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2410U -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2410U
CN218912410U CN202223081606.1U CN202223081606U CN218912410U CN 218912410 U CN218912410 U CN 218912410U CN 202223081606 U CN202223081606 U CN 202223081606U CN 218912410 U CN218912410 U CN 218912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roller
vehicle
fram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16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强
覃克弘
周克雄
章晗辰
劳英慧
陈家禄
龙晓甜
朱卓羚
张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Wingood Intelligent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Wingood Intelligent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Wingood Intelligent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Wingood Intelligent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16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2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2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2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停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框架结构、升降搬运器;框架结构包括最底层的车辆出入室和位于出入室上方的多层停车位,框架结构内设有升降井道,多层停车位设置在升降井道的两侧;升降搬运器包括升降框架、旋转机构和旋转托架组件;旋转托架组件包括承载框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旋转机构包括外齿式转盘轴承、旋转驱动电机和小齿轮。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升降搬运器采用滚筒式汽车搬运器和停车位,能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安全性和提升用户体验;采用更简单的结构即能实现车辆的自动对中和旋转,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全面,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停车问题日益突出,在该背景下,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由于具有占地小、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现有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简易升降式、垂直升降式、平面移动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循环类等等。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亦称为塔式或电梯式机械停车设备,它是通过升降搬运器将载车板及其上的车辆提升到指定层面,在升降搬运器上横移机构的牵引下,载车板连同其上的车辆能够横移进入或移出泊位,实现车辆的存入或取出。垂直升降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为了方便车辆的进入和开出,在车辆正向进入位于一层地面的车辆出入室后,由升降搬运器对其进行旋转调整车头方向,这就要求升降搬运器同时具有旋转车头的功能。目前的搬运器一般采用转盘来实现该功能,但转盘占地空间较大,且随着车辆停放位置的不同,会使得转盘旋转过程中会出现偏移,长时间使用会对转盘造成损坏,需要定期检修,不但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使用成本,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的垂直升降器立体车库一般采用梳齿交换式搬运器,梳齿交换式搬运器需要做轿厢和梳齿体的交换,所以增加了存取车时间,另外梳齿体的驱动方式一般为摩擦轮,运动时噪音也较大。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现提出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升降搬运器采用滚筒式汽车搬运器和停车位,能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安全性和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框架结构、升降搬运器;
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最底层的车辆出入室和位于出入室上方的多层停车位,框架结构内设有升降井道,多层停车位设置在升降井道的两侧;所述出入室的门口设置有自动门,出入室的门外设置有车牌信息读取装置、存取车智能终端,自动门门前地面设置有地感装置;所述出入室内的地面设置地面凹坑,所述地面凹坑内活动设置有升降搬运器,所述出入室的侧面墙壁设置有多个车辆高度检测装置和多个车辆长度检测装置;在沿车辆进入方向、于地面凹坑的前方侧边沿处设置有车轮止挡装置;所述停车位包括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的支撑钢架,所述支撑钢架上设置有前轮滚筒组和后轮滚筒组,前轮滚筒组和后轮滚筒组通过第三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步同向转动;
所述升降搬运器包括升降框架、旋转机构、旋转托架组件和升降驱动组件;
所述旋转托架组件包括承载框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承载框架顶部沿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固定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筒组,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之间设置与第二滚筒组,且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滚筒均与所在的两条横梁转动连接,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转动方向均与第一横梁平行;所述第一滚筒组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第二滚筒组由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每条所述横梁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外齿式转盘轴承、旋转驱动电机和小齿轮,所述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升降框架的中部,所述旋转托架组件的承载框架固定在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外齿圈顶部;所述小齿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升降框架中部并与外齿圈啮合,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驱动小齿轮转动;
所述升降框架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封板,两块第二封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旋转托架组件的中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封板的底面设置有滑杆,所述升降框架上设置有与滑杆相对应的导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导孔内,使得第二封板与升降框架为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二封板的宽度大于升降框架的宽度;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框架连接并带动升降框架在升降井道内作垂直升降运动;且当升降搬运器升降至与停车位旁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可以与前轮滚筒组、后轮滚筒组对齐用于车辆的传输搬运;所述升降框架、旋转机构和旋转托架组件均活动嵌入在出入室的地面凹坑内时,所述第二封板与出入室地面平齐;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自动门、地感装置、车牌信息读取装置、存取车智能终端、车辆高度检测装置、车辆长度检测装置、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二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三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旋转驱动电机和升降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分别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多个所述车辆高度检测装置安装在出入室墙壁的不同高度,车辆高度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多个所述车辆长度检测装置在出入室墙壁上沿车辆进入方向进行前后布置,车辆长度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升降搬运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沿着车辆进入方向前后布置,且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滚筒与停车位上的滚筒垂直,所述升降框架的较长的边与车辆进入方向垂直,且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同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还包括平层翻板组件和支撑块,所述承载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平层翻板组件;所述平层翻板组件包括平层轴、带立式座轴承、翻板和平层轴驱动件;所述平层轴的两端通过带立式座轴承安装在承载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每个平层轴外壁间隔固定套设有两个翻板,所述平层轴由平层轴驱动件其绕轴心旋转,从而带动翻板转动;所述翻板为类L形,且L形的弯折方向远离平层轴;所述平层轴驱动件与智能控制系统受控连接;所述停车位靠近升降井道的一侧设置有向升降井道内凸出的支撑块,所述平层翻板翻转后可搭接在支撑块上。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横梁顶面、第一滚筒组的顶面、第二滚筒组的顶面基本平齐;所述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光电防护罩,所述光电防护罩包括凸起的支撑部,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沿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与滚筒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倾斜保护板,所述倾斜保护板上开设有用于光电传感器透光的透光孔。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上分别设有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每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组内的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40-100mm,同一横梁上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2000-2200mm;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所述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组与第二滚筒组的结构等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构成等同;所述第一滚筒组内与第二滚筒组内均设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同向一端均穿过横梁并设置有滚筒齿轮,组内的滚筒齿轮通过滚筒链条连接进行传动,主动滚筒上还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滚筒驱动电机,滚筒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壁固定套设电机齿轮,传动齿轮与电极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进行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升降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护栏。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组和第二滚筒组之间设置有遮盖承载框架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的顶面和横梁的顶面基本平齐,且第一封板上设置有与平层翻板位置对应的缺口,从而不阻挡平层翻板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出入室内设置有观察镜和语音提示装置,所述观察镜设置自动门正对的出入室墙壁,所述语音提示装置设置在出入室内。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筒式汽车搬运器和停车位,能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安全性和提升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中的搬运升降机承载车辆的部位采用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通过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滚筒的转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对中和将车辆搬运到滚筒式的停车位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升降框架、旋转托架组件,通过齿轮的传动实现旋转托架组件的转动,从而对车辆角度进行调整;相对于现有的升降机,采用更简单的结构即能实现车辆的自动对中和旋转,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全面,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通过设置平层翻板组件和支撑块,使得升降机可以挂靠在立体车库停车位旁的支撑块上,提升车辆传输的稳定性和立体车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停车位和升降井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入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搬运器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搬运器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框架和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托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图中,1-升降框架,101-滑杆,102-第二封板,2-旋转机构,201-外齿式转盘轴承,202-小齿轮,3-旋转托架组件,301-第一横梁,302-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1-安装部,3022-支撑部,3023-倾斜保护板,3024-透光孔,303-第一滚筒组,3031-从动滚筒,3032-主动滚筒,3033-滚筒齿轮,3034-传动齿轮,3035-传动链条,3036-电机齿轮,3037-滚筒驱动电机,304-第二横梁,305-第一封板,3051-缺口,306-第三横梁,307-第二滚筒组,308-第四横梁,309-承载框架,4-平层翻板组件,401-翻板,402-带立式座轴承,403-平层轴,404-平层轴驱动件,5-出入室,501-自动门,502-地感装置,503-存取车智能终端,504-车牌信息读取装置,505-车辆高度检测装置,506-车辆长度检测装置,507-车轮止挡装置,508-观察镜,509-语音提示装置,6-停车位,601-前轮滚筒组,602-支撑钢架,603-第三驱动组件,604-后轮滚筒组,605-支撑块,7-升降驱动组件,8-升降井道。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11,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框架结构、升降搬运器;其中控制系统控制整个停车设备的智能运行,框架结构用于车辆进出和停放车辆,升降搬运器安装在框架结构内用于将车辆搬运至停车位6旁。
参见图1-3,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最底层的车辆出入室5和位于出入室5上方的多层停车位6,框架结构内设有升降井道8,多层停车位6设置在升降井道8的两侧,框架结构可采用钢架结构结合混凝土的形式进行装备;所述出入室5的门口设置有自动门501,出入室5的门外设置有车牌信息读取装置504、存取车智能终端503,自动门501门前地面设置有地感装置502;车牌信息读取装置504可以采用摄像头,存取车智能终端503采用触屏版智能终端,方便操作;地感装置502可以采用地感线圈。出入室5内的地面设置地面凹坑,地面凹坑内活动设置有升降搬运器,升降搬运器的表面与地面基本平齐,方便车辆进入;所述出入室5的侧面墙壁设置有多个车辆高度检测装置505和多个车辆长度检测装置506;多个所述车辆高度检测装置505安装在出入室5墙壁的不同高度,车辆高度检测装置505为光电传感器,设置车辆高度检测器,一方面可以将较高的车辆安排在特定的车位,另一方面当车辆高度超出限制高度时,发出警报,不允许其进行停放;多个所述车辆长度检测装置506在出入室5墙壁上沿车辆进入方向进行前后布置,车辆长度检测装置506为光电传感器,当车辆长度超出限制长度时,也不允许进行停放。在沿车辆进入方向、于地面凹坑的前方侧边沿处设置有车轮止挡装置507,从而将车轮限制在升降搬运器上;参见图2,所述停车位6包括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的支撑钢架602,所述支撑钢架602上设置有前轮滚筒组601和后轮滚筒组604,前轮滚筒组601和后轮滚筒组604通过第三驱动组件603驱动其滚筒同步同向转动;
参见图4-10,所述升降搬运器包括升降框架1、旋转机构2、旋转托架组件3和升降驱动组件7;以下为具体结构:
所述旋转托架组件3包括承载框架309、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承载框架309顶部沿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固定有第一横梁301、第二横梁304、第三横梁306和第四横梁308,所述第一横梁301、第二横梁304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筒组303,第三横梁306、第四横梁308之间设置与第二滚筒组307,且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滚筒均与所在的两条横梁转动连接,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转动方向均与第一横梁301平行;所述第一滚筒组303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第二滚筒组307由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每条所述横梁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在使用时,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分别用于承载车辆的前后轮,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宽度大于2.2m,还可以设计为2.3-2.7m,比目前梳齿式搬运器的宽度(2.0m左右)更加宽,方便车辆停放,对驾驶技术要求更低,即使停歪也没有关系,装置进行自动对中,停车体验更好。
参见图6,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外齿式转盘轴承201、旋转驱动电机(未示出)和小齿轮202,所述外齿式转盘轴承201的内圈固定在升降框架1的中部,所述旋转托架组件3的承载框架309固定在外齿式转盘轴承201的外齿圈顶部;所述小齿轮20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升降框架1中部并与外齿圈啮合,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驱动小齿轮202转动;在工作时,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小齿轮202转动,小齿轮202带动外齿圈转动,外齿圈带动承载框架309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停放在旋转托架组件3上的车辆转动,改变车辆的方向,方便取车时车辆开出。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升降框架1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封板102,第二封板102采用钢板,有一定重量;两块第二封板10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旋转托架组件3的中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封板102的底面设置有滑杆101,所述升降框架1上设置有与滑杆101相对应的导孔,所述滑杆101滑动连接在导孔内,使得第二封板102与升降框架1为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二封板102的宽度大于升降框架1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框架1的初始位置在地面凹坑内,设置第二封板102的宽度大于升降框架1的宽度,升降框架1位于地面凹坑内,第二封板102无法落入地面凹坑从而与地面平齐,封闭地面凹坑,可以提高整体的安全美观性。
参见图3和4,升降搬运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沿着车辆进入方向前后布置,此时,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滚筒与停车位6上的滚筒垂直,升降框架1的较长的边与车辆进入方向垂直,且与停车位6的长度方向同向平行。即,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封板102与地面平齐,旋转托架组件3与升降框架1呈90°的角度放置,旋转托架组件3正好嵌于两块第二封板102之间,两块第二封板10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旋转托架组件3的中部的宽度,且使得缝隙尽量小,以免物品掉落。当旋转托架组件3需要旋转时,升降搬运器上升较短距离,第二封板102由于自身重力且与升降框架1为活动连接,不会随同上升,仍然与地面平齐,升降框架1、旋转托架组件3的位置都高于第二封板102,此时旋转托架组件3旋转时,第二封板102不会干扰旋转托架组件3的旋转。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7与所述升降框架1连接并能带动升降框架1在升降井道8内作垂直升降运动;且当升降搬运器升降至与停车位6旁时,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可以与前轮滚筒组601、后轮滚筒组604对齐用于车辆的传输搬运;所述升降框架1、旋转机构2和旋转托架组件3均活动嵌入在出入室5的地面凹坑内时,所述第二封板102与出入室5地面平齐;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自动门501、地感装置502、车牌信息读取装置504、存取车智能终端503、车辆高度检测装置505、车辆长度检测装置506、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二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三驱动组件603的动力单元、旋转驱动电机和升降驱动组件7的动力单元分别控制连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各单元在设定条件下进行工作或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搬运器,在搬运车轮至某层停车位6时,与停车位6上的滚筒对接,通过滚筒的同向转动,将车辆传送至停车位6上的滚筒,在传送过程中,为了防止升降搬运器不稳,设计平层翻板组件4。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平层翻板组件4和支撑块605,所述承载框架309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平层翻板组件4;参见图7和9,所述平层翻板组件4包括平层轴403、带立式座轴承402、翻板401和平层轴驱动件404;所述平层轴403的两端通过带立式座轴承402安装在承载框架309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每个平层轴403外壁间隔固定套设有两个翻板401,所述平层轴403由平层轴驱动件404其绕轴心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转动;所述翻板401为类L形,且L形的弯折方向远离平层轴403;所述平层轴驱动件404与智能控制系统受控连接;所述停车位6靠近升降井道8的一侧设置有向升降井道8内凸出的支撑块605,所述平层翻板401翻转后可搭接在支撑块605上。当旋转驱动电机工作对车辆进行方向调整时,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上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上翻作好准备,当升降搬运器升降至目标停车位6旁时,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下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下翻,翻板401起到挂钩作用,挂靠在支撑块605上,从而在车辆转运时也能保持升降搬运器的平稳,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车轮位置的检测,本实用新型做以下结构改进,要求横梁顶面、第一滚筒组303的顶面、第二滚筒组307的顶面基本平齐;所述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光电防护罩,所述光电防护罩包括凸起的支撑部3022,所述凸起的支撑部3022在沿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安装部3021,所述安装部3021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凸起的支撑部3022在与滚筒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倾斜保护板3023,所述倾斜保护板3023上开设有用于光电传感器透光的透光孔3024,透光孔3024位于朝向滚筒的一侧。该结构中,光电防护罩用于保护光电传感器不受车轮碾压损坏,光电防护罩采用强度较大的钢结构,凸起的支撑部3022形成容纳光电传感器的空间,倾斜保护板3023形成的坡度可减少对车辆的阻碍作用,透光孔3024用于光电信号的顺利发送和接收。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横梁301、第二横梁304、第三横梁306和第四横梁308上分别设有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每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包括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组内的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之间的距离为40-100mm,同一横梁上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之间的间距为2000-2200mm;所述第一横梁301、第二横梁304上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一一正对,所述第三横梁306、第四横梁308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一一正对。在使用时,第一横梁301、第二横梁304上靠左的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能同时检测到车轮信号,即表示该车轮进入感应区域,同理,第三横梁306和第四横梁308靠左的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能同时检测到车轮信号,即表示车轮进入感应区域;同理,靠右的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能同时检测到车轮信号,也表示车轮进入感应区域。左侧两车轮或右侧两车轮同时进入感应区域,此时车辆即对中完成。
本实用新型中,实现第一滚筒组303与第二滚筒组307转动对车辆进行对中和搬运的结构可以优选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一滚筒组303与第二滚筒组307的结构等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构成等同;所述第一滚筒组303内与第二滚筒组307内均设有主动滚筒3032和从动滚筒3031,主动滚筒3032和从动滚筒3031的同向一端均穿过横梁并设置有滚筒齿轮3033,组内的滚筒齿轮3033通过滚筒链条(未示出)连接进行传动,主动滚筒3032上还设置有传动齿轮3034;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滚筒驱动电机3037,滚筒驱动电机3037的输出轴外壁固定套设电机齿轮3036,传动齿轮3034与电极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3035进行传动连接。滚筒驱动电机3037工作时,带动电机齿轮3036转动,电机齿轮3036带动传动齿轮3034转动,从而带动主动滚筒3032转动,主动滚筒3032带动从动滚筒3031同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升降框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护栏。
本实用新型优选第一滚筒组303和第二滚筒组307之间设置有遮盖承载框架309的第一封板305,所述第一封板305的顶面和横梁的顶面基本平齐,且第一封板305上设置有与平层翻板401位置对应的缺口3051,从而不阻挡平层翻板401的转动。第一封板305的设置也提高整体的安全、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出入室5内设置有观察镜508和语音提示装置509,观察镜508设置自动门501正对的出入室5墙壁,方便驾驶员在停车过程中进行观察,所述语音提示装置509设置在出入室5内,用于对用户进行安全提醒。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设备的运行过程如下:
1、车辆入库:
车辆进入地感区域,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车牌信息读取装置504获得车辆信息,控制系统经计算分析得到车牌信号,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门501开启,车辆开入出入室5的升降搬运器上,车辆的前轮和后轮分别位于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上,车轮止挡装置507防止前轮开出升降搬运器,车辆进入的同时进行车辆高度检测和车辆长度检测,当不合格时,发出语音提示,让车主将车开出,当合格时,继续进行其他步骤;
控制系统控制语音提示装置509发出提示语音,例如提示车主锁好车门,带走物品等。
车主下车后,通过存取车智能终端503发出存车指令,自动门501关闭,同时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02开始检测车轮,检测信号经控制系统判断后,控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工作,将车轮移至感应区域,将车辆位置摆正,实现车轮的自动对中。对中完毕后,升降驱动组件7工作,将升降框架1上升一段短距离,此时第二封板102不随同上升,使得承载框架309、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位置均高于第二封板102;随后,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小齿轮202转动,小齿轮202带动外齿圈转动,外齿圈带动承载框架309转动90°,进而可以带动停放在旋转托架组件3上的车辆转动90°,改变车辆的方向,此时辆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基本与停车位6平行,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滚筒与停车位6上的滚筒处于平行状态。车辆旋转的同时,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上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上翻作好准备。随后,升降驱动组件7继续工作,将升降框架1上升停车位6旁,第一封板305上的缺口3051与支撑块605位置也正好对应,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下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下翻,翻板401起到挂钩作用,挂靠在停车位6的支撑块605上,从而在车辆转运时也能保持升降搬运器的平稳,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组件603同时工作,带动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滚筒与停车位6上的滚筒同时同向转动,直至车辆被转移至停车位6上的滚筒。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上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上翻离开支撑块605,升降驱动组件7继续工作,将升降框架1下移至出入室5,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小齿轮202转动,小齿轮202带动外齿圈转动,外齿圈带动承载框架309转动90°,同时翻板401回位,随后升降框架1继续下移至初始位置,旋转托架组件3与升降框架1呈90°的角度放置,均与地面平齐,旋转托架组件3嵌在两个第二封板102之间。
2、车辆出库:
取车人员通过存取车智能终端503发出取车的指令,控制系统控制升降驱动组件7工作,将升降框架1上升一段短距离,此时第二封板102不随同上升,使得承载框架309、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位置均高于第二封板102;随后,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小齿轮202转动,小齿轮202带动外齿圈转动,外齿圈带动承载框架309转动90°,此时,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滚筒与停车位6上的滚筒处于平行状态。承载框架309旋转的同时,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上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上翻作好准备。随后,升降驱动组件7继续工作,将升降框架1上升待取车的停车位6旁,第一封板305上的缺口3051与支撑块605位置也正好对应,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下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下翻,翻板401起到挂钩作用,挂靠在停车位6的支撑块605上,从而在车辆转运时也能保持升降搬运器的平稳,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组件603同时工作,带动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的滚筒与停车位6上的滚筒同时同向转动,直至车辆被转移至第一滚筒组303、第二滚筒组307上的滚筒。平层轴驱动件404旋转带动平层轴403向上旋转,从而带动翻板401上翻离开支撑块605,升降驱动组件7继续工作,将升降框架1下移至出入室5,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小齿轮202转动,小齿轮202带动外齿圈转动,外齿圈带动承载框架309转动90°,随后升降框架1继续下移至初始位置,旋转托架组件3与升降框架1呈90°的角度放置,此时,车头位置朝向出入室5的自动门501,旋转托架组件3嵌在两个第二封板102之间。随后,自动门501打开,取车人员将车辆开走。地感装置502和车牌信息读取装置504获得信号,智能控制系统判断车辆离开,自动门501关闭。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框架结构、升降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最底层的车辆出入室和位于出入室上方的多层停车位,框架结构内设有升降井道,多层停车位设置在升降井道的两侧;所述出入室的门口设置有自动门,出入室的门外设置有车牌信息读取装置、存取车智能终端,自动门门前地面设置有地感装置;所述出入室内的地面设置地面凹坑,所述地面凹坑内活动设置有升降搬运器,所述出入室的侧面墙壁设置有多个车辆高度检测装置和多个车辆长度检测装置;在沿车辆进入方向、于地面凹坑的前方侧边沿处设置有车轮止挡装置;所述停车位包括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的支撑钢架,所述支撑钢架上设置有前轮滚筒组和后轮滚筒组,前轮滚筒组和后轮滚筒组通过第三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步同向转动;
所述升降搬运器包括升降框架、旋转机构、旋转托架组件和升降驱动组件;
所述旋转托架组件包括承载框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承载框架顶部沿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固定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筒组,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之间设置与第二滚筒组,且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滚筒均与所在的两条横梁转动连接,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转动方向均与第一横梁平行;所述第一滚筒组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第二滚筒组由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每条所述横梁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外齿式转盘轴承、旋转驱动电机和小齿轮,所述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升降框架的中部,所述旋转托架组件的承载框架固定在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外齿圈顶部;所述小齿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升降框架中部并与外齿圈啮合,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驱动小齿轮转动;
所述升降框架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封板,两块第二封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旋转托架组件的中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封板的底面设置有滑杆,所述升降框架上设置有与滑杆相对应的导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导孔内,使得第二封板与升降框架为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二封板的宽度大于升降框架的宽度;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框架连接并带动升降框架在升降井道内作垂直升降运动;且当升降搬运器升降至与停车位旁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可以与前轮滚筒组、后轮滚筒组对齐用于车辆的传输搬运;所述升降框架、旋转机构和旋转托架组件均活动嵌入在出入室的地面凹坑内时,所述第二封板与出入室地面平齐;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自动门、地感装置、车牌信息读取装置、存取车智能终端、车辆高度检测装置、车辆长度检测装置、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二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三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旋转驱动电机和升降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分别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车辆高度检测装置安装在出入室墙壁的不同高度,车辆高度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多个所述车辆长度检测装置在出入室墙壁上沿车辆进入方向进行前后布置,车辆长度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搬运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沿着车辆进入方向前后布置,且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滚筒与停车位上的滚筒垂直,所述升降框架的较长的边与车辆进入方向垂直,且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同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层翻板组件和支撑块,所述承载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平层翻板组件;所述平层翻板组件包括平层轴、带立式座轴承、翻板和平层轴驱动件;所述平层轴的两端通过带立式座轴承安装在承载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每个平层轴外壁间隔固定套设有两个翻板,所述平层轴由平层轴驱动件其绕轴心旋转,从而带动翻板转动;所述翻板为类L形,且L形的弯折方向远离平层轴;所述平层轴驱动件与智能控制系统受控连接;所述停车位靠近升降井道的一侧设置有向升降井道内凸出的支撑块,所述平层翻板翻转后可搭接在支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顶面、第一滚筒组的顶面、第二滚筒组的顶面基本平齐;所述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光电防护罩,所述光电防护罩包括凸起的支撑部,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沿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与滚筒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倾斜保护板,所述倾斜保护板上开设有用于光电传感器透光的透光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上分别设有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每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组内的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40-100mm,同一横梁上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2000-2200mm;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所述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组与第二滚筒组的结构等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构成等同;所述第一滚筒组内与第二滚筒组内均设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同向一端均穿过横梁并设置有滚筒齿轮,组内的滚筒齿轮通过滚筒链条连接进行传动,主动滚筒上还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滚筒驱动电机,滚筒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壁固定套设电机齿轮,传动齿轮与电极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进行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护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组和第二滚筒组之间设置有遮盖承载框架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的顶面和横梁的顶面基本平齐,且第一封板上设置有与平层翻板、支撑块位置对应的缺口,从而不阻挡平层翻板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室内设置有观察镜和语音提示装置,所述观察镜设置自动门正对的出入室墙壁,所述语音提示装置设置在出入室内。
CN202223081606.1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Active CN218912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1606.1U CN218912410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1606.1U CN218912410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2410U true CN218912410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1606.1U Active CN218912410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2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5916U (zh) 用于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升降系统
CN103643826A (zh) 机械式立体车库及其汽车搬运方法
CN112282462B (zh) 具有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108638875A (zh) 一种自动挪车充电桩
CN109252723A (zh) 基于物联网的梳齿式停车系统
CN218912410U (zh)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CN111173330A (zh) 双向输送搬运机器人、智能立体车库及存取车系统
CN1140690C (zh) 一种智能型高层立体车库
CN116146015A (zh) 一种垂直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
CN108843072A (zh) 一种z形无避让立体车库
CN106812360A (zh) 一种升降双向横移无避让地下立体车库
CN108979225B (zh) 双层停车装置
CN106760746A (zh) 一种不占用道路的路边停车车架装置及方法
CN218912411U (zh) 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CN105735695A (zh) 一种旋转式停车库
CN206487194U (zh) 一种用于载车楼的智能电梯
CN212453845U (zh) 地上宽轿厢旋转升降机
CN114809749A (zh) 一种多层立体式停车设备
CN208815967U (zh) 一种老旧小区停车库装置
CN207406071U (zh) 一种基于立体停车装备的外部转台
Rong et al.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garage
CN214034974U (zh) 立体车库
CN115898111A (zh) 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JP2000248767A (ja) 立体駐車設備のゲート装置
CN210013527U (zh) 侧置直升式双层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