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9540U -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9540U
CN214039540U CN202021944501.2U CN202021944501U CN214039540U CN 214039540 U CN214039540 U CN 214039540U CN 202021944501 U CN202021944501 U CN 202021944501U CN 214039540 U CN214039540 U CN 214039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asting
jar
bodies
grip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45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炜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shan Shida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shan Shida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shan Shida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shan Shida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45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9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9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9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属于焙烧碳素制品技术领域,它包括两个罐体和将两个罐体进行连接固定两罐体间距离的连接件。两个罐体通过连接件固定使两罐体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可节约50%的装炉工效,同时两罐体间可同步进行下料,同步下料比原来节省50%的时间。装炉时只考虑焙烧连体烧罐之间的控制间距要求,降低了制品之间因罐距的因素造成制品受热不均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碳素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背景技术
碳素制品的焙烧过程是将碳素制品放进焙烧罐内,随后将焙烧罐放入炉室内进行焙烧。
现有的焙烧过程是将焙烧罐由天车一个一个放置如炉室内,放置时间较长,使得整个装炉过程效率不高。由天车装入炉室的焙烧罐间的距离是通过人工进行控制的,而焙烧罐间的距离是有特定要求的,若焙烧罐间的距离不对,则有可能造成焙烧罐内制品受热不均匀,影响产品的质量。在石墨电极和等静压产品生产领域不断扩大,如何提高装罐、装炉效率以及降低距离因素给炭素产品带来的影响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具有提高装罐、装炉效率以及降低距离因素给炭素产品带来影响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包括两个罐体和将两个罐体进行连接固定两罐体间距离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固定板和弧形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设置为四个,四个夹持板分为两组,每组夹持板的内凹侧均正对设置,同组中的两夹持板间均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同组中的两夹持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不同组间相正对的固定板间通过螺栓连接,不同组间正对的连接板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夹持板间还连接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板上设置的加强筋均为两个,且分别靠近固定板的上、下两侧边设置。
优选的,同组中两夹持板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侧边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的加强板均为两个,且分别靠近连接板的上、下两侧边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罐体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优选的,位于罐体上半部分的连接件中两夹持板间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吊块,所述吊块上开设有吊孔。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凸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单罐装炉效率较低,焙烧连体烧罐装炉可节约50%的工效;
二、焙烧连体烧罐本身罐距等值,装炉时只考虑焙烧连体烧罐之间的控制间距要求,降低了制品之间因罐距的因素造成制品受热不均的几率至少是50%;
三、装炉时只考虑连体烧罐之间的控制间距要求,对保证进入炉室的烧罐间距容易控制;
四、两罐体间可同步进行下料,同步下料比原来节省50%的时间;
五、两罐体同时进行运输,得装炉时间节省50%,另外节省部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焙烧连体烧罐的进料示意图;
图2为焙烧连体烧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中:1、罐体;11、凸缘;2、连接件;21、连接板;211、加强板;22、固定板;221、加强筋;23、夹持板;3、吊块;31、吊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包括两个罐体1和将两个罐体1进行连接固定两罐体1间距离的连接件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件2分别位于罐体1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以加固两罐体1间的连接结构,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两罐体1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其中位于罐体1上半部分的连接件2靠近罐口,以确保两罐体1间罐口的相对位置,以防止在使用专用填料管道对两罐体1同时填料时,因两罐口间位置的变化而使得原料未添加进罐体1内的现象发生。位于下半部分的连接件2位于罐体1整体的三分之一位置处,以使得两个罐体1各处的位置关系均相对稳定。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包括连接板21、固定板22和弧形的夹持板23。夹持板23与固定板22均设置为四个,连接板21设置为两个。四个夹持板23分为两组,每组夹持板23的内凹侧均正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板23的内凹侧与罐体1的外表面相贴合,以确保能够对罐体1进行夹持,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两罐体1的位置发生变化。同组中的两夹持板23间均通过连接板21进行连接(参见图3),同组中的两夹持板2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22,不同组间相正对的固定板22间通过螺栓连接,不同组间正对的连接板21 间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夹持板23时将不同组的夹持板23正对,并使得罐体1 位于两不同组的夹持板23之间,随后将两组夹持板23相互靠拢,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连接件2的整个安装过程是从罐体1的两侧进行靠拢的,连接件2无需从罐体1的端部套入,使得连接方式较为方便,拆装过程较为方便。现使用的罐体1高度通常为1.5m以上,若采用从端部套入的方式一般需要使用天车将罐体1吊起从罐体1底部套入,此种方式危险系数较高,且过程较为麻烦,不利于工厂的生产,而两侧夹紧的方式可使得罐体1放置与地面进行夹持,夹持过程较为方便且安全系数较高。
为了防止在使用螺栓固定后,两固定板22远离夹持板23的端部相互靠拢,发生较大形变,分别靠近固定板22的上、下两侧边设置有加强筋221,以加固固定板22与夹持板23间为位置关系,并且延长该连接件2的使用寿命,减少固定板22在长期使用后的断裂。同样为了避免连接板21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较大的形变,影响整个连接件2的夹紧程度,靠近连接板21的上下两侧边设置有加强板211,加强板211与相邻的两夹持板2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11与连接板21及夹持板23间通过电弧焊的方式进行固接,加强筋221与固定板22及夹持板23间通过电弧焊的方式进行固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模具整体铸造。
为了便于天车对该焙烧连体烧罐的抓取,位于罐体1上半部分的连接件2 中两夹持板23间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吊块3,吊块3上开设有吊孔31。天车通过吊孔31对该焙烧连体烧罐进行吊取。该种吊块3的设置不会对连接件2的结构进行改变,在安装时与任一连接件2均可进行配合使用,避免安装时的麻烦。为了放置在吊取时因连接件2与罐体1间摩擦力的不足而使得罐体1滑落的现象发生,罐体1的上部端口处设置有凸缘11,凸缘11可与连接件2相抵接,以防止连接件2滑出罐体1,减少安全隐患。
相较于现有的单罐装炉方式,该焙烧连体烧罐装炉可节约50%的工效。以前的装炉方式为输送架上一个烧罐装一根(块)产品,然后装填充料盖住产品保证焙烧隔绝空气加热升温使煤沥青炭化的目的。另外单罐装炉人工在装炉后的间距是变化的,本焙烧连体烧罐本身罐距等值,装炉时只考虑焙烧连体烧罐之间的控制间距要求,对保证进入炉室的烧罐间距容易控制,降低了制品之间因罐距的因素造成制品受热不均的几率至少是50%。同时可使用专用下料口对焙烧连体烧罐间的两个罐体1进行同步下料,可比原单罐下料节省50%的时间,提高了工厂的整体生产效率。
安装过程:
将两罐体1放置于地面,随后托住夹持板23,由两罐体1的两侧向罐体1 靠拢,使夹持板23的内凹侧与罐体1的外侧壁贴合,随后使用螺栓将不同组的连接板21与固定板22进行固定,完成安装过程。在安装罐体1上半部分的连接件2时,将吊块3夹设在两连接板21之间,并使得贯穿连接板21的螺栓同时贯穿吊块3,随后采用螺母进行旋紧完成吊块3的安装过程。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罐体(1)和将两个罐体(1)进行连接固定两罐体(1)间距离的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包括连接板(21)、固定板(22)和弧形的夹持板(23),所述夹持板(23)设置为四个,四个夹持板(23)分为两组,每组夹持板(23)的内凹侧均正对设置,同组中的两夹持板(23)间均通过连接板(21)进行连接,同组中的两夹持板(2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2),不同组间相正对的固定板(22)间通过螺栓连接,不同组间正对的连接板(21)间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2)与夹持板(23)间还连接设置有加强筋(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板(22)上设置的加强筋(221)均为两个,且分别靠近固定板(22)的上、下两侧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同组中两夹持板(23)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211),所述加强板(211)侧边与连接板(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21)上设置的加强板(211)均为两个,且分别靠近连接板(21)的上、下两侧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位于罐体(1)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位于罐体(1)上半部分的连接件(2)中两夹持板(23)间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吊块(3),所述吊块(3)上开设有吊孔(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连体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端部设置有凸缘(11)。
CN202021944501.2U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Active CN214039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4501.2U CN214039540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4501.2U CN214039540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9540U true CN214039540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9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4501.2U Active CN214039540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9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39540U (zh) 一种焙烧连体烧罐
CN106637302B (zh) 一种阳极炭块上部保温层组合结构
CN203667803U (zh) 塔圈专用吊具
CN103160860A (zh) 用于铝电解槽覆盖预焙阳极的方法
CN202414958U (zh) 一种多功能吊具
CN201373670Y (zh) 锌阴极片自动加料机
CN210802023U (zh)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防变形焙烧箱
CN220432058U (zh) 热处理吊装用吊具
CN103553025B (zh) 细结构石墨制品的体密提高方法
CN210029756U (zh) 一种石墨电极生制品垂直搬运的组合式吊具
CN207873112U (zh) 一种用于降低离线钢包温降的钢包盖
CN108315764B (zh) 铝电解预焙阳极更换及保温料维护的无人值守生产方法
CN201864457U (zh) 上装料高温处理炉用炭/炭材料制品吊运装置
CN220670218U (zh) 一种高效加工石墨原料焙烧盛放装置
CN218950791U (zh) 一种阴极炭块生坯托盘
CN206644132U (zh) 一种铝电解槽用侧部炭块成型设备
CN104445180A (zh) 一种连续生产高温电煅炉
CN214537329U (zh) 一种立式高温电阻炉用装料装置
CN216836732U (zh) 一种定型炉用炭/炭复合材料预制体吊装工装
CN211814574U (zh) 钩舌热处理吊具
CN219607706U (zh) 一种设置有支撑环的加热炉
CN218434921U (zh) 一种碳化硅冶炼炉
CN204384878U (zh) 一种连续生产高温电煅炉
CN210441663U (zh) 一种高效节能预热装置
CN220131679U (zh) 一种大型钛锭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