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2010U -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2010U
CN213982010U CN202023050647.5U CN202023050647U CN213982010U CN 213982010 U CN213982010 U CN 213982010U CN 202023050647 U CN202023050647 U CN 202023050647U CN 213982010 U CN213982010 U CN 213982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haft
flange
ring
adjusting ring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506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涛
王国民
郭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506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2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2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2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包括前壳、圆柱齿轮轴、轴承、凸缘、油封、调整环、减磨垫片、定位套和锁紧件。圆柱齿轮轴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轴承连接第三连接轴且外圈抵接前壳内壁;凸缘套接第二连接轴且端面抵接轴承内圈端面;油封的唇口抵接凸缘外周壁;调整环套装油封外且可拆卸连接前壳;减磨垫片具有多个连通油道的进油孔,减磨垫片可拆卸连接调整环,其减磨层分别抵接调整环端面和轴承外圈端面;定位套连接第一连接轴且外周壁抵接凸缘内壁,端面抵接第二连接轴轴肩。本实用新型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降低调整环端面磨损,油封密封性能良好,不会出现异常磨损、漏油等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汽车贯通驱动桥总成中,在中桥的输入端,由于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等原因,突缘的花键孔与圆柱齿轮轴的花键轴之间径向配合偏差较大,导致突缘的轴径与油封的密封唇口之间的径向配合偏差大,从而产生油封漏油的失效情况;此外,由于调整环与轴承之间存在相对转动,使得调整环端面出现磨损,进而出现轴承游隙增大的情况,造成凸缘出现轴向窜动,导致油封唇口异常磨损等失效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提升突缘与圆柱齿轮轴之间的径向配合精度,调整环的端面磨损小,从而保证油封密封性能良好,不会出现异常磨损、漏油等失效情况。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包括:
前壳,包括腔体和开口,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开口;
圆柱齿轮轴,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圆柱齿轮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
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前壳的内壁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外壁之间;
凸缘,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外,所述凸缘的端面抵接所述轴承的内圈端面;
油封,套装于所述凸缘的外壁,所述油封的密封唇口抵接所述凸缘的外周壁;
调整环,套装于所述油封的外部,所述调整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壳上;
减磨垫片,连接于所述调整环上,所述减磨垫片包括减磨层,所述减磨层的一面抵接所述调整环的端面,另一面抵接所述轴承的外圈端面;所述减磨垫片设置有多个进油孔;
定位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外,所述定位套的外周壁抵接所述凸缘的内壁,所述定位套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肩;以及
锁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锁紧件的端面抵接所述凸缘远离所述轴承的另一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减磨垫片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连接所述减磨层,所述连接环抵接所述调整环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接环通过过盈配合抵接所述调整环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多个所述进油孔沿所述减磨垫片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调整环设置有多个进油槽,多个所述进油槽沿所述调整环的圆周间隔均匀分布于端面,所述进油槽连通所述进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调整环设置有螺纹轴,所述前壳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螺纹轴和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锁紧件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有螺纹段,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锁紧件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套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凸缘设置有花键孔,所述第二连接轴为花键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凸缘通过花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定位套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定位套抵接所述第二连接轴轴肩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调整环可拆卸连接减磨垫片,通过减磨垫片的减磨层分别抵接调整环的端面和轴承的外圈端面,减小调整环的端面磨损,避免轴承游隙增大带来的凸缘轴向窜动,保证油封密封性能良好,不会出现油封异常磨损等失效情况;圆柱齿轮轴的外周壁与凸缘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定位套,通过定位套提升突缘和圆柱齿轮轴之间的径向配合精度,避免引起油封漏油的失效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磨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磨垫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前壳;2、圆柱齿轮轴;21、第一连接轴;22、第二连接轴;23、第三连接轴;3、轴承;4、凸缘;5、油封;6、调整环;61、进油槽;62、螺纹轴;7、减磨垫片;71、减磨层;72、进油孔;73、连接环;8、定位套;81、倒角;9、锁紧件;100、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包括前壳1、圆柱齿轮轴2、轴承3、凸缘4、油封5、调整环6、减磨垫片7、定位套8和锁紧件9。前壳1包括腔体和开口,腔体连通开口。圆柱齿轮轴2设置于腔体内,且穿过开口。圆柱齿轮轴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轴21、第二连接轴22和第三连接轴23。优选地,第一连接轴21设置有螺纹段,第二连接轴22为花键轴。轴承3连接第三连接轴23,轴承3的外圈抵接前壳1的内壁。凸缘4套接于第二连接轴22外,凸缘4的端面抵接轴承3的内圈端面。优选地,凸缘4设置有花键孔,第二连接轴22与凸缘4通过花键连接。油封5套装于凸缘4的外部,油封5的密封唇口抵接凸缘4的外周壁。调整环6套装于油封5的外部,调整环6可拆卸连接前壳1。减磨垫片7可拆卸连接调整环6,减磨垫片7包括减磨层71,减磨层71的一面抵接调整环6的端面,另一面抵接轴承3的外圈端面;减磨垫片7设置有多个进油孔72,进油孔72用于连通油道100。外部润滑油经过油道100及进油孔72,为轴承3提供润滑。减磨垫片7可减小调整环6的端面磨损,避免轴承3出现游隙增大,及游隙增大带来的凸缘4轴向窜动,保证油封5的密封性能良好,不会出现油封5异常磨损等失效情况。定位套8连接第一连接轴21,定位套8的外周壁抵接凸缘4的内壁,定位套8的端面抵接第二连接轴22的轴肩;定位套8提升突缘4和圆柱齿轮轴2之间的径向配合精度,降低突缘4和圆柱齿轮轴2之间的径向配合偏差,避免引起油封5漏油的失效情况。锁紧件9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轴21,锁紧件9的端面抵接凸缘4远离轴承3的另一端面。通过锁紧件9的锁紧,凸缘4的端面能抵紧轴承3的内圈端面。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9可为锁紧螺母,锁紧件9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连接轴21穿过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连接轴21的螺纹段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减磨垫片7还包括连接环73,连接环73连接减磨层71,连接环73抵接调整环6的内壁。如图2所示,连接环73垂直于减磨层71,便于连接环73与调整环6的内壁抵接。优选地,连接环73通过过盈配合抵接调整环6的内壁,使得减磨垫片7的拆装方便,连接可靠,当出现磨损时,方便及时更换,避免对轴承3造成影响。优选地,减磨垫片7的材料可使用65Mn(弹簧钢)或者20号钢软氮化工艺处理,强度比较高,表面质量良好,耐磨性能好。
进一步地,减磨垫片7的多个进油孔72沿减磨垫片7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优选地,进油孔72位于连接环73与减磨层71的连接过渡位置,并沿减磨垫片7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相应地,如图4所示,调整环6设置有多个进油槽61,多个进油槽61沿调整环6的圆周间隔均匀分布于调整环6的端面,优选地,多个进油槽61和多个进油孔72对应设置;当减磨层71抵接调整环6的端面时,进油槽61连通进油孔72。如图5所示,外部润滑油经过油道100、进油槽61和进油孔72,为轴承3提供润滑。
进一步地,调整环6设置有螺纹轴62,前壳1设置有第一螺纹孔,螺纹轴62和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优选地,螺纹轴62的外周壁具有螺纹,调整环6与前壳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锁紧件9的端面与定位套8之间具有间隙。如图6所示,锁紧件9的端面抵接凸缘4远离轴承3的另一端面,通过锁紧作用,使得凸缘4能抵紧轴承3的内圈端面,对轴承3的内圈进行定位。通过锁紧件9的端面与定位套8之间的间隙,保证锁紧件9不会将锁紧力作用在定位套8上,从而确保锁紧件9对凸缘4的锁紧可靠有效。
进一步地,定位套8设置有倒角81,倒角81位于定位套8抵接第二连接轴22轴肩的端面。优选地,如图6所示,定位套8抵接第二连接轴22轴肩的端面设置有两个倒角81,分别位于该端面的两侧,倒角81便于引导定位套8与凸缘4、第二连接轴22之间的装配,使得定位套8的导入更为顺利。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1),包括腔体和开口,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开口;
圆柱齿轮轴(2),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圆柱齿轮轴(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轴(21)、第二连接轴(22)和第三连接轴(23);
轴承(3),所述轴承(3)套设于所述前壳(1)的内壁与所述第三连接轴(23)的外壁之间;
凸缘(4),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22)外,所述凸缘(4)的端面抵接所述轴承(3)的内圈端面;
油封(5),套装于所述凸缘(4)的外壁,所述油封(5)的密封唇口抵接所述凸缘(4)的外周壁;
调整环(6),套装于所述油封(5)外部,所述调整环(6)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壳(1)上;
减磨垫片(7),连接于所述调整环(6)上,所述减磨垫片(7)包括减磨层(71),所述减磨层(71)的一面抵接所述调整环(6)的端面,另一面抵接所述轴承(3)的外圈端面;所述减磨垫片(7)设置有多个进油孔(72);
定位套(8),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1)外,所述定位套(8)的外周壁抵接所述凸缘(4)的内壁,所述定位套(8)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二连接轴(22)的轴肩;以及
锁紧件(9),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1)上,所述锁紧件(9)的端面抵接所述凸缘(4)远离所述轴承(3)的另一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磨垫片(7)还包括连接环(73),所述连接环(73)连接所述减磨层(71),所述连接环(73)抵接所述调整环(6)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73)通过过盈配合抵接所述调整环(6)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油孔(72)沿所述减磨垫片(7)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环(6)设置有多个进油槽(61),多个所述进油槽(61)沿所述调整环(6)的圆周间隔均匀分布于端面,所述进油槽(61)连通所述进油孔(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环(6)设置有螺纹轴(62),所述前壳(1)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螺纹轴(62)和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9)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轴(21)设置有螺纹段,所述第一连接轴(21)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9)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套(8)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4)设置有花键孔,所述第二连接轴(22)为花键轴,所述第二连接轴(22)与所述凸缘(4)通过花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8)设置有倒角(81),所述倒角(81)位于所述定位套(8)抵接所述第二连接轴(22)轴肩的端面。
CN202023050647.5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Active CN213982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0647.5U CN213982010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0647.5U CN213982010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2010U true CN213982010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50647.5U Active CN213982010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2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82010U (zh) 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
CN110594302A (zh) 一种轮毂轴承内圈止动机构
CN116066563A (zh) 一种多道阻泥水油封总成
CN201651092U (zh) 带弹性涨套的球笼联轴器
CN214093042U (zh) 一种贯通桥输入端的密封和轴向定位结构及贯通桥减速器
CN110067859B (zh) 一种稳定型浮动式旋转轴密封结构
CN209305244U (zh) 一种半浮式驱动桥轮毂端组件
CN110090697B (zh) 磨辊轴承的新配置结构
CN209026136U (zh) 一种直齿锥齿轮差速器总成
CN213451383U (zh) 带密封结构的轮毂轴承
CN209586981U (zh) 一种免维护万向滑动节叉的连接结构
CN105365884A (zh) 一种汽车前转向驱动桥
CN111442033A (zh) 用于降低万向节应力集中的十字轴总成
CN213973453U (zh) 一种轮毂总成及其拆装结构
CN216969797U (zh) 一种商用车前桥轮毂与转向节总成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7440612U (zh) 一种联轴结构及齿轮箱
CN219570674U (zh) 一种用于重载工况免维护万向节的十字轴及万向节
CN214534117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预紧调整机构
CN216199980U (zh) 一种离合器导向轴结构
CN211924893U (zh) 一种采用双端面集装式机械密封的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CN218948851U (zh) 装载机驱动桥壳总成
CN218720540U (zh) 机油泵中间齿轮的安装结构
CN218934803U (zh) 一种水泵的叶轮下盖固定结构
CN209856574U (zh) 中低压高速旋转接头
CN214524127U (zh) 一种新型支重轮轴盖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