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4974U - 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4974U
CN214034974U CN202022748826.XU CN202022748826U CN214034974U CN 214034974 U CN214034974 U CN 214034974U CN 202022748826 U CN202022748826 U CN 202022748826U CN 214034974 U CN214034974 U CN 214034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access
garage
stereo ga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88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岳芳
许宏峰
左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zi Intelligent Par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488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4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4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4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库体,所述库体具有存取车交换室,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具有供车辆经过的通行口;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库体内;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能够沿所述框架升降进出存取车交换室;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库体内、并驱动所述框架连同所述承载机构转动,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车辆进行存取时,车辆可直接驶入承载机构或从承载机构直接驶出,以使车辆无需在置换区中转,以提高立体车库存取车的效率。

Description

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里的车辆越来越多,人们为节约车辆停放的占地空间,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立体车库。
目前,立体车库采用抱持车辆轮胎的机械手式搬运器时,需要设置一个人机交换区,人机交换区能够对存取车辆和机械手搬运器搬运车辆相互交换;即,在存放车辆时,车辆驶入到置换区后,人员退出置换区进行存车操作,机械手搬运器搭载轿厢到达人机交换区所在层,然后机械手搬运器进入到人机交换区进行存车搬运,以将位于人机交换区处的车辆搬运至轿厢,并搭载轿厢至对应的车位架处。
其中,搬运器至出入口的过程中,所需时间占整个存车过程的时间比例较高,此时轿厢也因需要等待搬运器的归位,以致使用效率并不高,从而造成立体车库的存取车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能够提高存取车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库体,所述库体具有存取车交换室,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具有供车辆经过的通行口;
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库体内;
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能够沿所述框架升降进出存取车交换室;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库体内、并驱动所述框架连同所述承载机构转动。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位于存取车交换室的车辆外形信号;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检测模块的信号、并依据该信号驱动承载机构搬运位于存取车交换室的车辆。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高度尺寸;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长度尺寸;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宽度尺寸;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辆底盘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具有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所述通行口沿存取车交换室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其中一侧;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通行口处,另一组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内,各组第一检测单元分别检测所述车辆的高度尺寸;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二检测单元沿存取车交换室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两组第二检测单元之间的间距依据车辆预设长度尺寸设置;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三检测单元沿存取车交换室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两组第三检测单元之间的间距依据车辆预设宽度尺寸设置;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通行口处。
可选的,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内的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沿存取车交换室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两相对侧的第一发射端与第一接收端,且所述第一发射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两者呈对角布置。
可选的,所述框架与所述库体之间滑动配合,其中一者设置有导轨,另一者设置沿所述导轨运动的多个支撑滚轮。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安装于所述框架底部的回转支撑;
安装于所述库体底壁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回转支撑带动所述框架旋转。
可选的,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能够牵引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框架升降。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以及牵引部件,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的顶部,并通过牵引部件牵引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框架运动。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套,两套升降机构中的升降电机相对布置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各升降电机之间通过同步机构联动,以使两升降电机同步运行。
本申请的一种立体车库,车辆进行存取时,车辆可直接驶入承载机构或从承载机构直接驶出,以使车辆无需在置换区中转,以提高立体车库存取车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存取车交换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省略库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省略库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框架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框架与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框架与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库体;11、存取车交换室;12、出口;13、入口;
20、第一检测单元;21、第二检测单元;22、第三检测单元;23、第一发射端;24、第一接收端;25、第二发射端;26、第二接收端;27、第三发射端;28、第三接收端;
30、承载机构;31、搬运器;32、承载平台;
40、框架;41、底框;42、立框;
50、驱动组件;51、回转支撑;52、驱动电机;521、电机架;53、导轨;54、支撑滚轮;
60、升降机构;61、升降电机;62、牵引部件;63、配重块;64、升降轮;65、联动轴;66、同步轮;67、同步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库体10,库体10具有存取车交换室11,存取车交换室11具有通行口。
其中,存取车交换室11位于库体10的顶部或底部。通行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只有一个通行口时,车辆经该通行口进出存取车交换室11;多个通行口时,从结构上看,每个通行口都可以实现进出,但是结合控制逻辑或场地布置,可以针对车辆的进出,单独配置通行口。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行口的数量为两个,工作时,一个为出口12,一个为进口13。
在空间位置上,两通行口的相对位置并不严格的要求,本实施方式中,两通行口呈相对布置,即两通行口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的两相对侧。
存取车交换室11具有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通行口沿存取车交换室11长度方向设置在存取车交换室11的其中一侧。其中,存取车交换室11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X)与宽度(如图1中的Y)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且呈垂直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取车交换室1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立体车库还包括框架40与承载机构30(例如轿厢),框架40可转动的安装于库体10内,承载机构30安装于框架40、并能够沿框架40升降进出存取车交换室11。承载机构30升至框架40的顶部时,处于存取车交换室11的下方,车辆在进入到存取车交换室11内时,会直接驶入到承载机构30上;车辆进行存取时,车辆可直接驶入承载机构30或从承载机构30直接驶出,以使车辆无需在置换区中转,以提高立体车库存取车的效率。
立体车库还包括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安装于库体10内、并驱动框架40连同承载机构30转动。在取车时,车辆搬运至存取车交换室11下方时,通过承载机构30能够带动车辆进行旋转,以起到调整车辆的位置,然后承载机构30连同车辆进入存取车交换室11,使得车辆可以前进出库,以增加立体车库良好的使用感。
由于立体车库的容车规格限制,为了使车辆能够符合容车规格,在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立体车库还包括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处的车辆外形信号;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检测模块的信号、并依据该信号驱动承载机构30搬运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处的车辆。
具体地,车辆外形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时,驱动承载机构30搬运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处的车辆,以将车辆搬运至库体10内的对应位置;否则发出报警信号(例如发出警报)或将车辆搬运出存取车交换室11。
本实施例中,立体车库还包括多个车位架(图未视),各车位架均安装于框架40,承载机构30能够将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处的车辆运送至对应的车位架处,或将位于车位架处的车辆运送至存取车交换室11处。在承载机构30运行至对应的车位架时,承载机构30旋转至对应车位架方向,位于承载机构30上的车辆进入车位架或位于车位架上的车辆进入到承载机构30。
检测模块的具体设置形式上,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0、第二检测单元21、第三检测单元22以及第四检测单元:其中,第一检测单元20用于检测车辆的高度尺寸,第二检测单元21用于检测车辆的长度尺寸,第三检测单元22用于检测车辆的宽度尺寸,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辆底盘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单元20、第二检测单元21、第三检测单元22以及第四检测单元可以为激光装置、光敏装置、光电装置等。
车辆进入到存取车交换室11内时,当车辆的前轮置于承载机构30上,车辆的部分结构有可能还在存取车交换室11外,由于承载机构30与存取车交换室11外的地面可能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这样可能造成对车辆的高度检测有一定的误差,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20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的通行口(本实施例中的入口13)处,另一组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内,各组第一检测单元20分别检测车辆的高度尺寸。
第一检测单元20包括沿存取车交换室11宽度方向布置在存取车交换室11的两相对侧的第一发射端23与第一接收端24。其中,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内的第一检测单元20中,第一发射端23与第一接收端24两者中,其中一者靠近库体10的入口13,另一者靠近库体10的出口12,即呈对角设置;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的通行口(本实施例中的入口13)处的第一检测单元20中,第一发射端23与第一接收端24均靠近库体10的通行口(本实施例中的入口13)。
第一发射端23与第一接收端24光耦合,第一发射端23与第一接收端24的高度依据车辆预设高度设置。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预设高度时,车辆会遮挡第一发射端23与第一接收端24之间的光线,从而能够确认车辆超过预设高度,不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当车辆的高度未超过预设高度时,车辆未遮挡第一发射端23与第一接收端24之间的光线,以确认车辆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
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单元2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二检测单元21沿存取车交换室1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两组第二检测单元21之间的间距依据车辆预设长度尺寸设置。第二检测单元21包括沿存取车交换室11宽度方向布置在存取车交换室11的两相对侧的第二发射端25与第二接收端26,第二发射端25与第二接收端26光耦合。
当车辆的长度超过预设长度时,车辆会遮挡第二发射端25与第二接收端26之间的光线,从而能够确认车辆超过预设长度,不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当车辆的长度未超过预设长度时,车辆未遮挡第二发射端25与第二接收端26之间的光线,以确认车辆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
本实施例中,第三检测单元2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三检测单元22沿存取车交换室11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两组第三检测单元22之间的间距依据车辆预设宽度尺寸设置。其中,第三检测单元22包括沿存取车交换室11长度方向布置在存取车交换室11的两相对侧的第三发射端27与第三接收端28,第三发射端27与第三接收端28光耦合。
当车辆的宽度超过预设宽度时,车辆会遮挡第三发射端27与第三接收端28之间的光线,从而能够确认车辆超过预设长度,不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当车辆的宽度未超过预设宽度时,车辆未遮挡第三发射端27与第三接收端28之间的光线,以确认车辆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
本实施例中,第四检测单元位于存取车交换室11的通行口(本实施例中的入口13)处。其中,第四检测单元包括沿存取车交换室11宽度方向布置在存取车交换室11的两相对侧的第四发射端与第四接收端,第四发射端与第四接收端光耦合,第四单元对车辆的底盘高度的检测,以避免车辆的底盘与承载机构30发生碰撞
当车辆的底盘高度高于预设底盘高度时,车辆底盘未遮挡第四发射端与第四接收端之间的光线,从而能够确认车辆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当车辆的底盘高度低于预设底盘高度,车辆底盘遮挡第四发射端与第四接收端之间的光线,以确认车辆不符合入立体车库的容车标准。
如果位于通行口(本实施例中的入口13)处的第一检测单元20为光栅装置或光幕装置时,可以通过该第一检测单元20对车辆的底盘高度进行检测。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承载机构30包括搬运器31(例如机械手或载车板)以及承载平台32,搬运器31活动置于承载平台32的上方,并能够承载以及搬运车辆。其中,搬运器31具有对车辆的定位止挡机构(图未视),以及对车辆停放的对中机构(图未视),止挡机构以及对中机构能够确定车辆在搬运器31上的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立体车库针对垂直升降类做以下具体描述,例如圆形塔库。库体10为一筒形,库体10的轴线大致与竖直轴线重合(存在误差),框架40安装于库体10的中部位置,各车位架设置在框架40的周围,且车位架沿竖直方向的数量为多个。承载机构30进行360°全方位的旋转来存取车辆,并最终根据使用要求完成车辆前进出库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框架40呈U形结构,包括底框41以及安装在底框41的两立框42,各立框42的轴线呈竖直设置,驱动组件50安装于底框41的底部。底框41大致呈矩形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呈矩形设置),各立框42分布于矩形的两相对侧,U形结构的中间区域为承载机构30的升降井道。U形结构的设计有利于整体结构受力均匀、平衡。
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框架40与库体10之间滑动配合,其中一者设置有导轨53,另一者设置沿导轨53运动的多个支撑滚轮54,驱动组件50驱动框架40旋转时,支撑滚轮54可以沿导轨53行走。
导轨53呈环形设置,多个支撑滚轮54的排布方式与导轨53的形状呈一致。各支撑滚轮54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支撑滚轮54的外周缘与导轨53的工作面相接触,并通过导轨53进行导向,避免驱动组件50受到水方向的作用力,以保证框架40的运行平稳。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53固定于库体10的底壁,支撑滚轮54安装在框架40的底面。
框架40与库体10底面之间形成安装间隙,导轨53以及支撑滚轮54均位于该安装间隙内,以节省框架40旋转时所需的空间。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50包括回转支撑51以及驱动电机52,回转支撑51安装于框架40底部;驱动电机52安装于库体10底壁,并通过驱动回转支撑51连同框架40旋转。
回转支撑51以及驱动电机52均位于框架40的正下方,以节省框架40旋转时所需的空间。回转支撑51具有一轴线,该轴线与竖直轴线大致重合,以使框架40绕竖直轴线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52通过电机架521安装于库体10的底壁,回转支撑51与框架40之间采用钢接。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52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于库体10的底壁,回转支撑51通过支架等方式固定于框架40的底面。
为了使驱动电机52稳定的驱动回转支撑51,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驱动电机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电机52分布于回转支撑51的径向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立体车库还包括升降机构60,升降机构60安装于框架40并能够牵引承载机构30沿框架40升降。存取车过程中,升降机构60与驱动组件50同时运行,即,承载机构30的升降动作与旋转动作可以同时进行,以进一步地提高立体车库存取车的效率。
升降机构60的具体设置上,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60包括升降电机61以及牵引部件62,升降电机61固定安装于框架40的顶部,并通过牵引部件62牵引承载机构30沿框架40运动。
升降电机61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轮64,升降轮64的轴线呈水平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部件62为牵引链,升降轮64与牵引链之间采用啮合的方式,以使升降电机61稳定的驱动牵引部件62。
为了使承载机构30的运行更加稳定,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5所示,升降机构60的数量至少为两套,两套升降机构60中的升降电机61相对布置于框架40的顶部;各升降电机61之间通过同步机构联动,以使两升降电机61同步运行,同步机构的自重可以抵消升降电机61自重偏载。
各套升降机构60还包括有联动轴65,各联动轴65的轴线呈平行设置。驱动电机52直接或间接与联动轴65的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联动轴65转动。
同步机构包括与各联动轴65同轴设置的同步轮66,以及分别与两同步轮66啮合转动的同步链67。其中,同步轮66设置于联动轴65背向驱动电机52的一端。
为了使承载机构30的运行更加稳定,各套升降机构60上的升降轮6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升降轮64分别沿对应联动轴65依次同轴布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60的数量为两个,两联动轴65分别位于承载机构30的两侧,各联动轴65上的升降轮64的数量为两个,以使牵引部件62牵拉承载机构30的四个角,以能够使承载机构30稳定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6所示,升降机构60还包括配重块63,牵引部件62的一端与承载机构30连接,另一端绕过升降电机61并与配重块63相连,配重块63用以平衡升降电机61的负载。
立框42具有限制配重块63的通道,以防止配重块63在运行时发生水平方向的偏转。为了使配重块63在通道内运行稳定,在其中一实施方式,立框42与配重块63两者中,其中一者设置有滑轨,另一者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轨设置于立框42,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滑轮转动安装于配重块63。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立体车库,包括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库体具有存取车交换室,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具有供车辆经过的通行口;
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库体内;
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能够沿所述框架升降进出存取车交换室;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库体内、并驱动所述框架连同所述承载机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位于存取车交换室的车辆外形信号;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检测模块的信号、并依据该信号驱动承载机构搬运位于存取车交换室的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高度尺寸;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长度尺寸;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宽度尺寸;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辆底盘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具有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所述通行口沿存取车交换室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其中一侧;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通行口处,另一组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内,各组第一检测单元分别检测所述车辆的高度尺寸;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二检测单元沿存取车交换室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两组第二检测单元之间的间距依据车辆预设长度尺寸设置;
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三检测单元沿存取车交换室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两组第三检测单元之间的间距依据车辆预设宽度尺寸设置;
所述第四检测单元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通行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存取车交换室内的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沿存取车交换室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存取车交换室的两相对侧的第一发射端与第一接收端,且所述第一发射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两者呈对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库体之间滑动配合,其中一者设置有导轨,另一者设置沿所述导轨运动的多个支撑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安装于所述框架底部的回转支撑;
安装于所述库体底壁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回转支撑带动所述框架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能够牵引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框架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以及牵引部件,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的顶部,并通过牵引部件牵引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框架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套,两套升降机构中的升降电机相对布置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各升降电机之间通过同步机构联动,以使两升降电机同步运行。
CN202022748826.XU 2020-11-24 2020-11-24 立体车库 Active CN214034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8826.XU CN214034974U (zh) 2020-11-24 2020-11-24 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8826.XU CN214034974U (zh) 2020-11-24 2020-11-24 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4974U true CN214034974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61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8826.XU Active CN214034974U (zh) 2020-11-24 2020-11-24 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4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82462B (zh) 具有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100491679C (zh) 垂直升降梳齿架搬运取送与存放型停车设备
CN108657323B (zh) 一种双层自行车智能存取装置
CN107035190B (zh) 一种塔式停车库升降搬运装置
CN205637760U (zh) 一种用于梳齿式平面移动立体停车库的穿梭车
CN214034974U (zh) 立体车库
CN202990512U (zh) 周向横置智能塔式立体车库
CN103726698B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112376969A (zh) 立体车库
CN209760924U (zh) 大轿厢式垂直升降设备
CN112282461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
CN214532189U (zh) 一种滚轮移动式立体车库
CN212453845U (zh) 地上宽轿厢旋转升降机
CN214786380U (zh) 多出入口自行车立体智能车库
CN204940972U (zh)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及支撑框架
CN107091003B (zh) 一种过渡车位架以及设置有该过渡车位架的立体车库
CN204940967U (zh)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小区立体停车库及存取车装置
CN204940960U (zh)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家庭立体停车库及升降斜移载车装置
CN219769844U (zh) 微型换电站
CN218912411U (zh) 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CN220466465U (zh) 一种立体仓库小车垂直升降装置
CN205189475U (zh) 自动开合的停车设备中的搬运座台
CN218912410U (zh)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CN204940968U (zh)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
JPH0742399A (ja) 立体駐車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