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28926U -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8926U
CN214028926U CN202022903006.3U CN202022903006U CN214028926U CN 214028926 U CN214028926 U CN 214028926U CN 202022903006 U CN202022903006 U CN 202022903006U CN 214028926 U CN214028926 U CN 214028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vehicle
carrier
bodies
interv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30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守新
岑鹏
张二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30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8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8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8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车身载具用于车辆生产线,车身载具包括架体,架体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和车身连接架,多个第一梁体间隔布置,第二梁体将多个第一梁体连接在一起;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架,并且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车身连接架;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任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并且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载具悬挂部;架体包括接电部以通过车身连接架用于向和车身连接架连接的车身通电。车身载具结构简单,重量较低,可以取代车辆生产线上的部分滑撬,降低车辆生产的能耗,减小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载具和一种车辆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的车身的生产中,通常需要采用滑撬来运送车身,也就是,车身通过与滑橇固定,借助滚床的驱动滚轮与滑橇纵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滑撬在输送线上运行。
而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的车间需要采用不同的滑撬进行转挂,由于滑橇重量较重,通常约为车身工件重量1/2左右,因此,在生产中要进行运输、加热、冷却,从而耗费大量能源例如约占总耗能的1/3多;另外,为了实现滑撬返回时对其他前进的滑撬不造成干涉,还需要铺设滑撬返回线,这将使得生产线占地面积较大,且不易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载具,该车身载具结构简单,重量较低,可以取代车辆生产线上的部分滑撬,从而降低车辆生产的能耗,减小占地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载具,所述车身载具用于车辆生产线,所述车身载具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和车身连接架,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梁体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梁体将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梁体连接在一起;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中的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所述车身连接架,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中的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所述车身连接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中的任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中的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载具悬挂部;所述架体包括接电部以通过所述车身连接架用于向和所述车身连接架连接的车身通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架,并且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车身连接架,同时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任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并且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载具悬挂部,因此该车身载具结构简单,从而降低重量,这样,该车身载具应用到车辆生产线上后,多个车身连接架和车身固定连接,多个载具悬挂部和车辆生产线的运送架悬挂连接,从而通过该车身载具将车身悬挂,这样,运送架沿着轨道移动时,即可带动车身移动经过车辆生产线的部分工艺处理区或车间,因此,现对于现有技术,就可以省略这部分工艺处理区或车间的不同滑撬以及相应的滑撬返回线,也就是,取代车辆生产线上的现有的部分滑撬,从而降低车辆生产的能耗,减小占地面积。同时,架体的接电部可以通过车身连接架向车身通电,这样,该车身载具还可以带动车身进入到车身需要通电的处理区进行处理,例如进入到电泳区对车身进行电泳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梁体为多个并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载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方式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中的所述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所述车身连接架;方式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中的所述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所述载具悬挂部;方式三:每个所述车身连接架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臂;方式四:所述第二梁体上形成有容纳凹部,所述第一梁体上形成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梁体位于所述容纳凹部内,所述连接板抵接在所述第二梁体的表面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车身载具包括所述方式一时,各个所述车身连接架在车身前后方向和/或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能够调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依次套设并能够伸缩定位到设定伸缩位置的梁体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梁体端面分别作为所述接电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包括沿着第一梁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载具悬挂圆柱和形成在所述载具悬挂圆柱的末端上的止挡凸缘,所述止挡凸缘的外端面和所述载具悬挂圆柱的末端端面齐平,其中,所述载具悬挂圆柱作为所述载具悬挂部,齐平的所述止挡凸缘的外端面和所述载具悬挂圆柱的末端端面一起作为所述第一梁体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中的一者为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中的另一者为在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生产线,该车辆生产线包括运送架和以上任意所述的车身载具,其中,所述运送架和所述载具悬挂部可释放地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车身载具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运送架能够带动所述车身载具用于承载车身依次通过车辆生产线的车身前处理区、电泳区、钣金区和涂胶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车身载具的一个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车身载具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梁体,2-第二梁体,3-车身连接架,4-载具悬挂部,5-车身连接臂,6-连接板,7-第一梁体端面,8-载具悬挂圆柱,9-止挡凸缘,10-容纳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载具用于车辆生产线,该车身载具包括架体,架体包括第一梁体1、第二梁体2和车身连接架3,其中,多个第一梁体1间隔布置,第二梁体2将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梁体1连接在一起;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架3,并且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车身连接架3;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任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4,并且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载具悬挂部4;架体包括接电部以通过车身连接架3用于向和车身连接架3连接的车身通电。
由于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架,并且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车身连接架,同时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任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并且至少两个第一梁体中的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载具悬挂部,因此该车身载具结构简单,从而降低重量,这样,该车身载具应用到车辆生产线上后,多个车身连接架和车身固定连接,多个载具悬挂部和车辆生产线的运送架悬挂连接,从而通过该车身载具将车身悬挂,这样,运送架沿着轨道移动时,即可带动车身移动经过车辆生产线的部分工艺处理区或车间,因此,现对于现有技术,就可以省略这部分工艺处理区或车间的不同滑撬以及相应的滑撬返回线,也就是,取代车辆生产线上的现有的部分滑撬,从而降低车辆生产的能耗,减小占地面积。同时,架体的接电部可以通过车身连接架向车身通电,这样,该车身载具还可以带动车身进入到车身需要通电的处理区进行处理,例如进入到电泳区对车身进行电泳处理。例如在电泳区,架体的接电部通过车身连接架向车身通电,车身带电后,电流通过电泳槽中的电解液输送到电泳槽的槽壁上以输出。
在该车身载具中,第二梁体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例如,一个第二梁体2连接在多个第一梁体1的中部位置,只要连接强度满足车身吊装需求即可。或者,参考图1,第二梁体2为多个并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这样,多个第二梁体2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车身载具的架体的结构强度。例如,在图1中,第二梁体2的数量为两个并连接在第一梁体的两端。当然,第一梁体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多个。例如,在图1中,第一梁体1为两个,两个第二梁体2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梁体1的两端,这样,就形成了四边形的框架结构。
另外,车身载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方式一: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架3。这样,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车身连接架3,从而提升与车身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车身连接架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或者,在可选择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的车身连接架3可以为一个,这样,在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两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架3时,三个车身连接架3将形成三角形的结构,从而可靠地与车身连接。方式二: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4,这样,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载具悬挂部4,从而提升与运送架悬挂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载具悬挂部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或者,在可选择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的载具悬挂部4可以为一个,这样,在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中的任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4时,三个载具悬挂部4将形成三角形的结构,从而可靠地与运送架悬挂连接。方式三:每个车身连接架3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臂5,例如在图1中,每个车身连接架3包括两个车身连接臂5。车身连接臂5可以为直臂或者弯曲臂。另外,多个车身连接臂5可以对对齐布置或者错开布置。另外,多个车身连接臂5的长度可以相同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当然,在可选择地的实施例中,车身连接架3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形式,但需要说明的是,车身连接架3不论采用何种结构,只要能够与车身连接并能够向车身供电即可。方式四:参考图1和图2以及图3,第二梁体2上形成有容纳凹部10,第一梁体1上形成有连接板6,第一梁体1位于容纳凹部10内,连接板6抵接在第二梁体2的表面上并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或螺钉连接。这样,容纳凹部10可以对第一梁体1进行容纳定位,紧固件将连接板6和第二梁体2连接后能够提升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连接的可靠性。当然,可选择的实施例中,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可以通过其他多种连接结构连接,例如焊接或者插装连接。
另外,在车身载具包括方式一时,各个车身连接架3在车身前后方向和/或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能够调整。这样,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车身来相应地调整各个车身连接架3在车身前后方向和/或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从而使得该车身载具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车身。
当然,在该车身载具中,各个车身连接架3在车身前后方向和/或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整,例如,一种方式中,各个车架连接架3能够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梁体1上并在移动到所需位置后保持定位。例如,第一梁体1上形成有导轨,车架连接架3上形成有滑槽,滑槽配合在导轨上,滑槽的槽侧壁上设置有紧固螺栓,松开紧固螺栓后,车架连接架3能够沿着第一梁体1调整位置,并在调整到所需位置后,拧紧紧固螺栓,使得紧固螺栓的前端抵压在导轨上,即可将车架连接架3保持定位在所需位置。
或者,另一种方式中,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依次套设并能够伸缩定位到设定伸缩位置的梁体节,这样,当需要调节时,只需要伸缩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中的至少一者的多个梁体节即可。另外,各个梁体节上可以设置有紧固螺栓,拧紧紧固螺栓抵压在内侧的梁体节时,可以提升保持伸缩到所需位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该车身载具中,接电部可以位于架体的任何位置处,只要在实际使用中能够与运送架上的供电片电连接以向车身供电即可。例如,接电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梁体1、第二梁体2和车身连接架3中的至少一者上。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第一梁体1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梁体端面7分别作为接电部,这样,运送架上的供电片和第一梁体端面7形成面接触以供电,这样,通过面接触可以增大供电接触面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另外,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第一梁体端面7上形成覆盖遮挡层例如锈斑时,可以对第一梁体端面7进行打磨以清洁第一梁体端面7,从而确保与供电片形成良好稳定的面接触。
另外,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第一梁体1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包括沿着第一梁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载具悬挂圆柱8和形成在载具悬挂圆柱8的末端上的止挡凸缘9,止挡凸缘9的外端面和载具悬挂圆柱8的末端端面齐平,其中,载具悬挂圆柱8作为载具悬挂部4,齐平的止挡凸缘9的外端面和载具悬挂圆柱8的末端端面一起作为第一梁体端面7。这样,运送架上的挂钩例如弧形挂钩可以挂接在载具悬挂圆柱8上以形成良好的弧形接触,以容错车身在运送过程中的晃动,而止挡凸缘9的外端面和载具悬挂圆柱8的末端端面齐平则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梁体端面7的面积,以提升与供电片形成面接触的可靠性。
最后,在该车身载具中,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中的一者为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体2中的另一者为在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例如,在图1中,第一梁体1作为横梁,第二梁体2作为纵梁。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生产线,该车辆生产线包括运送架和以上任意所述的车身载具,其中,所述运送架和所述载具悬挂部可释放地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车身载具移动。这样,通过该车身载具,可以降低车辆生产的能耗,减小占地面积。
另外,所述运送架能够带动车身载具用于承载车身依次通过车辆生产线的车身前处理区、电泳区、钣金区和涂胶区。这样,就取消了现有技术中车身前处理区、电泳区、钣金区和涂胶区中各自的滑撬和转挂,在实际生产中,运送架将带动车身载具承载车身依次通过车辆生产线的车身前处理区、电泳区、钣金区和涂胶区,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生产的能耗。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载具用于车辆生产线,所述车身载具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梁体(1)、第二梁体(2)和车身连接架(3),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梁体(1)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梁体(2)将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梁体(1)连接在一起;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1)中的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所述车身连接架(3),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1)中的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所述车身连接架(3);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1)中的任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载具悬挂部(4),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1)中的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载具悬挂部(4);
所述架体包括接电部以通过所述车身连接架(3)用于向和所述车身连接架(3)连接的车身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体(2)为多个并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载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方式一: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1)中的所述另一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所述车身连接架(3);
方式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梁体(1)中的所述其他部分梁体上设置有多个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所述载具悬挂部(4);
方式三:每个所述车身连接架(3)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车身连接臂(5);
方式四:所述第二梁体(2)上形成有容纳凹部(10),所述第一梁体(1)上形成有连接板(6),所述第一梁体(1)位于所述容纳凹部(10)内,所述连接板(6)抵接在所述第二梁体(2)的表面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载具包括所述方式一时,各个所述车身连接架(3)在车身前后方向和/或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能够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1)和所述第二梁体(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依次套设并能够伸缩定位到设定伸缩位置的梁体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1)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梁体端面(7)分别作为所述接电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1)在第一梁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包括沿着第一梁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载具悬挂圆柱(8)和形成在所述载具悬挂圆柱(8)的末端上的止挡凸缘(9),所述止挡凸缘(9)的外端面和所述载具悬挂圆柱(8)的末端端面齐平,其中,
所述载具悬挂圆柱(8)作为所述载具悬挂部(4),齐平的所述止挡凸缘(9)的外端面和所述载具悬挂圆柱(8)的末端端面一起作为所述第一梁体端面(7)。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1)和所述第二梁体(2)中的一者为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所述第一梁体(1)和所述第二梁体(2)中的另一者为在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
9.一种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运送架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载具,其中,所述运送架和所述载具悬挂部(4)可释放地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车身载具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架能够带动所述车身载具用于承载车身依次通过车辆生产线的车身前处理区、电泳区、钣金区和涂胶区。
CN202022903006.3U 2020-12-03 2020-12-03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Active CN214028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3006.3U CN214028926U (zh) 2020-12-03 2020-12-03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3006.3U CN214028926U (zh) 2020-12-03 2020-12-03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8926U true CN214028926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4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3006.3U Active CN214028926U (zh) 2020-12-03 2020-12-03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8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99681A1 (en) Transport carriage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objects
CN205652760U (zh) 一种自动化车身输送线
CN214028926U (zh) 车身载具和车辆生产线
CN208292126U (zh) 一种交叉带式物流分拣小车
CN202219788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车体模块及轨道车辆
CN110834913B (zh) 车辆装配全线sps物料集配系统
CN218114029U (zh)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CN203269044U (zh) 移行机架、移行装置、移行机及滑撬输送系统
CN113013691B (zh) 一种rgv小车供电装置
CN203529237U (zh) 一种带辊道输送的重载穿梭车
CN201942308U (zh) 一种有轨转向摆渡车
CN212474709U (zh) 罐体支撑结构
CN214728783U (zh) 轨道车辆转运装置
CN212291300U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食品运输装置
CN211415151U (zh) 一种随行对中机构及机器人
JPH01317864A (ja) 自動車ドアの搬送装置
CN108082287B (zh) 一种电动物流车的半承载式车架结构
CN208745867U (zh) 共享单车回收投放运输车
CN202175397U (zh) 悬挂输送机中的双小车上料装置
CN102351096A (zh) 悬挂输送机中的双小车上料装置
CN219097839U (zh) 一种钢卷运输机构及系统
CN207931737U (zh) 一种转弯推车机
CN219041720U (zh) 一种光伏板阵列清洗机器人及挂轮结构
CN217295875U (zh) 一种具有辅助托辊的电动滚床
CN214084251U (zh) 一种适用于高铁施工运输材料的专用轨道平车转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