓125。进一步的,第四上料装置还包括雷磨机(图未示出),通过雷磨机将块状原料磨细,然后在气力输送机的作用下将分料输送至粉煤料仓125。
具体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混合料仓124,输送装置130还包括第二输送件132和第三输送件133。第二输送件132设置在第一搅拌器161和混合料仓124之间,以将第一搅拌器161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混合料仓124。第三输送件133用于将混合料仓124和粉煤料仓125中的物料输送至第二搅拌器162,以在第二搅拌器162中仅混合物料和粉煤的混合。可选的,第三输送件133的一端同时与混合料仓124和粉煤料仓125对应,以使混合料仓124内的混合物料以及粉煤料仓125中的粉煤通过第三输送件133同步输送至第二搅拌器162。可选的,第二输送件132和第三输送件133均为槽型皮带输送机。
由于污泥与石灰混合后,污泥中含有的铵离子与石灰反应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氨气。集气装置140包括第一集气罩141,第一集气罩141罩设第二输送件132,以避免生成的氨气逸出到大气中,进而有助于避免恶化操作环境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第一集气罩141上设置有抽风管145,抽风管145与洗气塔(图未示出)连通,从而将第一集气罩141内的氨气集中输送至洗气塔进行洗气处理。可选的,第一集气罩141上还设置有检修门(图未示出)。
混合料仓124和粉煤料仓125下侧设置有地坑,该地坑为第二地坑172,通过设置地坑,能够有效降低混合料仓124和粉煤料仓125的上端高度,进而有助于降低第二输送件132的输送高度,便于第二输送件132的设置以及降低第二输送件132的输送难度。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确定是否设置该第二地坑172。第三输送件133的一端即设置在该第二地坑172中,以使混合料仓124和粉煤料仓125中的物料能够顺利落到第三输送件133上。第三输送件133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地坑172,并延伸至第二搅拌器162的上方与第二搅拌器162对应,如此将第三输送件133上的物料输送至第二搅拌器162进行搅拌混合。
集气装置140还包括第二集气罩142,第二集气罩142罩设第三输送件133,且混合料仓124的开口以及粉煤料仓125的开口均为与第二集气罩142内,以避免第三输送件133上的物料产生的气体逸出至大气中。具体的,第二集气罩142的一端罩设第二地坑172,如此将位于第二地坑172内的第三输送件133一端以及混合料仓124的开口和粉煤料仓125的开口均罩设在第二集气罩142内。集气罩的另一端将第三输送件133向第二搅拌器162延伸的部分罩设在内,如此保证物料在从混合料仓124和粉煤料仓125输送至第二搅拌器162的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不会逸出至大气中。
第二集气罩142上设置有抽风管145,抽风管145与洗气塔(图未示出)连通,从而将第二集气罩142内的氨气集中输送至洗气塔进行洗气处理。可选的,第二集气罩142上还设置有检修门(图未示出)。可选的,第二搅拌器162为双轴对辊搅拌机。
进一步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磁力计量配料系统(图未示出)。具体的,磁力计量配料系统包括电磁计量器(图未示出),污泥料仓121、石灰料仓122、返粉料仓123、混合料仓124和粉煤料仓125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电磁计量器,通过各个料仓下方的电磁计量器对粉煤、石灰、返粉和污泥的配比进行控制。磁力计量配料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出),通过控制器能够对粉煤、石灰、返粉和污泥的配比进行修改。同时还可以根据烧结机164处的数据反馈进行参数调整。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的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还包括滚筒造粒机163,滚筒造粒机163设置在第二搅拌器162与烧结机164之间,输送装置130还用于将第二搅拌器162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滚筒造粒机163,并将滚筒造粒机163制成的颗粒物料输送至烧结机164。
具体的,输送装置130还包括第四输送件134和第五输送件135。第四输送件134设置在第二搅拌器162和滚筒造粒机163之间,以将第二搅拌器162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滚筒造粒机163。第五输送件135设置在滚筒造粒机163和烧结机164之间,以将滚筒造粒机163制成的颗粒物料输送至烧结机164。可选的,第四输送件134和第五输送件135均为槽型皮带输送机。
进一步的,集气装置140还包括第三集气罩143和第四集气罩144。第三集气罩143罩设第四输送件134,以避免第四输送件134上的物料产生的氨气逸出至大气中。第四集气罩144罩设第五输送件135,以避免第五输送件135上的物料产生的氨气逸出至大气中。第三集气罩143和第四集气罩144上均设置有抽风管145,抽风管145与洗气塔(图未示出)连通,从而将第三集气罩143和第四集气罩144内的氨气集中输送至洗气塔进行洗气处理。可选的,第三集气罩143和第四集气罩144上还设置有检修门(图未示出)。
通过设置第一集气罩141、第二集气罩142、第三集气罩143和第四集气罩144,实现了全段微负压集气,有效实现了对氨气的回收处理,避免氨气无组织排放、严重恶化操作环境、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污泥通过第一上料装置110进入污泥料斗111,石灰、返粉以及粉煤通过相应的气力输送机输送至相应料仓。污泥料仓121中的污泥、石灰料仓122中的石灰、返粉料仓123中的返粉通过第一输送件131同步输送至第一搅拌器161中,在第一搅拌器161的搅拌作用下实现拌料,搅拌后的混合物料通过第二输送件132输送至混合料仓124,同时第二输送件132上设置有第一集气罩141,通过第一集气罩141实现了在混合物料输送至混合料仓124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的收集。然后混合物料通过第三输送件133从混合料仓124输送至第二搅拌器162,同时,第三输送件133将粉煤料仓125中的粉煤同步输送至第二搅拌器162中,并在第二搅拌器162的搅拌作用下混合均匀。第二搅拌器162搅拌后的物料通过第四输送件134输送至滚筒造粒机163,在滚筒造粒机163的作用下形成颗粒物料,颗粒物料在第五输送件135的作用下输送至烧结机164,并最终通过烧结机164进行烧结处理。
第三输送件133、第四输送件134和第五输送件135处分别罩设有集气罩,第三输送件133、第四输送件134和第五输送件135处物料产生的氨气分别通过集气罩收集,以避免氨气逸出至大气,同时通过集气罩上设置有抽风管145将氨气输送至洗气塔进行洗气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100,其实现了污泥的全自动上料、拌料、入炉烧结的过程,有助于改善工作环境,改善人工拌料时出现的大量粉尘的问题。同时第一搅拌器161进行搅拌后,对物料进行输送的第二输送件132、第三输送件133、第四输送件134和第五输送件135处设置有集气装置140,通过集气装置140进行微负压集气,避免产生的氨气在输送过程中逸出至大气,进而有助于避免氨气逸出产生的恶化操作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料装置、输送装置、第一搅拌器、污泥料仓、石灰料仓、集气装置以及烧结机,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污泥转移至所述污泥料仓,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烧结机沿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器沿所述输送方向远离所述烧结机的一侧,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中的物料运输至所述第一搅拌器,并将所述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所述集气装置用于包覆所述输送装置从所述第一搅拌器延伸至所述烧结机的部分,以避免气体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器沿所述输送方向远离所述烧结机的一侧,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均与所述第一输送件对应,以通过所述第一输送件将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一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下侧开设有地坑,所述第一输送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地坑中,所述第一输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器对应,以将所述污泥料仓和所述石灰料仓内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一搅拌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烧结系统还包括粉煤料仓和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所述粉煤料仓、所述第二搅拌器和所述烧结机沿所述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输送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粉煤料仓的物料以及所述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二搅拌器,并将所述第二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烧结系统还包括混合料仓;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件和第三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混合料仓之间,以将所述第一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混合料仓;所述第三输送件用于将所述混合料仓和所述粉煤料仓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二搅拌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装置包括第一集气罩和第二集气罩;所述第一集气罩罩设所述第二输送件,以避免所述第二输送件上的物料产生的气体逸出;所述第二集气罩罩设所述第三输送件,且所述混合料仓的开口和所述粉煤料仓的开口均位于所述第二集气罩内,以避免所述第三输送件上的物料产生的气体逸出;所述第一集气罩和所述第二集气罩均设置有抽风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烧结系统还包括滚筒造粒机,所述滚筒造粒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器与所述烧结机之间,所述输送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滚筒造粒机,并将所述滚筒造粒机制成的颗粒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四输送件和第五输送件,所述第四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器与所述滚筒造粒机之间,以将所述第二搅拌器搅拌后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滚筒造粒机;所述第五输送件设置在所述滚筒造粒机与所述烧结机之间,以将所述滚筒造粒机制成的颗粒物料输送至所述烧结机;
所述集气装置还包括第三集气罩和第四集气罩,所述第三集气罩罩设所述第四输送件,所述第四集气罩罩设所述第五输送件,且所述第三集气罩和所述第四集气罩均设置有抽风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污泥料斗、滚筒筛、第一皮带输送机、第二皮带输送机和第三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的两端分别与污泥料斗和滚筒筛对应,以将所述污泥料斗内的物料输送至所述滚筒筛;所述第二皮带输送机用于将所述滚筒筛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所述污泥料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上料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张紧件,所述张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以张紧所述第三皮带输送机。
CN202120094733.1U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Active CN214039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94733.1U CN214039558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94733.1U CN214039558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9558U true CN214039558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94733.1U Active CN214039558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9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9271984B2 (en) Tailing processing method
CN104109755A (zh) 一种除尘灰冷压金属球团生产系统及方法
CN104789759A (zh) 冶金含铁粉料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CN104493967A (zh) 污泥制陶粒系统
CN214039558U (zh)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AU2005219521A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raw sintering mixture
CN216073964U (zh) 一种烧结混合制粒系统
KR0162016B1 (ko) 제철폐기물을 이용한 전로 냉각재(단광) 제조장치
CN102816925A (zh) 一种含铁污泥回收利用的方法及其系统
KR100645082B1 (ko) 산업폐기물 재활용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성형물 성형장치
CN109913642B (zh) 一种转底炉原料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12696931A (zh) 一种自动上料烧结系统
CN212703664U (zh) 一种土壤修复系统
CN213596170U (zh) 一种固废掺和生产水泥熟料的生产线
CN101435019A (zh) 转底炉原料处理及造球系统工艺
CN219616374U (zh) 土壤修复设备和土壤修复系统
CN111961868A (zh) 一种转炉废泥的消解备制方法
CN201666159U (zh) 矿山井下下料与喷浆支护系统
CN102746913A (zh) 熔融还原炼铁用型煤成型方法
CN214327822U (zh) 一种铅锌渣球团矿原料准备系统
CN111763835A (zh) 无氟低氮硫的钼铁冶炼原料、钼铁绿色冶炼系统及钼铁绿色冶炼方法
CN213376479U (zh) 微生物复合肥制粒生产线
CN212595534U (zh) 含铜镍固体废料的烧结料的配料系统
CN208275932U (zh) 电熔法处置垃圾飞灰及资源化利用生产玻璃棉技术生产线
CN208906913U (zh) 一种定量给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