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5307U -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5307U
CN214005307U CN202022976064.9U CN202022976064U CN214005307U CN 214005307 U CN214005307 U CN 214005307U CN 202022976064 U CN202022976064 U CN 202022976064U CN 214005307 U CN214005307 U CN 214005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ditch body
collecting frame
road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60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林云
徐梓霖
陈晖辉
杨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yao Times Fuji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yao Times Fuji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yao Times Fujia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yao Times Fuji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60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5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5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5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涉及市政道路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沟体以及盖板,所述盖板搭盖在沟体上,所述沟体两侧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沟体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安装在安装槽内,相对所述收集框相向侧靠近顶部部分分别开设有进入口,所述沟体内设置有多组引导板,每组所述引导板有两个且倾斜对称设置,同组两个所述引导板一端铰接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进入口底部口壁,所述引导板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引导板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引导板与收集框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两个相对所述收集框的相向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本申请具有提升沟体的排水能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就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城市道路旁通常会建设搭盖有水沟盖板的排水沟,用于排泄道路上的雨水。
目前,公告号为CN2021249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防盗型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沟体和盖板。盖板搭盖在沟体上,并且盖板上开设有集水口,下雨天时道路上的雨水、树叶以及砂石等通过集水口进入沟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当雨势较小时,进入沟体的树叶、砂石等容易淤积,影响沟体的排水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沟体的排水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沟体以及盖板,所述盖板搭盖在沟体上,所述沟体两侧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沟体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安装在安装槽内,相对所述收集框相向侧靠近顶部部分分别开设有进入口,所述沟体内设置有多组引导板,每组所述引导板有两个且倾斜对称设置,同组两个所述引导板一端铰接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进入口底部口壁,所述引导板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引导板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引导板与收集框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两个相对所述收集框的相向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带动路面上的树叶、砂石等垃圾进入沟体,进入后先落在引导板上,此时大部分的雨水通过透水孔落入沟体底部,其余的雨水带动树叶、砂石等进入收集框,然后雨水通过出水孔排出,而砂石、树叶等垃圾留在收集框内,有利于减少进入沟体的垃圾,降低沟体出现堵塞的可能,能够提升沟体的排水能力。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条,所述进入口底部口壁中部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条卡接于连接槽,所述进入口的竖直高度大于连接条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连接条卡入连接槽,使得收集框对引导板进行支撑,实现引导板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收集框侧壁开设有出入口,所述收集框内设置有能够从出入口滑出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间隔开设有用于供砂石通过的过滤孔,所述出入口的大小与隔板的大小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框通过隔板进行分割,将树叶以及砂石分开,降低进入收集框的雨水较多时树叶漂浮配合砂石堵塞出水孔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收集框内壁对称设置有支撑条,所述隔板搭盖在支撑条顶部,所述收集框设置有用于固定隔板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通过支撑条进行支撑,支撑方式简单,方便隔板滑出出入口。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栓,所述收集框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螺栓穿设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螺栓螺接于收集框外壁,所述固定板抵接在隔板靠近沟体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旋转固定螺栓,使得固定板抵接隔板,实现隔板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隔板凸出进入口至沟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凸出至沟体内,方便取出隔板。
可选的,所述收集框靠近沟体一侧设置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框设置有拉环,使用时通过拉环拉出收集框,降低收集框的取出难度。
可选的,所述收集框包括侧板以及底板,所述侧板靠近底部部分均匀间隔穿设有插销,所述底板四周侧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插接在插销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与底板通过插销连接,方便取出底板,对收集框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使用时通过引导板引导进入沟体的树叶、砂石等垃圾,方便收集框收集,减少进入沟体的垃圾数量,降低沟体出现堵塞的可能,有利于提升沟体的排水能力;
2.底板通过插销固定在侧板,方便拆卸底板,对收集框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收集框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沟体;2、盖板;3、安装槽;4、收集框;401、出水孔;402、侧板;403、底板;5、进入口;6、引导板;601、透水孔;7、连接条;8、连接槽;9、出入口;10、隔板;101、过滤孔;11、支撑条;12、固定螺栓;13、固定板;14、拉环;15、插销孔;16、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参见图1,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盖板2以及排水沟的沟体1。使用时盖板2搭盖在沟体1顶部,降低行人掉入沟体1的可能。
参见图1,沟体1相对两侧侧壁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安装槽3,沟体1两侧的安装槽3一一对应。沟体1设置有收集框4,收集框4安装在安装槽3内,用于收集树叶、砂石等垃圾,减少进入沟体1的垃圾数量,降低沟体1堵塞的可能,使得沟体1的排水能力得到提升。
参见图1与图2,相对的两个收集框4相向侧靠近顶部部分分别开设有进入口5,沟体1内设置有多组引导板6,一组引导板6对应两个相对的收集框4,用于引导进入沟体1的树叶、砂石等进入收集框4。每组引导板6有两个,同组两个引导板6的一侧铰接相连,另一端搭接在进入口5底部口壁上,此时同组两个引导板6倾斜成“八”字形状态且铰接点部分靠近盖板2部分。盖板2上均匀间隔开设有透水孔601,进入沟体1的雨水、垃圾等先落在引导板6上,此时垃圾等顺着引导板6向进入口5滑动,直至进入收集框4,而雨水通过透水孔601向沟体1内落下。收集框4靠近沟体1一侧侧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出水孔401,方便进入收集框4的雨水排出收集框4。
参见图2与图3,引导板6设置有连接件,引导板6与收集框4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连接件为连接条7,连接条7的竖直高度小于进入口5的竖直高度。进入口5底部口壁连通开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槽8,安装时先将引导板6倾斜远离铰接点一侧伸入进入口5,使得连接条7对准连接槽8,接着向下运动引导板6,使得连接条7竖直向下滑动卡入连接槽8,实现引导板6与收集框4的连接固定。
参见图2与图3,收集框4内设置有隔板10,隔板10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过滤孔101。进入收集框4的雨水、砂石与树叶等垃圾经过过滤孔101的过滤,使得树叶等体积较大的垃圾留在隔板10上,而雨水、砂石等进入隔板10与收集框4底部内壁之间的空间,方便进入收集框4的雨水通过出水孔401排出收集框4,降低树叶堵塞出水孔401影响雨水排出收集框4的可能。
收集框4相对两侧侧壁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条11,隔板10搭接在支撑条11上。收集框4靠近沟体1一侧侧壁开设有出入口9,隔板10靠近沟体1一侧凸出出入口9至沟体1内。使用时隔板10能够从出入口9滑出收集框4,出入口9的大小与隔板10的大小相匹配,即出入口9的周侧口壁分别与隔板10的四周侧相接触,使得隔板10滑出时,隔板10上的树叶等垃圾能够被留在收集框4内,方便统一清理。隔板10靠近沟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14,方便拉出隔板10。
参见图1与图3,收集框4设置有固定件,当隔板10滑入收集框4后,通过固定件固定隔板10。固定件为固定螺栓12,收集框4靠近沟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收集框4设置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旋转连接在转轴上且能够在转轴上滑动连接。使用时固定板13能够向上转动至靠近收集框4一侧抵接在隔板10靠近沟体1一侧。固定螺栓12穿设在固定板13中部且螺接在收集框4上,当固定板13抵接于隔板10靠近沟体1一侧时,旋转固定螺栓12带动固定板13朝收集框4方向运动,直至固定板13顶死隔板10,实现隔板10的固定。
参见图2与图3,收集框4包括侧板402以及底板403,底板403四周侧分别与侧板402的内壁相接触。侧板402靠近底部部分间隔穿设有多个插销16,底板403四周侧开设有相对应的插销孔15,安装时将插销16插接在插销孔15内,实现底板403与侧板402的固定连接。清理时取出插销16,使得底板403被拆卸,方便清理收集框4内收集的垃圾。
本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下雨时,雨水带动路面的树叶、砂石等垃圾进入沟体1,进入时雨水、树叶以及砂石等垃圾先落在引导板6上,接着大部分的雨水通过透水孔601落入沟体1,其余的雨水带动树叶、砂石等顺着引导板6进入收集框4,接着雨水、砂石通过过滤孔101进入隔板10与底板403之间的空间,而树叶留在隔板10上,同时雨水能够通过出水孔401排入沟体1,有利于实现垃圾的拦截,降低沟体1出现堵塞的可能,能够提升沟体1的排水能力。清理时先将引导板6取出,接着取出收集框4,然后拉出隔板10,再取出插销16,之后提起侧板402即可,此时收集框4内的垃圾堆积在底板403上,方便进行统一清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沟体(1)以及盖板(2),所述盖板(2)搭盖在沟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两侧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沟体(1)设置有收集框(4),所述收集框(4)安装在安装槽(3)内,相对所述收集框(4)相向侧靠近顶部部分分别开设有进入口(5),所述沟体(1)内设置有多组引导板(6),每组所述引导板(6)有两个且倾斜对称设置,同组两个所述引导板(6)一端铰接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进入口(5)底部口壁,所述引导板(6)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水孔(601),所述引导板(6)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引导板(6)与收集框(4)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两个相对所述收集框(4)的相向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出水孔(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条(7),所述进入口(5)底部口壁中部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槽(8),所述连接条(7)卡接于连接槽(8),所述进入口(5)的竖直高度大于连接条(7)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4)侧壁开设有出入口(9),所述收集框(4)内设置有能够从出入口(9)滑出的隔板(10),所述隔板(10)上均匀间隔开设有用于供砂石通过的过滤孔(101),所述出入口(9)的大小与隔板(10)的大小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4)内壁对称设置有支撑条(11),所述隔板(10)搭盖在支撑条(11)顶部,所述收集框(4)设置有用于固定隔板(10)的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栓(12),所述收集框(4)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螺栓(12)穿设在固定板(13)上,所述固定螺栓(12)螺接于收集框(4)外壁,所述固定板(13)抵接在隔板(10)靠近沟体(1)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凸出进入口(5)至沟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4)靠近沟体(1)一侧设置有拉环(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4)包括侧板(402)以及底板(403),所述侧板(402)靠近底部部分均匀间隔穿设有插销(16),所述底板(403)四周侧开设有插销孔(15),所述插销(16)插接在插销孔(15)内。
CN202022976064.9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Active CN214005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6064.9U CN214005307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6064.9U CN214005307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5307U true CN214005307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12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6064.9U Active CN214005307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5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522B (zh) * 2022-11-03 2023-05-11 亞東學校財團法人亞東科技大學 易於清理之防淹水水溝蓋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522B (zh) * 2022-11-03 2023-05-11 亞東學校財團法人亞東科技大學 易於清理之防淹水水溝蓋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05307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338959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步道
CN213233125U (zh) 一种桥梁排水装置
CN112012074A (zh)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214344757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排水过滤装置
CN211395892U (zh) 一种水利工程道路两旁的给排水系统
CN218374262U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系统
CN218248975U (zh) 路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6551987U (zh) 一种山区道路绿化边坡排水结构
CN211228818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CN213268265U (zh) 一种沉砂井
CN212505677U (zh) 一种公路路基排水装置
CN21154787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4457900A (zh) 一种柔性多功能雨水口截污袋及雨水井
CN214737115U (zh) 一种水泥路面结构
CN207110008U (zh) 园林排水系统
CN213625054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220433320U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组合式路缘石
CN216074726U (zh) 道路桥梁过滤排水系统
CN216787370U (zh) 一种新型市政排水地漏
CN218812983U (zh) 一种防堵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2327628U (zh) 一种适宜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雨水口
CN212176013U (zh) 一种市政排水装置
CN218148757U (zh)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CN217782289U (zh) 一种道路用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