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8545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38545U CN214038545U CN202023332683.0U CN202023332683U CN214038545U CN 214038545 U CN214038545 U CN 214038545U CN 202023332683 U CN202023332683 U CN 202023332683U CN 214038545 U CN214038545 U CN 2140385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cover
- deformation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temperature
- hea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this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下盖(10)、加热装置、形变件(20)和测温件(30),加热装置设置在下盖(10)上,形变件(20)位于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上,形变件(20)的一端与下盖(10)相连,形变件(2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测温件(30),测温件(30)用于通过形变件(20)伸入测温区域内并与测温区域接触,以检测测温区域内的温度,测温区域为承载烹饪器具的导磁台面上与加热装置相对的区域,解决了现有的电磁炉在金属台面上使用时,由于反向加热导致金属台面温度过高而使其上的电磁炉的下盖融化变形,降低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单元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通常电磁炉包括壳体和面板,壳体和面板围成容置腔体,线圈盘位于该容置腔体内,壳体可以包括有下盖和围设在下盖上的上盖,面板可以盖设在上盖上,线圈盘设置在下盖上并与面板相对,以对面板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电磁炉的壳体内通常还会设置有测温件,具体的,如在面板与上盖接触的边缘处设置测温件,该测温件可以检测与面板接触的上盖的温度,从而保护上盖,避免因为加热温度过高而导致上盖的变形。
然而,当电磁炉在一些特殊场景使用时,如在金属等具有导磁性材质台面上使用时,由于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是上下双向的,会导致电磁炉的反向加热,即对位于电磁炉底部的金属台面加热而温度过高,金属台面会将热量传递给电磁炉的下盖以及其内部的元器件,长时间持续加热会导致下盖的融化变形,或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的电磁炉如在金属等台面上使用时,由于电磁炉的反向加热导致金属台面温度过高而使其上的电磁炉的下盖融化变形,降低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下盖、加热装置、形变件和测温件;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形变件位于所述下盖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上,所述形变件的一端与所述下盖相连,所述形变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测温件;
所述测温件用于通过所述形变件伸入测温区域内并与所述测温区域接触,以检测所述测温区域内的温度,所述测温区域为承载所述烹饪器具的导磁台面上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区域。
通过包括下盖、加热装置、形变件和测温件,加热装置设置在下盖上,形变件位于下盖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使形变件的一端与下盖相连,形变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测温件,该测温件用于通过形变件伸入测温区域内并与测温区域接触,以检测测温区域内的温度,测温区域为承载烹饪器具的导磁台面上与加热装置相对的区域,即利用形变件的弯折形变可以使测温件伸入导磁台面的测温区域内并接触,能够及时检测导磁台面上测温区域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导致下盖烧毁温度)时,可以使电磁炉发出警报提醒用户停止加热,避免反向加热导致导磁台面温度过高而使下盖融化降低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另外,与现有的在下盖上设置固定的测温件相比,通过测温件直接对导磁台面的测温区域进行测温,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得导磁台面的温度,在达到可能导致下盖融化的温度时及时停止加热;同时将测温件设置在形变件上,通过形变件就能够对测温件所在的位置进行调整,即测温件的移动测温灵活性较高,可以准确的监测测温区域内温度较高位置处的温度,测温的准确性较高,从而能够及时的停止加热,能够有效的避免下盖发生融化甚至导致火灾等事故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围设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形变件为弹性套管,所述测温件包括测温探头和与所述测温探头连接的引线,所述形变件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测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形变件的另一端上,所述引线位于所述形变件内,所述引线与所述容置腔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使引线位于形变件内,形变件能够对引线起到隐藏保护的作用。使引线一端与测温探头连接,引线另一端沿着形变件进入容置腔内,与容置腔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测温探头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引线传递给控制电路板,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判断是否需要停止电磁炉的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形变件包括形变杆体和连接基座,所述形变杆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基座连通,所述形变杆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测温探头,所述连接基座设置在所述下盖上。
这样通过连接基座就将形变杆体设置在下盖上,也就实现了形变件与下盖的连接。连接基座能够减小形变杆体以及引线直接从下盖穿出而导致形变杆体和引线的过度弯折,降低对形变杆体和引线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另外,连接基座还能够提升下盖与形变件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杂物进入容置腔内,而导致容置腔内的控制电路板等器件的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形变杆体包括连接段、第一过渡段、探测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为弧形;
所述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连接基座连接,所述探测段一端与所述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二过渡段连接,所述探测段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下盖的方向延伸,所述测温探头位于所述探测段另一端的端部。
通过使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为弧形,这样可以减小对连接杆体以及引线的过度弯折,提升形变件的使用寿命。而导磁台面位于下盖下方,探测段另一端朝向远离下盖方向延伸,即朝向导磁台面延伸,能够使位于探测段另一端端部的测温探头更便于实现与导磁台面的测温区域的接触,便于通过测温探头实现测温,使用更加的便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盖上具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基座的一端卡设在所述下盖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所述连接基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出。
这样连接基座的一端卡设在下盖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不能穿过安装孔伸出至下盖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外,连接基座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伸出至下盖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外,从而通过卡设的方式以及安装孔对连接基座实现了限位,将连接基座与下盖卡接,实现连接基座在下盖上的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装配件,所述装配件内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装配件卡设在所述下盖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且所述开口与所述安装孔相对且连通;
所述连接基座的一端外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内径,所述连接基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和所述安装孔伸出;
所述装配件上还具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腔体后进入所述连接基座内。
通过使第一卡接部的外径小于开口的内径,连接基座的另一端穿过开口和安装孔伸出,这样连接基座一端的第一卡接部不能从腔体的开口处脱出,也就卡在了装配件的腔体内,使连接基座卡设在装配件上,而装配件卡设在下盖上,从而使连接基座卡设在下盖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盖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具有凸起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围设在所述安装孔的外周上,所述卡接件围成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的腔室,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安装孔相对且连通,所述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二敞口设置在所述腔室内;
所述装配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盖上,且所述装配件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敞口的内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二卡接部,所述装配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敞口后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通过使装配件的一端抵接在下盖上,装配件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这样装配件的一端就不能穿过安装孔伸出,也就限制了装配件朝向靠近导磁台面方向(向下)的位移。使第二敞口的内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二卡接部,凸起的第二卡接部使第二敞口的内径变小,装配件的另一端就抵接在第二卡接部上而不能穿过第二敞口伸出,即第二卡接部限制了装配件朝向远离导磁台面方向(向上)的位移,这样就将装配件卡设在卡接件的腔室内,从而将装配件卡设在下盖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实现装配件与下盖的卡接,进而通过装配件实现连接基座与下盖的卡接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盖上的第一侧壁和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成所述腔室,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围成所述第一敞口;
所述第二侧壁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围成所述第二敞口。
使多个第二侧壁间隔设置,这样第二侧壁在一定力作用下可以在水平方向(平行于下盖所在平面)上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在装配件穿过第二敞口时可以施力使多个第二侧壁相背运动,增大第二敞口的内径,从而便于装配件从第二敞口伸入卡接件的腔室内,便于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盖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上还具有凸起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所述形变体卡接配合。
这样当不使用测温件测温时,可以将形变件折叠变形后放置卡接在卡槽内,便于形变件的收纳,对形变件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预警器,所述预警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当控制电路板接收到的测温件检测的导磁台面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范围(即可能导致下盖融化损坏的温度)时,控制电路板可以控制预警器发出报警,从而提醒用户须停止加热,以及时避免下盖的融化及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中下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角中下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下盖;11-安装孔;20-形变件;21-形变杆体;211-连接段;212-第一过渡段;213-探测段;214-第二过渡段;22-连接基座;221-第一卡接部;30-测温件;31-测温探头;32-引线;40-装配件;41-腔体;50-卡接件;50a-第一侧壁;50b-第二侧壁;51-第二敞口;52-第二卡接部;521-过渡斜面;60-卡槽;61-第一卡臂;62-第二卡臂;70-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电磁炉通常包括壳体和面板,壳体包括下盖和围设在下盖上的上盖,上盖和下盖围成一端敞口的容置腔体,面板盖设在该敞口上,线圈盘、风扇、电路板以及灯板等位于该容置腔体内并设置在下盖上,其中,线圈盘与面板相对,从而对面板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由于面板与上盖接触,而锅具在面板上放置时,往往可能接触上盖,从而将热量传递给上盖,导致上盖过热变形,因此,现有技术中有在面板与上盖接触的边缘处设置测温件,这样测温件就能够检测边缘处上盖的温度,从而保护上盖,避免其变形。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使用场景中,如在铁等具有导磁性材质的操作台面上使用时,由于电磁炉的反向加热会使操作台面温度过高,而电磁炉的下盖以及其上的弹性垫脚等与操作台面接触或距离较近,热量会传递至电磁炉下盖、其上的垫脚以及其内部的元器件,长时间的持续加热会导致下盖以及其上垫脚的融化变形,影响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包括下盖、加热装置、形变件和测温件,加热装置设置在下盖上,形变件位于下盖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使形变件的一端与下盖相连,形变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测温件,该测温件用于通过形变件伸入测温区域内并与测温区域接触,以检测测温区域内的温度,测温区域为承载烹饪器具的导磁台面上与加热装置相对的区域,即利用形变件的弯折形变可以使测温件伸入导磁台面的测温区域内并接触,能够及时检测导磁台面上测温区域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导致下盖烧毁温度)时,可以使电磁炉发出警报提醒用户停止加热,避免反向加热导致导磁台面温度过高而使下盖融化降低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下面以该烹饪器具为电磁炉为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以电磁炉为例,包括下盖10、加热装置、形变件20和测温件30,其中,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设置在下盖10上,形变件20位于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上,即加热装置和形变件20分别位于下盖10的正面(与面板相对的一面)和背面(与面板相背的一面)。形变件20是指在一定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弯折变形而伸缩等的结构件,如该形变件20可以是由弹性金属形成的结构件等。
形变件20的一端与下盖10相连,形变件2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测温件30,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形变件20上设置有测温件30,因此为避免对测温件30造成损坏,形变件20应尽量的远离加热装置的区域,可以使形变件20的一端设置在下盖10的边角处,如图1中所示,形变件20可以靠近下盖10边角上的垫脚70处设置。
测温件30用于通过形变件20,利用形变件20可移动变形而伸入测温区域内,并与测温区域进行接触以检测测温区域的温度,其中,测温区域是指承载烹饪器具的导磁台面上与加热装置相对的区域。具体的,电磁炉放置在导磁台面上,如铁等金属台面上,导磁台面与电磁炉的加热装置相对的区域即为测温区域。
当电磁炉在使用时,电磁炉内的加热装置由于反向加热会对导磁台面进行加热,直接的发热区域即为导磁台面上与加热装置相对的测温区域。可施加作用力在形变件20上,利用形变件20的弯折变形使测温件30伸入该测温区域内并与该测温区域进行接触,从而检测导磁台面上测温区域的温度,当导磁台面上测温区域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即达到可能会导致下盖10(包括垫脚70)烧毁损坏的温度时,可以使电磁炉发出警报,提醒用户须停止加热。这样通过测温件30就能够及时对导磁台面的测温区域温度实现检测,避免反向加热导致导磁台面温度过高而使下盖10融化降低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将测温件30通过形变件20伸入测温区域内并与测温区域接触时,具体的接触位置可以是测温区域内加热温度较高的位置,从而能够及时的停止加热,进而有效的避免下盖10的融化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在电磁炉停止加热,或无需对放置台面进行测温时,可以利用形变件20的弯折伸缩变形,将形变件20及测温件30收回,使测温件30不与导磁台面接触。其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上还可以具有凸起的卡槽60,卡槽60用于与形变件20卡接配合,也就是说,当不使用测温件30测温时,可以将形变件20折叠变形后放置卡接在卡槽60内,便于形变件20的收纳,对形变件20起到保护作用。
其中,如图2中所示,卡槽60可以包括有位于下盖10上的第一卡臂61和第二卡臂62,第一卡臂61和第二卡臂62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卡臂61、第二卡臂62和下盖10壁可以共同组成卡槽60。
另外,该电磁炉还可以包括有设置在容置腔内的预警器和控制电路板,测温件30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与预警器连接,当控制电路板接收到的测温件30检测的导磁台面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范围,即达到可能导致下盖10融化损坏的温度时,控制电路板可以控制预警器发出报警,从而提醒用户须停止加热,以及时避免下盖10的融化及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该预警器可以是灯光预警器,即预警器能够发出警示灯提醒用户。或者,该预警器也可以是蜂鸣报警器,即能够发出报警声以提醒用户,或者该预警器也可以上其他类型的报警器,或者也可以是几种报警器的结合。
另外,控制电路板控制预警器发出报警的温度范围值可以根据具体的烹饪器具类型、使用环境以及下盖10材质等进行选择设定,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到测温区域内的温度达到120-130℃时,则控制器电路板提示用户须停止加热。
与现有的在下盖上固定测温件以检测下盖温度相比,由于电磁炉直接对导磁台面进行反向加热导致导磁台面温度过高,从而造成其上的下盖存在融化损坏的问题,而导磁台面与下盖之间具有一定的导热距离,检测下盖的温度可能会降低准确性,如导磁台面温度过高,但测温件检测到的温度并未达到停止加热的温度,而与导磁台面直接接触的垫脚以及下盖离导磁台面较近的一面的温度已过高,不能够及时的停止加热,使下盖发生融化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风险较高。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测温件30直接对导磁台面的测温区域进行测温,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得导磁台面的温度,在达到可能导致下盖10融化的温度时及时停止加热,即可以更加及时的停止导磁台面温度的提升,有效的降低或避免下盖10发生融化甚至导致火灾等事故的问题。
同时,现有技术中在下盖上设置固定的测温件以检测下盖温度,测温件位置固定(如位于加热装置所对区域的中部),而线圈盘等加热装置具有一定的区域面积,在加热装置反向加热时存在反向加热的高温位置(如某处漏磁或磁场较强),测温件所在的区域并不一定就是加热装置反向加热导致的高温位置,这样就会导致温度检测的准确性较差,不能够及时的停止加热,使下盖发生融化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风险较高。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测温件30设置在形变件20上,通过形变件20就能够对测温件30所在的位置进行调整,即测温件30的移动测温灵活性较高,可以准确的监测测温区域内温度较高位置处的温度,测温的准确性较高。例如在电磁炉开始工作时,可以通过观察或检测到测温区域内某位置的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形变件20的弯折伸缩等使测温件30能够接触该高温的位置,从而有效的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及时的停止电磁炉加热,有效的避免下盖10发生融化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正如上述的内容,测温件30通过变形件伸入测温区域内,具体的,测温件30与测温区域内的接触位置,可以是通过观察或检测获得的温度较高的位置处,应当理解的是,电磁炉的每次加热工作时,该位置可能是同一位置,该位置也可能改变,测温件30可以通过形变件20的弯折变形伸入并接触改变后的位置处。
其中,电磁炉还可以包括有面板以及围设在下盖10上的上盖,上盖和下盖10形成一端敞口的容置腔,面板可以盖设在上盖上,并覆盖容置腔的敞口,加热装置位于容置腔内,其中,以面板背离下盖10的一面为电磁炉的正面,以下盖10背离面板的一面为电磁炉的背面,形变件20位于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也就是说形变件20位于下盖10背离面板的一面上,即实现测温组件移动的形变件20位于电磁炉的背面,这样形变件20就隐藏在电磁炉的背面,形变件20的设置不会影响电磁炉的外观美观性。
结合图2所示,形变件20可以为弹性套管,测温件30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如NTC热敏电阻等。具体的,测温件30可以包括测温探头31和引线32(结合图4中所示),形变件20的一端与容置腔连通,测温探头31设置在形变件20的另一端上,引线32位于形变件20内,形变件20能够对引线32起到隐藏保护的作用。引线32一端与测温探头31连接,引线32另一端沿着形变件20进入容置腔内,与容置腔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测温探头31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引线32传递给控制电路板,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判断是否需要停止电磁炉的加热。
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形变件20可以包括有形变杆体21和连接基座22,形变杆体21的一端与连接基座22连通,测温探头31设置在形变杆体21的另一端上,连接基座22设置在下盖10上,从而通过连接基座22将形变杆体21设置在下盖10上,也就实现了形变件20与下盖10的连接。
连接基座22能够减小形变杆体21以及引线32直接从下盖10穿出而导致形变杆体21和引线32的过度弯折,降低对形变杆体21和引线32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另外,连接基座22还能够提升下盖10与形变件20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杂物进入容置腔内,而导致容置腔内的控制电路板等器件的损坏。
参见图3所示,连接杆可以包括有连接段211、第一过渡段212、探测段213和第二过渡段214,连接段211通过第一过渡段212与连接基座22连接,第一过渡段212为弧形,这样可以减小对连接杆体以及引线32的过度弯折,提升形变件20的使用寿命。
探测段213一端通过第二过渡段214与连接段211连接,探测段213另一端朝向远离下盖10方向延伸,测温探头31位于探测段213另一端的端部,第二过渡段214为弧形,也能够减小对连接杆体以及引线32的过渡弯折。另外,导磁台面位于下盖10下方,探测段213另一端朝向远离下盖10方向延伸,即朝向导磁台面延伸,能够使位于探测段213另一端端部的测温探头31更便于实现与导磁台面的测温区域的接触,便于通过测温探头31实现测温,使用更加的便捷。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中下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角中下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基座22与下盖10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螺纹紧固,卡接,粘接等多种方式,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至图7所示,在下盖10上具有安装孔11,连接基座22的一端卡设在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连接基座22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11伸出,也就是说,连接基座22的一端卡设在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不能穿过安装孔11伸出至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外,连接基座22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11伸出至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外,从而通过卡设的方式以及安装孔11对连接基座22实现了限位,将连接基座22与下盖10卡接,实现连接基座22在下盖10上的装配。
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该电磁炉还包括装配件40,具体的,装配件40卡设在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即装配件40位于容置腔内,装配件40内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41,且该开口与安装孔11相对且连通,其中,该开口可以与安装孔11同轴设置。
参见图5所示,在连接基座22的一端外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一卡接部221,第一卡接部221位于装配件40的腔体41内,且第一卡接部221的外径小于开口的内径,连接基座22的另一端穿过开口和安装孔11伸出,这样连接基座22一端的第一卡接部221不能从腔体41的开口处脱出,也就卡在了装配件40的腔体41内,使连接基座22卡设在装配件40上,而装配件40卡设在下盖10上,从而使连接基座22卡设在下盖10上。
装配件40上还具有与腔体41连通的通孔,通孔与开口相对,容置腔内与控制板相连的引线32依次穿过通孔和腔体41后进入连接基座22内,进而穿入形变杆体21内与形变杆体21另一端上的测温探头31连接,从而实现了测温探头31与控制电路板的电连接。
其中,连接基座22一端的第一卡接部221位于装配件40的腔体41内,具体的,第一卡接部221可以固定在腔体41内,如腔体41大小与第一卡接部221大小相同,即连接基座22一端与装配件40铆接固定。
或者,第一卡接部221也可以在腔体41内活动,如装配件40的腔体41内径较第一卡接部221外径较大,第一卡接部221可以在腔体41内上下滑动,也就是说连接基座22相对装配件40可以伸缩,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形变件20的可活动范围,也即增大测温件30的可调节位置范围,提高测温件30的活动灵活性。另外,连接基座22和装配件40也能够进一步减小引线32在从容置腔穿出下盖10时造成的弯折,减小对引线32的损坏。
参见图4和图5所示,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具有凸起的卡接件50,卡接件50围设在安装孔11的外周上,卡接件50围成两端敞口的腔室,具体的,腔室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51,第一敞口与安装孔11相对且连通,即腔室通过第一敞口与安装孔11连通,装配件40穿过第二敞口51设置在腔室内。
装配件40位于腔室内,装配件40的一端就抵接在下盖10上,使装配件40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安装孔11的内径,这样装配件40的一端就不能穿过安装孔11伸出,也就限制了装配件40朝向靠近导磁台面方向向下的位移。
在第二敞口51的内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二卡接部52,装配件4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敞口51后与第二卡接部52卡接配合,具体的,凸起的第二卡接部52使第二敞口51的内径变小,装配件40的另一端就抵接在第二卡接部52上而不能穿过第二敞口51伸出,即第二卡接部52限制了装配件40朝向远离导磁台面方向向上的位移,这样就将装配件40卡设在卡接件50的腔室内,从而将装配件40卡设在下盖10与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
具体的,参见图6和图7所示,卡接件50可以包括设置在下盖10上的第一侧壁50a和位于第一侧壁50a上的第二侧壁50b,第一侧壁50a可以为环状的侧壁,第一侧壁50a和第二侧壁50b共同围成卡接件50的腔室,其中,第一侧壁50a远离第二侧壁50b的一端就围成了第一敞口;
第二侧壁50b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侧壁50b远离第一侧壁50a的一端就围成了第二敞口51,第二卡接部52就位于第二侧壁50b远离第一侧壁50a一端的内壁上,多个第二侧壁50b间隔设置,这样第二侧壁50b在一定力作用下可以在水平方向(平行于下盖10所在平面)上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在装配件40穿过第二敞口51时可以施力使多个第二侧壁50b相背运动,增大第二敞口51的内径,从而便于装配件40从第二敞口51伸入卡接件50的腔室内,便于装配。
当装配件40位于腔室内后,撤力就会使第二侧壁50b恢复原位,第二敞口51内壁上凸起的第二卡接部52就能够减小第二敞口51的内径,使装配件40不能穿出,从而将装配件40卡设在卡接件50的腔室内,也就将装配件40卡设在下盖10上。
其中,装配件40需穿过第二敞口51伸入卡接件50的腔室内,在第二敞口51内壁上的第二卡接部52会在装配件40与卡接件50装配过程中首先抵接接触,参见图7所示,可以使第二卡接部52远离下盖10的一侧侧面上具有向下盖10方向倾斜的过渡斜面521,过渡斜面521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装配件40穿过第二敞口51伸入卡接件50内并与卡接件50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10)、加热装置、形变件(20)和测温件(30);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下盖(10)上,所述形变件(20)位于所述下盖(10)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上,所述形变件(20)的一端与所述下盖(10)相连,所述形变件(2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测温件(30);
所述测温件(30)用于通过所述形变件(20)伸入测温区域内并与所述测温区域接触,以检测所述测温区域内的温度,所述测温区域为承载所述烹饪器具的导磁台面上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围设在所述下盖(10)上,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10)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形变件(20)为弹性套管,所述测温件(30)包括测温探头(31)和与所述测温探头(31)连接的引线(32),所述形变件(20)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测温探头(31)设置在所述形变件(20)的另一端上,所述引线(32)位于所述形变件(20)内,所述引线(32)与所述容置腔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件(20)包括形变杆体(21)和连接基座(22),所述形变杆体(2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基座(22)连通,所述形变杆体(2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测温探头(31),所述连接基座(22)设置在所述下盖(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杆体(21)包括连接段(211)、第一过渡段(212)、探测段(213)和第二过渡段(214),所述第一过渡段(212)和所述第二过渡段(214)为弧形;
所述连接段(211)通过所述第一过渡段(212)与所述连接基座(22)连接,所述探测段(213)一端与所述连接段(211)通过所述第二过渡段(214)连接,所述探测段(21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下盖(10)的方向延伸,所述测温探头(31)位于所述探测段(213)另一端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上具有安装孔(11),所述连接基座(22)的一端卡设在所述下盖(10)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所述连接基座(2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1)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件(40),所述装配件(40)内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41),所述装配件(40)卡设在所述下盖(10)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且所述开口与所述安装孔(11)相对且连通;
所述连接基座(22)的一端外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一卡接部(221),所述第一卡接部(221)位于所述腔体(41)内,且所述第一卡接部(221)的外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内径,所述连接基座(2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和所述安装孔(11)伸出;
所述装配件(40)上还具有与所述腔体(41)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引线(32)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腔体(41)后进入所述连接基座(2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的一面上具有凸起的卡接件(50),所述卡接件(50)围设在所述安装孔(11)的外周上,所述卡接件(50)围成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51)的腔室,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安装孔(11)相对且连通,所述装配件(40)穿过所述第二敞口(51)设置在所述腔室内;
所述装配件(40)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盖(10)上,且所述装配件(40)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1)的内径;所述第二敞口(51)的内壁上具有凸起的第二卡接部(52),所述装配件(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敞口(51)后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2)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50)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盖(10)上的第一侧壁(50a)和位于所述第一侧壁(50a)上的第二侧壁(50b),所述第一侧壁(50a)和所述第二侧壁(50b)共同围成所述腔室,所述第一侧壁(50a)远离所述第二侧壁(50b)的一端围成所述第一敞口;
所述第二侧壁(50b)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侧壁(50b)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侧壁(50b)远离所述第一侧壁(50a)的一端围成所述第二敞口(51)。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背的一面上还具有凸起的卡槽(60),所述卡槽(60)用于与所述形变件(20)卡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预警器,所述预警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32683.0U CN214038545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32683.0U CN214038545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38545U true CN214038545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45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332683.0U Active CN214038545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38545U (zh)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23332683.0U patent/CN2140385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74371U (ja) | 電磁加熱型焼肉用装置 | |
CN216431830U (zh) |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感温探头结构 | |
CN208404266U (zh) | 一种结构稳定的食品加工机 | |
CN212779657U (zh) | 一种用于梅花触头上的温度传感器 | |
US20170261232A1 (en) | Heating system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
US20050274710A1 (en) | Radiant heater in a cooking hob with a thermal switch | |
CN21403854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08192971U (zh) | 一种安全的膜加热食品加工机 | |
CN210276911U (zh) | 一种超温熔断保护结构 | |
CN208192783U (zh) |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加热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 |
CN211049074U (zh) | 带智能限温器的电饭锅 | |
CN210810469U (zh) | 感温元件、固定结构及电饭煲 | |
CN210425147U (zh) | 过热温度保护装置及电磁炉 | |
CN113375192B (zh) | 复合传感器及灶具 | |
CN113883555B (zh) | 一种温度检测结构、电磁炉及温度检测方法 | |
CN207894539U (zh) | 温度采集装置与系统 | |
CN217883886U (zh) |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以及电磁加热设备 | |
CN214745950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21123639U (zh) | 多功能温升检测装置 | |
JPS62161318A (ja) | 調理器の感熱装置 | |
CN2176961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175296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6431829U (zh) | 一种电磁炉温度检测结构 | |
CN210925874U (zh) | 具有熔断功能的热切断器 | |
JP2982378B2 (ja) | 調理器用温度センサ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